⑴ 什麼馬什麼什麼填成語
肥馬輕裘: 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
風馬牛不相及: 風:走失;及:到。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汗馬功勞: 汗馬:將士騎的馬賓士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快馬加鞭: 跑得很快的馬再加上一鞭子,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進。
老馬識途: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龍馬精神: 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
馬馬虎虎: 指還過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盤馬彎弓: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准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騎馬找馬: 騎著馬去找別的馬。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犬馬之勞: 願象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戎馬倥傯: 戎馬:本指戰馬,借指軍事;倥傯:繁忙。形容軍務繁忙。
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天馬行空: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萬馬奔騰: 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萬馬齊喑: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下馬看花: 比喻停下來,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
一馬當先: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一馬平川: 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能夠縱馬疾馳的一片廣闊平地。指廣闊的平原。
竹馬之交: 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走馬觀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走馬上任: 走馬:騎著馬跑;任:職務。舊指官吏到任。現比喻接任某項工作。
鞍馬勞神: 形容旅途勞累。同「鞍馬勞頓」。
鞍馬之勞: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鞍馬勞困: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鞍馬勞頓: 頓:困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睏。形容旅途勞累。
鞍馬勞倦: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班馬文章: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並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准備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寶馬香車: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車馬填門: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同「車馬盈門」。
車馬駢闐: 車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熱鬧。
車馬輻輳: 輻輳:形容人或貨物像車輪上的輻條聚集在車轂上一樣。指車馬集聚擁擠。
策馬飛輿: 指駕馬車疾行。
馳馬試劍: 馳馬:騎馬飛跑;試:用。跑馬舞劍。形容人騎馬練劍習武。
車馬盈門: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
得馬失馬: 指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得馬生災: 指因福而得禍。
得馬折足: 指因福而得禍。
代馬望北: 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大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氣派大。②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打馬虎眼: 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代馬依風: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風馬雲車: 指神靈的車馬。
風馬牛: 風:放逸,走失。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不接: 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放馬華陽: 指不再用兵。
放馬後炮: 比喻事情已過去才發議論。
谷馬礪兵: 猶言秣馬厲兵。
狗馬聲色: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泛指養狗、騎馬、聽歌、狎妓等剝削階級行樂的方式。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歸馬放牛: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汗馬之勞: ①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汗馬之功: 指戰爭中立下的功績。
系馬埋輪: 指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於地,以示固守不退。
裾馬襟牛: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金馬玉堂: 金馬:漢代的金馬門,是學士待詔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詔學士議事的地方。舊指翰林院或翰林學士。
叩馬而諫: 勒住馬頭進行規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立馬萬言: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六馬仰秣: 六馬:古代天子駕車用六匹馬;仰秣:馬被琴聲吸引,仰頭欣賞。形容樂聲美妙,連馬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
老馬戀棧: 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瞎馬臨池: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買馬招軍: 猶言招兵買馬。
買馬招兵: 猶言招兵買馬。
秣馬厲兵: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准備戰斗。
駑馬戀棧: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駑馬十舍: 用馬拉車,一天為一駕,十駕指十天路程。謂駑馬奮力拉車,亦可至遠。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奮勉從事,同樣能達到目的。
牛馬襟裾: 猶言衣冠禽獸。
