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异步通信
固定波特率下传送0,1信号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传送0.1数据
㈡ c51单片机串并口转换程序
1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多功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六部分组成:控制核心部分、温度数据采集部分、加热装置控制部分、液晶显示部分、按键输入部分和报警提示部 分。单片机启动温度采集电路完成温度的一次转换,然后读出转换后的数字量并转化成当前的温度呈现在显示模块中,并将当前的温度与通过按键输入电路设定的保 持恒温度数进行比较,以实现温度的控制。还可以通过按键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值以实现超温或低温报警提示功能。本系统的设计目标要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达到 0.1℃。
1.1 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采用蜂鸣器作为发声装置,当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给蜂鸣器送周期为1s,占空比为50%的方波,报警的时间可以持续1分钟或等待按 键解除报警,这由软件控制实现。
1.2 按键电路
采用2×3的小键盘,键盘的识别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两种方法都要注意消除按键的抖动。文中采用行扫描法并做成子程序,出口参数为按键 的键值。定义键K1设置TH,K2设置TL,K3调高TH或TL,K4调低TH或TL,K5对TH或TL的数值进行确认。
1.3 温度检测电路
温度检测电路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l8820,它与单片机相连只需要3线,减少了外部的硬件电路。DSl8820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测温的范围为-55~125℃,最大分辨率可以达到0.0625℃;
(2)电源电压范围为3.0~5.5V;
(3)供电模式:寄生供电和外部供电;
(4)封装形式有两种:3脚的TO-92封装和8脚的SOIC封装;
(5)可编程的温度转换分辨率,分辨率为9~12位(包括1位符号位),由配置寄存器决定具体位数,配置寄存器的格式如表1所示。
其中RlR0是用来设定分辨率的,分辨率的定义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分辨率设定得越高,温度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本文中选取12位分辨率,每隔1秒检测一 次温度。12位分辨率的温度数据值格式如下:
当S=0表示测得的温度为正值,当S=l表示测得的温度为负值。
1.3.1 DSl8820的存储器结构
DSl8820的存储器有高速暂存RAM和非易失性电擦写EEPROM。高速暂存RAM的内容从低字节到高字节9个字节依次为:温度LSB、温度MSB、 高温限值字节TH、低温限值字节TL、配置寄存器、保留、保留、保留,最后一个字节是前8个字节的CRC码。EEPROM用来存储TH和TL。
1.3.2 温度数据的处理方法
从DSl8820读出的两个字节的二进制值温度必须先转换成十进制数值,然后才能将其ASCII码送往LCDl602显示。12位的分辨率,温度是以 0.0625步进的,由于两个字节的温度采用补码表示,所以先判断读出温度的最高位是0还是1,即判断是正温还是负温,然后对其求补码转化成正温,之后将 高字节的低4位和低字节的高4位组成一个字节,这个字节的二进制值不断除以10得出的余数即为温度值的个、十、百位值。若读出的温度数值是负数,显示处理 时,在温度数的前面人为显示负号即可。对小数部分的温度只需将低字节的低4位乘以0.0625,然后对乘积取其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即可。
1.3.3 DSl8820的控制步骤
(1)首先对DSl8820进行复位。由单片机将数据线DQ拉至低电平480-960 μs,然后将DQ拉高15-60 μs,以便单片机检测到DSl8820送来的低电平响应。然后检测DQ,若DQ仍然为高电平,则复位操作失败,可采用循环的方式再次对其进行复位;若DQ 为低电平,则复位操作成功。
