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字簽名的加密方式是怎樣的原理
數字簽名(又稱公鑰數字簽名、電子簽章)是一種類似寫在紙上的普通的物理簽名,但是使用了公鑰加密領域的技術實現,用於鑒別數字信息的方法。一套數字簽名通常定義兩種互補的運算,一個用於簽名,另一個用於驗證。
每個人都有一對「鑰匙」(數字身份),其中一個只有她/他本人知道(密鑰),另一個公開的(公鑰)。簽名的時候用密鑰,驗證簽名的時候用公鑰。又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落款聲稱她/他就是你,因此公鑰必須向接受者信任的人(身份認證機構)來注冊。注冊後身份認證機構給你發一數字證書。對文件簽名後,你把此數字證書連同文件及簽名一起發給接受者,接受者向身份認證機構求證是否真地是用你的密鑰簽發的文件。
公鑰加密系統允許任何人在發送信息時使用公鑰進行加密,數字簽名能夠讓信息接收者確認發送者的身份。當然,接收者不可能百分之百確信發送者的真實身份,而只能在密碼系統未被破譯的情況下才有理由確信。
鑒權的重要性在財務數據上表現得尤為突出。舉個例子,假設一家銀行將指令由它的分行傳輸到它的中央管理系統,指令的格式是(a,b),其中a是賬戶的賬號,而b是賬戶的現有金額。這時一位遠程客戶可以先存入100元,觀察傳輸的結果,然後接二連三的發送格式為(a,b)的指令。這種方法被稱作重放攻擊。
完整性。傳輸數據的雙方都總希望確認消息未在傳輸的過程中被修改。加密使得第三方想要讀取數據十分困難,然而第三方仍然能採取可行的方法在傳輸的過程中修改數據。一個通俗的例子就是同形攻擊:回想一下,還是上面的那家銀行從它的分行向它的中央管理系統發送格式為(a,b)的指令,其中a是賬號,而b是賬戶中的金額。一個遠程客戶可以先存100元,然後攔截傳輸結果,再傳輸(a,b3),這樣他就立刻變成百萬富翁了。
不可抵賴。在密文背景下,抵賴這個詞指的是不承認與消息有關的舉動(即聲稱消息來自第三方)。消息的接收方可以通過數字簽名來防止所有後續的抵賴行為,因為接收方可以出示簽名給別人看來證明信息的來源。
B. 數字簽名與數字加密
數字簽名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信息發送者使用一單向散列函數(HASH函數)對信息生成信息摘要;
信息發送者使用自己的私鑰簽名信息摘要;
信息發送者把信息本身和已簽名的信息摘要一起發送出去;
信息接收者通過使用與信息發送者使用的同一個單向散列函數(HASH函數)對接收的信息本身生成新的信息摘要,再使用信息發送者的公鑰對信息摘要進行驗證,以確認信息發送者的身份和信息是否被修改過。
數字加密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當信息發送者需要發送信息時,首先生成一個對稱密鑰,用該對稱密鑰加密要發送的報文;
信息發送者用信息接收者的公鑰加密上述對稱密鑰;
信息發送者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結果結合在一起傳給信息接收者,稱為數字信封;
信息接收者使用自己的私鑰解密被加密的對稱密鑰,再用此對稱密鑰解密被發送方加密的密文,得到真正的原文。
數字簽名和數字加密的過程雖然都使用公開密鑰體系,但實現的過程正好相反,使用的密鑰對也不同。數字簽名使用的是發送方的密鑰對,發送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鑰進行加密,接收方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進行解密,這是一個一對多的關系,任何擁有發送方公開密鑰的人都可以驗證數字簽名的正確性。數字加密則使用的是接收方的密鑰對,這是多對一的關系,任何知道接收方公開密鑰的人都可以向接收方發送加密信息,只有唯一擁有接收方私有密鑰的人才能對信息解密。另外,數字簽名只採用了非對稱密鑰加密演算法,它能保證發送信息的完整性、身份認證和不可否認性,而數字加密採用了對稱密鑰加密演算法和非對稱密鑰加密演算法相結合的方法,它能保證發送信息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