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媒体数据为什么要进行压缩
一般,原声的多媒体数据都比较大,在传播的时候比较麻烦;而如果经过一定的有损压缩/无损压缩,会在不影响观赏的情况下,方便信息的交流;举个实例就是现在高清视频的一般都是没经过压缩或者压缩较小的,观赏清楚,但是文件都很大,而一般的格式的视频,较小,方便传播,但是清晰度没有高清的清晰了
B.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可分为几大类
可以分为视频压缩、音频压缩和图片压缩,其中图片压缩又可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例如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图片采用的压缩算法就是一种有损压缩,但损失的数据信息经过精密算法,人眼难以感觉到。视音频的压缩都是有损压缩,主要算法有:MPEG(移动图像专家组)等,格式有mpg,avi,rm等。
C. 无损压缩的优缺点
1、100%的保存、没有任何信号丢失
正如之前所说,无损压缩格式就如同用Zip压缩文件一样,能100%的保存WAV文件的全部数据,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EAC的“WAV比较”功能来证明。将U2乐队的一首《BeautifulDay》抓轨保存成WAV格式,作为我们的原始文件。将这个WAV文件压缩成APE格式,再将APE文件解压缩成WAV格式。用EAC的“WAV比较”功能对这两个WAV文件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如图1,EAC没有报告有任何不一致!而如果是压缩成MP3再解压得到的WAV文件,对比原始WAV文件,则是从头到尾都不一致!有不少朋友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能将CD“原版”拷贝到硬盘上,同时又想减少空间占用量,这在以前似乎只有320KbpsCBRMP3这一种解决途径了,不过那样也远不能做到100%!而无损压缩格式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2、音质高,不受信号源的影响
既然是100%的保存了原始音频信号,无损压缩格式的音质毫无疑问和原始CD是一样的!对比《BeautifulDay》的WAV格式和FLAC压缩格式的频谱图,你能看到有任何不同吗?同样,实际聆听也不可能有任何的不同!而有损压缩格式由于其先天的设计(需要丢失一部分信号),所以音质再好,也只能是无限接近于原声CD,要想真正达到CD的水准是不可能!而且由于有损压缩格式算法的局限性,在压缩交响乐等类型动态范围大的音乐时,其音质表现不尽人意。而无损压缩格式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任何音乐类型都通吃不误!
3、转换方便
无损压缩格式可以很方便地还原成WAV,还能直接转压缩成MP3、Ogg等有损压缩格式,甚至可以在不同无损压缩格式之间互相转换,而不会丢失任何数据。这一点比起有损格式可要强的多!因为有损压缩格式的二次编码(从一种有损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有损格式,或者格式不变而调整比特率)意味着丢失更多的信号,带来更大的失真! 1、占用空间大,压缩比不高
比起有损压缩格式来,无损压缩格式的压缩能力要差得多,一般都在60%左右。而192Kbps的有损格式只有原文件的14%左右,两者在压缩率上的差异相当悬殊。如图5所示,用不同的格式压缩了一首U2的《BeautifulDay》,包括Normal模式的APE,High模式的La。但是可以看到,同样是100%保存数据,无损格式的压缩能力比专门对多媒体格式进行了优化的RAR都要强,而Zip则几乎不能压缩WAV格式。再加上无损格式具备RAR和Zip都没有的实时播放能力,对于无损格式的技术我们还是相当佩服的!
2、缺乏硬件支持
FLAC格式仅得到为数不多的硬件支持 ,但Sony的atrac advanced lossless在Sony随身听中有广泛的支持。能播放无损压缩格式的随身听除了Karma这一台还有Sony nw-x1000系列,nw-a840系列,nw-s740系列。主流闪存MP3随身听的容量已经有4GB至16GB。但对无损格式了解的人不多,也鲜有人愿意在下载音乐上花时间,市场需求小,供应自然小,所以随身听的发展缓慢,支持无损的较少。
D. 多媒体数据可以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之间存在冗余和相关性
多媒体数据可以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之间存在冗余和相关性。
数据压缩的原理:
事实上,多媒体信息存在许多数据冗余。
例如:
(1)一幅图像中的静止建筑背景、蓝天和绿地,其中许多像素是相同的如果逐点存储,就会浪费许多空间,这称为空间冗余。
(2)在电视和动画的相邻序列中,只有运动物体有少许变化,仅存储差异部分即可,这称为时间冗余。此外还有结构冗余、视觉冗余等,这就为数据压缩提供了条件。
总之,压缩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压缩就是去除掉信息中的冗余,即去除掉确定的或可推知的信息,而保留不确定的信息,也就是用一种更接近信息本质的描述来代替原有的冗余的描述,这个本质的东西就是信息量。
(4)多媒体的压缩无损扩展阅读
数据压缩的应用:
(1)一种非常简单的压缩方法是行程长度编码,这种方法使用数据及数据长度这样简单的编码代替同样的连续数据,这是无损数据压缩的一个实例。
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办公计算机以更好地利用磁盘空间、或者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对于电子表格、文本、可执行文件等这样的符号数据来说,无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求,因为除了一些有限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一个数据位的变化都是无法接受的。
(2)对于视频和音频数据,只要不损失数据的重要部分一定程度的质量下降是可以接受的。通过利用人类感知系统的局限,能够大幅度得节约存储空间并且得到的结果质量与原始数据质量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这些有损数据压缩方法通常需要在压缩速度、压缩数据大小以及质量损失这三者之间进行折衷。