駑馬鉛刀: 鉛刀:鉛質的刀。蹩腳的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駑馬戀棧豆: 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匹馬一麾: 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
匹馬單槍:
跑馬觀花: 比喻大略地觀看一下。
拍馬溜須: 比喻諂媚奉承。
匹馬當先: 一馬當先。指沖鋒在前。
匹馬單槍: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比喻行動沒有人幫助。
匹馬只輪: 一匹戰馬,一隻車輪。微不足道的一點兵馬裝備。
犬馬之戀: 比喻臣子眷戀君上。
裘馬聲色: 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謂貪圖享受,生活糜爛。
求馬於唐市: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同「求馬於唐肆」。
雀馬魚龍: 泛指珍禽異獸。
犬馬之年: 對尊上卑稱自己的年齡。
犬馬之決: 指臣僚的果敢決斷。
犬馬之疾: 謙稱自己的疾病。
犬馬之誠: 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犬馬戀主: 比喻臣下眷懷君上。
裘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羈。
裘馬輕狂: 指生活富裕,放盪不羈。
騎馬尋馬: 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
犬馬之力: 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裘馬輕肥: 身上穿著軟皮衣,騎著肥壯駿馬。指生活富裕,放盪不羈。
犬馬之養: 供養父母的謙辭。
求馬唐肆: 唐:原指無壁之屋,引伸為空的;肆:鋪子,這里指賣馬的地方。到不是停馬處去找馬。比喻在什麼也沒有的地方尋求自己所需的東西。
犬馬之報: 願象犬馬那樣供人驅使,以報恩情。
戎馬倥傯: 指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戎馬生涯: 指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
戎馬生郊: 意指國家政治不上軌道,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後指戰亂不斷。
戎馬劻勷: 指戰亂不寧。
戎馬倉皇: 指戰事緊急而忙於應付。
司馬牛之嘆: 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司馬昭之心: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駟馬仰秣: 駕車的馬駐足仰首,諦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駟馬軒車: 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同「駟馬高車」。
駟馬莫追: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同「駟馬難追」。
駟馬高門: 指門第顯赫。
駟馬高蓋: 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同「駟馬高車」。
司馬稱好: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駟馬不追: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同「駟馬難追」。
鐵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②謂戰事,兵事。
下馬馮婦: 以之比喻重操舊業的人。
信馬由韁: 信、由:聽任。騎著馬無目的地閑逛。比喻隨便走走。也比喻無主見,隨外力而轉移。
下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後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
倚馬千言: 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衣馬輕肥: 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躍馬彎弓: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准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躍馬揚鞭: 躍:跳。跳上駿馬,舉起馬鞭。形容揚鞭催馬急馳而去的樣子。也比喻熱火朝天地進行建設。
飲馬投錢: 比喻為人廉潔,不損公肥私。
飲馬長江: 在長江邊給戰馬喝水。指渡江南下進行征伐。
一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倚馬可待: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倚馬七紙: 比喻文章寫得快。
意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野馬無韁: 沒有拴上韁繩的野馬。比喻任意行動,沒有約束。
走馬到任: 指新委官員急速到任。後亦泛指接任新職。同「走馬上任」。
走馬赴任: 走馬:騎著馬跑;任:職務。舊指官吏到任。現比喻接任某項工作。
走馬章台: 章台:漢長安章台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過章台。後指涉足妓間。
走馬看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竹馬之友: 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仗馬寒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陣馬風檣: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策馬揚鞭:
車馬如龍: 車馬像游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老馬為駒: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老馬嘶風: 嘶:馬叫。馬老了但雄風猶在,鳴叫的聲音還很雄壯
立馬追鐙:
立馬追駒:
立馬造橋:
立馬蓋橋:
秣馬脂車: 秣:喂;脂:塗油脂。喂飽馬,給車塗好油脂。指准備作戰或准備好交通工具
秣馬利兵: 秣:喂;利:鋒利。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准備戰斗
駑馬鈆刀:
散馬休牛: 指不興戰事。
三馬同槽: 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殺馬毀車: 比喻棄官歸隱。
善馬熟人: 指良馬與武藝精熟的勇士。
食馬留肝: 後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失馬塞翁: 比喻因禍得福的人。
束馬懸車: 束馬:把馬蹄包起,防止馬滑倒;懸車:把車子鉤牢,以防脫落。把馬腳裹起來,把車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艱險情況。
束馬縣車: 形容走山路的艱險情況。同「束馬懸車」。
率馬以驥: 用好馬帶領馬群。比喻能者居先。
四馬攢蹄: 指兩手兩腳被捆在一起。
駟馬高車: 駟馬:一車所駕的四匹馬。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
死馬當活馬醫: 比喻明知事情已經無可求葯,仍然抱萬一希望,積極挽救。也泛指做最後的嘗試。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萬馬齊瘖:
五馬分屍: 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匹馬分裂人的頭和四肢,又稱「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竹馬之好: 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戎馬倥惚:
⑵ 如何在c++定義一個學生類以實現平均成績的計算和查詢功能
一.中間件的定義與作用
1.什麼是中間件?
圖片摘自公眾號「筋斗雲與自動駕駛」
筆者在交流中發現,不同的人對中間件的理解並不一樣,甚至可以說,到現在,這個概念還是模糊不清的。比如:
(1)有的人認為中間件僅指位於OS內核之上、功能軟體之下的那部分組件,為上層提供進程管理、升級管理等服務;而有的人則認為中間件還應包括功能軟體和應用軟體中間的那部分(參見上圖)。按茅海燕的說法,前者是「通用中間件」,而後者是「專用中間件」。本文中提到的「中間件」,若不做專門說明,便特指「通用中間件」。
(2)有一些人提到的自動駕駛中間件,包括了AUTOSAR(又分為AUTOSAR CP和AUTOSAR AP),還有一些人口中的中間件,特指ROS2、Cyber RT、DDS等。
(3)未動科技VP蕭猛認為,「中間」一詞是相對的,當有多層堆疊的時候,每一層都是其上下兩層的中間層,因此,在用「中間件」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需要特別指明它究竟位於「哪兩層之間」。按蕭猛的說法,當我們稱「ROS/ROS2 為中間件」時,其含義與 「AUTOSAR AP為中間件」並不是對等的關系。
(4)Vector產品專家蔡守群說,他理解的中間件,「是給App開發提供功能支撐的,對外是沒有功能表徵的;但是站在操作系統內核的角度,中間件跟App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2.中間件的作用
汪浩偉說:「專用中間件原本是應用程序的一部分,只是很多公司做自動駕駛都需要用到,就被抽象出來了。」
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用?
畢曉鵬認為,自動駕駛中間件最主要的作用是:對下,它能夠去適配不同的OS內核和架構;對上,它能夠提供一個統一的標准介面,負責各類應用軟體模塊之間的通信以及對底層系統資源的調度。
據畢曉鵬解釋,前者,使開發者們無需考慮底層的OS內核是什麼,也無需考慮硬體環境是什麼,即不僅實現了應用軟體與OS的解耦,也實現了應用軟體與硬體的解耦;而後者則確保了數據能夠安全實時地傳輸、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度。
為什麼要通過中間件來支持軟硬體解耦?畢曉鵬解釋道:
我開發一個應用軟體,其中很多內容都是與具體應用邏輯無關的,包括數據通信、通信安全、系統資源調度等,比如,有十個進程需要數據交互,完全沒有必要在十個程序的軟體代碼里各自進行實現和配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把重復的部分抽象成一種服務,單獨封成一層東西(這就是中間件),並提供統一的庫、介面和配置方法,供上層去調用。這樣的話,有一部分人專門去做中間件的,而做上層應用的人也不需要考慮跟底層交互的事情。
舉例說,如果要做一個自動泊車系統,它有各個模塊或業務邏輯獨立的不同軟體,在進行通信、數據交互,或者調用底層資源時,只需要中間件的一個介面就可以實現,其他事情不需要考慮,這樣開發人員就可以專注於自己的業務邏輯。
又比如,一個攝像頭需要感知前面的車道線、紅綠燈等,開發人員就專門做紅綠燈和車道線檢測演算法,與外界的數據交互只需要使用中間件的通信服務(例如訂閱攝像頭信息,發布檢測結果),而不必關心數據從哪裡來、發給誰。
Nullmax紐勱科技系統平台總監苗乾坤博士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晶元算力大幅增長,攝像頭像素呈翻倍之勢,激光雷達出現在更多新車規劃上……沒有誰能夠斷言車上的感測器應該有多少,又或者是將來的汽車還會增加哪些硬體,但所有人都知道硬體的變化將會來得更加猛烈。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汽車對軟硬體架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能滿足當下的需求,還要具備相當的前瞻性、兼容性和擴展性,能夠支持接下來軟硬體升級換代、增減模塊的需求。而自動駕駛的中間件,就正是這樣一個可以按需調整、滿足各樣需求的現代溫室。
「在早期開發中,中間件可以化整為零,將巨大的軟體工程分解成若干小任務,分散解決。在後期應用時,它又可以化零為整,像拼積木一樣,根據需求將一個個模塊組合成一個整體,嚴絲合縫。」
在春節前的一場直播中,東軟睿馳產品銷售總監安志鵬說,在軟硬體解耦、模塊化管理後,再遇到問題,就不用整個系統都改,只改相對應的部分就行了。這樣,軟體的可復用程度就極大地提升了,同時,驗證的工作量也會減少許多,整體開發效率也會因此提升。
相反,沒有中間件的話,應用層就得直接調用操作系統的介面,後期要是換了操作系統,應用層的代碼和演算法可能就要推倒重來。
簡言之,中間件通過對計算平台、感測器等資源進行抽象,對演算法、子系統、功能採取模塊化的管理,並提供統一介面,讓開發人員能夠專注於各自業務層面的開發,無需了解無關細節。
按東軟睿馳產品銷售總監安志鵬的說法,搞AUTSOAR這樣的中間件,並不是只對OEM有利,「零部件供應商的選擇面也大了——應用做好了,下面的軟體、晶元可以選好幾家供應商的,要比傳統的開發模式快很多,因而,零部件供應商也是受益者」。
用蕭猛的話說,中間件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為上層屏蔽底層的復雜性」,軟體開發人員可以忽略晶元、感測器等硬體的差異,從而高效、靈活地將上層應用及功能演算法在不同平台上實現、迭代、移植。蕭猛認為,中間件可以看做是自動駕駛應用背景下的一項「新基建」。
(圖片摘自馮占軍博士的《AUTOSAR對基礎軟體開發是喜還是憂?》一文。AUTOSAR只是中間件的一種,但這里寫的「AUTOSAR開發優勢」基本也適用於其他中間件。)
不過,站在開發者的角度看,中間件的意義也未必全部是正面的。如馮占軍博士在《AUTOSAR對基礎軟體開發是喜還是憂?》一文中就提到了如下兩點:
底層軟體工程師變成了工具人,「只要你去點點滑鼠,用工具配合就可以了」,很多原本由自己做的測試也改由供應商來做,進而導致工程師的成就感嚴重降低;時間久了,工程師從0到1開發的能力也會降低。
(圖片摘自馮占軍博士的文章。盡管文章說的是Autosar,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在ROS等其他中間件的使用過程中也會存在。)
對軟體工程師來說,中間件造成的「能力退化」這一問題幾乎是無解的。但馮占軍博士認為,「如果這個中間件在開發過程中,有使用公司的工程師深度參與,提出需求並一起實施,會好一些」。
此外,殷瑋在一篇文章提到,使用AUTOSAR這樣的中間件,Tier 1們應該是很不情願的,「因為不到增加了成本,還有可能逐步淪為硬體生產商」。但這個也不能說是中間件的鍋,在軟體定義汽車大大趨勢下,這幾乎是必然的。
二.常見的基本概念
1. AUTOSAR CP 與 AUTOSAR AP
在所有的中間件方案中,最著名的非AUTOSAR莫屬了。
嚴格地說,AUTOSAR並非特指由某一家軟體公司開發出來的某款操作系統或中間件產品,而是由全球的主要汽車生產廠商、零部件供應商、軟硬體和電子工業等企業共同制定的汽車開放式系統架構標准。不過,在實踐中,各公司基於AUTOSAR標准開發出來的中間件也被被稱為「AUTOSAR」。
當前,AUTOSAR可分為Classic Platform和Adaptive Platform兩個平台,兩者分別被簡稱為AUTOSAR CP與AUTOSAR AP。
簡單地說,AUTOSAR CP主要跑在8bit、16bit、32bit的MCU上,對應傳統的車身控制、底盤控制、動力系統等功能,如果涉及到自動駕駛的話,AUTOSAR CP可能無法實現;而AUTOSAR AP主要跑在64bit以上的高性能MPU/SOC上,對應自動駕駛的高性能電子系統。
嚴格地說,AUTOSAR CP並不只是個「中間件」,它是相當於「OS內核+中間件」的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 AUTOSAR CP定義了基本的上層任務調度、優先順序調度等。
在基於分布式架構的ADAS功能中,AUOTSAR CP便是最常見的「操作系統」。在AUTOSAR的生態形成後,很多晶元廠商的MCU上標配的就是AUTOSAR CP,主機廠沒有什麼選擇權。
由於分布式架構下的晶元主要是MCU,因此,便有了「AUTOSAR CP主要跑在MCU上」的說法。
在分布式架構下,不同的功能對應著不同的MCU,而每一個MCU上都需要跑一套AUTOSAR CP,若感測器的類型比較多,則僅ADAS相關功能就需要很多套AUTOSAR CP,那怎麼收費呢?
