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員的常見錯覺有哪些
我覺得程序員可能產生以下錯覺。
6、這個我真的搞不定
雖然老闆覺得我能搞定,但我就是個笨蛋,也沒這么糟啦。你可能低於平均水準,但是應該也不至於是個笨蛋。這也有可能是一種錯覺:達克效應(對,和上面是同一個,也可以表現為強的人以為自己很弱)。
2. 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千萬別不當
1.搞IT的是屌絲、碼農、程序猿?
人們提到IT人的時候,總會想到他們呆板、不解風情,專注於IT技術,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邊也無動於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說不能完全否定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但這是IT人普遍的特點嗎?而其它行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那為什麼人們總是拿程序員說事?下圖為2013年網上曾經流傳的一張屌絲分布圖(圖片來自3dmgame.com),程序員行業居首。
而實際上,問題並不在於IT行業擁有這些固有的標簽,而是行業內的人看待自己的態度。IT行業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聽說過,很多IT人都沒有見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那麼,不排除某些程序員需要在苦中找樂子,好讓辛苦的工作多一份樂趣,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總不能像程序一樣執行。
而正因為IT行業很辛苦,整天只能與機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說話、不想出門,經常就會有程序員在社交網路吐槽。「程序猿」是用來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徵;「碼農」用來形容程序員的工作跟農民一樣辛苦,賺不到錢;「屌絲」就是前面兩者的結合了。
因此,程序員為自己貼這幾個標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找樂子,另一個就是吐槽了。那為什麼行外的人也來湊熱鬧?記得多年前,當筆者還是個朦朧的高中生的時候,就特別崇拜程序設計師,在我心裡他們就是社會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對IT行業也很有神秘感。當時的人要想去編程,要麼有興趣和天賦,要麼畢業於相關專業,否則是難以勝任的。而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外面的軟體開發培訓機構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招生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軟體開發,而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中,能力參差不齊,目的各不相同,有發展得很好的,也有發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業,行內卻有不少人並沒有拿到高薪;行外的人覺得這是一個精英行業,而行內不少人認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磚工差不多。
那為何面對行外的調侃時,很多程序員表現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簡單了,如果程序員對自己都是這種「調侃」的態度,別人怎麼調侃都無所謂了,甚至還表現出歡迎或者引起共鳴。
2.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確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為主動加班和被動加班。
先談談主動加班,主動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動機,很多時候分為兩類,一類是熱衷於自己的事業,願意奉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事業上面;另一類是,回家後就找不到成就感與幸福感,還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會兒游戲,一般不會有領導去干涉員工在下班時間做的事情,而且還可以節約一點空調的電費,有些公司還會提供加班補貼,因此他們覺得多在公司呆幾個小時也挺好。
而被動加班的原因就沒那麼簡單了。有可能造成被動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來自公司、領導、團隊、個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創業公司,因為業務變動頻繁,公司的決策和方向,也會瞬息萬變,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花更多的時間去應對這些變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制一般不適合創業公司,除非創始團隊足夠牛,能保證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場洞察力和執行力。當然在大公司一般不會出現業務頻繁變動的情況,不然這家公司就是瀕臨倒閉了。在國內某些互聯網巨頭中,加班不僅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而且有時候可以以「變態」來形容。某985高校畢業生A在畢業後進入某互聯網巨頭(為了保護相關人員或組織的隱私,本文盡量不出現特定人員或組織的名稱)承擔開發工作,在試用期三個月里兢兢業業,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試用期結束以後,轉正考核以優秀通過。A憑借較強的學習能力,這時對自己項目組的業務和技術非常熟悉,已經可以提前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甚至還主動去改進項目組的程序。隨著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覺沒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樣必須呆到23:00之後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離開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提前,雖然他的工作任務都保質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領導眼裡被貼上了「不盡職」的標簽,月度考核從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團隊所帶來的加班有些時候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涉及到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如果經常出現團隊之間的協作導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團隊成員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術架構或者團隊分工出現嚴重問題。
個人導致的加班,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較為准確地預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嚴重,還有可能是自己對技術不夠熟悉等原因,其實個人原因最好解決,因為自己可以輕松地找到這類加班問題的症結,並對症下葯。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變動、硬碟永久性損壞等,都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
而當前國內大多數IT技術人員都是被動加班,而且是強制性質的,只有極少數公司提供加班費。因此,很多技術人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適應,要麼走人。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很難期待當局會強烈干涉這個現象。
前不久一則「深圳36歲IT男猝死馬桶蓋上」的新聞在互聯網引起轟動,一個清華畢業的程序員,在長期連續加班之後,終因身體透支過多,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倒下了。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來說,事業、公司和客戶都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業與生死只能選擇一個,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生存。而從所謂的「XX比生命還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夠承擔長期過度加班所帶來的後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樣為自己的事業獻出生命,那誰也沒法阻止你。
3.技術牛人如何對待新手?
