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usermodelinux

usermodelinux

发布时间:2022-11-26 12:31:52

Ⅰ 如何在linux单用户模式下修改fstab文件

Linux启用单用户模式进入系统,当修改/etc/fstab文件时提示文件只读,无法修改;
具体修改有两种方式:
方法一、进入Linux单用户模式
a.在系统进入centos 数秒的时候按字母e,进入GRUB编辑状态
b.选择以单词kernel起头的这行,按下e键以编辑这个命令
c.在末尾输入空格 single,回车
d.再按b键加载
e. root# mount -o remount,rw /
f. 然后vi/etc/fstab进入修改
方法二、用光盘进入Linux修复模式 (光盘启动按F2 接着输入linux rescue回车进入)
然后修改fstab
注意进入修复模式后fstab路径为
vi /mnt/sysimage/etc/fstab

Ⅱ linux虚拟化技术有哪些

1、早期的虚拟化模型被称为Type 1,或者叫本地虚拟化(native virtualization)。
2、后来出现了主机虚拟化(hosted virtualization)模式,被称为Type 2,hypervisor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在同一平台上允许两个或更多的操作系统共存。
3、更加传统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是平台虚拟化,或者叫做硬件虚拟化,具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完全虚拟化( full-virtualization)和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
4、平台虚拟化:如Citrix的Xen是一个流行的解决方案,可以同时执行Type1和Type2型hypervisor,Amazon的EC2就采用Xen来进行服务器的虚拟化。另一个重要的hypervisor是Linux Kernel Virtual Machine(KVM),同样都支持本地虚拟化和主机虚拟化模型。
5、操作系统虚拟化:操作系统虚拟化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虚拟化技术,正如其名,是对操作系统本身进行虚拟化,而不是平台。在这种方式下,操作系统提供一组用户空间(User-Space)彼此隔离,而应用被限制在每个用户空间里面,就好像一个独立的主机。这种形式的虚拟化在虚拟主机环境中非常流行,让多个独立的用户可以共享一个操作系统。
6、其他Linux虚拟化技术:
CoLinux,或者叫做协作Linux,是一种利用协作虚拟机的虚拟化方式。
用户模式(User-Mode)Linux,即UML,和CoLinux有些类似,但是更加灵活。
Wine和Cygwin也是有趣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Ⅲ linux中用户怎么加入附属组

可以使用usermod命令。usermod可用来修改用户帐号的各项设定。
需要使用的参数:
-G|--groups
##把用户追加到某些附属组中,仅与-a选项一起使用
用法示例:
将user1用户加入到group1组当中
$
usermode
-aG
group1
user1

Ⅳ linux怎么进入字符命令界面

linux进入字符命令界面方法如下:

Ⅳ 简述linux启动控制权的变更顺序

.1: 启动电源后,主机第一步先做的就是查询BIOS(全称: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信息。了解整个系统的硬件状态,如CPU,内存,显卡,网卡等。嗯,这一步windows算和它是一家。不分彼此。

· 2: 接下来,就是主机读取MBR(硬盘的第一个扇区)里的boot loader了。这个可是重点哦,据说troubleshooting里就会考这点,给个坏了的loader,叫你修正。windows不支持linux的分区格式。所以,用windows的boot。ini是查不到linux的系统的。一般我装系统都是先装windows再装linux,然后用grub来做boot loader。两个字:省心!因为linux不像windows那么小气。grub可是支持windows分区格式的哦。

· 3: 接上一步,主机读取boot loader后,会读取里面的信息,知道谁跟谁是待在哪,假如主机想进入linux系统,读取到linux核心是在/boot文件目录中后,将此核心加载到内存中。开始了接下来的分析启动之旅。

· 4: OK,第一个运行程序是谁?就是/sbin/init程序。不信,就用top程序看下,是不是PID为1的就是这个东东,它,可是万物之祖啊,我简称它是女娲娘娘(不喜欢亚当夏娃)。

· 5: init首先查找启动等级(run-level)。因为启动等级不同,其运行脚本(也就是服务)会不同。默认的等级有以下几项:

0 - halt (系统直接关机)

1 - single user mode (单人模式,用于系统维护时使用)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类似3模式,不过少了NFS服务)

3 - Full multi-user mode (完整模式,不过,是文本模式)

4 - unused (系统保留功能)

5 - X11 (与3模式类似,不过,是X终端显示)

6 - reboot (重新开机)

(不要选择0或4,6 否则,进步了系统的)

· 6: OK。系统知道自己的启动等级后,接下来,不是去启动服务,而是,先设置好主机运行环境。读取的文件是/etc/rc。d/rc。sysinit文件。那究竟要设置哪些环境呢?

