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配服务器 > EDA服务器升级是什么意思

EDA服务器升级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12 13:43:00

‘壹’ 服务器升级包括什么

必须的服务器升级有三种:1、用户许可证升级,如果网络服务器的能力已达到最大限度,并需要容纳更多的用户,就需要进行许可证升级;2、网络操作系统的升级,如果使用的是过时的或有故障的网络操作系统,就应该升级为最新的版本;3、主要指硬件升级,硬件升级可能包括增加磁盘空间、改进容错措施或系统升级。另外,客户软件

‘贰’ 什么是服务器升级和维护

摘要 您好,服务器升级和维护就是把某一平台进行系统升级还有检查病毒和系统漏洞,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户使用起来更加流畅和安全

‘叁’ OTA升级是什么意思

OTA(Over-the-AirTechnology)升级是指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下载远程服务器上的升级包,对系统或应用进行升级的技术。

OTA(Over The Air)是一项基于短消息机制,通过手机终端或服务器(网上)方式实现SIM卡内业务菜单的动态下载、删除与更新,使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数据增值业务(简称OTA业务),是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

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手机用户只要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业务菜单利用OTA机制下载到手机中,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具体业务。

(3)EDA服务器升级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OTA升级需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有新版本时,“系统更新”图标上会有一个更新提醒标识。

(2)有时,新版本可能改动比较大,从而升级包的容量也会很大,请务必使用WIFI下载,以免过度消耗数据流量。

(3)下载好后,为了保证正常升级,电量必须达到40%才可正常升级。

(4)如果检测到的是带有beta的升级包,一定不要升级。因为那是工厂的测试版本,不是发布版本。能检测到测试版本,是因为您在无意中打开了测试用的OTA开关,此时,请联系售后将开关关闭,不然会检测不到发布版本。