常規的做法是:根據MCU的類型來收費——如果MCU是兩個異構的MCU,那AUTOSAR CP就按兩套來收費;如果MCU是同構的,那AUTOSAR CP就按一套來收費。
隨著EE架構從分布式向集中式演進、晶元由MCU向SOC演進,計算量及通信量成數量級地上升,另外,多核處理器、GPU、FPGA以及專用加速器的需求,還有OTA等,都超出了AUTOSAR CP的支持范圍。
(圖片摘自安志鵬的直播課)
2017年,為更好地滿足集中式架構+SOC時代的高等級自動駕駛對中間件的需求,AUTOSAR聯盟推出了通信能力更強、軟體可配置性更靈活、安全機制要求更高的AUTOSAR AP平台。
需要強調的是,不同於AUTOSAR CP自身已經包含了基於OSEK標準的OS,AUTOSAR AP只是一個跑在Lunix、QNX等基於POSIX標準的OS上面的中間件——它自身並不包含OS。
結合aFakeProgramer於2020年發表在CSDN上的《為什麼要用AP?Adaptive AutoSAR到底給企業提供了一些什麼?》一文及東軟睿馳安志鵬在2022年春節前的一場直播中講的內容,AUTOSAR CP與AUTOSAR AP最主要的區別有如下幾點:
1).編程語言不同——AUTOSAR CP基於C語言,而AUTOSAR AP基於C++語言;
2).架構不同——AUTOSAR CP 採用的是FOA架構(function-oriented architecture),而AUTOSAR AP採用的則是SOA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3).通信方式不同——AUTOAR CP採用的是基於信號的靜態配置通信方式(LIN\CAN...通信矩陣),而AUTOSAR AP採用的是基於服務的SOA動態通信方式(SOME/IP);
4).連接關系不同——在AUTOSAR CP中,硬體資源的連接關系受限於線束的連接,而在AUTOSAR AP中,硬體資源間的連接關系虛擬化,不局限於通信線束的連接關系;
5).調度方式不同——AUTOSAR CP採用固定的任務調度配置,模塊和配置在發布前進行靜態編譯、鏈接,按既定規則順序執行,而AUTOSAR CP則支持多種動態調度策略,服務可根據應用需求動態載入,並可進行單獨更新。
6).代碼執行和地址空間不同——AUTOSAR CP中,大部分代碼靜態運行在ROM,所有application共用一個地址空間,而在AUTOSAR AP中,應用載入到RAM運行,每個application獨享(虛擬)一個地址空間。
這些區別,帶給AUTOSAR AP的優勢有如下幾點——
1).ECU更加智能:基於SOA通信使得AP中ECU可以動態的同其他ECU同其他ECU進行連接,提供或獲取服務;
2).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基於SOA架構使得AP能夠更好地支持多核、多ECU、多SoCs並行處理,從而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3).更加安全:基於SOA架構使得AP中各個服務模塊獨立,可獨立載入,IAM管理訪問許可權;
4).敏捷開發:Adaptive AUTOSAR服務不局限於部署在ECU本地可分布於車載網路中,使得系統模塊可靈活部署,後期也能靈活獨立更新(FOTA);
5).高通信帶寬:可實現基於Ethernet等高通信帶寬的匯流排通信;
6).更易物聯:基於乙太網的SOA通信,更易實現無線、遠程、雲連接,方便部署V-2-X應用。
(圖片摘自東軟睿馳)
當然了,在某些方面,AUTOSAR AP與AUTOSAR CP相比是有一些「劣勢」的。比如,AUTOSAR CP的時延可低至微秒級、功能安全等級達到了ASIL-D,硬實時;而AUTOSAR AP的時延則在毫秒級,功能安全等級則為ASIL-B,軟實時。
上述區別也導致了兩者應用領域的不同:AUTOSAR CP一般應用在對實時性和功能安全要求較高、對算力要求較低的場景中,如引擎控制、制動等傳統ECU;而AUTOSAR則應用在對實時性和功能安全有一定要求,但對算力要求更高的場景中,如ADAS、自動駕駛,以及在動態部署方面追求較高自由度的信息娛樂場景。
盡管AUTOSAR AP有種種優點,但總的來說,它目前還不夠成熟——主要是信息安全及UCM等模塊不成熟。量產車上裝AUTOSAR AP的不少,但主要用在娛樂場景,真正用在自動駕駛場景的還很少。
此外,由於SOC+MCU組合的現象會長期存在,因而,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AUTOSAR AP都不可能徹底取代AUTOSAR CP——最常見的分工會是,需要高算力的工作交給AUTOSAR AP,而需要高實時性的工作則交給AUTOSAR CP。
(圖片摘自超星未來)
2.ROS 2
ROS是機器人操作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的英文縮寫,原生的ROS本是機器人OS,並不能直接滿足無人駕駛的所有需求,用作自動駕駛中間件的是ROS 2。
ROS 2與ROS 1的主要區別如下:
(1).ROS 1主要構建於Linux系統之上,主要支持Ubuntu;ROS 2採用全新的架構,底層基於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通信機制,支持實時性、嵌入式、分布式、多操作系統,ROS 2支持的系統包括Linux、windows、Mac、RTOS,甚至是單片機等沒有操作系統的裸機。
(2).ROS 1的通訊系統基於TCPROS/UDPROS,強依賴於master節點的處理;ROS 2的通訊系統是基於DDS,取消了master,同時在內部提供了DDS的抽象層實現,有了這個抽象層,用戶就可以不去關注底層的DDS使用了哪個商家的API。
(3).ROS運行時要依賴roscore,一旦roscore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較大的系統災難,同時由於安裝與運行體積較大,對很多低資源系統會造成負擔;ROS2基於DDS進行數據傳輸,而DDS基於RTPS的去中心化的通信框架,這就去除了對roscore的依賴,系統的穩定性強,對資源的消耗也得到了降低。
(4).由於ROS 缺少Qos機制,topic的穩定性與質量難以保證;ROS2則提供了Qos機制,對通信的實時性、完整性、歷史追溯等功能有了支持,這便大幅加強了框架功能,避免了高速系統難以適用等問題。
不過,ROS2的QoQ配置較為復雜,目前主要是國外一些專業的大學或實驗室在使用,國內僅有極少數公司在嘗試;此外,ROS 2的生態成熟度遠不如ROS,這也給推廣應用帶來了不便。
