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關於STC單片機AD外圍電路
呵呵
為你解答
單片機幾種常見的外圍電路及作用:
1鍵盤顯示介面電路:
用於下達用戶命令和傳送、修改單片機內部的數據、參數,同時可以將運算結果送顯示器上顯示。
可用
8279或74LS164晶元進行鍵盤、顯示電路的擴展。
2模擬量輸入通道:
數據採集和測量,將工業現場的非電量轉換成電量(如電壓、電流),再經過模數轉換器轉換為數字量送給單片機。
一般由感測器、運算放大器、多路開關、模數轉換器等組成。
3模擬量輸出通道:
將計算的結果數字量經數模轉換器轉換成模擬量(電壓、電流)反過來去控制工業的現場設備。
4
單片機與電腦的通訊介面電路:
完成單片機與電腦之間的連接,採用串口通訊,進行單片機與電腦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送。
5
繼電器驅動電路:
完成對繼電器線圈的控制,驅動繼電器動作。
還有一些
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如滿意
請選擇:滿意回答
B. 姝ょ數璺涓哄崟鐗囨満灝忕郴緇熺殑涓閮ㄥ垎錛岃繖涓鐢佃礬鏄濡備綍瀹屾垚鏁扮爜綆$殑鏄劇ず鐨勶紵鍘熺悊鏄浠涔堬紵
榪欐槸鍗曠墖鏈烘暟鐮佺℃樉紺虹嚎璺鍥撅紒
1錛氳繖鏄涓涓4浣嶇殑鏁扮爜綆°傦紙鏈夊叡闃存瀬鍜屽叡闃蟲瀬浜岀嶏級
4錛74573鑺鐗囩殑鍔熻兘灝變笉澶氳翠簡錛屽幓緗戜笂鎼滅儲鑺鐗囪祫鏂欏惂銆
C. 用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電路圖的運行原理
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電路圖的運行原理是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的原理來實現的。
1、根據科學論斷,人眼視覺暫留時間是一幀也就是1/24秒,大約42毫秒時間。
2、在多個數碼管顯示電路中,控制上是通過掃描顯示也就是分別分時給每個數碼管送顯示數據(段碼+位碼),而全部數碼管的一次掃描時間不超過1/24秒。
3、要想達到穩定顯示,經過試驗,每個數碼管數據暫留時間又不能太少,一般不少於3毫秒。因此一個單片機的掃描控制流程最多可以控制14個數碼管。
4、掃描控制,一般用定時器來實現,51單片機有2個定時器,因此,最多可以同時控制28個數碼管穩定顯示。
D. 如何用單片機讓數碼管顯字
LED靜態顯示介面
數碼管工作在靜態顯示方式時,共陰極(共陽極)的公共端COM連接在一起接地(電源)。每位的段選線與一個8位並行口相連。只要在該位的段選線上保持段選碼電平,該位就能保持相應的顯示字元。這里的8位並行口可以直接採用並行I/O介面片(例如80C51的P1埠、8155和8255的I/O埠等),也可以採用串列輸入/並行輸出的移位寄存器。考慮到若採用並行I/O介面,佔用I/O資源較多,因而靜態顯示方式常採用串列介面方式,外接8位移位寄存器74HCl64構成顯示電路,圖2是通過串列口擴展8位LED顯示器靜態驅動電路,在TXD(P3.1)運行時鍾信號,將顯示數據由RXD(P3.0)口串列輸出,串列口工作在移位寄存器方式(方式0)。
圖2中使用的是共陰極數碼管,因而各數碼管的公共極COM端接地,要顯示某欄位,則相應的移位寄存器74HC164的輸出線必須是高電平。 顯然,要顯示某字元,首先要把這個字元轉換成相應的字形碼,然後再通過串列口發送到74HC164。74HC164把串列口收到的數變為並行輸出加到數碼管上。先建立一個字形碼表,以十六進制數的次序存放它們的相應字形碼,共陰極字形碼表如表1所示。
考慮到本設計成本問題,靜態電路需要對應於每一個數碼管LED接一個移位寄存器74HC164晶元。而且TXD、RXD埠在上位機通信中要用到,而如果界別的埠,編碼就變得比較復雜了,所以靜態顯示就放棄了。
如要顯示字元6,查表可知6的字形碼為0x7d,把0x7d送到8位移位寄存器74HC164即可。顯然,要顯示字元0~9、A~F,其高4位為全0,而低4位為十六進制數。如果要顯示的數高半位元組不是0,則要通過程序加以變換。這種靜態LED顯示法有著顯示亮度大,軟體較為簡單的特點,但硬體上使用晶元多,每個LED顯示器需要一個驅動電路。
E. 51單片機、一個18b20測溫,數碼管顯示的電路圖
51單片機連接多個數碼管,不使用鎖存器等附加元件,需要進行掃描來顯示。八個數據口,每個數碼管再佔用一個使能位選。給你一張圖片看看。圖上的三極體是增加驅動能力的,用普通數碼管時可以不加。
18b20是單線的,就是說加個兩條電源線,和一條單條數據線(自己選51單片機的一個引腳就可以了)。連接非常簡單,但對時序要求非常嚴格哦,建議你參考幾份程序,手邊在對照18b20的器件手冊來看。
F. 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電路圖的運行原理是什麼
原理:
數碼管其實是由發光二極體組成,有共陰極和共陽極之分,對於共陽極來說,一位數碼管由8個二極體組成,他們的陽極接在一起接+5v電源,而各個陰極與某個埠,如p1的8個引腳相連,當某個引腳輸出低電平的時候數碼管對應的二極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