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deepin下編譯路由固件

deepin下編譯路由固件

發布時間:2022-09-03 13:46:05

1. 用自己的筆記本上家裡網需要修改成台式電腦的IP和物理地址,deepin里怎麼設置啊(沒有路由器,不用撥號)

1 deepin是深度系統的意思嗎 還是個軟體
2台式機 運行CMD ipconfig/all 找到MAC 地址
3 改IP和MAC 地址容易 網卡屬性 TCP/IP協議 手動設置IP 改IP地址
網卡屬性 配置 高級locally administered address 值 設台式機的就行了
4 不明白 家裡的網路 怎麼可能還要改這些東西

2. 安裝deepin系統後沒有WIFI功能

電腦wifi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單單憑借 筆記本電腦 卻無法與wifi連接,若是在這個時候,肯定是因為路由器出了問題。許多人都會將路由器重啟,如此就可以成功連接了。

3. 關於路由器下的雙系統設置

沒有道理的啊
你另外一個什麼系統?

4. linux操作系統安裝: 我下載了一個Deepin Linux的ISO文件,我不知道怎樣安裝,而且我只有一個本地盤。

用wubi安裝是不用分區的,你將iso裡面的wubi.exe提取出來和iso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然後雙擊按照提示就可以安裝了,iso不要解壓,因為可能會導致同一個盤下兩個引導而導致系統無法啟動。。

用wubi安裝不能鏈連接網路是由於有更新什麼的,而且更新巨慢,時間巨長,安裝完成後就可以連接網路了(網卡驅動,應該都會有吧。。。如果沒有的話進windows然後下載一個。。。)如果是路由器連網的話直接插上網線就成了,如果是ADSL聯網的話,需要建立一個DSL連接,將聯通或者電信給的那個帳號輸入進去就行了如圖,右鍵點那個網路標志(我這是雙箭頭,不知道深度的是什麼),選擇EDIT(編輯)什麼的,然後點dsl,輸入那個帳號密碼,設置完了之後單擊那個雙箭頭,選擇剛才編輯過的那個連接就ok了,

5. linux deepin 無線網路

我的無線網卡都不能識別

6. 深度Deepin XP Lite 完美精簡版 V6.2不能上網啊

我用過.你用U盤在別的電腦下載乙太網驅動吧.沒辦法了.因為6.2是安裝版.沒有集成驅動的.

如果你是有驅動精靈就好辦了.直接打開驅動精靈會直接幫你安裝乙太網的驅動的.

解決辦法就是拿U盤去下載乙太網的驅動.

7. 移動管家4G手機智能遙控開關應用范圍

多端跨屏協同非鴻蒙獨有,而是未來操作系統的必經之路。

航通社首發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博:@航通社 | 微 信搜一搜:

2021年 第20 期

文 / 書航 2021.6.10

持續引發高度關注的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 (官方名 HarmonyOS,以下一律不做區分稱「鴻蒙」) 2.0 全量推送,開始揭開神秘面紗,人們終於可以實際使用到它。在演示中,鴻蒙讓所有大、小屏或不帶屏的智能終端合為一體,彼此連接,手錶「借用」手機攝像頭拍照、手機正玩的游戲可以上劃「推」給平板等能力讓人印象深刻。

此後不久,蘋果 WWDC 發布了 macOS、iOS、iPadOS 等系統 的新版本,主要增加了一些為遠程辦公設計的功能點,其中不少功能是為了同時讓家中 n 台各異的蘋果設備之間互相通訊而准備的,比如跨設備同步的「專注模式」、Universal Control 實現多設備間的無縫切換和協同工作、Airplay 可以投影到 Mac 上。如果算上之前發布過的隨航(Sidecar)、Mac 可運行 iOS 應用等能力,蘋果現在在跨設備之間的協同度可以說越來越高了。

華為在手機-其它自有大小屏-第三方智能硬體的「1+8+N」協同方面,如今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以至於可以將不同架構的操作系統統一在「鴻蒙」名稱之下,而不至於不協調。而蘋果仍然沿用對不同端、不同架構系統採用「xxOS」命名區分的方法,但設備之間的相互協同程度之高,也已經拉開其他廠商一大截。以至於有人戲稱 WWDC 是一次「很鴻蒙」的新品發布。

跨設備互通:為什麼是現在?

