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墓志铭pdf

墓志铭pdf

发布时间:2022-12-30 23:07:18

A. 求推荐古代悲世或者淡雅多环境描写的古言散文文集或者书名 最好附有pdf下载地址 还有英文散文

古言小说中的唯美句子
1、人世间,有一种痛苦叫做,夙愿得偿。——fresh果果《花千骨》
2、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张岱《自为墓志铭》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词千篇,一语以概之,念无恶。歌万首,一朝以焚之,咏上邪。赋单章,一夕以燃之,诵红尘。
4、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但,不悔……相思——桐华《大漠谣》
5、“不要放弃,你要知宇宙恒长,万物不灭。若是真爱,就不会计较哪怕已不是最初形态。好好守着,天地轮回,终有一天所有你以为离开和消逝的都会再次回来。”——fresh果果《仙剑奇侠之花千骨》
6、“他说他喜欢我,只要他喜欢我,我们就是相配的。”——唐七公子《华胥引》
7、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赛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诗》
8、有时候负疚比直接的伤害更能摧毁一个人。——fresh果果《仙侠奇缘之花千骨》
9、如果这只是一场梦,他宁愿永生不醒。如果这依旧是一个错,他只愿此刻一直错下去。——果果《花千骨》
10、"我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寻得最初的你。——酒壑盛人《芊泽花》"
11、有一种等待是用来思忆的,那叫做望眼欲穿。有一种悲哀是用来放纵的,那叫做体无完肤。有一种爱情是用来怀念的,那叫做刻骨铭心。——vivibear《兰陵缭乱》
12、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
13、当一个人的幸福达到极致之时伴随而来的便是害怕失去的恐惧。——果果《花千骨》
14、如果我已经不再是我,你觉得我要如何才是幸福,你又要如何才是安心?——唐七公子《华胥引》
15、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阿彩《帝凰之神医弃妃》
16、我明白得太迟,而你终究不会在原地等我了。——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7、记住我,不能忘了我,假如今后喜欢上别的女子,一定不要让我知道。——唐七公子《华胥引》
18、绝情断念,绝情断念,他永远不会知道她对他的感情,更不会明白断念剑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fresh果果《花千骨》
19、人可以放下痛苦,又怎么能放下和抛弃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幸福?尽管那幸福背后,是悬崖峭壁,下面白骨森森。——fresh果果《花千骨》
20、感情常常就是这样,哪怕只是刹那的相遇相知,瞬间的心暖心动,也值得人用一生去回忆和追逐,用一世去保护和守候。——fresh果果《仙剑奇侠之花千骨》
2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2、一步一微笑,一步一伤心,一步一劫难,尽管记忆再悲伤,我却笑着,不愿遗忘。——fresh果果《花千骨》
23、这一生一世,再如何情深不悔,也只能成为茫茫岁月中潦草翻过的一页,不会再有人忆起————九鹭非香《一时冲动,七世不祥》
24、“天上地下,太遥远了”——侧侧轻寒《簪中录》
25、她近在咫尺,只不过他一低头就能触碰到的距离,却又远在天涯,仿佛这一天一地的雨,下在她那边的,与下在他这边的,各有冷暖。——侧侧轻寒《簪中录》
26、“太狠了……”黄梓瑕看看周子秦那匹温顺无比的“小瑕”,看看连马都没有的张行英,再看看自己的纤细的手腕,不由得觉得这场球真是堪忧。——侧侧轻寒《簪中录》
27、"“我刚才在想,若是这人阻止了我,我会怎样。”“可是他当真阻了,我才发现,我也不会怎样。因为早就明白,他会这样做。他考虑的事情很多,但是我永远不会是最重要的那一个。''《深宫锁凰孽》"
28、如果一份爱,让你看不到身边珍贵的亲情,最后致一个一个地失去,他是不是该学着放手。——半壶月《天赐良媛》
29、就在昨日,他还带着迷惘问父皇兰亭:他已然倾尽一切去守护她,为什么她还会怀疑!兰亭告诉他:倾尽一切守护的未必全是爱,亲人之间,恩义之间,都可以值得倾尽一切。但爱不同,当有一天,你发现,她死了,你活不了,这就是爱了!——半壶月《天赐良媛》
30、女人想拥有不一样的命运,首先,自已要成为传奇!——半壶月《天赐良媛》

B. 宁波哪有卖张黑女墓志铭书法要黑底白字

买不到的话,可以自己找PDF点子文档,然后到打印铺装订成册。再加个硬质的书皮,不比实体的差。

或者选择网购,www.Z.CN 很好。

C. 魏碑字帖

魏碑字帖:

魏碑:是北魏埋藏(386-534)的碑志,摩崖、造像等刻石文字,在我国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魏碑在汉字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过程中,上承钟王,下启隋唐,表现了艺术上的大胆的革新精神。康有为认为“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势;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至清代,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古代着名的书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后人为了临摹他们的书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纸拓下来,然后临摹书写。

D. 《精简写作》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精简写作》([美] 罗伊·彼得·克拉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ep6FYHrViOxvOvnj7Y9B9A

提取码:1234

书名:精简写作

作者:[美] 罗伊·彼得·克拉克

译者:黄筠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0

页数:216

内容简介:

快节奏时代的沟通与表达

简洁来自精挑细选,而非粗暴压缩

了解短文写作的黄金法则

写得简洁、高效、耐人寻味

◎ 编辑推荐

☆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更简单直接的信息,更高效的沟通和表达,而这要求我们掌握新时代的写作技艺——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

☆ 对工匠来说,想创造出钻石耀眼的横切面,必须专注、巧妙、 精细地打磨,做到无可比拟的精简。写作也一样。只有认真打磨每一个细节,让作品呈现出无法删减一字一句的状态,你内在的锋芒才能充分地凸显。

☆ 本书探讨的是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法则:精简。无论你想写广告文案、新闻还是诗歌、微小说……只有真正了解短文写作的黄金法则,才能写得简洁、高效、耐人寻味。

是那些日常的简短写作造就了最为坚固的长篇巨制 ,而不是相反 。

——安伯托·艾柯

◎ 内容简介

“重要的信息往往简短,有力的写作务必凝练”——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的成本与效率,如何写得又短又好,是每一个现代人渴望掌握的写作和沟通技能。了解短文写作的黄金法则,才能写得简洁、高效、耐人寻味。

