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創建設備文件

linux創建設備文件

發布時間:2023-01-21 03:00:00

① 在linux下如何創建設備文件!!!

兩種 方法:
一種是mknod手動創建,另一種是調用內核函數自動創建。

② 列舉linux系統的4種文件類型及其屬性符號

一. 文件類型
Linux文件類型常見的有:普通文件、目錄文件、字元設備文件和塊設備文件、符號鏈接文件等,現在我們進行一個簡要的說明。
1. 普通文件
我們用 ls -lh 來查看某個文件的屬性,可以看到有類似-rwxrwxrwx,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個符號是 - ,這樣的文件在Linux中就是普通文件。這些文件一般是用一些相關的應用程序創建,比如圖像工具、文檔工具、歸檔工具... .... 或 cp工具等。這類文件的刪除方式是用rm 命令。 另外,依照文件的內容,又大略可以分為:
1>. 純文本檔(ASCII):
這是Linux系統中最多的一種文件類型,稱為純文本檔是因為內容為我們人類可以直接讀到的數據,例如數字、字母等等。 幾乎只要我們可以用來做為設定的文件都屬於這一種文件類型。 舉例來說,你可以用命令: cat ~/.bashrc 來看到該文件的內容。 (cat 是將一個文件內容讀出來的指令).
2>. 二進制文件(binary):
Linux系統其實僅認識且可以執行二進制文件(binary file)。Linux當中的可執行文件(scripts, 文字型批處理文件不算)就是這種格式的文件。 剛剛使用的命令cat就是一個binary file。
3>. 數據格式文件(data):
有些程序在運作的過程當中會讀取某些特定格式的文件,那些特定格式的文件可以被稱為數據文件 (data file)。舉例來說,我們的Linux在使用者登錄時,都會將登錄的數據記錄在 /var/log/wtmp那個文件內,該文件是一個data file,他能夠透過last這個指令讀出來! 但是使用cat時,會讀出亂碼~因為他是屬於一種特殊格式的文件?
2. 目錄文件
當我們在某個目錄下執行,看到有類似 drwxr-xr-x ,這樣的文件就是目錄,目錄在Linux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文件。注意它的第一個字元是d。創建目錄的命令可以用 mkdir 命令,或cp命令,cp可以把一個目錄復制為另一個目錄。刪除用rm 或rmdir命令。
3. 字元設備或塊設備文件
如時您進入/dev目錄,列一下文件,會看到類似如下的: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root@localhost ~]# ls -al /dev/tty</p> <p>crw-rw-rw- 1 root tty 5, 0 11-03 15:11 /dev/tty</p> <p>[root@localhost ~]# ls -la /dev/sda1</p> <p>brw-r----- 1 root disk 8, 1 11-03 07:11 /dev/sda1

我們看到/dev/tty的屬性是 crw-rw-rw- ,注意前面第一個字元是 c ,這表示字元設備文件。比如貓等串口設備。我們看到 /dev/sda1 的屬性是 brw-r----- ,注意前面的第一個字元是b,這表示塊設備,比如硬碟,光碟機等設備。
這個種類的文件,是用mknode來創建,用rm來刪除。目前在最新的Linux發行版本中,我們一般不用自己來創建設備文件。因為這些文件是和內核相關聯的。
與系統周邊及儲存等相關的一些文件, 通常都集中在/dev這個目錄之下!通常又分為兩種:
區塊(block)設備檔 :
就是一些儲存數據, 以提供系統隨機存取的介面設備,舉例來說,硬碟與軟盤等就是啦! 你可以隨機的在硬碟的不同區塊讀寫,這種裝置就是成組設備!你可以自行查一下/dev/sda看看, 會發現第一個屬性為[ b ]!
字元(character)設備文件:
亦即是一些串列埠的介面設備, 例如鍵盤、滑鼠等等!這些設備的特色就是一次性讀取的,不能夠截斷輸出。 舉例來說,你不可能讓滑鼠跳到另一個畫面,而是滑動到另一個地方!第一個屬性為 [ c ]。
4. 數據介面文件(sockets):
數據介面文件(或者:套介面文件),這種類型的文件通常被用在網路上的數據承接了。我們可以啟動一個程序來監聽客戶端的要求, 而客戶端就可以透過這個socket來進行數據的溝通了。第一個屬性為 [ s ], 最常在/var/run這個目錄中看到這種文件類型了。
例如:當我們啟動MySQL伺服器時,會產生一個mysql.sock的文件。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root@localhost ~]# ls -lh /var/lib/mysql/mysql.sock </p> <p>srwxrwxrwx 1 mysql mysql 0 04-19 11:12 /var/lib/mysql/mysql.sock

