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ifconfig文件编译

ifconfig文件编译

发布时间:2022-06-30 11:57:51

① 今天一台IBM3850安装了一个新网卡,重启后ifconfig无法看到这块网卡

那是内核相应的模块没有添加。
也就是没有相应的网卡驱动。
找到相应的网卡厂家的官网,看看是否支持linux下的驱动。

② linux里的一个硬件(无线网天线)安装方式,帮我翻译下可以么,我也不知道怎么操作,谢谢

这是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的两个方法,都是从源代码安装的,所以首先应该已经下载好相应版本的(与无线网卡的型号对应)的驱动源码包。

方法一:
1. 编译
make
2. 安装
make install
reboot
3. 启动wlan (root权限)
ifconfig wlan0 up

第二种方法不建议使用。如果按照这个方法不行,基本上是因为你下的这个驱动有问题。最好能找到二进制的安装包,直接图形界面双击就可以安装了。

PS:用cd进入linux的话就无法用这个方法安装驱动了,因为cd上是无法写入内容的。

③ 怎么编译安装nginx1.8.1

要编译安装Nginx,首先我们要安装依赖包 pcre-devel 和 zlib-devel:
# yum install pcre-devel zlib-devel -y
程序默认是使用 nobody 身份运行的,我们建议使用 nginx 用户来运行,首先添加Nginx组和用户,不创建家目录,不允许登陆系统
# groupadd nginx
# useradd -M -s /sbin/nologin -g nginx nginx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下载编译安装Nginx了,可以从我提供的网盘下载,也可以去Nginx的官网下载。
首先解压源码包:
# tar xf nginx-1.4.4.tar.gz
然后 cd 到解压后的目录就可以执行 ./configure 了
# cd nginx-1.4.4
指定安装目录和运行时用的属主和属组,并启用状态监控模块等
#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nginx \
--pid-path=/var/run/nginx/nginx.pid \
--lock-path=/var/lock/nginx.lock \
--user=nginx \
--group=nginx \
--with-http_ssl_mole \
--with-http_flv_mole \
--with-http_stub_status_mole \
--with-http_gzip_static_mole \
--http-client-body-temp-path=/var/tmp/nginx/client/ \
--http-proxy-temp-path=/var/tmp/nginx/proxy/ \
--http-fastcgi-temp-path=/var/tmp/nginx/fcgi/ \
--http-uwsgi-temp-path=/var/tmp/nginx/uwsgi \
--http-scgi-temp-path=/var/tmp/nginx/scgi \
--with-pcre
等配置完成后就可以 make && make install 了
# make && make install
# mkdir /var/tmp/nginx/client/ -pv

等编译安装完成后在 /usr/local 下就会出现 Nginx 这个目录了,进入这个目录后发现目录非常简单。它的配置文件存放在 conf 目录中,网页文件存放在 html 中,日志文件存放在 logs 中,sbin 目录下只有一个可执行程序 "nginx"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为它提供一个服务脚本吧!
# vim /etc/init.d/nginx
新建文件/etc/rc.d/init.d/nginx,内容如下:
#!/bin/bash
# chkconfig:235 85 15
# description: Nginx is an HTTP server
. /etc/rc.d/init.d/functions
start() {
echo "Start..."
/usr/local/nginx/sbin/nginx &> /dev/null
if [ $? -eq 0 ];then
echo "Start successful!"
else
echo "Start failed!"
fi
}

stop() {
if killproc nginx -QUIT ;then
echo "Stopping..."
fi
}

restart() {
stop
sleep 1
start
}

reload() {
killproc nginx -HUP
echo "Reloading..."
}

configtest() {
/usr/local/nginx/sbin/nginx -t
}

case $1 in
start)
start ;;
stop)
stop ;;
restart)
restart ;;
reload)
reload ;;
configtest)
configtest ;;
*)
echo "Usage: nginx {start|stop|restart|reload|configtest}"
;;
esac

之后给这个文件可执行权限:
# chmod +x /etc/init.d/nginx
好了,现在可以使用 start,stop 这些参数控制Nginx服务了

由于脚本是我自己写的,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欢迎大家修改和完善!
现在我们就试试启动服务看看效果吧:
# service nginx start
记得关闭 SElinux 和 iptables 防火墙哦,
# service iptables stop
# setenforce 0
接下来就在浏览器中访问你服务的IP看看效果吧!是不是出项了欢迎的字样呢

