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眼睛正常視力是多少
正常人的眼睛視力在1.0以上。
1.0的視力只能說明人的部分視力正常。嚴格地說,視力正常的標准還包括中心視力、周圍視力、立體視力。
我們通常只是檢查中心視力,但在醫學上,只有當中心視力、周圍視力和立體視力都符合生理要求時,才能算作視力正常。
(1)一隻眼弱視程序員擴展閱讀
近視:如果患上近視,就只能看清楚近處的物體,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時光線會聚焦在視網膜的前面。這是由於眼球過長,或者晶狀體系統聚焦能力過強所致。
遠視:如果患上遠視,就只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光線會聚焦在視網膜的後面。這是由於眼球過短,或者晶狀體系統的聚焦能力太弱所致。
參考資料
視力-網路
『貳』 越來越多孩子黑眼珠「消失」
玩具是每個孩子最好的玩伴,但家長一定要先幫孩子避開危險。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為了躲清靜,為了讓孩子能安靜一會的家長,總會主動掏出手機給他們玩。
雖然能理解做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孩子調皮時候的無奈,但經常給他們玩手機,很容易留下隱患。
小王和小陳是一對程序員夫妻,由於工作時間的問題,平時只能將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那裡照顧。
可一段時間後,小王發現孩子的眼睛越來越不對勁,不知道是因為長時間不見孩子,他的變化太大,還是因為孩子真的發生了意外,反正就是看著不對勁。
因為小王發現,兒子一隻眼睛的黑眼珠好像越來越少,感覺馬上就「消失」了一樣,心急如焚的小王趕緊叫上妻子,帶孩子去了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眼睛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痛感,而且有斜視傾向,如果再晚來幾個月,很可能無法矯正。
原來,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由於嬌慣這個小孫子,平時總是要什麼就給什麼,要手機就給手機,要pad就給pad,經常盯著電子產品玩,眼睛肯定受不了。
好在,小王發現的比較及時,此後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頻率,帶著孩子做眼睛的康復訓練,以防止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其實很多家長都會犯小王父母這樣的錯誤,認為手機和pad屬於玩具,給孩子玩也沒事,可殊不知,這些電子產品帶給孩子的,可不僅僅只是短暫的快樂,它還有危害。
影響視力
有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初次使用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3歲,連續玩手機20分鍾,視力會下降到43.8度的近視狀態。
也就是說,如今我國青少年視力發育水平越來越差,多半是因為玩手機的頻率太高導致,玩手機對視力的影響不言而喻。
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
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才會養成玩手機的習慣?大部分情況是,家長也喜歡玩手機,並且上癮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會隨著父母的行為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所以,家長喜歡玩手機,孩子也會養成玩手機的習慣。
久而久之,家裡再也沒有正常人之間的交流,家長不說話,孩子的語言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表達能力只會越來越差。
不願參加運動鍛煉
不難發現,現在孩子的身體素質水平是越來越差,一段普通的400米跑可能都堅持不下來。
一方面或許是家長或者學校並沒有提倡 體育 運動,另一方面就是他們過度依賴手機,不想出門。
事實上,玩手機確實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懶,拖延症也會變得嚴重,可如果長期沒有適當的 體育 運動,身體只會越來越差,到時候可能就不只是視力的問題了。
雖說手機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小孩子經常在手機和電腦前,肯定會出現近視、弱視、斜視的問題。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孩子的 健康 成長。
一般來說,孩子的眼睛會一直處於發育期,看手機的時候,眼睛和屏幕距離太近,緊張的肌肉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
如果不能及時調節,眼睛保持住了這種狀態,慢慢的就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遠處就會非常模糊。
這里推薦給大家一個非常靠譜的預防近視的方法,「20-20-20」原則:看20分鍾手機或者電視,需要將視線調整到20英尺的位置上,大約在6米的范圍內,保持20秒。
在這個過程中,眼睛周圍的肌肉會得到放鬆,反復幾次後,眼睛會適應這種看事物的規律,就很難定型了。
另外,對於1歲半之前的寶寶,家長要避免給他們看手機,1歲半到2歲之間的寶寶,每天看手機不能超過5分鍾;
2到5歲的孩子需要控制在1小時內,無論是玩手機還是看電視,而且還要堅持「20-20-20」原則,幫他們調整眼睛的狀態。
總之,手機這類的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孩子們在未來也會使用,一刀切的方法肯定行不通。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從小培養他們的用眼習慣,保持用眼衛生等等,只有孩子能形成自我的約束力,才算從根本上解決了他們的視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