注意這個文件的屬性的第一個字元是 s。
5. 符號鏈接文件:
當我們查看文件屬性時,會看到有類似 lrwxrwxrwx,注意第一個字元是l,這類文件是鏈接文件。是通過ln -s 源文件名 新文件名 。上面是一個例子,表示setup.log是install.log的軟鏈接文件。怎麼理解呢?這和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快捷方式有點相似。
符號鏈接文件的創建方法舉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root@localhost test]# ls -lh log2012.log</p> <p>-rw-r--r-- 1 root root 296K 11-13 06:03 log2012.log</p> <p>[root@localhost test]# ln -s log2012.log linklog.log</p> <p>[root@localhost test]# ls -lh *.log</p> <p>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1-22 06:58 linklog.log -> log2012.log</p> <p>-rw-r--r-- 1 root root 296K 11-13 06:03 log2012.log

6. 數據輸送文件(FIFO,pipe):
FIFO也是一種特殊的文件類型,他主要的目的在解決多個程序同時存取一個文件所造成的錯誤問題。 FIFO是first-in-first-out的縮寫。第一個屬性為[p] 。

③ linux自動創建設備文件時:

我想應該是從設備的名字來區分是字元還是塊設備,因為設備驅動本身是個子系統,然後,在建立設備文件與設備驅動關聯的時候,也就是自動創建設備文件的時候,class_create和devicec_create會根據你建立的設備名索引到你的設備驅動,因此,它們就知道該為你創建的是字元設備文件還是塊設備文件了。
這僅僅是個人猜測而已,因為字元設備文件和塊設備文件的創建都是使用這兩個函數,而從表面的調用來看是分不出是字元還是塊的。那唯一能關聯起來的就是設備名了,而這兩個函數能跟設備名關聯起來的也就是類名了。

④ 1)Linux2.6內核下,在編寫字元設備驅動程序時,設備文件節點的創建有幾種方法,分別是什麼

1手動mknod
2 自動調用函數

⑤ Linux上如何創建裸設備

1.創建
pv
pvcreate -M2 --metadatasize 100M /dev/sda
pvcreate -M2 --metadatasize 100M /dev/sdb1
pvcreate -M2 --metadatasize 100M /dev/sdb2
pvcreate -M2 --metadatasize 100M /dev/sdc
物理卷可以是整個硬碟(
lun
),也可以是硬碟上的一個分區
2.創建
vg
vgcreate vg_db /dev/sda /dev/sdb1 /dev/sdb2 /dev/sdc -s128m
3.創建
lv

lvcreate -L2048m -i4 -I64k vg_db -n lv_2g_001
lvcreate -L2048m -i4 -I64k vg_db -n lv_2g_002
4.綁定
raw /dev/raw/raw1 /dev/mapper/vg_db-lv_2g_001
raw /dev/raw/raw2 /dev/mapper/vg_db-lv_2g_002
使用
raw
命令綁定的裸設備在重啟後會失效。所以需要修改
/etc/sysconfig/rawdevices
配置文件,在文件中加入如下內容(每個裸設備一
行):
/dev/raw/raw1 /dev/mapper/vg_db-lv_2g_001
/dev/raw/raw2 /dev/mapper/vg_db-lv_2g_002
執行
/etc/init.d/rawdevices restart
使配置文件中的裸設備生效
執行
/sbin/chkconfig rawdevices on
保證機器啟動的時候裸設備能夠載入
5.授權
chown -R oracle.dba /dev/mapper
修改配置文件
/etc/udev/permissions.d/50-udev.permissions
注釋掉
raw/*:root:disk:0660
添加新行
raw/*:oracle:dba:0660
6.鏈
(可選)
ln -s /dev/raw/raw1 /oradata/ningoo/system01.dbf

