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如果哲學家們都是程序員

如果哲學家們都是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5-05-25 11:25:48

❶ 架構師是技術更牛的程序員

在IT行業中,架構師與程序員雖有明確分工,但關於「架構師是否比程序員技術更牛」的問題,答案並非簡單。架構師的角色超越了技術層面,他們不僅是技術的高手,更是戰略決策者。他們需要根據項目需求、周期和資源,做出明智的技術選擇,避免過度堆砌高級技術導致項目失敗的風險。

架構師的角色要求深入理解技術,但又不僅僅局限於技術本身。他們像哲學家一樣,權衡性能、可維護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選擇最適合項目的組合。他們是技術的綜合運用者,而非單純的技術高手。他們需要理解業務,將技術與業務目標緊密結合,關注整個系統設計的全局,而非局限於某個具體環節。

架構師與「磚瓦匠」相似,區別在於前者關注整體設計,後者則執行細節。架構師需要具備廣泛的技術知識和全局視野,而非局限於某個特定技術棧。從程序員轉型為架構師,雖然過程不易,但通過實戰經驗和深入思考,如王偉傑的《從程序員到架構師》一書中的經驗分享,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架構設計。

這本書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強調了權衡和實際應用的重要性。無論你是哪種編程語言的開發者,都能從中受益。如果你追求成為卓越的架構師,這本書將是你技術成長道路上的寶貴指南,其一級目錄包括冷熱分離、微服務陷阱等實用主題。

想要了解完整目錄並購買,點擊下方鏈接,讓《從程序員到架構師》引領你的技術探索之旅。

❷ 當程序員寫不出代碼了,該怎麼辦

你已經對著電腦n個小時了。不知道該寫什麼代碼,或者一種摔鍵盤的沖動正在你的胸中醞釀。

咖啡一杯接著一杯。不敢再喝了,因為搞不好要有副作用了,心跳加速,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出冷汗,但還是無法產出任何代碼。

所有重新發現編程趣味的努力都徒勞無功,因為你的最後一點能量都用來驅逐大腦中正在攻城略地的話:

「我寫不出代碼了!」


編程的本質是棘手

即使是最優秀的程序員也會遭遇無法解決的軟體工程問題。碰到這樣的問題,並不一定意味著你缺乏技能或知識。

編程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採取非正統的方法來保持你想要的生產力水平,並確保提交高質量的代碼。

如果我在一個問題上花了幾個小時,卻仍然找不到解決方案的話,最後我會覺得這是浪費了時間。我不是胡言亂語——我只是覺得「沒有人能夠百死不悔」。

沒有憤怒和悲傷。因為我已經嘗試過所有方向,只是都走不通而已。失去希望,於是開始想辭職不幹。我覺得自己應該換工作,去做做調酒師或其他,至少研究和測試在啤酒中加點什麼不會耗去我數個小時的時間。

這些都是我在不敲代碼時的想法。我開始懷疑生活,懷疑編碼,懷疑人生。

有成效不?好吧,我從來沒聽任何專家說過「辭職和萎靡不振」可以造就偉大的代碼,所以可能並沒有成效。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沒有成效的狀態?

重新發現問題,重新發現你的生產力

可能你已經行進在這條路上了。那麼此時你只要繼續就可以了,我可能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告訴你的。

如果你是新手,那麼可能你還不知道如何重新發現生產力。

下面我要分享的內容將有助於你在編程時以一種健康的方式保持生產力,不至於筋疲力竭。主要包括:

測試不同的解決方案,直到感覺重復

在線尋找開源解決方案

向更有經驗的程序員詢問

如果一切都失敗,那就瀟灑放手

1_測試不同的解決方案,直到感覺重復

在你研究或詢問其他開發人員(=浪費他們的時間)之前,你應該嘗試使用你現有的知識和思維來制定每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顯而易見的是,太多的程序員是從詢問他人開始的,自己甚至都不曾靜下心來分析問題本身。不要成為這樣的討厭鬼,盡可能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先投身於工作,然後再尋求幫助。

2_在線查找開源代碼

當你投入於工作,卻沒有什麼成果的時候,那麼下一步你可以嘗試開源代碼。許多編程人員構建軟體,是出於創造解決方案並在線發布以供大家使用的樂趣。有些人發布的代碼曾被它們的程序員使用於商業項目。

GitHub是尋找開源代碼的兩個主要地方之一。另一個是StackOverflow。

這些網站的解決方案是採用可重用代碼的形式,方便你在項目中實現。

謹記,使用其他人開發的代碼總是有風險的。它可能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程序的行為。備份原始代碼,這是常識。

