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EB项目怎么获取不同服务器数据
第一种,网页前端用响应式设计适配手机客户端界面,然后手机客户端直接通过WebView控件打开页面。优点,对于服务端已经有成型的产品来说,客户端开发成本小.缺点,展示的效果和性能不会很好,响应慢,影响交互体验。
第二种,服务端封装好API,客户端做好原生交互界面,然后通过服务端提供的API请求数据在界面显示。优点,客户端性能和交互体验可以得到保障(当然,前提是设计师和程序员比较靠谱)。缺点,开发成本会相对第一种方案的大,尤其是Android,适配需要一些精力和时间的。
B. Web 服务器
Web服务器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和WEBGIS服务器(包括MAPGIS-IMS组件和Internet GIS站点设计向导程序Wizard)。GIS组件层可理解为WEBGIS服务器。
其中IIS主要负责接收普通的用户请求,当其需要空间数据时则向WEBGIS服务器发出请求,WEBGIS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端的请求后,利用MAPGIS-IMS组件的功能,进行处理、分析、计算等;如果需要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则由WEBGIS服务器向数据服务器发出请求。
数据服务器
GIS数据服务器层的平台是UNIX或Windows/NT以及地理数据库。它完成数据的定义、存储、检索、完整性约束以及有关的数据库管理工作,同时接收WEBGIS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请求,并将处理结果交送WEBGIS服务器。
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采用文件系统(MAPGIS的空间数据文件SDF)方式存储,也可以采用商用关系数据库(如SQL Server或Oracle),一般建议使用数据库方式,方便管理、检索。MAPGIS采用空间数据引擎(SDE)来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它接收来自WEBGIS服务器的数据请求,并将处理结果交送WEBGIS服务器。
C. 如何通过浏览器与web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
TCP协议:用户发送请求信息,服务器认证返回信息,用户再发送指定访问页面请求
UDP协议:用户发送,服务器接收,直接传输数据信息
大概是这个意思
D. 软件如何接收web服务器数据
既然webservice服务端C、D
不需要再C里操作
那么按照需求,A直接调用C的webservice接口,而c的接口只是一个调用D服务器的接口。
然后等C获得D的操作结果后,然后c在ruturn给A。
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类调用另一个类的方法。只是这两个类分属不同服务器而已。
E. C#做web服务器接收发来的post和get请求
就新建个webservice项目,然后写个函数类似如下都行
12345678910
public void Up(XmlDocument doc) { //里面通过解析xml操作你自己的数据库 } public XmlDocument Down() { //查询数据库并生成xml return new XmlDocument(); }
如果XmlDocument他那边不能接收你就直接改成string类型也行。
顺便说下VS里新建WCF服务项目类型也可以实现类似web service的功能,而且更推荐。
追问
public XmlDocument Down()的意思就是将数据库的字段名全部转换成XML格式,然后返回给对方,对方就根据里面的字段名进行赋值再通过public void Up(XmlDocument doc)这样返回过来吗?
追答
实际上webservice与你平时编程没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要考虑到webservice就是为了跨平台使用的,也就是纯文本类型实际上是最通用的,因此不管参数或者返回值都最好是string,int等基本类型,当然XmlDocument理论上也可以我没试过,你自己多试就知道了。
追问
但我想提供一个数据库表名的类给他进行调用,毕竟所有字段的类型要跟数据库的一致,所以想返回值是一个表的类名,这样的话,是不是应该写成
public XXX getXXX()
{
return new xxx();
}
XXX为某个数据库表的类名,这样对方就能得到我这个类和他对应的属性,然后使用下面的方法返回数据
public void setXXX(XXX x)
{
//判断XXX的值并处理
F. Web服务器怎么接收Android发送过来的文件信息
直接用 http handler 或者 http webapi 处理 multipart-data 请求
java:
File file = new File("F:\\tmp\\taiping\\conf-1.json");
MultipartEntity mpEntity = new MultipartEntity(); // 文件传输
ContentBody cbFile = new FileBody(file);
mpEntity.addPart("fileContent", cbFile);
CloseableHttpClient client = HttpClients.createDefault();
HttpPost post = new HttpPost("http://localhost:9999/api/values");
post.setEntity(mpEntity);
try {
