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視機衛星天線怎麼調
一、天線選址
調查下您的天線的安裝位置,天線前方不要有障礙物,建築物、樹木都會對衛星信號有阻擋,這樣您就無法看衛星節目拉。
選好安裝地點之後,考慮自己的天線如何安裝,小天線一般都可以用膨脹螺絲固定在牆上,大天線要看什麼固定形式拉,有立柱和盤式等安裝形式。您的地點如果可以隨便安裝的話,那就用膨脹螺絲直接固定,最好。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那也有方法:您可以在很厚重的鐵板上固定,一般不會吹走的,還不行的話,那麼就找來混凝土自己打個方台,無論什麼立柱形式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啊,而且還可以隨便搬走啊,當然您要做的厚重些,這樣承受風力要大一些。再有象1.5米的正饋天線的盤式結構,可以在盤式上面壓塊長木版,然後用口袋裝石子、沙子等壓在上面,也是很不錯的方法啊。這些都應該在安裝之前准備停當才好。
二、工具的准備
(1)
電錘、改錐、扳手、鉗子、剪刀等這些工具要准備好,安裝時候都要用的上的,至於固定時候需要的膨脹螺絲,在您買的天線包裝中都有,一般不用准備。
(2)根據天線和您接收機的位置准備好合適長度的饋線(就是接收普通有線電視的75-5的同軸電纜)。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饋線。
(3)下載尋星軟體:
(本站下載軟體區尋星軟體)
這裡面有我國各個地方的經度、緯度和您地區接收衛星的時候天線所要調成的仰角和方位角、極化角等。
(4)記錄所需參數
准備一張紙上面寫下你需要調的衛星所需要的三個角度和這顆衛星上節目的信號最強參數(用於尋星),最弱參數(用於細調達到最佳效果和固定)。
比如:76.5(KU):最強:東森、Tvbs都很強 弱:12642H21500或12278 V 22425
88(C):強:3582 H 12860 弱:3632 V 26667
105.5(C):最強:4094 H 5555 陽光衛視 最弱:中央4、9
146(KU):最強:都很強
這些數據您可以多記幾個,多實驗幾個,因為有的時候星星上的節目強度也要變化的。(注意以上僅供參考,各個地區,以及不同時間、參數等可能發生變化)
(5)測量用器具
量角器、鉛垂(重物+細線DIY),用於量天線的仰角,這個是最重要的!
指南針(實際上指南針我認為沒有什麼大的必要,方位角大體可以估計出來的)
(6)小電視、電源線
如果您要到樓頂或者到離電視較遠的地方安裝天線的話,還建議您找個小電視一般100多元一個,作為監視器,因為調星的時候要邊看電視邊調鍋的。還有長的電源線也要准備好。
三、正裝還是倒裝天線
對於正饋大天線來講就沒有這些內容了,也就是說正饋不存在正裝到裝的話題,您只需用上面軟體計算出來的參數直接調就可以了,以後我們還要學習正饋的調星方法。但是偏饋小鍋下面的內容您必須要看了。
注意:這個圖片中的各種概念比如什麼「後傾量」,對於初學朋友來說都沒有必要去學習的。您只要知道偏饋天線有「角度差」就可以了,其中75CM的角度差是20度,60CM天線角度差是24度。那麼這個角度差怎麼用呢?
