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吊筋計算出自什麼規范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9.2.11 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宜採用箍筋。
箍筋應布置在長度為2h1與3b之和的范圍內(圖9.2.11)。
當採用吊筋時,彎起段應伸至梁的上邊緣,且末端水平段長度不應小於本規范第9.2.7條的規定。
附加橫向鋼筋所需的總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❷ 吊筋長度怎麼計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1
❸ 框架梁吊筋如何計算
梁高小於800時,吊筋的斜邊長就是框架梁骨架高的根號2倍,框架梁如果梁高大於800,吊筋的斜邊長就是框架梁骨架高的1.732倍.然後在加上平直段的2乘以20倍的吊筋直徑。再加上次梁寬加上100就好了。。。見詳圖11G101-1的87頁附加吊筋構造。
❹ 吊筋長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吊筋長度計算公式:吊筋長度=(次梁寬度+2x50mm)+2×斜段長度+20d×2(d指吊筋直徑)
計算規則
1、上平直段的長度為該吊筋直徑的20倍。
2、當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45度;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60度;斜邊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護層厚度。
3、下平直段的長度等於次梁寬度每側加上50毫米。
(4)吊筋計演算法規范擴展閱讀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產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主梁兩側各0.5-0.6倍梁高范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
為防止這種破壞,在次梁兩側主樑上設置附加橫向鋼筋,位於主梁下部或主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吊筋、箍筋)承擔。
❺ 吊筋的計算規則
吊筋的計算規則有三:
1. 上平直段的長度為該吊筋直徑的20倍。
2. 當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45度;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60度;
斜邊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護層厚度。
3. 下平直段的長度等於次梁寬度每側加上50毫米。
計算公式:吊筋長度=(次梁寬度+2x50)+2×斜段長度+20d×2 【ps:d:吊筋直徑】
並且所有抗震等級,從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以及非抗震等級的構造是一樣的。
❻ 裝修吊頂吊筋的長度怎樣計算
吊筋長度計算公式:吊筋長度=(次梁寬度+2x50mm)+2×斜段長度+20d×2(d指吊筋直徑)
計算規則:
1、上平直段的長度為該吊筋直徑的20倍。
2、當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45度;梁高>800時,斜長的起彎角度為60度;斜邊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護層厚度。
3、下平直段的長度等於次梁寬度每側加上50毫米。
(6)吊筋計演算法規范擴展閱讀:
架立筋和吊筋的主要區別是:
1,架立筋是樑上部的鋼筋,只起一個結構作用,沒實質意義,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1)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2)架立筋的作用
架立筋是指梁內起架立作用的鋼筋,從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當樑上部縱筋的根數少於箍筋上部的轉角數目時使箍筋的角部設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將箍筋架立起來的縱向構造鋼筋。
2,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
(1)在連續梁中,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在負彎矩作用下截面上部處於受拉區使混凝土出現裂縫,故可以在主樑上用附加鋼筋或吊筋。吊筋設置於集中荷載處,以增強局部抗剪能力,如主次梁交接處的主梁設置吊筋,或梁生柱處的梁設置吊筋。
(2)吊筋的作用
是由於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載作用,為了使梁體不產生局部嚴重破壞,將該集中力傳遞到梁頂部,同時使梁體的材料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設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變部位,防止該部位產生過大的裂縫,引起結構的破壞,總而言之,吊筋作用對抗剪有利
❼ 吊筋長度怎麼計算
吊筋長度計算公式:吊筋長度=(次梁寬度+2x50mm)+2×斜段長度+20d×2(d指吊筋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