CloseableHttpResponse response = client.execute(post);
String result = IOUtils.toString(response.getEntity().getConten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t http webapi
public HttpResponseMessage Post()
{
var content = Request.Content;
var uploadDir = HttpContext.Current.Server.MapPath("~/Upload");
var newFileName = "";
var sp = new MultipartMemoryStreamProvider();
Task.Run(async () => await Request.Content.ReadAsMultipartAsync(sp)).Wait();
foreach (var item in sp.Contents)
{
if (item.Headers.ContentDisposition.FileName != null)
{
var filename = item.Headers.ContentDisposition.FileName.Replace("\"", "");
newFileName = uploadDir + "\\" + filename;
var ms = item.ReadAsStreamAsync().Result;
using (var br = new BinaryReader(ms))
{
var data = br.ReadBytes((int)ms.Length);
File.WriteAllBytes(newFileName, data);
}
}
}
var result = new Dictionary<string, string>();
result.Add("result", newFileName);
var resp = Request.CreateResponse(HttpStatusCode.OK, result);
resp.Content.Headers.ContentType = new MediaTypeHeaderValue("text/plain");
return resp;
}
G. 第五章:Web服务器
5.1各种形状和尺寸的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会对HTTP请求进行处理并提供响应。术语“Web服务器”可以用来表示Web服务器的软件,也可以用来表示提供Web页面的特定设备或计算机。
Web服务器有着不同的风格、形状和尺寸。有普通的10行Perl脚本的Web服务器、50MB的安全商用引擎以及极小的卡上服务器。但不管功能有何差异,所有的 Web服务器都能够接收请求资源的 HTTP请求,将内容回送给客户端(参见图1-5)。
5.1.1Web服务器的实现
Web服务器实现了HTTP和相关的TCP连接处理。负责管理Web服务器提供的资源,以及对Web服务器的配置、控制及扩展方面的管理。
Web服务器逻辑实现了HTTP 协议、管理着Web资源,并负责提供Web服务器的管理功能。Web服务器逻辑和操作系统共同负责管理TCP连接。底层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底层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细节,并提供了TCP/IP网络支持、负责装载Web资源的文件系统以及控制当前计算活动的进程管理功能。
5.3实际的Web服务器会做些什么
例5-1显示的 Perl服务器是一个Web服务器的小例子。最先进的商用Web服务器要比它复杂得多,但它们确实执行了几项同样的任务,如图5-3所示。
(1)建立连接一—接受一个客户端连接,或者如果不希望与这个客户端建立连接,就
将其关闭。
(2)接收请求——从网络中读取一条HTTP请求报文。(3)处理请求——对请求报文进行解释,并采取行动。(4)访问资源-———访问报文中指定的资源。
(5)构建响应——创建带有正确首部的 HTTP响应报文。(6)发送响应——将响应回送给客户端。
(7)记录事务处理过程—-将与已完成事务有关的内容记录在一个日志文件中。
5.4第一步——接受客户端连接
如果客户端已经打开了一条到服务器的持久连接,可以使用那条连接来发送它的请求。否则,客户端需要打开一条新的到服务器的连接(回顾第4章,复习一下HTTP的连接管理技术)。
5.4.1处理新连接
客户端请求一条到Web服务器的TCP连接时,Web服务器会建立连接,判断连接的另一端是哪个客户端,从TCP连接中将IP地址解析出来。'一旦新连接建立起来
并被接受,服务器就会将新连接添加到其现存Web服务器连接列表中,做好监视连接上数据传输的准备。
Web服务器可以随意拒绝或立即关闭任意一条连接。有些Web服务器会因为客户端IP地址或主机名是未认证的,或者因为它是已知的恶意客户端而关闭连接。Web服务器也可以使用其他识别技术。
5.4.2客户端主机名识别
可以用“反向 DNS”对大部分Web服务器进行配置,以便将客户端IP地址转换成客户端主机名。Web服务器可以将客户端主机名用于详细的访问控制和日志记录。但要注意的是,主机名查找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这样会降低Web事务处理的速度。很多大容量Web服务器要么会禁止主机名解析,要么只允许对特定内容进行解析。
可以用配置指令HostnameLookups启用Apache的主机查找功能。比如,例5-2中的Apache配置指令就只打开了HTML和CGI资源的主机名解析功能。
例5-2配置Apache,为 HTML和CGI资源查找主机名
HostnameLookups off
<Files ~" - 《html |htmlcgi)$">
HostnameLookups on
</Files>