· 设置网络环境/etc/sysconfig/network,如主机名,网关,IP,DNS等。

· 挂载/proc。此文件是个特殊文件,大小为0,因为它是在内存当中。里面东东最好别删。

· 根据内核在开机时的结果/proc/sys/kernel/modprobe。开始进行周边设备的侦测。

· 载入用户自定义的模块/etc/sysconfig/moles/*。moles

· 读取/etc/sysctl。conf文件对内核进行设定。

· 设定时间,终端字体,硬盘LVM或RAID功能,以fsck进行磁盘检测。

· 将开机状况记录到/var/log/dmesg中。(可以用命令dmesg查看结果)

· 7: OK,接下来,就是启动系统服务了,不同的run-level会有不同的服务启动。到/etc/rc。d目录中,不同的level会有不同的目录。如启动3模式,会有个rc3。d目录,里面就保存着服务。其中,S(start)开头的表明开机启动,K(kill)开头的表明开机不启动。数字表示启动顺序。数字越小,启动越早。

注意,他们都是连接到etc/rc。d/init。d/目录中的相关文件。所以,想手工启动某一服务,可以用"/etc/rc。d/init。d/某个服务 start"启动哦。相反,我们也可以把某个服务ln(链接命令)到不同run-level的目录中。记得打上S或者K+数字哦。

· 8: 读取服务后,主机会读取/etc/rc。d/rc。local文件。所以,如果需要什么开机启动的话,可以写个脚本或命令到这里面来。就不用像上面那么麻烦。以后删除也方便。

Ⅵ 在linux编程中若一个用户程序希望将一组数据传递给kernel有几种方式

教科书里的Linux代码例子都已作古,所以看到的代码不能当真,领会意思就行了
比如以前的init进程的启动代码
execve(init_filename,argv_init,envp_init);

现在改为
static void run_init_process(char *init_filename)
{
argv_init[0] = init_filename;
kernel_execve(init_filename, argv_init, envp_init);
}

好的,聪明人就发现,linux内核中调用用户空间的程序可以使用init这样的方式,调用 kernel_execve
不过内核还是提供了更好的辅助接口call_usermodehelper,自然最后也是调用kernel_execve

调用特定的内核函数(系统调用)是 GNU/Linux 中软件开发的原本就有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方向反过来呢,内核空间调用用户空间?确实有一些有这种特性的应用程序需要每天使用。例如,当内核找到一个设备, 这时需要加载某个模块,进程如何处理?动态模块加载在内核通过 usermode-helper 进程进行。
让我们从探索 usermode-helper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及在内核中使用的例子开始。 然后,使用 API 构造一个示例应用程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与局限。
usermode-helper API
usermode-helper API 是个很简单的 API,其选项为用户熟知。例如,要创建一个用户空间进程,通常只要设置名称为 executable,选项都为 executable,以及一组环境变量(指向 execve 主页)。创建内核进程也是一样。但由于创建内核空间进程,还需要设置一些额外选项。

内核版本
本文探讨的是 2.6.27 版内核的 usermode-helper API。
表 1 展示的是 usermode-helper API 中一组关键的内核函数

表 1. usermode-helper API 中的核心函数

API 函数
描述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准备 user-land 调用的处理函数
call_usermodehelper_setkeys 设置 helper 的会话密钥
call_usermodehelper_setcleanup 为 helper 设置一个清空函数
call_usermodehelper_stdinpipe 为 helper 创建 stdin 管道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调用 user-land
表 2 中还有一些简化函数,它们封装了的几个内核函数(用一个调用代替多个调用)。这些简化函数在很多情况下都很有用,因此尽可能使用他们。

表 2. usermode-helper API 的简化

API 函数
描述

call_usermodehelper 调用 user-land
call_usermodehelper_pipe 使用 stdin 管道调用 user-land
call_usermodehelper_keys 使用会话密钥调用 user-land
让我们先浏览一遍这些核心函数,然后探索简化函数提供了哪些功能。核心 API 使用了一个称为subprocess_info 结构的处理函数引用进行操作。该结构(可在 ./kernel/kmod.c 中找到)集合了给定的 usermode-helper 实例的所有必需元素。该结构引用从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调用返回。该结构(以及后续调用)将会在 call_usermodehelper_setkeys(用于存储凭证)、call_usermodehelper_setcleanup 以及 call_usermodehelper_stdinpipe 的调用中进一步配置。最后,一旦配置完成,就可通过调用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来调用配置好的用户模式应用程序。

