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用MSP430F437單片機與CC1100無線模塊在SPI模式下進行收發,程序怎麼寫,主要是CC1100初始化和驅動
不知道是否是寄存器配置問題:
//////////////////////////////////////////////////////////////////明頃////
unsigned char const PaTabel[8]={0xc0,0xc0,0xc0,0xc0,0xc0,0xc0,0xc0,0xc0};
//功率配置
///////////////////////////////////////////////////宏槐鋒///////////////////
//結構體變數賦值
//////////////////////////////////////////////////////////////////////
const RF_SETTINGS rfSettings = {
0x00, //FSCTRL2
0x0B, //FSCTRL1
0x00, //FSCTRL0
0x10, //FREQ2
0xA7, //FREQ1
0x62, //FREQ0
0x2D, //MDMCFG4
0x3B, //MDMCFG3
0x73, //MDMCFG2
0x22, //MDMCFG1
0xF8, //MDMCFG0
0x00, //CHANNR
0x00, //DEVIATN
0xB6, //FREND1
0x10, //FREND0
0x18, //MCSM0
0x1D, //FOCCFG
0x1C, //BSCFG
0xC7, //AGCCTRL2
0x00, //AGCCTRL1
0xB2, //AGCCTRL0
0xEA, //FSCAL3
0x0A, //FSCAL2
0x00, //FSCAL1
0x11, //FSCAL0
0x59, //FSTEST
0x88, //TEST2
0x31, //TEST1
0x0B, //TEST0
0x0B, //IOCFG2
0x06, //IOCFG0
0x04, //PKTCTRL1
0x05, //PKTCTRL0
0x00, //ADDR
0x0C, //PKTLEN
};
用CC2500的2.4G無線模塊做兩個單片機的通訊,但是我的用單片機沒有外部中斷,不能通過接收到數據後GDO0腳的信號來判斷接收結束,我該怎麼樣判斷接收結束?之前測試時設置GDO0=0x06,用等待GDO0信號的方法已經調試好收發通訊了,但是實際應用中MCU還要做其他事情,不能讓它一直在等待,而我用的單片機又沒有外部中斷蔽晌,不能用觸發外部中斷的方法實現。我也有試過不管GDO0信號每隔一段時間去讀一次RX FIFO,但是讀出來的數據根本不對,只有在收到GDO0信號後去讀RX FIFO才能讀到正確的發送數據,請問到底怎樣才能讀到正確的數據,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這樣的方法根本行不通,那麼又有什麼方法不通過GDO0信號能讀到正確的數據呢?
㈡ 新手請問師傅們我該如何通過spi讀寫這個單片機內FLASH
按寫的這個順序來操作啊。
先在偏移02h的寄存器寫好地址、在偏移03h的寄存器寫好數據,
然後向04h、05h寫入A5h、C3h解開防寫,
接著向00h依次寫入58A9h和A958h解鎖FLASH操作,
然後改寫01h寄存器的第4位到第2位,寫入FLASH操作命令,並將第0位置1,啟動操作,
回讀01h寄存器直到第0位變成0,表明操作完成,
㈢ 怎麼實現單片機和PC機進行SPI通訊
實現單片機和PC機進行SPI通訊方法:
1:電路設計
設計的電路,利用兩片AT89C52晶元,一片做為發送模塊,一片做為接收模塊。分別編寫發送和接收程序,實現數據的發送和接受。通過LED顯示接收到的數據。通過示波器觀察輸出的波形。
2:編寫程序
根據設計好的電路及題目要求分別編寫數據發送程序和數據接收程序。 ①:數據發送程序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 #include <REG52.H>
#include<STDIO.H>
//--------------------------- sbit SPICLK = P1^0; //時鍾信號 sbit MOSI = P1^1; //主器件數據輸出,從器件數據輸入 sbit MISO = P1^2; //主器件數據輸入,從器件數據輸出
sbit SS = P1^3; //從器件使能信號
void Dat_Transmit(uchar dat) //發送數據程序
{ uchar i,datbuf;
datbuf=dat;
SS=1; while(SS){;} for(i=0;i<8;i++) {
while(SPICLK){;} if(datbuf&0x80) MISO=1; else
MISO=0;
datbuf=(datbuf<<1); while(~SPICLK){;}
}
}
void main(void)
{ uchar i; while(1) {
for(i=0;i<10;i++) {
Dat_Transmit(i);
}
}
}
②:數據接收程序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 #include <REG52.H>