5.5第二步—接收请求报文
连接上有数据到达时,Web服务器会从网络连接中读取数据,并将请求报文中的内容解析出来(参见图5-5)。
解析请求报文时,Web服务器会:
·解析请求行,查找请求方法、指定的资源标识符(URI)以及版本号,3各项之
间由一个空格分隔,并以一个回车换行(CRLF)序列作为行的结束,“
·读取以CRLF结尾的报文首部;
检测到以CRLF结尾的、标识首部结束的空行(如果有的话)﹔
·如果有的话(长度由content-Length首部指定),读取请求主体。
解析请求报文时,Web服务器会不定期地从网络上接收输入数据。网络连接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延迟。Web服务器需要从网络中读取数据,将部分报文数据临时存储在内存中,直到收到足以进行解析的数据并理解其意义为止。
5.5.1 报文的内部表示法
有些Web服务器还会用便于进行报文操作的内部数据结构来存储请求报文。比如,数据结构中可能包含有指向请求报文中各个片段的指针及其长度,这样就可以将这些首部存放在一个快速查询表中,以便快速访问特定首部的具体值了(参见图5-6)。
5.5.2连接的输入/输出处理结构
高性能的 Web服务器能够同时支持数千条连接。这些连接使得服务器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客户端进行通信,每个客户端都向服务器打开了一条或多条连接。某些连接可能在快速地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而其他一些连接则可能在慢慢发送,或者不经常发送请求,还有一些可能是空闲的,安静地等待着将来可能出现的动作。
因为请求可能会在任意时刻到达,所以Web服务器会不停地观察有无新的Web请求。不同的Web服务器结构会以不同的方式为请求服务,如图5-7所示。
·单线程Web服务器(参见图5-7a)
单线程的Web服务器一次只处理一个请求,直到其完成为止。一个事务处理结束之后,才去处理下一条连接。这种结构易于实现,但在处理过程中,所有其他连接都会被忽略。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性能问题,只适用于低负荷的服务器,以及type-o-serve这样的诊断工具。
·多进程及多线程Web服务器(参见图5-7b)
多进程和多线程Web服务器用多个进程,或更高效的线程同时对请求进行处理。3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或者预先创建一些线程/进程。°有些服务器会为每条连接分配一个线程/进程,但当服务器同时要处理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的连接时,需要的进程或线程数量可能会消耗太多的内存或系统资源。因此,很多多线程Web服务器都会对线程/进程的最大数量进行限制。
·复用I/O的服务器(参见图5-7c)
为了支持大量的连接,很多Web服务器都采用了复用结构。在复用结构中,要同时监视所有连接上的活动。当连接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比如,有数据可用,或出现错误时),就对那条连接进行少量的处理,处理结束之后,将连接返回到开放连接列表中,等待下一次状态变化。只有在有事情可做时才会对连接进行处理,在空闲连接上等待的时候并不会绑定线程和进程。
·复用的多线程Web服务器(参见图5-7d)
有些系统会将多线程和复用功能结合在一起,以利用计算机平台上的多个CPU.多个线程(通常是一个物理处理器)中的每一个都在观察打开的连接(或打开的连接中的一个子集),并对每条连接执行少量的任务。
5.6第三步———处理请求
一旦Web服务器收到了请求,就可以根据方法、资源、首部和可选的主体部分来对请求进行处理了。
有些方法(比如POST)要求请求报文中必须带有实体主体部分的数据。其他一些方法(比如OPTIONS)允许有请求的主体部分,也允许没有。少数方法(比如GET)禁止在请求报文中包含实体的主体数据。
这里我们并不对请求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讨论,因为本书其余大多数章节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5.7第四步——-对资源的映射及访问
Web 服务器是资源服务器。它们负责发送预先创建好的内容,比如HTML页面或JPEG 图片,以及运行在服务器上的资源生成程序所产生的动态内容。
5.7.1 docroot
Web服务器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映射,但最简单的资源映射形式就是用请求URI作为名字来访问Web服务器文件系统中的文件。通常,Web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中会有一个特殊的文件夹专门用于存放Web内容。这个文件夹被称为文档的根目录(document root,或docroot)。Web服务器从请求报文中获取URI,并将其附加在文档根目录的后面。
在图5-8中,有一条对/specials/saw-blade.gif 的请求到达。这个例子中Web服务器的文档根目录为/us/local/httpd/files。Web服务器会返回文件/usr/local/httpd/files/specials/saw-blade.gif。
在配置文件httpd.conf中添加一个 DocumentRoot行就可以为Apache Web服务器设置文档的根目录了:
DocumentRoot /usr/ local/httpd/files
服务器要注意,不能让相对URL退到docroot之外,将文件系统的其余部分暴露出来。比如,大多数成熟的Web服务器都不允许这样的URI看到Joe的五金商店文档根目录上一级的文件:
http://www.joes-hardware.com/ ..
