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從網上下了個linux,但不知道怎麼裝,哪位電腦高手幫個忙,小弟先謝了.
安裝Linux系統
3.1 准備工作
在安裝任何Linux發行版本之前,你首先應該做一些准備工作,包括收集系統信息,准
備安裝版本等等,特別地,你應該進行一個安裝規劃。我們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安裝之前
的准備要點。
3.1.1 獲取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本可以從網路下載,也可以直接購買發行光碟。
目前下載Linux發行版本的站點相當多,如果你有一條64KB以上的DDN或者ISDN專線,
並且有讓下載工具連續運行幾天幾夜的准備,那麼下載總是要比購買cdrom來的容易一些
(因為Linux版本升級非常快,往往升級版推出半個月以後才能在本地買到發行盤)。
如果你不涉及國際流量問題,可以直接到發行商的主站點去下載光碟映像,然後燒制
成CD-R,或者拷貝到硬碟上安裝。由於安裝時的文件名大小寫問題,我們一般建議將下
載的文件放到你的本地伺服器上,通過ftp安裝,然而這要求你首先有一台基本的linux
伺服器。否則,你就需要燒制CD-R了。
如果有國際流量問題,可以考慮到教育網內的某個站點下載。另外,Turbo Linux公司
設有國內分公司,可以到www.turbolinux.com.cn去下載TLC的最新版本。
到市場上的軟體連鎖店直接購買Linux 光碟發行版,用光碟來安裝是最方便快捷的。
目前RedHat,TurboLinux和corel都可以在連鎖店買到。一定要注意,大部分Linux發行
版本有「完整版」和「精簡版」的區分,例如TurboLinux有1CD,3 CD和10CD三個版本。
如果你是用Linux為你的單位構造網路伺服器,我們總是建議你購買完整版本,畢竟價格
差不多。不過如果你想要使用SuSE之類不常見的版本,你還是得把網路打開轉上幾天幾
夜。
我們建議你用一種Linux版本為基礎,然後抽取別的版本中的優秀產品組合成你的服
務器軟體。作為基點,RedHat(3CD版)和TurboLinux(10CD)都不錯。
3.1.2 准備伺服器硬體
①CPU
Linux 在Intel 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III ,Celeron ,AMD K6-2 (3DNow),AMD K6-3這幾款cpu下能很好的工作,而非Inte
l 的 CPU ,主要包括:Cyrix 6x86,AMD K6,AMD K5,AMD,Cyrix MediaGX chip,WA
RNING出現問題的機會似乎比較多。需要補充的是6x86MX據說在Linux下的表現遠好於原
來的6x86。不過,話說回來,你真的窮到要用6x86MX做伺服器的程度嗎?
一台裝配PII以上CPU的Linux在服務量不是非常大時就能很好的工作,如果配備雙CPU
那就可以和一台中檔的名牌伺服器相媲美。Linux對雙CPU的支持還算不錯,但如果你是
購買的發行版本,那麼你在安裝後經常需要重新編譯內核才能充分發揮雙CPU的威力。詳
情可以參考第四章。
②主版
Linux支持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數主板,在選購主板應該考慮是不是支持你的CPU,如果
採用雙CPU還考慮買一塊兼容的主板。筆者認為在主版的選購時要注意名牌效應,條件允
許一定要買名牌的。
③內存
Linux對內存的品牌沒有特殊的限制,只是要求內存最小是 16MB,當然這個數字就我
感覺跟說用32MB內存跑Windows NT差不多。大體上,作為一台伺服器,你可以從64MB內
存開始,至於多到多少,反正上限是2GB,現在條子這么便宜,你自己看看你的機器上有
多少個槽就行了。Linux對內存的質量要求比較一般。
④Linux支持的硬碟控制器/硬碟
Linux 支持標準的IDE、EIDE、MFM/RTL控制器。
IDE設備在工作是要佔用CPU的處理時間,如果同時有幾百個訪問,這樣佔用CPU處理的
時間就急劇增加,系統的負擔急劇上升,如果選用SCSI介面卡設備的話就可提高系統的
效率。Linux 並不支持並口的 SCSI 卡,在Linux下兼容的SCSI 列表么……反正我不想
介紹了,你自己去看兼容性列表,目前的Linux內核對BusLogic,AHA之類的大牌SCSI卡
支持還不錯,但是肯定不如windows NT那麼多。實在不行你可以跟零售商說:「不支持
Linux我可不要啊。」如果你真的預算緊張,那麼也可以使用IDE硬碟,不過目前的Linu
x內核似乎對UDMA66不能正確支持,你可能仍然使用標準的DMA-33硬碟。
Linux 也支持磁碟陣列。
⑤網卡
Linux 以其強大的網路功能而著稱,選擇一塊合適的網卡是十分必要的。在選擇網卡
是要注意網的性能和兼容性。對於用Linux作為伺服器的用戶選擇一塊100M的乙太網卡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務效率。下面就是一些在Linux下能很好工作的網卡:
3Com Etherlink III (3c509 EISA)
3Com 3c59x, 3c900, 3c905 (Not the 3c905B and C, see below) 3c579
Digital DE425, DE434, DE435, DE450, DE500 (uses DE4x5)
Digital 2104x,2114x ``Tulip'' chip cards, SMC DEC21041 , SMC PCI EtherPowe
r (uses Tulip driver)
Intel EEPro100 (PCI),EtherExpress i82557/i82558 PCI Pro/10+。
3Com 3c503, 3c503/16, 3c505, 3Com Etherlink 16 (3c507)
Allied Telesis AT1500 (uses Lance driver), AMD Lance/PCnet, HP J2405A, NE2
100, NE2500
AMD PCnet32 and AMD PCnetPCI
Apricot Xen-II, 680x0 VME (82596 chipset)
Ansel Communications AC3200 EISA
AT&T GIS WaveLAN ISA
Alteon AceNIC Gigabit Ethernet Driver
Allied Telesis AT1700
Aironet Arlan 655
Cabletron E21xx
Crystal LAN CS8900/CS8920
Comtrol Hostess SV11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PCI UTP, 10 T PCI UTP, Compaq Integrated
NetFlex 3/P, Compaq Netelligent Dual 10/100 TX PCI UTP, Compaq Netelligent I
ntegrated 10/100 TX UTP,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Embedded UTP, Compaq N
etelligent 10 T/2 PCI UTP/Coax, Compaq Netelligent 10/100 TX UTP, Compaq Net
Flex 3/P
100VG-AnyLan Network Adapters, HP J2585B, J2585A, J2970, J2973, J2573,Comp
ex ReadyLink ENET100-VG4 & FreedomLine 100/VG
D-Link DE600, DE620 pocket adapters
D-Link DFE-930-TX PCI 10/100, VIA Rhine PCI Fast Ethernet cards with eithe
r the VIA VT86c100A Rhine-II PC or 3043 Rhine-I
Digital DEPCA & EtherWORKS, DE100, DE101, DE200 Turbo, DE201 Turbo, DE202
Turbo, DE210, DE422
Digi Intl. RightSwitch SE-X EISA and PCI
EtherWORKS 3 (DE203, DE204, and DE205)
Fujitsu FMV-181/182/183/184
HP PC-LAN Plus
HP PC-LAN (27245B and 27xxx series)
HP AnyLAN, 10/100VG, PCLAN (J2577, J2573, 27248B, )
