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酸鈣分解反應熱的測定,停止抽真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為什麼
碳酸鈣分解反應熱的測定,停止抽真空時,應注意先將與真空泵相連三通旋轉900,讓安全瓶進入空氣後,再停止電機的轉動。
實驗內容與步驟
1.裝置碳酸鈣粉末,用小勾勾出爐中的瓷舟,裝滿碳酸鈣粉末,送入電爐的中心部位,塞
緊膠塞。
2.抽真空,先將與電爐相連的三通閥門置於三通的位置,與真空泵相連三通閥門置於與外
界隔斷而呈直通的位置,再啟動真空吧泵,將系統抽真空,待到壓力計的液面高度不再
變化後,停止抽真空,欲停止抽真空時,應先將與真空泵相連三通旋轉900,讓安全瓶
進入空氣後,再停止電機的轉動。
3.設定溫度。通電,設定溫度控制器的溫度為650℃,同時調節電爐的加熱電壓為70V,待到溫度升到500℃時,可及時降低加熱電壓,減小電爐的功率,以免余熱過大,造成溫度不準。
4.二次抽真空。如果當溫度為500℃時,壓力計的差值與開始時的數值相差較大,應進行二次抽真空,方法如下:首先啟動真空泵,然後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真空泵相連三通旋轉900,使該三通呈直通,二次抽真空時間不可過長,以免二氧化碳損失過多,大約1—2分鍾,即可。二次抽真空停止時,先將與電爐相連的三通閥門置於直通的位置,再將與真空泵相連三通置於三通的位置。再停止電機的轉動。
5.測量分解壓及分解溫度。當溫度升到650℃時,電爐溫度控制器會自動切斷電源,使溫度維持恆定不變,觀察壓力計液面波動情況,當變化小時,即可讀出壓力計的液面高度,同時記錄溫度的數值,然後設定溫度為下一個測量點,測到850℃結束。
6.停止實驗後切斷電源,注意此時的瓷舟不可取出、觸摸,以免傷人。
B. 在碳酸鈣分解壓與分解熱的測定實驗中,碳酸鈣粉末灑落在石英管上有什麼影響
在高溫下,碳酸鈣會與石英管的成分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酸鈣,使石英管不透明,損壞石英管。
C. 碳酸鈣檢測方法
碳酸鈣檢測方法:加鹽酸後生成能使帶火星木條熄滅的氣體即為碳酸鈣。
碳酸鈣(不可溶)+鹽酸→氯化鈣(可溶)+碳酸→碳酸不穩定,會分解為水+二氧化碳(氣泡)
PS:為鑒定放出氣體是二氧化碳,可在試管口放置帶火星的木條。木條熄滅說明放出的是二氧化碳。
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主要成分:方解石,是一種化合物,化學式是CaCO₃,呈中性,基本上不溶於水,溶於鹽酸。它是地球上常見物質,存在於霰石、方解石、白堊、石灰岩、大理石、石灰華等岩石內,亦為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工業上用途甚廣。碳酸鈣是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的,所以既是鈣鹽也是碳酸鹽。
D. 試求298k時,固體caco3的分解壓為多少
使碳酸鈣的分解速率顯著增大,應升高溫度,而碳酸鈣為固體,則增加少量的CaCO3 固體,反應物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該反應無需加入催化劑,增大壓強,逆反應速率增大,但正反應速率不變,不能使分解速率增大,故選B.