(2)DSl8820的ROM操作命令。DSl8820复位后,主机可以发器件ROM的操作命令如读ROM[33H]、匹配ROM[55H]、跳过 ROM[0CCH],报警搜索[4EH]等。在单点总线的情况下,可发跳过ROM[0CCH]操作命令,以节省时间。另外,文中有报警的功能,温度转换后 还需要发报警搜索命令,该命令会将最近一次测得的温度值T与高速RAM中的TH或TL作比较,若T>TH或T<TL,则该器件内的报警标志位 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报警搜索命令作出响应。
(3)DSl8820的存储器操作命令。如启动温度转换命令[44H],写入命令[4EH](写入该命令后,紧接着要写入报警上限TH,报警下限TL及配 置寄存器字节),读暂存器RAM的内容命令[0BEH](读取将从第一个字节开始一直到第9个字节结束,如仅需要部分字节,主机可以在合适的时刻发复位命 令来终止读取)及复制命令[48H](把暂存器RAM的第2、3、4字节转存到DSl8820的EEROM中)等。
(4)DSl8820的ROM或RAM操作的总线读写时序。对于读时序,首先将DQ拉低并延时1-15μs以内(延时时间不能太长),然后将DQ拉高并延 时几个μs后再读取DQ的值,读完一位后需要延时45 μs以上才能读取下一位;对于写时序,先将DQ拉低10-15μs,接着向总线写入数据并延时50μs以上,最后将DQ拉高1μs以上再进行下一位的写 入。
1.4 液晶显示模块
采用的是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SMCl602A。
1.4.1 主要技术参数
芯片的工作电压4.5~5.5V,能显示两行,每行显示16个字符,字符的大小为2.95×4.35mm。
1.4.2 接口信号说明
除电压、背光引脚及8个I/O引脚外,主要的控制引脚还有数据/命令选择RS引脚,该引脚为高电平时表示I/O引脚出现的是数据,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示 I/O引脚出现的是命令;读/写选择引脚及使能引脚E(该引脚为高电平时对SMCl602A的操作才有效)。
1.4.3 指令说明
(1)初始化设置
a.显示模式设置。指令码:00111000b,用于设置16×2显示,5×7点阵。
b.显示开/关及光标设置。二进制指令码:00000DCB中D位用来控制显示开或关,C位用来控制显示光标,B位控制光标是否闪烁。二进制指令 码:000001NS中N位控制读写一个数据后地址指针和光标加或减1,S位控制字符的移动。
c.数据指针设置。指令码:80H+地址码(0-27H,40H-67H)用于设置数据指针。
(2)其他设置。如指令码01H:显示清屏且数据指针清零。
1.4.4 LCDl602的初始化步骤
(1)延时15ms,写指令38H(不检测忙信号);
(2)延时5ms,写指令38H(不检测忙信号),上述过程执行两遍,后面的过程每次写指令、读/写数据之前均需要检测忙信号;
(3)写指令38H:显示模式设置;
(4)写指令08H:关闭显示;
(5)写指令0lH:清屏且数据指针清零;
(6)写指令06H:字符不移动,光标和指针加1;
(7)写指令0FH:显示开,光标闪烁。
1.5 恒温保持控制模块
选用6V固态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通过控制其断与通的时序从而控制加热器件的工作时长,以实现样品的恒温保持功能。
2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该系统的主要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系统中使用USB口提供5V电源的电路;使用RS232串口通过P3.0和P3.1烧写程序的电路;以及使用继电器控 制的恒温保持电路等在原理图中并未画出。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总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系统程序主要有主程序和LCDl602初始化子程序及读写时序子程序、DSl8820复位及读写时序子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 温度数据处理子程序等构成。
4 程序的编辑及调试
编程语言可以采用汇编语言,也可以采用C51语言。本文采用汇编语言,使用Keil C软件新建一个工程,然后新建一个文件输入源程序并保存成.asm格式,并将该源文件添加到刚刚新建的工程,随后编译链接后生成十六进制文件 (.HEX),最后使用烧写软件stc-isp-v3.9l通过RS232串口将十六进制文件烧写进单片机的Flash中运行程序即可。
5 结论
本文设计的多功能温度控制器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实验表明,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达到了0.1℃的设计目标。
㈢ 求助,关于单片机串行转并行问题!