跟AUTOSAR AP一樣,ROS 2也是跑在soc晶元上、用於滿足高等級自動駕駛的需求的。不過,蕭猛在去年的一批文章中卻特別強調:當我們稱 「ROS/ROS2 為中間件」時,其含義與 「AUTOSAR AP為 中間件」並不是對等的關系。
蕭猛的文章稱:
當我們說 AutoSar是中間件時,這個中間件是很明確的 L.BSW層語義,即處於計算機OS與車載ECU特定功能實現之間,為 ECU功能實現層屏蔽掉特定處理器和計算機OS相關的細節,並提供與車輛網路、電源等系統交互所需的基礎服務;
ROS/ROS2 是作為機器人開發的應用框架,在機器人應用和計算機OS之間提供了通用的中間層框架和常用軟體模塊(ROS Package),而且, ROS團隊認為這個框架做得足夠好,可以稱作操作系統(OS)了。
ROS 2盡管在功能上跟AUTOSAR AP有不少重疊之處,但兩者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1).從表現形式上看,AUTOSAR AP首先是一套標准,這個標準定義了一系列基礎平台組件,每個平台組件定義了對應用的標准介面,但沒有定義實現細節,和平台組件之間的交互介面(這些部分留給AUTOSAR AP供應商實現);ROS2則從一開始就是代碼優先,每個版本都有完整的代碼實現,也定義有面向應用標准API介面。
(2)AUTOSAR AP從一開始就面向ASIL-B應用;ROS 2不是根據ASIL的標准設計的,ROS 2實現功能安全的解決方案是,把底層換為滿足ASIL要求的RTOS和商用工具鏈(編譯器)。
ROS 2「過不了車規」似乎已成為一個很廣泛的行業共識。但在蕭猛看來,ROS2本來就不是為實時域設計的,如果一定要把實時性要求高的車輛控制演算法運行在 ROS2中,「那是軟體設計的錯誤,而不是ROS2的問題」。
蕭猛認為,只要能補齊 L.BSW層所需要完成的所有功能、補齊 A 軸所有切面要求的特性,ROS 2就能用於自動駕駛量產車。如前段時間剛拿到采埃孚等多家巨頭投資的Apex.AI公司基於ROS 2定製開發的Apex.OS就已經通過了最高等級的ASIL D認證。
蕭猛說:「這實際上是基於 ROS 2的架構去實現一套 AUTOSAR AP 規范。這可以成為一個單獨的產品,投入時間+人+錢可以開發出來,只是看有沒有必要,值不值得」。
在具體的實踐中,ROS 2跟AUTOSAR AP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盡管對用戶來說,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二選一」問題,但通常來說,若選了ROS 2,就不會選AUTOSAR AP了;若選了AUTOSAR AP,就不會選ROS 2了。
3. CyberRT
Cyber RT是網路Apollo開發出來的中間件,在Apollo 3.5中正式發布。Cyber RT和ROS2是比較像的, 其底層也是使用了一個開源版本的DDS。
網路最早用的是ROS 1,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ROS 1存在「若ROS Master出故障了,則任何兩個節點之間的通信便受到影響」的問題,所以就希望使用一個「沒有中間節點」的通信中間件來代替ROS 1,那時還沒有ROS2,所以自己去做了一個Cyber RT。
為了解決 ROS 遇到的問題,Cyber RT刪除了master機制,用自動發現機制代替,這個通信組網機制和汽車網路CAN完全一致。此外,Cyber RT的核心設計將調度、任務從內核空間搬到了用戶空間。
(圖片出處:https://blog.csdn.net/xhtchina/article/details/118151673)
其相對於其他系統,Cyber RT的一大優勢是,專為無人架駛設計。網路已將Cyber RT開源,某互聯網巨頭的自動駕駛團隊使用的中間件便是網路開源出來的Cyber RT。
Cyber RT跟ROS 2之間也存在競爭關系。
在談到AUTOSAR AP、ROS 2與Cyber RT這些中間件的關系時,Vector產品專家蔡守群的解釋是:
「不需要很機械地去分類,你可以把AUTOSAR AP, ROS和Cyber RT都想像成一個提供一組中間件的超市,用戶可以按需從不同的超市購買,並不是說從一個超市買過一個中間件,就不能從其他超市買了。
蔡守群說:AUTOSAR AP中也包含了對ROS介面的支持。說不準哪天ROS和Cyber RT就會加入AUTOSAR AP的組件,或者 AUTOSAR AP會引入Cyber RT的組件。
4.DDS(通信中間件)
(1)什麼是DDS?
在自動駕駛領域,中間件的功能涉及到通信、模塊升級、任務調度、執行管理,但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信。當前市場上,無論是Cyber RT還是 ROS,基本上90%的功能就是通信,狹義上說就是通信中間件。
通信中間可以分成開源和閉源的兩種。開源的為OPEN DDS、FAST DDS、Cyclone等,閉源的就RTI的DDS和Vector的SOME/IP。DDS的全稱為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指一種數據分發服務標准,由對象管理組織(OMG)制定。
DDS能夠實現低延遲、高可靠、高實時性的數據融合服務,能夠從根本上降低軟體的耦合性、復雜性,提高軟體的模塊化特性。高等級自動駕駛現在基本上都在探索依靠DDS來解決異構通信、低時延等CP解決不了的挑戰。
融合了DDS的汽車軟體能夠更好地運行在下一代汽車的體系架構中,更能降低開發的成本、縮短研發的時間,更快地將產品推向市場。
(2)DDS與ROS 2、AUTOSAR AP之間的關系
ROS 2和Cyber RT的底層都使用了開源的DDS,將DDS作為最重要的通信機制。但也有自動駕駛公司的工程師認為,DDS可以起到替代ROS 2的作用,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兩者之間其實存在「二選一」的關系。
AUTOSAR CP里一直沒有包含跟DDS有關的東西,但AUTOSAR AP在 2018年3月的最新版(版本18-10)里開始支持DDS標准。將DDS與AUTOSAR AP結合使用,不僅可以保證和擴展AUTOSAR AP系統內部互操作性的功能,而且還可以將其開放給來自不同的生態系統(即ROS 2)。
從工程角度來看,將AUTOSAR和DDS結合起來的最大優勢是,功能域和網路拓撲不再是對手,而是車輛中的盟友。網路拓撲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車輛的物理約束,功能域在物理車輛的頂部提供了一個靈活的覆蓋層,這就是所謂的分區體系結構。
當然,DDS僅是通信中間件的一種。關於各類通信中間件之間的異同,我們將在本系列的第二篇做更詳細的闡釋。
三.AUTOSAR AP的地位正在弱化?