声明
该方法提供了一个从内核调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必需的函数。尽管这项功能有合理用途,还应仔细考虑是否需要其他实现。这是一个方法,但其他方法会更合适。
核心函数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控制,其中 helper 函数在单个调用中完成了大部分工作。管道相关调用(call_usermodehelper_stdinpipe 和 helper 函数 call_usermodehelper_pipe)创建了一个相联管道供 helper 使用。具体地说,创建了管道(内核中的文件结构)。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对管道可读,内核对管道可写。对于本文,核心转储只是使用 usermode-helper 管道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fs/exec.c do_coremp())中,核心转储通过管道从内核空间写到用户空间。
这些函数与 sub_processinfo 以及 subprocess_info 结构的细节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Usermode-helper API 关系

表 2 中的简化函数内部执行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函数和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函数。表 2 中最后两个调用分别调用的是 call_usermodehelper_setkeys 和 call_usermodehelper_stdinpipe。可以在 ./kernel/kmod.c 找到 call_usermodehelper_pipe 和 call_usermodehelper 的代码,在 ./include/linux/kmod.h 中找到 call_usermodhelper_keys 的代码。
为什么要从内核调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 usermode-helper API 所使用的内核空间。表 3 提供的并不是专门的应用程序列表,而是一些有趣应用的示例。

表 3. 内核中的 usermode-helper API 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
源文件位置

内核模块调用 ./kernel/kmod.c
电源管理 ./kernel/sys.c
控制组 ./kernel/cgroup.c
安全密匙生成 ./security/keys/request_key.c
内核事件交付 ./lib/kobject_uevent.c
最直接的 usermode-helper API 应用程序是从内核空间加载内核模块。request_mole 函数封装了 usermode-helper API 的功能并提供了简单的接口。在一个常用的模块中,内核指定一个设备或所需服务并调用 request_mole 来加载模块。通过使用 usermode-helper API,模块通过 modprobe 加载到内核(应用程序通过 request_mole 在用户空间被调用)。
与模块加载类似的应用程序是设备热插拔(在运行时添加或删除设备)。该特性是通过使用 usermode-helper API,调用用户空间的 /sbin/hotplug 工具实现的。
关于 usermode-helper API 的一个有趣的应用程序(通过 request_mole) 是文本搜索 API(./lib/textsearch.c)。该应用程序在内核中提供了一个可配置的文本搜索基础架构。该应用程序使用 usermode-helper API 将搜索算法当作可加载模块进行动态加载。在 2.6.30 内核版本中,支持三个算法,包括 Boyer-Moore(./lib/ts_bm.c),简单固定状态机方法(./lib/ts_fsm.c),以及 Knuth-Morris-Pratt 算法(./lib/ts_kmp.c)。
usermode-helper API 还支持 Linux 按照顺序关闭系统。当需要系统关闭电源时,内核调用用户空间的 /sbin/poweroff 命令来完成。其他应用程序如 表 3 所示,表中附有其源文件位置。
Usermode-helper API 内部
在 kernel/kmod.c 中可以找到 usermode-helper API 的源代码 和 API(展示了主要的用作内核空间的内核模块加载器)。这个实现使用 kernel_execve 完成脏工作(dirty work)。请注意 kernel_execve是在启动时开启 init 进程的函数,而且未使用 usermode-helper API。
usermode-helper API 的实现相当简单直观(见图 2)。usermode-helper 从调用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开始执行(它用于从预先配置好的 subprocess_info 结构中清除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subprocess_info 结构引用和一个枚举类型(不等待、等待进程中止及等待进程完全结束)。subprocess_info(或者是,该结构的 work_struct 元素)然后被压入工作队列(khelper_wq),然后队列异步执行调用。

图 2. usermode-helper API 内部实现

当一个元素放入 khelper_wq 时,工作队列的处理函数就被调用(本例中是__call_usermodehelper),它在 khelper 线程中运行。该函数从将 subprocess_info 结构出队开始,此结构包含所有用户空间调用所需信息。该路径下一步取决于 wait 枚举变量。如果请求者想要等整个进程结束,包含用户空间调用(UMH_WAIT_PROC)或者是根本不等待(UMH_NO_WAIT),那么会从 wait_for_helper 函数创建一个内核线程。否则,请求者只是等待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被调用(UMH_WAIT_EXEC),但并不完全。这种情况下,会为____call_usermodehelper() 创建一个内核线程。
在 wait_for_helper 线程中,会安装一个 SIGCHLD 信号处理函数,并为 ____call_usermodehelper 创建另一个内核线程。但在 wait_for_helper 线程中,会调用 sys_wait4 来等待____call_usermodehelper 内核线程(由 SIGCHLD 信号指示)结束。然后线程执行必要的清除工作(为UMH_NO_WAIT 释放结构空间或简单地向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回送一个完成报告)。
函数 ____call_usermodehelper 是实际让应用程序在用户空间启动的地方。该函数首先解锁所有信号并设置会话密钥环。它还安装了 stdin 管道(如果有请求)。进行了一些安装以后,用户空间应用程序通过 kernel_execve(来自 kernel/syscall.c)被调用,此文件包含此前定义的 path、argv 清单(包含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名称)以及环境。当该进程完成后,此线程通过调用 do_exit() 而产生。
该进程还使用了 Linux 的 completion,它是像信号一样的操作。当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函数被调用后,就会声明 completion。当 subprocess_info 结构放入 khelper_wq 后,会调用wait_for_completion(使用 completion 变量作为参数)。请注意此变量会存储到 subprocess_info 结构作为 complete 字段。当子线程想要唤醒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函数,会调用内核方法complete,并判断来自 subprocess_info 结构的 completion 变量。该调用会解锁此函数使其能继续。可以在 include/linux/completion.h 中找到 API 的实现。
应用程序示例
现在,让我们看看 usermode-helper API 的简单应用。首先看一下标准 API,然后学习如何使用 helper 函数使事情更简单。
在该例中,首先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调用 API 的可加载内核模块。清单 1 展示了样板模块功能,定义了模块入口和出口函数。这两个函数根据模块的 modprobe(模块入口函数)或 insmod(模块入口函数),以及 rmmod(模块出口函数)被调用。