‘肆’ 服务器配置升级需要注意什么

但随着信息数据的不断增加,设备持续老化等原因,服务器问题接踵而至,当服务器承载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管理维护人员则应要考虑对服务器进行升级,以保证服务器对飞速发展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在考虑升级过程中,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被服务器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所蒙蔽,首先要对自己服务器配置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企业未来需求进行分析,仔细斟酌,然后制定出最适合服务器的升级方案,以免在升级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升级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对大家在升级过程中能够有所帮助。
一、升级方式1、硬件方面升级:服务器的升级主要围绕着CPU、内存、存储系统和网卡这四个方面。
a、CPU:CPU就是中央处理器,英文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几十张纸那么厚,但它却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许多服务器需要升级的地方,CPU运行太慢、导致应用性能受限。
Xeon至强CPU在升级的过程中,要清楚服务器采用的架构、CPU的接口及最大能够支持的CPU数量等问题。目前应用广泛的PC服务器有Intel和AMD架构服务器,以及一些采用台式电脑CPU的低端服务器。这些服务器所采用的CPU架构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升级CPU的时候需要先清楚企业服务器采用的是哪一种架构的服务器,然后再了解服务器是否还有升级CPU的空间。但是在确定升级CPU之前,必须明确事务处理速度和并发处理性能两个概念。
另外,如果服务器访问的客户较少,但每位客户都需要服务器提供某种对CPU依赖很大的应用服务,那么,一个高速的单CPU可能是最有用的。但是,如果存在很多个用户同时对大批量的数据提出访问请求,那么在这些访问均以独立的进程程或线程模式打开的情况下,即使是速度较低的多CPU系统也许更为管用。
b、内存:内存条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服务器能够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一般都有一个限制,如果打算升级服务器的内存,那么需要先了解这台服务器的相关技术参数,以避免升级时达不到要求。
c、存储系统:服务器的存储系统升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容量的扩充,另一个是组建RAID阵列以期获得性能的翻倍或数据安全性的翻倍,甚至两者兼有。
如果打算升级,一定要了解服务器主板是否达到相关要求。查看其兼容的品牌型号。
d、网卡:网卡对于服务器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件,网卡的吞吐量直接与服务器的整体性能相关,如果服务器的瓶颈出在网卡方面,那么性能再好的CPU,再大的内存,再多的硬盘容量都等于是虚设,所以升级服务器时还是需要注意网卡是否已经成为瓶颈问题。
二、软件方面升级: 除了硬件方面提高产品性能之外,软件方面我们也要进行优化和调试,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保证服务器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数据库方面,管理软件版本方面(ERP、OA等)相关应用方面都要考虑是不是跟我们升级后的服务器兼容。
三、升级七大注意事项:1、用户应充分评价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技术。既不能盲目听从销售人员,也不能只买先进技术的产品,选择贵的,不如选择对的,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
2、用户要对硬件的兼容性充分了解,使其购买的产品能够很好的兼容。在升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浪费情况。例如:虽然买的是最先进的CPU,但是自己的服务器却并不支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注意价格陷阱。要充分理解“一分钱一分货”的道路,在我国,低价销售经常是厂商扔给客户的陷阱,而一些用户又对价格很敏感,所以常常中招。
4、如果用户升级的原因是资源短缺,如CPU太慢、内存太小导致应用性能受限,建议在原有平台架构的基础上扩展资源,如选择更快的CPU,更多的内存,更大的磁盘容量,增加更多的CPU,不要在Unix小型机、PC服务器、新64位系统、高性能服务器之间迁移,甚至不要改变CPU种类和操作系统。
5、如果用户升级的原因是用户的需求由于原来的架构的原因不能满足,如PC服务器的CPU个数、内存大小受限,或4 CPU Unix小型机能带的存储受限,建议在同类系统上升级系统能力,如将2路PC服务器升级到4路或8路,4路Unix系统升级到8路或16路,将SCSI RAID换成FC SAN等。
6、如果用户升级的原因是用户的需求由于应用的架构的原因不能满足,可以考虑改变系统架构;如所有应用运行在一个SMP系统上性能受限,可以采用机群系统分散应用,提高可扩展性;又如数据库在PC服务器上受I/O带宽的影响,无法保证事务处理能力,可以升级到大型SMP Unix系统。
7 、如果用户升级的原因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可以参照下面的近似公式;目前服务器的价格比例近似于,高档PC: Xeon服务器:UNIX服务器 = 1: 2: 4; 另外,机群系统:大型SMP系统 = 1: 2,用户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选择平台。
刚才在上面已经谈到了,硬件升级是其一,软件优化服务器同样也能让老机器发挥余热(比如采用虚拟化技术就可以让我们的服务器提高使用率)。同时还要注意现在硬件更新速度远远高于软件更新速度,在选购服务器产品时我们要软硬兼施,两手抓都要硬。尽量站在2年后地位置思考问题,做出预估,这样才可以保证服务器持续不断地满足应用需求。

‘伍’ 服务器升级的几点原因

一般来说,服务器的资源不够使用的时候,或者硬件老化后,都是需要进行升级的。比如这款,就可以对内存和硬盘升级,增加使用资源
产品型号:ZI2R1S7-8384HV
产品类型:双路十六核机架式服务器
处 理 器:Xeon Scalable 3106
内 存:8G DDR4 REG ECC
硬 盘:HD SAS 600G
网 卡:双千兆
管 理:ZRPGS数据中心管理软件
机 构:1U机架式
电 源:500W
操作系统:Linux免费版 / VMware ESXi