在公司里(特別是大公司),一般會有一些技術大牛,他們是公司核心的技術人員,支撐著整個公司的技術平台。那些可以稱得上技術專家的員工,一般性情隨和,也表現得非常謙卑,他們對於技術新手的提問特別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數技術還不錯的人,對於職場新手各種瞧不起,特別是對於新手程序員犯下的錯誤,他們會用盡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錯誤,甚至是謾罵,以此來向周圍的人表明自己的技術是多麼牛。只能說,作為IT技術人員,這樣的表現很不成熟。高手或專家都是從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許就是明天的專家,根本沒有必要去嘲諷職場新人,那樣只會讓自己在同事眼裡的魅力大打折扣。
4.是否經常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同事?
程序員群體有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而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人喜歡表達出來,而有些是埋在心裡。允許他人評判你的想法,客觀去分析他們的觀點,而不是粗暴地強加給他們,這是一種個人魅力。
5.IT人可以做多久的技術?
筆者在大學期間,經常聽人說IT人是吃青春飯的,過了35歲就寫不了代碼了。如果幹到了35歲還停留在寫代碼層面上,估計那時是干不過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了。
6.如果某一天計算機自動編程不需要人類編程了,你還可以做什麼?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若未來機器可以代替程序員進行編程了,程序員還能做什麼呢?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消滅了很多傳統職位,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程序員這個職位也許會有一天也被消滅了。當全球的IT公司都宣布廢除人工編程時,程序員應該是回家還是轉行呢?
7.如何定義成功
畢業多年後,同學之間總會有人討論誰混得好誰混得差。那麼好與差的標準是什麼呢?是賺了多少錢,有沒有在北上廣深買房,當了多大的官、是否在BAT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判標准,但多數是以錢來衡量他是否成功。但成功的標准就這么單一?如果一定得給成功下一個定義,那麼成功應該這樣來計算:
成功度(S)=(工作快樂度*工作快樂權重+工作薪資*薪資權重+ ... + 生活快樂度×生活快樂權重 + 家庭和睦度*家庭和睦權重 + ...)/n
這里S最大者才是最成功的人。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3. 程序員這個工作有哪些職業病
程序員有很多職業病,比如說頸椎病、滑鼠手、駝背、乾眼症等等。
三、皮膚乾燥是絕大部分程序員都會存在的皮膚問題,比如說青春痘、過敏等,因為程序員長期需要熬夜,而且電腦上由於靜電的影響經常會吸附很多的灰塵,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皮膚乾燥、過敏等症狀。背部問題也是常見的職業病,主要表現在駝背,因為在寫代碼的時候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且很多程序員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坐姿,這樣就會出現脊背彎曲,所以當一名程序員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職業病遠離你。
4. 學生程序員別有這5種跡象
程序員5種 工作跡象已走下坡路
一、抱怨環境問題
找別人問題總比改變自身來得容易,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對干程序員來說更是如此。
環境卷、學歷卷、崗位卷這些都是外部環境造就的問題,換個視角看問題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那就是向內求,而走下坡路的程序員最容易向外求,不會換位思考,讓自己的問題和外部因素混為一談,容易讓人產生焦慮的負面情結。
二、個人能力存在瓶頸
程序員工作最大的瓶頸在於「只懂低頭碼字,不懂抬頭看天」。
做事一定要理清目標與方向,如果一味埋頭苦幹,容易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
這是大部分程序員容易走進的死胡同困境點,對待人際關系容易疏遠。
程序員日常工作大部分時間都與電腦做伴,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想著寫代碼。
代碼寫久了,缺少向上管理與跨部門溝通協作能力,思維能力容易受到環境的局限,這對程序員後期的職業發展非常不利。