清单 1. 模块样板函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ODULE_LICENSE( "GPL" );

static int __init mod_entry_func( void )
{
return umh_test();
}

static void __exit mod_exit_func( void )
{
return;
}

mole_init( mod_entry_func );
mole_exit( mod_exit_func );

usermode-helper API 的使用如 清单 2 所示,其中有详细描述。函数开始是声明所需变量和结构。以subprocess_info 结构开始,它包含所有的执行用户空间调用的信息。该调用在调用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时初始化。下一步,定义参数列表,使 argv 被调用。该列表与普通 C 程序中的 argv 列表类似,定义了应用程序(数组第一个元素)和参数列表。需要 NULL 终止符来提示列表末尾。请注意这里的 argc 变量(参数数量)是隐式的,因为 argv 列表的长度已经知道。该例中,应用程序名是 /usr/bin/logger,参数是 help!,然后是 NULL 终止符。下一个所需变量是环境数组(envp)。该数组是一组定义用户空间应用程序执行环境的参数列表。本例中,定义一些常用的参数,这些参数用于定义 shell 并以 NULL 条目结束。

清单 2. 简单的 usermode_helper API 测试

static int umh_test( void )
{
struct subprocess_info *sub_info;
char *argv[] = { "/usr/bin/logger", "help!", NULL };
static char *envp[] = {
"HOME=/",
"TERM=linux",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NULL };

sub_info =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argv[0], argv, envp, GFP_ATOMIC );
if (sub_info == NULL) return -ENOMEM;

return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sub_info, UMH_WAIT_PROC );
}

下一步,调用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 来创建已初始化的 subprocess_info 结构。请注意使用了先前初始化的变量以及指示用于内存初始化的 GFP 屏蔽第四个参数。在安装函数内部,调用了kzalloc(分配内核内存并清零)。该函数需要 GFP_ATOMIC 或 GFP_KERNEL 标志(前者定义调用不可以休眠,后者定义可以休眠)。快速测试新结构(即,非 NULL)后,使用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函数继续调用。该函数使用 subprocess_info 结构以及定义是否等待的枚举变量(在 “Usermode-helper API 内部” 一节中有描述)。全部完成! 模块一旦加载,就可以在 /var/log/messages 文件中看到信息。
还可以通过 call_usermodehelper API 函数进一步简化进程,它同时执行 call_usermodehelper_setup和 call_usermodehelper_exec 函数。如清单 3 所示,它不仅删除函数,还消除了调用者管理subprocess_info 结构的必要性。

清单 3. 更简单的 usermode-helper API 测试

static int umh_test( void )
{
char *argv[] = { "/usr/bin/logger", "help!", NULL };
static char *envp[] = {
"HOME=/",
"TERM=linux",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NULL };

return call_usermodehelper( argv[0], argv, envp, UMH_WAIT_PROC );
}

请注意在清单 3 中,有着同样的安装并调用(例如初始化 argv 和 envp 数组)的需求。此处惟一的区别是 helper 函数执行 setup 和 exec 函数。

Ⅶ 了解Honeynet(蜜网)或者Linux的朋友请帮帮我

honeynet主机配置

Gen I是在三层用nat进行转换控制,配置相对比较方便一些,但是路由转发会消耗掉一个TTL。
Gen II是在二层用brige转发控制,配置相对稍微复杂一点,不消耗TTL,相对更隐蔽一些。

不想编译内核,使用Gen I。

1、主机系统配置

比较喜欢debian,由于user-mode-linux只在debian的testing和unstable里,所以就近选个快速的镜象站点作系统更新、软件安装。geekbone的mirror非常完整,而且速度不错,推荐。

