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澤平老師講解了三種核算GDP的方法,分別是什麼
GDP的三種核算方法分別是: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產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收入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支出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1)國內生產總值三個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2.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包括()。
A,B,C
答案解析: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3. 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名稱及公式是什麼
國內生產總值是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中的一個基本內容和核心指標,它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其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4. 什麼是核算gdp的三個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也就是說GDP可以從經濟運行的不同角度進行計算。從生產角度計算等於所有常住單位總增加值之和;從分配角度計算等於常住單位分配的原始收入之和;
從使用角度測算則等於所有常住單位最終支出之和。從這三個不同角度計算GDP就產生了三種方法: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從理論上講這三種方法計算的結果應該是相等的,即所謂「三方等價」:
GDP的測算的三種方法:
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
∑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理論上講上述三種方法計算所得結果應該是一致的,因為它們是使用不同方法對同一事物進行測算。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如此,因為資料來源的不同以及基礎數據質量上的差異,三種方法計算的GDP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誤差。我國現行多採用後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5. 如何理解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三種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 生產法:是從貨物和服務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總產品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即: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2) 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的收入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即: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3)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角度來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去向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內容。即:增加值=總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無論是從生產、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個角度核算,理論上結果都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資料來源不同,計算結果會出現某些差異,這種差異稱之為統計誤差,而一定限度內的統計誤差是允許出現的。目前,根據資料的來源情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中多採用收入法,但其三種方法可以同時並用,相互驗證
6. gdp計算三種公式是什麼
如下:
1、生產法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2、收入法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的收入
3、支出法
GDP = C + I + G +(X-M)
需知:
實質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只有數學實質GDP的固定價格的基數年相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實質GDP=名義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指以基期為100該期間的指數)。
名義GDP=實質GDP×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
至於名義GDP增長率與實質GDP增長率的關系,則是名義GDP增長率=[(1+實質GDP增長率)×(1+本地平減物價指數升幅)×100%]-1。
7.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有哪些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其計算公式為:
1、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8.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及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產法就是從生產的角度,通過核算各個產業在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來核算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就是從收入的角度和酸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收入來求得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支出法就是從支出的角度,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購買最終產品的支付總和來核算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