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分析,鑒賞一個App
我認為,分析、鑒賞一個 App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比如您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您肯定會關注每一款 App 的設計;同時我相信不光是 App 的設計,日常生活中那些設計優美的產品,也一定是您感興趣、關注的對象。但是我以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工作,什麼人,都應該先明確自己的需求,然後可以更好的來分析和鑒賞這個 App。
比如日歷這個需求:
大多數人對於日歷的需求是將在未來時間固定發生的時間放到日歷上,然後提前一段時間提醒自己,經過規劃,會形成一個詳細的時間安排表。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好比是早上 7 點,你就可以打開手機看到自己一天 從 9 點上班開始 到晚上 5 點下班結束的安排。並且所有的時間都提前半小時提醒你。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日歷的基本需求是可以清晰的顯示事件和提前提醒。那麼 iPhone 自帶的應用顯然可以完成這個需求。
再進行需求分析,您有沒有特別的需求,比如說倒數日的需求,多次提醒的需求,或者是提前的天氣預報服務,地點導航服務,周圍的地理信息,旅館酒店的服務?
這么說來,iPhone 自帶的日歷應用並不完美,但是這樣來說的話沒有任何一款應用是完美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
但好比說多次提醒這個需求,Fantastical 這個日歷應用就可以滿足,可以添加無數個提醒,你可以讓這個時間在一個月前就提醒你一次,半個月前再提醒一次,一周前、3 天前、1 天前,直至事件發生前的 1 個小時。
於是您也許可以認為 Fantastical 這個應用會比 iPhone 原生的好。根據比較之後,你發現所有 iPhone 有的都有,iPhone 自帶的沒有的 Fantastical 也有,那麼可以說 Fantastical 比原生日歷好用。
因此我覺得這是第一部分,也是最基本的功能部分,看自己的需求。
第二部分從設計角度來講,映入眼簾的必然是圖標。一枚精美的圖標會讓你食指大動,每次看到都好奇,有點開的沖動。再接下來講到裡面的 UI,平時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必然有所偏好,但是倘若 UI 再精美,很不方便使用,難以上手,需要花大精力來學習使用,那麼這個應用可以說不是什麼好應用。因為易用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啊。但是一個 App 從圖標到 UI 的精美再到 UI 的易用,那麼這可謂真是一個好 App。
第二部分用 UI 這個詞顯然難一言蔽之,交互設計中的交互動畫也很重要,也會對用戶的使用體驗產生很大的影響。這里先不以單個應用來舉例,畢竟有局限性。就以 iOS 7 來說,大家都知道打開應用擴大的效果,返回主界面縮小的效果是很精美的,有的用戶覺得養眼,但是有的用戶卻覺得這個時間略慢,有時候急於打開另外一個 App,即便那個動畫可能連半秒的時間都不到,可是卻也影響了自己快速打開另外一個 App。因此有些用戶會選擇關閉掉這個動畫。
第三部分應該是這個 App 的後續更新,和售後服務。是的,售後服務這個詞很老了,從做家電到小賣部,都可以有售後服務。這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先說後續更新;
你 2 年前買了一個 App,這個 App 在這兩年間雖然更新不頻繁,但是每逢重大系統版本更新,都會作出相應的調整,適應新版本,類似從 iOS 6 到 iOS 7 這樣。2 年間從不間斷,相信即便是你對這個 App 已經形成了依賴,離不開,也會被作者的堅持所感動吧。