# apt-get update
# apt-get upgrade

需要ssh来对主机进行管理:

# apt-get install ssh

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服务:

# update-rc.d -f inetd remove
# update-rc.d -f ppp remove
# update-rc.d -f exim remove

2、安装user-mode-linux

# apt-get install user-mode-linux

debian的UML内核没有配mount DevFS,所以启动的时候要加上devfs=mount的参数。

系统镜象使用honeynet提供的redhat 7.2,可以从如下地址下载:

http://honeynet.xfocus.net/misc/files/root_fs.rh-7.2-server.pristine.20021012.gz

解压后使用这个文件系统启动UML:

# linux ubd0=root_fs.rh-7.2-server.pristine.20021012 eth0=tuntap,,00:90:0b:03:04:05,192.168.0.254 devfs=mount

如果文件系统映象文件名是root_fs,就不需加ubd0=,eth0=tuntap,,00:90:0b:03:04:05,192.168.0.254的意思是在eth0上用TUN/TAP绑定/dev/tap0,IP为192.168.0.254,前面的mac地址是指定UML网卡的mac地址,否则默认是FE:FD:00:00:00:00。

这个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都是root。

3、数据控制

数据控制使用honeynet提供的rc.firewall脚本,可以从如下地址下载:

http://honeynet.xfocus.net/papers/honeynet/tools/rc.firewall

作一些轻微的修改:

rc.firewall默认使用2层的bridging模式,修改为:

MODE="nat"

需要配置虚拟系统对外的IP,可以指定多个用空格隔开:

PUBLIC_IP="192.168.7.144"

配置虚拟系统真实的IP,可以指定多个用空格隔开,注意和PUBLIC_IP对应:

HPOT_IP="192.168.0.144"

配置主机管理接口:

MANAGE_IFACE="eth0"

主机真实IP:

MANAGE_IP="192.168.7.99" # IP of management Interface
MANAGE_NETMASK="255.255.255.0" # Netmask of management Interface

允许访问的端口,可以多个用空格隔开:

ALLOWED_TCP_IN="22"

允许访问的来源IP,可以用any:

MANAGER="192.168.7.9/24"

数据控制接口:

LAN_IFACE="tap0"

rc.firewall默认允许9个TCP连接,20个UDP连接,50个ICMP连接和10个其它IP连接。当然可以修改脚本里这几个参数。

4、数据捕获

安装snort:

# apt-get install snort

去掉它的自动启动:

# update-rc.d -f snort remove

使用了honeynet提供的snort.conf和启动脚本,下载地址:

http://honeynet.xfocus.net/papers/honeynet/tools/snort.conf
http://honeynet.xfocus.net/papers/honeynet/tools/snort-start.txt

snort.conf有些错误,作如下修改:

var HOME_NET 192.168.7.99/24

output alert_full: /data/snort/snort_full
output alert_fast: /data/snort/snort_fast

snort-start.txt启动脚本稍微修改:

PID=/var/run/snort_tap0.pid
DIR=/data/snort
SNORT=/usr/sbin/snort

$SNORT -d -D -c /etc/snort/snort.conf -i vmnet1 -l $DIR/$DATE not host yyy.yyy.yyy.yyy

其中yyy.yyy.yyy.yyy是自己客户端的IP,这样忽略记录自己的IP,避免了自己在虚拟honeypot上的连接特别是文件传输等不被记录,使得日志不会因为自己的操作变得巨大,增加干扰信息。当然前提是自己客户端的IP是固定的,否则就算了。

当然针对需要捕获何种数据可以再细调snort规则。

5、安装vmware

使用的是vmware-gsx-2.5,商业软件照者安装就行。安装的时候要注意,网络要安装成host only模式,设置的IP就是网关地址,这些可以在安装后用vmware-config.pl来修改。在网络修改那里使用editor不要使用wizard。

关于数据控制和数据捕获与上面UML的一样,就是相应的接口由tap0改为vmnetX。

6、注意事项

清空iptables规则不能简单的来个iptables -F,因为rc.firewall脚本把INPUT和FORWARD的策略都设为DROP,如果这样撤销rc.firewall的话所有网络都不通了。用如下的一个小脚本:

#!/bin/sh
#-----------------------------------------
# stop-firewall.sh
#-----------------------------------------
# safely stop rc.firewall

/sbin/iptables -F
/sbin/iptables -P INPUT ACCEPT
/sbin/iptables -P FORWARD ACCEPT
/sbin/iptables -P OUTPUT ACCEPT
/sbin/iptables -X icmpHandler
/sbin/iptables -X otherHandler
/sbin/iptables -X tcpHandler
/sbin/iptables -X udpHandler

echo "honeynet rc.firewall safely stoped!"

