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算法的缺点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算法的缺点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0:57

㈠ 协同过滤,基于内容推荐有什么区别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我们已知道
用户u1喜欢的电影是A,B,C
用户u2喜欢的电影是A, C, E, F
用户u3喜欢的电影是B,D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决定对u1是不是应该推荐F这部电影
基于内容的做法:要分析F的特征和u1所喜欢的A、B、C的特征,需要知道的信息是A(战争片),B(战争片),C(剧情片),如果F(战争片),那么F很大程度上可以推荐给u1,这是基于内容的做法,你需要对item进行特征建立和建模。
协同过滤的办法:那么你完全可以忽略item的建模,因为这种办法的决策是依赖user和item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里的用户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再需要知道ABCF哪些是战争片,哪些是剧情片,我们只需要知道用户u1和u2按照item向量表示,他们的相似度比较高,那么我们可以把u2所喜欢的F这部影片推荐给u1。
根据数据源的不同推荐引擎可以分为三类
1、基于人口的统计学推荐(Demographic-based Recommendation)
2、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 Recommendation)
3、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based Recommendation)
基于内容的推荐:
根据物品或内容的元数据,发现物品或内容的相关性,然后基于用户以前的喜好记录推荐给用户相似的物品
基于内容推荐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电影推荐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对电影的元数据有一个建模,这里只简单的描述了一下电影的类型;然后通过电影的元数据发现电影间的相似度,因为类型都是“爱情,浪漫”电影 A 和 C 被认为是相似的电影(当然,只根据类型是不够的,要得到更好的推荐,我们还可以考虑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等);最后实现推荐,对于用户 A,他喜欢看电影 A,那么系统就可以给他推荐类似的电影 C。

python实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用的大一些的数据集就报错MemoryError

  1. python虽然易用,但是内存占用比较多;所以如果你有C/C++/Java基础,考虑用这些语言来实现;

  2. CF算法需要计算大量的相似度,如果能把中间结果存起来,或者简化计算过程(如,你可能会重复计算一个item的均值)可以省下不少内存;(个人试过计算1w个用户Pearson是没问题的)

  3. 如果内存实在不够用,那就用时间换空间,把中间计算结果分成小文件存到磁盘上,用的时候再读取。

    供参考。

㈢ 协同过滤中的可扩展性问题是什么

协同过滤算法能够容易地为几千名用户提供较好的推荐,但是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往往需要给成百上千万的用户提供推荐,这就一方面需要提高响应时间的要求,能够为用户实时地进行推荐;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存储空间的要求,尽量减少推荐系统运行的负担。

1.3 可扩展性问题

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全局数值算法能及时利用最新的信息为用户产生相对准确的用户兴趣度预测或进行推荐,但是面对日益增多的用户,数据量的急剧增加,算法的扩展性问题(即适应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问题)成为制约推荐系统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与基于模型的算法相比,全局数值算法节约了为建立模型而花费的训练时间,但是用于识别“最近邻居”算法的计算量随着用户和项的增加而大大增加,对于上百万的数目,通常的算法会遇到严重的扩展性瓶颈问题。该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着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实时向用户提供推荐问题的解决,而推荐系统的实时性越好,精确度越高,该系统才会被用户所接受。

基于模型的算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算法的可扩展性问题,但是该类算法往往比较适于用户的兴趣爱好比较稳定的情况,因为它要考虑用户模型的学习过程以及模型的更新过程,对于最新信息的利用比全局数值算法要差些。

分析以上协同过滤在推荐系统实现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考虑到了最近邻居的形成问题(包括用户信息获得的充分性、计算耗费等)。但是应该看到协同过滤在推荐系统的实现中,要获得最近邻居用户,必须通过一定的计算获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然后确定最佳的邻居个数,形成邻居用户集。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对全部数据集进行相似性计算,虽然直接,但是运算量和时间花费都极大,无法适应真实的商务系统。如果通过对训练集数据(整个数据集的某一子集)进行实验获得,虽然不必对整个数据集进行计算,但是必须通过将多次实验结果统计出来才可能得到,这无疑也增加了推荐结果获得的代价和误差。并且如果考虑到数据集的动态变化,这一形成最近邻居用户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小。因此,考虑使用更为有效的最近邻居用户形成办法,对于协同过滤的应用非常必要。

㈣ 推荐算法的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理论上可以推荐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东西。图片、音乐、样样可以。 协同过滤算法主要是通过对未评分项进行评分 预测来实现的。不同的协同过滤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基于一个这样的假设“跟你喜好相似的人喜欢的东西你也很有可能喜欢。”所以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出用户的最近邻居,从而根据最近邻 居的喜好做出未知项的评分预测。这种算法主要分为3个步骤:
一,用户评分。可以分为显性评分和隐形评分两种。显性评分就是直接给项目评分(例如给网络里的用户评分),隐形评分就是通过评价或是购买的行为给项目评分 (例如在有啊购买了什么东西)。
二,寻找最近邻居。这一步就是寻找与你距离最近的用户,测算距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算法:1.皮尔森相关系数。2.余弦相似性。3调整余弦相似性。调整余弦 相似性似乎效果会好一些。
三,推荐。产生了最近邻居集合后,就根据这个集合对未知项进行评分预测。把评分最高的N个项推荐给用户。 这种算法存在性能上的瓶颈,当用户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寻找最近邻居的复杂度也会大幅度的增长。
因而这种算法无法满足及时推荐的要求。基于项的协同过滤解决了这个问题。 基于项的协同过滤算法 根基于用户的算法相似,只不过第二步改为计算项之间的相似度。由于项之间的相似度比较稳定可以在线下进行,所以解决了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性能瓶颈。