同樣,你 2 年前買了一個 App,這個 App bug 很多,勉強能用,這樣你已經會很不滿意了。但好在這個 App 的更新很及時,可是也太頻繁了點,隔三差五的就需要更新。你不僅受到 AppStore 角標的困擾(當然 iOS 7 之後可以自動更新),而且每次打開應用發現必須又要更新了。你會覺得更新太頻繁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再說售後服務;
開發者對於你的問題都能及時有效的作出解答,那麼您一定是滿意的。但是倘若開發者開發了之後就撒手不管,也不回用戶的郵件,不進行售後服務,相信即便這個 App 再好,但是對於客戶認真和合理的反應視而不見,也不能說這是什麼好 App。
總結:根據需求得出功能的差異,對於功能進行評估。從進入 App 之前的圖標開始,到進入 App 後的使用體驗,UI 合理性,易用性,學習成本,交互動畫都是需要分析和鑒賞的方面。售後服務,更新太頻抑或太慢都不好,郵件不回客戶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也要扣分。
另,要分析和鑒賞 App,必然要比較很多同類的 App;由於問題問的是 How,有哪些方面、部分,所以找 App 這件浩瀚的工程這里就不涉及了。
粗淺的回答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並且不吝賜教。也希望這些胡言亂語能對你起到點幫助。----愛在臨港官網
Ⅱ 如何做好安卓app數據分析
行業數據
行業數據對於一個APP來說,至關重要。了解行業數據,可以知道自己的APP在整個行業的水平,可以從新增用戶、活躍用戶、啟動次數、使用時長等多個維度去對比自己產品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異以及自己產品的對應的指標在整個行業的排名,從而知道自己產品的不足之處。這種縱向的對比,會讓自己的產品定位、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用戶分析
產品吸引到用戶下載和使用之後,首先要知道的就是用戶是誰。所以,我們需要詳盡地了解到用戶的設備終端類型、網路及運營商、地域的分布特徵。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了解用戶的屬性,在產品改進以及產品推廣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制定精準的策略。
評估渠道效果
在國內,獲取用戶的渠道是非常多的,如微博、微信、運營商商店、操作系統商店、應用商店、手機廠商預裝、CPA廣告、交叉推廣、限時免費等等。看一個APP的數據,首先要知道用戶從哪裡來,哪裡的用戶質量最高,這樣開發者就會面臨一個選擇和評估渠道的難問題。但是通過統計分析工具,開發者可以從多個維度的數據來對比不同渠道的效果,比如從新增用戶、活躍用戶、次日留存率、單次使用時長等角度對比不同來源的用戶,這樣就可以根據數據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渠道,從而獲得最好的推廣效果。
用戶行為分析
在關注完用戶的屬性後,我們還要高度關注用戶在應用內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最終決定著產品所能夠帶來的價值。開發者可以通過設置自定義事件以及漏斗來關注應用內每一步的轉化率,以及轉化率對收入水平的影響。通過分析事件和漏斗數據,可以針對性的優化轉化率低的步驟,切實提高整體轉化水平。
產品受歡迎程度
在了解了用戶的行為之後,我們應該看一下自己的產品是否足夠受歡迎,這是一個應用保持生命力的根本。開發者可以從留存用戶、用戶參與度(使用時長、使用頻率、訪問頁面、使用間隔)等維度評價用戶粘度。進行數據對比分析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時間控制項和渠道控制項,可以對比不同時段不同渠道的用戶粘度,了解運營推廣手段對不同渠道的效果。
需要的話可以發一份小靈靈的數據分析給你~
Ⅲ 如何分析APP後台數據,把控APP推廣方向
第一步,要做 App 數據分析,首先要了解 App 的核心作用,簡單來說,App 的核心作用是為特定人群提供特定的服務,換句話說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群通過你的 App 使用或者獲取 特定服務。