正裝偏饋天線調仰角的時候要從軟體計算出來的角度上減去20度(75CM天線),比如您地區收76.5的時候軟體計算的衛星仰角是38度,在安裝調試測量的時候應該把天線的仰角量成38-20=18度。(通過這個圖形,您也基本上對正饋和偏饋的區別很了解了吧)。
倒裝偏饋
倒裝測量的時候是在軟體計算出來的衛星仰角角度上面要加上角度差,比如計算是38度的衛星仰角,這樣在調星的時候就需要測量38+20(75CM天線)=58度。
倒裝的優點是可以防止下雨的時候高頻頭表面濺水影響收看效果。
四、如何調極化角
在剛才咱們所用軟體中所計算出來的仰角和方位角,我想您一定都明白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極化角,這個調不準確的話,節目質量可會受到很大影響啊,KU極化還好一點,可以C極化調不好的話,那可就麻煩了,您可能根本就調不出節目來啊。
先說KU高頻頭上都有一個標志,KU高頻頭標志向上就是零度位置,或者是F頭指向右下45度的時候是0度,逆時針旋轉為負,順時針旋轉為正(參考下面圖形)
插入圖片
那麼C頭呢?C頭的極化角看頭上的0刻度,大多高頻頭0刻度水平的時候為0度(也有不一樣的,有垂直是0度的),比如我們就讓0刻度指向東吧為0,然後順時針為正、逆時針為負,呵呵無論向哪個方向關鍵是靈活運用。
注意:偏饋無論正裝還是倒裝極化角調整是一樣的
有的朋友不理解如何用時間點表示極化位置,這里說明下,比如直的高頻頭F頭指向右下45度的時候,那麼表示極化角是0度,那麼這個時候F頭指向的位置就如同鍾表的時針指向4點30分。
那麼如果極化角是-45度呢,那麼F頭就要逆時針旋轉45度,正好如同鍾表時針3點整的位置。如果極化角度是+30度呢,大概就要把F頭指向到5點半的位置...以此類推,明白了吧.
再給您個極化演示程序欣賞:
使用說明:計算出當地所收衛星的極化角後(可以用本站下載的尋星軟體sat計算),用本程序可以迅速知道高頻頭F頭的指向。用鍵盤上的「上、下」方向鍵調整角度,每次調整1度;用鍵盤上的「左、右」方向鍵細調角度,每次0.1度。該程序演示的是直條型高頻頭的指向.
初燒手冊-【第三章 調星經驗】
想必您的天線和機器已經到了吧,哈哈,終於可以去調拉!先別著急,看看接收機說明書,看看如何尋星,不同機器的尋星菜單位置可是不一樣的啊,有的很方便,有的可就不一定好找拉。
另外430多系統機器是沒有隨機說明書的,但是可以參考本站為您准備的關於430的詳細使用說明,器材指南中有!
實際上無論用什麼機器調星星,無非大家要了解下面幾個內容:
1、設置正確的降頻器本振(也就是高頻頭本振,一般KU頭是11300、10750,C頭是5150,單位都是MHZ)
2、在機器中找到尋星菜單,機器不同,菜單有難易區別,只要您努力都能上手
3、輸入正確的尋星參數(本站有尋星連接點擊查看)
調星應該注意的內容:
1、一定要先調好天線仰角,高頻頭的極化角度也要大概先調准確。
2、然後找到正南後,(不用指南針的,大體估計就可以了)找到大致方位角來回慢慢調整(切記不要著急)
3、 根據信號強度/信號質量、信躁,先強後弱來調整。
首先選擇信號強度較高的頻道,如76.5度星的12730V30000(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參數了,可以更換其他,別的星星道理一樣)粗調便於確定天線大致位置。然後選擇信號最弱的頻道,如76.5度星的12642H21500一組,細調三個角度以盡可能收到更多的節目,並確保收視效果。
4、反復調整天線的方位和仰角,直到信號質量最好。
5、最後慢慢調極化角,使信號質量、收看效果最好!
6、注意正確使用器材,在調之前好好看看相關使用說明。尤其是初哥,在機器中不知道如何輸入自己高頻頭的本振頻率,一般高頻頭上都有標記的,有的是在上面貼上紙片上寫11300或者11.3
表示的就是11300的本振,有的是在給出寫出很多本振 然後在本品的真正本振上面打個標記。
補充介紹:
A、75CM天線角度差大概20度左右,60CM角度差大概24度左右
B、一定要先把高頻頭極化調成基本正確的位置(C頭更重要)
C、仰角一般不可能第一次就調節的非常好,所以第一次在大概位置來回轉方位角度的時候沒有信號質量(信躁)的話,我們就增減一下仰角,然後再來回尋找衛星,直到出現信號!