‘陆’ EDA简明教程课题4

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不要因为这些简称而忽视它的作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心脏对于人一样。
实际上,处理器的作用和大脑更相似,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的速度决定了你的计算机有多强大,当然越快、越新的CPU会花掉你更多的钱。
如今,Intel的CPU和其兼容产品统治着微型计算机——PC的大半江山,所以《CPU演义》系列文章将着重介绍这些CPU以及有关它们的制造过程、运行方式、性能、种类等知识。无论是Intel或AMD的CPU,还是你可能听说过的其他一些 CPU(比如iMac或SGI工作站所使用的CPU),它们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CPU的核心
从外表看来,CPU常常是矩形或正方形的块状物,通过密密麻麻的众多管脚与主板相连。不过,你看到的不过是CPU的外衣——CPU的封装。而内部,CPU的核心是一片大小通常不到1/4英寸的薄薄的硅晶片(其英文名称为die,核心),如图1。在这块小小的硅片上,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它们好像大脑的神经元,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着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
[img]http://img.zol.com.cn/article/0/798/lizRoVVAZTAg.jpg[/img]
需要说明的是,线宽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可以降低芯片功耗,系统更稳定,CPU得以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下,而且在相同的芯片复杂程度下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降低了。
[img]http://img.zol.com.cn/article/0/801/liuCCWDQT74ds.jpg[/img]
随着线宽的不断降低,以往芯片内部使用的铝连线的导电性能将不敷使用,未来的处理器将采用导电特性更好的铜连线,AMD在刚刚推出的K7系列的新成员——Thunderbird(雷鸟)的高频率版本中已经开始采用铜连线技术。
CPU的封装
在通过了几次严格的测试以后,已经置备出各种电路结构的硅片就可以送封装厂进行切割,划分成单个处理器的die并置入到封装中。封装可不仅仅是件漂亮的外衣。由于有封装的保护,处理器核心与空气隔离可以避免污染物的侵害。除此以外,良好的封装设计还有助于芯片散热。同时,它是连接处理器和主板的桥梁。
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最常见的是PGA(Pin-Grid Array,针栅阵列)封装(图2是奔腾CPU有针脚一面),通常这种封装是正方形的,在中央区周围均匀的分布着三~四排甚至更多排引脚,引脚能插入主板CPU插座上对应的插孔。随着CPU总线宽度增加、功能增强,CPU的引脚数目也不断增多,同时对散热、电气特性也有更高的要求,演化出了SPGA(Staggered Pin-Grid Array,交错针栅阵列),PPGA(Plastic Pin-Grid Array,塑料针栅阵列)。
奔腾Ⅲ Coppermine采用了一种独特的FC-PGA(Flip Chip Pin-Grid Array,反转芯片针栅阵列)封装,见图3。它把以往“倒挂”在封装基片下的核心翻转180度,稳坐于封装基片之上,这样可以缩短连线,并有利散热。不过这并非Intel的什么创世之举,当年AMD在K6处理器中就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是从IBM买的专利),只不过由于被一块金属上盖“掩护”起来而不为人知,新Socket A系列CPU也采用的是类似技术。
CPU的接口
对应于不同架构的CPU,与主板连接的接口类型常各不相同。
586时代最常见的是Socket 7插座,如图4。它是方形多针角零插拔力插座,插座上有一根拉杆,在安装和更换CPU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出,就可以轻易地插进或取出CPU芯片了。Socket 7插座适用于Intel Pentium、Pentium MMX、AMD K5、K6、K6-2、K6-Ⅲ、Cyrix 6X86、X86 MX、MⅡ等处理器。
[img]http://img.zol.com.cn/article/0/803/li7AFTqDhzZc.jpg[/img]
Slot 1插槽(如图6)是Intel的专利技术,它是一个狭长的242引脚的插槽,可以支持采用SEC(Single-Edge connector,单边连接器)封装技术的Pentium Ⅱ、Pentium Ⅲ和Celeron处理器。Intel首创的SEC封装实际上是一个固定在子卡上的PGA封装
Intel第一块CPU 4004,4位主理器,主频108kHz,运算速度0.06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每秒百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2,300个,10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640 bytes,生产曰期1971年11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4004.jpg[/img]
8008,8位主理器,主频200kHz,运算速度0.06MIPs,集成晶体管3,500个,10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16KB,生产曰期1972年4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08.jpg[/img]
8080,8位主理器,主频2M,运算速度0.64MIPs,集成晶体管6,000个,6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64KB,生产曰期1974年4月.
8085,8位主理器,主频5M,运算速度0.37MIPs,集成晶体管6,500个,3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64KB,生产曰期1976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85.jpg[/img]
8086,16位主理器,主频4.77/8/10MHZ,运算速度0.75MIPs,集成晶体管29,000个,3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1MB,生产曰期1978年6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86.jpg[/img]
8088,8位主理器,主频4.77/8MHZ,集成晶体管29,000个,3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1MB,生产曰期1979年6月.