盡管AUTOSAR是當下最有名的自動駕駛中間件,但《九章智駕》在對諸多中間件廠商們的調研中得出一個結論:AUTOSAR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可能正在弱化。 當然了,那些專注於AUTOSAR系統的廠商們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到,隨著EE架構從分布式向集中式演進、MCU被SOC取代,CP AUTSAR被AUTOSAR AP、ROS 2和Cyber RT等取代已是大勢所趨,在下文,我們主要談的是「AUTOSAR AP的地位會不會弱化」。
2021年12月中旬,兩家AUTOSAR發起公司大陸集團、豐田聯合採埃孚、捷豹路虎、沃爾沃、海拉等多家汽車行業龍頭企業宣布投資車載操作系統初創公司Apex.AI,而Apex.AI的主力產品Apex.OS則是基於ROS 2發展起來的。
拿到了Apex.AI公司15%股權的采埃孚方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AUTOSAR AP的替代方案。」
盡管AUTOSAR AP已經有了標准,但還沒有落地。安波福、采埃孚、大陸這些公司提供的方案,仍然是基於AUTOSAR CP標準的介面。事實上,越來越多的OEM不太想完全用AUTOSAR去解決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的問題。
不僅特斯拉沒有用AUTOSAR AP,國內的幾大造車新勢力也沒有用(他們用的是AUTOSAR CP+DDS)。甚至,連一些正在轉型的傳統車企也沒打算用AUTOSAR AP。
從產業鏈中各方的反應來看,AUTOSAR AP「地位不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使用成本太高
馮占軍博士在《AUTOSAR對基礎軟體開發是喜還是憂?》一文中透露,AUTOSAR的費用通常是「幾百萬起」,並且,針對不同的域控制器、不同的晶元需要「重復收費」,一般小廠根本吃不消。「可能還沒有什麼產出,幾百萬就花出去了」。
除購買成本高外,畢曉鵬和蕭猛都提到,AUTOSAR前期的學習難度很大、學習成本也非常高。為了學會如何使用AUTOSAR,企業甚至不得不專門培訓一批人,如果受培訓的人臨時離職了,那培訓費用就打了水漂。
2.效率不高
畢曉鵬認為,AUTOSAR AP的配置非常多,它是通過配置加上一部分代碼去實現自己的功能,但配置多了之後,效率不高,而且代碼臃腫。
3.靜態部署與動態部署的理念沖突
畢曉鵬博士提到,AUTOSAR AP其實是從AUTOSAR CP發展而來的,AUTOSAR CP是靜態部署,只適用於相對簡單的業務邏輯和功能,其代碼是固化的,有點像以前的功能手機——功能無法改變,不可能往裡面再加一個APP;但AUTOSAR AP有點像現在的智能手機,軟體開發人員開發一個APP,跨平台就可以用不同手機上了,這種動態部署的理念和之前的靜態部署概念不甚相同,而其方法論卻是基於靜態部署衍生而來的,因此在實踐層面會遇到不少問題。
4.無法滿足智能網聯的需求
由於雲端跟車端所使用的操作系統不一樣,AUTOSAR只能負責車內的通信,不能支持車端到雲端的通信,因而無法支持車路協同場景(車端跟雲端的通信,是通過MQTT、kafka等中間件來實現的)。除此之外,AUTOSAR能否兼容車輛網聯化中需要用到的數據平台、通信平台和地圖平台,也存在很大的疑問。
畢曉鵬說,在發現了這些問題後,有一些OEM開始逐漸放棄AUTOSAR架構,「轉而自己去研發一套更適合動態部署、成本較低的新型軟體架構」。
傳統車廠是從使用CP過來的,所以在慣性上,他們可能還會考慮AP是否適合智能駕駛,但慢慢地也在嘗試轉型。如奧迪和TTTech合作做的通信中間件——zFAS,也沒有採用AP。
不同於AUTOSAR CP已經是非常標准化的東西,大家用起來沒什麼問題,AUTOSAR AP現在的標准也不是很完善,每年也在更新,具體AP能發展成什麼樣,這個誰也不知道,大家更多也是觀望的態度。
畢曉鵬認為,AUTOSAR標准並不能很好地支撐自動駕駛應用和創新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套更適合中國智能駕駛發展、且自主可控的技術架構和生態體系。
蕭猛認為,由於從AUTOSAR CP到AUTOSAR AP一脈相承,一些已經對AUTOSAR形成路徑依賴的公司會堅持使用AUTOSAR AP,但在經歷過招人難、開發周期長等教訓之後,他們有可能轉向ROS 2。
當然,以AUTOSAR為主業的公司,顯然不會認可上述「涉嫌唱衰」AUTOSAR AP的觀點的。
比如,Vector蔡守群就認為,AUTOSAR AP只會越來越重要,因為它是順應車載技術不斷發展的一套規范,覆蓋面會越來越廣。
東軟睿馳茅海燕也認為,要將整車域控制器和智駕域控制器合並到統一的中央計算平台上,沒有AUTOSAR AP的支持很難搞定。「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像特斯拉一樣自己從頭搭建系統的,目前,最好的工具還是AUTOSAR AP」。
⑶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行,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什麼意思
意思:如果沒有太子說的話,我也願意去拜訪他,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出自《荊軻刺秦王》,選自兩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
全文(節選)如下: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譯文如下: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
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
戰國末年,秦國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以六國國君為首的舊貴族,即奴隸主階級,雖然已經臨於末日,但他們還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軍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殺活動,來做最後的掙扎,而荊軻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節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死了。
⑷ 周樹人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魯迅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人物趣事: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貢獻最大的作家,魯迅逝世後被虛構了許多逸聞軼事,由於真假難辨,往往流傳甚廣無人知其真假。這些訛傳假聞中較為出名的有《魯迅理發的故事》,據考證實為嫁接清代獨逸窩退士編的《笑笑錄》一書中的剃頭故事。
另外《魯迅丟棉褲》《密友告密幫助魯迅避難》等皆已考證為假。另一則魯迅反對某書局「不支付標點和空格稿費」的軼事真假仍未有定論。關於真假考證的問題,詳細資料可參看魯迅研究專家所著論文。
魯迅在廣州時,一個青年受他的感化,隨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後,魯迅熱情的留他在自己景雲里的寓所住,後來那人又讓魯迅給他在上海找個工作。