D、出現信號後,強弱信號對比輸入後,仔細調整3角達到所有信號都可以下來後,就固定天線!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這么做基本大功告成,
回家參考說明書和網上節目參數,加入節目欣賞去吧。
注意:經常有朋友問我
調星星的時候有信號強度指示,就是沒有信號質量、信燥,那麼給您的答案就是沒有對準星星呢,反過來再好好看看上面我讓掌握的三個角度,以及機器中需要注意的內容,看您注意了嗎?如果不是設置問題,就是沒有對准,不要著急,一點一點的對,肯定可以的!其中有信號強度,代表機器沒有問題,以及您的饋線、高頻頭、機器連接正確,剩下的就是按照正規操作方法
把他對准!
規操作方法 把他對准!
補充:測量仰角的方法
角度1是用您軟體計算出來的角度-20(75CM天線角度差)
角度2是與這個-20(角度差)後的角度互余的
(我想上面這些的幾何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
調星的時候使用這2個角度都可以,因為可能工具不同就看您測量哪個方便拉,至於說其他的內容,繼續欣賞本文章。
製作量仰角的工具請參考:
補充:
1、與初級燒友談如何正確處理仰角方位角與極化角
衛視接收時如何正確處理仰角方位角與極化角?這個問題論壇里說法很多,其實不管簡易估算還是精確計算,在實際定位時是很難搞準的,尤其是新燒友剛接觸衛視不久,大多不具備很精確的調試儀器,再加上磁場的干擾,總讓人措手不及。那麼在實際調試時如何正確處理仰角方位角與極化角這三者關系呢?
1.三角中其實仰角最易定,也是最關鍵.測量仰角的儀器不易受干擾,容易測准且誤差小.因此在查得仰角後,先把仰角固定.
2.方位角最易受磁場影響,也不易測准.但衛視實際接收時方位角有一定的調整范圍.調試時只要進入這個范圍,都能收到信號.因此不必去刻意測量方位角.
3.極化角在衛視實際接收時也有一定的調整范圍,調試時只要進入這個范圍,也能收到信號.因此也不必去刻意測量極化角,只要大致調准就行.
4.所以只要調准仰角[最易調准,不易受干擾],大致調准極化角,然後在大概的方位角范圍內左右尋找信號.
5.尋找到信號後,細調方位角仰角與極化角至最佳.
初級燒友按此法調整天線,定會在最短時間找到信號
2、衛視初學者必讀---高頻頭與衛星節目、接收機之間的關系
網上經常有星友問到:收某某星需要用什麼高頻頭,為什麼單本振高頻頭能收的頻道,雙本振收不到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有搞清楚下行頻率、高頻頭本振及接收機三者之間的關系所造成的。目前市面上的衛星數字接收機的工作頻率多為950-2150Mhz,有些機型是950-2050Mhz,因此接收的衛星信號經高頻頭轉換後的頻率必須是在這個范圍內。那高頻頭是如何轉換的呢?很簡單,就是一個減法運算,不過KU波段與C波段的演算法有所不同。對於KU波段是用下行頻率減去本振頻率,兩者之差就是轉換後的頻率,必須落在接收機的工作頻率范圍之內。例如,用PBI-1040高頻頭接收76.5度星的12730一組,其本振頻率為11300,輸出頻率為12730-11300=1430,落在了接收機工作頻率950-2150的區間內,可以接受到節目。但用來接收113度星就不行了。113度星主要一組節目的下行頻率是11132,那麼11132-11300=-168,超出了接收機的工作范圍。通常接收113度星都採用雙本振高頻頭,因為其低本振9750可以滿足要求,而9750單本振高頻頭市面上很少見。反過來,用雙本振高頻頭收76.5的12730一組就會出現問題,其高本振一般為10600,12730-10600=
2130,有些機器收不到。C波段與KU波段的演算法正好相反,是用高頻頭本振減去下行頻率。由於C波段高頻頭本振多為5150Mhz,比較固定,星友這方面的問題很少,不再羅嗦。我想你要是看了本貼,該知道買什麼高頻頭了吧。