被誉为“全美写作指导老师”的罗伊· 彼得· 克拉克在本书中带领读者深入探寻“短”写作中的表达规律和创意思维,并聚焦于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法则:精简。从莎士比亚的剧作到林肯的演讲;从诗作、歌词、广告到标题、段子、图片说明,甚至墓志铭、网络表情符……所有“短”写作都是本书的讨论对象,而书中所有案例均不超过300个单词,在作者天马行空、幽默风趣的文字中,我们将一窥“精简”写作的奥秘。

作者简介:

罗伊·彼得·克拉克(Roy Peter Clark),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波因特学院(Poynter)教授写作,培养了包括托马斯·弗兰奇(Thomas French)、戴安娜·萨格(Diana Sugg)等一批普利策奖获奖作家。1977年他被《圣彼得堡时报》(St. Petersburg Press)聘请为美国最早的写作指导之一,与“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合作一道提升全美报纸的写作水平,被誉为“全美写作指导老师”。他曾入选名人堂,与同行安·兰德斯(Ann Landers)共享殊荣。他曾是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的明星驻校作家,获得了与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等作家同样的头衔。

E. 《墓志铭图书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墓志铭图书馆》([英]萨缪尔·法努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iqHRmXFKB7Xkg89qgYgTbA

提取码: c3s2

书名:墓志铭图书馆

作者:[英]萨缪尔·法努斯

译者:黄兰岚

豆瓣评分:6.9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413

内容简介:

墓志铭是生命的总结,

墓碑被视作不朽,

人们希望用怎样的文字长存世间?

生者在逝者的墓志铭中寄托哀思,发表劝诫,甚至是苛刻的批评。

“盖棺定论”的关切不再是公道与否,而变成了对当时道德与风尚的宣告。

作者简介:

萨缪尔•法努斯,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出版总监。博德利图书馆是钱钟书笔下的“饱蠹楼”,于1602年开放,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仅次于英国图书馆的英国第二大图书馆。

F. 《墓志铭图书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墓志铭图书馆》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gMhZEmiqODCvjhh3jiCTkA

?pwd=snk6 提取码: snk6
简介:不论是自拟还是由他人撰写,墓志铭都是死者留在世间的记忆。墓碑被视作不朽,人们又希望自己用怎样的话语和文字长存世间?生者在逝者的墓志铭中寄托哀思,发表劝诫,甚至是苛刻的批评。“盖棺定论”的关切不再是公道与否,而变成了对当时道德与风尚的宣告。

G. 一念非凡 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 pdf

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 1643-1727), 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开创性人物,他的《流数术》和《基于无穷多项式的分析》开启了微积分这个数学领域,而其《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则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此外,他还第一个观察记录了棱镜对日光的折射,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墓志铭是英国诗人Alexander Pope仿照《圣经》的第一句撰写的:“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的定律隐藏在暗夜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宇宙一片光明)。”
牛顿是一个当今世界人人都要熟悉的人物,所以关于他的生平、轶事之类的内容就不必多费笔墨了。让我们直奔他的两项伟大成就,微积分与牛顿力学,看看是什么激发了他的灵感,而牛顿又是如何将灵感的火花拓展成学问的体系的。
二项式展开与微积分
英文里提及微积分,会用 the calculus 的说法,就象提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会用 the elements 一样。加上定冠词 the,就强调了所指内容是令人崇敬的独特存在。微积分在过去对许多人来说就是高深学问的代称,也许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英文中积分一词是 integral calculus,微分是 differential calculus。中文把 calculus 翻译成微积分,其实这个词本意应该是计算、一种计算体系。求极值,以及求二维几何体的面积和三维几何体的体积等问题,是一些古老的问题。古代中国人、希腊人早就得到了一些结果。在17世纪后半叶,关于无穷小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观点、方法和具体发现,是到了有人将之组织成一门崭新学问的时候了。德国的莱布尼兹1684年发表了一篇求最大、最小和切线新方法的文章,其中用到了 calculi 一词。等到1696年法国人洛毕大 ( Guillaume de L’Hôspital )写出了第一本这方面的教科书,微积分,the calculus,就成了这门新学问的名字。
虽然历史上有牛顿和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现优先权的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牛顿是研究和发现了微积分的。那么,牛顿发现微积分的关键一步是什么呢?是对二项式展开的推广。
只要愿意,可以得出任意次方二项式,n是自然数,的展开。所有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被总结在杨辉三角(西方人称为Pascal triangle )中(图1)。杨辉三角很容易记住:每一行都比上面一行多一项,且总是以1开始和结束,中间的数字都由上一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加得到。千万不要轻易认为你懂得了杨辉三角,这类数学对象包含内容之丰富与深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图1 杨辉三角,第n行的数字就是对应的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项式展开这样的知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就是僵硬的教条。可是,在牛顿眼里,知识是可以拓展、发展的,是用来超越的。伟大的牛顿就把上面的二项式展开公式拓展到指数是分数、甚至是负的情形, 即他不仅会展开这样的二项式,还会展开这样的多项式。牛顿给出了的展开式的一般表达,其中P, Q是任意的实数,m/n是一个分数, 即
这里的A, B, C, D…代表在该字母出现前的那一项表示。当然这样的展开包括无穷多项。牛顿用对的展开来验证他的展开式公式是否正确,他发现的展开为。对这个式子的右边求平方,可以发现结果为无穷级数,大家可以自己验证这一点。这是一个人所众知的等比级数,其和就是,这证明了上面的展开是正确的。世界真奇妙,而这奇妙需要牛顿这样的人去揭开蒙在其上的面纱。
这样看来,形式的无穷级数可以表示一般的函数f(x)。牛顿进一步地发展了求逆级数的方法,即从无穷级数出发,去得到级数。二项式展开公式的推广和求逆级数的方法,是牛顿发展微积分的重要工具。
有了这样的二项式展开,牛顿要证明曲线在0到任意x (x>0)的一段内所覆盖的面积为。牛顿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证过程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且包含很大的逻辑漏洞,因此被誉为是“一种简洁的难以理解的形式”。不管怎样,牛顿的这个论证,用现代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对于任意实数 a ,函数的一阶微分为。有了这个关系,微积分的发展算是踏上了平坦大道。
在牛顿那里,微分被称为流数术(fluxion),积分被称为逆流数术 (the inverse method of fluxion)。 Fluxion,和其它表示流动的英语词如flow (流动),fluctuate(涨落),flux (流量)等是同源词,都和流动或者速度有关。把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当作时间的函数,这个函数的流数,或者微分,就是速度。万物皆流,物理学的方程,本质上就是流的方程。
苹果与万有引力
关于牛顿,有个神奇的传说,说牛顿某日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1]碰巧掉到了他的头上,这让他顿悟了万有引力的奥秘。这个传说有人说是虚构的,但也见于他的熟人后来的文字中。但是,因为牛顿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倒是宁愿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牛顿的母校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就种了这么颗牛顿的苹果树 (图2),说是曾经给牛顿带来灵感的那棵苹果树的后代。这是一个关于伟大发现时刻抑或是带来伟大发现之灵感的记忆符号。人们很容易就引种了牛顿的苹果树的后代,但能砸出灵感的苹果一直没能等到牛顿那样的能砸出灵感的脑袋。

