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物质的分解电压
约1.7V.
使电解质溶液继续不断地电解所需施加的最低外加电压,叫做分解电压。电解质溶液电解时施加的电压,主要用来克服电解时体系中产生的反电动势。例如电解0.5mol/L H2SO4,通电时两极发生的半反应是:阴极2H++2e→H2
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被铂电极吸附后,实际上就构成了氢电极和氧电极。这两个电极产生一个跟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电动势(叫反电动势)。因此要使电解顺利进行,外加电压必须大于反电动势,这就是分解电压产生的原因。电解时由于两个电极都存在超电势,使阳极的电极电势增大,阴极的电极电势减小,因此实际的反电动势要大于理论反电动势,使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增大,电解时耗的电量增加。很多强酸、强碱和强酸强碱盐溶液有十分接近的分解电压(约1.7V)。因为电解这些溶液时两极上发生的反应相同,产生的反电动势也基本相同。
㈡ 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
阳极(氢氧根放电):4OH-+4e-=2H2O+O2↑
阴极(铜离子放电):2Cu2+-4e-=2Cu
总反应:2CuSO4+4H2O=(上边写通电) 2Cu+O2↑+2H2SO4
析出铜放出氧气,铜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若想使溶液恢复原来浓度,只要加入CuO就可以H2SO4+CuO= CuSO4+2H2O
㈢ 铂作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怎么写,谢谢啦越快
与电解水相同。阳极4OH --4e-=O2+2H2O
阴极4H++4e-=2H2
满意请采纳
㈣ 用铂电极电解M(NO3)x溶液,当阴极析出mg金属M时,在阳极放出560mL气体(标准状况),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
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当产生0.56L即0.025moL氧气,共发生0.1mol电子转移,在阴极是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生成金属的过程,由发生电极反应:Mx++xe-=M,再根据电子守恒,则转移0.1mol电子析出金属M的物质的量为
0.1 |
x |
0.1 |
x |
㈤ 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钠稀溶液化学方程式
电解硫酸钠的实质是电解水
方程式:
2H2O =电解=2H2 + O2
㈥ 用铂电极电解5.6%的氢氧化钾
电解氢氧化钾溶液相当于电解水,阳极产生的是氧气0.5mol,也即是电解了1mol的水,5.6/(100-18)=0.0683
㈦ 用铂作电极电解某种溶液,通电一段时间,溶液的pH变小,并且在阳极得到0.56L气体,阴极得到1.12L气体(两
A.电解NaOH溶液,两极上分别为OH - 和H + 放电,消耗水,溶液pH增大,故A错误; B.电解稀硫酸,两极上分别为OH - 和H + 放电,消耗水,H + 浓度增大,溶液的pH变小,故B正确; C.电解CuSO 4 溶液,阴极析出铜,如时间较少,没有气体放出,故C错误; D.电解硝酸钾溶液,两极上分别为OH - 和H + 放电,消耗水,溶液呈中性,pH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
㈧ 以铂为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写出各自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H2SO4(稀) NaOH
以铂为电极 电解硫酸 阳极(Pt) 4OH- - 4e- = 2H2O + O2 阴极(Pt) 2H+ + 2e- = H2 总反应式;2 H2O=(通电)2H2 + O2 以铂为电极 电解NaOH 阳极(Pt) 4OH- - 4e- = 2H2O + O2 阴极(Pt) 2H+ + 2e- = H2 总反应式;2 H2O=(通电)2H2 + O2
㈨ 什么叫做理论分解电压与实际分解电压的区别是什么
何为分解电压?分解电压E分解就是使给定电解过程连续稳定进行所必须施加的最小外加电压。一般在进行实验电解实验之前,先要测定一下实验所需要的分解电压,这样能保证实验按照要求平稳地进行。
(1)分解电压的测定方法
在以Pt电极电解1mol•dm-3的盐酸溶液为例,来说明电解原理和分解电压的测定方法。实验中将两个Pt电极分别与电源和可变电阻相连,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通过逐渐增加外加电压,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别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和电压E,然后绘制出电流-电压曲线,如图3所示。
实验发现,刚开始加电压时,电流强度很小,电极上观察不到电解现象。之后,随着E的增大,电极表面附着少量氢气和氯气,不易逸出。电解产物氢气和氯气在电解池中又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产生的电动势与外加电压相反,因此,外加电压必须克服这反电动势,继续增加电压,I有少许增加,如图中1-2段。当外压增至2-3段,氢气和氯气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呈气泡逸出,反电动势达极大值Emax。此后再增加电压,电流I就呈直线增加。将直线外延至I=0处,得E分解,这是使电解质溶液不断发生电解所必需外加的最小电压,就是分解电压。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分解电压是指在电流为零的情况下,其与电解槽电压存在区别。
同一个实验的分解电压也会由于本身的装置等原因在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所以在电解实验之前需要测定分解电压。
然而,在教学中没有时间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都测定分解电压,在不知道分解电压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按照测定分解电压的方式逐渐增加外加电压直到电解池中出现温和、稳定的电解现象为止。
在许多文献中除了出现分解电压外,经常还提及理论分解电压,而这两者的数值相近,但是却不一样,那这两者有何区别?
(2)理论分解电压和分解电压的区别
理论分解电压,其与分解电压不同,理论分解电压对于同一个电解实验是相同的。在电解,如图3中1-2段时,在在阴极上析出的H2和阳极上析出的Cl2,分别被吸附在铂电极上,形成了氢电极和氧电极,组成如下原电池:
Pt(s)|H2(g,p)|HCl(1mol•dm-3)|Cl2(g,p)|Pt(s)
此电池电动势的方向和电解时外加电压相反,称之为反电动势。对外电场有抵挡作用,能阻止(或削弱)电解的进行,为了使电解正常进行,外加电压必须克服电池的电动势,所以将此反电动势称为理论分解电压E理分。理论分解电压E理分等于相应的原电池的电动势E可逆。
从图3可以看出,E分解是由I~E曲线的直线段反向外推到I→0时所得,仍包含不可逆因素,因此,E分解略高于E理分。E分解可以认为是要使电解进行所需的最小电压。在实际电解时,必需考虑电解进行的速度,外加电压在高于E分解时,才能实现有意义的电解过程。
通常把电解能适宜进行时阴阳两极上的外加电压称为槽电压E槽,即E槽=E理分+△E+IR,式中,△E是阴、阳极超电势之和;IR是电解池(槽)所产生的电位降(IR与电解槽本身性质有关,在计算中由于R较小一般不考虑)。显然,实际电解过程的E槽大于E分解。
㈩ 用铂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
电解硫酸铜溶液总反应是:2CuSO4+2H2O=2Cu+O2 + 2H2SO4,真正离开溶液的是Cu和O2,所以只要加CuO就可以恢复原溶液组成,但现在加了Cu(OH)2,即加了CuO和H2O,说明还有水也发生电解了.
氢氧化铜物质的量=19.6/98=0.2mol,其中含铜元素0.2mol,还含H2O 0.2mol
2CuSO4+2H2O=2Cu+O2 + 2H2SO4
320g 2mol
x 0.2mol 解得x=32g,所以A对
此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2*2=0.4mol
2H2O=2H2+O2 4e-
2mol 4mol
0.2mol y 解得y=0.4mol,所以共转移0.8mole-,B正确
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气体为O2,第一个反应生成0.1mol,第二个反应生成0.1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0.2*22.4=4.48L,C正确
在相同条件下,阴极得到气体是H2,物质的量为0.2mol,体积等于阳极得到气体的体积,所以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