#EOF

很遗憾,UML和vmware不能同时用,它们使用的接口不一样,也许改rc.firewall可以实现。然后就把机器托管到IDC去,你要开几个虚拟机就再需要几个外部IP,不要告诉IDC你到底做什么,要不然别人可能会感觉不爽,你还得解释半天。

Ⅷ user mode linux 怎么安装(重金酬谢)!!!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wubi
1。下载ubuntu9.10的光盘镜像;(www.ubuntu.com) //可以用迅雷
2。将镜像文件添加到虚拟光驱,如果没有虚拟光驱,可以下载安装UltraISO,在镜像文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加载到虚拟光驱。【没有ultrai用其他虚拟光驱也行】。
3。从我的电脑里找到虚拟光驱,双击打开,在光盘里选择用wubi.exe安装。
4。按照提示操作,选择安装位置的时候找一个剩余空间比较大的磁盘分区。
剩下的按照提示傻瓜式的安装就可以里,装完以后会提示你重启,记住一定不要选重启,要选稍有重启。

(以下几步可以省略,但是为了保证安装成功,鼓励尝试)

5。检查一下C盘是否有wubildr和wubildr.mbr这两个文件,如果没有,找到光盘
winboot目录,把里面的wubildr和wubildr.mbr复制到C盘。
6。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
友情提示:请先备份win7系统启动项。命令是
•bcdedit /export “D:\BCD Backup\Bcd Backup” : 将启动设置备份到D盘 “BCD Backup” 目录下;
•bcdedit /import “D:\BCD Backup\Bcd Backup” : 恢复之前备份在D盘 “BCD Backup”目录下启动选项。
7。 键入:cd c:\ ,接着键入:bcdedit /create /d "Ubuntu" /application bootsector(这时会生成一个id以{asdfadsf})这样的内容)
8。 键入:bcdedit /set {id} device partition=C:(id 就用之前生成的id)
9。 键入:bcdedit /set {id} path \wubildr.mbr (id 就用之前生成的id)
10。 键入:bcdedit /displayorder {id} /addlast(id 就用之前生成的id)
11。 重启,在选择系统时候选择ubuntu就可以了。之后便会自动安装。

安装完毕之后便可以使用ubuntu了。如果想要删除ubuntu,只需要重新运行wubi就可以卸载了

QQ:790828241

希望对你管用。相信来这答题的都是处于爱好和想帮助别人。至于现金就不用了,呵呵。

Ⅸ 操作系统中Kernel Mode和User Mode的区别

在许多电脑的硬件架构中,为了不让程序任意存取任何资源(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大部分的CPU架构都支持Kernel mode与User mode两种执行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得要OS有相关实际配合才有作用,像DOS就没有Kernel/User mode的分别,所有以DOS执行的程序都可对任意资源执行任何行为,所以DOS上的病毒才能那么嚣张,动不动就格式化硬盘。
一般来说, 应用程序是在User mode中执行程序,普通的数值计算或变量指派都可以在此模式完成,但是若要执行一些危及系统安全的指令(例如对磁盘写入资料),而这些指令是不准在User mode中执行的,强要执行那些特殊指令只会让系统给你一个错误信息而已,应用程序必须呼叫一些OS定义好的函数才能达成那些功能,例如printf(),这些OS事先定义好的函数我们称为system call(系统调用)。
当应用程序执行了system call,并不是傻傻地让应用程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首先会严密地检查这个调用的应用程序的权限以及操作的内容(是否读取不属于自己的存储器范围,是否读写没有权限读写的文件,是否想把资料往错误的装置送过去......),若是有任何错误,system call将会停止执行并回传一个错误代号,让应用程序知道自己错在何处。相反地一切检查都没问题,system call将会通知CPU进入Kernel mode,并依照应用程序送过来的参数执行特权指令。当特权指令执行完毕,system call将会通知CPU返回User mode,并回到应用程序中。
Kernel/User mode架构是非常普遍的执行模式,几乎可以在任何机器上看到这套架构,从电脑到机上盒,刷卡机等等电子商品,为了保护某些特别的指令不被搞不清楚状况的程序开发者乱玩,OS开发者通常借由定义system call告诉开发者们,哪些行为必须经过OS的过滤才能执行。
当然Linux等Open source kernel的开发者可以自行定义并增加system call的数量, 丰富OS与应用程序的沟通接口,不过这种修改得经过非常小心的计划与测试,因为在system call里面执行的程序若是有错,很可能让整个OS崩溃(死机)!例如许多没有Open source的驱动程序(xVidia,ATx之类的显示卡),由于Kernel的开发者无从得知那些驱动程序的算法,所以也无法保证那些驱动程序会不会让Kernel执行到一半挂掉。
事实上,所有第三方撰写的驱动程序都会有这种问题,Windows常常被人臭骂有时候真的是无辜的,一切都是因为写驱动程序的第三方公司功力太烂,写出品质低落的驱动程序让Windows坏到挂掉,微软Windows小组也是满腹苦水(在此并没有袒护微软的意思,只是陈述事实)。