㈤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物品的区别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基本概念就是把这种推荐方式变成自动化的流程

㈥ 基于用户的系统过滤 什么是推荐算法

什么是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最早在1992年就提出来了,但是火起来实际上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因为互联网的爆发,有了更大的数据量可以供我们使用,推荐算法才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 最开始,所以我们在网上找资料,都是进yahoo,然后分门别类的点进去,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人工过程,到后来,我们用google,直接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比较精准的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肿么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我打开豆瓣找电影,或者我去买说,我实际上不知道我想要买什么或者看什么,这时候推荐系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推荐算法的条件 推荐算法从92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也有20年了,当然,也出了各种各样的推荐算法,但是不管怎么样,都绕不开几个条件,这是推荐的基本条件 根据和你共同喜好的人来给你推荐 根据你喜欢的物品找出和它相似的来给你推荐 根据你给出的关键字来给你推荐,这实际上就退化成搜索算法了 根据上面的几种条件组合起来给你推荐 实际上,现有的条件就这些啦,至于怎么发挥这些条件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这么多年沉淀了一些好的算法,今天这篇文章要讲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也是最早出现的推荐算法,并且发展到今天,基本思想没有什么变化,无非就是在处理速度上,计算相似度的算法上出现了一些差别而已。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我们先做个词法分析基于用户说明这个算法是以用户为主体的算法,这种以用户为主体的算法比较强调的是社会性的属性,也就是说这类算法更加强调把和你有相似爱好的其他的用户的物品推荐给你,与之对应的是基于物品的推荐算法,这种更加强调把和你你喜欢的物品相似的物品推荐给你。 然后就是协同过滤了,所谓协同就是大家一起帮助你啦,然后后面跟个过滤,就是大家是商量过后才把结果告诉你的,不然信息量太大了。。 所以,综合起来说就是这么一个算法,那些和你有相似爱好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然后告诉你什么东西你会喜欢。 算法描述 相似性计算 我们尽量不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一是怕大家看不懂,难理解,二是我是用mac写的blog,公式不好画,太麻烦了。。 所谓计算相似度,有两个比较经典的算法 Jaccard算法,就是交集除以并集,详细可以看看我这篇文章。 余弦距离相似性算法,这个算法应用很广,一般用来计算向量间的相似度,具体公式大家google一下吧,或者看看这里 各种其他算法,比如欧氏距离算法等等。 不管使用Jaccard还是用余弦算法,本质上需要做的还是求两个向量的相似程度,使用哪种算法完全取决于现实情况。 我们在本文中用的是余弦距离相似性来计算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与目标用户最相邻的K个用户 我们知道,在找和你兴趣爱好相似的小伙伴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找到几百个,但是有些是好基友,但有些只是普通朋友,那么一般的,我们会定一个数K,和你最相似的K个小伙伴就是你的好基友了,他们的爱好可能和你的爱好相差不大,让他们来推荐东西给你(比如肥皂)是最好不过了。

㈦ 个性化推荐算法——协同过滤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一种主要算法。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是在信息过滤和信息系统中正迅速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技术。与传统的基于内容过滤直接分析内容进行推荐不同,协同过滤分析用户兴趣,在用户群中找到指定用户的相似(兴趣)用户,综合这些相似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评价,形成系统对该指定用户对此信息的喜好程度预测。
与传统文本过滤相比,协同过滤有下列优点:
(1)能够过滤难以进行机器自动基于内容分析的信息。如艺术品、音乐;
(2)能够基于一些复杂的,难以表达的概念(信息质量、品位)进行过滤;
(3)推荐的新颖性。
正因为如此,协同过滤在商业应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Amazon,CDNow,MovieFinder,都采用了协同过滤的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
缺点是:
(1)用户对商品的评价非常稀疏,这样基于用户的评价所得到的用户间的相似性可能不准确(即稀疏性问题);
(2)随着用户和商品的增多,系统的性能会越来越低;
(3)如果从来没有用户对某一商品加以评价,则这个商品就不可能被推荐(即最初评价问题)。
因此,现在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都采用了几种技术相结合的推荐技术。
案例: AMAZON 个性化推荐系统先驱 (基于协同过滤)
AMAZON是一个虚拟的网上书店,它没有自己的店面,而是在网上进行在线销售. 它提供了高质量的综合节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有关图书的信息.如果用户需要购买的化,可以把选择的书放在虚拟购书篮中,最后查看购书篮中的商品,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并且提交订单,这样读者所选购的书在几天后就可以送到家.
AMAZON书店还提供先进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能为不同兴趣偏好的用户自动推荐符合其兴趣需要的书籍. AMAZON使用推荐软件对读者曾经购买过的书以及该读者对其他书的评价进行分析后,将向读者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新书,只要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买到该书了;AMAZON能对顾客购买过的东西进行自动分析,然后因人而异的提出合适的建议. 读者的信息将被再次保存.这样顾客下次来时就能更容易的买到想要的书. 此外,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AMAZON的优势,读者可以在拿到书籍的30天内,将完好无损的书和音乐光盘退回AMAZON, AMAZON将原价退款. 当然AMAZON的成功还不止于此, 如果一位顾客在AMAZON购买一本书,下次他再次访问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位顾客的名字和欢迎的字样.