Intel EtherExpress 16
Intel EtherExpress i82595 Pro10/10+ (ISA only)
MiCom-Interlan NI5010 ethercard
Mylex LNE390 EISA cards (LNE390A, LNE390B)
NE1000/2000 and compatible ISA cards
NE2000 (PCI), RealTEk RTL-8029, Winbond 89C940, Compex RL2000, KTI ET32P2,
NetVin NV5000SC, Via 82C926, SureCom NE3
NI5210 card (i82586 Ethernet chip), NI6510, ni6510 EtherBlaster
Novell NE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Yellowfin (and Compatibles)
G-NIC
Racal-Interlan ES3210 EISA Network Adapter
RedCreek Communications PCI
RealTek cards using RTL8129 or RTL8139 Fast Ethernet chipsets
Sangoma S502/S508 multi-protocol FR, Sangoma S502A, ES502A, S502E, S503, S
507, S508, S509
SMC Ultra / EtherEZ (ISA, 8k 83c790), SMC 9000 series, SMC 9000 series, SM
C Ultra32 EISA (32K) SMC EtherPower II 9432 PCI (83c170/175 EPIC series),
Tangent ATB-II, Novel NL-10000, Daystar Digital LT-200, Dayna DL2000, Dayn
aTalk PC (HL), COPS LT-95, Farallon PhoneNET PC II & III
Western Digital WD8003, WD8013
Any IBM Token Ring card that does not use DMA
SysKonnect Token Ring ISA/PCI Adapter TR4/16(+) ISA or PCI, TR4/16 PCI, an
d older SK NET TR4/16 ISA cards
IBM PCI tokenring cards based on the Pit/Pit-Phy/Olympic chipset
IBM Tropic chip-set cards
Linux支持的網卡品牌很多,詳細的情況可以參考Linux的硬體兼容性列表(/usr/doc
/HOWTO/HARDWARE-HOWTO)。
⑥顯示卡
就我看來,伺服器的圖形界面完全是不必要的,Solaris的那個openlook確實很漂亮,
但是有誰用呢,還不如乾脆用M$呢。對於Linux更是如此,你只要弄一塊湊合著能上102
4*768的4MB顯卡就行了,當然前提是Linux的XFree86兼容。我推薦的是Trident 9750和
S3 virge,兼容性絕對沒問題。如果你覺得這種東西實在太古老了,呵呵。
3.1.3 准備安裝規劃
為了安裝Linux, 必須為它准備硬碟空間。這個硬碟空間必須和您的計算機上安裝的
其他操作系統(如Windows, OS/2或著其他版本的Linux)所使用的硬碟空間分開,或者是
一個獨立的硬碟。在你決定創建Linux分區之前最好先備份你的重要數據,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損失。實際上,既然你准備安裝的是一台伺服器,那麼你乾脆把整個硬碟都交給Li
nux得了。
Linux整個系統可安裝在1GB左右的硬碟空間上,可是,我們安裝Linux是為了讓它完成
如:Web,Mail,Ftp等一些服務,這些服務真的開啟之後,對硬碟的空間要求特大,比
如你開啟一有2G大小的Ftp服務,你至少要有3G的硬碟空間,我們單位有的是一個28G的
硬碟可是在不到一年的應用中就使用了80%,如果你正在規劃一個伺服器是,那你一定要
考慮你選擇一塊容量大小合適的硬碟,不要等到不夠用時再想辦法,要加一個硬碟容易
,改變/home和/var的目錄結構卻可能是非常討厭的。
Linux 在裝時需要建立兩種類型的分區,即「Linux native」硬碟分區和「Linux s
wap」交換分區。
盡管可以將Linux裝在一個單一的大分區中(根據我們已經提到的分區原則),但我們推
薦你把系統分開安裝在不同的分區上。如果你有一個裝滿的8G以上的分區,一旦發生文
件系統問題,你肯定會有麻煩的。
下面是我們建議的分區規劃:
一個交換分區 -- 交換分區用來支持虛擬內存。 您必須創建交換分區, 即使您有更
多的內存,仍然推薦使用交換分區。 目前的交換分區已經可以設置到非常大,不過太大
也不見得有什麼意義,我們建議控制在100MB以上,500MB以下,而且可以使用多個交換
分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設置了多個交換分區,那麼Linux安裝程序通常只會激活第
一個,你需要手工啟動其它的交換分區,詳見第四章。
一個根分區 -- 根分區是/(根目錄)所在地.。它只需要啟動系統所須的文件和系統配
置文件,這些文件並不大。但是由於預設的/tmp(存儲臨時文件的目錄)也在這個目錄下
面,所以應該留出足夠的空間,一般可以設置在500MB到1GB。不過如果你按照我們下面
解釋的專門創建了/tmp分區,那麼就可以小一點,只要300MB左右。
一個 /usr 分區 -- /usr 是Linux系統大部分應用軟體的所在的地方。 根據您交換安
裝的包的數量以及發行版本的不同, 這個分區應該在300MB到1500MB之間。 如果可能,
將最大的空間用於/usr分區。 任何您以後將要安裝的基於RPM的包都會使用比其他分區
更多的/usr空間。
一個 /home 分區 – 這是用戶的home目錄所在地;它的大小取決於您的Red Hat Lin
ux 系統有多少用戶, 以及這些用戶將存放多少數據。
一個 /var 分區 – 所有的郵件和列印隊列,系統日誌文件等等都存放在這個分區里
面,所以你應該適當選擇一個足夠大的/var分區。
一個 /tmp 分區 -- 就象它的名字,/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 對於一個大型的,
多用戶的系統或者網路伺服器,專門創建一個/tmp分區是一個好主意。至於分區的大小
,你只有在實踐中摸索了。
一個 /usr/local 分區 – 這個分區用來存放包含按照BSD的目錄組織存放的軟體,大
部分源代碼編譯後的目標程序也預設放在這里,你需要一定的空間來存放這些文件,例
如1-2GB。
就伺服器來說,存在兩種基本的思路,一種是在開始的時候選擇安裝所有應用軟體包
;另一種是開始只安裝最小系統,然後逐步增加需要的包。除非你的應用對安全性很敏
感,否則建議你用第一種方法,否則你會發現研究軟體包之間的依賴關系是一種很討厭
的工作。
大部分發行版本在安裝系統的同時完成對系統的基本設置。但是這種設置程序並不是
非常可靠,如果你在安裝過程中發現配置某種硬體或者網路信息失敗,你有兩種選擇:
停止安裝或者忽略。據我們的經驗,通常你應該忽略這些信息,只要Linux安裝到了系統
上並且可以啟動,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手工設置。不要輕易地停止安裝過程或者重新安裝
,那是解決windows 9x問題的途徑,不是Linux的。
Linux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一些硬體的相關信息才能正確配置相應的硬體,在安裝Linux
前一定要知道你使用的硬體信息,最好在安裝時把你使用的所有硬體說明書放在手邊(
如:主板、顯示卡、顯示器、調制解調、Scsi卡等),也可應用一些相應的軟體檢測你
的硬體信息然後記錄下來。當然如果你早對你的硬體了如指掌就不必這樣麻煩了。
一般用戶只需知道網卡的型號、中斷號和地址、滑鼠和調制解調的類型和埠、顯示
卡的類型和顯存的大小、顯示器的類型和參數、內存的大小、光碟機的類型連接到哪個口
上、音效卡的類型中斷和地址、如用scsi卡必須知道類型。為了連接網路,還需知道機器
的域名、IP地址、子網掩碼、路由地址、域名伺服器的地址。
在記錄了各種安裝的必要信息之後,下一步是選擇安裝介質。
從CDROM安裝總是最簡單的。目前大部分系統可以從光碟啟動,所以你需要的僅僅是設
置系統啟動順序為CDROM優先。如果你的Linux發行版本是多光碟的,通常在基本安裝的
時候只需要第一張光碟。
