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來分享下STM32的程序框架
首先我對框架的看法:框架是為了方便我們程序員開發 減少代碼量,及代碼質量的工具 。框架(Framework)是整個或部分系統的可重用設計,表現為一組抽象構件及構件實例間交互的方法。
也就說,程序框架更多的從代碼可用性角度來定義,對於應用層,這樣的概念很多,比如java開發框架,net框架等等,在單片機裡面,我認為:可能更多的框架應該是面向硬體操作行為,即做好單片機基本硬體模塊的操作函數,封裝成一個API函數,然後再你main route裡面使用這些API函數的介面,建立與外界的聯系。
我一般的做法是:
1.做好基本數據結構的重定義,比如typedef一些基本數據類型,使之能夠通用。。
2.做好所有埠的映射,因為單片機的管腳是很多是復用的,做好這些cross-pin,對於復用很有幫助。。
3.做好涉及部件介面的操作函數介面,比如IIC匯流排,做好IIC匯流排操作的代碼,包括read,write函數;
4.做好基本的通用函數介面,比如延時功能,串口調試功能,這些功能介面盡量做到與通用匹配,比如使用delay_ms(),sprintf等等;
5.每一個介面對應一個C文件和H文件,這樣組織框架很容易,而且也容易尋找不同介麵包含在那些文件裡面。。
其他的,就是自己的一些開發習慣了吧。。
2. 基於單片機的溫濕度檢測系統主程序流程圖,溫、濕度檢測程序流程圖,報警程序流程圖,感測器是dht11
圖4.1 系統主程序流程圖
圖4.2按鍵子程序流程圖
3. 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解析 看完新手也能自己動手製作
單片機最小系統就是能夠運行的最少元件組合,雖然這樣過的單片機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操作並沒有那麼容易,特別是對於一些新手來說,沒有手把手來教,確實還是有點小為難,不過沒關系,這里提供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讓你理解每一個步驟,就可以自己動手操作了。
一、單片機最小系統的特點
單片機最小系統是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最大的特點局勢系統資源完全開放,能夠配合其他模塊板或自行搭建用戶電路可實現任意實驗功能。單片機最小系統的借口設計靈活,使用起來就會非常方便,所以適合創新實踐活動,下面來看看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
二、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解析
上圖就是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對於一個完整的電子設計,首先就要搞定供電模塊,電源模塊的穩定可靠是系統平穩運行的前提和基礎,51單片機雖然應用范圍最廣,但實際上還有個弊端,那就是容易受到干擾而出現程序跑飛的現象,克服這個現象的重要手段就是為單片機最小系統配置一個穩定而可靠的電源供電模塊。
單片機最小系統的電源供電模塊可以通過計算機的USB介面供給,也可以用外部穩定的5V電源,電源電路中接入電源指示LED。圖中R11為LED的限流電阻。S1 為電源開關。 上一頁 0 /3 下一頁
4. 5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
本文主要講解51單片機的硬體結構,而且只介紹重點知識。
由上圖可以看出,51單片機組成結構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時序信號:一類用於片內各功能的部件的控制,另一類用於片外存儲器或IO埠的控制(這個對用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在定時器部分會講)
通過修改PSW中的RS1、RS0兩位的狀態,就能任選一個工作寄存器區。這個特點提高了MCS-51現場保護和現場恢復的速度。對於提高CPU的工作效率和響應中斷的速度是很有利的。若在一個實際的應用系統中,不需要四組工作寄存器,那麼這個區域中多餘單元可以作為一般的數據緩沖器使用。
按存儲結構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哈佛結構,另一類是普林斯頓結構。
①哈佛結構
哈佛結構是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分開的單片機結構,如80C51單片機採用哈佛結構,所以80C51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是分開的,各有64K存儲空間。
②普林斯頓結構
普林斯頓結構是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合並的單片機結構,如MCS-96單片機採用普林斯頓結構,所以MCS-96單片機的程序存儲器地址空間與數據存儲器地址空間是合並的,共有64K存儲空間。
P3口還有第二功能,表如下:
若TI 或 RI 被置位,必須用軟體清零,硬體不能將其清零。
在不設置IP優先順序寄存器的話,單片機內部會按這個默認順序優先順序去響應各個中斷。
上電復位後除埠鎖存器,堆棧指針,SBUF外,單片機內部的復位電路向所有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寫入00H。SBUF的值是不能確定的。
復位還使ALE和PSEN信號變為無效(高電平),而內部RAM不受影響。但由於VCC上電復位後,RAM內容不定,除非是退回低功耗方式的復位。
5. 求高手給畫一個單片機的流程圖
6. 單片機匯編程序的流程圖是什麼
初學單片機的40個實驗(含匯編程序、C程序、流程圖)
給初學者單片機的40個實驗,帶源碼,需要資料的加群:813238832
也可以到闖客網技術論壇下載更多關於單片機,MTK的資料和學習案例
模擬開關燈
1. 實驗任務
如圖4.2.1所示,監視開關K1(接在P3.0埠上),用發光二極體L1(接在單片機P1.0埠上)顯示開關狀態,如果開關合上,L1亮,開關打開,L1熄滅。
電路原理圖
圖一
更多資料在闖客網下載鏈接:https://bbs.usoftchina.com/thread-200737-1-1.html
3. 系統板上硬體連線
(1). 把「單片機系統」區域中的P1.0埠用導線連接到「八路發光二極體指示模塊」區域中的L1埠上;
(2). 把「單片機系統」區域中的P3.0埠用導線連接到「四路撥動開關」區域中的K1埠上;
4. 程序設計內容
(1). 開關狀態的檢測過程
如無法正常展示請點擊一鍵反饋
7. 什麼是單片機的程序框架,怎麼樣畫程序框圖。求大神們結合具體實例講解
比如如下:
ORG 0000H ;程序入口
LJMP MAIN
ORG 0003H ;中斷向量
LJMP EXT0
ORG 0030H
MAIN:
MOV SP,#5FH
SETB IT0
SETB EX0
SETB EA ;以上初始化
LOOP:
JB P1.0,LOOP1
CLR P0.0
SJMP LOOP
LOOP1:
SETB P0.0
SJMP LOOP ;以上主循環
EXT0:
RETI
END
;以上就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單片機程序框架:包括:程序入口,中斷,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