ln -s /dev/raw/raw2 /oradata/ningoo/undo01.dbf

⑥ 如何編寫Linux 驅動程序

如何編寫Linux設備驅動程序
回想學習Linux操作系統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前前後後,零零碎碎的一路學習過來,也該試著寫的東西了。也算是給自己能留下一點記憶和回憶吧!由於完全是自學的,以下內容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指教。
Linux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變種,在Linux下編寫驅動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類似於其他的Unix系統,但它dos或window環境下的驅動程序有很大的區別。在Linux環境下設計驅動程序,思想簡潔,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強大,但是支持函數少,只能依賴kernel中的函數,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來編寫,而且調試也不方便。
以下的一些文字主要來源於khg,johnsonm的Write linux device driver,Brennan's Guide to Inline Assembly,The Linux A-Z,還有清華BBS上的有關device driver的一些資料。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
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是操作系統內核和機器硬體之間的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為應用程序屏蔽了硬體的細節,這樣在應用程序看來,硬體設備只是一個設備文件,應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樣對硬體設備進行操作。設備驅動程序是內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對設備初始化和釋放。
2、把數據從內核傳送到硬體和從硬體讀取數據。
3、讀取應用程序傳送給設備文件的數據和回送應用程序請求的數據。
4、檢測和處理設備出現的錯誤。
在Linux操作系統下有三類主要的設備文件類型,一是字元設備,二是塊設備,三是網路設備。字元設備和塊設備的主要區別是:在對字元設備發出讀/寫請求時,實際的硬體I/O一般就緊接著發生了,塊設備則不然,它利用一塊系統內存作緩沖區,當用戶進程對設備請求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就返回請求的數據,如果不能,就調用請求函數來進行實際的I/O操作。塊設備是主要針對磁碟等慢速設備設計的,以免耗費過多的CPU時間來等待。
已經提到,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來與實際的硬體打交道。每個設備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屬性(c/b),表示是字元設備還是塊設備?另外每個文件都有兩個設備號,第一個是主設備號,標識驅動程序,第二個是從設備號,標識使用同一個設備驅動程序的不同的硬體設備,比如有兩個軟盤,就可以用從設備號來區分他們。設備文件的的主設備號必須與設備驅動程序在登記時申請的主設備號一致,否則用戶進程將無法訪問到驅動程序。
最後必須提到的是,在用戶進程調用驅動程序時,系統進入核心態,這時不再是搶先式調度。也就是說,系統必須在你的驅動程序的子函數返回後才能進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驅動程序陷入死循環,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啟動機器了,然後就是漫長的fsck。
讀/寫時,它首先察看緩沖區的內容,如果緩沖區的數據未被處理,則先處理其中的內容。
如何編寫Linux操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二、實例剖析
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字元設備驅動程序。雖然它什麼也不做,但是通過它可以了解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碼輸入機器,你就會獲得一個真正的設備驅動程序。
#define __NO_VERSION__
#include <linux/moles.h>
#include <linux/version.h>
char kernel_version [] = UTS_RELEASE;
這一段定義了一些版本信息,雖然用處不是很大,但也必不可少。Johnsonm說所有的驅動程序的開頭都要包含<linux/config.h>,一般來講最好使用。
由於用戶進程是通過設備文件同硬體打交道,對設備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統調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統調用和驅動程序關聯起來呢?這需要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結構: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
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
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validate) (dev_t dev);
}

這個結構的每一個成員的名字都對應著一個系統調用。用戶進程利用系統調用在對設備文件進行諸如read/write操作時,系統調用通過設備文件的主設備號找到相應的設備驅動程序,然後讀取這個數據結構相應的函數指針,接著把控制權交給該函數。這是linux的設備驅動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這樣,則編寫設備驅動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子函數,並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個域。
下面就開始寫子程序。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linux/config.h>
#include <linux/errno.h>
#include <asm/segment.h>
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
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node,struct file *file,char *buf,int count)
{
int left;
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
return -EFAULT;
for(left = count ; left > 0 ; left--)
{
__put_user(1,buf,1);
buf++;
}
return count;
}