從ftp安裝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手段。這種安裝最常見的應用是你想要在一台新的機器上
安裝一個全新的Linux發行版本的時候,畢竟CD-R刻錄機不是每人都有的。如果要用ftp
安裝,你必須首先確定你使用的發行版本是否支持ftp安裝。某些版本是無法從ftp安裝
的。
如果你確定你的版本支持ftp安裝功能,而且你的Linux發行版本用的內核支持你的網
卡,你需要做兩件事:(1)把發行盤的內容拷貝到ftp伺服器的某個目錄下面,並且記
下目錄名;(2)製作軟盤引導盤。
另外的安裝方式是通過NFS或者samba數據源。這兩種東西和用ftp安裝差不多,不過一
個使用NFS,另一個使用的是Windows 的文件/目錄共享,支持SAMBA數據源的安裝的發行
版本更少一些,而且一般我們也不建議使用這種功能(主要是文件名大小寫的問題)。
如果你選擇的是從軟盤啟動,那麼你需要根據是CD-ROM還是網路安裝來確定使用哪一
種軟盤映像,一般情況下,Linux的啟動軟盤是用全盤映像的方法存放在光碟上,可以使
用DOS下面的rawrite(在光碟上有)或者Linux下面的dd命令復制到軟盤上使用。
3.2 RedHat 的安裝過程
從這一節開始,我們介紹幾種Linux發行版本的安裝過程。這里選擇了三個版本:Red
Hat,Turbo Linux中文版和SuSE。RedHat是最容易安裝的版本,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看
看下面的安裝過程就應該可以順利地安裝成功。
3.2.1 建立Linux引導盤
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光碟機啟動或者你要從軟盤啟動來安裝RedHat那麼就需要製作啟動
盤,在RedHat 的光碟上包含一個啟動盤映象文件,只要將這個文件用相應的程序寫到軟
盤上就可以製成啟動軟盤。
從Redhat 6.1以後的版本只提供一個映象文件即可安裝,如從光碟機和硬碟安裝用\ima
ges\boot.img;如從網路安裝用\images\bootnet.img。啟動盤可以在DOS或者Linux下面
製作:
在 Dos 下製作啟動盤
E:\images>\dosutils\rawrite (E 為 光碟的盤符)
假如是使用boot.img,只要在提示「Enter dis images source files name :」時輸
入 boot.img,按回車出現提示「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r: 」輸入 A: 回車
。其他類型的啟動盤製作方法類似。
在Linux 下製作啟動盤
製作啟動盤: dd if=boot.img of /dev/fd0 bs=1440k
建立DOS引導盤和用Loadlin引導
Linux提供了一個 Loadlin的應用程序可在dos 下啟動Linux的安裝程序,首先製作一
張dos啟動盤拷貝相應的文件,再在這張盤上載入光碟機的驅動程序,然後用這張盤啟動計
算機,進入Linux 發行板的 dosutils 目錄運行 autoboot .bat 就可進入安裝界面。
autoboot.bat的內容如下:
loadlin autoboot\vmlinuz initrd=autoboot\initrd.img
3.2.2 開始系統安裝
本書使用Redhat 6.1作範例.
使用發行光碟或者製作好的啟動軟盤盤啟動機器,在lilo:提示符下面直接回車,將進
入安裝界面。
如果你是從軟盤啟動機器,那麼將進入下面的安裝過程,否則,如果是從cd-rom安裝
,將直接進入第四步。
選擇語言
圖3.1 選擇語言
Redhat提供了多種言支持,很遺憾沒有中文,只好選擇 English。
選擇鍵盤
系統提示用戶選擇鍵盤類型,選擇 us即可 ,也可在安裝後用 setup 程序更改此項。
圖3.2 選擇鍵盤
選擇安裝方式
圖3.3 選擇安裝方式
通常我們選擇從cdrom安裝,只要直接在對應欄目裡面按下回車就可以了。如果要選擇
從ftp安裝,那麼在選擇了ftp之後,還要給出ftp伺服器的ip地址,本機器的ip地址和L
inux發行盤在伺服器上的目錄。
如果你是從軟盤安裝,那麼這一步之後,系統將切換到圖形模式,繼續安裝過程。
配置滑鼠
系統能識別多數的滑鼠類型,這項可使用默認值,如果你用的是兩鍵滑鼠你還應該選
擇 'Emulate 3 mouse'否則在x windows 下有一些功能不能用。
圖3.4 配置滑鼠
歡迎界面
這是一個歡迎界面,標志下一步將進入文件拷貝和系統設置。
圖3-5 歡迎界面
安裝類型
圖3-6 選擇安裝內容
為了方便用戶Redhat的開發人員設計了幾種安裝類型,可根據需要來選擇,但大多數
用戶選擇'Custom'定製安裝,這樣在以後的安裝過程中可詳細的對Redhat提供的軟體包
進行選擇,自由度更大。
建立分區
圖3-7 建立分區
Redhat 提供了一個簡單使用的圖形化的分區工具,利用這個工具你可方便的建立,修
改,刪除分區,分區的種類及大小可參看本章的1.3中的規劃分區,如建立一500M的根分
區,選則 Add ,然後在下圖的 'Mount Point:'中輸入 '/';'Size(Megs):' 中輸入 '
500' ; 'Partition Type:' 選擇 'Linux Native ' ,最後按 Ok 確認即可。
圖3-8 建立分區(2)
選擇格式化的分區
圖3-9 格式化分區
與其它的操作系統一樣在使用分區前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格式化成Redhat 可識別的
分區。注意原則上每個分區都應該格式化。如果你的硬碟使用的時間較長或則有壞塊,
那麼就選擇' Check for bad blocks while formatting'把壞的區域標志上,以免數據
寫到壞塊上丟失。否則,對於新的硬碟只要簡單地選擇格式化就行了。
Lilo的配置
引導Linux 需要安裝一個用來把內核裝入計算機的程序,在Intel 的兼容PC 上使用L
ilo。在安裝界面內有如下幾個選項:
Create boot disk
創建軟盤啟動盤。默認是允許,如不創建,用滑鼠點擊前面的小方塊讓其凸起。一般
我們不必創建這個東西,詳情見第四章和第九章。
Do not install LILO
不安裝LILO,建議你不要選擇這個選項,否則你無法啟動系統。
Install LILO boot record on:
詢問LILO 安裝在哪兒,通常選則安裝在 MBR 上。
Use linear mode
這個選項是要求Linux使用SCSI的線性模式。如果你有一個超大的或者比較特殊的SCS
I硬碟,選擇這個選項。
下面的區域是表明了分區的詳細情況,通常不用作修改。
圖3-10 配置lilo
選擇時區
中國用戶在WORLD項選擇亞洲,在相面的滾動框內選上海時間。
圖3-11 設置時區
賬號配置
圖3-12 設置密碼和賬號
Redhat 在安裝過程中需要設置 ROOT 用戶的密碼,同時也可建立新的用戶,不過很少
有人在此時建立用戶。只要輸入root密碼並且確認就可以了。
認證配置
圖3-13 身份驗證設置
這個配置通常不需要改動,它表示賬號的身份認證和口令的加密方式。在Redhat 6.1
中,口令驗證使用MD5加密方式,它具有更高的對抗蠻力猜測演算法的能力。不過MD5不是
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加密演算法,因此是一個可選項。你也可以使用原始的DES並且不使用M
D5。當然這意味著降低了系統的安全強度。
X配置
圖3-14 X window配置
所謂X 配置主要是指顯示卡和顯示器的配置,如不想在此配置可選 Skip x configur
ation ,等安裝結束後用 setup 應用程序來設置。
選擇安裝的應用程序
你可根據需要選擇你想要的應用程序,如果你的硬碟空間足夠大我們總是建議安裝所
有的軟體包。(最後的everything選項)
圖3-15 選擇安裝的軟體包
(15)安裝軟體包
現在開始軟體包的拷貝了,耐心的等幾十分鍾就可以了。
圖3-16 安裝軟體包
在此安裝過程中沒有提到網路部分,可用安裝後用 netconf 這個應用程序來完成,
後面的章節有詳細的說明。
3.3 Turbolinux中文版安裝過程
這里介紹的是TurboLinux 4.0Chinese的安裝過程。目前TurboLinux 6.0已經發布了,
不過兩者在安裝之間的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你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拿到的TLC版本。
3.3.1 啟動Turbolinux 安裝程序
直接用CDROM啟動
只要你的BIOS支持CD-ROM啟動,你就可以用這種方式。 直接把光碟插入光碟機,引導機
器就可以了.