3、正饋調星方法
前面初燒手冊中
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偏饋天線的調星方法,我們直接利用偏饋天線的高頻頭支竿就可以測量天線的仰角,達到收看節目的目的,注意的無非就是角度差就可以了。
但是正饋天線 因為沒有這種高頻頭饋原竿供我們直接使用,測量上多少有些不方便,但是由於鍋大,尋星方便,我們也有辦法。
前提我們應該注意2個問題,第一,用正饋調星不存在角度差問題,第二調C段節目,必須把C頭的極化角度,先調整基本准確,否則您輸入參數也是調不出節目的,更有甚者如果您的極化角度要是弄錯,相差90度的話,比如100.5中3706
H 4420
這組節目您調10天也不會出現節目啊,因為極化已經錯了,如果您輸入3706V4420也許很快就會找到節目。而極化問題KU段節目影響沒有C段影響嚴重。
所以首先,我們應該先明確你所調的星星的極化是什麼,並且把高頻頭的位置擺放基本准確,至於
高頻頭的前後焦距先不用考慮,先露出饋原盤1、2CM就可以了,最後定節目質量的
一般衛星的接收天線都非常的巨大,接收者都需要請專業的人員來安裝,並且教導接收機繁瑣的使用方式。但是直播衛星訊號強,可以使用小型化的接收系統,因此只要簡化接收機的操作程序及強化自動展示的功能,就可讓安裝及使用變的非常容易;衛星功率強、接收天線又小巧、組裝輕盈、回轉方便,操作又簡易是故只要稍具電器常識的人都可經由說明書的指示就可輕輕鬆鬆的組裝和掌握到訊號,這就是『直播衛星』的特性。現在我們就來談談不用專業的天線調整儀器(db表),一般人就可DIY的衛星天線安裝法(其實是利用衛星主機附設的『訊號強度顯示功能』來調整天線):以下為操作的程序:
材料准備:
"太平洋衛視"的接收器材組:60公分天線、"全方位"降頻器、RCA-992型的專用接收機、電視機一部、天線組裝用板手工具等。
勘查地形:
找一東向(面向東方)指南針方位角約120°無遮蔽的地面或牆壁。
天線組立:
天線依組裝說明書的指示組裝,並將天線用支架固定在地上或牆上。
LNB和天線組合:
將LNB裝在天線LNB固定架上,(將LNB盡量往後拉,至固定架碰到管頸喇叭囗的後緣)並將LNB的感應天線依166°E衛星水平極化的方位擺正。
訊號線的連接:
1、將衛星接收機和電視機帶到天線旁,接好AV線、接上電源並打開電源開關;若機器正常、輸入正確這時電視畫面就有『訊號無法接收』的指示(表示主機的輸出已正確輸入電視機)。
2、准備一條兩頭已製作好端子的同軸電纜,一端接在LNB一端接到衛星主機 L-BAND INPUT 輸入端。
3、看著電視畫面,用衛星主機附送的遙控器操作,找出『數位訊號強度』來替代衛星的dB表備用。(操作方式詳見後面:『訊號強度顯示功能』)
太平洋衛視的叄數及天線仰角、方位的調整法:
壹、叄數認定及機器設置
"太平洋衛視"的衛星天線,新手第一次安裝如果要快速對准衛星,有幾個須知的叄數:
1、認定方位
2、認定仰角
3、辨別LNB需對應的極性:166°衛星是屬於線性極化的衛星,因此面對天線LNB必須以一定的角度去對應(角度如圖六所示)。
4、要有可對應訊號的場強儀:可用衛星主機附設的『訊號強度顯示功能』來替代衛星的dB表,操作方式是:
按下遙控器『MENU』鍵後電視出現『主菜單』的功能表:。
主菜單
1、數位節目
2、節目表單修訂
3、父母頻道鎖碼
4.接收器設定
5、訂戶識別卡
6、操作語文選擇
按上、下、左、右選擇鍵中的『▲』或『 』鍵進入「主菜單」,選第4項的「接收器設定」,按『OK』鍵
後出現:
1、變更父母頻道密碼
2、衛星及集波器
3、訊號傳輸切換器
4、雜項設定
5、數位訊號強度
按上、下、左、右選擇鍵中的『▲』或『 』選擇第5項的「數位訊號強度」,按『OK』鍵)後,畫面出現:
訊號強度
衛星頻率MHz:12326