E. 碳酸鈣分解壓測定為什麼要將系統抽成真空,並進行漏氣檢查
因為碳酸鈣他遇到氧氣和空氣中的水的時候,他會發生反應,從而影響實驗效果。
F. 1273K時,碳酸鈣分解的標准平衡常數提供的數據是各種物質的標准摩爾生成焓 和熵。
解:由△rGm = -RTln K求出K
△rGm = △rHm - T△rSm
△rHm = ∑(△fHm )產物 - ∑(△fHm )反應物
△rSm = ∑(△Sm )產物 - ∑(△Sm )反應物
T = 1273K
其中的標准摩爾生成焓變,標准熵均可以通過查到,相信本題是已經給出了的。
G. 碳酸鈣的分解壓和分解熱的測定實驗中,分解壓隨溫度變化的幅度有多大,如溫度升高30度,壓強一般會變化多
LgPco2=-8920/T+7.54,不會有太大變化的。T是絕對溫度
H. 已知1048K時CaCO3的分解壓力為14.59KPa,分解反應的標准摩爾焓變為109.32
1、分解反應:
CaCO3(s) = CaO (s) + CO2 (g)
K = p(CO2)
2、求分壓
由公式:
ln K1 / K2 = (△H / R) ( 1/ T2 - 1/ T1)
已知 K1 = 14.59 ,△H = 109.32 kJ/mol,T1 = 1048K ,T2 = 1128 K ,R 是氣體常數。求K2
ln 14.59 / K2 = (109.32*1000 / 8.314 )( 1/1128 - 1/ 1048 )
K2 = 35.52
p(CO2) = 35.52 kPa
I. 碳酸鈣分解壓的測定,為什麼理論值大於實際值
老師有說過- -,,但是我忘了- -。。
J. 碳酸鈣的測定
原子吸收光譜法
方法提要
用1mol/L乙酸鈉-冰乙酸混合溶液作離子交換相和碳酸鹽混合相的浸取液;以1mol/L乙酸鈉溶液作離子交換相的浸取液,沸水浴中分解試樣30min後,在原子吸收光譜儀上,於波長422.7nm處,分別測定兩相中的鈣,差減法計算試樣中碳酸鈣含量。
碳酸鈣量的測定范圍:w(CaCO3)為0.1%~20%。
儀器
原子吸收光譜儀。
試劑
鹽酸。
乙酸鈉溶液(1mol/L)稱取18.4g無水乙酸鈉,溶於水中,稀釋至200mL。
乙酸鈉-冰乙酸混合溶液(1mol/L)稱取18.4g無水乙酸鈉溶於水中,加11.5mL冰乙酸,稀釋至200mL(pH約為5.7)。
氧化鍶溶液(50g/L)稱取152g氯化鍶(SrCl2·6H2O)溶於水中,稀釋至1000mL,搖勻。
氧化鈣標准儲備溶液ρ(CaO)=1.00mg/mL稱取0.8924g已於(120±5)℃乾燥4h,並於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的高純碳酸鈣,置於400mL燒杯中,加10mL水,蓋上表面皿,從燒杯嘴慢慢加入20mL(1+1)HCl,溶解完全後,加熱煮沸除盡二氧化碳,冷卻至室溫,移入5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氧化鈣標准溶液ρ(CaO)=50.0μg/mL移取10.0mL氧化鈣標准儲備溶液(1.00mg/mL)於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校準曲線
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氧化鈣標准溶液(50.0μg/mL),置於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30mL,准確加入3mLSrCl2溶液、2mL(1+1)HC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原子吸收光譜儀上,於波長422.7nm處測量鈣的吸光度。繪制校準曲線。
分析步驟
稱取0.1~0.3g(精確至0.0001g)烘乾試樣,置於100mL燒杯中,加10mL乙酸鈉溶液,蓋上表面皿,沸水浴加熱浸取30min,其間搖動2次,冷卻後用水吹洗表面皿並用慢速濾紙過濾於100mL容量瓶中,洗滌燒杯和殘渣8~10次,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根據碳酸鈣含量,分取部分溶液於50mL容量瓶中,准確加入3mLSrCl2溶液、2mL(1+1)HC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原子吸收光譜儀上測量鈣的吸光度。
另稱取相同量的試樣於100mL燒杯中,加10mL乙酸鈉-冰乙酸混合溶液,蓋上表面皿,沸水浴加熱浸取30min,其間搖動2次。冷卻後用水吹洗表面皿並用慢速濾紙過濾於100mL容量瓶中,洗滌燒杯和殘渣8~10次,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亦分取與乙酸鈉介質試樣溶液相同體積的溶液於50mL容量瓶中,准確加入3mLSrCl2溶液、2mL(1+1)HC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於原子吸收光譜儀上測量鈣的吸光度。
按下式計算碳酸鈣w(CaCO3)(%)的含量: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ρ1為乙酸鈉-冰乙酸混合介質試樣測定溶液中氧化鈣的質量濃度,μg/mL;ρ2為乙酸鈉-冰乙酸混合介質空白測定溶液中氧化鈣的質量濃度,μg/mL;ρ3為乙酸鈉介質試樣測定溶液中氧化鈣的質量濃度,μg/mL;ρ4為乙酸鈉介質空白測定溶液中氧化鈣的質量濃度,μg/mL;V為試樣溶液總體積,mL;V1為分取試樣溶液的體積,mL;V2為測定溶液的體積,mL;m為稱取試樣的質量,g;1.78476為氧化鈣換算成碳酸鈣的因數。
注意事項
1)離子交換態是以靜電作用為基礎的。通過離子交換和吸附而結合在顆粒表面的部分金屬,亦稱吸附相。一般採用1mol/L氯化鎂或1mol/L乙酸鈉作提取劑,經試驗驗證,對於海底沉積物均適用。
2)所用氯化鍶如果不是原子吸收測定鈣、鎂的專用試劑,必須重結晶。可按下法進行提純:取約200g氯化鍶,溶於盡可能少的60℃水中,用中速濾紙過濾,稍洗滌,放置有少量結晶析出,邊攪邊加無水乙醇100mL,大量氯化鍶析出,減壓過濾,用無水乙醇洗滌數次,風干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