在DOS下用LoadLin啟動
從DOS啟動,轉換到光碟驅動器,例如e:,然後進入子目錄dosutils/ ,輸入命令aut
oboot 並回車,就可以開始安裝TurboLinux。
利用軟盤啟動
如果上面的兩種安裝方式都不能工作, 就必須利用軟盤來啟動安裝TurboLinux,不管
怎樣,我不建議你使用這種功能。如果你一定要用,你可以自己看TurboLinux附帶的安
裝手冊。
3.3.2 TurboLinux安裝過程
TurboLinux的安裝過程是中文的,所以我們下面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你只要仔
細研究一下說明就差不多了。
1) 選擇顯示模式
本窗口會詢問用戶是否使用彩色的顯示模式,預設是YES,一般情況下,按回車 就可
以。除了某些單色顯示器以外。
圖3-17 選擇顯示器類型
歡迎畫面,然後安裝程序將會顯示一個歡迎畫面,您只需要按回車跳過即可。
2) 選擇鍵盤類型
圖3-18 選擇鍵盤類型
用戶在此處設置鍵盤布局,而中國用戶一般都直接鍵入回車使用預設設置US 鍵盤。
3) PCMCIA
如果您的系統上有PCMCIA卡(有時被稱作PC Card),選擇'是',安裝程序會提醒您插
入特別設備驅動盤,不然您將無法驅動您的PCMCIA設備。 如果沒有,直接選『否』繼續
。
4) 特別設備驅動
如果安裝程序提醒您需要特別設備驅動盤,移去啟動盤,並且插入特別設備驅動盤。
通常這是不必要的,除非你使用某種從軟盤啟動的安裝方式。
TurboProbe
圖3-19 檢測硬體
TurboProbe是TurboLinux安裝程序所特有的一部分, TurboProbe可以自動檢測您系統
上安裝的ISA設備/PCI設備/SCSI設備/網卡/並口IDE設備。如果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掛起
了,重新啟動機器。
6) 安裝介質
圖3-20 選擇安裝介質
TurboLinux提供了4種的方式,我們只介紹除'硬碟安裝'方式外的3種方式。
CD-ROM 安裝 - 最常用的安裝方式,如果您選擇了這種安裝方式,你就要用第一張Tu
rboLinux光碟啟動計算機,而後TurboLinux將自動進入安裝界面。
NFS 方式安裝 - 如果您的機器在一個區域網中, 並且該區域網上有另外一台伺服器
上以NFS方式共享出一份TurboLinux的拷貝。那麼您就可以利用這台 機器作為NFS伺服器
來安裝TurboLinux。在安裝之前您必須從您的系統管理員處獲得您系統的TCP/IP設置和
NFS伺服器 的配置信息。選擇這種安裝方式將會彈出對話框 網路設置。 您需要輸入您
得到
參考資料:http://www.hepg.s.e.cn/Service/linux/configure/adm5.txt
❷ 浪潮伺服器nf5270m 怎麼安裝raid1
--天下數據--
1
、准備光碟,
啟動引導光碟(
Setup
Guide7.3.05
版本以上)和
windows2003
系統安裝
光碟。
2
、啟動伺服器,按鍵盤「F1」鍵進入
BIOS
設置,進行設置啟動設備。
3
、啟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兩塊同樣的硬碟。
4
、進入
BIOS
設置界面,選擇「Start Options」進入啟動設備設置。
5
、在第一項「Startup Sequence Options」回車,進入詳細選擇。
6
、第一啟動選擇
CD
ROM
,第二選項選擇
hard
disk
0
。完畢按鍵盤「Esc」退出菜單至初始
界面。
7
、選擇「Save Settings"保存設置。
8
、再次按「回車」確認保存設置。最後退出
BIOS
設置,重啟將以光碟機啟動繼續安裝。
9
、光碟機啟動後進入以下畫面
10
、選擇「English」後點擊下一步
11
、選擇鍵盤布局以及國家或地區畫面,在這里全部選擇「United States」,然後點擊下
一步。
12
、點擊同意協議「I accept」方可繼續下一步。
13
、進入
ServerGuide
功能概述頁面,如果你看得懂,可以慢慢看,否則直接下一步吧。
14
、這一步很重要!!!選擇你要安裝的系統版本
15
、這里有個列表,顯示了下來將要做的配置,目前提示要設置日期和時間,點擊下一步:
16
、設置伺服器的時間。
17
、這一步提示將清除硬碟上所有數據,點擊下一步:
18
、這一步很關鍵!!!有兩個選項:
a
:「Skip this task」如果您想保留
RAID
卡上的原有陣列信息,可以選擇此項跳過
b
:「Clear all hard disk drives and restore ServeRAID to defaults」(注意這一步
將清除硬碟上所有數據,並將兩個硬碟重新進行同步組建
RAID
陣列模式。
教程示範選擇第二項,如果你的硬碟有數據,請注意。
18
、再一次確認,點擊下一步將進入
RAID
組建界面。
19
、進入「RAID」管理頁面
20
、進入進入了
ServeRAID Manager
配置界面後,有兩個選項
a
:「Express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快速配置)」
b
:「 Custom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手工配置)」
快速配置將按軟體默認選項進行配置,
本範例選擇第一項,
如果想定製配置請選擇手工配置:
21
、選定「Express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
快速配置)」後即進入以下界面,一
切為軟體默認設置,檢查無誤後點擊
Apply
執行配置
RAID1
同步兩個硬碟。
22
、進入同步配置畫面,
左邊顯示的是設備管理,
右邊顯示屬性以及進度狀況,出現黃色嘆
號表示同步正在進行當中,千萬不要關閉這個頁面,否則將同步終止而無法繼續安裝。
拉動橫條,
可以看見有個放大鏡,
滑鼠放上去可以看到同步的進度。
亦可點擊小三角展開進
度條。視圖如下:
注意:這個過程比較漫長,
73G
的硬碟同步需要的時間大概在半個小時,請耐心等候。
23
、同步完畢後,黃色嘆號將消失,這時可以點擊右上角關閉頁面返回進入下一步。
24
、列表顯示,這一步將創建操作系統的分區:
25
、
ServerGuide
提示您伺服器需要重新啟動
26
、重新引導後進入如下界面
27
、繼續下一步
28
、繼續下一步。
29
、選擇分區格式以及容量,系統默認
8GB
,這里我們劃分
12G
,以便可以裝多一些軟體。
硬碟分區格式強烈建議選擇
NTFS
格式。確認好了點擊下一步。
30
、繼續下一步。
31
、提示操作系統分區任務完成,點擊下一步繼續進行配置:
32
、伺服器硬體相關信息,繼續點擊下一步。
33
、列表顯示下一步開始設置
windows2003
安裝的相關配置:
34
、輸入伺服器名稱、
windows2003
的序列號以及超級管理員的密碼。密碼不能為空。
35
、配置網路(系統安裝好後,這些參數可以調整的,按照默認直接下一步。)
36
、設置伺服器
IP
參數,繼續按照默認點擊下一步
37
、連接客戶數量,完了點擊下一步。
38
、很重要的一步!!!選擇伺服器的時區、語言。如果選擇錯誤,導致按照後的系統出
現亂碼。簡體中文系統應該選擇
chinese(PRC)
。切記!!!