Ⅹ linux下命令怎么修改用户名

linux 中更改用户权限和用户组的命令实例;
增加权限给当前用户 chmod +wx filename
chmod -R 777 /upload
用户组 chgrp -R foldname zdz
chown -R 所有者用户名.组名 文件夹名称
例如:chown -R zdz.nginx KooBox
命令详解直接搜索就很多了,这里不多说了。
================================
语法:chmod [who] [+ | - | =] [mode] 文件名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u 表示“用户(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g 表示“同组(group)用户”,即与文件属主有相同组ID的所有用户。
o 表示“其他(others)用户”。
a 表示“所有(all)用户”。它是系统默认值。
操作符号可以是:
+ 添加某个权限。
- 取消某个权限。
= 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如果有的话)。
设置mode所表示的权限可用下述字母的任意组合: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X 只有目标文件对某些用户是可执行的或该目标文件是目录时才追加x 属性。
s 在文件执行时把进程的属主或组ID置为该文件的文件属主。方式“u+s”设置文件的用户ID位,“g+s”设置组ID位。
t 保存程序的文本到交换设备上。
u 与文件属主拥有一样的权限。
g 与和文件属主同组的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o 与其他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实例
修改文件可读写属性的方法
例如:把index.html 文件修改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index.html
要修改目录下所有文件属性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
把文件夹名称与后缀名用*来代替就可以了。
比如:修改所有htm文件的属性:
chmod 777 *.htm
修改文件夹属性的方法
把目录 /images/small 修改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images/small
修改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夹属性
chmod 777 *
把文件夹名称用*来代替就可以了
要修改文件夹内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及子文件夹属性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R 777 /upload
总结linux下目录和文件的权限区别
文件:读文件内容(r)、写数据到文件(w)、作为命令执行文件(x)。
目录:读包含在目录中的文件名称(r)、写信息到目录中去(增加和删除索引点的连结)、搜索目录(能用该目录名称作为路径名去访问它所包含的文件和子目录)
具体说就是:
(1)有只读权限的用户不能用cd进入该目录:还必须有执行权限才能进入。
(2)有执行权限的用户只有在知道文件名,并拥有读权利的情况下才可以访问目录下的文件。
(3)必须有读和执行权限才可以ls列出目录清单,或使用cd命令进入目录。
(4)有目录的写权限,可以创建、删除或修改目录下的任何文件或子目录,即使使该文件或子目录属于其他用户也是如此。

查看目录权限

查看文件权限的语句:
在终端输入:
ls -l xxx.xxx (xxx.xxx是文件名)
那么就会出现相类似的信息,主要都是这些:
-rw-rw-r--
一共有10位数
其中: 最前面那个 - 代表的是类型
中间那三个 rw- 代表的是所有者(user)
然后那三个 rw- 代表的是组群(group)
最后那三个 r-- 代表的是其他人(other)
然后我再解释一下后面那9位数:
r 表示文件可以被读(read)
w 表示文件可以被写(write)
x 表示文件可以被执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话)
- 表示相应的权限还没有被授予
现在该说说修改文件权限了
在终端输入:
chmod o w xxx.xxx
表示给其他人授予写xxx.xxx这个文件的权限
chmod go-rw xxx.xxx
表示删除xxx.xxx中组群和其他人的读和写的权限
其中:
u 代表所有者(user)
g 代表所有者所在的组群(group)
o 代表其他人,但不是u和g (other)
a 代表全部的人,也就是包括u,g和o
r 表示文件可以被读(read)
w 表示文件可以被写(write)
x 表示文件可以被执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话)
其中:rwx也可以用数字来代替
r ------------4
w -----------2
x ------------1
- ------------0
行动:
表示添加权限
- 表示删除权限
= 表示使之成为唯一的权限
当大家都明白了上面的东西之后,那么我们常见的以下的一些权限就很容易都明白了:
-rw------- (6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
-rw-r--r-- (644)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读的权限
-rwx------ (7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
-rwxr-xr-x (755)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
-rwx--x--x (711)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执行的权限
-rw-rw-rw- (666) 每个人都有读写的权限
-rwxrwxrwx (777) 每个人都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linux 中更改用户权限和用户组的命令实例;
增加权限给当前用户 chmod +wx filename
chmod -R 777 /upload
用户组 chgrp -R foldname zdz
chown -R 所有者用户名.组名 文件夹名称
例如:chown -R zdz.nginx KooBox
命令详解直接搜索就很多了,这里不多说了。
================================
语法:chmod [who] [+ | - | =] [mode] 文件名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u 表示“用户(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g 表示“同组(group)用户”,即与文件属主有相同组ID的所有用户。
o 表示“其他(others)用户”。
a 表示“所有(all)用户”。它是系统默认值。
操作符号可以是:
+ 添加某个权限。
- 取消某个权限。
= 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如果有的话)。
设置mode所表示的权限可用下述字母的任意组合: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X 只有目标文件对某些用户是可执行的或该目标文件是目录时才追加x 属性。
s 在文件执行时把进程的属主或组ID置为该文件的文件属主。方式“u+s”设置文件的用户ID位,“g+s”设置组ID位。
t 保存程序的文本到交换设备上。
u 与文件属主拥有一样的权限。
g 与和文件属主同组的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o 与其他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实例
修改文件可读写属性的方法
例如:把index.html 文件修改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index.html
要修改目录下所有文件属性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
把文件夹名称与后缀名用*来代替就可以了。
比如:修改所有htm文件的属性:
chmod 777 *.htm
修改文件夹属性的方法
把目录 /images/small 修改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777 /images/small
修改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夹属性
chmod 777 *
把文件夹名称用*来代替就可以了
要修改文件夹内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及子文件夹属性为可写可读可执行
chmod -R 777 /upload
总结linux下目录和文件的权限区别
文件:读文件内容(r)、写数据到文件(w)、作为命令执行文件(x)。
目录:读包含在目录中的文件名称(r)、写信息到目录中去(增加和删除索引点的连结)、搜索目录(能用该目录名称作为路径名去访问它所包含的文件和子目录)
具体说就是:
(1)有只读权限的用户不能用cd进入该目录:还必须有执行权限才能进入。
(2)有执行权限的用户只有在知道文件名,并拥有读权利的情况下才可以访问目录下的文件。
(3)必须有读和执行权限才可以ls列出目录清单,或使用cd命令进入目录。
(4)有目录的写权限,可以创建、删除或修改目录下的任何文件或子目录,即使使该文件或子目录属于其他用户也是如此。