图2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里后来种的苹果树。
且不说是否有这样一棵苹果树,那树上的某个苹果掉到了牛顿头上激发了牛顿的灵感,从而使他参透了万有引力的奥秘。可以肯定的是,牛顿在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时,是注意到了地球上的落体运动的,而成熟果子的掉落是再自然不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早在牛顿出生之前,落体定律已经由伽利略得出,而行星运动三定律也已经由开普勒悟出。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是力造成了运动。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是关于惯性定律的认识。物体都有惯性,不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这一点后来被表述为牛顿第一定律,但其实早在牛顿之前已被人们所认识)——力是运动改变的原因。那时候,人们谈论的力是压力、摩擦力、推力这类通过接触才有的力(contiguous force)。
天上行星的运动让无数人好奇,历史上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有关于行星运动的观测记录。开普勒于1609-1619年间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把太阳当成是行星运动的参照点[2],从而总结出了着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其第一定律说行星在以太阳为焦点之一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第二定律说行星在单位时间内相对太阳扫过相同的面积。为什么是这样?或者说是什么形式的力让行星采取这样的运动形式?人们想回答这样挑战性的问题。
行星向前飞行,还不断地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一个直觉的想法是,有一股指向前方的拉力牵着行星往前运动。可这个力从哪里来?如果有,那么这个力的来源一定不是接触力,而应该是一种远距作用或者超距作用(action-at-a-distance)。认识到存在超距作用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那么这种超距作用力又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真的是落下的苹果给了牛顿以灵感。 苹果一旦脱离了和树的连接,就立即直往下朝地面落,说明地球对它的超距作用一直都在。也许地球对天上的月亮、太阳以及那些星星都存在这样的超距作用,当然太阳也应该以这样的超距作用影响着行星的运动。另一方面,苹果掉到脑袋上砸得脑袋疼,那是因为脑袋挡在了它的去路上。如果没遇到人的脑袋,它会一直落到地面上。如果没有地面或者在地面上掘口井,苹果则会一直朝下落去。老天,那苹果会一直落到地球中心去。 那个超距作用力,具体地说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是一直指向地球中心的!此时,牛顿该是悟到了引力或者重力的真谛: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是超距作用,是有心力(central force)。
那么,假设太阳和行星之间存在的引力是有心力,这能解释观测到的行星轨道的性质即开普勒三定律吗?牛顿假设物体间的引力是沿两者连线的有心力,且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他用平面几何证明了这样的行星轨道确实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有了这个结论,开普勒第二、第三定律的证明就好办了。牛顿关于开普勒第一定律的证明被收录在他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图3所示一英镑的纸币上是简化了的牛顿证明所用的图解。笔者观此图及证明时,如赤贫之人面对二斤重的钻石,被惊讶得手足无措。有人若觉得自己平面几何学得好,不妨试试看能否看得懂牛顿的证明过程。后来,钱德拉塞卡重写了这个证明,当然啦,那证明就长了很多,而且也未必更容易懂。

