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軟體分為哪兩大類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軟體總體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是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系統軟體使得計算機使用者和其他軟體將計算機當作一個整體而不需要顧及到底層每個硬體是如何工作的。
2、應用軟體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被開發的軟體。它可以是一個特定的程序,比如一個圖像瀏覽器。也可以是一組功能聯系緊密,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軟的Office軟體。
(1)初中計算機編譯系統主要是擴展閱讀
軟體是計算機系統設計的重要依據。為了方便用戶,為了使計算機系統具有較高的總體效用,在設計計算機系統時,必須通盤考慮軟體與硬體的結合,以及用戶的要求和軟體的要求。
軟體的特點
1、計算機軟體與一般作品的目的不同。
2、要求法律保護的側重點不同。著作權法一般只保護作品的形式,不保護作品的內容。而計算機軟體則要求保護其內容。
3、計算機軟體語言與作品語言不同。
4、計算機軟體可援引多種法律保護,文字作品則只能援引著作權法。
⑵ 請問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通常應包括哪些
原理和構成不論何種計算機,它們都是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硬體計算機系統中所使用的電子線路和物理設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如中央處理器( CPU )、存儲器、外部設備(輸入輸出設備、I/O設備)及匯流排等。①存儲器。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是計算機操作的依據,數據是計算機操作的對象。存儲器是由存儲體、地址解碼器 、讀寫控制電路、地址匯流排和數據匯流排組成。能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隨機存取指令和數據的存儲器稱為主存儲器,磁碟、磁帶、光碟等大容量存儲器稱為外存儲器(或輔助存儲器) 。由主存儲器、外部存儲器和相應的軟體,組成計算機的存儲系統。②中央處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儲器內的程序 ,逐條地執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中央處理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數據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算術邏輯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計數器(指令地址計數器 )、地址寄存器等。③外部設備是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梁。輸入設備的任務是把用戶要求計算機處理的數據、字元、文字、圖形和程序等各種形式的信息轉換為計算機所能接受的編碼形式存入到計算機內。輸出設備的任務是把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用戶需要的形式(如屏幕顯示、文字列印、圖形圖表、語言音響等)輸出。輸入輸出介面是外部設備與中央處理器之間的緩沖裝置,負責電氣性能的匹配和信息格式的轉換。軟體對能使計算機硬體系統順利和有效工作的程序集合的總稱。程序總是要通過某種物理介質來存儲和表示的 ,它們是磁碟、磁帶、程序紙、穿孔卡等,但軟體並不是指這些物理介質,而是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程序本身。可靠的計算機硬體如同一個人的強壯體魄,有效的軟體如同一個人的聰穎思維。計算機的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部分。系統軟體是負責對整個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調度、監視和服務。應用軟體是指各個不同領域的用戶為各自的需要而開發的各種應用程序。計算機軟體系統包括:①操作系統 :系統軟體的核心,它負責對計算機系統內各種軟、硬資源的管理、控制和監視。②資料庫管理系統:負責對計算機系統內全部文件、資料和數據的管理和共享。③編譯系統:負責把用戶用高級語言所編寫的源程序編譯成機器所能理解和執行的機器語言。④網路系統:負責對計算機系統的網路資源進行組織和管理,使得在多台獨立的計算機間能進行相互的資源共享和通信。⑤標准程序庫:按標准格式所編寫的一些程序的集合,這些標准程序包括求解初等函數、線性方程組、常微分方程、數值積分等計算程序。⑥服務性程序:也稱實用程序。為增強計算機系統的服務功能而提供的各種程序 ,包括對用戶程序的裝置、連接、編輯、查錯、糾錯、診斷等功能。為了使計算機能算得快和准、記得多和牢,數十年來,對提高單機中的中央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和精度,對提高存儲器的存取速度和容量作了許多改進,如:增加運算器的基本字長和提高運算器的精度;增加新的數據類型,或對數據進行自定義,使數據帶有標志符,用以區別指令和數,及說明數據類型;在 CPU 內增設通用寄存器、採用變址寄存器、增加間接定址功能和增設高速緩沖存儲器和採用堆棧技術;採用存儲器交叉存取技術及虛擬存儲器技術;採用指令流水線和運算流水線;採用多個功能部件和增設協處理器等。充分發掘了單個處理器的潛力後,人們轉向發展並行處理技術。開始時(1952年)是在運算器中設計了並行的算術運算邏輯,繼而開始採用多功能部件,即在中央處理器中設立相互獨立、而又可能同時工作的功能部件。經過30年的發展,用單處理器構成的計算機系統,性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向量巨型計算機就是這時期的技術的結晶。]
⑶ 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部分是哪些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按其發展前後過程,通常分成以下六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Sing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單用戶操作系統的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系統內一次只能支持運行一個用戶程序。這類系統的最大缺點是計算機系統的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微型機的DOS、Windows操作系統屬於這一類。