5.8.3重定向
Web服务器有时会返回重定向响应而不是成功的报文。Web服务器可以将浏览器重定向到其他地方来执行请求。重定向响应由返回码3XX说明。Location响应首部包含了内容的新地址或优选地址的URI。重定向可用于下列情况。
·永久删除的资源
资源可能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或者被重新命名,有了一个新的URL。Web服务器可以告诉客户端资源已经被重命名了,这样客户端就可以在从新地址获取资源之前,更新书签之类的信息了。状态码301 Moved Permanently就用于此类重定向。·临时删除的资源
如果资源被临时移走或重命名了,服务器可能希望将客户端重定向到新的位置上去。但由于重命名是临时的,所以服务器希望客户端将来还可以回头去使用老的URL,不要对书签进行更新。状态码303 See Other以及状态码307 TemporaryRedirect就用于此类重定向。
H. Web服务器性能和站点访问性能该如何优化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关于Web服务器性能和站点访问性能该如何优化?正在从web前端工作的小伙伴们来和小编一起看一看吧!
一、优化思路浅析
要优化Web服务器的性能,我们先来看看Web服务器在web页面处理上的步骤:
1、Web浏览器向一个特定的服务器发出Web页面请求;
2、Web服务器接收到web页面请求后,寻找所请求的web页面,并将所请求的Web页面传送给Web浏览器;
3、Web浏览器接收到所请求的web页面内容,并将它显示出来。
上面三个步骤都关系Web服务器,但实际Web服务器性能相关最大的是在第2步,这里Web服务器需要寻找来自浏览器所请求的Web
页面内容。
我们知道,Web页面内容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静态的内容,web
服务器可以直接将结果发回给浏览器,对于动态内容,则通常需要交给应用服务器先处理,由应用服务器返回结果。
当然,也有Web服务器本身可以处理动态内容的,例如IIS就可以自已解释处理ASP,ASP.NET这两种微软的动态网页脚本语言。
从上面简要的分析里,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影响Web页面访问的影响因素会有这几个:
1、Web服务器从磁盘中读取静态页面内容的速度,也即时间;
2、Web服务器判定请求内容是静态还是动态内容的时间;
3、Web服务器转发请求给应用服务器的时间;
4、应用服务器处理(解释)动态内容所需的时间;
5、Web服务器返回Web内容给浏览器的响应时间;
6、Web服务器接收来自浏览器请求的处理性能;
7、Web访问请求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时间:包括从浏览器到服务器,和从服务器到浏览器两部分;
8、浏览器本地计算和渲染Web内容的时间,即接收内容后展现内容的时间。
上面8项很容易理解,也很直接,其实还有以下几项也是关乎Web
页面访问速度体验的因素,你可以思考下是否如此?或者说是否会影响到页面访问性能。
§Web服务器执行安全策略检查的时间,或者说性能;
§Web服务器读取日志文件、写日志内容、关闭对日志文件访问的时间,先读后写再关闭,这三步中的读与写又涉及到磁盘访问性能因素;
§同时与Web服务器连接会话的客户端数量大小,即并发访问量多大。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影响因素抽像出来,那么就是:
1、Web服务器磁盘性能;
2、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交互的性能;
3、应用服务器处理动态内容的性能,或者说动态内容应用处理性能;
4、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的连接速度,即网络传输性能;
5、Web浏览器解释和渲染Web内容的性能;
6、Web访问并发性能。
反映到我们进行性能优化,可以入手的角度就有:
1、增加带宽,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两边的Internet连接带宽;
2、加快动态内容的处理性能;
3、尽可能多地使用静态内容,这样Web服务器就可以无需请求应用服务器,直接将Web内容发给浏览器端,这里可以入手的方案又有:
动态内容缓存
动态内容静态化
多台服务器负载均衡同时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
提升服务器磁盘访问性能,也即通常所说的I/O性能;
减少网页中的HTTP请求数;