39
、需要安裝的系統組件,按默認選擇下一步。
40
、確認你所安裝系統的相關信息
41
、拷貝文件。
42
、彈出
IBM
引導光碟,放入
windows2003
系統安裝光碟。點擊下一步。
43
、確認,下一步
44
、同意
windows
的協議,點擊下一步
45
、開始復制所需文件
46
、拷貝完畢,系統將重啟,後續的安裝大概需要
45
分鍾。
之後是很傻瓜式的
Windows
安裝。
1.
啟動
SATA RAID
方法:主機自檢時按
F1
進入
BIOS 『Configuration/Setup Utility』
選擇
Device and I/O Ports
將
SATA RAID Enable
設置為
『Enable』
2.
配置陣列
方法一:
1
)
重啟主機自檢到
Adaptec Embeded SATA HostRAID
時,按
CTRL-A
進入配置菜單,
進入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後,按
<ENTER>
繼續
2
)
選擇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3
)
按
『C』
創建陣列
4
)
分別將游標移動到每一塊硬碟上,按
<INS>
鍵選擇
RAID
成員,按
<ENTER>
接受選擇。
5
)
設置陣列參數:
Array Type: RAID-1
或
RAID 0
Array Lable:
鍵入
RAID
名
Stripe size: 16K/32K/64K(RAID0
適用
)
Creat RAID via: Build/Clear/Quick Init
RAID 0
有兩種選擇:
No Init
:
產生陣列不做初始化
Migrate
:
從一個硬碟創建
RAID 0
RAID 1
有三種選擇:
Quick Init
:產生陣列不做初始化
Clear
:
向所有陣列成員寫
0
Build
:
從原盤拷貝數據到目標盤
6
)
將游標移到
『DONE』
,按
<ENTER>
RAID 0
No Init:
提示:
A member drive contains a valid partition table or boot block.
When a RAID array is created, this information will be destroyed.
Do you want to create an array?(Yes/No)
Migrate:
選擇源盤
❸ 誰能告訴我一些LINUX的學習方法
http://www.shuai.com.ru/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51020_065015
這里有很多應該會對你有幫助
安裝配置基本准則:
1.小心求證。
在配置的過程中,要能夠確定所修改的是否正確,最好在修改的時候,能夠找兩篇類似的文章加以驗證,
來保證修改的正確性。
在安裝之前,一定要有準備,如果不是很熟悉,可以找有經驗的人在一邊教導,或者找一本入門書籍放在
手邊。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選的東西是什麼意思,這樣如果出現問題,你也知道怎麽去問別人。
建議:不論用什麼方法(當然是正當的),一定要保證有一本入門書籍放在手邊,盡量了解一些基本的
知識,這樣問出的問題別人也好回答。
2.常做備份。
無論修改任何配置的文件,應該養成做備份的好習慣,無論是用注釋的方式,還是文件備份的方式都可以
。這樣如果出現了問題,就可以馬上恢復原來的系統配置。
3.多加練習
經常練習配置,可以加深對系統的了解和理解。有很多事情,即使不用從書本上找,也可以找到解決之道。
新手入門及安裝配置faq(1)
<1>如何安裝LINUX?
大家可以看看這里,裡面有RH的安裝方法,和多系統的安裝,比較詳細
http://www.linuxeden.com/forum/show...p?threadid=2044
由於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有WINDOWS的,因此這個會很有幫助。
<2>如何安裝新內核?
有以下六步:
make mrproper (用來消除原來編譯的影響)
make menuconfig (用config, xconfig也可以)
make dep
make bzImage
make moles (如果你設置了模塊就要用這個)
make moles-install
然後就可以了,在LILO裡面加入引導就可以了。
<3>如何訪問WINDOWS的硬碟分區?
mount -t vfat /dev/hdax /yourpath
其中hdax就是你要掛載的硬碟。注意如果你用的是NTFS格式的,就要把VFAT換成NTFS,而且還非要要
用2.4的內核。
如果要支持中文顯示的話:
mount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t vfat /dev/hdax /yourpath
<4>如何安裝軟體?
下載的如果是tar.gz文件的話,用tar zxvf *.tar.gz解壓。然後看看裡面的INSTALL文件。一般都是一
下幾步: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還是看看INSTALL文件比較好,因為這個裡面有一些參數。和詳細的安裝步驟。
如果是RPM文件,就用
rpm -ivh *.rpm
你也可以用rpm --help看看有一些什麼參數。
<5>如何修改解析度?
在控制台下
setup
可以看到有很多選項,選擇xconfiguration
順便說一句,這個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選項,你可以用它修改網路,配置音效卡等等。自己去看看吧。
<6>如何漢化RHLINUX?
看看我們的漢化論壇,裡面有漢化的文章,可以成功的。
<7>如何讓啟動的時候不自動進入XWINDOW?
修改/etc/inittab.conf裡面的
id:5:……成為
id:3:……就可以啦!
<8>怎樣從XWINDOW到控制台?
ctrl+alt+F1...F6
其中F7,F8是XWINDOW用的。比如:
startx
就是用的ctrl+alt+F7
而startx -- :2
就是用的ctrl+alt+F8
新手入門及安裝配置faq(2)
<9>lilo啟動錯誤提示信息表示什麼?
沒有提示: LILO沒有安裝或者安裝LILO的分區沒有被激活。
L〈錯誤碼〉 : LILO的第一部分已經被裝入並運行了,但它不能裝入第二部分的引導程序。兩位數字
的錯誤碼指示問題的類型(參見「磁碟錯誤碼」),這種情況通常是在介質訪問失敗或硬碟參數錯誤。
LI: LILO第一部分正確但是第二部分執行時出錯。這一般是硬碟參數有誤或/boot/boot.b被移動後沒有
重新運行map安裝程序。
LIL: LILO第二部分開始執行,但是不能從「map」文件中讀取描述符表( descriptor table)。 這通
常是因介質錯誤或磁碟參數有誤引起的。
LIL?: LILO在錯誤的地方載入。原因與「LI」大致相同。
LIL-:描述符表(descriptor table)錯誤。典型原因是硬碟幾何參數微妙的不匹配或/boot/boot.b被移
動而沒有運行map安裝程序。
LILO: LILO執行正確。
10??10101010: 分區情況已經改變卻沒有重新安裝LILO,另外,超頻也可能會出這種情況。
<10>如何備份lilo?
fdformat /dev/fd0h1440(格式化一張空白軟盤)
dd if=/boot/vmlinuz of=/dev/fd0 (用你自己的內核文件名替代vmlinuz)
rdev /dev/fd0 /dev/sda3 (用你的根分區設備名稱替代/dev/sda3)
rdev -R /dev/fd0 1 (安裝根文件系統成只讀模式)
作用: 這樣當系統LILO失敗時,可用該軟盤引導系統且安裝硬碟根文件系統
<11>如何刪除MBR中的lilo?