讓任務、數據和能力在你手中的不同設備之間自由流轉 ,是很多人心目中智能家居的一個必備功能點,但做到這一點其實很困難。不同品牌智能家電、手機、PC、平板之間的兼容性往往很差,需要很大努力去做中轉。

現在,情況好了太多。除了蘋果和華為之外,谷歌、小米、微軟+三星等其他廠商也各有各的招數。很多手機廠商開發了在 PC 屏幕上顯示手機應用和管理文件的功能,比如小米的 MIUI+、華為「多屏協同」、聯想 Lenovo One、微軟「你的手機」配對三星手機等。另外,還記得以前我們有個段子:


「是這樣的張總,你在家裡的電腦上按了CTRL+C,然後在公司的電腦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不不,多貴的電腦都不行。」


如今「雲剪貼板」也不再是稀罕物了。張總真的可以在他的不同設備之間共享復制、粘貼的內容了,還可以將在這台電腦編輯到一半的文稿交給另一台電腦,乃至讓不同員工一起參與編輯。

當前,跨設備互通的種種難題正逐一得到攻克,應該說這是 終端配置 (晶元+存儲)、 網路條件 (WiFi+4/5G)、 標准化 (市場的優勝劣汰)等多重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硬體配置方面 ,過去孱弱的手機晶元只能勉強處理單任務或者假的多任務,跳到另一個應用就會白屏重開,以至於爭奪許可權在後台「保活」。這樣的情況無法支撐長期待機與其他設備相連,電池也會隨之告急。用以前的手機可能會形成一個習慣,就是不用的時候關閉藍牙和 GPS,因為耗電相當可觀。

手機自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初至今,一直是各種控制手段收束的終極節點,有它可以控制其它家電和穿戴設備,但沒它可真的不太行。它是一個「帶屏的萬能遙控器」,有的家庭可能習慣了用語音助手控制家電,但語音指令當前還不精確,並不如圖形界面直觀。而手錶的屏幕顯然又太小,當然也不是不能用。電視機、電腦和平板都攜帶不方便。最終,還得是手機正合適。所以,手機配置上來了,多端協同也就有條件了。

在網路條件方面 ,從 4G 開始,家用設備的通訊延遲就已經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了。所以在通信展、電子展上,你看到 4G 時代就有機械臂遙控的演示,5G 還有,頂多加上一個遠程開車。但是家庭 WiFi 和手機上網並不需要太大的流量;就算看視頻和玩游戲除外,但不同的設備可以單獨聯網,所以並不是說要手機開網共享給平板用。過去 5 年內新買的路由器已經可以搭建一個很不錯的智能家居。

而第三個方面標准化 ,則是至關重要的。在 2014 年「智能硬體元年」前後,出現過一些現在看來相當奇葩的產品,舉兩個例子:

一個超大,超沉,音質還不錯的音箱,不能用藍牙,只能用 WiFi 聯網由 APP 激活,中轉到 QQ 音樂、豆瓣、蝦米等服務和網路電台。最重要的是,它連 3.5mm 耳機線都沒有。當該公司倒閉後,APP 失效,該音箱成為徹頭徹尾的電子垃圾。

另一塊手錶是當年支付寶官方認證的,首款可以顯示付款碼的智能表,但第一步激活就需要下載 APP 配對。同樣,在公司倒閉後,它也成為一塊廢鐵。

那個年代恨不得水杯都給你智能一下,而智能的定義就是在配對的手機 APP 上可以顯示你喝了多少水,還剩多少,打敗了全國多少 % 的用戶。而標準的不統一,使當年絕大部分這些玩意兒都徹底失效,即使硬體本身狀態良好。唯一還能發揮余熱的就是那些保留了一部分傳統使用方法的設備,比如還留下了耳機孔和藍牙模式的音箱。

到 2019 年,情況仍未明顯改觀。 :


「一台『智能電視』,它最根本的本職工作還是顯示畫面,所以清晰度、色彩還原度、聲音等指標還是優先於它的『智能控制全屋家電』指標。一台『智能冰箱』,它的優先指標也還是容量、能耗、製冷效率、溫控能力等基礎指標,而不是智能特性。」


但是,基於語音的家居控制方案,有的同一品牌喚醒詞不統一(某廠商智能電視的助手喚醒詞是「小x小x」,但冰箱的喚醒詞是「你好冰箱」),有的終端太多並且「搶話」,有的是「半拉子」智能(比如說在冰箱屏幕上記錄你放進去了什麼食物,需要手動掃描實物商品的條形碼)。

而當時對全屋智能家電形成最大障礙的,是各個廠商之間的各懷心思,彼此設限。


「海爾、TCL 和格力這樣提供全屋智能整套方案的傳統廠商,均選擇自主研發各自方案,不僅是喚醒詞不同,而且從軟硬體設計到底層邏輯都有區別。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選擇不跟第三方合作。這就無可避免的給消費者帶來選邊站隊的問題。」