(2)批處理操作系統(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批處理操作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運行於大、中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當時由於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的CPU使用效率低,I/O設備資源未充分利用,因而產生了多道批處理系統,它主要運行在大中型機上。多道是指多個程序或多個作業(Multi-Programs or Multi Jobs)同時存在和運行,故也稱為多任務操作系統。IBM的DOS/VSE就是這類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時系統是一種具有如下特徵的操作系統:在一台計算機周圍掛上若乾颱近程或遠程終端,每個用戶可以在各自的終端上以交互的方式控製作業運行。
在分時系統管理下,雖然各用戶使用的是同一台計算機,但卻能給用戶一種「獨占計算機」的感覺。實際上是分時操作系統將CPU時間資源劃分成極小的時間片(毫秒量級),輪流分給每個終端用戶使用,當一個用戶的時間片用完後,CPU就轉給另一個用戶,前一個用戶只能等待下一次輪到。由於人的思考、反應和鍵入的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只要同時上機的用戶不超過一定數量,人們不會有延遲的感覺,好像每個用戶都獨占著計算機。分時系統的優點是:第一,經濟實惠,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第二,由於採用交互會話方式控製作業,用戶可以坐在終端前邊思考、邊調整、邊修改,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周期;第三,分時系統的多個用戶間可以通過文件系統彼此交流數據和共享各種文件,在各自的終端上協同完成共同的任務。分時操作系統是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UNIX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分時操作系統。此外,UNIX具有網路通信與網路服務的功能,也是廣泛使用的網路操作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某些應用領域,要求計算機對數據能進行迅速處理。例如,在自動駕駛儀控制下飛行的飛機、導彈的自動控制系統中,計算機必須對測量系統測得的數據及時、快速地進行處理和反應,以便達到控制的目的,否則就會失去戰機。這種有響應時間要求的快速處理過程叫做實時處理過程,當然,響應的時間要求可長可短,可以是秒、毫秒或微秒級的。對於這類實時處理過程,批處理系統或分時系統均無能為力了,因此產生了另一類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配置實時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實時系統。實時系統按其使用方式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廣泛用於鋼鐵、煉油、化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武器制導等各個領域中的實時控制系統;另一類是廣泛用於自動訂票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銀行業務系統、超級市場銷售系統中的實時數據處理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且獨立的計算機聯結起來的一種網路,有了計算機網路之後,用戶可以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方便地使用遠處的計算機資源。提供網路通信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統稱為網路操作系統。
(6)微機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如前所述,機器語言是計算機唯一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的程序語言。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
對於高級語言來說,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做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在信息社會里,社會和生產活動產生的信息很多,使人工管理難以應付,人們希望藉助計算機對信息進行搜集、存儲、處理和使用。資料庫系統(Data Base System, DBS)就是在這種需求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做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2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1)通用軟體
這類軟體通常是為解決某一類問題而設計的,而這類問題是很多人都要遇到和解決的。例如:文字處理、表格處理、電子演示等。
2)專用軟體
在市場上可以買到通用軟體,但有些具有特殊功能和需求的軟體是無法買到的。比如某個用戶希望有一個程序能自動控制車床,同時也能將各種事務性工作集成起來統一管理。因為它對於一般用戶是太特殊了,所以只能組織人力開發。當然開發出來的這種軟體也只能專用於這種情況。
⑷ 計算機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一台完整的電腦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組成 。
硬體的系統包括控制器、運算器、儲存設備、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個部分。用通俗的方式再介紹一下,一台家用電腦的硬體有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硬碟、光碟機、機箱、電源、顯示器、鍵盤、滑鼠。另外還有一些可以選配的硬體,比如手寫板、電視卡、等等。
一台家用電腦的軟體有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操作系統是必須有的,應用軟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的。
計算機系統指用於資料庫管理的計算機硬軟體及網路系統。資料庫系統需要大容量的主存以存放和運行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程序、應用程序以及資料庫、目錄、系統緩沖區等,而輔存則需要大容量的直接存取設備。此外,系統應具有較強的網路功能。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常由快速的主存儲器(容量可達數百兆位元組,甚至數G位元組)和慢速海量輔助存儲器(容量可達數十G或數百G以上)組成。各種輸入輸出外部設備是人機間的信息轉換器,由輸入-輸出控制系統管理外部設備與主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之間的信息交換。