图3 一英镑纸币背面的牛顿和他的典型事迹。左上部分的图案和图中牛顿所持书中图案一致, 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关于有心力下行星轨道为椭圆的几何证明。
有了微积分,有了万有引力,经典力学这门科学终于建立起来了。重要的是,牛顿的工作是理性思维的典范。牛顿出生时,科学在西方世界还没能取得对中世纪愚昧的优势地位,到他去世时,西方已经步入理性时代,牛顿于此厥功甚伟。
牛顿给笔者最深刻的启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深刻、大胆的思想,还要有证明自己思想正确的能力。将不断涌现的思想和证明(或者演示)编织在一起,那就是知识的体系。
后记有趣的是,古文里有“牛顿”的说法。曹操《秋胡行》有句云:“牛顿不起,车坠谷间。”
本文原为曹则贤着《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5)的第六篇,此次发表时略有增添。
注释
1.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着名的苹果。第一个是蛇引诱夏娃的那只苹果;第三个是一只沾上氰化钾的苹果,天才阿兰·图灵咬去一口结束了他富有创造力的生命。
2.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个伟大事件,人类把看待天体运动的参考点从自己的脚下挪到了别的地方。
参考文献
1.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Nova methos pro maximis et minimis, itemque tangentibus, quae nec fractas nec irrationales quantitates moratur, & singulare pro illi calculi genus, Acta eruditorium, 467–473,1684. 一种同样适用于分数或无理数情形的求最大、最小和切线的新方法以及对一类特例的计算(拉丁文)。
2. G. F. A. de L’Hospital, 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 Paris, 1696. 用于理解曲线的无穷小分析(法文)。
3. William Dunham, The calculus gallery: masterpieces from Newton to Lebesgu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中译本为《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
4. Richard S. Westfall, 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 ◆ ◆ ◆ ◆ ◆ ◆ ◆ ◆ ◆ ◆ ◆ ◆ ◆
《一念非凡》作者序
人类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观点,曾遭遇过激烈的批评。但是,如果说“科学的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估计反对的人不会太多。因为,论及一些伟大的科学成就,别说敢腆着脸硬去争功,一般人如笔者这样资质的仅只是能弄懂只鳞片爪就足以为自己感到自豪了。当然,我这里说的科学指的是数学、物理这样的已经形成足够严谨、厚重体系的学科。
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有些人,象伽利略、哈密顿、欧拉、开尔文爵士这样的,他们的思想能穿透存在之未知的迷雾,为人类带来智识的启迪。有些人,比如庞加莱,又比如伽莫夫, 他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这个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每每读到这些大师们的思想,领略了点滴他们天才的成就,总让人有莫名的兴奋和感叹——为什么在这块最古老的、养育了人类之最大部分的土地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科学巨擘呢?
也许并非我们生而平庸,而是在我们嗷嗷待哺的时候没有见识过榜样的力量,没有高屋建瓴的智者予我们以醍醐灌顶式的洗礼?!那些科学巨擘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高品质的教育和启迪的。少年心中不知什么才是真正伟大的思想成就,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科学大师,自然也没有成为大师的渴望与野心。那么,从他们中间产生科学巨擘的可能又在哪里?
不知从何时起,笔者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自己理解的那些科学巨擘们的思想与成就之点滴与朋友们——尤其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少年朋友们——分享。但是,正确理解和准确传达这些科学大师们的思想与创造性成果远超笔者能力之外。抱着退而求其次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本小书,向读者介绍那些科学巨擘们成就其科学地位的非凡一念——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念头,但是后来成了科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给科学,进一步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推动。衷心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对年轻的朋友们,从中学生到刚踏入研究生涯的青年学者,有些许的帮助。
本书着眼的人与事,仅限于哲学、数学和物理三个领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些哲学、数学、物理领域里的大师具有别样的魅力,他们的成就在我的心中引起了特别的崇敬,按照康德的说法,就是“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它们就越是以崭新的、不断增长的惊奇和敬畏充满我的心灵。” 读者将会注意到,本书提及的一些人可是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三位一体的,有人甚至还同时是语言学家或别的什么学家。尽管可能不正确,我还是以为物理学,就心智努力的成分而言,多少逊于哲学和数学对智力以及品格的要求。不是数学家的物理学家,总是和物理学有那么一层隔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哲学家和数学家里几乎没有名不副实的人,遑论欺世盗名之徒。
本书包含30篇短文,其中前25篇大体上每篇介绍一位科学巨擘取得伟大成就时的某个非凡一念;第26篇谈论作为学者品格的高傲的孤独——寂寞中沉思的人才能瞥到黑暗中最微弱的亮光;接下来的3篇分别讲述一位中学老师、一位工厂学徒和一位农民是如何凭一个非凡念头影响了科学的;最后一篇特别谈谈平凡人如何也能享受学习和参与科学创造的乐趣。内容上我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坚持加入一些深刻的东西,包括数学公式。有一种说法,每多一个公式,书的读者就减少一半。按照这个说法,本书的读者数将少于1。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个说法。每一个健康的头脑,都是喜欢挑战的。数学公式之所以能吓走读者,可能是因为公式是以一种生硬的、唬人的方式出现的,如同有人把家常话般的德国哲学翻译成晦涩难懂的文本一样,问题出在作者或者译者的不道德而不是因为数学或者哲学的不随和。本书中的数学公式,如果读者不感兴趣,不妨直接跳过去,丝毫不影响感受那些科学巨擘灵光一现时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希望读者能努力理解这些看似艰深的东西,不要有身入宝山空手回的遗憾。在一些篇章后面我会列出一些非常专业的参考文献,我不认为在这样的书中列出这些专业的内容是多余的。虽然这些文献可能是以一种你还不会的语言写成的,或者它的内容也不易理解,但是,设若这些内容在你的内心深处激起了成为科学大师的激情,那么这些文献可能就会成为你的垫脚石。会有那么一天,你能读懂它的——说不定那时你还嫌它浅显呢。
这本小书是笔者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也是笔者内心深处的一声叹息。因为作者功力鄙薄的原因,它虽然能为朋友们展示一些伟大学术创造过程中的脚手架的遗迹,却不足以让人们一窥科学创造的门径。有志于科学事业的朋友,请早点尝试阅读科学巨擘们本人的着作,早日达成对大师之伟大成就的独特视角下的理解。
理解了科学大师之人与成就的一个附带好处是,它会让你谦虚——发自内心地,由衷地。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任何一个对本书感兴趣的人。笔者无意也无法把难度控制在某个层次上;实际上,笔者根本就不接受把知识划分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和教授能理解的不同层次的说法。倘若一本书能让不同的读者群都多多少少能有一些收获,哪怕仅仅是阅读时的会心一笑,那就是成功。再者说了,如果所读之书没有一点难度,那我们的进步从而何来?
你一定注意到了,有很多来自伟大头脑的灵光一现这里没有提及。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开放的系列,稍待时日会有更多的内容在未来会被添加进来。
这个民族,这个我所属的多灾多难但一直生生不息的民族,无论如何要对科学做出一点实质性的贡献。 而为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造。马上发起冲击,angreifen,sofort!
曹则贤
2013年春动笔
2015年秋定稿 于北京

