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私人伺服器建立的網站可以進行 ICP 備案嗎
找有blog的網站申請就可以了
博客相關知識介紹
博客(Blog)由來
Weblog的簡稱(即Web log),是在網路上按照日期排列內容的一種記錄形式。Blogger(中文譯為博客,指書寫Blog的人)使用這一簡單工具將要書寫的內容發布成可瀏覽的形式,可以「分類」整理,從而形成個人信息管理的自媒體(Me Media)。Blogger使用Blog發布、管理個人信息,並與網路上的人們共同分享信息和知識,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網路社會關系。
追溯博客的源頭,很多人認為博客最正宗的源頭還是Pyra(即現在Blogger.com的前身),這是一家小小的軟體公司,三個創始人為了開發一個復雜的「群件」產品,編寫了一個小軟體,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溝通與協同。後來,他們覺得這個簡單的小工具對別人也很有用處,,1999年8月,他們在網上免費發布了Blogger軟體。首先被吸引的是一批IT技術迷、網站設計者和新聞愛好者。
2000年,博客開始成千上萬地涌現,「9.11」事件成為Blog發展的分水嶺。
正是這場恐怖襲擊,使人們對生命的脆弱、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最即時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有了全新的認識。可以說對「9.11」事件最真實、最生動的描述不在《紐約時報》,而在那些倖存者的Blog日誌中。
2002年,美國猶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菲利普.文德利宣布了一個新計劃,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職員和1.8萬其他政府雇員都使用Blog軟體作為新的交流和溝通工具。他認為,政府官員都養成習慣,用Blog方式反映問題、解決問題並進行部門之間的協同,那麼將形成一個政府知識庫。
之後,《財富》雜志揭曉了一年一度的「最酷公司」評選的結果:在評出的13個公司里,第一名是一個叫做Pyra的公司。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為了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美國總統候選人也不甘落後地成為博客,總統候選人中Bob Graham、Joe Lieberman、Howard Dean、John Kerry等已經開始利用Blog發出聲音。
□□□□黨前副總統戈爾負責管理自己的Blog,並且在克里和布希總統被正式提名為□□□□黨和共和黨候選人的大會上,□□□□黨決定將新聞發布的一部分通過Blog發布,Blog成為可信賴的正式媒體。
博客商業化三大疑問
經歷了互聯網的滄桑起伏,面對博客這種新生事物,很多人都免不了要問:以自娛自樂的寫作為起點的博客能賺錢嗎?有觀點認為,商業化可能會影響博客在精神上的獨立性。但更多的互聯網人士認為,經濟基礎才是硬道理。博客不走商業化道路,就很難規模性地真正成長起來。然而,博客的商業化路徑又衍生出三大疑問。
疑問1:風險投資會否垂青博客?
在排行榜的「十大」博客中,至少有三家網站正與軟銀、IDG等風險投資商接洽。在此之前,出身金融業的Blogbus.com網站CEO竇毅收購了「你的博客網」。隨著風險投資正式進入這一領域,中文博客網站的格局無疑會受到影響。
方興東向記者證實,他的「博客中國」網站已經拿到了來自包括軟銀在內的投資商的第一筆風險投資,接近100萬美元,其下一步融資計劃可能在明年初落實。他同時表示,「博客中國」正在與排行榜中的另一家網站商談並購事宜。
而另一家網站「中國博客」的負責人胡之光則表現得相當低調。「只能說融資的進程很順利,但現在正在敏感期間,並未最終敲定投資事宜,因此還不方便透露投資商的身份。」Blogbus.com網站CEO竇毅也承認,正與風險投資商接洽。
在又一輪網站海外上市潮過後,風險投資商們正在搜尋自己的下一個投資對象。2003年,Google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博客Blogger.com的提供商Pyra Labs。盡管全球博客網站的盈利前景尚未明朗,但Google此舉暗示了風險投資商也有可能藉助門戶網站將其收歸旗下。
疑問2:博客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在風險投資商進入之後,中文博客網站的資金規模擴大,更多的商業用途可能被挖掘出來。事實上,博客的某些特性已被看好:在網路從搜索、內容瀏覽的「冷媒體」向互動、交流的「熱媒體」轉化的過程中,博客在互動性方面具有相當的潛力;而博客的另一個特點是,與一般的互聯網用戶相比,博客的用戶群含金量高,可貢獻的Apru值高。據悉,中文博客網站目前主要依賴傳統網路廣告,有的網站一個月收入幾十萬元,最多可達幾百萬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圍繞博客的增值服務,包括移動博客、企業博客,都極有可能成為博客的金礦。11月初,惠普繼微軟、Sun、IBM之後,悄然推出博客試驗,希望與技術部門之間實現更好的通信。「博客的真正商業應用會在企業中有所體現」,方興東對記者如是說。他同時表示,12月起,博客中國要開放企業博客。
疑問3:商業化會否受政策影響?