3_向更有經驗的程序員詢問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向其他人求助卻發現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

在詢問任何人之前,你得准備好一些你無法通過網路信息搜索解答的問題。

明確的問題,才能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如果是你自己都描述得雲里霧里的問題——那麼你只會得到一個雲里霧里的回答(並且可能會惹惱他人)。

如果你周圍沒有任何開發者可以詢問,那麼也可以在線查找。你可以在社交論壇上詢問,或查找特別針對於你所用技術的頻道。

4_如果一切都失敗,那就瀟灑放手


不要一心鑽在死胡同里,實在不行,那就去干點別的事——睡覺,吃東西,等等。

你覺得這是在逃避工作?那就錯了。

我要告訴你的是,當你最輕松的時候,往往正是解決辦法靈機一現的時候,這不是我胡編亂造的,而是有科學的證明。此時你的大腦工作在「發散思維」的模式下,而不是在「集中注意力」的模式下——你可以在這篇文章中了解之間的差異。

總的來說,這個理念就是要你忘記手頭的問題,讓你的意識心靈沉浸到其他的事情中。此時,你的潛意識則開始連接要點,朝著頓悟的方向前行。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以便於幫助大腦在發散思維的模式下工作呢?放輕松就好了:

散步(古代哲學家非常習慣於在走路時演講,因為他們意識到走路有助於思考)

清理辦公室或住所(完成後給自己一個獎勵)

與朋友約會,喝杯咖啡,聊聊八卦(如果你過於關注問題的話,那麼建議和不能提供幫助的非編碼人員交談)

總結

我在編程和生活兩者之間保持了一種健康的平衡。

無論你是為了興趣愛好、錢還是改變世界的宏圖偉業而選擇編程——編程都不應該是你唯一痴迷的東西,否則你會走火入魔。

最後再說一句,如果你絞盡腦汁,卻仍然無法解決問題,那麼不妨先放一放。通過潛意識的運作,搞不好突破性的想法就會靈光乍現。

感謝大家閱讀由java培訓機構分享的「當程序員寫不出代碼了,該怎麼辦?」希望對程序員們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ava培訓官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小編轉載自網路,旨在分享提供閱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❸ 為什麼說世界是虛擬的,人類只是一串代碼

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已經日漸成熟,科學家們研究的重心也慢慢從「生活便捷」轉變到了一些「奇特的現象」。現在很多虛擬支付、虛擬游戲等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虛擬已經成為了當今熱門話題,「我們的世界是否也是虛擬世界」這一話題也被推上了熱榜。

這個世界究竟是虛擬的嗎?我們人類真的是一串代碼嗎?這一兩個問題目前來說是假的,只是一種假設,但是未來會發現什麼未來科技發展會對這方面的研究出什麼,我們真的不知道。

❹ 我們是真的人類,還是一個大型程序里的NPC

如果我們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模擬出來的「現實」,那麼此前所觀測到的宇宙不過是這個大型程序里的一小塊地圖。

相信模擬理論的人們認為,我們是被精通技術的生命體創造出來的「世界」程序中的NPC。

起初,這只是科幻小說里的一個概念。但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表示,我們可能真的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模擬世界中,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拋開目前已知(或者自認為已知)的所有東西——包括宇宙、太空、地球。

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Nick Bostrom在2003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開啟了人們討論模擬理論的熱潮。在報告中他寫道:「如果這只是個模擬世界,那麼我們正在觀察的宇宙就只是整個物理中的一小塊地圖碎片。雖然我們見到的世界是 『真實』存在的,但卻不是同一個位面上的『現實』。」

模擬世界和生命

《感知模擬理論》(The Simulation Hypothesis)的作者、來自麻省理工大學的Rizwan Virk是模擬世界理論的擁躉之一。他回憶起自己玩虛擬現實的 游戲 時的場景,因為太過逼真,他甚至忘記了自己是戴著耳機在一個空房間里。這讓他想到:我們真的確定我們不是技術更高超的「人」所創造出來的程序里的角色嗎?

