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天津港国家能源码头靠泊计划

天津港国家能源码头靠泊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31 04:12:35

‘壹’ 天津港的码头设施

天津港主航道长44公里,航道底宽最宽已达260米,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米,25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30万吨级船舶可以趁潮进港。
天津港现有陆域面积47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陆域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主要由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港区、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南港港区东部区域等组成。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以集装箱码头装卸及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离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其东部区域正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以重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粮油轻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南港港区东部区域是以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的新港区。
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其中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85个,使用岸线长度18162米,生产用泊位78个,设计通过能力2139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25万标准箱。

‘贰’ 天津市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推进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陆海双向开放,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工作。第三条本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天津港为中心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全面建成智慧绿色、安全高效、繁荣创新、港城融合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推动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本市设立的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有关工作。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议事协调机构有关日常工作。

滨海新区等相关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相关工作。

交通运输、财政、规划资源、生态环境、商务、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落实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各项工作。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河北省等相关省市的沟通协调,促进区域港口协同发展,推动构建世界级港口群。

本市立足天津港区位优势,加强海上通道与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走廊的互动联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国际航运组织、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交流合作。鼓励航运企业、航运组织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第六条本市按照“以港养港”原则,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天津港建设。

本市设立支持天津港建设一流港口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供资金扶持。

本市依法设立天津港航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运作,支持航线开辟、海铁联运、环渤海内支线、集装箱中转、国际班列等业务发展。第七条航运相关行业协会应当促进航运行业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诚信建设,规范行业秩序,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第二章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发展改革、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部署,编制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实施方案。

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根据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需要,依法做好天津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为港口发展预留空间。第九条本市推进整合港口资源,完善港区发展格局,科学划定港区边界,优化港区功能布局,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第十条本市统筹优化临港产业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支持临港装备制造、粮油精深加工、海洋装备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配套设备等新兴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港口枢纽经济。第十一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需要,科学统筹岸线、码头、航道和锚地等各项资源,提升集装箱、滚装、邮轮等泊位能级以及航道、锚地适应能力,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第十二条本市应当加强道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形成与港口吞吐量相适应的道路集疏运网络。

市规划资源部门和滨海新区等相关区人民政府应当强化主要通道两侧规划、建设管控,划定管控边界,明确管控要求,保障集疏运通道畅通、港城交通协调。第十三条本市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建设畅通连接腹地的干线铁路通道,强化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对腹地的服务辐射能力。

市交通运输部门、滨海新区等相关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动相关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促进运输结构调整。第十四条市有关部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和天津港集团等应当加强港区道路、给排水、供热、能源输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推动非经营性资产和公共职能剥离移交,为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叁’ 天津港主要的区位优势

一、配套交通发达

天津港是中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

天津港与京哈铁路、京沪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三条铁路干线交汇,并外接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包铁路、京承铁路、京通铁路、陇海铁路、包兰铁路、兰新铁路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联网。

天津港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与京津塘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

二、市场广阔

天津港地处环渤海及京津冀经济圈,腹地深厚,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市场广阔。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三、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将打造新亚欧大陆桥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点,而天津港正处于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地位同时又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城市。

随着东北振兴、中部端起、西部大开发战落的实施,天津港所辐射的腹地经济不断发展,北京经济图、京津冀城市群、天津自贸区等相关概念的提出,使得天津港处于带动北方,乃至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3)天津港国家能源码头靠泊计划扩展阅读

天津港的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封建王朝出于军事上运送兵员、转运漕粮的需要,征集民夫,开凿河渠,使诸河相通,合流人海,形成了以海河为主体的内河航运网。

唐代,天津港形成。

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将直沽赐名“天津"。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港对外开端口,成为通商口岸。

民国26年(1937年),经历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入侵中国,接管了在天津和塘沽的大部分码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内河外贸港口。

民国34年(1945年)天津新港因日本投降和国民党军队撒离时遭到破坏,变成了百孔干疮的死港 。

1951年8月2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天津新港。

1959年,天津港因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开始第二次港口扩建工程。

1952年10月17日,天津港重新开港。

1966年,天津港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吞吐量一举突破500万吨,结束了天津港不能全天候接卸万吨巨轮的历史。

2005年,天津港完成10万吨级航道和大型油码头的建设,建成深水大港和集装箱中转港及中国北方的航运、物流中心 。

‘肆’ 请问 天津港有哪几个港区

有五个港区,分别为: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港区、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南港港区东部区域等组成。

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以集装箱码头装卸及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离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其东部区域正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以重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粮油轻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南港港区东部区域是以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的新港区。