80286,16位主理器,主频6/8/10/12~25MHZ,运算速度最高2.66MIPs,集成晶体管134,000个,3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16MB,生产曰期1982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286.jpg[/img]
80386DX,32位主理器,主频16/20/25/33MHZ,运算速度最高达10MIPs,集成晶体管275,000个,1.5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4GB,生产曰期1985年10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386.jpg[/img]
80386SX,16位主理器,主频MHZ,运算速度6MIPs,集成晶体管134,000个,3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16MB,生产曰期1988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386sx.jpg[/img]
80486DX,DX2,DX4,32位主理器,主频25/33/50/66/75/100MHZ,总线频率33/50/66MHZ,运算速度20~60MIPs,集成晶体管1.2M个,1微米制造工艺,168针PGA,最大寻址内存4GB,缓存8/16/32/64KB,生产曰期1989年4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80486.jpg[/img]
Pentium,64位主理器,主频60/66/75/100/120MHZ(P54),133/150/166/200MHZ(P54C),总线频率60/66MHZ,运算速度90~240MIPs,集成晶体管3.1~3.5M个,1微米制造工艺,273或296针,最大寻址内存4GB,缓存16/256/512KB,生产曰期1993年3月.
Pentium MMX(MMX: Multi-Media Extensions,增加57条多媒体指令),64位主理器,主频150/150/166/200/233MHZ(P55C),总线频率66MHZ,运算速度达到435MIPs,集成晶体管4.1~4.5M个,1微米制造工艺,SOCKET7接口,最大寻址内存4GB,缓存16/256/512KB,生产曰期1993年3月.
Pentium Pro,64位主理器,主频133/150/166/180/200MHZ,总线频率66MHZ,运算速度达到300~440MIPs,集成晶体管5.5M个,1微米制造工艺,387针Socket8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缓存16/256kB~1MB,生产曰期1995年11月.
Pentium II,64位主理器,主频200/233/266/300/333/350/400/450MHZ,总线频率66/100MHZ,运算速度达到560~770MIPs,集成晶体管7.5M个,1微米制造工艺,全新SLOT1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L1缓存16kB,L2缓存512KB,生产曰期1997年3月.(233~333MHz, 2.8V Klamath核心, 66MHz FSB; 350~450MHz, 2.0V Deschutes核心, 100MHz FSB)
Pentium II Xeon(至强),64位主理器,主频400/450MHZ,总线频率100MHZ,全新SLOT2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L1缓存16kB,L2缓存512KB~2MB,生产曰期1998年.
Celeron一代, 主频266/300MHZ(266/300MHz w/o L2 cache, Covington芯心 (Klamath based),300A/333/366/400/433/466/500/533MHz w/128kB L2 cache, Mendocino核心 (Deschutes-based), 总线频率66MHz,0.25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8年4月)
Pentium III,64位处理器,主频450/500MHZ(Katmai核心: 2.0V, 100MHz总线频率, 512kB L2 cache,slot1接口),533MHZ~1.13GHZ(Coppermine核心: 1.6V, 100/133MHz总线频率, 256kB L2 cache,Socket 370),0.25~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9~2000年.
Pentium III Xeon,分为早期的Tanner核心(0.25微米制造工艺,256KB缓存),后来的Cascades核心(总线频率133MHZ,L2缓存2MB,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9年.
Pentium III (Tulatin核心),主频1.13G~1.4G,总线频率133MHZ, L2缓存512K,Socket370接口, 0.13微米制造工艺,分为服务器版(S)和笔记本移动版(M),生产曰期2001年.
Celeron二代,主频533MHZ~1GHZ(Coppermine核心: 1.6V, 总线频率66/100MHZ, L2缓存128K,Socket 370),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2000年.
Celeron三代(Tulatin,图拉丁核心),主频1GHZ~1.3GHZ,总线频率100MHZ,0.13微米制造工艺,Socket370接口,256k的二级缓存,绝对不怕压坏的核心,低功耗,发热量小等优势一改赛扬II的种种缺陷,超频性能绝佳, 2002年生产.
Pentium 4 (Willamette核心,423针),主频1.3G~1.7G,FSB400MHZ,0.18微米制造工艺,Socket423接口, 二级缓存256K,生产曰期2000年11月.
Pentium 4 (478针),至今分为三种核心:Willamette核心(主频1.5G起,FSB400MHZ,0.18微米制造工艺),Northwood核心(主频1.6G~3.0G,FSB533MHZ,0.13微米制造工艺, 二级缓存512K),Prescott核心(主频2.8G起,FSB800MHZ,0.09微米制造工艺,1M二级缓存,13条全新指令集SSE3),生产曰期2001年7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entium.jpg[/img]
Pentium MMX(MMX: Multi-Media Extensions,增加57条多媒体指令),64位主理器,主频150/150/166/200/233MHZ(P55C),总线频率66MHZ,运算速度达到435MIPs,集成晶体管4.1~4.5M个,1微米制造工艺,SOCKET7接口,最大寻址内存4GB,缓存16/256/512KB,生产曰期1993年3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mmx.jpg[/img]