第二步,了解完 App 的核心作用以後就要知道分析什麼了,基本上是圍繞著 App 核心作用的幾大模塊,我們來看看需要分析哪些內容。
基本上也分為三大塊,特定人群、使用過程、特定服務。對於特定人群,我們需要了解如下幾個指標
1、來源,用戶從哪裡來的,每個來源渠道比例怎麼樣,每天新增多少
2、活躍,用戶來了活躍程度如何,對整個App每天/周/月有多少人使用
3、留存,用戶下載以後,後續還是否繼續使用,1天/3天/7天 後還有多少人使用
4、檔案,用戶從開始下載使用,基本信息是什麼,一共打開了幾次App,付費多少次,他的所有行為軌跡是什麼等等
5、分組,用戶使用後,我們是否需要對用戶劃分不同組,比如,付費用戶組,非付費用戶組,一個月付費100塊以上的用戶組,等等,只要滿足一定條件的都劃分一個組,區別查看不同組的行為數據
對於使用過程,基本兩個指標
1、時長,用戶單次使用App時長情況,不同使用時長分布情況,大部分人一次使用多久,是幾秒、還是幾分鍾等等
2、頻率,用戶每天打開App多少次,每 1/3/7 天打開App 1/5/10/50次以下的有多少人等等
對應 App 提供的特定服務,大概也是如下幾個指標
1、營收,如果是游戲收費類型App,營收是個重要的指標,每天總付費金額/次數/人數,首日/周/月付費率;平均每用戶收入、平均每付費用戶收入;付費頻次/金額分布等
2、事件,App 主要功能觸發統計,每天觸發次數/人數等,比如電商類的加入購物車、收藏、下單等;
3、轉化,轉化主要是指 App 提供的核心服務,用戶使用行為流程,例如電商類型的查看商品、加入購物車、下單、結算、評價等,將這些行為做成一個漏斗形式來分析,比如1000個人查看了商品,但加入購物車的只有500人,下單可能就只有100,但最終結算的估計只有50,評價的可能就更少了。那我們就需要在各個環節做對應的優化,提供轉化率。
Ⅳ app數據分析的五大維度是什麼
①對app產品用戶規模及質量有個清楚的了解比如,當下用戶活躍程度,新增用戶指標,用戶組成的指標,用戶存留率多少,每一位用戶總活躍天數的統計等等,都是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才是。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檢驗app經營推廣的效果,尤其是新增用戶數占據的比例多少可以展現出app運營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新增用戶降低,說明app推廣上出現了問題,作為運營者得想辦法解決了。
②對參與度的合理分析
如何對參與度進行分析其實並不難,它主要是指app在線啟動次數指標,在線使用時長,訪問頁面,使用時間間隔等等。其中app在線使用時長加上啟動次數和活躍數可以多維度的展示用戶對產品的參與程度。
③渠道分析也必不可少
其實對app推廣渠道的分析,真正的用意是研究推廣所引入的客戶是否是真人在使用,如果是機器刷出來的只能算作是刷量的,沒有實際意義。
④app自身功能分析
app功能分析也是五大app數據分析維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的功能分析主要從app功能活躍程度,新功能上線測試效果,頁面訪問路徑、客戶屬性、成功交易等路徑進行分析。
⑤客戶屬性分析
所謂的客戶屬性的分析,是針對性最強大的一個類型。如app設備終端分析,網路和運營商分析,客戶所在地域分析,用戶畫像分析,自然屬性和商業屬性分析等方面,都能夠測試出目標客戶對app產品的關心力度。
Ⅳ 產品經理分析一個app從哪些方面入手
假設我被安排在周二分享App,我周一的時候就告訴大家我要分享什麼App,讓大家晚上去安裝體驗。第二天早上上班,我們就會聚集在小辦公室里,大家都圍 攏在一起,由我開始分析App,它那點做得好,那點做得不好,其中也有交互,大家交流。我體驗完App後,讓每個人總結一下自己對這款App的看法,有哪 些東西吸引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或者有什麼不足。最後由我總結發表對這款App的看法,最最最後由產品總監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每個人的觀點進行點評。 雖然未必全部都對,但是至少大家把自己的智慧、經驗分享出來,讓每個人進步很快,這是我對圈子能量的一次肯定。
