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纏中說禪論語pdf

纏中說禪論語pdf

發布時間:2025-08-15 06:37:29

『壹』 纏中說禪-論語之人能弘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使~光大」。 「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然而,字面簡單的,往往理解起來更復雜。這個簡單的句子,卻釐定著《論語》、儒家對「人」與「道」關系的基本看法。

有一個很壞的傳統,總把「道」往虛無縹緲中尋去。這種把戲,千百年來一直愚弄著偷心不死之人。而對於《論語》、對於儒家,這種把戲是無效的。儒家從來都是現世的,無論這「道」是何道,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承擔」上。在《論語》里,「道」只指「聖人之道」,只和現世有關,只和現世的「人不慍」有關。任何往虛無縹緲處瞎推的把戲,都只能是把戲。

還有一種更壞的傳統,就是以「道」壓「人」,把「道」描繪成一個虛無縹緲的遠景,然後讓現實的「人」為這個虛無縹緲的遠景墊背。這,比起「一將功成萬骨枯」還要殘忍。後者,至少還有一個「一將功成」讓大家唾罵。而當把「道」有意無意地裝扮成虛無縹緲的遠景時,則連對它的唾罵都變成此等造假戲劇中的荒謬情節。這種荒謬的悲劇,在歷史上不斷重復。

但比起下面這種,以上兩種就不算什麼了。 歷史上永遠不缺這種人,他們以「得道者」、「行道者」自居,以「道」的代表自居,他們成了人間的上帝,他們制定人間的法律,一切違背他們的就成了大逆不道。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這種人,卻往往是個個道貌岸然,一副拯民於水火的姿態,私下卻干盡見不得「人」的事。這種「挾私道以令諸人」的人,難道還少見?而「道」,是大道,是公道,不是哪個人、哪群人的小道、私道。只有「人」,才能使「道」得以光大,離開了「人」,並沒有一個「道」可以讓「人」得以光大。

「道」的彰顯,是「人」現世存在的當下涌現,離開當下、現世,只能是虛無縹緲的遠景,與《論語》、儒家的「聖人之道」毫無瓜葛。 這里,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前面曾提到的《論語》、儒家和西學中的柏拉圖、耶教、科學主義等的根本分歧。對於後者來說,是「道能弘人」,在柏拉圖那裡「道」是理智的光芒,在耶教那裡「道」是上帝,在科學主義那裡「道」是科學;但對於《論語》、儒家來說,是「人能弘道」,理智的光輝、上帝、科學都離不開「人」,沒有「人」,這些所謂的「道」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正由於《論語》、儒家的這種精神,使得西式的宗教在中國從來都沒能得到光大。

有人可能要問,這樣是否意味著《論語》、儒家否認客觀的規律?其實有此一問的前提,就是一種西學的思維語境。對於《論語》、儒家來說,客觀規律的有無並不是一個首要的前提,無論有無,都是「人」必須承擔的。在「天地人」模式中,客觀規律屬於「天地」范疇,構成「人」展現的舞台。打個比方,對於「人」這個演員來說,無論舞台如何,演好戲是最重要的,而好的演員,無論怎樣的舞台,都會充分利用構成這個舞台的當下、現實的條件。《論語》、儒家並不否認客觀規律的存在,但這只構成「人」活動的舞台,而不構成「人」的表演、顯現。對於《論語》、儒家來說,「道」只特指現世、當下的「聖人之道」,並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本體、本原、規律之類的東西,這一點,對於已經受西學影響太大的國人來說,是需要反復強調的。

有人把儒家歸於西學「人本」主義的範式,完全是無的放失。儒家的「人」,是站在「天地人」的宇宙結構下說的,並不需要一個「人本」主義來「本」人。「人本」一旦被主義,就會失去一切主意,變成意識形態的鬧劇。而用西學的「結構」範式來考察儒家的「天地人」結構中的「人」,同樣是無的放失。「人」在「天地人」結構中並不是某種構成因素,而是展現,「天地」只是「人」展現的舞台,而這一切都是當下、現世的。這里的「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正「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一種暫時不能「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人不知」的人。這兩種人構成了所有的人,用現代術語就是包括了構成社會的所有人。

因此,根據「人」的兩種不同含義,「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必須至少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其一,對於正「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來說,他們的「聞、見、學、行」能使得「聖人之道」得到彰顯、涌現,但並不是他們「聞、見、學、行」「聖人之道」就使得自己得以高人一等、凌駕於別人之上,成為所謂的精英,甚至打著「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旗號行其私道;其二,對於暫時不能「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人不知」的人,「聖人之道」的彰顯、涌現並不能離開他們,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慍」的世界,不能離開「人不知」的人,並不能打著一個抽象的、虛無飄渺的「聖人之道」去利用「人不知」的人,把他們當成就一個抽象的、虛無飄渺的「聖人之道」的墊背。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歸根結底只有一點,就是「道」不是目的,只有「人」才是目的,只有現實中的「人」才是目的,一切以打著虛無飄渺的所謂「道」為目的,以現實的「人」為手段的所謂「聞、見、學、行」「聖人之道」,都是《論語》背道而馳的。對於《論語》、孔子、儒家來說,「人」是開始,也是目的,而「道」是手段,即使是「聖人之道」,也只是把「人不知」世界改造成「人不慍」世界的手段,無論從開始到成就,都離不開「人」。「道」是「人」行的,而非「人」是「道」行的;「道」是「人」光大的,而非「人」是「道」光大的。只有這樣理解,才能算初步明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而人被無所本地拋擲在此世間,就是人的當下,就是人的承擔,這構成了人的無所位次,而人「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才有這人類社會的存在發展,才有個體的存在發展,這里沒有所謂的悲劇、喜劇、正劇,沒有人,無所謂天地,也無所謂人展現的舞台,又何來悲劇、喜劇、正劇?悲劇、喜劇、正劇都不過是人生「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而來的位次展現,這里所謂理智、情感的預設,沒有人,又何來理智、情感?這里只有承擔,人的承擔,首先是對「人」的承擔,由此承擔,才有所謂樂、悲、情、智、觀、欲等等葛藤,只有這樣,才算進一步理解何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貳』 解讀纏中說禪《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

纏中說禪對《論語》中「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解讀強調真理的理解與實踐並重,以及儒家對「承擔」的重視

閱讀全文

與纏中說禪論語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圍棋講解視頻用哪個app 瀏覽:941
關屏app哪個好 瀏覽:262
富民村鎮銀行手機app現在叫什麼 瀏覽:446
電氣專業可以做程序員么 瀏覽:203
c語言編譯過程中可發現什麼錯誤 瀏覽:764
程序員考什麼高級 瀏覽:445
摩根士丹利加密交易平台 瀏覽:819
如何修改手機編譯時間 瀏覽:989
壓縮機管不冷 瀏覽:674
控制器單片機固件 瀏覽:216
狼人殺伺服器怎麼填 瀏覽:406
單片機定義和使用一個變數 瀏覽:713
程序員宅客 瀏覽:198
怎麼取消手機防誤觸模式安卓手機 瀏覽:709
蘭特加密狗是什麼 瀏覽:137
句柄的編譯方法 瀏覽:79
微信電腦版在那個文件夾 瀏覽:410
辛巴app是什麼 瀏覽:285
端游cf連接不上伺服器為什麼 瀏覽:878
華為編譯器面試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