Pentium Pro,64位主理器,主频133/150/166/180/200MHZ,总线频率66MHZ,运算速度达到300~440MIPs,集成晶体管5.5M个,1微米制造工艺,387针Socket8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缓存16/256kB~1MB,生产曰期1995年11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pro.jpg[/img]
Pentium II,64位主理器,主频200/233/266/300/333/350/400/450MHZ,总线频率66/100MHZ,运算速度达到560~770MIPs,集成晶体管7.5M个,1微米制造工艺,全新SLOT1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L1缓存16kB,L2缓存512KB,生产曰期1997年3月.(233~333MHz, 2.8V Klamath核心, 66MHz FSB; 350~450MHz, 2.0V Deschutes核心, 100MHz FSB)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2.jpg[/img]
Pentium II Xeon(至强),64位主理器,主频400/450MHZ,总线频率100MHZ,全新SLOT2接口,最大寻址内存64GB,L1缓存16kB,L2缓存512KB~2MB,生产曰期1998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2x.jpg[/img]
Celeron一代, 主频266/300MHZ(266/300MHz w/o L2 cache, Covington芯心 (Klamath based),300A/333/366/400/433/466/500/533MHz w/128kB L2 cache, Mendocino核心 (Deschutes-based), 总线频率66MHz,0.25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8年4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c1.jpg[/img]
Pentium III,64位处理器,主频450/500MHZ(Katmai核心: 2.0V, 100MHz总线频率, 512kB L2 cache,slot1接口),533MHZ~1.13GHZ(Coppermine核心: 1.6V, 100/133MHz总线频率, 256kB L2 cache,Socket 370),0.25~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9~2000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4.jpg[/img]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3.jpg[/img]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1.jpg[/img]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2.jpg[/img]
Pentium III Xeon,分为早期的Tanner核心(0.25微米制造工艺,256KB缓存),后来的Cascades核心(总线频率133MHZ,L2缓存2MB,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1999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x.jpg[/img]
Pentium III (Tulatin核心),主频1.13G~1.4G,总线频率133MHZ, L2缓存512K,Socket370接口, 0.13微米制造工艺,分为服务器版(S)和笔记本移动版(M),生产曰期2001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3s.jpg[/img]
Celeron二代,主频533MHZ~1GHZ(Coppermine核心: 1.6V, 总线频率66/100MHZ, L2缓存128K,Socket 370),0.18微米制造工艺,生产曰期2000年.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c2.jpg[/img]
Celeron三代(Tulatin,图拉丁核心),主频1GHZ~1.3GHZ,总线频率100MHZ,0.13微米制造工艺,Socket370接口,256k的二级缓存,绝对不怕压坏的核心,低功耗,发热量小等优势一改赛扬II的种种缺陷,超频性能绝佳, 2002年生产.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tulatin.jpg[/img]
Pentium 4 (Willamette核心,423针),主频1.3G~1.7G,FSB400MHZ,0.18微米制造工艺,Socket423接口, 二级缓存256K,生产曰期2000年11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4-1.jpg[/img]
Pentium 4 (478针),至今分为三种核心:Willamette核心(主频1.5G起,FSB400MHZ,0.18微米制造工艺),Northwood核心(主频1.6G~3.0G,FSB533MHZ,0.13微米制造工艺, 二级缓存512K),Prescott核心(主频2.8G起,FSB800MHZ,0.09微米制造工艺,1M二级缓存,13条全新指令集SSE3),生产曰期2001年7月.
[img]http://www.xiake.com/blog/data/image/cpu/p4-2.jpg[/img]
Intel服务器CPU产品简史
[img]http://magazine.oursci.org/200301/26-10.jpg[/img]
在计算机的CPU领域,Intel是勿庸置疑的领导者,虽然AMD和VIA等厂商也不断有新品杀出,与Intel形成激烈的竞争,但是,在服务器领域,Intel绝对占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可以说,Intel能够有今天的地位,下面这些划时代的产品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服务器CPU的雏形:Pentium Pro
在Pentium处理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1995年秋天,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Pro处理器。Pentium PRO是英特尔首个专门为32位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可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机械引擎、科学计算和医疗等领域,主频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种。英特尔在Pentium PRO的设计与制造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总共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并且整合了高速二级缓存芯片,性能比Pentium更胜一筹:
1)将L2cache与CPU封装在一起——“PPGA封装技术”(L2cache在486和Pentium中都是设置在主板上),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总线互连,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封装中。这使得内置的L2cache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如Pentium Pro 200MHz CPU的L2 Cache的运行频率与CPU相同),从而大大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2)外部地址总线扩展至36位,处理器的直接寻址能力64GB,为将来发展留下余地。
3)采用动态执行技术,这是Pentium处理器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该技术通过预测程序流程并分析程序的数据流,可选择最佳的指令执行顺序。意即指令不必按程序为它规定的顺序执行,只要条件具备就可以执行,从而使程序达到更高的运行效率。
Pentium Pro的先进设计思想,为以后的微处理器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强的诞生:Pentium II Xeon
1998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 Xeon(至强)处理器。Xeon是英特尔引入的新品牌,当时Intel公司为了区分服务器市场和普通个人电脑市场,决定研制全新的服务器CPU,命名也跟普通CPU做了一些明显的区分,称为Pentium II Xeon,取代之前所使用的Pentium Pro品牌。这个产品线面向中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工作站市场;是英特尔公司进一步区格市场的重要步骤。Xeon主要设计来运行商业软件、因特网服务、公司数据储存、数据归类、数据库、电子,机械的自动化设计等。
Pentium II Xeon处理器不但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多达4路或者8路的SMP对称多CPU处理功能,它采用和Pentium II Slot1接口不同的Slot 2接口,必须配合专门的服务器主板才能使用。
巨大的成功:Pentium III Xeon
1999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采用“铜矿”核心的奔腾3处理器那几年是如何的风光,至今都还被誉为一代经典产品,而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Intel还将Xeon分为两个部分,低端Xeon和高端Xeon。其中,低端Xeon和普通的Coppermine一样,仅装备256KB二级缓存,并且不支持多处理器。这样低端Xeon和普通的Pentium III的性能差距很小,价格也相差不多;而高端Xeon还是具有以前的特征,支持更大的缓存和多处理器。
前赴后继:Pentium 4 Xeon
2001年英特尔发布了Xeon处理器。英特尔将Xeon的前面去掉了Pentium的名号,并不是说就与x86脱离了关系,而是更加明晰品牌概念。Xeon处理器的市场定位也更加瞄准高性能、均衡负载、多路对称处理等特性,而这些是台式电脑的Pentium品牌所不具备的。Xeon处理器实际上还是基于Pentium 4的内核,而且同样是64位的数据带宽,但由于其利用了与AGP 4X相同的原理--“四倍速”技术,因此其前端总线有了巨大的提升,表现更是远胜过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Xeon处理器基于英特尔的NetBurst架构,有更高级的网络功能,及更复杂更卓越的3D图形性能,另一方面,支持至强的芯片组也在并行运算、支持高性能I/O子系统(如SCSI磁盘阵列、千兆网络接口)、支持PCI总线分段等方面更好地支持服务器端的运算。
64位开拓者:Itanium(安腾)处理器
2001年,一款基于IA-64平台的服务器产品——HP与Intel携手研发的安腾(Itanium)处理器隆重发布了。Itanium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款64位元的产品,具有64位寻址能力和64位宽的寄存器,所以我们称它为64位CPU。由于具有64位寻址能力,它能够使用1百万TB的地址空间,足以运算企业级或超大规模的数据库任务;64位宽的寄存器可以使CPU浮点运算达到非常高的精度。其实IA--64处理器还具有显性并行性 、分支预测、投机装载等特性,这些技术都是为顶级、企业级服务器及工作站而设计的,指令级并行性可促进最优化的软件指令结构,从而使处理器能够在相同时间内执行更多的指令。 推测:推测技术允许提前载入数据,甚至在代码分支发生以前进行。通过尽早从内存载入数据,推测技术可以避免内存等待时间。预测技术避免了许多代码分支,以及因相关的数据分支预测错误而导致的性能下降。IA-64还允许处理器上有更多的空间用于执行指令--更多的执行单元、更多的寄存器和更多的高速缓存。随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为这些执行资源提供更多的空间,IA-64的性能将相应地得到增长。
在Itanium处理器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完全是基于平行并发计算而设计(EPIC)。对于最苛求性能的企业或者需要高性能运算功能支持的应用(包括电子交易安全处理、超大型数据库、电脑辅助机械引擎、尖端科学运算等)而言,Itanium处理器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续写辉煌:Itanium 2(安腾2)处理器
2002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 2处理器。代号为McKinley的Itanium 2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二代64位系列的产品。安腾2处理器高速缓存系统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将大容量的3级高速缓存集成到处理器硅核上,而不是作为系统主板的一个独立芯片。这不仅加快了数据检索速度,同时可将3级高速缓存和处理器内核间的整体通信带宽提高近3倍。加之其它在高速缓存效率方面的众多改进,使得处理器内核即使在高度复杂的内存密集型交易中也能高速运行。因此,Itanium 2可以适用于运算要求更苛刻的场合,并提供给高阶服务器与工作站各种平台与应用支持。
Itanium 2处理器是以Itanium架构为基础所建立与扩充的产品。提供了二位元的相容性,可与专为第一代Itanium处理器优化编译的应用程序兼容,并大幅提升了50%~100%的效能。Itanium 2具有6.4GB/sec的系统总线带宽、高达3MB的L3缓存,据英特尔称Itanium 2的性能,足足比Sun
PentiumII/III
DS2PPentiumIIXeon
Tanner0.25μm版PentiumIIIXeon。KatmaiSlot2接口
Cascades0.18μm版PentiumIIIXeon
Pentium4
Foster0.18μm版Xeon(Willamette)
FosterMPHyper-Threading对应大容量服务器版Xeon
Gallatin0.13μm版Xeon
Prestonia服务器和工作站用0.13μm版Xeon
Nocona2003年登场的新型CPU
IA-64