為了讓跨品牌家電可以互相兼容智能特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CHEAA)與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CCSA)主導了「雲雲互聯」項目,讓 A 廠商的喚醒詞可以控制 B 廠商的設備。然而家電廠商口頭上答應,但只是拿出了一些並非最新款的型號應付,用戶的選擇依然很有限。隨意搭配不同廠商各自為政的設備,還是會因互不兼容帶來智能「降級」。

可以說,當年跨品牌結盟的互通嘗試要是有戲,就沒有後來華為 HiLink 和現在的物聯網版鴻蒙什麼事了。

在認清現實,放棄幻想之後,廠商們靜下心來發現 只有國際通行的藍牙、WiFi 這些東西才是真的可用 。同時,蘋果成為幾乎唯一的例外,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它為自家產品設定的一些標准被國內其他廠商主動兼容,最典型的就是 Airplay 。各家智能電視現在收取 iOS 投屏信號的穩定性已經大為提升,哪怕電視機的系統都是安卓魔改。

在部分友商之間的談判也有局部進展,比如 小米、OPPO、Vivo 成立「互傳聯盟」 。但是,在有生之年看到華為陣營跟小米陣營之間互通,則是不太可能的了。

因為廠家更為務實,所以現在的家電、穿戴設備、車輛都會盡可能兼容更多跨廠商的私有協議,至少也會兼容那幾個公有協議。 鴻蒙的出現本身也是華為對其智能硬體生態的一次梳理 ,你可以發現這次鴻蒙在手機上可升級的范圍很廣,一些四五年歷史的舊手機也一樣可以更新,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利用起人們家裡的所有終端,讓手機當好「遙控器」,不讓它們過早淘汰。

但是再早一點的那些奇葩產品就沒辦法了。如同安卓碎片化一樣,智能硬體的碎片化現在依然是跨設備協同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

如何看待不同設備上的「鴻蒙」

綜上可以看出,鴻蒙主推的「萬物互聯」並不是它獨有的能力,也不是說華為的設備唯獨是因為鴻蒙的出現,才能融合的這么好。但基本可以說,華為和蘋果分別走在跨設備互聯互通的比較靠前的位置上。相對的,Windows 桌面版的很多東西都不能最先跟 Windows Phone 配對,最終導致了微軟手機戰略的失敗。

那麼,對於華為來說, 不同設備、不同結構但都叫「鴻蒙」的操作系統之間能高度互通,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

事實證明,鴻蒙主要的戰場還是在手機上。手機、平板和電視(智慧屏)上的鴻蒙(以下簡稱「 手機版鴻蒙 」,相當於蘋果生態中的 iOS、iPadOS;注意因為國內電視機大多也是基於 Android,所以電視也算在這里)為了支持安卓生態,在其中適度引入了屬於安卓開源代碼(AOSP)的一部分,以構建一個可以運行安卓應用的環境。這引發了對於該系統是否為「自主知識產權」的爭論,文章最後也會再講到。

而另一方面,鴻蒙真正 100% 自研的部分是適用於物聯網的操作系統(以下簡稱「 物聯網版鴻蒙 」,相當於蘋果生態中的 watchOS、tvOS、以及兼容 carplay 協議的車機界面),其植入的對象涵蓋單片機、有簡單屏幕交互的設備,乃至手錶等更復雜的設備。

適合這些設備的操作系統代碼被放在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管理的代碼庫里,但它們的實際意義是可以讓燈具、空調、路由器等家電、智能硬體生產商將自身設備適配華為生態。這些代碼編譯後開發的產品並不能安裝 APK 包運行安卓應用,大多數其實也不支持安裝其它格式的應用。

因此我們看到 對外宣傳時候,用了比較模糊的措辭 ,比如「三大銀行率先支持鴻蒙」「魅族宣布支持鴻蒙」等等,但銀行說的「支持鴻蒙」 指其安卓客戶端針對手機版鴻蒙獨有的編譯器做了調整 ,避免了直接安裝可能出現的強退、卡頓等問題,以及可能針對鴻蒙手機版的「服務卡片」加入一些快捷方式。由於 AOSP 部分代碼及開發工具(IDE)的熟悉性,這樣的適配 1-2 天內基本就能完成。

而魅族等廠商說的「支持鴻蒙」,當然是 指智能硬體安裝了物聯網版鴻蒙 。以前可能這個智能家居協議叫 HiLink ,可以在普通安卓手機上用「華為智能生活」客戶端(就是圖標長得像香奈兒的那個)控制。現在它們針對第一方的手機版鴻蒙系統可能會適配得更好,僅此而已。

現在,華為 PC 產品面向消費者依然預裝 Windows 10 操作系統,政企客戶則可以選擇預裝了 統信 UOS 的整機。但這兩個都跟鴻蒙系統沒啥關系。 萬一華為打算輸出「電腦版鴻蒙」,那麼它非常有可能將會是又一個 Linux 發行版 。