這個函數是為read調用准備的。當調用read時,read_test()被調用,它把用戶的緩沖區全部寫1。buf 是read調用的一個參數。它是用戶進程空間的一個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調用時,系統進入核心態。所以不能使用buf這個地址,必須用__put_user(),這是kernel提供的一個函數,用於向用戶傳送數據。另外還有很多類似功能的函數。請參考Robert著的《Linux內核設計與實現》(第二版)。然而,在向用戶空間拷貝數據之前,必須驗證buf是否可用。這就用到函數verify_area。
static int writ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onst char *buf,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open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INC_USE_COUNT;
return 0;
}
static void releas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DEC_USE_COUNT;
}

這幾個函數都是空操作。實際調用發生時什麼也不做,他們僅僅為下面的結構提供函數指針。
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
NULL,
read_test,
write_test,
NULL, /* test_readdir */
NULL,
NULL, /* test_ioctl */
NULL, /* test_mmap */
open_test,
release_test,
NULL, /* test_fsync */
NULL, /* test_fasync */
/* nothing more, fill with NULLs */
};
這樣,設備驅動程序的主體可以說是寫好了。現在要把驅動程序嵌入內核。驅動程序可以按照兩種方式編譯。一種是編譯進kernel,另一種是編譯成模塊(moles),如果編譯進內核的話,會增加內核的大小,還要改動內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動態的卸載,不利於調試,所以推薦使用模塊方式。
int init_mole(void)
{
int result;
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
if (result < 0) {
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n");
return result;
}
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 dynamic */
return 0;
}

在用insmod命令將編譯好的模塊調入內存時,init_mole 函數被調用。在這里,init_mo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統的字元設備表登記了一個字元設備。register_chrdev需要三個參數,參數一是希望獲得的設備號,如果是零的話,系統將選擇一個沒有被佔用的設備號返回。參數二是設備文件名,參數三用來登記驅動程序實際執行操作的函數的指針。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設備的主設備號,不成功,返回一個負值。
void cleanup_mole(void)
{
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test");
}
在用rmmod卸載模塊時,cleanup_mole函數被調用,它釋放字元設備test在系統字元設備表中佔有的表項。
一個極其簡單的字元設備可以說寫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
下面編譯 :
$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個設備驅動程序。
如果設備驅動程序有多個文件,把每個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編譯,然後
ld -r file1.o file2.o -o molename。
驅動程序已經編譯好了,現在把它安裝到系統中去。
$ insmod –f test.o
如果安裝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設備test,並可以看到它的主設備號。要卸載的話,運行 :
$ rmmod test
下一步要創建設備文件。
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
c 是指字元設備,major是主設備號,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
用shell命令
$ cat /proc/devices
就可以獲得主設備號,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
minor是從設備號,設置成0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可以通過設備文件來訪問我們的驅動程序。寫一個小小的測試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main()
{
int testdev;
int i;
char buf[10];
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
if ( testdev == -1 )
{
printf("Cann't open file \n");
exit(0);
}
read(testdev,buf,10);
for (i = 0; i < 10;i++)
printf("%d\n",buf[i]);
close(testdev);
}