‘柒’ EDA到底是什么技术工具他的应用前景如何这门课程怎么来学好

EDA技术简单点说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数字系统。EDA的设计对象是CPLD/FPGA,设计方法是自顶向下,设计方式主要有VHDL、verilog两种语言。 在网络里搜索EDA,有更详细的解释。

‘捌’ 高通、华为、苹果离不开的EDA工具,为什么说是中国芯片的命门

尽管很多人还在纠结光刻机,但是中国现在最难的其实并不是光刻机,而是EDA工具,EDA全称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也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等流程的设计方式。

‘玖’ 什么是服务器升级和维护

服务升级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员把服务器优化,让信息处理更快更好。维护就是把平常服务器没用的信息数据删除,重新整理需要的数据

阅读全文

与EDA服务器升级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ython实用工具 浏览:208
流量计pdf 浏览:936
科东加密认证价格 浏览:532
dos命令读文件 浏览:996
成为程序员需要什么学历 浏览:672
pdf农药 浏览:226
canal加密 浏览:495
日本安卓系统和中国有什么区别 浏览:134
linux命令行修改文件 浏览:836
从编译和解释的角度看 浏览:647
徐志摩pdf 浏览:649
夏天解压球视频 浏览:302
全封闭压缩机qd91h 浏览:668
如何在我的世界免费开一个服务器 浏览:329
python时间对比 浏览:122
单片机模块化编程教学 浏览:346
打开pdf格式 浏览:735
跑显存命令 浏览:122
windows下编译python 浏览:610
linux蓝牙连接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