H. 求一个《高丽墓志铭集成》的PDF版

网络私信你了,有《高丽墓志铭集成》的PDF

I. 哪位大哥大姐能给我一个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的PDF或者word什么的,我感谢万分啊!!!!!!!!

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收获
——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特辑》
陈尚君
今年五月在北京见到千唐志斋主人张钫先生的外孙女李鸣女士,她因为与我是大学同年级同学,因此谈得很投机,
给我看了有关张钫先生家族的许多珍贵资料,还谈到河南文物部门准备纪念张先生的安排,最后说到千唐志斋近十多
年来广徵石刻碑志,数量多达五六百方,有许多珍贵的发现,而且不久有出版的可能,引起我更大的兴趣。我始终认
为二十世纪唐代石刻文献的大宗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唐代文史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全新的气象。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三十年代张钫千唐志斋的一千二百多方藏品。近 二十多年新发表的大批唐代碑志,其 中超过一半发现于洛阳一带。
以千唐志斋的地位和影响,新藏品肯定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十分值得期待。承西安碑林博物馆王庆卫先生告知,我得
以见到这批新志的目录,不久又得见全书。披览所及,深感此批墓志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洛阳地区新发表墓志中分量最
大的一批,其中涉及到唐代政治、社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记载极其丰富,且绝大多数为首次刊布,具有极其重大
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唐代石刻文献的又一次重要收获。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藏志特辑》( 后文径称《特辑》,引录时仅注页码), 三秦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出版,署吴
刚主编,王京阳、赵跟喜、张建华副主编,点校者除三位副主编外,还有陈忠凯、袁宪、马驰三位,其中赵跟喜为洛
阳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前言》由其撰写;马驰为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可以说是文物学者与唐史学者合作整理的
成果,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全书收入墓志共 589 篇,唐以前35 篇,宋以后 33 篇,唐五代墓志凡 521 篇,其中极
少数为旧志,如《元显儁墓志》,可能发表虽早,后归千唐志斋,因收入。个别墓志在他处也曾发表,如崔颢《唐故
太子洗马荥阳郑府君(齐望)墓志铭》也见于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绝大多数为近十多年出土而为千唐志斋收
集,并在《特辑》中首次发表,显得特别珍贵。
《特辑》承《全唐文补遗》的一贯体例,因收入千唐志斋近年所得全部墓志而稍作变通,将唐以前和宋以后墓志
六十多方,作为附录收入,是妥当的处置。这些墓志中,确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献。唐前所出弘农杨氏的多方墓志,王
庆卫先生已经另作文考试。李 清臣撰范仲淹妻张氏墓志,涉 及范氏家室生平关系至大,就 不必我再费辞言了。范 杲( 小
传作范景,恐误,杲为宋初名臣范质子)撰刘温叟墓志,对于五代史研究关系至大。我先前作《旧五代史新辑会证》
未能利用,是很可惜的。其中关于刘岳家世和温叟知贡举始末的记录,尤其珍贵。
当然,《 特辑》在体例、标点、作者等方面,仍有一些细节出入。如因为全部唐墓志均按照时间先后编次,以致卢
载、崔从、崔沆、柳雍门等有二篇之作者,均两次列目,有失《全唐文》作者归一的原则。标点之出入,如 244 页《崔
氏墓志》“ 以山越叛,换裴君实施于戎事,以疆场之近,而夫人不获乎偕行”,“ 换”当作“涣”, 应连上句读,“ 疆场”
应作“疆埸”。 未见拓本,可能是原本如此。再如 358页《唐故巨鹿魏府君墓志铭》“ 曾祖知南府,皇守侍中、户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以其下文求之,知为玄宗相魏知古,“ 南府”二字不可解,可能属于误录而失校。182 页《崔
氏墓志铭》“ 父神基”保存了“基”字末笔的阙笔,也没有必要。以上诸点均属细节出入,并不影响全书的基本质量。
石刻文献多数都属于私家文献,但因为写于特定时地,为特定原因写作,与史书之为官方史家系统整理成史者有
很大不同。墓志当然是为死者盖棺而作的作品,具有不可避免的掩瑕颂德的目的,即使称为谀墓也不为过。但若学者
善于综合分析,去伪存真,也可以发现许多可以补充史实的重大记录。现在的墓志考释类文章大多是将墓志所述与史
书比读,以资于解读墓志,若有与史书不同或者史书不载者,就认为可以订补史书。这种方法不能算错,但史书不能
备载一个时代的所有鸡毛蒜皮的事情,墓志有而史书不载者非常正常,不必指责史书。对此,岑仲勉先生在《贞石证
史》中已经有过经典的论述。本文即拟秉持此一立场,重点揭示本书中所包含的有资唐代文史研究的重要信息。
《特辑》提供了大量唐代着名文人的文章,可以提到的很多,在此仅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杜甫《壮游》诗云:“ 斯
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自注:“ 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魏启心的诗文一直没有存世者。本书收入开元二十一年
太子中舍魏启心撰《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农郡君杨氏墓志铭》,颇有文采,对于研究杜甫早期生平很重要。顺
2
便提到,崔尚的墓志也已经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发表,可知崔曾为杜甫祖父杜审言赏识,诗歌也颇负时名。中
唐着名诗僧清江,今存诗一卷,其生平详《宋高僧传》卷一五本传,但无文章传世。本书收其撰《唐故安国寺清源律
师墓志》,志主即《宋高僧传》所称之“与同学清源从守直和尚下为弟子”之清源,守直则应从《文苑英华》卷七八
六皎然《唐杭州灵隐山天竺寺故大和尚塔铭》作守真。此篇可以见到清江的文章才能,见到他与清源的同学深情,在
僧文中颇罕见。同时,墓志提到清源是严挺之孙,严武子,而前引《宋高僧传》和皎然文均称其为越州人,对于了解
严武一家的实际占籍,也提供了重要线索。
《特辑》收录有诗篇传世者之墓志,即有邵炅(146 页姚重晠《唐故朝请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上柱国魏郡安阳