編譯運行,看看是不是列印出全1 ?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演示。真正實用的驅動程序要復雜的多,要處理如中斷,DMA,I/O port等問題。這些才是真正的難點。請看下節,實際情況的處理。
如何編寫Linux操作系統下的設備驅動程序
三、設備驅動程序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1。 I/O Port。
和硬體打交道離不開I/O Port,老的ISA設備經常是佔用實際的I/O埠,在linux下,操作系統沒有對I/O口屏蔽,也就是說,任何驅動程序都可對任意的I/O口操作,這樣就很容易引起混亂。每個驅動程序應該自己避免誤用埠。
有兩個重要的kernel函數可以保證驅動程序做到這一點。
1)check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
這個函數察看系統的I/O表,看是否有別的驅動程序佔用某一段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返回值:0 沒有佔用, 非0,已經被佔用。
2)request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char *devname)
如果這段I/O埠沒有被佔用,在我們的驅動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它。在使用之前,必須向系統登記,以防止被其他程序佔用。登記後,在/proc/ioports文件中可以看到你登記的I/O口。
參數1:io埠的基地址。
參數2:io埠佔用的范圍。
參數3:使用這段io地址的設備名。
在對I/O口登記後,就可以放心地用inb(), outb()之類的函來訪問了。
在一些pci設備中,I/O埠被映射到一段內存中去,要訪問這些埠就相當於訪問一段內存。經常性的,我們要獲得一塊內存的物理地址。

2。內存操作
在設備驅動程序中動態開辟內存,不是用malloc,而是kmalloc,或者用get_free_pages直接申請頁。釋放內存用的是kfree,或free_pages。 請注意,kmalloc等函數返回的是物理地址!
注意,kmalloc最大隻能開辟128k-16,16個位元組是被頁描述符結構佔用了。
內存映射的I/O口,寄存器或者是硬體設備的RAM(如顯存)一般佔用F0000000以上的地址空間。在驅動程序中不能直接訪問,要通過kernel函數vremap獲得重新映射以後的地址。
另外,很多硬體需要一塊比較大的連續內存用作DMA傳送。這塊程序需要一直駐留在內存,不能被交換到文件中去。但是kmalloc最多隻能開辟128k的內存。
這可以通過犧牲一些系統內存的方法來解決。

3。中斷處理
同處理I/O埠一樣,要使用一個中斷,必須先向系統登記。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handle)(int,void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int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ice);
irq: 是要申請的中斷。
handle:中斷處理函數指針。
flags:SA_INTERRUPT 請求一個快速中斷,0 正常中斷。
device:設備名。

如果登記成功,返回0,這時在/proc/interrupts文件中可以看你請求的中斷。
4。一些常見的問題。
對硬體操作,有時時序很重要(關於時序的具體問題就要參考具體的設備晶元手冊啦!比如網卡晶元RTL8139)。但是如果用C語言寫一些低級的硬體操作的話,gcc往往會對你的程序進行優化,這樣時序會發生錯誤。如果用匯編寫呢,gcc同樣會對匯編代碼進行優化,除非用volatile關鍵字修飾。最保險的辦法是禁止優化。這當然只能對一部分你自己編寫的代碼。如果對所有的代碼都不優化,你會發現驅動程序根本無法裝載。這是因為在編譯驅動程序時要用到gcc的一些擴展特性,而這些擴展特性必須在加了優化選項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寫在後面:學習Linux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付出很多精力,也必須具備很好的C語言基礎;但是,學習Linux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裡麵包含了許多高手的智慧和「幽默」,這些都需要自己親自動手才能體會到,O(∩_∩)O~哈哈!

⑦ Linux下如何創建loop device

因為這種設備的存在,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創建一個存在於其他文件中的虛擬文件系統的機制.如果我們在使用一種集群需要使用其他盤符而沒有新設備的時候可以採取這種方式,在虛擬機下需要設備的時候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 第一步:用dd命令創建一個文件,文件大小即為你的新設備的大小 dd if=/dev/zero of=sd1 bs=4M count=1000 這樣就創建了一個大小為4G的文件sd1 第二步:使用losetup命令創建一個loop 設備 losetup /dev/loop0 sd1 第三步:創建一個文件系統 mkfs.ext3 /dev/loop0 最後:如果要刪除剛才創建的這些對象 losetup -d /dev/loop0rm sd1默認情況下linux支持的loop設備是8個 如果需要超過8個loop device,那麼使用losetup命令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類似的錯誤 'no such device',這是因為超過了可用loop device設備的最大限制,依據你的Linux系統,可以通過修改 /etc/modprobe.conf 配置文件,增加如下參數的方式進行擴展 options loop max_loop=20 --比如我增加到20個 保存退出,如果要了馬上生效的話,可以通過 modprobe -v loop 命令立即載入該模塊。