74HC595是具有8位移位寄存器和一个存储器,三态输出功能。移位寄存器和存储器是分别的时钟。数据在SCK的上升沿输入,在RCK的上升沿进入的存储寄存器中去。如果两个时钟连在一起,则移位寄存器总是比存储寄存器早一个脉冲。移位寄存器有一个串行移位输入(SI),和一个串行输出(Q7’),和一个异步的低电平复位,存储寄存器有一个并行8位的,具备三态的总线输出,当使能 OE时(为低电平),存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到总线。
QB--|1 16|--VccQC--|2 15|--QA
QD--|3 14|--SI
QE--|4 13|--/G
QF--|5 12|--RCK
QG--|6 11|--SCK
QH--|7 10|--/SCLR
GND-|8 9|--QH'
74595的数据端:
QA--QH: 八位并行输出端,可以直接控制数码管的8个段。
QH': 级联输出端。我将它接下一个595的SI端。
SI: 串行数据输入端。
74595的控制端说明:
/SCLR(10脚): 低点平时将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清零。通常我将它接Vcc。
SCK(11脚):上升沿时数据寄存器的数据移位。QA-->QB-->QC-->...-->QH;下降沿移位寄存器数据不变。(脉冲宽度:5V时,大于几十纳秒就行了。我通常都选微秒级)
RCK(12脚):上升沿时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进入数据存储寄存器,下降沿时存储寄存器数据不变。通常我将RCK置为低电平,当移位结束后,在RCK端产生一个正脉冲(5V时,大于几十纳秒就行了。我通常都选微秒级),更新显示数据。
/G(13脚): 高电平时禁止输出(高阻态)。如果单片机的引脚不紧张,用一个引脚控制它,可以方便地产生闪烁和熄灭效果。比通过数据端移位控制要省时省力。
74595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数据存储寄存器,在移位的过程中,输出端的数据可以保持不变。这在串行速度慢的场合很有用处,数码管没有闪烁感。
应用如下:
以下是用C语言编写的,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0123这四个数字,此程序是经过模拟仿真的。
//#################################################################
//程序名称:8位数码管显示程序
//程序功能:让8位数码管显示display_7leds[8]中的内容
//程序说明:使用时改变display_7leds[8]中的内容,调用wr7leds()函数即可
//#################################################################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管脚定义#######################
#define PORT_LED P0 //LED位选信号输入管脚
sbit sclk=P2^0; //595移位时钟信号输入端
sbit st=P2^1; //595锁存信号输入端
sbit da=P2^2; //595数据信号输入端
//#############################################
//共阴极数码管显示代码:7 6 5 4 3 2 1 0
// a b c d e f
uchar code LED_7SEG[16]={0xfc,0x60,0xda,0xf2,//0,1,2,3,<br>0x66,0xb6,0xbe,0xe0, //4,5,6,7,<br>0xfe,0xe6,0xee,0x3e, //8,9,A,b,<br>0x9c,0x7a,0x9e,0x8E};//C,d,E,F
//#####################################################
//名称:wr595()向595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
//功能:向595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先发低位)
//#####################################################
void wr595(uchar wrdat)
{
uchar i;
sclk=0;
st=0;
for(i=8;i>0;i--)//循环八次,写一个字节
{
da=wrdat&0x01; //发送BIT0 位
wrdat>>=1; //要发送的数据右移,准备发送下一位
sclk=0; //移位时钟上升沿
_nop_();
_nop_();
sclk=1;
_nop_();
_nop_();
sclk=0;
}
st=0; //上升沿将数据送到输出锁存器
_nop_();
_nop_();
st=1;
_nop_();
_nop_();
st=0;
}
//##########################################################
// 延时函数
//##########################################################
void delay(uint del)
{
while(del--)
{ ;
}
}
//##########################################################
