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51单片机定时器0的计数功能

51单片机定时器0的计数功能

发布时间:2022-05-28 14:46:02

1. 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0能同时用于定时与计数么在不使用定时/计数器1的情况下。

不能,因为TMOD寄存器中的
C/T——功能选择位
C/T=0时为定时功能,C/T=1时为计数功能。 置位时选择计数功能,清零时选择定时功能

2. 51单片机中定时器1方式0中(8192-5000)/256是什么意思

51单片机中定时器1方式0是定时器/计数器1 将工作在 13bit 模式,因2的13次方是8192.

故式 (8192-5000)/256 中即为2的13次方,5000应为计数次数,而整个式子(8192-5000)/256应该是给TH1赋初值,可这里除256是错的,不是除256,而是要除32才对。因为:13bit 模式的构成是 13bit = 8bit(TH0) + 5bit(TL0) ,TL0的高三位没有用到。

C语言赋值语句如下:

TH0 =(8192 - 5000)/32;

TL0 =(8192 - 5000)%32;

3.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功能和计数功能有何不同

1、产生的脉冲不同

计数功能:单片机外部触发的脉冲。

定时功能:单片机内部在晶振的触发下产生的脉冲。



2、工作方式不同

计数功能:当定时/计数器设置为计数工作方式时,计数器对来自输入引脚T0(P3.4)和T1(P3.5)的外部信号计数,外部脉冲的下降沿将触发计数,检测一个由1到0的负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

定时功能:计数器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每过一个机器周期,计数器增1,直至计满溢出。

3、应用范围不同

计数功能:对一些外部事件计数时则采用。

定时功能:需要准确计算时间时采用。

4.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T0,T1的组成与功能简介

1、 主体结构

1)16位加法计数器,由高8位(THi)和低8位(TLi)SFR组成。

2)在用作计数器时,引脚P3。4(T0)和P3。5(T1)分别是两个计数器的外部脉冲输入端。

3)引脚P3。2(/INT0)和P3。3(/INT1)在位GATE=1时可用作T0、T1的门控信号。

4)SFR-TCON和TMOD控制T0和T1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方式。

2、 控制寄存器TCON(地址88H)

D7~D0:TF1 TR1 TF0 TR0 IE1 IT1 IE0 IT0

高4位与定时/计数器有关,低4位用于控制外部中断。

TFi-定时/计数器溢出标志位;计数溢出时,硬件自动置1,在中断允许条件下,是向CPU请求中断的信号。中断被响应后,硬件自动清0。该位也可由软件置位和清0,(中断屏蔽时)可以由软件查询测试。

TRi-定时/计数器运行控制位;该位置1时,定时/计数器才运行,否则,停止。

ITi-外部中断请求电信号触发方式选择(0电平、1下降沿)

IEi-有外部中断请求标志。

3、 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地址89H)

GATE C//T M1 M0 GATE C//T M1 M0

高4位控制T1,低4位控制T0。

M1 M0 工作方式选择;T1没有方式3

C//T 计数器/定时器方式选择;在定时方式中,以振荡器输出的脉冲的12分频信号为计数单元,

即每一个机器周期计数加1。在计数方式中,内部硬件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外引脚状态,当外部输

入电平发生负跳变时,计数器加1。因此,外部事件计数时的最高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24。

GATE 门控位,当GATE=1时,Ti 工作受INTi引脚信号的控制,INTi=1时 Ti才能运行,否则停止。

4、 16位计数器的高、低字节:TH0、TL0,TH1、TL1寄存器;

