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現在幾乎每個app注冊都需要手機號這樣不會造成信息安全隱患嗎
因為手機號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可以校驗是不是真實的,所以app注冊賬號手機號是首選的。這樣會造成信息安全隱患。一般很多軟體僅要求手機號真實就行,其他資料一般不做要求,除非是一些需要更多資料驗證才能使用的軟體。
現在注冊賬號都可以向手機上發送一條驗證碼簡訊或者語音播報驗證碼,這個也是有程序介面的,所以校驗手機號是不是真實的也很方便,而且手機號只要是正常的自然人,幾乎人人都有,比較起來用郵箱要方便很多。
相關信息
1、使用手機號進行注冊,結合手機簡訊驗證碼機制,可以給用戶帶來較好的用戶體驗。
2、國家實名制要求,要求用戶使用手機號進行注冊或者綁定手機號是最便捷的方法。
3、手機號相較於其他注冊方式,比如郵箱注冊,被Spammer利用的代價較大(當然現在有阿里小號)。
4、手機號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帳號體系,通過手機驗證碼機制,可以在手機號仍在用戶可控范圍內的情況下提供較好的安全保障。
Ⅱ 為什麼很多賬號都需要手機號來注冊
現在手機都是實名制的,很多app的賬戶都需要手機號來注冊,就是因為間接性的也是實名制注冊的。
Ⅲ 為什麼國外app賬號都用郵箱注冊,而國內App主要用手機號來注冊
為什麼國外的App賬號都是郵箱注冊的,而國內的App賬號都是用手機號注冊?
美國是PC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了,才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我國是PC互聯網普及還不夠的時候,就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尤其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在經濟、科技等眾多方面確實要更強,這讓他們有了更好發展PC互聯網的基礎,而PC互聯網時代大家都有一個電子郵箱賬戶,國內則是完全不一樣,很多網民之前並沒有接觸PC互聯網,他們也沒有郵箱賬戶,但是他們有手機號碼,用智能手機就有手機號碼,於是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為了降低這些人的使用門檻,直接提供了手機號注冊賬號的方式。
互聯網分為兩大幫派,一個是美國互聯網、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美國當然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搖籃,互聯網也是在美國開始興起的,網景、貝爾實驗室、IBM、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Amazon等等,這些IT互聯網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字,構建了一部宏偉的美國IT互聯網創客歷史,矽穀神話更是深入人心。
幾千塊的電腦很多人買不起,但是1000多塊的手機還是很多人買得起的。高性價比智能機普遍進入消費者市場,本質上也就意味著有更多人有了一個「迷你型」掌上計算機,就相當於大家已經多了一個上網設備,於是在我國就出現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美國的互聯網發展模式,PC還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但是手機已經普及到幾億人的手中,中國幾乎是在兩三年的時間,通過智能手機,迅速增長到9億網民的規模,有了這樣的上網設備的硬體基礎之後,才有了互聯網的普及,因為屏幕終端的不同,我國相當於直接跳過PC互聯網,直接跨越到了PC互聯網。
上網終端的不同,PC催生了傳統互聯網,傳統互聯網時代郵件才是基礎賬戶,智能手機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號才是基礎賬戶,中美互聯網賬號體系的差異,本質上就是對應互聯網不同的發展形式而產生的。早期國內的互聯網其實也是沿用郵箱注冊的方式,比如我的淘寶賬戶、支付寶賬戶等等很多賬戶,都是用郵箱注冊的,更不用說很多早期基於PC的網站,大家用PC互聯網的標配就是有一個電子郵箱賬戶。移動互聯網在我國普及時,這些互聯網用戶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他們也沒有郵箱賬號,而智能手機跟PC不同的一點是,智能手機本身就有一個手機號碼,為了方便這些用戶,降低這些網民的使用門檻,就直接用手機號來注冊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