(4)天津港国家能源码头靠泊计划扩展阅读:

天津港,也称天津新港(Xingang, China),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可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进出港。

201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5亿吨港口。2014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复试航道在天津港正式通航。2015年03月04日,天津将投160亿元建设天津港。2016年4月2日从天津港集团获悉,被列为天津市2016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天津港南疆27号通用码头工程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实现天津港“北矿南移”战略和“东高端、南优质、北提升”总体布局及功能定位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对外服务能力。该项目总投资14.1亿元,建设年设计吞吐能力980万吨的2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1个和总占地面积约25.15万平方米的码头配套堆场。

天津港主航道长44公里,航道底宽最宽已达260米,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米,25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30万吨级船舶可以趁潮进港。

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其中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85个,使用岸线长度18162米,生产用泊位78个,设计通过能力2139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25万标准箱。

参考资料:网络-天津港

‘伍’ 计划靠泊是什么意思

计划靠泊
释义:指预习对船靠岸的准备计划。

靠泊
读音:kào bó
释义:(船只)停留。如:挖泥船靠泊在码头附近的江面上。

‘陆’ 华为助力天津港打造新一代自动化码头-

曾经提起码头,人们不约而同就会想起人拉肩抗、劳动号子震天响的场景。港口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以前在桥吊上工作,夏天爬上去就是一身汗。人坐在小车里,跟着集装箱一起动,还要准确的操作,在50米高空一班连续作业长达12小时。集装箱卡车司机三班轮换,普遍高龄化。一个无人、少人的“未来码头”让无数港口人憧憬。

天津港,位于渤海湾西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的出海口,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其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前十强。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是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要求的重要标志性项目,码头包括3个20万吨级泊位,岸线长度1100米,可同时停靠2艘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或同时停靠2艘10万吨级和1艘7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集装箱通过能力250万TEU/年,后方陆域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建设成本最低、运营效率最优的集装箱码头。

传统的自动化码头为垂直岸线的磁钉式,需要对现有码头布局改造,改动非常大,因此磁钉式技术路线适合新建码头,不适合传统现有码头。而全球传统码头占比大于98%,所以针对传统码头的全自动化改造是世界性难题,也是码头全自动化的最重要领域。为此,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设计之初,就采用了全新的“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艺方案,相较于业界成熟的磁钉式无人驾驶和部分创新型港口的单车无人驾驶,对现有码头布局改造小,可以对传统码头全自动化复制,建设成本低。对新技术、新理念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码头信息化基础架构亟待升级。

传统码头信息化架构难以支撑整体系统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性。迫切需要向云化架构转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码头前端感知、网络传输、计算存储、安全管理等基础架构进一步升级。

全新自动化码头工艺对水平运输的智能化提出了挑战。

水平运输系统作为自动化码头生产系统的核心生产系统之一,需要将港口的作业流全流程贯穿起来,打通断点,实现效率最优;与创新的无人驾驶车进行无缝对接与配合,并确保无人驾驶的安全;作为核心生产系统,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可迭代性至关重要。

港区运营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C段码头基本做到了视频的无死角覆盖,传统码头主要依赖安保人员在港区内部进行人工巡视。港口迫切需要通过主动安防的手段提高巡查效率,以及时发现港区内的各种违规行为(例如卡车违规停车、超速、人员进入违规区域等)。同时需要通过全物联的网络,实现访客、监控、设备、能源多场景联动管理。

如今,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华为提供的港口智能体解决方案,在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助力天津港智能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之路上迈出了标杆性的一步。

华为港口智能体包括智慧应用、智能中枢、智能联接、智能交互4个部分:

智慧应用:港口的核心生产系统,包括水平运输系统、生产辅助系统等,通过智慧化的应用,可解决港口业务系统的智慧化;

智慧中枢:智慧港口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智能视频、无人驾驶等模块,作为整个港口的运营和决策中心,可为智慧应用的运行提供决策支撑;

智能联接:作为智慧港口的神经,可将智慧港口的人、车、船、物、货等与虚拟世界进行联接,通过5G、Wi-Fi 6、微波等通信技术,实现港口的全联接;

智能交互:包括港口的视频、传感器、GPS、雷达等感知和交互设备,可实时收集全港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交互。

围绕智慧港口建设过程中最迫切的业务痛点,双方在C段智能化码头实现了以下智能化场景:

1、水平运输系统

建设领先的云平台、数据平台、5G网络及水平运输系统,在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顺利完成了无人集卡的联调联试,打通了单小车岸桥与无人驾驶ART一对多、地面集中式解锁岛、自动化轨道吊精准对位的系统对接流程断点,实现TOS作业计划、垂直和水平运输的协同配合、高效作业。针对单车自动驾驶在港口复杂环境中,视野盲区多、作业线路复杂易死锁的痛点问题,通过云端调度优化、多车协同规划算法,有效减少多车死锁和冲突的发生,提升76辆ART的作业安全与效率。

2、港区智慧安防

通过智慧港区及智慧楼宇方案,将赋予港口更智慧化的管理,通过主动式安防,提升安全事件的识别效率;通过全景拼接智能化视频,主动检查港口安监检查项目,减少了人员被动巡检的频次;通过能耗管理,精细化掌握港口的能源消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进一步减少港区的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科学管控。

3、港区智慧光伏

通过华为智慧光伏,智慧楼宇、七彩廊道全部采取光伏发电,港口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在作业效率持平的情况下,建设投入降低3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5%。通过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C段码头将不仅实现岸基供电,让停靠的船舶‘零排放’,还能给周边供电,真正成为实现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的零碳绿色港口。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表示,港口是个最古老的行业,华为作为最新一代 科技 进步的引擎,最古老的和最年轻的碰撞在一起,必将迸发新的活力。天津港与华为开展了全方位深度合作,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本次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在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创新联合体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成功建设了新一代自动化码头的样板工程,为港口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双方将在港口自动化、智能化领域继续全面合作,基于港口智能体,加速港口行业在安全、效率、体验领域的全面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责编:李丹、崔新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柒’ 从天津港码头将煤炭运送到上海港上所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轮船啊,港口到港口之间当然是用船运。

‘捌’ 天津港的发展史是如何发展的

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对外开端口,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于1939年,建国后经过3年恢复性建设,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开港通航。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港的港口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天津港以每年1000万吨的增长速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的第一个亿吨大港,此后,又以每年3000万吨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2004年突破2亿吨,集装箱超过380万标准箱,吞吐量进入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装箱排名第十八位。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2006年吞吐量达到2.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95万标准箱。天津港已经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
目前,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国内港口第四位,北方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十六位,国内港口第六位。在2006年全国500强企业评选中,天津港位居第409位,港口行业第二位。
2008年1-11月份,天津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995万吨,位居国内第三位
[宁波-舟山港 48,158万吨(宁波港域33398.5万吨,舟山港域14865.4万吨)上海港 47,401万吨]
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6.06万标箱 ,位居国内第六位
[上海2,578.79万标箱 深圳 1,973.25万标箱 宁波-舟山 1,016.62万标箱(宁波1,008.4万标箱,舟山8万标箱) 广州 1,031.20万标箱 青岛 919.65万标箱] 1.古、近代天津地区因港兴城的历史回顾

从历史上看,天津是一个因港而建、由港而兴的城市。由于天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的历史变革,造成天津港区中心的3次历史变迁,而每一次变迁都在天津历史上引发了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天津港不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区变迁拉动天津发展重心的转移。

唐《通典》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即现今的军粮城一带。因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于三会海口港的兴盛,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从金朝开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筹运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处向京城转运货物较为方便,又因此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遂成为漕运枢纽。从元朝起,直沽港开始兴盛。1316年元朝特设“海津镇”,天津步入了邻港筑城,以港兴城的起步阶段。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之要冲,令在三叉口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天津”。至清初,继承明制,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进一步发展,当时自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屋瓦鳞次,店铺林立,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直沽港的兴盛,使天津成为京都附近一个大型的门户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端口。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规模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主权港沦为殖民性港口。此时,由于直沽港河窄淤浅,大型轮船不能上溯,兴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区逐渐失去了转运的功能开始衰落,港区中心开始东移至紫竹林一带。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最终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带解放路两侧为主的商务办公区;以五大道为主的豪华住宅区;以小白楼和劝业场为主的商业区。天津在开端口后的80多年间,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港口水运通衢五洲,广联四海功能的发挥。

为了适应航运业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港区向海河下游东移至入海口处是一个必然趋势。导致天津港区逐渐东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塘沽后,为停泊军舰、运送物资和军队,各国开始在塘沽地区相继构筑码头。(2)自1886年开始,海河出现了几次严重淤浅,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处塘沽构筑码头。当海河淤浅时,船舶可在塘沽接卸。(3)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等人在塘沽筹建我国第一家生产精盐企业--久大精盐厂,后来又建起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碱厂(今天津碱厂)。塘沽近代工业的发展客观地要求发展港口。(4)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为掠夺华北资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积海岸上开始修建塘沽新港。日本人原计划修建一个年吞吐量为2750万t的港口,由于侵略战争的接连失利,计划再三压缩,到日本投降时,工程量仅完成修订计划的30%。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收后,也只能维持残局,再由于国民党军队撤离时的破坏,新港变成了百孔千疮的死港。