接下来就研究下 Nginx 的配置文件吧!
# vim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各项参数的意义如下:
worker_processes 1; 工作进程数量

error_log logs/error.log; 日志文件位置
pid logs/nginx.pid; pid文件位置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没进程的连接数
listen 80; 监听端口
server_name localhost; 主机名
root html; 网站根目录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网站索引页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访问错误页面
剩下的其他被注释掉的代码块:
location ~ \.php$ { . . . . . . } 对PHP的支持,需要安装PHP
server { . . . . . . } 添加server代码块能添加虚拟主机
剩下还有监听443端口的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HTTPS server 需要在编译Nginx时添加ssl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试着添加一台虚拟主机吧,虚拟主机的添加可以基于端口,可以基于IP,也可以基于主机名,我们挨个来看看:
基于端口:
首先编辑配置文件,添加server代码块,记得要写到http{ . . . . . . }这个大的代码块中。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var/www/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这样就添加了一个监听8080端口的服务,你也可以定义自己喜欢的端口哦。
接下来检查下配置文件有没有问题,如果最后一个单词显示successful就代表没问题了,可以重新启动Nginx了
# service nginx configtest
# service nginx restart
接下来就给第二个虚拟主机写一个index吧!首先创建目录
# mkdir -pv /var/www/html
# echo '<h1>Hi! This is 8080!</h1>' > /var/www/html/index.html
好了 接下来试着在浏览器中访问访问,记得第二个主机要加上端口访问哦

现在试着用不同的IP建立虚拟主机吧!我们可以在一块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的方式来实现
# ifconfig eth0:0 10.0.0.4/8
记得把IP换成你自己的哦!然后ifconfig看看是不是多出来一个网卡IP了呢
让后继续修改配置文件,这回要修改两个地方,一个是原本自带的站点的 listen 项,一个是自己添加的站点的 listen 项。
基于IP:
server {
listen 10.0.0.3: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server {
listen 10.0.0.4: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var/www/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让他们只监听不同的IP,用相同的端口

接下来再浏览器上用不同的IP来访问试试吧,及的还得重启Nginx,先检查一下,出现错误了看看哪里配置的不对,然后就可以重启了。
# service nginx congiftest
# service nginx restart
如果配置给网卡的第二个IP不想要了,把它停掉就可以了
# ifconfig eth0:0 down
再 ifconfig 看看是不是没有了呢

现在试试用不同的主机名吧!也是企业用的最多的方式。我们把两个站点的listen项都改为80,然后修改service_name项为定义的主机名
基于主机名: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ybmq.com;

location / {
root 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zhzz.com;

location / {
root /var/www/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然后重启Nginx吧!

可是我们在浏览器上怎么通过域名访问呢?要知道我们访问 啊,qq 啊之类的是通过DNS服务器的,难道我们还要配置一台DNS服务器?其实不然,我们通过修改客户机的 hosts 文件就可以了。hosts文件是一个本地的域名解析文件,我们要解析哪些域名只要把域名和对应的IP写到一起就可以了。在Windows XP之后的系统中,这个文件位于: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我们用文本编辑器打开,添加两个相同的IP对应的两个不同的主机名就可以了。
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打开这个文件发现已经有很多IP地址了,可以直接在最后加入这两行,也可以直接清空这个文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个文件的用途还可以屏蔽一些网站哦,只需要把网址对于的IP改为 127.0.0.1 也就是本地回环地址,浏览器查询域名对应的IP时时先通过查询这个文件的,如果查询到了,不管对错都不会访问DNS服务器了,所以我们给它一个错误的地址,那它一辈子也打不开被屏蔽掉的网站了。
好了 接下来就在浏览器中试试用用域名访问你的两个站点吧。
如果大家还用IP访问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不说了,大家还是自己测试吧 哈哈o(^▽^)o

④ linux下ifconfig后不显示ipv4的地址,怎么回事儿啊求教达人~~

进配置文件看是否已经配置了IP地址
mor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⑤ 请教一个在android下执行ifconfig命令的问题

/sbin/ifconfig 不过有的系统你只能查看,不能设置。设置需要 root 权限。 一般的系统默认普通用户没有到 /sbin/ 和 /usr/sbin 的 PATH 环境变量。而 ifconfig 在 /sbin 里面。 sudo 是需要修改设置的,默认我记得 centos 没有设置用户可以 sudo...