後來我發現大家分析App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就是選擇最新的版本分析!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我 對大家說,我們分析App的時候存在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選擇了最新的版本,而忽略它以前的原始版本或者最初的版本,這是不對的。分析App,應該從它 最低級版本開始,從那裡你慢慢分析上來,知道它為啥改進了某些功能,保留了什麼功能,你才知道這個App到底做了什麼。
周鴻禕的書里居然也說到了同樣的問題,我很欣慰。App也好,產品也好,都是不斷打磨的過程。如果你找到一個不錯的App,你覺得完美極致,欣賞它,但是你從這個產品裡面去學習,得到的不會更多。
發現一個優秀的App,那就從最低版本分析上來吧。產品思想都在產品的不斷完善中體現出來,這才是需要學習的地方。等你分析Appd到100個,你就慢慢有感覺了,產品思維開始涌現。
轉載
Ⅵ 如何做App分析
方法和做產品分析的時候差不多,可以按照流程來,如果之前做過一些產品分析那麼應該做APP分析時沒有大問題的,可以使用模板但是最好加上自己的想法
Ⅶ 如何從技術上全面分析一款android app
1、看App本身的復雜度; 需要伺服器後台支持的復雜度要高,是3D游戲需要3D引擎的復雜度要高很多很多。。。 2、看工作范圍; 如果你已做好設計,並製作好界面素材,准備好數據,並自備帳號自己完成上線申請,僅委託開發就要便宜一些,反之如果委託全新的創意加上功能的策劃,費用就會增高不少。 3、看質量要求; 一樣的App,質量不同價格肯定也受影響,並且App還有一個升級的問題,這個升級是有大量工作要做的,是否承擔升級和完善的責任也會影響價格; 4、參考價格; A-一個簡單的生活應用App,不依賴後台,連設計+開發都委託,直接開發工期=2周,方案+溝通+測試+修改=2周,前前後後約1個月,看團隊質量,價格應該在3萬~10萬; B-一個游戲App,純單機,不依賴後台,無應用內購買,無Push,2D游戲,合作應該也是4周左右,價格會略高些,5萬到10萬; C-復雜的前後台App,比如現有系統整合的App或者業務系統復雜的委託開發,這種差不多就要8萬起,而且一期很難開發到一個成熟的狀態,需要差不多3次升級能達到一個可用度較高的狀態,真要做好的話,找靠譜團隊,價格應該在10萬~幾十萬,周期約2個月~3個月。
Ⅷ 怎麼分析一款App
1.怎麼分析一款App?
首先我也是聽了黑馬程序員的公開課才了解到這么多的,既然是做產品分析,那麼產品分析可以包含的方面比較多,可以包含以下方面:
(1)產品定位分析:為哪些人解決了什麼問題?
(2)用戶需求分析:需求點是什麼?使用場景是什麼?
(3)產品市場分析:市場容量如何?競品如何?
(4)產品功能分析:產品的功能架構是什麼?主要的一些功能模塊的設計邏輯分析?功能的好壞?
(5)產品UI分析:頁面的排版,設計風格、設計與產品定位的關系如何?
(6)產品交互分析:某些功能和頁面的交互設計合理性?
(7)運營方面分析:某些社區類產品的運營方式是否合理?運營的策略是否能達到效果?
除了上面以外,也可以用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但主要還是跟產品的生命周期相關的一些角度去進行分析。
Ⅸ App的數據分析怎麼做
1. 首先基本的統計要有:
指標:總用戶數,新用戶數,N日留存數據,日活躍(DAU),周活躍(WAU),月活躍(MAU),付費人數,付費率,付費點分布,核心動作的轉化率(比如新手引導);
作用:活躍數據可以反映APP的熱度,而留存數據可以看出此APP的用戶黏度,付費數據(如果有)就是考察付費點設置是否合理。
這個過程就是通過數據為應用建模
2. A/B測試。最好有專門這樣一個系統用來測試調整APP,這樣才能讓分析真正反饋到優化APP設計上,而整個數據形成一個閉環,有了這個反饋環,數據分析才能越來越強大。
3. 大付費額度用戶的專門分析。也可以說是VIP系統,分析與追蹤這些用戶的行為特點,基本上這屬於一個客戶關系維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