#include<STDIO.H>
//--------------------------- sbit SPICLK = P1^0; //時鍾信號 sbit MOSI = P1^1; //主器件數據輸出,從器件數據輸入 sbit MISO = P1^2; //主器件數據輸入,從器件數據輸出 sbit SS = P1^3; //從器件使能信號
//--------------------------- void Nop(void)
{ ;
}
void Delay(uchar t) { while(t--){;}
}
uchar Data_Receive(void) //數據接收程序
{ uchar i,dat=0,temp; bit
bt;
SPICLK=1; MISO=1; SS=0;
//選中器件
Nop(); Nop();
for(i=0;i<8;i++) { SPICLK=1;
Nop()
Nop(); Nop(); SPICLK=0; Nop(); Nop();
bt=MISO; if(bt)
temp=0x01;
else
temp=0x00;
dat=(dat<<1);
dat=(dat|temp);
}
SS=1; SPICLK=1;
return dat;
}
void main(void)
{ uchar exdat; uchar i=0;
uchar code
table[1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
0x7F,0x6F}; P2=0;
while(1) { exdat=Data_Receive(); P0=table[exdat];
for(i=0;i<200;i++)
Delay(200);
}
}
3:電路模擬
將數據發送程序生成的HEX文件載入到發送數據的模塊,將數據接收程序生成的HEX文件載入到接收數據的模塊。在輸出埠連接LED燈等到輸出信息,利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
4:SPI匯流排簡介
SPI (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串列外設介面) 匯流排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種同步串列介面技術。SPI匯流排系統是一種同步串列外設介面,允許MCU(微控制器)與各種外圍設備以串列方式進行通信、數據交換。外圍設備包括FLASHRAM、A/ D 轉換器、網路控制器、MCU 等。SPI,是一種高速的,全雙工,同步的通信匯流排,並且在晶元的管腳上只佔用四根線,節約了晶元的管腳,同時為PCB的布局上節省空間,提供方便,正是出於這種簡單易用的特性,現在越來越多的晶元集成了這種通信協議。其工作模式有兩種:主模式和從模式。SPI是一種允許一個主設備啟動一個從設備的同步通訊的協議,從而完成數據的交換。也就是SPI是一種規定好的通訊方式。這種通信方式的優點是佔用埠較少,一般4根就夠基本通訊了(不算電源線)。同時傳輸速度也很高。一般來說要求主設備要有SPI控制器(也可用模擬方式),就可以與基於SPI的晶元通訊了。
利用SPI匯流排可在軟體的控制下構成各種系統。如1個主MCU和幾個從MCU、幾個從MCU相互連接構成多主機系統(分布式系統)、1個主MCU和1個或幾個從I/O設備所構成的各種系統等。在大多數應用場合,可使用1個MCU作為主控機來控制數據,並向1個或幾個從外圍器件傳送該數據。從器件只有在主機發命令時才能接收或發送數據。其數據的傳輸格式是高位(MSB)在前,低位(LSB)在後。
當一個主控機通過SPI與幾種不同的串列I/O晶元相連時,必須使用每片的允許控制端,這可通過MCU的I/O埠輸出線來實現。但應特別注意這些串列I/O晶元的輸入輸出特性:首先是輸入晶元的串列數據輸出是否有三態控制端。平時未選中晶元時,輸出端應處於高阻態。
若沒有三態控制端,則應外加三態門。否則MCU的MISO端只能連接1個輸入晶元。其次是輸出晶元的串列數據輸入是否有允許控制端。因為只有在此晶元允許時,SCK脈沖才把串列數據移入該晶元;在禁止時,SCK對晶元無影響。若沒有允許控制端,則應在外圍用門電路對SCK進行控制,然後再加到晶元的時鍾輸入端;當然,也可以只在SPI匯流排上連接1個晶元,而不再連接其它輸入或輸出晶元。
SPI介面是在CPU和外圍低速器件之間進行同步串列數據傳輸,在主器件的移位脈沖下,數據按位傳輸,高位在前,低位在後,為全雙工通信,數據傳輸速度總體來說比I2C匯流排要快,速度可達到幾Mbps。
5:SPI匯流排工作原理
SPI匯流排系統是一種同步串列外設介面,它可以使MCU與各種外圍設備以串列方式進行通信以交換信息。SPI有三個寄存器分別為:控制寄存器SPCR,狀態寄存器SPSR,數據寄存器。外圍設備、網路控制器、LCD顯示驅動器、A/D轉換器和MCU等。
介麵包括以下四種信號:
(1)MOSI – 主器件數據輸出,從器件數據輸入;
(2)MISO – 主器件數據輸入,從器件數據輸出;
(3)SCLK – 時鍾信號,由主器件產生;
(4) SS –從器件使能信號,由主器件控制,有的IC會標注為CS(Chip select)。 在點對點的通信中,SPI介面不需要進行定址操作,且為全雙工通信,顯得簡單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