用windows啟動盤啟動,運行fdisk/mbr.或者在linux下運行lilo -u
<12>如何重裝lilo到MBR?
用軟盤或光碟啟動到boot:linux 3,#/sbin/lilo
<13>grub的用法?
詳情請參看: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2154
<14>如何安裝音效卡?
在字元模式下運行sndconfig或setup,如果這樣不還不行的話,請下載音效卡配置工具alsa(alsa工具包包
括alsa-driver-0.5.10b.tar.bz2,alsa-lib-0.5.10b.tar.bz2,
alsa-utils-0.5.10b.tar.bz2,0.5.10是版本號。)按照drive、lib和util的順序安裝。也可以下載oss工
具包來配置你的音效卡。
(oss安裝指南: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974;
ALSA安裝配置AC 97音效卡: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251)
<15>如何安裝顯卡?
用setup或Xconfigurator。如果不能找到和你的顯卡和顯示器匹配的,可以選擇指標相近的代替。你也可
以生級你的XFree或到廠家的網站上找for linux的驅動。
*驅動I810顯卡: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248)
如何驅動intel i740顯卡?
如果你的Linux無法識別i740的話,你可以這么做:
1)下載新的 顯卡資料庫 和 i740 XBF驅動程序:
xf86config-glibc-1.0.0.i386.tgz 和 xfcomi740.tgz
2)解壓這兩個包,覆蓋原來目錄:
tar xvfz /tmp/xf86config*.tgz
tar xvfz /tmp/xfcomi740.tgz
3)執行cp /usr/X11R6/bin/XFCom_i740 /usr/X11R6/bin/XF86_XBF_i740;
4)用xf86config進行配置:顯示器水平掃描頻率選6;垂直刷新頻率選2;在顯卡庫選擇時,選311(即i740);
顯卡伺服器類型選5;
5)配置完成後運行startx就行了。
**如何驅動Savage4顯卡?
1) 到www.linhardware.com 下載savage2000的驅動程序;
2) 使用tar -xvfz 文件名解開驅動程序;
3) 解壓後,你能看到五個文件,其中有一個是XF86_SVGA;
4) 備份/usr/X11R6/bin/XF86_SVGA,然後將新的XF86_SVGA復制到這個目錄下,替換掉這個文件;
5) 重新運行xf86config配置,不選顯卡,在選X-server時,選3(也就是SVGA),並且不檢測;
6) 完成後,運行startx -bpp32,就可以了。
***如何驅動SAVAGE3D顯卡?
1) 到ftp.lib.pku.e.cn/incoming/savageX下載Savage3D顯卡的驅動程序:SavageX_0_1_4.tar.gz;
2) 解壓這個程序,用新的XF86_SVGA替換/usr/X11R6/bin的原文件;
3) 運行Xconfigurator,配置顯卡時選擇Unlisted Card, 然後選擇Xserver為SVGA;
4) 完成後,運行startx運行x-win。
****通用的顯卡驅動方法
由於顯卡產商支持有限,使得在Linux下驅動顯卡一直都是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Linux 2.2.x以上版本提
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使用frame buffer設備,通過VESA VBE 2.0標准,利用顯卡SVGA特性,配
合XFree86的XF86_FB??Dev,驅動你的顯卡。這的確可以幫你個忙。
1)確認你有XF86_FBDev文件,如果沒有就從ftp.xfree86.org下載;
2)執行「mknod /dev/fb0 c 29 0」建立frame buffer設備;
3)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入:
image = /boot/vmlinuz-2.2.5-fb (新編譯的內核)
label = linuxfb (啟動標號,可自定)
root = /dev/hda2 (參照lilo.conf其他部分)
vga = 0x314 (顯示模式,參照下表)
附:顯示模式表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256色 0x301 0x303 0x305 0x307
32k色 0x310 0x313 0x316 0x319
64k色 0x311 0x314 0x317 0x31A
16M色 0x312 0x315 0x318 0x31B
4) 執行/sbin/lilo,使配置生效,然後重啟系統,以新的內核啟動系統。當然,如果你的內核已經支持了,
就無需做這個修改,直接加上vga=那一行就行了。
5) 接著進行frame buffer Server的配置:參照/etc/X11/XF86Config中vga的配置,加入一個screen小節,
如下所示:
Section "Screen"
Driver "fbdev"
Device "My Video Card"
Monitor "MAG XJ500T"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色深,須與前面所選顯示模式的色深一致)
Modes "default"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6) 將X指向XF6_FBDev:
cd /etc/X11
mv X X.bat
ln -snf /usr/X11R6/bin/XF86_FBDev X
<16>如何安裝網卡?
用netconf和netconfig配置你的網卡和網路環境。一般的網卡都可以選擇為ne2000兼容網卡。
http://www.linuxaid.com.cn/support/showfom.jsp?i=665
*如何驅動D-Link DE220網卡?
D-Link的DE220是一款性價比較好的,支持即插即用的ISA網卡。但正是由於即插即用功能使得其在Linux下安
裝會遇到一些麻煩:
1) 在DOS環境下,用DE220網卡的驅動程序盤中的一個工具setup將其設置成非PNP的;
2) 到Windows的控制面板中獲取其IO地址和中斷號,一般情況下,IO地址是240,中斷號是10;
3) 啟動Linux,登錄後執行「netconf」,將第一塊網卡設為Enable,設備名為eth0,模塊為ne,IO地址
為0x240,IRQ為10;
4) 存檔退出後,運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即可。
**如何驅動D-Link DFE530 TX網卡?
D-Link 530 TX網卡是一款性價比較好的10M/100M自適應的PCI網卡,擁有廣大的用戶群,然後Linux在安裝
向導中卻沒有列在列表中。
其實,一般Linux都已經包含了這款網卡的驅動模塊:tulip.o,你可以直接執行「insmod tulip」來完成網
卡的安裝。
***如何驅動D-Link DFE540 TX網卡?
如果你的網卡是D-Link DFE540 TX,那麼在安裝時不要選網卡,否則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1) 從http://cesdis.gsfc.nasa.gov/linux/drivers/tulip.html
下載最新的tulip.c文件,並復制到/usr/src/tulip下;
2)執行以下命令,編譯生成tulip.o:
#cd /usr/src/tulip
#gcc -DMODVERSIONS -DMODULE -D__KERNEL__ -Wall -Wstrict-prototypes -O6 -c tulip.c
3)執行insmod tulip.o;
4)執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讓網卡生效。
****如何驅動Davicom 9201網卡?
Davicom 9201 PCI網卡在安裝Linux時,不能直接完成。其實,大多數的Linux發行版都提供了這款網卡的
驅動模塊---dmfe.o,如果你的機器也是這種網卡的話,可??以在安裝Linux時略過網卡配置,安裝完啟動系
統、登錄後,執行:「insmod dmfe」命令添加驅動模塊,然後執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就
可以了。
*****如何驅動第二塊網卡?
在Linux系統中,你可以很容易地使用配置工具netconf安裝第二塊網卡,在netconf中選擇第二塊網卡,設備
名:eth1、選擇其驅動模塊、輸入IO地址和IRQ中斷號,存檔退出後,執行: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17>rpm和tar的使用方法(軟體包的安裝方法)?
rpm:
1)安裝rpm包時顯示進度:用-vh參數,如rpm -ivh ipchains-1.3.6-1.i386.rpm,用 glint或xrpm則不必。
2)直接通過ftp來安裝rpm包:如rpm -i ftp://ftp.xxx.xxx
3)校驗所有的rpm包,查找丟失的文件:rpm -Va
4)查找一個文件屬於哪個rpm包:例如:rpm -qf /usr/bin/who
5)列出一個rpm包的描述信息:例如:rpm -qpi mon-0.37j-1.i386.rpm
6)列出一個rpm包的文件信息:例如:rpm -qpl mon-0.37j-1.i386.rpm
tar:
tar zvfx xxx.tgz/xxx.tar.gz 在當前目錄下展開這個包
tar zvft xxx.tgz/xxx.tar.gz 只測試不展開
tar zvfx xxx.tgz/xxx.tar.gz -C /new dir 展開後放到/new dir目錄下
tar zvfc xxx.tgz/xxx.tar.gz /test 把/test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自目錄打包成test.tgz
<18>使用光碟和軟盤?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掛載linux文件系統的軟盤)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掛載fat32文件系統的軟盤)
一般情況下可直接用:mount /mnt/floppy
掛載光碟用:mount /mnt/cdrom(記住:在拿出關盤和軟盤前要先卸載,用命令umount)
<19>如何訪問window分區?