邵府君墓志铭》)、张锡(152 页邢巨《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绛州刺史上柱国平原郡开国公张府君墓志铭》)、许
景先(160 页韩休《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阳许公墓志铭》)、郑虔(详下)、 崔备(324 页张惟素《唐故谏议大夫清河崔府
君墓志铭》)、 徐放(327 页元佑《唐故朝散大夫守衢州刺史上柱国徐君墓志铭》)、 贺兰遂(341 页许丰《唐故河南贺
兰府君墓志铭》)、 卢 载( 376 页卢载自撰《 唐朝议郎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卢载墓志铭》)、裴 夷直( 397
页李景让《唐故朝散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赠工部尚书裴公墓铭》)。 墓 志提供了这些作家研究的完整资料。如贺兰遂,《日
本国见在书目》中有其集二卷,《千载佳句》中存其诗十多联,但其生平一直无从考索。友人孙猛方作《日本国见在
书目》的笺证,苦无资料,我告之此墓志已出,很感兴奋。自撰墓志,《 特辑》中有两篇,卢载自撰墓志是很有特色
的一篇。卢载不按当时的习俗备载家世阀阅,而是自称“性灵疏愚,言语方质,才知耸善,未及有方”, 并引与友人
书,以为“身不登神仙,道不济天下,过此以往,则皆略同,便当处山”, 可见其自负之高。墓志中引到他自认为得
意的文章,有“《 建中德音述》一篇,是兴起德宗皇帝终美之意;《文定》一首,是伸陈伯玉微婉被谤之由”, 另有为
魏博节帅起草的文书,可以见到他道济天下的努力。遗憾的是,虽然官至兵部侍郎,但仅存《元德秀诔》一文和写于
南岳的两句诗。此 篇墓志的发现,让 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位傲兀文人的自负和追求。日 本京都大学川合康三教授曾着《 中
国的自传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年出版蔡毅中译本),着力研究有个性人士在自传中的个人描述。卢载此篇与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收梁宁《唐故尚书水部员外郎以着作郎致仕彭城刘府君墓志文》所引刘复自叙,是近年发现文
献中最有特色的两篇自传,值得向川合教授作介绍。刘复有文集三十卷,凡五百多篇,今存诗十多首,较卢载稍微幸
运一些。
《特辑》中墓志的文学史料也极其丰富。樊宗师《樊凑墓志》( 278 页),是继《千唐志斋藏志》收录其《樊涚墓
志》后再次发现其遗文。这位以文章怪奇名世,但被韩愈许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文章家,再次让世人看到其为文
平易顺畅的一面,证明韩愈的评价确非虚誉。陈翃《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驾部郎中兼同州长史郭公(湜)墓志铭》
(271 页)记墓主“着书数十卷”, 今存惟《高力士外传》一种,是研究开元天宝轶事的重要着作,墓志提供了作者
的完整传记。陈翃撰有《郭汾阳家传》,虽然已经亡逸,但宋人引用尚多。本志是其撰文墓志第二次出土。裴虔馀《唐
故秀才河东裴府君(岩)墓志铭》云:“ 数年之间,遂博通群籍,能效古为歌诗,迥出时辈,多诵于人口。前辈有李
白、李贺,皆名工,时人以此方之。” 裴岩没有诗传世,时人的评价恐不免夸张,但以李白与李贺并提,这是很早的
例证,当为文学史家注意。本书 315 页收前试大理评事王建撰《李仲昌墓志》,作者是否诗人王建,还有待查考。
崔胐《刘元贞墓志》(196 页,题长不录)是体例很特殊的一篇墓志,志主为玄宗天宝间的宿卫将领,任职三十
五年,卒于任。作者始称“君子则尔哭,小人则尔歌。小人歌公德,君子哭公恒。” 又云“君子必哭也,小人必歌也”,
在墓志末则附歌一首:面松岳兮小有阳,东望溟兮饮太行。夹河洛兮地一藏,奉天劳兮憩北邙。窀穸奄兮不重光,大
贤邮兮物感伤。甫奇谷兮三畛强,永为古兮从此张。” 体式还是墓志中常见的骚体,但称为歌,值得注意。在墓志中
引诗作,《 特辑》中只有一例,即卢蕃《唐故越州剡县尉卢府君(广)夫人陇西李氏合袝墓志铭》引录卢广赴剡县任
时,吟诗云:“ 挂席日千里,长江乘便风。无心羡鸾凤,自若腾虚空。”《 全唐诗》没有收录卢广的诗。附带说到,《 洛
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收《崔尚墓志》,收录崔尚所献《温泉诗》和贾升颂美崔尚诗的断句,为石刻存诗的最近例证。
就文学研究来说,《 特辑》发表墓志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无疑是郑虔墓志。谨全文抄录如下:
大唐故着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府君并夫人琅瑘王氏墓志铭并序
公讳虔,字趍庭,荥阳人也。本枝自周,因国氏郑,尔来千有馀年,世为着族。曾父道瑗,随朗州司法参军。
大父怀节,皇澧州司马,赠卫州刺史。父镜思,皇秘书郎,赠主客郎中、秘书少监。公则秘书之次子。源长庆深,
世继其美。公神冲气和,行纯体素,精心文艺,克己礼乐。弱冠举秀才,进士高第。主司拔其秀逸,翰林推其独
步。又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百家诸子,如指掌焉。家国以为一宝,朝野谓之三绝。解褐
3
补率更司主簿,二转监门卫录事参军,三改尚乘直长,四除太常寺协律郎,五授左青道率府长史,六移广文馆博
士,七迁着作郎。无何,狂寇凭陵,二京失守,公奔窜不暇,遂陷身戎虏。初胁授兵部郎中,次国子司业。国家
克复日,贬公台州司户。非其罪也,国之宪也。经一考,遘疾于台州官舍,终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九,时乾元二
年九月廿日也。夫人琅瑘王氏,皇凤阁侍郎平章事方庆之孙,皇侍御史晙之女。承大贤之后,盛德相继。母仪母
则,传在六亲;妇道妇容,闻于九族。享年廿有五,以开元十四年十一月二日,先公而殁。嗣子元老、野老、魏
老。有女五人。既奉胎中之教,又承庭下之训。动乃应规,言必合则。咸以世事多故,或处遐方,唯长女、次女、
幼子在焉。初,公以权厝于金陵石头山之原,夫人在王城南定鼎门之右,顷以时艰,未遑合袝。昨以询于长老,
卜于龟筮,得以今年协从是礼。长女、次女相谓曰:“ 吾等虽伯仲未集,而吉岁罕逢,今誓将毕乎大事。” 于是自
江涉淮,逾河达洛,万里扶持,归于故乡。昨以六月廿五日,将启城南故窆,言归郑氏新茔。大隧既开,玄堂斯
俨。盘藤绕塔,彰神理之获安;葛蔓萦棺,未精诚之必感。青乌有言曰:“ 地之吉,草木润。神之安,福后胤。”
此其是也,必不可动。佥曰:“ 此其为万代柽槚,胡造次而易哉!” 于是长女、次女等叹曰:“ 不归故乡,亦闻古礼。”
遂以大历四年八月廿五日,袝于夫人故茔,崇礼经也,议不可动也。外生卢季长备闻旧德,书此贞石。铭曰:于
昭我舅,道德是尊。才高位卑,天道奚论。茫茫野田,苍苍古原。凄凉对阙,冥冥双魂。陇月夜明,松风昼昏。
千秋万祀,传于子孙。鼎门之右,龙门之侧。郁郁佳城,志荥阳茔域。
关于此篇墓志的价值,我将另文详细考释。在此先述要点。十多年前作《郑虔生平与着述补考》(收入《郑虔研究续