//名称:wr7leds()8个led显示数字函数
//功能:向595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然后发送位选信号
//##########################################################
void wr7leds(void)
{
uchar i,wx;
wx=0x01; //位选信号初始化
for(i=0;i<4;i++) //循环4次写4个数据
{
wr595(LED_7SEG[i]); //传送显示数据
PORT_LED=~wx; //送位选信号
wx<<=1; //位选信号左移,准备显示下一个数字
delay(50); //延时,(决定亮度,和闪烁)
}
}
//##########################################################
//主函数
//##########################################################
main(void)
{
while(1)
{
wr7leds(); //向74HC595发送数据并显示
}
}
㈣ 单片机的晶振如果串联或者并联会怎么样
一个晶振相当于一个电容电感的并联和串联,他们的选频截止频率不同,无法完成选频功能,无法起振,完毕
㈤ 求原理图,单片机串并转换连接32个led灯,同时还有键扫96个按键的原理图。。包括单片机
见图
㈥ 单片机串并转换
1、0-F,是16个键值,可以采用键盘阵列完成,占用 8 个 IO 口。
2、LED的显示,LED 是七段的(ABCDEFG),占用 7 个 IO 口。
3、输入数字转换为二进制,占用 4 个 IO 口。
4、根据以上的分析,模块化的编写程序,逐步完成。
㈦ 怎样区分单片机中的串行与并行通信
串行是所有信息从一个IO口输出,并行是每个字节的八个位从八个IO口输出
㈧ 帮忙把汇编转换成C语言,急!!是关于单片机串并转换的程序
这个明显是51吧。
start主要是设置了定时器的时间和模式,然后开启定时器,
死循环
等中断。
int_t0是定时器0的中断处理,查表那一段好像有问题,好像永远不会执行,给R0赋值的那一句位置不对。
㈨ 在单片机中什么叫串入并出
在8051单片机中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 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㈩ 单片机串并转换芯片
74hc595.用得最多的串并转换芯片
引脚说明:
SDA:数据输入口。
CLK:时钟输入端。
Q0~Q7:数据并行输出端。
74HC595 内含8 位串入、串/ 并出移位寄存器和8位三态输出锁存器。寄存器和锁存器分别有各自的时钟输入(SH_CP和ST_CP) , 都是上升沿有效。当SH_CP从低到高电平跳变时, 串行输入数据(SDA) 移入寄存器; 当ST_CP从低到高电平跳变时, 寄存器的数据置入锁存器。清除端(CLR) 的低电平只对寄存器复位(QS 为低电平) , 而对锁存器无影响。当输出允许控制(EN) 为高电平时, 并行输出(Q0~Q7) 为高阻态, 而串行输出(QS) 不受影响。74HC595 最多需要5 根控制线, 即SDA、SH_CP、ST_CP、CLR 和EN。其中CLR 可以直接接到高电平, 用软件来实现寄存器清零; 如果不需要软件改变亮度, EN 可以直接接到低电平, 而用硬件来改变亮度。把其余三根线和单片机的I/ O 口相接, 即可实现对LED 的控制。数据从SDA 口送入74HC595 , 在每个SH_CP的上升沿, SDA 口上的数据移入寄存器, 在SH_CP的第9个上升沿, 数据开始从QS 移出。如果把第一个74HC595 的QS 和第二个74HC595 的SDA 相接, 数据即移入第二个74HC595 中, 照此一个一个接下去, 可接任意多个。数据全部送完后, 给ST_CP 一个上升沿, 寄存器中的数据即置入锁存器。此时如果EN 为低电平, 数据即从并口Q0~Q7 输出, 把Q0~Q7 与LED 的8 段相接, LED 就可以实现显示了。要想软件改变LED 的亮度, 只需改变EN 的占空比就行了。
程序如下所示: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SDA = P1^1;
sbit SHIFT = P1^2;
sbit ST = P1^0;
#define NOP _nop_()
uchar led[] = {0x5b,0x3f,0x3f,0x6f};
uchar select[] = {0x0fe,0xfd,0xfb,0xf7};
uchar i=0;
void Init( )
{
SDA = 0;
SHIFT = 0;
ST = 0;
}
void delay()
{
uchar jj;
for(jj=0;jj<200;jj++);
while(jj--);
}
void display(uchar dat)
{
uchar ii;
uchar sdata=dat;
for(ii=0;ii<8;ii++)
{
if(sdata&0x80)SDA=1;
else SDA = 0;
sdata<<=1;
SHIFT =0;
NOP;
NOP;
SHIFT = 1;
NOP;
NOP;
}
ST = 1;
NOP;
NOP;
ST = 0;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delay();
delay();
P2 = select[i];
display(led[i]);
i=(i+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