而問題在於,華為截至目前開發的「多屏協同」,即手機畫面投射電腦屏幕,電腦共享手機文件、剪貼板的功能,是基於 Windows 10 環境下的「華為電腦管家」軟體開發的,到時候又要針對 Linux 再做移植了。

鑒於美國所謂「制裁」當前並未影響華為獲取到 Windows 系統,以及國家推廣國產 PC 操作系統的資源向 UOS 和銀河麒麟等更成熟的玩家傾斜,產生一個 Linux「電腦版鴻蒙」的可能性不高。

將手機版和物聯網版鴻蒙算到一起的話,大「鴻蒙」對「應用」的定義超出了單設備(手機)單平台(安卓),在手錶、電視上的應用界面,以及其它無界面的智能家居開關狀態等都可以被手機調用,手機的應用也可以被其它屏調用。

由於華為的宣傳策略如此,或者說它們內部定義如此,所以可能對最終消費者產生一定的混淆。但是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那麼你可以把家中的硬體設備也作為一種「應用」,把語音助手的某個技能也作為一種「應用」,再加上手錶應用、電視應用……這樣一來 整個大「鴻蒙」當中的「應用池」就被擴大,而安卓應用在裡面的佔比就會被稀釋 。屆時,鴻蒙是否「借鑒」了 AOSP 也就不再重要了。

這當然需要華為的行業號召力足夠大,需要更多廠商和設備接入。而從鴻蒙「服務卡片」剛剛開始的適配進程,以及蘋果將 macOS 從英特爾處理器轉至自研 ARM 架構處理器時的策略,可以認為,新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也難,也不難,相對來說沒有以前想像的那麼不可能。

這是因為我們對手機應用的使用場景,正由以前的分散變為高度集中。現在人們在大多數時間都被限制在幾個巨頭開發的超級 APP 裡面,幾乎很少有機會跳出來去其它 APP 和瀏覽器做事情。這個集中度越來越高,就使得某個操作系統想要搞事情的話,只要挨個去拜訪頭部的 100 個甚至更少的應用開發者,就可以初步達到目的。

隨著汽車日益成為一種新的「智能硬體」,一部手機、一塊手錶或者一副眼鏡需要控制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跨設備協同將成為今後操作系統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而鴻蒙和蘋果的系統更新,只是更明確地確認了這一點而已。

如何看待鴻蒙的「自主性」

最後一部分,直接說下手機版鴻蒙跟安卓產生交集的地方。 鴻蒙跟 AOSP 的關系 一直是被多方關注和聚焦的部分。我們應該,也只能從最終展示的結果來看這個問題。

在初次公開鴻蒙名稱及路線圖的時候,華為已經預告了將對該系統下運行的 APK 採用自研的「方舟編譯器」,實現比 Android 虛擬機更快的啟動速度。而 Android 的 Java 虛擬機主要是為了適配不同機型才犧牲了效率,華為做的更特異和更適合少數機型的調整,將使得這一編譯器失去對其它硬體的普遍支持。當然在手機上你本來也不能隨便換系統,這個問題不是最重要的。

從手機版鴻蒙 2.0 最終效果看,APK 安裝、運行效率不說更快,至少沒有明顯慢於 AOSP。 這說明鴻蒙在適配 APK 時,對 Android 代碼執行部分做的改動,不說基本沒改,至少也應該說不是大改。

從常識推斷,完全從地基開始寫起的對另一平台的兼容,隨著目標平台新版本的復雜度提升,難度是指數級上升的,非常難以做到「完美模擬」。


8. 為什麼我裝的DEEPIN 5.6不能上網啊

如果你的MODEN是設了路由撥號的,你只要把你的網卡設置好IP和DNS。網關就用MODEM的IP。比如:IP:192.168.1.100
子網掩碼:255.255.255.0
網關:192.168.1.1
首選DNS:按地區不同,可以問問鐵通。我的是61.234.254.5
這個挺快的

9. deepin連不上小米路由器

操作步驟如下:
1、deepin連不上先重啟小米路由器,重啟生效後。
2、把他列入黑名單就行了,在etcmodprobed新建文件ideapadconf然後輸入blacklistideapadlaptop即可。

10. 求教Linux Deepin 下長城寬頻如何配置上網

還未使用過
但猜也是和一般的ADSL寬頻撥號一樣設置的
先插網線
然後找找有沒有撥號的軟體設下就成我暫時用的就是長城寬頻
以前用的是電信寬頻
都是只要在路由里填下帳號密碼就行了
。。。

閱讀全文

與deepin下編譯路由固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9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4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3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40
dospdf 瀏覽:431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92
pdftoeps 瀏覽:496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6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6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4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81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33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9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3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12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9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5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4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7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