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出版),依据杜甫《八哀诗》注,认为郑虔与郑审为叔侄,并据郑审家世推定为郑
述祖五世孙。现据此志及其他郑氏家族墓志,知前述推论并不错,但郑审仅是郑虔从侄,为虔父镜思兄进思之孙。郑
虔生年,临海郑广文纪念馆考证为 685 年,并于去年举办了其诞辰 1320 周年的纪念活动。据本志,则郑虔生卒年应
为 691 年至 759 年,可见据诗文和宗谱考证之难以精密。郑虔曾登进士第,以往记载中都没有述及,可以补《登科记
考》之缺。郑虔七次仕历的经过,也大致可以得到印证。郑虔妻为武后相王方庆孙女,属显宦世族之家。《 特辑》另
收郑虔撰文之《大唐故右千牛卫中郎将王府君(暟)墓志铭》,为洛阳发现的第三方郑虔撰文的墓志,暟为方庆第六
子,为虔奉妻族命而作。郑虔陷伪的任官,史书作水部郎中,墓志作兵部郎中,又多国子司业一职。郑虔至德二年冬
贬台州司户,到乾元二年九月去世,包括赴台州路途,一共不足二年。以往根据杜甫诗和宋人杜诗注,认为郑虔亡于
广德二年,显然差距很大。事实是杜甫在秦州一带生活时,郑虔即已经去世,由于相隔太远,消息不通,杜甫在数年
后方得知郑虔噩耗。墓志对于杜甫一系列诗歌的解读,也都有意义。郑虔的丧葬和子嗣,墓志都交待得很清楚。大约
在台州病故后不久,即权殡于金陵,到大历四年归葬洛阳,时距去世已经十年。现在临海有郑虔墓,似乎需要重新检
讨。郑虔入袝夫人王氏故茔,有些特殊,故墓志有详细说明。但在已见唐代墓志中,也有类似情况。郑虔的子嗣,墓
志提到元老、野老、魏老三子,并云营葬时,二子在遐方。郑虔长子元老墓志也已经出土,见《全唐文补遗》第八辑
103 页,名忠佐,字符老,贞元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其父子墓志都没有留居台州的记录,今临海有大量郑虔遗裔,
各支谱系出入很大,也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就艺术史研究来说,包佶《大唐故朝请大夫盛王府司马诸王侍书上护军范阳张公(怀瓌)墓志铭》(236 页),对
于唐代着名书学理论家张怀瓘的家世、生平研究,极其重要。今人薛龙春着《张怀瓘书学着作考论》(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 2005年 7 月出版)对怀瓘生平考证已详,本志称张家“侨居于广陵”, 与《述书赋》称张氏为海陵人虽有细节
出入,大体近是。志没有叙及为张华之后,薛着认为怀瓌曾孙《张中立墓志》称华后疑出依托,可得佐证。墓志云:
“曾祖礼。祖隆,唐太子左司御率。父绍宗,赠宜春郡太守。” 可以考知其家世系。薛着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疑与张说为同一支,但其祖隆与张氏还河东之祖张隆名同,恐非其后人。墓志述其曾祖礼与父绍宗皆无官职(《张绍
宗墓志》称绍宗为邵州武冈令),绍宗赠官当因其二子位达之故。又称怀瓌为绍宗第五子,天宝十四载卒,年六十四,
可据以推知怀瓘约生于垂拱前后。
就唐代家庭社会史研究而言,《 特辑》也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贵的资料。笔者不久前发表《唐代的亡妻与亡妾墓志》,
分析唐代男性为其妻、妾所作墓志及其感情和家庭生活的状况,所得亡妻墓志凡八十七篇、亡妾墓志十九篇。据本书
则可以再补充亡妻墓志十二篇,即刘肱《大唐前同州澄城县主簿南阳刘肱妻河东裴氏墓志》( 174 页)、薛襄《大唐前
陈留郡陈留县尉薛襄故夫人王氏墓志铭》(193 页)、郭湜《大理司直郭湜故妻陇西李夫人墓志铭》(248 页)、卢士瑀
《大唐范阳卢公故夫人清河崔氏墓志铭》(285 页)、高锡《唐高氏故夫人夫人河东裴氏墓志铭》(294 页)、 卢载《唐
前黔中观察推官试太常寺协律郎卢载妻郑氏墓志铭》(308 页)、卢士琼《唐东都留守推官试大理评事卢君故夫人荥阳
4
郑氏墓志铭》(314 页)、 郭文应《唐安州都督法曹参军郭文应亡妻范阳卢氏墓志铭》(330 页)、崔彦崇《唐故荥阳郑
夫人墓志铭》(340 页)、皇甫弘《唐泾原节度掌书记试太常寺协律郎皇甫弘妻博陵崔氏夫人墓志铭》(343 页)、张澹
《和州乌江县令敦煌张公故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369 页)、崔镇《唐乡贡进士崔镇亡妻荥阳郑氏墓志铭》(396 页),
加上《书法丛刊》2005 年 4 妻刊出的李岘为妻撰墓志,使今存唐亡妻墓志达到了百篇,确是很可观的珍贵记录。亡
妾墓志也可以增加一篇,即孙絿《王氏墓志铭》。此志整理者加括注云“孙絿妻”, 不太准确。墓志中云:“ 余年十七,
命尔为箒妾,逮今仅纪矣。” 王氏的身份确为妾而非妻。此批墓志包含的研究信息非常丰富。比方《王氏墓志铭》中,
孙絿云:“ 余湎于酒,尔能排之;余不好书,尔能励之。每言及是,不觉垂涕良久。余自叹曰:‘ 为男子身,束身冕首,
不能行世间美事,反惰其业,为酒所惑,使儿女子勉诫,得不悲乎!’ 遂掷瓢命秩(疑当作帙),贯览坟典,不三二岁,
且有所补。一日,朋友俳余曰:‘ 孙氏子可谓道长矣。’ 余思之,乃尔之力也。” 这一段,几乎就是《李娃传》后半浪
子回头故事的减缩版。墓志记王氏临终所言:“ 余父冢长安中,苟终,愿归窆于其侧。” 也是值得玩味的。虽然孙絿解
释此语为“殁则侍父以孝”, 并以子女祭奠为由没有遵从其遗言,仍窆于孙氏墓地,而此点因关涉唐代出嫁妇女与其
本家的关系,以及妾在葬制中的选择,特别值得重视。
《特辑》收录洛阳出土唐代世家大族墓志之重要,赵跟喜馆长在《前言》中已经说到:“ 这批新收墓志大多出于洛
北邙山、洛南万安山、龙门西山及偃师、关林等地,其价值弥足珍贵,如万安山出土的李、卢、姚、范官僚家族墓志,
龙门张沟一带出土的多与皇亲国戚有关联的人物墓志等,其中人物事件或见诸史册,或补缺拾遗,皆可印证唐史之一
般。” 全书可以补充唐史或者考订唐代世家谱系的资料实在太丰富,本文难以一一遍举,可留待学者今后进一步的研
究。在此仅举皇甫氏一例。郑薰《唐故中散大夫守给事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志铭》云:“ 其
先自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生仲,仲生发,发以王父字为族。汉兴,改父为甫,因氏焉。至武帝初,雍
州牧鸾始自鲁国迁茂陵,故起鸾为始祖。鸾生裒,举至孝,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儁,东汉复为安定都
尉。儁生稜,渡辽将军,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为郡着姓。稜有八子,为八祖,坟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
八祖之后,皆出安定,关中谓之望族,故世为安定人。公即渡辽第六子旗之后也。” 虽然皇甫氏的得姓原委,在《元
和姓纂》卷五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都有所述及,但都没有此节详尽。有关皇甫氏占郡安定的始末,以及八祖
坟墓地点的记录,尤 其珍贵。其 材料来源显然是郑薰得自皇甫家人提供的谱牒记录,虽 汉前事实的记载可能会有出入,
但对于了解汉唐间世族发展历史和皇甫氏家族的重要性,相信会引起学者的兴趣。