首先建一個掛載的目錄:mkdir /mnt/XXX
然後mount命令:mount -t vfat /dev/hdaX /mnt/XXX(hdaX表示在windows下的分區, hda1是c:,邏輯分
區從hda5開始,一般的d:是hda5,以後順延。具體的你可以在 linux下用 cfdisk查看分區情況)
你還可以用linuxconf來掛載你的windows分區,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linuxconf,選 擇file system下
的access local drive,再添加你的新的裝配點
<20>如何漢化redhat7.2?
首先,安裝的過程中要選上中文支持。然後要禁用xfs服務。
安裝完成後裝載windows所在的目錄,拷貝其中的字體文件simsun.ttf(win98)
或simsun.ttc(win2000)到 /usr/X11R6/lib/X11/fonts/TrueType目錄下,
然後運行ttmkfdir > fonts.dir.
修改fonts.dir文件,
在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p-0-ascii-0下增加兩行: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 -p-0-gb2312.1980-0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 -p-0-gbk-0
然後運行:cp fonts.dir fontsscale
修改/etc/X11/XF86Config-4,使其類似於:
Section "Files"
# FontPath "unix/:7100"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misc:unscaled"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unscaled"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misc"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ype1"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Speedo"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
FontPath "/usr/share/fonts/default/TrueType"
EndSection
Section "Mole"
……
Load "xtt"
……
EndSection
然後進入/etc/gnome編輯gtkrc.zh_CN文件中所有的
fontset = "-misc-fixed-medium-r-normal--14-*-*-*-*-*-gb2312.1980-0"
全部改成
fontset = "-misc-simsun-medium-r-normal--14-*-*-*-*-*-gb2312.1980-0"
存檔退出.
到這里gnome就有能力顯示98和2000漂亮的simsun字體了.由於我們在安裝的時候已經選了默認的是簡體中
文.所以就不比用local_config選擇了.隨便用一個程序打開一個文本文檔,最好是中文的,比如gedit設置
其中的字體為simsun,14.
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其他的程序類似.
接下來切換到kde,選擇中國,中文gb2312.1982-0,打開控制中心,選擇觀感-字體,把其中所有的字體改
成simsun 14就可以了,保存,退出.注消KDE再進入,好大功告成了.
redhat7.2已經自帶了Chinput只要用ctrl+space調出就可以輸入中文了.
新手入門及配置論壇faq(3)
關於linux的安裝(以redhat linux 7.3例)
<21>一般情況下,如何在PC安裝linux?
當計算機系統啟動的時候按DEL鍵(或F2,視主機板不同)進入CMOS,將啟動項設置為優先從IDE CDROM設備
啟動,保存並退出。將linux系統安裝盤的DISK1放入光碟機,reset你的計算機,進入linux安裝程序。直接按回
車鍵後,如果你擁有的linux發行版較新,而該版本內含的XFree86可以支持你的顯卡,那麼將進入圖形安裝界
面,象所有window$用戶一樣,你可以用滑鼠點擊next來完成你的安裝。
<22>boot:後加的選項有哪些?是什麼意思?
boot:text 開始文本模式安裝程序(在你不知道自己的linux版本是否支持計算機顯卡設備的時候,強烈建議使
用此模式;效率高的安裝模式)
boot: nofb 該選項允許你不用一個frame緩沖來使用圖形安裝程序(在引導進入圖形安裝界面遇到問題的話,
而你非要圖形界面的話,可以試用該選項)
boot:linux mediacheck 測試ISO映像的查驗值的完整性(小紅帽7.3的ISO文件內嵌了md5sum,可以進行查驗
值測試)
boot:linux noprobe 安裝程序沒有正確檢測到你的硬體設備時引導進入專家模式(同樣可以使
用boot:text noprobe,在安裝的時候可以有選擇載入驅動程序選項的選擇餘地)
boot:linux console=在串線(serial mode)模式中執行安裝
(同樣可以使用boot:linux text console=,device是你在使用的ttyS0或ttyS1)
boot:linux mem=128M 讓linux識別你全部的RAM (同樣可以使用boot:linux text mem=128M,如果linux不
可以識別你所有的內存,你可以這樣做)
boot:linux hdX=cdrom //X的值為:a第一個主IDE設備,b第一個次IDE設備,c第二個主IDE設備,d第二個
次IDE設備 如果您的ATAPI光碟機無法找到,請指定位置。
boot:linux rescue 進入救援模式,當系統崩潰的時候可以進行救援。
boot:linux single 進入單人模式,單人模式方便系統管理員root忘記密碼的時候使用,由於有安全性的
問題,所以伺服器上一般會把引導配置文件修改使得無法使用single。
boot:expert 進入專家模式,專家模式不會檢查大多數硬體, 而是在安裝時讓您自己選擇驅動程序。
boot:lowres 用圖形安裝的話,啟動640X480的解析度模式
<22>如何從MS-DOS引導進入安裝程序?
啟動進入MS-DOS模式,A:\>E:進入光碟機E盤,E:\>E:\DOSUTILS\AUTOBOOT.BAT回車便可以引導進入了。
(為解決無法直接從光碟機引導或使用非ISO硬碟安裝而使用此方法)
<23>如何從SCSI光碟驅動器上安裝linux
如果你擁有的是SCSI光碟驅動器,那麼也許在檢測的時候無法發現光碟機,安裝程序會詢問並讓你選擇
一個SCSI驅動,請選擇與你的適配器最近的驅動程序(大都已經獲得支持)。
<24>如何製作安裝磁碟?
你可以使用兩中方法製作安裝磁碟。在M$-DOS下,可以使用專門為其開發的rawrite命令(安裝光碟\dosutils下),
將boot.img(安裝光碟\images下)映像文件傳輸到軟盤上;在linux下可以用命令dd,但不要把軟碟機設備mount入系統。
具體語法如下:
e:\>e:\dosutils\rawrite
Enter disk images source file name: ..\images\boot.img
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 a:
please insert a formatted diskette into drive A and press [Enter]
或者
# dd if=boot.img of=/dev/fd0 bs=1440K
另註:boot.img基於光碟安裝,bootnet.img基於網路安裝,pcmcia.img和pcmciaadd.img基於PCMCIA引導盤的
安裝。rawrite工具只接受8.3類(短文件名.三擴展名)!
<25>如何確定應該選擇哪種安裝類型?