⑧ linux驅動中怎麼創建led0,led1,led2設備文件

直接調用linux讀寫寄存器的API就可以拉,led就是控制GPIO阿,很簡單的,內核裡面有led的驅動實常式序

⑨ 寫linux驅動的請幫我看看,我這個程序怎麼創建不了設備文件

參考答案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⑩ Linux一切皆文件

Linux 中所有內容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和管理的,即一切皆文件,普通文件是文件,目錄(Windows稱為文件夾)是文件,硬體設備(鍵盤、監視器、硬碟、列印機)是文件,就連套接字(socket)、網路通訊等資源也都是文件。

Linux系統中的文件類型

類似於 mp4、pdf、HTML、這樣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文件屬於普通文件,Linux用戶根據訪問許可權的不同可以對這些文件進行查看、刪除以及更改操作。

對於用慣Windows系統的用戶來說,目錄是文件可能不太好理解

Linux系統中,目錄文件包含了此目錄中各個文件的文件名以及指向這些文件的指針,打開目錄等同於目錄文件,只要你有許可權,可以隨意訪問目錄中的任何文件。

注意:目錄文件的訪問許可權,同普通文件的執行許可權是一個意思。

這些文件隱藏在/dev/目錄下,當進行設備讀取或外設交互時才會被使用。

例如,磁碟光碟機屬於塊設備文件,串口設備則屬於字元設備文件

Linux系統中的所有設備,要麼是塊設備文件,要麼是字元設備文件

套接字文件一般隱藏在/var/run/目錄下,用於進程間的網路通信。

類似於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是指向另一文件的簡介指針(也就是軟鏈接)。

主要用於進程間的通訊。例如,使用mkfifo命令創建一個FIFO文件,與此同時,啟用進程A從FIFO文件讀取數據,啟用B從FIFO文件中寫數據,隨寫隨讀。

一切皆是文件的利弊

和Windows不同的是,Linux沒有C盤、D盤E盤那麼多的盤符,只有一個根目錄(/),所有文件資源所有的文件資源都存儲在以根目錄(/)為樹根的樹形目錄結構中。

這樣最明顯的好處就是開發者僅需要使用一套API和開發工具即可調取Linux系統中絕大部分資源。舉個簡單的例子,Linux中幾乎所有讀(讀文件、讀系統狀態、讀socket,讀PIPE)的操作都可以用read函數來進行;幾乎所有更改,(更改文件、更改系統參數,寫socket,寫PIPE)的操作都可以用write函數來進行。

不利之處在於,使用任何硬體設備都必須與根目錄下某一目錄執行掛載操作,否則無法使用。我們知道,本身Linux具有一個以根目錄為樹根的文件目錄結構,每個設備也同樣如此,他們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我們想通過Linux上的根目錄找到設備文件的目錄結構,就必須將這兩個文件系統目錄合二為一,這就是掛載的真正含義。

閱讀全文

與linux創建設備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hp伺服器如何進iLO界面 瀏覽:140
固定ip伺服器如何加防火牆 瀏覽:235
vmp一機一碼加密軟體 瀏覽:788
跳繩解壓視頻教程 瀏覽:661
加密貨幣支付對虛擬幣的影響 瀏覽:741
國外3d解壓視頻 瀏覽:628
組態王app怎麼復制圖像 瀏覽:228
美國怡口凈水器壓縮活性炭 瀏覽:251
啟動選項命令 瀏覽:907
php在線下單系統源碼 瀏覽:684
windows視頻壓縮 瀏覽:389
螞蟻保護板藍牙app如何連接電池 瀏覽:295
迪哥的我的世界伺服器叫什麼 瀏覽:989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java習題答案 瀏覽:490
pdf伺服器 瀏覽:796
cef平衡演算法 瀏覽:435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272文件 瀏覽:27
如何找到電腦里自己隱藏的文件夾 瀏覽:836
設置伺服器的無後綴地址訪問 瀏覽:408
安卓版推特為什麼會閃退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