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xcel公式中if,and的作用
IF是條件判斷處理函數,AND是邏輯函數,中IF中先計算AND邏輯運算
Excel版本參考:2010
1、IF函數語法:IF(條件判斷,返回滿足條件的值,返回不滿足條件的值)
如:IF(1>2,"Y","N")返回值為N,因為不滿足條件
2、AND邏輯與函數,語法:and(條件1,條件2,條件3),只有AND中的所有條件都滿足才會返回TRUE
3、AND出現在IF中先計算AND邏輯運算後,在計算IF函數的邏輯。
B. if和and和or的三者混合嵌套是什麼
if和and和or的三者混合嵌套是:IF(AND(條件1,條件2)),IF(OR(條件1,條件2))。
單個IF函數的結構:IF(條件,結果為TRUE返回值,結果為FALSE返回值)。加入邏輯運算符「AND」與「OR」,則就是在原先的條件判斷語句上,加了一層AND或OR,結構是:
IF(AND(條件1,條件2),結果為TRUE返回值,結果為FALSE返回值)。
IF(OR(條件1,條件2),結果為TRUE返回值,結果為FALSE返回值)。
案例:2項都在90分及以上值為"優秀",有1項目90分及以上"良好",否則"一般"。
公式使用:IF(AND(B4>=90,C4>=90),"優秀",IF(OR(B4>=90,C4>=90),"良好","一般"))。
注意事項
參數必須能計算為邏輯值,如 TRUE 或 FALSE,或者為包含邏輯值的數組( 用於建立可生成多個結果或可對在行和列中排列的一組參數進行運算的單個公式。數組區域共用一個公式;數組常量是用作參數的一組常量)或引用。
如果數組或引用參數中包含文本或空白單元格,則這些值將被忽略。
如果指定的區域中不包含邏輯值,函數 OR 返回錯誤值 #VALUE!。
C. C語言編程問題
第一:設置三個變數:兩個整型的,一個字元的,兩個整型是用來輸入兩個數的,而字元型用來輸入運演算法;第二:判斷一下輸入的字元類型,可以用if或者switch;第三:用輸出語句直接輸出結果;main()
{int a,b;<br>char c;<br>scnaf("%d%c%d",&a,&c,&b);<br>switch(c)<br> {case '+':{printf("%d+%d=%d",a,b,a+b);};berak;
case :'-':{printf("%d+%d=%d",a,b,a+b);};berak;
case '*':{printf("%d+%d=%d",a,b,a+b);};berak;
case'/':{printf("%d+%d=%d",a,b,a+b);};berak;
}
}就是這個樣子,我這個是直接在文本裡面寫的,所以沒有編譯,不知道有沒有錯誤,咱這電腦編譯器;所以你自己弄一下吧</SPAN></SPAN>
D. C語言常用詞彙及函數有那些
常用詞彙:
1、short:修飾int,短整型數據,可省略被修飾的int。
2、long:修飾int,長整型數據,可省略被修飾的int。
3、long long:修飾int,超長整型數據,可省略被修飾的int。
4、signed:修飾整型數據,有符號數據類型。
5、unsigned:修飾整型數據,無符號數據類型。
6、restrict:用於限定和約束指針,並表明指針是訪問一個數據對象的唯一且初始的方式。
7、return:用在函數體中,返回特定值(如果是void類型,則不返回函數值)。
8、continue:結束當前循環,開始下一輪循環。
9、break:跳出當前循環或switch結構。
10、goto:無條件跳轉語句。
11、if:條件語句,後面不需要放分號。
12、else:條件語句否定分支(與if連用)。
13、switch:開關語句(多重分支語句)。
14、case:開關語句中的分支標記,與switch連用。
15、default:開關語句中的「其他」分支,可選。
常用函數:
1、int isalpha(int ch) 若ch是字母('A'-'Z','a'-'z'),返回非0值,否則返回0。
2、int isalnum(int ch) 若ch是字母('A'-'Z','a'-'z')或數字('0'-'9'),返回非0值,否則返回0。
3、int abs(int i) 返回整型參數i的絕對值。
4、double cabs(struct complex znum) 返回復數znum的絕對值。