⑥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没有交叉开发经验的读者,可能一时很难接受这个概念。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般
我们工作的机器,称为开发机、主机;我们制作好的系统将要放到某台机器,如手机或另一
台PC机,这台机我们称为目标主机。
我们一般开发机上已经有一套开发工具,我们称之为原生开发套件,我们一般就是用它
们来写程序,那么,那什么又是交叉编译环境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也就是在开发机上再
安装一套开发工具,这套开发工具编译出来的程序,如内核、系统工作或者我们自己的程序,
是放在目标主机上运行的。
那么或许有初学者会问,直接用原生开发工具为目标主机编译程序不就完了?至少我当
初是这么想的。一般来说,我们的开发机都是X86 平台,原生开发套件开发的工具,也针
对X86 平台,而我们的目标主机可能是PowerPC、IXP、MIPS……所以,我们的交叉编译
环境是针对某一类具体平台的。
一般来讲,交叉开发环境需要二进制工具程序、编译器、C链接库,嵌入式开发常用的
这三类软件是:
Binutils
Gcc
uClibc
当然,GNU包含的工具套件不仅于此,你还要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第二步、编译内核
开发工具是针对某一类硬件平台,内核同样也是。这一步,我们需要用第一步中建立的
工具,对内核进行编译,对于有内核编译经验的人来说,这是非常简单的;
第三步、建立根文件系统
也就是建立我们平常看到的bin、dev、proc……这一大堆目录,以及一些必备的文件;
另外,我们还需要为我们的目标系统安装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如ls、ifconfig……当然,
一个办法是找到这些工具的源代码,用第一步建立的交叉编译工具来编译,但是这些软件一
是数量多,二是某些体积较大,不适合嵌入式系统,这一步,我们一般都是用busybox来完
成的,包括系统引导软件init;
最后,我们为系统还需要建立初始化的引导文件,如inittab……

⑦ mysql为什么要用cmake编译

设置LINUX自动匹配环境变量

1.$su #su进入root
#vi /etc/profile
在文件末尾加上下列语句:
PATH=$PATH:/sbin #在PATH变量后追加/sbin目录
export PATH=$PATH:/sbin #设置变量为全局的
保存并退出。
退出root并在终端运行
$source /etc/profile #该命令的作用是重新执行刚修改的初始化文件,使之立即生效,而不必注销并重新登好了在终端中输入ifconfig 创建用户和组

groupadd mysql // 建一个msyql的用户和组
useradd -g mysql mysql -s /usr/sbin/nologin
mkdir /usr/local/mysql // 创建目录
mkdir /usr/local/mysql/data // 数据仓库目录

安装mysql

tar -zxvf mysql-5.5.14.tar.gz
cd mysql-5.5.14
cmake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mysql

PS: cmake的时候,参数可以不用那么多,只要一个-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mysql就行了,我们可以在 my.cnf里面配置。[mysqld]中的内容,看看你后的my.cnf有没有这些设置,有就不用了在设置了。

make && make install
如果需要更改配置,则:
make clean
rm -f CMakeCache.txt

复制配置文件

cp support-files/my-medium.cnf /usr/local/mysql/my.cnf

设置权限

chmod +x /usr/local/mysql
chown -R mysql:mysql /usr/local/mysql

配置开机自启动

cp /usr/local/mysql/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
chmod +x /etc/init.d/mysql
chkconfig --list
//update-rc.d mysql defaults (/sbin/chkconfig --add mysql ; /sbin/chkconfig mysql on)
chkconfig --add mysql
chkconfig mysql on
chkconfig --list mysql

修改my.cnf配置

gedit /usr/local/mysql/my.cnf
[mysqld] 添加:
datadir=/usr/local/mysql/data
default-storage-engine=MyISAM
以下可选:
log-error = /usr/local/mysql/mysql_error.log
pid-file = /usr/local/mysql/mysql.pid
user = mysql
tmpdir = /tmp