折疊軟體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由操作系統、實用程序、編譯程序等組成。操作系統實施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控制。實用程序是為方便用戶所設,如文本編輯等。編譯程序的功能是把用戶用匯編語言或某種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支撐軟體有介面軟體、工具軟體、環境資料庫等,它能支持用機的環境,提供軟體研製工具。支撐軟體也可認為是系統軟體的一部分。應用軟體是用戶按其需要自行編寫的專用程序,它藉助系統軟體和支援軟體來運行,是軟體系統的最外層。
⑸ 計算機系統可分為那兩種
(1)常見的操作系統有:DOS、WINDOWS、UNIX、LINUX等,Visual Basic是一個計算機語言編譯系統,它屬於系統軟體。
(2)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被開發的軟體。它可以是一個特定的程序,比如一個圖像瀏覽器。也可以是一組功能聯系緊密,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軟的Office軟體。也可以是一個由眾多獨立程序組成的龐大的軟體系統,比如資料庫管理系統。
⑹ 在計算機系統中,編譯軟體屬於( )
編譯軟體和操作系統屬於系統軟體
所有的軟體都是基於這些系統軟體才能運行的
⑺ 計算機高級語言的編譯系統按軟體分類來為什麼不屬於應用軟體
計算機高級語言的編譯系統按軟體分類來看是屬於________。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8-11-6 17:11
計算機高級語言的編譯系統按軟體分類來看是屬於________。
A、操作系統
B、系統軟體
C、應用軟體
D、資料庫管理系統
標准答案:B
他為什麼不是應用軟體?
提問者: jeanne222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最佳答案
編譯軟體和操作系統屬於系統軟體
所有的軟體都是基於這些系統軟體才能運行的
回答者: lqing2006 - 經理 五級 11-2 20:16
⑻ 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按其發展前後過程,通常分成以下六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Sing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單用戶操作系統的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系統內一次只能支持運行一個用戶程序。這類系統的最大缺點是計算機系統的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微型機的DOS、Windows操作系統屬於這一類。 (2)批處理操作系統(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批處理操作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運行於大、中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當時由於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的CPU使用效率低,I/O設備資源未充分利用,因而產生了多道批處理系統,它主要運行在大中型機上。多道是指多個程序或多個作業(Multi-Programs or Multi Jobs)同時存在和運行,故也稱為多任務操作系統。IBM的DOS/VSE就是這類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時系統是一種具有如下特徵的操作系統:在一台計算機周圍掛上若乾颱近程或遠程終端,每個用戶可以在各自的終端上以交互的方式控製作業運行。 在分時系統管理下,雖然各用戶使用的是同一台計算機,但卻能給用戶一種「獨占計算機」的感覺。實際上是分時操作系統將CPU時間資源劃分成極小的時間片(毫秒量級),輪流分給每個終端用戶使用,當一個用戶的時間片用完後,CPU就轉給另一個用戶,前一個用戶只能等待下一次輪到。由於人的思考、反應和鍵入的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只要同時上機的用戶不超過一定數量,人們不會有延遲的感覺,好像每個用戶都獨占著計算機。分時系統的優點是:第一,經濟實惠,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第二,由於採用交互會話方式控製作業,用戶可以坐在終端前邊思考、邊調整、邊修改,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周期;第三,分時系統的多個用戶間可以通過文件系統彼此交流數據和共享各種文件,在各自的終端上協同完成共同的任務。分時操作系統是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UNIX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分時操作系統。此外,UNIX具有網路通信與網路服務的功能,也是廣泛使用的網路操作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某些應用領域,要求計算機對數據能進行迅速處理。例如,在自動駕駛儀控制下飛行的飛機、導彈的自動控制系統中,計算機必須對測量系統測得的數據及時、快速地進行處理和反應,以便達到控制的目的,否則就會失去戰機。這種有響應時間要求的快速處理過程叫做實時處理過程,當然,響應的時間要求可長可短,可以是秒、毫秒或微秒級的。對於這類實時處理過程,批處理系統或分時系統均無能為力了,因此產生了另一類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配置實時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實時系統。實時系統按其使用方式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廣泛用於鋼鐵、煉油、化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武器制導等各個領域中的實時控制系統;另一類是廣泛用於自動訂票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銀行業務系統、超級市場銷售系統中的實時數據處理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且獨立的計算機聯結起來的一種網路,有了計算機網路之後,用戶可以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方便地使用遠處的計算機資源。提供網路通信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統稱為網路操作系統。 (6)微機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如前所述,機器語言是計算機唯一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的程序語言。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