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96.ICU引爆国外,全世界都在可怜中国上班族的不幸
“996.ICU”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长期困扰中国职场尤其是程序员群体的“996工作制”问题推至全球视野。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中国国内的广泛讨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所谓“996”,即每天工作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工作时间长达72小时,这超出了许多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文化,以及对员工健康和福利的忽视。
“996.ICU”项目由一位无法忍受“996工作制”的程序员发起,旨在抗议和抵制这种工作模式,通过在GitHub上创建一个项目,列出与员工权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公开曝光实施“996工作制”的互联网公司黑名单,以警示其他潜在的求职者。该项目迅速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不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近20万的“星”(GitHub上对项目表示支持的标记),而且其影响远超了许多在GitHub上积累多年的知名项目,如React和TensorFlow。
“996.ICU”项目不仅提供了对“996工作制”公开、透明的记录和曝光渠道,还通过在开源代码中加入特殊的证书,禁止使用带有“996.ICU”标志的开源代码的公司,以此施加压力,让公司面临可能对其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风险。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引发了对工作时间与员工健康权的全球性讨论,还揭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工作压力的严峻现实。
然而,尽管“996工作制”在中国国内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其对员工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媒体采访的多位经历过“996工作制”的员工描述了这种工作模式下生活的常态,即工作时间极为漫长,导致效率下降、健康受损,甚至面临生命安全的风险。例如,大疆的一名应届生程序员在2018年猝死,而华为的一位外派员工在肯尼亚工作期间因过度劳累去世,留下未完成的工作和年假,以及深感悲痛的家庭。
“996工作制”的广泛存在,不仅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讨论,也揭示了中国职场文化中的不公与挑战。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为员工提供了相对丰厚的薪资回报,但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企业生存压力,员工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员工对“996工作制”的抵制,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争取,也是对不合理工作制度的抗议。
面对“996工作制”的挑战,国际社会以及国内媒体、政府机构开始给予关注和支持。例如,Python之父吉多·范罗苏姆在Twitter上发表观点,呼吁政府和媒体关注这一问题,并在Python官方论坛上发布了一份呼吁信,旨在寻求更多帮助和支持。国内一些官方媒体也对“996.ICU”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社交媒体上收集了广大网民对于“996工作制”的看法和建议。
“996工作制”问题的讨论,不仅触及了中国职场的深层问题,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共鸣。它不仅提醒了我们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还提醒了我们关注劳动权益、员工健康和福利的必要性。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健康、体面的环境中工作,成为了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㈡ 华为非州员工悴死祥情
华为深圳员工张立国从食堂三层跃下自杀——这一事件距离华为成都员工李栋兵自杀仅仅不到10天,而短短一年多来,在华为已经至少有5人非正常死亡。为什么总是华为?这一条条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感受着难以承受之重……
周围3米远处就是四周静静吃着饭的各位员工,没人起身离开,没人多看一眼,该怎么吃就怎么吃,再远点就是各个食物流水线上等待打餐的长长队伍,没人围过来,毕竟吃饭要紧—掉个人下来算什么,咱见多了。根本谈不上围观,加上警察和我,周围在看的人不到10个,这是我在整个场景中最觉得震撼的地方!那种冷漠、麻木让我觉得好冷!
而恐怕令人难以接受的不仅仅是当事者的非正常死亡,华为人在同事坠楼之时面无表情仍可继续用餐的情景,也让所有人震惊,甚至是恐怖。不禁要问,这座大厦里、这个企业里,到底存在着什么?
华为:所有员工死亡都是意外 与工作压力无关
对于短短10天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员工意外死亡事件,华为公司表示“非常痛惜,同时对其家属和亲人表示深切的慰问”……此前的一共四例华为员工跳楼或上吊事件,以及此次事件 “都是意外”,与死者生前在华为公司面对的工作压力都没有直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