㈧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基本框架

个性化推荐是一种功能,它会通过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给他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内容, 如果选配助听器可以去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结合自己的听力和听力需求来验配,找到合适自己听力参数的助听器。

㈨ 协同过滤的算法简介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一种主要算法。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是在信息过滤和信息系统中正迅速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技术。与传统的基于内容过滤直接分析内容进行推荐不同,协同过滤分析用户兴趣,在用户群中找到指定用户的相似(兴趣)用户,综合这些相似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评价,形成系统对该指定用户对此信息的喜好程度预测。
与传统文本过滤相比,协同过滤有下列优点:
(1)能够过滤难以进行机器自动基于内容分析的信息。如艺术品、音乐;
(2)能够基于一些复杂的,难以表达的概念(信息质量、品位)进行过滤;
(3)推荐的新颖性。
正因为如此,协同过滤在商业应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Amazon,CDNow,MovieFinder,都采用了协同过滤的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
缺点是:
(1)用户对商品的评价非常稀疏,这样基于用户的评价所得到的用户间的相似性可能不准确(即稀疏性问题);
(2)随着用户和商品的增多,系统的性能会越来越低;
(3)如果从来没有用户对某一商品加以评价,则这个商品就不可能被推荐(即最初评价问题)。
因此,现在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都采用了几种技术相结合的推荐技术。
案例: AMAZON个性化推荐系统先驱 (基于协同过滤)
AMAZON是一个虚拟的网上书店,它没有自己的店面,而是在网上进行在线销售。它提供了高质量的综合节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有关图书的信息。如果用户需要购买的话,可以把选择的书放在虚拟购书篮中,最后查看购书篮中的商品,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并且提交订单,这样读者所选购的书在几天后就可以送到家。
AMAZON书店还提供先进的个性化推荐功能,能为不同兴趣偏好的用户自动推荐尽量符合其兴趣需要的书籍。 AMAZON使用推荐软件对读者曾经购买过的书以及该读者对其他书的评价进行分析后,将向读者推荐他可能喜欢的新书,只要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买到该书;AMAZON能对顾客购买过的东西进行自动分析,然后因人而异的提出合适的建议。读者的信息将被再次保存,这样顾客下次来时就能更容易的买到想要的书。此外,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AMAZON的优势,读者可以在拿到书籍的30天内,将完好无损的书和音乐光盘退回AMAZON,AMAZON将原价退款。当然AMAZON的成功还不止于此,如果一位顾客在AMAZON购买一本书,下次他再次访问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位顾客的名字和欢迎的字样。

㈩ 基于用户的的协同过滤算法怎样算准确率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基本概念就是把这种推荐方式变成自动化的流程

协同过滤主要是以属性或兴趣相近的用户经验与建议作为提供个性化推荐的基础。透过协同过滤,有助于搜集具有类似偏好或属性的用户,并将其意见提供给同一集群中的用户作为参考,以满足人们通常在决策之前参考他人意见的心态。

本人认为,协同过滤技术应包括如下几方面:(1)一种比对和搜集每个用户兴趣偏好的过程;(2)它需要许多用户的信息去预测个人的兴趣偏好;(3)通过对用户之间兴趣偏好相关程度的统计去发展建议那些有相同兴趣偏好的用户。

阅读全文

与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算法的缺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冰箱压缩机发烫噪音 浏览:83
单片机栈溢出符号 浏览:328
命令与征服修改器怎么用 浏览:483
什么app比较费钱 浏览:830
为什么同一个app的功能不一样 浏览:231
小型工作室用什么服务器好 浏览:995
程序员的兴趣 浏览:413
华为服务器有什么好 浏览:701
程序员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浏览:945
加密蚊帐什么意思 浏览:151
javalistclear 浏览:607
哪个app上民宿多靠谱 浏览:827
重庆服务器租用哪里有云服务器 浏览:453
土星模拟器文件夹 浏览:902
文件夹文件袋文件盒 浏览:695
云服务器打开f8指令 浏览:243
盈透证券加密币 浏览:72
阿里云服务器初始密码怎么修改 浏览:266
服务器怎么设定公用网络 浏览:99
程序员自己尝尿检测出糖尿病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