魯迅很為難的情況下找到郁達夫說實在沒辦法,須請一家書店報館名義上請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魯迅自己拿出,由達夫轉交給書店報館作為月薪發給他,魯迅對青年的提攜幫助程度可見一斑。
⑸ 電腦D盤數據備份到E盤了,重裝系統後D盤被清空,現在想從E盤里的備份文件恢復D盤數據請問如何操作
DIY裝機指的是自行選擇電腦的各個硬體,這些硬體包括處理器、主板、內存、顯卡、硬碟、機箱、電源等,在保證兼容、合理搭配的同時將所有的DIY硬體搭配組裝為一台完整的電腦,也是所謂的「組裝機」、「兼容機」,今天小編再來幫大家科普一下硬碟選購知識和硬碟知識,教你如何挑選合適的硬碟。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以及混合硬碟三個類型,而絕大數的用戶都是採用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雙硬碟方案,現在混合硬碟市場需要很小,市場上裝機常見主要是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類型的硬碟知識吧。
一、硬碟 選購 的類型:
1、機械硬碟(HDD)
是一款傳統式硬碟,在沒有固態硬碟之前都是搭配的機械硬碟,現在裝機搭配機械硬碟多數作為儲存副盤。機械硬碟的結構主要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製成的磁性碟片、磁頭、轉軸、磁頭控制器、控制電機、數據轉換器、介面以及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在機械硬碟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磁性碟片上進行讀寫數據。
優點主要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硬碟破壞可做數據恢復,而缺點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態硬碟要慢,發熱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是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碟,也是現在裝機首選硬碟之一,都是設為主盤運用,大大提升系統速度。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儲存,屬於以固態電子儲存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
優點主要是相比機械硬碟,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靜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輕便、發熱小。而缺點主要是價格偏貴、容量較小,大儲存需要的時候,往往需要搭配機械硬碟來運用。
3、混合硬碟(SSHD)
混合硬碟相當於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結合產品,採用容量較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作為儲存常用文件,而磁碟才是最為重要的儲存介質,而快閃記憶體僅僅是起了緩沖的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快閃記憶體內減小尋道時間,從而提升效率。
混合硬碟優缺點主要是讀寫速度相比機械硬碟要快,但是速度不如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同樣,發熱顯著,有顯著噪音,有震動。
二、硬碟 選購 的品牌
1、機械硬碟: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碟: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台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Toshiba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台電、七彩虹等。
三、硬碟 選購 的容量
同價位情況下,機械硬碟的容量要比固態硬碟要大很多,因此大儲存的情況下,必須搭配機械硬碟作為儲存運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過現在基本都是選用120G、240G容量為主,因為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價格絕對讓你懷疑人生,不過相信經過固態硬碟多年的發展,大容量會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
機械硬碟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選用1T、2T機械硬碟,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這樣的儲存需要。
四、硬碟 選購 的介面
機械硬碟現在都是SATA3介面,而固態硬碟常見的有:SATA 3介面,PCI-E介面,M.2介面,其中M.2之間也有不一樣的規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種規格。
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現在運用廣泛的,而M.2介面固態硬碟慢慢主流起來,而PCI-E介面一般運用在高端機上,擁有更高的速度體驗。
五、硬碟 選購 的尺寸
台式電腦機械硬碟都是3.5英寸,而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2.5寸的,與筆記本的機械硬碟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運用在筆記本上。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只適於台式電腦,並不合適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碟,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筆記本和台式電腦來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介面帶來的性能瓶頸,因此裝機之家小編堅信,M.2介面的固態硬碟才是未來趨勢。
是什麼決定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速度?
固態硬碟主要是顆粒與主控, 固態的顆粒與主控好壞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碟的性能,顆粒與主控越好,無疑固態硬碟的速度越強。
SSD的顆粒的傳統分類:SLC、MLC、TLC,SLC顆粒要強於MLC,而MLC顆粒又強於TLC,不過SLC顆粒在現在市場基本很少,(裝機之家原創)主要是價格偏貴,現在中高端的固態還是MLC顆粒的天下,而TLC顆粒成本較低,性能與壽命不如MLC,定位市場入門級固態硬碟。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1000--3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1000次擦寫壽命。