查看目录权限

查看文件权限的语句:
在终端输入:
ls -l xxx.xxx (xxx.xxx是文件名)
那么就会出现相类似的信息,主要都是这些:
-rw-rw-r--
一共有10位数
其中: 最前面那个 - 代表的是类型
中间那三个 rw- 代表的是所有者(user)
然后那三个 rw- 代表的是组群(group)
最后那三个 r-- 代表的是其他人(other)
然后我再解释一下后面那9位数:
r 表示文件可以被读(read)
w 表示文件可以被写(write)
x 表示文件可以被执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话)
- 表示相应的权限还没有被授予
现在该说说修改文件权限了
在终端输入:
chmod o w xxx.xxx
表示给其他人授予写xxx.xxx这个文件的权限
chmod go-rw xxx.xxx
表示删除xxx.xxx中组群和其他人的读和写的权限
其中:
u 代表所有者(user)
g 代表所有者所在的组群(group)
o 代表其他人,但不是u和g (other)
a 代表全部的人,也就是包括u,g和o
r 表示文件可以被读(read)
w 表示文件可以被写(write)
x 表示文件可以被执行(如果它是程序的话)
其中:rwx也可以用数字来代替
r ------------4
w -----------2
x ------------1
- ------------0
行动:
表示添加权限
- 表示删除权限
= 表示使之成为唯一的权限
当大家都明白了上面的东西之后,那么我们常见的以下的一些权限就很容易都明白了:
-rw------- (6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
-rw-r--r-- (644)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和写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读的权限
-rwx------ (700)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
-rwxr-xr-x (755)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
-rwx--x--x (711) 只有所有者才有读,写,执行的权限,组群和其他人只有执行的权限
-rw-rw-rw- (666) 每个人都有读写的权限
-rwxrwxrwx (777) 每个人都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阅读全文

与usermodelinux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以小孩为主角的电影 浏览:432
肉写得好的古言作者 浏览:187
韩国电影失踪国语在线观看 浏览:39
盗墓电影免费大全 浏览:177
内地大尺度电影 浏览:296
日历女孩女二的扮演者李熙3围 浏览:219
韩国电影弟弟帮哥哥找工作条件是嫂子在自己家 浏览:818
安卓手机怎么重新变流畅 浏览:419
佑山爱 浏览:392
可以我的小米云服务器地址 浏览:892
血恋图片 浏览:509
胖熊网站 浏览:4
电影《喜旺》完整版 浏览:364
linuxsource命令 浏览:745
基本的cmd命令 浏览:243
类似色戒一样的大尺度 浏览:982
主角名叫江枫的小说 浏览:468
蛋蛋长脖子上电影 浏览:514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琴的设计 浏览:545
博阳压缩机公司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