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比較函數

linux比較函數

發布時間:2022-05-17 01:48:45

『壹』 請教linux兩個文件內容比較的寫法

用法:diff [選項]... FILES
逐行比較文件。

-i --ignore-case 忽略文件內容大小寫的區別。
--ignore-file-name-case 忽略文件名大小寫的區別。
--no-ignore-file-name-case 不忽略文件名大小寫的區別。
-E --ignore-tab-expansion 忽略由製表符寬度造成的差異。
-b --ignore-space-change 忽略由空格數不同造成的差異。
-w --ignore-all-space 忽略所有空格。
-B --ignore-blank-lines 忽略任何因空行而造成的差異。
-I RE --ignore-matching-lines=RE 如果某行匹配正則表達式,則忽略由該行造成的差異。
--strip-trailing-cr 去除輸入內容每行末端的 carriage return 字元。
-a --text 所有文件都以文本方式處理。

-c -C 行數 --context[=行數] 顯示指定<行數>(默認 3 行)copied 格式的上下文
-u -U 行數 --unified[=行數] 顯示指定<行數>(默認 3 行)unified 格式的上下文
--label 標識 使用<標識>代替文件名稱。
-p --show-c-function 顯示和每個差異有關的 C 函數名稱。
-F RE --show-function-line=RE 顯示最接近而符合<正則表示式>的一行。
-q --brief 只顯示文件是否不同。
-e --ed 以 ed script 方式輸出。
--normal 以正常的 diff 方式輸出。
-n --rcs 以 RCS diff 格式輸出。
-y --side-by-side 以兩列並排的方式顯示。
-W NUM --width=NUM 每行顯示最多 NUM (默認 130) 個字元。
--left-column 當有兩行相同時只顯示左邊的一行。
--suppress-common-lines 當有兩行相同時不會顯示。
-D NAME --ifdef=NAME 輸出的內容以『#ifdef NAME』方式標明差異。
--GTYPE-group-format=GFMT 效果類似,但會以 GFMT 格式處理 GTYPE 輸入的行。
--line-format=LFMT 效果類似,但會以 LFMT 格式處理每一行資料。
--LTYPE-line-format=LFMT 效果類似,但會以 LFMT 格式處理 LTYPE 輸入的行。
LTYPE 可以是『old』、『new』或『unchanged』。GTYPE 可以是 LTYPE 的選擇
或是『changed』。
GFMT 可包括:
%< 該組中每行屬於 FILE1 的差異
%> 該組中每行屬於 FILE2 的差異
%= 該組中同時在 FILE1 和 FILE2 出現的每一行
%[-][寬度][.[精確度]]{doxX}字元 以 printf 格式表示該<字元>代表的內容
大寫<字元>表示屬於新的文件,小寫表示屬於舊的文件。<字元>的意義如下:
F 行組中第一行的行號
L 行組中最後一行的行號
N 行數 ( =L-F+1 )
E F-1
M L+1
LFMT 可包括:
%L 該行的內容
%l 該行的內容,但不包括結束的 newline 字元
%[-][寬度][.[精確度]]{doxX}n 以 printf 格式表示的輸入資料行號
GFMT 或 LFMT 可包括:
%% %
%c'C' 字元 C
%c'\OOO' 八進制數字 OOO 所代表的字元

-l --paginate 將輸出送至『pr』指令來分頁。
-t --expand-tabs 將輸出中的 tab 轉換成空格。
-T --initial-tab 每行先加上 tab 字元,使 tab 字元可以對齊。

-r --recursive 連同所有子目錄一起比較。
-N --new-file 不存在的文件以空文件方式處理。
--unidirectional-new-file 若第一文件案不存在,以空文件處理。
-s --report-identical-files 當兩個一樣時仍然顯示結果。
-x PAT --exclude=PAT 排除匹配 PAT 的文件。
-X FILE --exclude-from=FILE 排除所有匹配在 FILE 中列出的模式的文件。
-S FILE --starting-file=FILE 當比較目錄時,由 FILE 開始比較。
--from-file=FILE1 將 FILE1 和操作數中的所有文件/目錄作比較。FILE1 可以是目錄。
--to-file=FILE2 將操作數中的所有文件/目錄和 FILE2 作比較。FILE2 可以是目錄。

