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稀疏矩陣的轉置演算法有什麼用
稀疏矩陣是某個固定值元素比較多的矩陣,使用三元組存儲是為了減少存儲該矩陣的存儲空間,而其轉置演算法就是為了解決矩陣的基本轉制功能。這個涉及線性數學,如果您對轉置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可以看看。矩陣可以解決很多的多項式問題,同時也是對圖的一種描述方法,因此其轉置功能作為矩陣的基本特性也就很重要。
『貳』 如何用EXCEL批量轉置M行N列,圖片1與圖片2互相轉置,要帶備注的。
假設數據在A:B兩列
C1公式
=TEXT(INT(ROW(A3)/3)*12-12+COLUMN(A1),"A00")
C2公式
=INDEX($A:$A,INT(ROW(A4)/3)*12-12+COLUMN(A2))
C3公式
=INDEX($B:$B,INT(ROW(A5)/3)*12-12+COLUMN(A3))
選擇C1:C3向右填充至N3
再向下填充即可實現上圖轉置下圖
『叄』 如何進行如下圖的轉置
解決方法:
1、復制數據行,粘貼到另外的表格,如下。
『肆』 EXCEL批量轉制問題: 如何將:圖1轉置為圖2的形式: 請詳細說明下原理,謝謝啦
選中從B列開始往後的數據,復制,右擊,選擇性粘貼,轉置
這樣得出你要的結果的後面兩列,至於前面那一列,因為有多個空格、不好用vlookup得出第一列的值,從01-070201你就這樣每一段一段的去復制中外1或者中外2吧
『伍』 excel中轉置問題
示意圖如下:
如數據在A3:B100,
在C3中輸入公式:=IFERROR(INDEX($A:$B,SMALL(IF(ISNUMBER($A$3:$A$100),ROW($3:$100)),ROW(A1)),COLUMN(A1)),"") ,同時按下ENTER鍵,SHIFT鍵,和CTRL鍵,公式右拉至D3,之後,下拉。
在F3中輸入公式:=IFERROR(IFERROR(IF(IFERROR(SMALL(IF(ISNUMBER($A$3:$A$100),ROW($3:$100)),ROW(A2)),"")-IFERROR(SMALL(IF(ISNUMBER($A$3:$A$100),ROW($3:$100)),ROW(A1)),"")-3+1<COLUMN(A1),"",INDEX($B:$B,SMALL(IF(ISNUMBER($A$3:$A$100),ROW($3:$100)),ROW(A1))+COLUMN(A1))),INDEX($B:$B,SMALL(IF(ISNUMBER($A$3:$A$100),ROW($3:$100)),ROW(A1))+COLUMN(A1))),"") ,同時按下ENTER鍵,SHIFT鍵,和CTRL鍵,公式右拉至X3,之後,下拉。
『陸』 已知帶權有向圖如圖7-29所示,請利用Dijkstra演算法從頂點V4出發到其餘頂點的最短路
初始化d[i]為無窮大,由於從v4開始,所以將d4=0,標記v4已選擇。
下面開始Dijkstra演算法:
和v4相連的且未標記的點有v2和v6,這樣更新d2=20,d6=15,選擇未標記所有點中最小的d6=15,標記v6已選擇,這樣我們算出了v4->v6最短距離d6=15;
從v6開始,和v6相連的且未標記的是v2,此時算d6+6=21>20,所以不更新d2,選擇未標記所有點中最小的d2=20,標記v2已選擇,這樣算出了v4->v2最短距離d2=20;
從v2開始,和v2相連的且未標記的有v1和v5,d1=d2+10=30,d5=d2+30=50,選擇未標記所有點中最小的d1=30,標記v1已選擇,這樣我們算出了v4->v1最短距離d1=30;
從v1開始,和v1相連的且未標記的有v3,d3=d1+15=45,選擇剩下沒被選的所有點的最小的d3=45(d5=50),標記v3已選擇,這樣我們算出了v4->v3最短距離d3=45
從v3開始,沒有出去的路徑,不更新距離,選擇剩下沒被選的所有點的最小的d5=50,標記v5已選擇,這樣我們算出了v4->v5最短距離d5=50.
此時所有的點都被訪問,結束。
註:上面的標記點已選擇注意下,在演算法的實現中用的是將所有的點放入隊列中,一旦一個點被選擇就是說求出了最短距離,就從此隊列刪除該點,一直到此隊列為空,結束演算法,我寫標記只是為了方便理解。
希望能幫你清晰了解Dijkstra演算法,圖論中很重要的演算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