2.新中国成立后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港口对天津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发展和港口管理体制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新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港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新港分别于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实施了2期建设工程,不仅使新港得以恢复使用,而且扩建了码头泊位、库场,完善了其他配套设施,为港口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较好条件。尤其是,为实现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内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于1973年3月开始的第3期大规模建港工程,使新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其成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条件。自此,天津港区中心开始定位于塘沽的海河口。紫竹林港区日渐衰落。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桥”(现名光华桥)建成,海河断航,紫竹林港废弃,当年繁华的港区被改造成海河带状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港与其他沿海港口一样实行中央管理体制。根据1954年1月政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港务局归交通部海运总局统一领导,港口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港口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由交通部负责港口的生产、经营、建设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项。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政府管理(此间天津市下放河北省为省辖市)。1961年5月,中央为了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力度,重新将港口划归交通部直接领导。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特别是受港口行业特殊管理体制的制约,天津的港口与城市在体制上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新港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港口未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这一时期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特别是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状况大体持续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港口对城市发展重心的拉动作用

1984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天津港实行体制改革试点的批复》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政府管理,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领导体制改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政管理体制。从发展进程和实践来看,这种管理体制相对于中央管理体制来讲,具有的优点是:(1)将港口与天津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市场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了港口向社会的全面开放,为旅客、货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务,推动了港口由封闭型生产向开放型经营管理转化,从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多功能服务转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设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与地方的诸多关系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港口与地区经济的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天津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现代化建设在泊位数量、吞吐量等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港城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协调。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引挚作用开始发挥,在天津发展的历史上又一次掀起临港兴城的壮丽过程。(1)经广泛调研、论证天津市政府决定在港口西侧原塘沽盐场3分场地界上辟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港口拉动天津经济发展中心战略东移的序幕由此启动。(2)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港区内建立天津港保税区。(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天津滨海新区”,确定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区。该宏伟目标已基本经实现。

港城互动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天津经济发展重心的战略东移,为天津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奠定了基础。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国务院总理李鹏考察天津,并正式宣布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环渤海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经过1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港城协调发展关系仍不明晰。(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属还是地方所属关系不清。名义上是以地方为主,但实际上仍是属于中央政府。由于权力分割,职责不明,谁也代表不了国家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实际造成所有者主体“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天津市政府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对港口有一定的影响,即天津市政府仅对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财务实行管理权,而重大投资和经营决策权仍由中央政府决定。港口管理权下放不彻底,使城市难以全面履行对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监督,致使港口的生产经营不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因此,港口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2.3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港口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资源的地位得到突显

200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对“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改革。其核心是将“双重领导”的港口改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港口的行政管理,促进港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港口法》立足于港口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着眼于我国港口的长远发展,确立了中央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进行具体管理的港口管理体制,实行“一城一港一政”。以法律形式将港口管理模式确定下来。根据《港口法》的规定,港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港口实行统一的宏观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门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则依法对港口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从事经营。在新一轮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地得到贯彻实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挂牌成立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港口企业集团。这标志着天津港从计划经济时期政企合一的单位,转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天津的港城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为“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法制保障。天津市政府从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级影响乃至决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须摆上突出位置加快发展。天津市于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专门召开了两次港口建设工作会议,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对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揭开了天津港城关系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为天津港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前提保障。

阅读全文

与天津港国家能源码头靠泊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ndroid组件是什么 浏览:971
安卓手机微信怎么同步信息 浏览:179
小人pdf 浏览:804
我的世界服务器怎么造好看的建筑 浏览:305
兄弟连培训php多少钱 浏览:249
1523铺地面的算法 浏览:746
linux源码安装php环境 浏览:821
ping命令用法 浏览:717
日本海军pdf 浏览:469
哪个app有大脸特效 浏览:140
自己生活需要解压吗 浏览:946
考研究生算法 浏览:528
java撤销 浏览:442
学完单片机做点什么好 浏览:312
编译后运行不了 浏览:404
安卓如何设置手机键盘大小 浏览:847
室内程序员表白方式 浏览:694
全民去哪里找app 浏览:124
表格命令CAD 浏览:244
柳传志pdf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