--horizon-lines=NUM (此選項不做處理)
-d --minimal 盡可能找出最小的差異。
--speed-large-files 假設文件十分大而且其中含有許多微小的差異。

-v --version 輸出版本信息。
--help 輸入本幫助。

FILES 的格式可以是『FILE1 FILE2』、『DIR1 DIR2』、『DIR FILE...』或
『FILE... DIR』。
如果使用 --from-file 或 --to-file 選項,FILES 的格式則不受限制。
如果 FILE 是『-』,則由標准輸入讀取內容。

請向 <[email protected]> 報告錯誤。

『貳』 linux fb0函數詳解

函數在詳細解的過程中是可以直接打開,它裡面就會有一個Excel,然後插入函數就可以了。

『叄』 Linux c 有比較兩個文件 函數介面嗎

這個需要自己實現吧,在Windows上面也沒有這樣的介面啊,不過Linux上有相關的命令,是比較兩個文本文件的(可以用來給不同版本的源代碼文件製作patch),命令格式是:
diff 文件1 文件2

『肆』 Linux啟動新進程的幾種方法及比較

有時候,我們需要在自己的程序(進程)中啟動另一個程序(進程)來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工作,那麼我們需要怎麼才能在自己的進程中啟動其他的進程呢?在Linux中提供了不少的方法來實現這一點,下面就來介紹一個這些方法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一、system函數調用 system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tdlib.h> int system (const char *string);它的作用是,運行以字元串參數的形式傳遞給它的命令並等待該命令的完成。命令的執行情況就如同在shell中執行命令:sh -c string。如果無法啟動shell來運行這個命令,system函數返回錯誤代碼127;如果是其他錯誤,則返回-1。否則,system函數將返回該命令的退出碼。 注意:system函數調用用一個shell來啟動想要執行的程序,所以可以把這個程序放到後台中執行,這里system函數調用會立即返回。 可以先先下面的例子,源文件為new_ps_system.c,代碼如下: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Running ps with system\n"); //ps進程結束後才返回,才能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 system("ps au");// 1 printf("ps Done\n"); exit(0); }該程序調用ps程序列印所有與本用戶有關的進程,最後才列印ps Done。運行結果如下: 如果把注釋1的語句改為:system("ps au &");則system函數立即返回,不用等待ps進程結束即可執行下面的代碼。所以你看到的輸出,ps Done可能並不是出現在最後一行,而是在中間。 一般來說,使用system函數不是啟動其他進程的理想手段,因為它必須用一個shell來啟動需要的程序,即在啟動程序之前需要先啟動一個shell,而且對shell的環境的依賴也很大,因此使用system函數的效率不高。 二、替換進程映像——使用exec系列函數 exec系列函數由一組相關的函數組成,它們在進程的啟動方式和程序參數的表達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exec系列函數都有一個共同的工作方式,就是把當前進程替換為一個新進程,也就是說你可以使用exec函數將程序的執行從一個程序切換到另一個程序,在新的程序啟動後,原來的程序就不再執行了,新進程由path或file參數指定。exec函數比system函數更有效。 exec系列函數的類型為: #include <unistd.h> char **environ; int execl (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0, ..., (char*)0); int execlp(const char *file, const char *arg0, ..., (char*)0); int execle(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0, ..., (char*)0, char *const envp[]); int execv (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p(cosnt char *file,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e(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char *const envp[]);這類函數可以分為兩大類,execl、execlp和execle的參數是可變的,以一個空指針結束,而execv、execvp和execve的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字元串數組,在調用新進程時,argv作為新進程的main函數的參數。而envp可作為新進程的環境變數,傳遞給新的進程,從而變數它可用的環境變數。 承接上一個例子,如果想用exec系統函數來啟動ps進程,則這6個不同的函數的調用語句為: 註:arg0為程序的名字,所以在這個例子中全為ps。 char *const ps_envp[] = {"PATH=/bin:usr/bin", "TERM=console", 0}; char *const ps_argv[] = {"ps", "au", 0}; execl("/bin/ps", "ps", "au", 0); execlp("ps", "ps", "au", 0); execle("/bin/ps", "ps", "au", 0, ps_envp); execv("/bin/ps", ps_argv); execvp("ps", ps_argv); execve("/bin/ps", ps_argv, ps_envp);下面我給出一個完整的例子,源文件名為new_ps_exec.