又梁涉《大唐故中散大夫襄阳郡别驾上柱国李府君(庭芝)墓志铭》云:“ 十一代祖暠,晋凉武昭王。天宝中,主
上感肇霸之初,载兴王之业,有制册为兴圣皇帝。俾四公之后,咸属籍于宗正焉。”《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云开元二
十三年以姑臧、绛郡、武阳(一作陵)、南阳四房复附属籍,与此作天宝中不同。庭芝为义琛孙,出姑臧大房,可以
知道当时恢复宗室属籍的具体情况。
至于文学世家的材料,可以举着名诗人王之涣家族为例。曲石藏王之涣墓志,曾为学者反复研究。其实在《千
唐志斋藏志》中,还有此一家族的四方墓志,我在 20 年前曾撰文介绍(《 文学遗产》1987 年第 5 期《跋王之涣祖父
王德表、妻李氏墓志》) 。近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王洛客墓志》发表(《书法丛刊》2002 年3 期,又见北京大学
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中国古代碑帖拓本》),详细记载了其一生的文学活动。本书又收入之涣堂弟王之咸
墓志(229 页)及之咸子王绾墓志(280 页),为此一文学家族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唐代海运史研究资料历来很少。《 特辑》169 页徐安贞《朱淑墓志》云:“ 父玄泰,幽州大都督府司马、摄侍御史、
兼河北道海运使。楼船鲸飞,輶车隼击。” 208 页李涓《大唐故北海郡千乘县令卢府君(均方)墓志》云:“ 调补洺州
平恩县丞。秩满,海运使朱玄泰奏君押运。越海有连樯之漕,安边有如京之防。且溟渤穷乎天壤,通波亘于万□ 。舳
舻电逝,委输云集。君皆饰躬履险,率先启行,昭宣国章,敷惠边土,使我东夏,保大定功。” 所叙都是开元年间由
朱玄泰实际领导、卢均方参与的从江南通过海路向河北运输粮食物资的实际情形,对于了解唐代经济史,以及安史之
乱发生的原因和睢阳保卫战对于阻厄乱军夺取江南的意义,也有参考意义。朱玄泰在两《唐书》中未见述及。
有关唐代交通史的资料,可以举出一例。华良夫《唐故殿中侍御史李公(举)墓志铭》云:“ 满岁,调授京兆盩
厔尉。县居剑南东西川谷口,中使、节制郎吏、西南夷宣诏使暨迁客,入者于是乎整驾,出者于是乎税息,亭传马牛
之损,毙不绝日,府为病而难其任。” 所述长安往两川经过盩厔时的境况,是很难得的记录。
有关民族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资料,《 特辑》也极其丰富。我认为史料价值最高的,一是韦承庆撰《大周故镇
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大将军赠幽州都督上柱国柳城郡开国公高公(质)墓志铭》(79 页),二是缺名《唐故右领军中
5
郎将使持节招抚仆罗大使天水赵府君(臣礼)志文》(210 页)。 高质为高丽贵族,墓志记其十九代祖后汉末封王赐姓
并得赐铁券文云:“ 宜令高密子孙,代代承袭,自非乌头白,鸭绿竭,承袭不绝。” 又载质“曾祖前,本蕃三品位头大
兄;祖式,二品莫离支,独知军国及兵马事;父量,三品栅城都督、位头大兄兼大相”。 对于研究高丽史极其重要。
墓志记高质总章间归唐后,历任军职,万岁通天二年任泸河道讨击大使、充清边东军总管,在与契丹叛军作战中,困
守孤城,城陷被俘而遇害于磨米城。上世纪初洛阳曾出土高质子高慈墓志,罗振玉收入《唐代海东藩阅志存》,有关
其先世及父子战死的内容,与本篇记载一致,可以参看,相信会引起学者较多的注意。赵臣礼一生除曾贬官琼州的一
段经历外,在武后时期经历了西域的多次边疆冲突和招抚出使,更曾两次担任招慰仆罗使,后在归途中卒于武威。墓
志以其与张博望(骞)相比,可以见到其经历的特殊。
最后,特别想指出的是,最近几年发表的唐代墓志数量极其巨大,为唐代文史研究提供了空前丰富的资料,造成
了近年石刻文献研究的学术热点。1997 年,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时,所得凡5482 件;
2004 年此书出版新版时,达到 6459 件,除增加了《全唐文》收录的文献保存的一部分外,多数为新发表者。2004
年以来,新发表的成批墓志,除本书外,还有《全唐文补遗》第八册、《邙洛碑志三百种》、《洛阳新出土墓志考释》
等,总数约达到 1500 方。此外,另行发表而特别重要者,我以为还可以举出魏烜《裴怀古墓志》(《中原文物》2005
年 5 期戴霖文)、《 王洛客墓志》(《书法丛刊》2002年3 期)、崔至《崔翘墓志》(《书法丛刊》2006 年2 期)、徐浩《李
岘墓志》(荣宝斋刊拓本,又见《书法丛刊》2005 年 4 辑)、令狐畲撰《狄兼谟墓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1 期刊赵振华等文)、房凝《支谟墓志》(《洛阳大学学报》2006 年 1 期董延寿等文)等。此外,如陆邳《杨良瑶神道
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3 期张世民文)、智严《珪禅师纪德幢》(《敦煌研究》2004 年 6 期李文生文)等,
也有重要史料价值。赵跟喜馆长在本书《前言》中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洛阳出土的墓志,“ 主要有千唐志斋
六百馀方、洛阳文物二队四百馀方、洛阳师范学院三百馀方、洛阳宋氏、刘氏、王氏等五百馀方,其他散存于市县文
物单位,流散外地者几近千方。” 除《特辑》外,洛阳师范学院藏品部分发表于《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洛阳民间私
人藏品部分收入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洛阳文物工作队藏品收入《洛阳出土历代墓志缉绳》和《洛阳新获墓志》
者约有一千方。估计已经出土而至今未曾发表者,仍有一千多方。千唐志斋秉着学术为天下公器的态度,及时完整地
发表全部藏品,提供学术界作进一步的研究,实在是一件造福学林、功德无量的善事。十分期待有关藏家也能及时发
表藏品,共通开创唐代石刻研究的新局面,并由此为唐代文史研究带来新气象。

阅读全文

与墓志铭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sgo大陆是在什么服务器上玩 浏览:577
如何使hbuilder和外部服务器相连 浏览:740
怎么让7z解压时不占c盘 浏览:639
国际新闻编译选择 浏览:938
外贸建站云服务器哪家好 浏览:396
服务器如何使用uefi引导 浏览:549
网站建设论文php 浏览:68
软件编译仿真 浏览:433
购买软件能加密吗 浏览:3
发泡pdf 浏览:59
服务器双网卡绑定交换机如何配置 浏览:444
java静态方法的重写 浏览:938
哪里有超全的漫画app 浏览:925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 浏览:462
单片机点阵视频教程 浏览:982
压缩面膜怎么选择 浏览:807
基于命令的标准acl配置实例 浏览:76
第一现场车机怎么下载其他app 浏览:906
中兴路由3s命令 浏览:82
为什么显示加密模块未打开 浏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