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ic單片機測量頻率
用LZ的方法,肯定會存在誤差。數字方式都會有誤差,誤差范圍可以接收就是好的設計。
用AD方法誤差形成的原因:
無法在正弦波周期極值點正好是采樣時刻而准確的采樣到這個極值數據。采樣點越多,精度才更高。
程序中程序執行、計算的時間沒有準確統計。
解決方法:
採用硬體方式,將正弦波轉成方波送如PIC的一個埠,程序中定時計數就可以了。運算速度快,精度好控制。編程可能也容易些。甚至可以用外圍電路組成0.1秒或者1秒閘門的計數器,程序中定時對計數器清零讀數就可以了。缺點是硬體投入大一些,電路復雜一些。
仍採用AD方式,也是可以的,需要在預測頻率的幾個周期內AD采樣點足夠多才能找出比較准確的極值點。這就需要AD的速度夠快,采樣的頻率要可知(知道每2個采樣點的時間間隔,或者一個數組的總時間消耗),程序上要效率高。
『貳』 基於pic單片機控制的智能小車
我們做小車一般是把實現各個功能的模塊在電路板上搭起來,電路你可以在網上找經典電路,省時省力。也可以自己設計,不過這個很難。再把各個模塊搭建在小車上。程序一般也可以網路得到,也可以自己寫,網路的程序你把埠按你的解法修改一下,燒錄到單片機就行了。
『叄』 如何用單片機和感測器製作汽車超速報警器
設計思路
1 採集速度信號(設計到外部感測器型號?? 速度 和頻率對應的關系 )
2 由於速度信號是脈沖信號 對信號進行換算 程序開頭定義一個MARK speedout 根據不同的條件 將這個標志位 至1
3 顯示程序的編寫
硬體設計 電源轉換 從汽車的+12 轉換到單片機用的+5?(建議使用電源模塊)
單片機 選用 51 隔離光偶的 選用 (具體型號選用)?
汽車超速報警器可設置3個報警閾值 這個是用3個 I/O 實現啊
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 發我EMAIL 在我個人資料面有
『肆』 51單片機 測速
可以考慮用外部中斷加定時器來做,當感應到磁性的時候產生外部中斷,這時打開定時器,給定時器設定一個合理的溢出時間,比如1ms,然後打開定時器溢出中斷,另外在程序中加一個時間變數,定時器產生一次溢出中斷後變數就加1,直到第二個外部中斷到來時,關閉定時器,這時檢查時間變數,值是多少就說明兩次外部中斷間隔了多少毫秒。
單片機,全稱單片微型計算機(英語: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又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把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定時/計數器(Timer/Counter)、各種輸入輸出介面等都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的微型計算機。與應用在個人電腦中的通用型微處理器相比,它更強調自供應(不用外接硬體)和節約成本。它的最大優點是體積小,可放在儀表內部,但存儲量小,輸入輸出介面簡單,功能較低。由於其發展非常迅速,舊的單片機的定義已不能滿足,所以在很多應用場合被稱為范圍更廣的微控制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單片機。
『伍』 在被動測速系統中,單片機(52/51)是如何完成速度計算的單片機高手近來求解!
偶知道了。樓主說的是這么一個東西。就是車輛經過一個感測器的時候,輸出一個信號。這時開始計時。然後,車輛經過另外一個感測器的時候,停止計時。然後,由儀器顯示車輛的速度。
這個東西在第一個感測器有輸出的時候開定時,然後直到下一個感測器輸出信號後就停止計時。因為兩個感測器的距離是一定的。所以,速度就是距離除以用時了。比如,距離是10米。用時為10秒。那麼,速度就是10米/10秒=1米每秒。在程序中,進行數學運算,一米一秒,那麼1分鍾就是60米。一小時就是3600米。最後,就會得到速度值為3.6千米每小時了。
所以,程序的運行就是這樣的。接收到第一個感測器的信號後,開始計時。接收到下一個感測器的信號後,停止計時。然後調用數學運算的程序。將記得的時間值轉化為速度值。最後顯示到數碼管上就可以了。
『陸』 測速怎麼用單片機實現
購買一個脈沖開關,在機械旋轉部位安裝一個類似於凸台的感應部分,利用凸台每接近脈沖開關後脈沖開關產生以此脈沖的原理,用單片機進行計數,或者用更專業一點的,採用齒圈形式,這樣一個精度相對高一點,另外適合高轉速,至於原理,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利用電磁原理,讓感測器產生脈沖,讓單片機進行採集或計數。我這里有相關文章,如果需要請留下郵箱。
『柒』 單片機測速如何做最好
最好的當然是編碼器了,不過51速度太慢了,不適合
選個響應速度高點的光電測速感測器(又叫槽型光電開關)
然後:定時/計數器T1(T0)設置為工作模式1、計數方式、計數對象是外部的光電開關的信號
『捌』 單片機測速感測器如何使用
測量轉速的方式很多,常見的有:霍爾感測器(例如你提到的那一種)、光電感測器(還分反射式與透射式)、以旋轉編碼器等等。
霍爾感測器很容易用,我用過的(我不記清型號了)就3根線:電源、地和輸出信號,為易於與單片機介面,電源就用5V,輸出信號直接介面線(為防止干擾也可加個簡單的阻容濾波)。編程計算每2個脈沖之間的時間(通常用定時器)就可以了。
關於補充:你說的那個型號我沒用過,但我覺得不如3根線的易用,如我前面所說,幾乎不需要任何其它東西就行。如果精度要求高,至多再加一個D觸發器(門控計數方式)。我用12MHz的51實現了30--4000rpm的測量,可以精確到1rpm一下。
『玖』 求助 PIC單片機的運行速度和時鍾速度的關系
內部時鍾不是系統時鍾,系統時鍾是單片機在運行時的時基時鍾,而內部時鍾是由片內振盪器產生的時鍾。也就是說,時鍾源可以是內部時鍾也可以是外部時鍾來產生。而產生的這個時鍾源進入系統後由於dspic有4級流水線,所以時鍾頻率乘以4.
比如說最高30mips,時鍾源是15m的,應用8倍頻,那麼15m
*
8
=
120m(即fosc)
1/120m
=
0.0083333
0.0083333
*
4(4級流水)
=
0.03333(單指令周期)
1/0.03333
=
30mips
單指令周期為33.3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