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rintf("Running ps with execlp\n"); execlp("ps", "ps", "au", (char*)0); printf("ps Done"); exit(0); }運行結果如下: 細心的話,可以發現,最後的ps Done並沒有輸出,這是偶然嗎?並不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再一次返回到程序new_ps_exec.exe上,因為調用execlp函數時,new_ps_exec.exe進程被替換為ps進程,當ps進程結束後,整個程序就結束了,並沒有回到原來的new_ps_exec.exe進程上,原本的進程new_ps_exec.exe不會再執行,所以語句printf("ps Done");根本沒有機會執行。 注意,一般情況下,exec函數是不會返回的,除非發生錯誤返回-1,由exec啟動的新進程繼承了原進程的許多特性,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文件描述符在新進程中仍將保持打開,但任何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目錄流都將在新進程中被關閉。 三、復制進程映像——fork函數1、fork函數的應用 exec調用用新的進程替換當前執行的進程,而我們也可以用fork來復制一個新的進程,新的進程幾乎與原進程一模一樣,執行的代碼也完全相同,但新進程有自己的數據空間、環境和文件描述符。 fork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ys/type.h> #include <unistd.h> pid_t fork();註:在父進程中,fork返回的是新的子進程的PID,子進程中的fork返回的是0,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點來判斷父進程和子進程,如果fork調用失敗,它返回-1. 繼承上面的例子,下面我給出一個調用ps的例子,源文件名為new_ps_fork.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switch(pid) { case -1: perror("fork failed"); exit(1); break; case 0: //這是在子進程中,調用execlp切換為ps進程 printf("\n"); execlp("ps", "ps", "au", 0); break; default: //這是在父進程中,輸出相關提示信息 printf("Parent, ps Done\n"); break; } exit(0); }輸出結果為: 我們可以看到,之前在第二點中沒有出現的ps Done是列印出來了,但是順序卻有點不對,這是因為,父進程先於子程序執行,所以先輸出了Parent, ps Done,那有沒有辦法讓它在子進程輸出完之後再輸出,當然有,就是用wait和waitpid函數。注意,一般情況下,父進程與子進程的生命周期是沒有關系的,即便父進程退出了,子進程仍然可以正常運行。 2、等待一個進程 wait函數和waitpid函數的原型為: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pid_t wait(int *stat_loc); pid_t waitpid(pid_t pid, int *stat_loc, int options);wait用於在父進程中調用,讓父進程暫停執行等待子進程的結束,返回子進程的PID,如果stat_loc不是空指針,狀態信息將被寫入stat_loc指向的位置。 waitpid等待進程id為pid的子進程的結束(pid為-1,將返回任一子進程的信息),stat_loc參數的作用與wait函數相同,options用於改變waitpid的行為,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選項WNOHANG,它的作用是防止waippid調用者的執行掛起。如果子進程沒有結束或意外終止,它返回0,否則返回子進程的pid。 改變後的程序保存為源文件new_ps_fork2.c,代碼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int stat = 0; switch(pid) { case -1: perror("fork failed"); exit(1); break; case 0: //這是在子進程中,調用execlp切換為ps進程 printf("\n"); execlp("ps", "ps", "au", 0); break; default: //這是在父進程中,等待子進程結束並輸出相關提示信息 pid = wait(&stat); printf("Child has finished: PID = %d\n", pid); //檢查子進程的退出狀態 if(WIFEXITED(stat)) printf("Child exited with code %d\n", WEXITSTATUS(stat)); else printf("Child terminated abnormally\n"); printf("Parent, ps Done\n"); break; } exit(0); }輸出為: 可以看到這次的輸出終於正常了,Parent的輸出也在子進程的輸出之後。 總結——三種啟動新進程方法的比較 首先是最簡單的system函數,它需要啟動新的shell並在新的shell是執行子進程,所以對環境的依賴較大,而且效率也不高。同時system函數要等待子進程的返回才能執行下面的語句。 exec系統函數是用新的進程來替換原先的進程,效率較高,但是它不會返回到原先的進程,也就是說在exec函數後面的所以代碼都不會被執行,除非exec調用失敗。然而exec啟動的新進程繼承了原進程的許多特性,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文件描述符在新進程中仍將保持打開,但需要注意,任何在原進程中已打開的目錄流都將在新進程中被關閉。 fork則是用當前的進程來復制出一個新的進程,新進程與原進程一模一樣,執行的代碼也完全相同,但新進程有自己的數據空間、環境變數和文件描述符,我們通常根據fork函數的返回值來確定當前的進程是子進程還是父進程,即它並不像exec那樣並不返回,而是返回一個pid_t的值用於判斷,我們還可以繼續執行fork後面的代碼。