更换更好性能的Web服务器;
合理部署服务器,在离客户端更近的地方部署服务器,已经证明可以明显地提升访问性能。
二、性能优化实践
经过前面小节的简要分析,相信你对优化Web服务器有一定的思路了,你可以从硬件层面、软件层面、Web代码三个层面去优化。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实践一回,本文所举例是一个小型的Web
站点,部分数据系假设,如有类同,纯属巧合,仅起抛砖引玉之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碰到大站点,你可以参考此处的分析,修改优化方案。
1.站点简介
一个社区论坛站点,采用Discuz!论坛程序构建,该程序采用主流的PHP+MySQL组成。
网站目前有近5万注册用户,绝大多数是国内的用户,活跃用户数在一半左右,每天平均PV在15~20万,独立访问IP数在8000
左右。
2.Web服务器性能优化需求
网站现部署在国外的服务器,租用虚拟主机来运营,因为访问量比较大,所以经常会收到虚拟主机服务商的流量很大的通知,要求控制下访问量。
另外,虚拟主机的服务器在美国,没有在国内租用虚拟主机的原因是国内网站在备案方面非常繁琐,在网站一开始运营时数据量和访问量都比较小,所以对性能要求不高,数据量小,所以服务器在查询处理数据时速度比较快,也让人感觉访问速度不慢,现在随着数据量和访问量的不断上升,访问速度已明显下降,到了需要改善访问性能的时候了。
基于目前该社区网站的情况,提出的优化需求是,国内访问速度需要提升一倍,目前首页加载时间需要40秒左右,希望优化后能在20
秒以内将首页加载完成。
另外提出网站数据能够每天自动备份一次,备份数据保留一个月的,以便随时恢复。
上述两点需求,其中第一条才是性能优化需求,第二条是额外的需求了。
3.性能优化方案
根据其网站的现状和优化需求,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上谷歌的搜索,同时与网站主不断确认沟通,最终得到以下性能优化方案:
由虚拟主机部署改为独立服务器部署
虚拟主机受限比较多,无法自己自定义配置Web服务器,无法配置PHP
动态缓存,而且独立服务器可以独享内存、处理器资源,不再受虚拟主机商对每个虚拟主机用户的内存和处理器资源占用限制。处理器资源和内存资源,对接受更多并发访问有直接性能提升效果。
独立服务器,我们选用Linode2048型号,2G内存,4核处理器(Linode所有VPS都是四核处理器),80G硬盘空间,800G
网络流量。
由Windows操作系统改为Linux操作系统
网站使用的是PHP+MySQL程序,PHP在Windows下的性能,受限于IIS需要通过ISAPI形式调用PHP,所以性能不如
Linux下Apache直接通过PHP模块解释PHP,更不如Nginx与PHP-FPM
的性能,既然使用了独立服务器,操作系统也可以自己确定,Linux系统我们选用了熟悉的UbuntuLinuxServer10.04(一年前还没有
12.04),^-^。
Web服务器采用Nginx,而不使用Apache
选用Nginx而不用Apache的原因非常直接和干脆,因为站点里有很多静态的附件文件,在处理静态内容上,Nginx性能是Apache
的差不多10倍。
在PHP解释和伪静态规则方面,Apache要比Nginx强,但这不影响我们放弃它,为缓解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对PHP
进行了动态缓存。
对PHP查询进行动态缓存,使用eAccelerator这个加速器
PHP加速器是一个为了提高PHP执行效率,从而缓存起PHP的操作码,这样PHP后面执行就不用解析转换了,可以直接调用PHP
操作码,这样速度上就提高了不少。
eAccelerator是一个开源PHP加速器,优化和动态内容缓存,提高了PHP脚本的缓存性能,使得PHP
脚本在编译的状态下,对服务器的开销几乎完全消除。它还有对脚本起优化作用,以加快其执行效率。使得的PHP程序代码执效率能提高1-10
倍,这个加速还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地,我们计划对eAccelerator进行以下设置优化:
§缓存使用物理内存来进行,不使用磁盘来缓存。我们知道内存的读写性能是硬盘的N倍,所以在内存资源可以安排情况下,强烈建议使用内存来保存
eAccelerator的缓存内容。
§缓存大小设置为32MB,这个值是操作系统默认支持最大的缓存容量。虽然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加大这个值,但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就放弃了。
Nginx性能优化