這個問題在Rich Terrile、來自NASA噴氣推進實驗的計算機科學家看來,答案是有可能的。雖然截至今日,最優秀的模擬技術尚未涉及到人工思維,但Terrile認為,我們很快就能掌握模仿共情的能力。「就像神一樣創造出一批新的『人』,」他說道。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賬。來自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Lisa Randall認為,「模擬理論」的可能性是0。首先,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各大行星不是像我們觀測到的那樣排列和組成。

其次,她很奇怪為什麼那些「先進的人」會想要模擬智人(我們)。

起源

然而,模擬理論與神創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先進者(神的角色)創造出了世界這個大型程序,並製造了我們。

Terrile表示,如果模擬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這項工程就需要「一個程序員、一個建築師、一個設計師,從數學和科學的角度鍛造出了整個世界」。而不僅僅是信仰。

但對於其他學者,例如來自馬里蘭大學的物理學家Sylvester James Gates,他們認為應當警惕模擬理論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相似性。他表示:「是科學讓我們擺脫了我們是被一個看不見的實體操控的木偶的想法,而模擬理論看起來就像宗教,只是程序員代替了上帝。」

那麼是誰、或什麼,創造出了這么一個模擬的宇宙?支持者們表示,一種可能性是先進的人類種族——太空外星人,還有一種可能則更令人費解——我們自己的後代,即Terrile所說的「未來的我們」。因為數百、數千年後的人類發展出了加強版的虛擬現實程序,不僅能研製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地圖,還能利用深度學習等手段模擬在這個世界中的角色的身體和思想。而我們就是被設定好的NPC。

Bostrom 表示:「就像我們現在可以模擬 其它東西 一樣,你也可以模擬人類的大腦。」的確,我們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實現,但這並不存在概念上的障礙。據他所說,一旦某一代研究人員具備「足夠詳細和准確的大腦模擬數據,那麼這些數據載入到程序里運行之後,就有可能會產生具有自我意識的體驗。」

尋找證據

我們能知道這個假設的正確與否嗎?Bostrum認為,有的個體或許會有極其小的概率能遇上這個程序的bug。「有一天你眼前突然彈出一個窗口,告訴你『點擊以獲取更多信息』,那將是對世界觀的致命一擊。」

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是,有物理學家提出了實驗。例如,我們的世界在極小的尺度上是否由離散的「塊」組成,例如數字圖像中的像素。如果我們的世界是「像素化」的,那麼這很可能就是「人為」創造的證據。而一個由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認為,測量宇宙射線可以提供答案。

如果最終確認我們只是被設定好性格、相貌、人生故事的NPC,會怎麼樣?當人們得知我們的思想和 情感 不過是程序員鍵盤下的0和1時,又會有什麼反應?有的人認為,這個認知會顛覆我們的三觀,破壞我們的主動性,從而擾亂正常的生活。來自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Abraham Loeb表示,該理論的確認甚至可能會引發 社會 動盪。「知道了自己的思想、行為和人生不過是被設定好的、自動運行的腳本,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免除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責任感。沒有什麼會比這個想法更會破壞 社會 秩序了。」

其他人則認為,這一模擬假設如果出現了支持的證據,有可能會製造出一種新的恐懼,迫使創造者關閉這個模擬的程序世界。而Bostrum則表示:「你隨時可能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或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因為腳本設置好了,但你卻不知道觸發死亡的時間節點。」

但無論如何看待模擬理論這個假設,Bostrom認為,對模擬理論的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受人歡迎的謙遜。因為「天地間的事物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更加寬廣。」

而Bostrom堅持認真對待模擬理論,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有助於在這個世界上尋找自己的定位,盡自己所能去理解這個世界,並嘗試突破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嘗試。」

蝌蚪五線譜編譯 nbcnews ,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閱讀全文

與如果哲學家們都是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互聯網時鍾同步伺服器地址 瀏覽:673
安卓手機如何裝機大師 瀏覽:256
安卓和蘋果用戶怎麼同時玩火影 瀏覽:169
查看硬碟空間linux 瀏覽:387
mc的伺服器如何備戰 瀏覽:946
網路編程具體做什麼 瀏覽:863
麵包車app和快遞哪個好 瀏覽:484
android卸載app命令 瀏覽:277
方塊方舟如何跨私人伺服器 瀏覽:218
編譯器打不開了 瀏覽:410
騰訊雲伺服器已登錄 瀏覽:178
筆記本文件夾不能加密 瀏覽:218
單片機程序執行時間計算公式 瀏覽:926
keil5編譯顯示找不到頭文件 瀏覽:167
android保存圖片到相冊不顯示圖片 瀏覽:330
照片在文件夾怎麼發抖音 瀏覽:900
什麼app可以交房產稅 瀏覽:914
單片機9腳排阻 瀏覽:554
陳意雲張昱第3版編譯原理 瀏覽:535
台灣最可愛程序員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