『伍』 linux求解:寫一個程序比較系統調用和庫函數對文件操作的性能差異

你可以分別使用系統調用和庫函數寫個操作文件的程序,然後用time命令記錄每個程序運行的時間。不知道你說的系統調用是read()和write還是匯編級的 int 0x80。其實read() write()也是glibc對系統調用的封裝。

『陸』 Linux下有什麼函數是好像windows下的HeapAlloc函數的

標准 C 庫函數以及數據類型等在任何操作系統下都可以編譯運行,並且效果是完全一樣的,但其內部的實現原理及存儲方式不一定一樣。這些庫函數實際上在不同系統操作系統上的實現就是依賴於操作系統本身的 API。Linux 上當然就是 Linux 的 API,而 Windows 則是 Windows API。就像最常見的 fopen 函數,在 Windows 上他是通過 CreateFile 函數實現的,而 Linux 上則是通過 open 函數。API 說白了就是函數,通常說 API 指的是操作系統函數。Linux 的 shell 相當於 Windows 的命令行,它只不過是一個解析命令和執行程序的環境。這個環境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程序。任何平台的程序要運行,就得依賴於該操作系統的 API。shell 也是個程序,怎麼能說 shell 在 Windows 上相當於 Windows API 呢?glibc 個人理解相當於 Windows 上的動態庫,實際上 C 程序運行時調用的庫函數就是通過這個 glibc 與操作系統進行交互的,而在 Windows 上則是通過 CRT 也就是 C 運行時庫來與操作系統交互的。像 fopen 這樣的 C 標准庫函數。當在 Windows 上編譯時,其鏈接到 msvcrt,在 Linux 上編譯是,其鏈接到 glibc。而 glibc 與 msvcrt 內部分別調用了自身系統的 API 如 open 或 CreateFile 來分別實現 fopen 的功能。

『柒』 1.linux系統調用和庫函數調用的區別

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為用戶態運行的進程和硬體設備(如CPU、磁碟、列印機等)進行交互提供的一組介面,即就是設置在應用程序和硬體設備之間的一個介面層。可以說是操作系統留給用戶程序的一個介面。再來說一下,linux內核是單內核,結構緊湊,執行速度快,各個模塊之間是直接調用的關系。放眼望整個linux系統,從上到下依次是用戶進程->linux內核->硬體。其中系統調用介面是位於Linux內核中的,如果再稍微細分一下的話,整個linux系統從上到下可以是:用戶進程->系統調用介面->linux內核子系統->硬體,也就是說Linux內核包括了系統調用介面和內核子系統兩部分;或者從下到上可以是:物理硬體->OS內核->OS服務->應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統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向下管理物理硬體,向上為操作系服務和應用程序提供介面,這里的介面就是系統調用了。
一般地,操作系統為了考慮實現的難度和管理的方便,它只提供一少部分的系統調用,這些系統調用一般都是由C和匯編混合編寫實現的,其介面用C來定義,而具體的實現則是匯編,這樣的好處就是執行效率高,而且,極大的方便了上層調用。
庫函數:顧名思義是把函數放到庫里。是把一些常用到的函數編完放到一個文件里,供別人用。別人用的時候把它所在的文件名用#include<>加到裡面就可以了。一般是放到lib文件里的。一般是指編譯器提供的可在c源程序中調用的函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c語言標准規定的庫函數,一類是編譯器特定的庫函數。(由於版權原因,庫函數的源代碼一般是不可見的,但在頭文件中你可以看到它對外的介面)
libc中就是一個C標准庫,裡面存放一些基本函數,這些基本函數都是被標准化了的,而且這些函數通常都是用匯編直接實現的。
庫函數一般可以概括的分為兩類,一類是隨著操作系統提供的,另一類是由第三方提供的。隨著系統提供的這些庫函數把系統調用進行封裝或者組合,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這樣的庫函數能夠實現一些對內核來說比較復雜的操作。比如,read()函數根據參數,直接就能讀文件,而背後隱藏的比如文件在硬碟的哪個磁軌,哪個扇區,載入到內存的哪個位置等等這些操作,程序員是不必關心的,這些操作裡面自然也包含了系統調用。而對於第三方的庫,它其實和系統庫一樣,只是它直接利用系統調用的可能性要小一些,而是利用系統提供的API介面來實現功能(API的介面是開放的)。部分Libc庫中的函數的功能的實現還是藉助了系統掉調用,比如printf的實現最終還是調用了write這樣的系統調用;而另一些則不會使用系統調用,比如strlen,
strcat,
memcpy等。
實時上,系統調用所提供給用戶的是直接而純粹的高級服務,如果想要更人性化,具有更符合特定情況的功能,那麼就要我們用戶自己來定義,因此就衍生了庫函數,它把部分系統調用包裝起來,一方面把系統調用抽象了,一方面方便了用戶級的調用。系統調用和庫函數在執行的效果上很相似(當然庫函數會更符合需求),但是系統調用是運行於內核狀態;而庫函數由用戶調用,運行於用戶態。
系統調用是為了方便使用操作系統的介面,而庫函數則是為了人們編程的方便。