选用了Nginx,虽然它的性能很好,但我们仍然需要对它进行性能优化,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做了以下优化:
§使用8个进程,每个进程大约需要20M内存消耗,这里一共使用了150M左右的内存。
§充分使用主服务器的CPU内核:四核,使用CPU粘性配置选项(worker_cpu_affinity),每核处理器分配两个进程。
§开启gzip压缩功能:gzip压缩对JS,CSS,XML压缩效果非常好,能压缩一半,即减少一倍的传输时间;对图片文件,JPG
已经压缩过的,它的压缩性能要少一些。
§图片本地缓存1天:网站上的图片很多,通常一张图片上传后,不会频繁的修改,只会频繁的访问,所以将图片放在Nginx
缓存里,可以减少服务器访问加载次数,提升访问速度。
§JS、CSS文件本地缓存7
天:这两种网页文件,平时都不会去修改它,将它缓存起来,可以减少加载次数,提升访问速度。为什么这两种文件不和图片一起设置缓存有效期,是考虑了不同文件的修改频率不一样。
§Nginx日志每天切割一次:这个优化项能大大减小Nginx日志文件的大小,经过一周的查看,每天的日志文件是50M
左右,如果不是每天切割,用月切割,那一个月的日志文件就是几个G,要Web
服务器在内存里加载这么大的文件,系统本身内存不够用,就自然会用到磁盘来缓存,这就影响性能。每天50M左右,在内存上完全可以顺利加载,这样Nginx
在处理访问时,可以快速的保存访问日志。
经过上述几个优化项目,Nginx这边一共需要占用200M左右内存资源。
对PHPCGI进程性能进行优化
Nginx没有PHP模块,所以它对PHP的支持是通过PHP-FPM来实现的,PHP-FPM
是跑进程来处理并发请求,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配置了20个进程,每个进程差不多占用20M左右内存资源,一共是400M左右。
同时,PHP-FPM与Nginx交互机制,选用LinuxSocket模式而不是TCP协议端口,Socks是系统级处理模式,socks
也就是一个文件连接,而TCP协议端口,需要经过网络协议处理,性能不如前者,所以我们选择了前者。
MySQL数据库性能优化
因为网站主程序是选用他人开发的开源程序,所以对数据库查询的程序优化我们无法处理,只能从MySQL本身寻找突破口。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对于论坛网站,通常看贴、查贴的访问量要远大于创建贴子、回复贴子的访问量,体现在MySQL
数据库上,就是读表与查询表数据的连接处理更多。
因此我们要选择对读表、查询性能更好的存储引擎,结合以前了解的知识,MySQL缺省的MyISAM
引擎就是被设计为适合处理读频率远大于写频率的环境,查询效率相当可观,而且内存占用很少,这也与我们租用低内存配置的VPS相符。
具体到MySQL配置参数的优化上,受限于服务器上内存资源本身有限,就直接采用缺省的中型环境配置文件。
内容分发网络应用
站点每天十多万的访问,上万独立IP
访问,查看先前的访问统计,访问来自国内各个地区,使用多种网络连接访问进来,为保证来自各网络的用户访问速度,同时也减少对网站服务器的请求,我们采用了CDN
来分发静态内容,这样各地的用户可以就近访问到已缓存在CDN上的文件,CDN
服务商会在静态内容第一次访问时缓存到他们全国各地的服务器上,当第二次访问时,用户实际是没有连接到网站服务器上获取文件的,而是直接从CDN
服务器上获取,可以明显的提升网站性能。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关于Web服务器性能和站点访问性能该如何优化的文章,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正在从事web前端工作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web前端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北大青鸟web培训官网。最后祝愿小伙伴们工作顺利!
I. webservice服务端怎么接收数据
可能我没有太懂你的需求
既然webservice服务端C、D
不需要再C里操作
那么按照需求,A直接调用C的webservice接口,而c的接口只是一个调用D服务器的接口。
然后等C获得D的操作结果后,然后c在ruturn给A。
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类调用另一个类的方法。只是这两个类分属不同服务器而已。
不太明白这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