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可以下載到《中國近代史剛要》的電子書。
在www.txtxz.com上試試吧。
② 結合實際談學習中國近代史有何現實意義 pdf
中國的近現代史, 是指1840年以來中國的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 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 是中國的現代史。這個定義極其重要, 它解決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學科範圍這個學界長期討論、並未完全取得共識的問題。
1949年以來, 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科分界, 長期存在分歧。範文瀾、劉大年等一向主張, 應該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稱作中國近代史, 而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稱作中國現代史。但是更多的學者堅持以1919年為界, 把此前的歷史稱為中國近代史, 此後的歷史稱為中國現代史。這樣的分法, 在20世紀50一60年代有一定的理由, 但是, 它最明顯的缺點, 是把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分割開來了。1997年, 胡繩在祝賀《近代史研究》創刊百期的時候, 明確提出應把1840一1949年的歷史稱作中國近代史, 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稱為中國現代史。我本人隨後在年發表長文, 論證了把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下限的必要性。這篇文章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意見還是存在。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對中國近現代史的明確分期, 不僅可以使中國的大學生對於中國的近現代歷史有正確的分期概念, 而且對於中國近現代史學界統一認識, 有極大的好處。它有可能成為中國近現代史學界的主流認識。
這種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分期, 對於正確認識近代中國時期的歷史性質和現代中國時期的歷史性質, 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 明確了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歷史時期的主題。中國近代史是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的歷史, 是經過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 也就是說, 通過反帝反封建贏得民族獨立, 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中國現代史是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 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可以說, 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是中國現代史的主題。
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有著不同的歷史主題, 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認識, 我們對年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性, 就有了認識的基礎大學生領會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 人民群眾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就有了歷史學的基礎。
第三,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正確闡述了近代歷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過程, 關照了歷史發展中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多種面向, 是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模範。學術界有一些論著主張近代中國的歷史是現代化的歷史, 應用所謂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教材沒有採用這種觀點。這是符合中國共產黨十五大的觀點的, 是符合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 是符合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的。從歷史觀的角度來說, 單純的革命史觀, 簡單的現代化史觀, 都不是研究和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的正確的史觀。只有唯物史觀才是指導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正確的史觀。因此, 這部教材對於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歷史觀, 是極有幫助的。
第四, 通過正確的史實分析, 闡述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進程, 闡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的基本問題, 說明了探索的曲折性以及探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通過這一歷史分析, 可以堅定大學生對現代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認識, 堅定他們對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確性的認識, 堅定他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正確性的認識, 也能幫助他們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毗而就的, 是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達到的。這樣的認識, 對於培養和造就大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各方面人才, 是極其重要的。
總之, 這部歷史教材, 通過持久的教學努力, 必將對於培養我國未來人才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歷史觀, 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 它對於中學歷史教科書, 特別是中學中國近現代歷史教科書的編寫, 是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對於排除一些干擾和雜音, 也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③ 《中國近代史:1840—1937》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9w0swgiHj6XOrati2Nu8Q
書名: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6
頁數:288
內容簡介:
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於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之中。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要而深刻地講述了中華民族「走出中古」的歷程。憑著強大的綜合能力,蔣廷黻先生摒棄了繁瑣的考證和史料堆砌,為讀者梳理出了近代中國發展的清晰脈絡,論述生動,觀點深刻,好讀而耐讀;第二部分為附錄,包括《琦善與鴉片戰爭》《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及多篇時論,首次完整展現蔣廷黻先生的史學觀點和個人見解。
作者簡介:
蔣廷黻,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曾任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
身兼歷史學家和政治家雙重身份,使其既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視野,又具有政治學家對局勢的深刻洞見。相比於單純的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對歷史的解讀,少了一些書生氣,而能深入「歷史現場」,對歷史事件進行切身而深入的解讀,尤為一般史家所不及。
④ 中國近代史書下載地址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長城抗戰(1933年1月-1933年5月)
熱河抗戰(1933年2月-1933年2月)
淞滬抗戰(1932年1月-1932年3月)
綏遠抗戰(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平津作戰(1937年7月)
太原會戰(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戰役(1937年9月)
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
忻口戰役(1937年10月)
娘子關戰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戰役(1937年12月)
徐州會戰(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兒庄戰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
武漢會戰(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廣州戰役(1938年10月)
南昌會戰(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隨棗會戰(1939年5月)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侖關戰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團大戰(1940年8月-1940年12月)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晉南戰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滇湎路戰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1944年1月)
豫湘桂會戰(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會戰(1944年4月)
長沙會戰(1944年5月)
衡陽保衛戰(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會戰(1944年8月)
緬北滇西戰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戰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強渡怒江戰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西會戰(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戰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
⑤ 考試需要,求《中國近代史剛要》王順生、李捷主編,PDF或是WORD格式。
所有近代史綱要都是換湯不換葯
⑥ 求分享《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電子版書籍百度雲下載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創作的歷史類著作,於1938年首次出版。
《中國近代史》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成為該書論述的主線。作者在該書中提出了「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的觀點。這本近代史採用對比的方法,一開始就抓住中國社會的差距說話,指出「到了19世紀,西方的世界已經具備了所謂近代文明,而東方的世界仍滯留於中古」。鴉片戰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
⑦ 中國近代史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R-C5r_CeMEIvcnbavH0E2Q
⑧ 《中國近代史》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近代史》(呂思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_4-6a19sXN6nPOUFJaucuA
書名:中國近代史
作者:呂思勉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181
內容簡介:
史學大家呂思勉所撰客觀真實的《中國近代史》,描述了從鴉片戰爭到民國成立之陷落、抗爭血淚史,剖析了近代百年中國之大變局。著述規模恢宏,分析細致入微,是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了解、探研中國近代史的典範之作。
《中國近代史》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認為「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關系國家興亡」,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進而提出「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
⑨ 哪位大神有《中國近代史(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國近代史》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ms7a3eCp1sKdb_O8-g1yg
《民國學術文化名著:中國近代史》是2010年1月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廷黻。
⑩ 急求全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PDF版!!!
你把這200收回去吧。你去網路上搜近代史研究,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那一條鏈接,進去之後先點中國史學會,再點資料下載,裡面有
《太平天國》(8冊)
《捻軍》(6冊)
《戊戌變法》(4冊)
《辛亥革命》(8冊)
網址:網頁鏈接
資料下載-中國史學會 http://jds.cssn.cn/zgsxh/zl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