有時間一定要與同事多交流溝通,擴展人脈關系。
三、缺乏工作責任感
程序員工作的核心是寫代碼,寫好代碼後需要自己測試通過才能將結果交付給測試組進行回歸測試。但往往很多程序員因缺乏職業責任感,怕時間來不及,自己寫好的代碼乾脆不測,直接移交給QA人員進行測試。
測試產品後常常會出現冒煙不通過的情況,將代碼版本原路打回,程序員對代碼進行修改,這是一種缺乏工作責任心的表現。
以這種工作態度來面對工作,很難生產出高質量的軟體,一般部門要對人力進行優化,這種程序員是首要考慮因素。
四、缺乏總結能力
走下坡路的程序員缺少深度思考及工作復盤能力,最典型的案例:我曾經遇到過某些程序員發布的代碼問題一堆,而且同一個問題不同的版本重復出現。這會導致程序員的工作質量下降,影響工作能效,拖延整個產品的研發進度。
出現以上情況的核心原因在干,程序員缺少深度思考與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能找到解決方案,但是不懂如何規避問題再次讓問題重復產生,導致程序員工作效率下降。建議程序員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多積累項目經驗與技術技能,提升深度思考與歸納部分問題的能力,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
五、加強團隊協作力
程序員工作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斗,大部分工作要與產品、開發、測試、運維一起協作來完成項目開發。但因大部分程序員表達溝通能力弱,缺少團隊精神容易與產品、開發產生溝通糾紛,溝通問題容易引起情緒沖突,對團隊協作非常不利。
我們公司的測試人員、產品經理經常會與程序員溝通需求、缺陷,有些程序員理解能力差,很難接受別人給予的建議,需要花很長時間耐心溝通最終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是程序員脫離下坡路走上坡路的必經之路。
5. 程序員入職體檢怎麼算不合格
程序員入職體檢的標准因公司而異,但通常包括幾個主要方面。首先,身高體重應處於正常范圍,以確保能夠適應工作環境。其次,視力和聽力必須符合工作需求,因為這兩項感官對於編程和團隊協作至關重要。再者,心肺功能需要保持正常狀態,以應對可能的工作壓力。血液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確保沒有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此外,根據公司的具體要求,還可能進行X光檢查、肝功能檢查等進一步的體檢項目。
若在這些方面任何一個項目不符合標准,則可能導致入職體檢不合格。具體的標准則需參考公司的招聘政策。例如,有的公司可能更注重程序員的視力和聽力,而另一些公司則可能關注心肺功能或血液檢查結果。這些差異反映了不同公司在招聘程序員時對健康狀況的不同重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體檢結果是衡量入職是否成功的標准之一,但它並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面試表現、技術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同樣重要。因此,即使體檢不合格,也不意味著無法獲得這份工作機會。求職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准備相應的補充材料或證明文件,以增加獲得工作的可能性。
此外,許多公司會提供體檢不合格的反饋,幫助求職者了解具體問題所在,並提供改進建議。這不僅有助於求職者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程序員入職體檢的標准涵蓋了多個方面,以確保員工能夠勝任工作並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雖然體檢不合格可能會給求職者帶來一定的困擾,但通過積極應對和改進,求職者仍然有機會獲得心儀的職位。
6. 程序員在職場上受過哪些委屈
在職場中最想吐槽的很多:
一,不升職,不加薪。
剛剛入職的時候,老闆是說的天花亂墜,公司的發展前途多麼好,將來會發展的如何還大,加入公司前途不可限量,將來是升職又加薪,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沒有升職,更沒有加薪一說。
二,沒完沒了的會議。
白天基本是開會討論需求,然後還要配合前端聯調,不停地被打斷,時不時地很有幾個會議要參加,不是很重要的會議一邊開會拿著筆記本一邊寫代碼,有時候你會發現到下班了開發才剛剛開始,下班後終於可以安心敲代碼了。
三,被迫的加班。
大概小公司的程序員不是程序員,五分鍾給你斷一次,前端後台伺服器,電腦壞了找你修,軟體安裝也找,耳機聽不到了也找,真以為就這樣了?各位系統使用者各種不會使用的問題找你,一天只有大家都下班了才有時間寫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