『捌』 linux 分析 哪個函數 耗cpu 多

內核佔用cpu最多,根據當前cpu和內存的利用率來判斷是否接納新的進程。

處理過程就是通過讀取proc裡面的文件信息,來獲取相關知識。
top、ps等也是讀取這裡面的東西。
Linux是一種開源電腦操作系統內核。它是一個用C語言寫成,符合POSIX標準的類Unix操作系統。

Linux最早是由芬蘭黑客 Linus Torvalds為嘗試在英特爾x86架構上提供自由免費的類Unix操作系統而開發的。該計劃開始於1991年,在計劃的早期有一些Minix 黑客提供了協助,而今天全球無數程序員正在為該計劃無償提供幫助。
Linux是一個一體化內核(monolithic kernel)系統。「內核」指的是一個提供硬體抽象層、磁碟及文件系統控制、多任務等功能的系統軟體。一個內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一套基於Linux內核的完整操作系統叫作Linux操作系統,或是GNU/Linux。設備驅動程序可以完全訪問硬體。Linux內的設備驅動程序可以方便地以模塊化(molarize)的形式設置,並在系統運行期間可直接裝載或卸載。

『玖』 Linux編寫兩個函數,其中一個求數組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另一函數求某一個數組的個數,

(test1.c)

#include <stdio.h>


void func1(int *arr, int n, int *max_num, int *min_num) {

if (n == 0) return;



*min_num = *max_num = arr[0];


if (n == 1) return;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arr[i] > *max_num) *max_num = arr[i];

if (arr[i] < *min_num) *min_num = arr[i];

}

}


int main() {

int arr[] = {1,2,3,4,5};

int min_num, max_num;

func1(arr, 5, &max_num, &min_num);

printf("min=%d, max=%d ", min_num, max_num);

return 0;

}


(Makefile)

test1.out: test1.c

gcc test1.c -o test1.out

『拾』 linux中判斷兩個sockaddr_in相等的函數

內存比較函數即可。

閱讀全文

與linux比較函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飢荒安卓閃退怎麼辦 瀏覽:635
python二次開發cad 瀏覽:304
程序員直播機器人舞團 瀏覽:769
devc指針編譯問題 瀏覽:1002
支持dsd硬解壓音效卡 瀏覽:771
怎麼查看u盤加密區 瀏覽:184
台電加密是什麼格式 瀏覽:158
php論壇版塊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442
暗黑的伺服器為什麼維護 瀏覽:624
android內存溢出的原因 瀏覽:18
標志307的壓縮比是多少 瀏覽:636
伺服器啟動為什麼叫三聲 瀏覽:997
追風箏的人英文pdf 瀏覽:940
解壓小熊手機殼 瀏覽:348
成都市區建成面積演算法 瀏覽:662
智能家居單片機 瀏覽:98
買男裝用什麼app好 瀏覽:857
文件夾合並了怎麼拆開 瀏覽:262
波段副圖源碼無未來函數 瀏覽:91
livecn伺服器地址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