對於博客這一「民間文化媒體」,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博客也可能會像簡訊一樣,在快速發展後面臨政府監管的問題。而「中國博客」的創始人胡之光表示,在經歷了今年3月政府對三大個人博客提供商的叫停整頓後,「中國博客」網站目前已經建立了24小時的應急措施,並提高技術力量屏蔽不健康的信息,目前網站也正在與團中央、學聯舉辦「健康上網活動」。方興東也表示,因為博客的私人屬性,「人在博客中會真正發揮其建設性與自律性。從目前來看,論壇的刪帖量在2%-4%,而博客的刪帖量僅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
但另一方面,也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經營博客網站需要到伺服器所在地的網路通信部門進行ICP備案。進行商業收費,就需要正式的ICP牌照和廣告經營許可證,但有些博客網站還存在證照不全的情況。
聲音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謝新洲:博客文化遊走在自由和平凡之間
說文化是一種生活狀態,那麼博客文化就是網上最平凡的生活狀態之一。也正是這種平凡,才使得博客具有親和力。加入博客幾乎是「零門檻」,並不需要什麼特殊技能。以文字為主的博客甚至拋開了視頻、聲音、圖片等表現形式,它以文字最質朴的方式表達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只需要一台電腦、一個鍵盤和思想,你就可以成為博客的一員。網路從第一波的商業化,到後來的收費簡訊,承載了太多的商業化訴求。也許人們面對越來越華麗的網站製作感到了厭倦,反而覺得質朴的博客最能反映自己的思想,感受網路的平等和自由。
任何人都可以在博客上擁有自己的一個家——把生活中的瑣碎、思想上的火花還有以前想表達卻沒有辦法表達的東西傾吐一番,就像在家裡那麼隨便。這個家不用購買域名和主頁空間,只要有時間,願意寫的人都可以順利拿到房間鑰匙。
當網路的話語權被精英們壟斷了一個時期之後,原先實驗室裡面的「高科技設備」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大眾文化時代市民階層的玩物。博客上面的「文化」准則就是:你可以認為我沒有文化,但是根本不關我的事,只要我自得其樂。我們把視野拓寬到整個社會,傳統的新聞媒體壟斷了話語權,而網路的出現打開了一個缺口。博客把這個缺口變成一個閘口。新聞媒體中形形色色的把關人,在網路裡面變成了少數幾個版主、站長。而博客時代,新聞的發布更加簡化到了只要通過你的良知,消息就可以上網。當然責任還是需要你自己來承擔。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發言人張傑:針對博客的舉報很少
博客的情況比較復雜,不能一言以蔽之。目前,我們舉報中心接到的這方面的舉報並不多,或者明確地說,很少,只有個別幾起。在舉報中心剛成立的時候有幾起針對博客的舉報,但最近一段時間沒有接到過舉報。
Ⅱ 個人博客怎樣進行ICP備案
電子公告BBS服務在國內伺服器上只有互聯網企業才有資格做,而且申請這種企業要一百萬元以上的資金才行。個人是不允許申請bbs備案的。
如果你採用自己說的撤下博客等審核通過再傳上去這種辦法,屬於作弊啊,你以為能逃出監管嘛?
還是老老實實做網站吧。
非要個人建立bbs,只能用國外伺服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