工作站(WorkStation),如果你是新手或需要一個圖形界面的話可以使用工作站安裝模式;伺服器(Server),
系統具有適當的伺服器功能模塊,基於系統安全因素考慮,默認狀態下GUI(圖形界面)是不會被加入該模式的;
便攜電腦(Laptop),專為筆記本電腦所需的功能而設定;自定義(Customer),自己定義系統,你可以定義擁
有各個類型的功能或是完全安裝;升級(Update),當你的系統有重要的數據而你又希望把新的版本安裝到你的
計算機上,請使用此類型。
<26>安裝linux時如何合理分區?
工作站,/boot為50M,/分區大小根據安裝包大小自定;伺服器,/boot為50M,/為384M,/usr存放本地用戶配
置、程序文件,視所需定義大小;/home存放所有用戶數據文件,視所需定義大小;/var為256M,存放日誌。
自定義安裝方便多系統並存,你可以採用如工作站的分區模式。
<27>swap分區的大小?
有一種通行的說法是內存大小的兩倍。可如果你已經擁有256M以上的RAM,並且計算機的用途只是個人娛樂、
學習使用,你完全沒有必要去劃512M的交換區(swap),推薦使用128M以下32M以上。
<28>為什麼我要使用ext3文件系統格式?
ext3文件系統格式是基於ext2系統之上的,它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記帳。使用一個記帳的文件系統減少
了崩潰之後恢復系統所花的時間,因為無需運行fsck來檢察文件系統。強烈推薦使用。
<29>MBR是什麼東西?
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導記錄),每個硬碟都有這樣一個MBR,負責當BIOS完成POST後,接手計算機系統引
導操作系統的請求。正因為是這樣,任何一個硬碟都不可能沒有MBR的
(當然,CIH破壞的MBR也只是壞的MBR而已),所以,要卸載GRUB或LILO的話,只能用另外的一種MBR工具
來替代(fdisk /mbr)。
<30>提示「kernel panic: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XX:YY」是什麼意思?
首先,請根據 device code 清單檢查 device XX:YY ;它是正確的 root device 嗎?如果不是,那你可能
沒有做過 rdev -R ,或者是你是對錯誤的image 執行rdev -R。如果 device code 是正確的,那麼請仔細
檢查被編譯到你 kernel 內的 device 驅動程序。請確定它有沒有對filesystem進行支持。
<31>如何使用Disk Druid工具分區?
強烈推薦新手使用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硬碟分區魔術師)來對硬碟分區進行管理。基於圖形界面
的Disk Druid工具可操作性也很強,你可以先把某個分區刪除(Dele)掉然後在進行重新分區適配你的linux系
統(多系統並存),你也可以對已有的分區進行編輯(Edit),又或者你可以新建(new)一個分區。重設
(Reset)按鈕可以恢復你原來的分區狀態。
<32>如何使用FIPS?
FIPS (First Interactive Partition Splitter) 程序是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MS-DOS工具程序,它可以在不
刪除硬碟上原有數據的情況下將硬碟上的一個分區重新進行規劃。該程序只能分割MS??-DOS的主分區,不能分
割MS-DOS的擴展分區。FIPS的詳細的文檔在red hat光碟的dosutils/fipsdocs目錄下,假設未分割前的硬碟分
區已經全部分配給 DOS/Windows 使用。
請您建立一張 DOS 啟動盤, 將 CDROM 上的 /install/FIPS 目錄下的FIPS.EXE, RESTORRB.EXE,和
ERRORS.TXT 拷貝到該軟盤上,我們不推薦直接在硬碟上使用FIPS。 在您運行FIPS之前, 請您使用DOS 或
Windows95 提供的 SCANDISK (或 Norton 公司最新版本的NDD)來檢查要劃分的硬碟,修復錯誤,然後使
用用DEFRAG(Norton公司最新版本的Speedisk)來將硬碟重新整理,保證硬碟的後半部分沒有任何MS-DOS文件,
注意像mirror或image這樣的程序會重新把一些文件放在硬碟的最後面, 請用「attrib -r-s -h image.idx」
或 「attrib -r -s -h mirorsav.fil」將這些文件的屬性改為可讀並刪除他們,另外在autoexec.bat或
config.sys中除去image或者mirror及其他防病毒程序如NAV,防止他們在FIPS重新啟動機器時恢復原來的硬碟
分區表。此外如果要用FIPS分割被doublespace,stacker,drivespace壓縮的磁碟時只能分割壓縮盤的宿主盤。
接下來用做好的FIPS啟動盤啟動機器。運行FIPS, 當用戶啟動 FIPS 的時候,程序可以讓用戶把硬碟上boot區
及root區 的備份寫到軟盤上的ROOTBOOT.00x (其中的 x代表一個從0到9的數字)文件里。如果在使用 FIPS
時發生任何錯誤,用戶可以從軟盤啟動並執行RESTORRB 來恢復硬碟上原先的配置。 請注意:如果用戶不止一
次地使用 FIPS 的話 (這一般是不必要的,但是可能發生),程序會把一個以上的ROOTBOOT 檔案寫到軟盤上。
RESTORRB會讓用戶選擇要恢復哪個配置文 件。RESTORRB.000 這個文件包含用戶原先的配置。
用戶現在必須輸入新分區應該從哪個磁柱開始。使用左/右方向鍵來遞增或遞減磁柱的計數。剩下的分區以及新
分區的大小會在程序中顯示,所以選擇正確的磁柱對用戶來說並不困難。用戶可以使用上/下方向鍵一次遞增十
個磁柱。准備 好後,按下enter繼續。在此之後,可以選擇重新編輯分區表(這會讓用戶重新選擇劃分分區)或
是繼續。如果用戶鍵入「c」,則FIPS將會計算改變過的啟動分區,再檢查一次並提示用戶是否要繼續。如果用
戶鍵入「y」,那麼FIPS將會把 這些改變寫入硬碟並結束。重新啟動機器,用FDISK查看新配置是否已經起作用。
現在,您的系統上應該有兩個FAT分區,第一個是您的DOS/Windows的文件系統,第二個是個空的分區,可以被Linux作
為自己的分區。
另外,如果您擁有 patitionmagic 4.0以上的版本,這是一個非常專業而且功能強大 的分區編輯軟體,您也可以
使用該工具對您的硬碟分區進行重新劃分。
<33>如何使用fdisk?
fdisk 包含一個簡單而有用的在線幫助. 這是一點提示:
幫助的命令是 m。
用 p 命令列出當前的分區
用 n 增加一個分區。
Linux fdisk 創建的分區默認類型為 Linux native。當您創建Linux swap 類型的分區時, 不要忘記用 t 命令
改變類型。Linux native 的值是83,Linuxswap的值是82.fat16的值是6.用l命令可以察看分區類型及對應的值的
清單。
Linux允許一個硬碟至多四個分區。如果您想創建更多分區, 其中一個必須是擴展(extended)分區,它
❹ 《我的世界》32k指令是什麼我的世界伺服器32k怎麼弄
/give @p minecraft:diamond_sword{Enchantments:[{id:"sharpness",lvl:32767s},{id:"looting",lvl:32767s},{id:"sweeping",lvl:32767s},{id:"unbreaking",lvl:32767s},{id:"mending",lvl:32767s}]} 1
如果要在別人的伺服器使用就要有op(管理員)許可權才能使用指令
❺ 請問無盤伺服器怎麼分32K /64K/128K
用32K好像比較穩定點,64K有時會引起包有問題或出錯
❻ 我的世界怎麼在租憑伺服器里做32k
如果存檔在本地(自己搭建)可以先停止伺服器然後用btr改存檔。如果存檔在別人的伺服器(租的)那隻能先獲取存檔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