安装默认数据表

/usr/local/mysql/scripts/mysql_install_db --basedir=/usr/local/mysql --datadir=/usr/local/mysql/data --user=mysql

启动MySQL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defaults-file=/usr/local/mysql/my.cnf &
最后的“&”表示在后台运行,或者使用 /etc/init.d/mysql start (service mysql start)启动

设置MYSQL命令行路径
mysql命令的路径在/usr/local/mysql/bin下面,所以你直接使用mysql命令时,系统在/usr/bin下面查此命令
解决办法是: ln -s /usr/local/mysql/bin/mysql /usr/bin

测试MySQL是否启动

1)查看是否有进程mysql
ps -ef | grep mysql

2)查看端口是否运行
netstat -tnl | grep 3306

3)读取mysql版本信息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version

至此,MySQL安装完成。

三、错误解决
1.libstdc++.so依赖问题:使用命令yum install gcc

⑧ ubuntu vim c语言编译

linux平台的C开发环境一般有Eclipse CDT,Source Insight或者VIM,都各有特点。
1.首先,在vmware里设置网卡模式为NAT
先ifconfig -a查看那有几块网卡,一般可以看到lo和eth0,我这里是eth1
然后用vi /etc/network/interfaces编辑该文件,再最后面加一句iface eth0 inet dhcp
重启虚拟机或者/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就行了
再次ifconfig就可以看到已分配到了IP,然后ping一下外网地址验证一下。
译和调试环境安装好了,该装编辑器VIM了。
2.装好后为了编辑方便,先启用语法高亮显示,自动缩进,显示行号等,用VIM编辑VIM的配置文件vim /etc/vim/vimrc,在末尾加上如下设置
syntax on
set autoindent
set cindent
set nu
3.先简单设置这些,以后再设置配色方案,自动提示,文件列表等功能,VI的使用,可以看看VI的中文手册,和后面的参考链接。

⑨ Linux系统编译及软件安装

1、## ifconfig <接口名> ip地址 netmask 子网掩码

#network -d 接口名
//设置IP地址

#ifconfig ifconfig <接口名>(up/down)//激活/禁用网络接口

#ifup <设备名> //激活网络接口
#ifdown <设备名> //禁用网络接口

2、#mount /dev/sdxy /mnt/usb

3、#sh ./nxp-5.0.0330-demo.run

4、#emerge wine

5、#cd /usr/src/linux-2.4.20-8
#vi Makefile
.....
VERSION=2
PATCHLEVEL=6
SUBLEVEL=26
EXTRAVERSION=-8...
-清除系统上次编译的垃圾文件
#make mrproper
#make clean
-设置内核功能
#make menuconfig
注:如果想使用现有内核的配置,可以复制"/boot/config-版本号"文件到内核源码目录中,并取名为.config
编译内核和模块
#make
-安装内核及模块
#make mole_install
#make install
6、⑴从网上下载mdadm,用ftp上传,解压mdadm并安装
⑵准备raid分区/新硬盘,分区工具:fdisk/parded (系统类型为raid)
⑶创建raid设备
#mdadm -Cv /dev/mdx -l数字 -n数字 成员磁盘 -x数字
如:#mdadm -Cv /dev/md0 -l1 -n2 /dev/sdb1 /dev/sdc1 -x0
⑷创建/etc/mdadm.conf文件
#touch /etc/mdadm.conf
#vi /etc/mdadm.conf
#mdadm -Ds>>/etc/mdadm.conf
⑸在软raid上创建文件系统
#mkfs -t ext3 /dev/md0
#mkdir /soft
#mount /dev/md0 /soft
⑹加载软raid
#vi /etc/fstab
……
/dev/md0 /soft ext3 default 0 0
……
⑺查看raid 状态
#mdadm -D /dev/md0
⑻启动raid
#mdadm -As /dev/md0

⑩ 如何做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做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究竟要做哪些工作
做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究竟需要做哪些工作?也就是本文究竟要讲述哪些内容?我先介绍一个脉络,可以做为我们后面工作的一个总的提纲:

第一步、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没有交叉开发经验的读者,可能一时很难接受这个概念。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般我们工作的机器,称为开发机、主机;我们制作好的系统将要放到某台机器,如手机或另一台PC机,这台机我们称为目标主机。
我们一般开发机上已经有一套开发工具,我们称之为原生开发套件,我们一般就是用它们 来写程序,那么,那什么又是交叉编译环境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也就是在开发机上再安装一套开发工具,这套开发工具编译出来的程序,如内核、系统工作或者我们自己的程序,是放在目标主机上运行的。
那么或许有初学者会问,直接用原生开发工具为目标主机编译程序不就完了?至少我当 初是这么想的。一般来说,我们的开发机都是X86平台,原生开发套件开发的工具,也针对 X86平台,而我们的目标主机可能是PowerPC、IXP、MIPS……所以,我们的交叉编译环境是针对某一类具体平台的。
一般来讲,交叉开发环境需要二进制工具程序、编译器、C链接库,嵌入式开发常用的这三类软件是:
Binutils
Gcc
uClibc
当然,GNU包含的工具套件不仅于此,你还要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第二步、编译内核
开发工具是针对某一类硬件平台,内核同样也是。这一步,我们需要用第一步中建立的工具,对内核进行编译,对于有内核编译经验的人来说,这是非常简单的;

第三步、建立根文件系统
也就是建立我们平常看到的bin、dev、proc……这一大堆目录,以及一些必备 的文件;另外,我们还需要为我们的目标系统安装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如 ls、ifconfig……当然,一个办法是找到这些工具的源代码,用第一步建立的交叉编译工具来编译,但是这些软件一是数量多,二是某些体积较大,不适合嵌入式系统,这一步,我们一般都是用busybox来完成的,包括系统引导软件init;
最后,我们为系统还需要建立初始化的引导文件,如inittab……

第四步、启动系统
在这一步,我们把建立好的目标、文件、程序、内核及模块全部拷贝到目标机存储器上, 如硬盘。然后为系统安装 bootloader,对于嵌入式系统,有许多引导程序可供我们使用。不过它们许多都有硬件平台的限制。当然,如果你是工作在X86,可以直接用lilo 来引导,事实上,本文就是采用的lilo。
做到这一步,将目标存储设备挂上目标机,如果顺利,就可以启动系统了。
当然,针对某些特别的平台,不能像硬盘这样拷贝了,需要读卡器、烧录……但是基本的方法是相通的!

第五步、优化和个性化系统
通过前四步,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系统。在这一步里,就是发挥你想象的时候了……
本文的工作环境
项目根目录/home/kendo/project ------>;我将它指定至PATH:$PRJROOT
子目录及说明
目录 内容
bootloader 目标板的引导加载程序,如lilo等
build-tools 建立交叉编译平台的工具源码
debug 调试工具及所有相关包
doc 项目中用到的所有文档
images 编译好的内核映像,以及根文件系统
kernel 各个版本的Linux内核源码
rootfs 制作好的根文件系统
sysapps 目标板将要用到的系统应用系统,比如thttpd,udhcpd等
tmp 存放临时文件
tools 编译好的跨平台开发工具链以及C链接库
工作的脚本
#!/usr/bin
export PROJECT=skynet
export PRJROOT=/home/${PROJECT}
export TARGET=i386-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s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PATH=${PREFIX}/bin:/bin:/sbin:/usr/bin:/usr/sbin
cd $PRJROOT

阅读全文

与ifconfig文件编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inux测试服务器性能 浏览:949
dlp硬盘加密 浏览:359
应用加密里面打不开 浏览:854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浏览:738
xp自动备份指定文件夹 浏览:660
我的世界服务器如何让世界平坦 浏览:167
服务器和电脑如何共享 浏览:685
程序员早期症状 浏览:568
学小学生编程哪里学 浏览:947
单片机控制与设计论文 浏览:775
破解加密视频违法嘛 浏览:242
pythonforandroid下载 浏览:235
进光遇显示服务器繁忙怎么办 浏览:643
安卓手机如何改成苹果xr 浏览:519
华为服务器为什么在山里 浏览:274
黑马程序员基础测试题 浏览:265
网易服务器如何ban物品指令 浏览:821
安卓微信不更新了怎么办 浏览:159
专业程序员什么水平 浏览:879
如何查看服务器硬盘剩余空间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