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互聯網根伺服器嗎
在全球伺服器領域,國外廠商發展趨緩,但受益於伺服器領域耕作多年,在技術、品牌、客戶等方面積攢下了巨大的優勢,因此仍然處於領跑地位。以聯想、華為、浪潮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則奮起直追,與國外廠商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減小。
日前,中國在高端伺服器領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天梭M13正式上市。就在此前一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提出要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伺服器,是一個普通民眾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人們很少見到大型伺服器,但作為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人們日常上網、辦公,都需要穩定、安全的伺服器來支撐。它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和處理了網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而在金融、通信等行業,大規模的數據計算、處理,更是離不開各種伺服器設備。
與巨頭「短兵相接」
中國國產伺服器的發展,要從20多年前說起。1993年,中國第一台伺服器浪潮SMP2000出世,邁出了伺服器產業的第一步。然而,直到第二年,第一台SMP2000才賣了出去。
「你們的東西能行嗎?」當孫丕恕帶著SMP2000到山東德州中行上門推銷時,受到客戶的質疑。「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客戶成熟度低,對國外品牌產品迷信度非常高。
為打破這一局面,1996年,國家「863計劃」設立專項——「國產伺服器推廣和應用」,選定了浪潮和曙光分別承擔IA和RISC架構伺服器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工作。這一年,被稱為中國「X86伺服器元年」。與此同時,聯想、寶德等伺服器廠商也開始探索發展。
此後數年,中國伺服器市場格局基本成型:國外品牌牢牢占據高端市場,而國內品牌受限於技術上的不足,被國際廠商壓制,依靠價格優勢在低端市場徘徊。這樣涇渭分明的市場格局,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初。
造出自己的高端伺服器
「一定要造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高端伺服器!」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早在20多年前,就下定決心實現這個目標。
終於在2007年,浪潮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高端容錯計算機」項目。
2013年1月,中國第一款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伺服器——浪潮天梭K1正式發布,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後第三個具備關鍵應用主機研製能力的國家。也正是在這一年的第4季度,中國伺服器廠商在中國出貨量首次超過了國外廠商。
中國伺服器產業的自主創新之路從未停息,在2016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天梭M13上市。這是繼天梭K1主機之後,中國在高端伺服器領域又一重大技術突破,至此,中國成為美日之後,全球第三個掌握最高端主機核心技術的國家。
「抱團」實現走出去
目前,全球伺服器市場正處在相對低迷的發展周期中。美國咨詢公司高德納公布的全球伺服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前3季度,只有亞太市場增長明顯,北美市場增長微弱,其他區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其中,中國以10%的出貨量增長速度和12%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扮演著全球市場「發動機」角色。同時,浪潮出貨量同比增長28%,為全球最高。而浪潮、聯想和華為等國產品牌已經牢牢占據中國伺服器市場。
眼下正是中國信息產業變局的重要節點,王恩東坦言,中國伺服器產業需要加速整體變局,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技術、產品和方案,進行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只有大生態鏈才有大市場,只有大市場才有大企業。」王恩東表示,要想建立話語權,做大市場打開局面,就需要打破國外伺服器製造商建立起來的用戶、產業鏈和生態圈。
從國家和企業戰略部署來看,面對中國的巨大市場及「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等宏觀戰略,國產伺服器廠商都已經找到了自身定位:以高性能計算起家的曙光圍繞「數據中國」在雲數據服務領域耕耘,以個人電腦起家的聯想在商用電腦伺服器領域建立了開放架構聯盟,浪潮以「計算+」為核心做好平台產品供應商,華為則專注於基礎研發並憑借其高質量走向海外市場……
Ⅱ 13台根伺服器均不在中國,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網路會癱瘓嗎
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回答這個問題,一個是有國外網路訪問需求的用戶,一個是僅限於國內網路訪問需求的用戶。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導致根域名伺服器中斷,真正能夠產生影響的僅是具有國外網路訪問的用戶,國內網路訪問用戶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主要與域名伺服器的工作原理有關。
然後只要說你訪問的是國內的網站,那你不用擔心,哪怕他把根伺服器關了,你也不會受到其他影響。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說從國內訪問國外網路的數據安全。
中國己經有了自已的根伺服器,有了自己的北斗定位,有了華為的五機,沒有國際互聯網,中國的網路不受影響,缺的是系統和心片,早在十幾年前中國開始布局,推出雪人計劃,就是要打造不受制於美國的互聯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