(3)有损图像压缩用于数码相机中,大幅度地提高了存储能力,同时图像质量几乎没有降低。用于DVD的有损MPEG-2编解码视频压缩也实现了类似的功能。
在有损音频压缩中,心理声学的方法用来去除信号中听不见或者很难听见的成分。人类语音的压缩经常使用更加专业的技术,因此人们有时也将“语音压缩”或者“语音编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与“音频压缩”区分开来。
不同的音频和语音压缩标准都属于音频编解码范畴。例如语音压缩用于因特网电话,而音频压缩被用于CD翻录并且使用 MP3 播放器解码。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数据压缩
E. winrar是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
是无损压缩。
WinRAR 的压缩是标准的无损压缩,可以将 WAV、BMP 文件转为 MP3.JPG 等格式节省存储空间。另外,WinRAR可以用独特的多媒体压缩算法大大提高压缩率。
WinRAR 在 DOS 时代就一直具备这种优势,经过多次试验证明,WinRAR 的 RAR 格式一般要比其他的 ZIP 格式高出 10%~30% 的压缩率,尤其是它还提供了可选择的、针对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算法。
(5)多媒体的压缩无损扩展阅读:
Winrar的优势:
1、WinRAR 采用独创的压缩算法。这使得该软件比其他同类 PC 压缩工具拥有更高的压缩率,尤其是可执行文件、对象链接库、大型文本文件等。
2、WinRAR 支持的文件及压缩包大小达到 9,223,372,036,854,775,807 字节,约合 9000 PB 。事实上,对于压缩包而言,文件数量是没有限制的。
3、WinRAR 完全支持 RAR 及 ZIP压缩包,并且可以解压缩CAB、ARJ、LZH、TAR、GZ、ACE、UUE、BZ2.JAR、ISO、Z、7Z 、RAR5格式的压缩包。
F.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压缩就是去掉信息中的冗余,即保留不确定的信息,去除确定的信 息.多媒体技术中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分为两大类: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冗余压缩法去掉 或减少数据中的冗余,但这些冗余量是可以重新插人到数据中的,因而不会产生失真.其压 缩效率通常较低; 有损压缩则采用一些高效的有限失真数据压缩算法, 大幅度减少多媒体中 的冗余信息,其压缩效率远高于无损压缩.无损压缩.这类方法广泛用于文本数据,程序和 特殊应用场合的图像数据(如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等)的压缩.有损压缩广泛应用于语音,图 像和视频数据的压缩.常见的编码方法可以
G. 视频太大了,怎么把视频压缩又对画质没有影响
其实下载第三方压缩软件就可以了。以我使用的【风云压缩】为例,
第一步:在浏览器中搜索【风云压缩】,进入官网下载并将其安装在电脑上。
第二步:下载并安装风云压缩软件后,双击打开软件,选择视频压缩。
第三步:单击添加文件。选择将你需要压缩的视频添加进去,还可以选择将自己需要压缩的视频拖拽进软件界面内。
第四步:查看压缩选项以及输出路径,输出格式调整分辨率等。确保你压缩后的文件是你所想要的,方便能找到的。单击开始压缩。
第五步:等待转换状态显示已完成后,单击打开文件。
H. 所有多媒体文件的压缩算法都是无损压缩
怎么可能呢,常见的JPEG、MPEG都是有损压缩算法……
网络嫌我字数不够
I. 什么是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啊
什么是无损和有损压缩?
无损和有损压缩是: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是数码图像文件压缩的两种类型。无损压缩是对文件本身的压缩,和其它数据文件的压缩一样,是对文件的数据存储方式进行优化,采用某种算法表示重复的数据信息,文件可以完全还原,不会影响文件内容,对于数码图像而言,也就不会使图像细节有任何损失。
而有损压缩是对图像本身的改变,在保存图像时保留了较多的亮度信息,而将色相和色纯度的信息和周围的像素进行合并,合并的比例不同,压缩的比例也不同,由于信息量减少了,所以压缩比可以很高,图像质量也会相应的下降。
J. 多媒体压缩标准有哪些
H.261:由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通过的用于音频视频服务的视频编码解码器(也称Px64标准),它使用两种类型的压缩:一帧中的有损压缩(基于DCT)和用于帧间压缩的无损编码,并在此基础上使编码器采用带有运动估计的DCT和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混合方式。这种标准与JPEG及MPEG标准间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关键区别是它是为动态使用设计的,并提供完全包含的组织和高水平的交互控制。
JPEG:全称是Joint Photogragh Coding Experts Group(联合照片专家组),是一种基于DCT的静止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它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共同制定,并在1992年后被广泛采纳后成为国际标准。它是把冗长的图像信号和其它类型的静止图像去掉,甚至可以减小到原图像的百分之一(压缩比100:1)。但是在这个级别上,图像的质量并不好;压缩比为20:1时,能看到图像稍微有点变化;当压缩比大于20:1时,一般来说图像质量开始变坏。
MPEG: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实际上是指一组由ITU和ISO制定发布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它采用的是一种减少图像冗余信息的压缩算法,它提供的压缩比可以高达200:1,同时图像和音响的质量也非常高。现在通常有三个版本:MPEG-1、MPEG-2、MPEG-4以适用于不同带宽和数字影像质量的要求。它的三个最显着优点就是兼容性好、压缩比高(最高可达200:1)、数据失真小。
DVI:其视频图像的压缩算法的性能与MPEG-1相当,即图像质量可达到VHS的水平,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率约为1.5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