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編譯原理文法可以定義為四元集G(S)={Vn ,Vt,P,S},那麼Vn* ,Vt*和Vn+ ,Vt+,即右上角加*或+是什麼意思
右上角加*是集合的閉包,也稱為克林閉包(Kleene Closure),右上角加+是集合的正閉包
Vn* 是非終結符集的閉包,Vn+是非終結符集的正閉包
Vt* 是終結符集的閉包,Vt+是終結符集的正閉包
2. 編譯原理 正則語言 二義文法 急~
這個沒有一個好老師,自己咬文嚼字看懂是很累的
二義性文法
【定義】 若文法中存在這樣的句型,它具有兩棵不同的語法樹,則稱該文法是二義性文法。
二義性文法會引起歧義,應盡量避免之!
G(E):E -> E+E | E*E | (E) | i
這兩種展開
E E
E + E E * E
i E * E E + E i
i i i i
都可以表示i+i*i
所以;文法具有二義性。
3. 《編譯原理》文法變正規式
(01|10)*+
(01|10)的正閉包
4. 編譯原理項目集規范族問題GO(I,X)中的X是安什麼順序進行測試的
這個問題本身不太准確。
GO(I,X)是一個轉換函數,它的定義如下:
GO(I,X)中的X是一個文法符號,可以是終結符或非終結符,CLOSURE(J)是J的閉包函數,閉包函數的定義就不多說了。
問題「GO(I,X)中的X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測試」,是否可解釋成「X是按出現在產生式中的順序進行測試」
5. 關於C語言編譯階段的一些問題
呵呵,找一本好書吧。我不能完全給你寫清楚,"sting.h"的拼寫已經有人說了。
簡單地說,要理解幾種文件:
A:源文件:例如匯編(asm)、c語言、cpp
B:目標文件
C:庫文件(lib)
D:可執行文件
A經過編譯器得到B,若干個B可以經過庫管理程序得到C,C也可以通過庫管理程序得到B(提取)
若干個B通過鏈接器可以得到D,但是比如strcmp是出現在C中的,但實際上鏈接器會到C中提取出strcmp所在的B,然後將這個B放入到你的D中。整過過程是一個求閉包的過程,具體參見《Linker and Loader》。
最後說說.h,其實.h本身並不是必要的,但是它可以減少人們的錯誤,減少重復的代碼。
比如printf,你完全可以不include<stdio.h>,你就自己寫上一行:
int printf(...);
然後你後面就是直接使用就好了,但是這樣會有很多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只有你深刻地理解C語言本身的缺陷後才能明白,不多說了。
6. 編譯原理 根據正規式畫出NFA 正規式分裂原則
這個是能畫的最簡單的,左邊是開始狀態。
原則是:
1)先連接運算,
2)再選擇
3)再閉包
7. 編譯原理中的閉包含義
這個是能畫的最簡單的,左邊是開始狀態。原則是:1)先連接運算,2)再選擇3)再閉包
8. 編譯原理這個DFA怎麼畫
這個是能畫的最簡單的,左邊是開始狀態。原則是:1)先連接運算,2)再選擇3)再閉包
9.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編譯原理》求解題
1、錯
2、對
3、錯
4、對
5、錯
6、對
7、對
8、對
9、對
10、錯
10. 編譯原理中V*是什麼意思
V是一個符號集合,假設V指的是三個符號a, b, c的集合,記為 V = {a, b, c }
V* 讀作「V的閉包」,它的數學定義是V自身的任意多次自身連接(乘法)運算的積,也是一個集合。
也就是說,用V中的任意符號進行任意多次(包括0次)連接,得到的符號串,都是V*這個集合中的元素。
0次連接的結果是不含任何符號的空串,記為 ε
1次連接就是只有一個符號的符號串,比如,a,b, c
2次連接是兩個符號構成的符號串,比如,aa, ab, ac, ba, bb, bc,等等
……
n次連接是一個長度為n、由a、b、c三個符號構成的符號串,比如abaacbbac……
因此,V*包含一切由a,b,c三個符號連接而成的、任意長度的符號串(以及空串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