5、double fabs(double x) 返回雙精度參數x的絕對值。
6、long labs(long n) 返回長整型參數n的絕對值。
E. EXCEL條件語句AND和OR函數同時應用
=IF(or(and(a1="白色",b1="無鹵"),c1="BBD"),"WP","")
應該這樣就可以了
F. SQL條件語句中有 1=1 後邊又有and其他條件,1=1有什麼意義
「1=1」代表邏輯值「真」;有兩個目的:
1)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沒有其他匹配條件時默認為「真」;
2)為了保證在沒有任何查詢條件時,該SQL語句依然合法;這樣可以省去對「無任何查詢條件」情況的判斷。
G. C語言中條件編譯和If語句之間的差別,各適用於什麼情況
條件編譯是C語言中預處理部分的內容,它是編譯器編譯代碼時最先處理的部分,
條件編譯裡面有判斷語句,比如 #if 、#else 、#elif 及 #endif
它的意思是如果宏條件符合,編譯器就編譯這段代碼,否則,編譯器就忽略這段代碼而不編譯,如
#define A 0 //把A定義為0
#if (A > 1)
printf("A > 1"); //編譯器沒有編譯該語句,該語句不生成匯編代碼
#elif (A == 1)
printf("A == 1"); //編譯器沒有編譯該語句,該語句不生成匯編代碼
#else
printf("A < 1"); //編譯器編譯了這段代碼,且生成了匯編代碼,執行該語句
#endif
而 if 語句則不然,if 是 C 語言中的關鍵字,它根據表達式的計算結果來覺定執行那個語句,它裡面的每個分支都編譯了的, 如
#define A 0
if (A > 1)
printf("A > 1"); //編譯器編譯該語句,但因為A == 0 未執行
else if(A == 1)
printf("A == 1"); //編譯器編譯該語句,但因為A == 0 未執行
else
printf("A < 1"); //編譯器編譯該語句,因為A == 0 故執行
所以 簡單地講,條件編譯是根據 宏條件 選擇性地編譯語句,它是編譯器在編譯代碼時完成的;
條件語句是根據條件表達式選擇性地執行語句,它是在程序運行時進行的。
H. Python語法教程 條件語句
Python語法教程:條件語句
定義
條件語句就是使用if、elif、else等關鍵詞來判斷某些條件的執行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執行哪些代碼塊的語句,我們用下面的圖來說明:
在Python中,使用非0或者非空(null)的值作為True的條件判斷,使用0或者空(null)的值作為False的條件判斷;
語法
條件語句的基本寫法如下:
當「判斷條件」成立時,將執行隨後的「執行語句」,「執行語句」是可以有多行的,使用縮進來區分是屬於同一代碼塊的范圍;
elif不是必須要填寫的關鍵詞,當有多個判斷條件存在時,它才將會出現;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執行的結果是 15;
要值得注意的是,在Python中,並沒有像C++等編程語言中的「switch/case」關鍵詞,在這里,我們使用上面提到的elif關鍵詞來代替「switch/case」,但是當條件比較多的時候,代碼量太大,並不好維護,此時可以使用字典映射的方法來實現,舉個例子:
當執行num2Str函數時,如果參數是0,則輸出「zero」,如果參數是1,則輸出「one」,如果參數是2,則輸出「two」,如果參數是3,則輸出「three」,除此之外,都輸出「nothing」;
多條件判斷
多條件判斷語句使用關鍵詞「and」或者「or」來連接若干個條件語句進行判斷,「and」的意思是「並且」,「or」的意思是「或者」,也就是說,當用and關鍵詞時,要滿足所有的條件為True,才會執行判斷語句後面的代碼塊,而用or關鍵詞時,只要滿足其中之一為True,就能執行判斷語句後面的代碼塊了,例如:
在這里說一下執行的優先順序,「()」里的優先順序最高,其次是>(大於)、<(小於)等判斷符號,而 and 和 or 的優先順序比判斷符號還要低,也就是說,>(大於)、<(小於)在沒有括弧的情況下,要先於and和or來執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