主流主控品牌:群聯、Marvell、三星、台系主控(常見的台系主控包括慧榮Silicon Motion和智微Jmicron以及群聯Phison三家公司,現在相當多的固態硬碟廠家都在用這三家的主控,主要是因為成本低廉相當受各大固態廠家喜愛。)等,而這類主控品牌中,主控晶元又有眾多型號,不一樣型號性能也有很大不一樣,小編就不一一介紹。
機械硬碟影響磁碟速度的主要原因還是緩存的大小 ,緩存越大磁頭讀寫命中率越高,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轉速快的比轉速慢的讀寫速度要快點 ,但是機械硬碟在高轉速的同時會帶來溫升快、溫度高、磨損快,因此會更加容易破壞硬碟,建議轉速容量相同的磁碟宜選擇緩存大獲選低轉速高緩存的,此外還有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介面對性能也有影響。
硬碟 選購 的搭配建議:
如今裝機基本都是首選固態硬碟了,在儲存空間足夠運用的情況下,建議單獨搭配固態硬碟,但是如果對儲存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比如游戲眾多,平時有存小電影的習慣,還有一些是行業需要,那麼建議固態+機械雙硬碟方案,固態設為主盤,而機械設為副盤,雙劍合璧,既滿足速度又滿足儲存需要。
⑹ 為什麼我的電腦安裝完顯卡驅動屏幕還是特別卡(原來沒事)
常見故障四:死機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多見於主板與顯卡的不兼容或主板與顯卡接觸不良;顯卡
與其它擴展卡不兼容也會造成死機。
常見故障五:屏幕出現異常雜點或圖案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卡的顯存出現問題或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造成。需清 潔顯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換顯卡。
常見故障六:顯卡驅動程序丟失
顯卡驅動程序載入,運行一段時間後驅動程序自動丟失,此類故障一般是由 於顯卡質量不佳或顯卡與主板不兼容,使得顯卡溫度太高,從而導致系統運行不
穩定或出現死機,此時只有更換顯卡。
此外,還有一類特殊情況,以前能載入顯卡驅動程序,但在顯卡驅動程序載 入後,進入Windows時出現死機。可更換其它型號的顯卡在載入其驅動程序後,插
入舊顯卡予以解決。如若還不能解決此類故障,則說明注冊表故障,對注冊表進 行恢復或重新安裝操作系統即可。
顯卡故障分析與解決
一、接觸不良
肉眼可見的接觸不良,如板卡一頭高一頭底的,那是輕而易舉就可以排除的。不過有一些顯卡的接觸不良非常的隱蔽,表面上看安裝得很好,但實際上接觸不良,導致很多莫名其妙的故障。
案例:一台毒龍650機器,是2001年春節裝的。一段時間後,開機不正常,經常在第一次開機時全黑無反應,切斷電源後再開機則成功,好像系統要「預熱」一樣。
分析:這個故障看上去是電源的問題,也確實在一些老機器上出現過更換電源解決問題的案例。但此機購置的時間較短,部件都是新的,而且經仔細檢驗過,這樣的配置同時購置的其他機器並未出現此種故障,於是從最簡單的步驟著手的原則,先檢查連線,插拔一遍後開機,無效;從CMOS里的電源設置作了調整,設置出廠默認值,無效;經詢問得知,此機前幾天曾被打開機箱清除灰塵。至此,估計是某元件松動導致了接觸不良或是短路。
解決:開機的時候仔細觀察,發現面板的指示燈不是馬上亮的,而是過了5秒鍾後才亮,電源燈、硬碟燈和光碟機面板燈都正常,只是好像系統無信號送到顯示器,而且系統無報警聲-由於第二次開機能正常使用,所以排除了黑屏是內存沒插好的原因。一般系統開機黑屏是內存和顯卡兩大因素造成,主板損壞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判斷可能會是顯卡接觸不良導致的故障。於是,重新插拔後,又將CMOS跳線放電。重新開機後,一次成功,後改回CMOS設置,經試用正常,至此,問題解決。
二、電源功率或設置的影響
現在的主板提供的高級電源管理功能很多,有節能、睡眠、ON NOW等等,但有些顯卡和主板的某些電源功能有沖突,會導致進入Windows時花屏的現象。
案例:上述機器,在調試過程中開始懷疑是電源的故障,改動了CMOS中電源的設置,特別是VIDEO相關的設置,開機進入Windows後Windows98變成了256色,還提示要安裝新的驅動程序。該機已經正常使用Windows98半年了,顯然是基本設置錯誤導致的故障,而不能按Windows提示的「安裝新的驅動程序」來排除。
分析和解決:由於當時是改動了CMOS電源選項後馬上進入Windows出問題的,所以沒費力就知道是電源選項的影響。但如果是其他情況下出現的,可能就比較難想到這方面去。建議在顯示不正常的時候,注意一下CMOS電源方面的影響,如果是改動了設置的,把它調整為出廠時的默認值;如果是剛裝機就出現問題的,可以把出廠的默認值中的節能、ON NOW什麼花哨功能禁止試試。 另外因為AMD的CPU耗電量較大,一些電源質量不好或時功率不夠的「龍」、「鳥」機器上面,添加購置了新硬碟或其他耗電較大的設備後,可能也會導致顯卡的供電不夠,大家可以用排除和替換法檢驗。
三、刷新BIOS後的影響
幾乎每個月,出現顯卡的廠商都會在網上發布新的BIOS供DIY們刷新自己的顯卡,以獲得新功能和修正BIOS的BUG。但也有不少人在刷新了之後,玩某些游戲時會死機或是自動跳回桌面,,更有用名牌廠家的BIOS刷壞自己的顯卡的案例。如果刷新之後Windows的多數任務正常,只是某個驅動程序如PHOTOSHOP出錯,你很難想到是刷新BIOS的影響,所以排除故障可能會走彎路。
建議:你的顯卡工作正常的話,最好不要亂「升級」。因為顯卡的BIOS各個版本對電腦的主板、電源有一定的相適應(兼容)特性,如果目前的部件是和睦相處的話,還是不要亂改好。那些所謂刷新後的新功能,其實大多數是噱頭而已。主板的BIOS也是一樣,除非是出於為了支持新的CPU和大硬碟的考慮,沒事亂刷有點冒險,不值得。 另外,顯卡的固定螺絲不用擰得太緊太死,適中即可,因為顯卡里開機箱的擋板還有一點距離,如果擰螺絲太緊會強行把顯卡的一頭微微拉離插槽,可能會導致接觸不良。那就和固定螺絲的意願背道而馳了。
附錄小技巧:一般診斷顯卡與內存故障的區別 顯卡和內存有問題,電腦開機都是黑屏的,如何區分呢?要注意的要點有:
1、注意電腦有無小喇叭的報警聲,如果是有報警聲的,顯卡的問題可能會大一點,而且我們可以從報警聲的長短和次數來判斷具體的故障(這方面的資料很多了,主板也可能會附帶說明書,請大家自己找來參考)。
2、如果黑屏無報警聲,多半是內存根本沒插好或壞了。沒有內存電腦根本開不了機的,當然也不會報警。
3、注意麵板的顯示燈狀態,如果無報警聲又檢查過內存了,可能會是顯卡接觸不良的問題,往往伴隨硬碟燈常亮;還可以看顯示器的狀態燈,如果黑屏伴隨顯示器上各狀態調節的指示燈在同時不停地閃爍,可能會是連接顯卡到顯示器的電纜插頭鬆了,或是顯卡沒在插槽內插緊。
顯卡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開機無顯示
⑺ 魯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因叔父認為到學堂當兵不光彩,考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 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