通过对高、低字节设置初值,达到所要求的定时或计数的目的。

5.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原理

其实就是计数器原理,所谓的定时器就是用计数器来实现的一个功能而已。

计数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给个方波信号,一个方波,就加1即可,最简单的都能用数字电子技术里的或门,与门,非门来实现的。专门做计数的芯片也是一大堆,这里我们就不讨论怎么用或门,非门,与门,做出一个计数器了吧。
那么怎么用计数器实现定时器的功能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给计数器的方波是规律的就可以了啊,比如做一个一秒钟输出一个方波的电路,然后把这个方波给计数器,即可,那么这个计数器就是一个定时器了,假设计数器一开始是0,一个方波以后,计数器就变成了1,对吧,但是计数器的方波来源是稳定的,一秒钟就给一个方波,那么这个就是个1s的定时器了吧,我们可以通过计数器的数值,来确定时间了吧,这样就可以完成定时的功能了吧。
单片机也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形成的,你可能就要问了,那我单片机不是没有方波发射的装置吗?对不起,单片机芯片内部自己内置了,所以你不需要自己做这个方波发生装置,那么单片机是用什么来形成方波的呢?答案是你外置的晶振,单片机是通过你外部的那个晶振来实现的,而且晶振也是你单片机能跑起来的关键,他是单片机的CPU等内部部件工作的时间标准,比如晶振12MHZ,就是这个晶振1秒钟,能有12M个方波形成懂吧,所以这个频率是很高的了,但是单片机一般不在这么高的频率上工作,所以CPU的时间单位,不是晶振的频率,一般是要进行降频处理的,也叫分频,像51单片机,很多都是12分频的,即外部晶振是12MHZ,内部CPU工作的频率只有1MHZ,内部的计数器一般也不能在那么高的频率下工作,所以也是分频的,你最需要了解的是计数器或定时器里的数值加1,对应的时间是多少,一般都是1ms这样的整数倍。
然后计数器呢?计数器就是用晶振分频后的方波来工作的,晶振工作稳定,频率稳定,那么定时器就稳定,而如果你不用定时器的时候呢?那么计数器的计数端,就和来自晶振的方波,切断,切换成对应的IO端口的线路即可,而外部的端口,他们的波形和频率都不确定,所以就不是定时器了,如果你在外部,加个稳定的方波装置,计数器也就是定时器了,只不过这个需要自己去实现,岂不是麻烦?所以一般都用单片机内部自带的,方便而已。

6. 51单片机T0作为定时器和计数器有哪些区别

51单片机T0作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区别:变化不同,含义不同。

一、变化不同:计数器记录外部脉冲信号,信号每变化一次,计数器才加1;而定时器则是使用单片机内部的规则脉冲信号,脉冲的间隔是相同的。

二、含义不同:定时器T1没有方式3 ,方式3只适合定时器T0,使其增加一个8位定时器。若定时器T1选择方式3,T1将停止工作,相当于TR1=0的情况。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中,高4位控制定时器T1,低4位控制定时器T0。

简介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7. 51单片机定时器的计数器功能的使用

计数器1,也是计数,设置初值也是为了计数,是对外部脉冲计数,而这外部脉冲是要从P3.5输入的。初值也是计数的需要,TL1=256-实际计数值=6,可以算出实际计数值是250。也就是需要对外部脉冲计250个才中断一次。

你在外部加脉冲,是只加一个吧,所以,屏幕上没有显示,至少要加250个以上,每加250个,cou才加一个数。

8. c51单片贩定时计数器t0有几种工作方式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T0有四种工作方式:
方式0: 13位定时计数方式,最大计数值为2^13=8192,定时8192个机器周期;
方式1: 16位定时计数方式,最大计数值为2^16=65536,定时65536个机器周期;
方式2: 8位自动重装计数方式,最大计数值为2^8=256,定时256个机器周期;
方式3: 特殊工作方式。将定时器0分成两个彼此独立8位计数器。

9. MCS-51单片机中定时/计数器0,定时/计数器1各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1. 工作方式0
    13位计数模式 最大范围0-8191

  2. 工作方式1
    16位计数模式 最大范围0-65535

  3. 工作方式2
    8位自动重装计数模式0-255

  4. 工作模式3(只有T0)
    TL0和TH0将被分割成2个0-255的独立计数器会触发TF0 TF1中断

10. 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和计数功能有什么不同

有四种工作方式:
方式0,13位定时/计数方式。
方式1,16位的定时/计数方式。
方式2,自动重装载8位工作方式
方式3,定时/计数器0被拆成2个独立的定时/计数器来用。其中,tl0可以构成8位的定时器或计数器的工作方式,而th0则只能作为定时器来用。

阅读全文

与51单片机定时器0的计数功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己购买云主服务器推荐 浏览:422
个人所得税java 浏览:761
多余的服务器滑道还有什么用 浏览:192
pdf劈开合并 浏览:29
不能修改的pdf 浏览:752
同城公众源码 浏览:489
一个服务器2个端口怎么映射 浏览:298
java字符串ascii码 浏览:79
台湾云服务器怎么租服务器 浏览:475
旅游手机网站源码 浏览:332
android关联表 浏览:946
安卓导航无声音怎么维修 浏览:333
app怎么装视频 浏览:431
安卓系统下的软件怎么移到桌面 浏览:96
windows拷贝到linux 浏览:772
mdr软件解压和别人不一样 浏览:904
单片机串行通信有什么好处 浏览:340
游戏开发程序员书籍 浏览:860
pdf中图片修改 浏览:288
汇编编译后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