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源晶振與單片機的接法
第一種說法說得過去,第二種說法後半部分完全不對「另外兩個接XTAL1和XTAL2」;
有源晶振四個腳其中的一對是電源(VCC)和地(GND);另一對,一個是是時鍾輸出;另一個懸空(NC),使用時只需要經時鍾輸出接到時鍾輸入引腳即可,只有一個引腳!如果有兩個(XTAL1和XTAL2),那一般是接無源晶振的,當然對於有些MCU,可以用其中的一個引腳接有源晶振的輸入,另一個腳懸空,具體以手冊為准,不能一概而論!
2. 關於單片機晶振的問題
這兩個小電容叫晶振的負載電容,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一般在幾十皮發。它會影響到晶振的諧振頻率和輸出幅度,也是使振盪頻率更穩定。 實際上就是電容三點式電路的分壓電容,接地點就是分壓點。以接地點即分壓點為參考點,振盪引腳的輸入和輸出是反相的。 當兩個電容量相等時,反饋系數是0.5,一般是可以滿足振盪條件的。但如果不易起振或振盪不穩定,可以減小輸入端對地電容量,而增加輸出端的值以提高反饋量。
一般外接電容,是為了使晶振兩端的等效電容等於或接近負載電容。要求高的場合還要考慮ic 輸入端的對地電容。一般晶振兩端所接電容是所要求的負載電容的兩倍。這樣並聯起來就接近負載電容了。負載電容是指在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外界有效電容。他是一個測試條件,也是一個使用條件。應用時一般在給出負載電容值附近調整可以得到精確頻率。此電容的大小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
3. 51單片機最小系統為什麼18腳和19腳要接晶振和電容到地
因為晶振給單片機一個基礎時鍾周期,所以要18腳和19腳接晶振,然後22微法電容倒地。
51單片機是對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統的單片機的統稱。該系列單片機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單片機,後來隨著Flash rom技術的發展,8004單片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8位單片機之一,其代表型號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廣泛應用於工業測控系統之中。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機型推出,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佔有大量市場。51單片機是基礎入門的一個單片機,還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單片機一般不具備自編程能力。
4. 單片機圓孔座有三個孔怎麼插晶振
有些帶屏蔽引線的晶振需要3個孔···
中間的就是屏蔽線引腳,如果你的晶振只有兩個腳,直接焊上吧。如果容易受干擾,那隻好額外接了。
5. 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電路
51單片機晶振電路的兩個瓷片電容是20~33PF 。
51單片機最小系統:
1、時鍾電路51 單片機上的時鍾管腳:XTAL1(19 腳) :晶元內部振盪電路輸入端。XTAL2(18 腳) :晶元內部振盪電路輸出端。
2、復位電路在單片機系統中,復位電路是非常關鍵的,當程序跑飛(運行不正常)或死機(停止運行)時,就需要進行復位。MCS-5l 系列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 第9 管腳) 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 持續為高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
3、EA/VPP(31 腳) 的功能和接法51 單片機的EA/VPP(31 腳) 是內部和外部程序存儲器的選擇管腳。當EA 保持高電平時,單片機訪問內部程序存儲器;當EA 保持低電平時,則不管是否有內部程序存儲器,只訪問外部存儲器。
6. 51單片機用高於12MHz的晶振時怎麼接還是和12MHz晶振一樣接法嗎
一樣,但接地的兩個電容值要變小,有些可能還需要用電阻替換其中一個電容,需要查硬體手冊確定。
7. 單片機外接晶振只有一隻腳,該如何連接晶振
有源晶振只有一個輸出,接到單片機晶振輸入端,一般是X1, 另一個X2一般是輸出端可以不接
8. 單片機的XTAL1和XTAL2引腳的兩種晶振接法是怎麼接的,最好帶圖
9. 單片機與晶振的連接方式
無源晶振一般兩腳和單片機直連即可
有源晶振一般四腳,輸出和單片機直連,電源和地連到系統的電源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