集波器極向: 垂直向
雜訊比:1.6 dB
負載
--------------------------------------------
鎖定
"雜訊比"的數值會隨訊號的增加而變高,因此可用以作為訊號的場強儀使用。
貳、天線仰角、方位的調整法:
雖然碟型天線有很高的指向性,但由於天線小巧靈活,LNB又已安裝妥當,所以只要稍具耐性,雖是新手安裝的難度也並非很高。其程序和方法是:
1、稍微放鬆碟型天線固定仰角和方位的螺絲(勿太松,以可用手扳動,且鬆手後盤面不會往下垂為度)。
2、各地接收此衛星的仰角方位角必須了解。
3、一面看著電視畫面,一邊用手提著LNB的支撐架將盤面的仰角緩慢的提升;當天線仰角已遠超過我們所要的仰角後,如果電視畫面『訊號強度值』的數值都一直維持在1.7,則表示這次的天線搜尋還沒有找到衛星。這時停住仰角的移動,將天線略往南偏(新手一次不可偏移超過2°)改變方位的度數後開始進行第二次搜尋掃瞄,然後邊注意看電視的『訊號度數』一邊移動天線的仰角,若天線又超過仰角的度數後(如又回復為0°),『訊號度數』還是仍維持在1.7則表示這次行程天線還是沒對到衛星,需再次往南方略偏移2°,以進行第三次搜尋。如此重復行程一定可找到衛星的位置。
4、在行程搜尋當中,若仰角移動到某一個角度而電視里『訊號強度值』的數值有明顯的改變,如變2或3以上時,就表示衛星大概就在附近;這時仍可繼續移動方位,只是移動的速度要更慢並要記下顯示的數值,讓仰角及方位角都能使顯示值由『1.7』升到『最大』再回到『1.7』(表示天線的仰角及方位都可通過最正確的那一個角度)這時透過移動的過程我們大概就可預計天線正確的位置以及可收到訊號值的度數了。
5、當所調整的天線仰角、方位都已在訊號的最高值時,將固定仰角和方位的螺絲全部上緊。接著再試著調整LNB的極性,微幅左或右旋轉看是否還會讓dB值增加,最後在訊號的最高值處固定天線仰角方位及要固定LNB的螺絲,即完成天線校準的工作。這時已可看到編號為100的系統介紹頻道。按下"Quit"鍵以消除『訊號強度』dB值的畫面完成整個調整天線的程序。:
6、利用『訊號強度』dB值的操作要點
dB值所表現的數值就是天線當時所收到本衛星節目的訊號強度。只要天線調整到衛星的訊號覆蓋范圍,則此數值就會依實際進入天線的強度顯示出來,如此就可用以像專業的衛星dB表來使用。
注意:由於此數值是衛星訊號經解調後所顯示的數值,接收機在解調訊號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來運算(約2~3秒),所以利用此數值調整天線方位時,一定要每變動一次方位,就要停頓約二
~三秒的等待接收機去運算解調和顯示的時間,絕對不可以還未見變動的數值顯示出來,就急著再改變天線的方位。
❷ 《挑戰程序設計競賽2演算法和數據結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挑戰程序設計競賽2 演算法和數據結構》([日]渡部有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挑戰程序設計競賽2 演算法和數據結構
作者:[日]渡部有隆
譯者:支鵬浩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9-1
頁數:404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准備篇、基礎篇和應用篇三大部分,藉助在線評測系統Aizu Online Judge以及大量例題,詳細講解了演算法與復雜度、初等和高等排序、搜索、遞歸和分治法、動態規劃法、二叉搜索樹、堆、圖、計算幾何學、數論等與程序設計競賽相關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既可以作為挑戰程序設計競賽的參考書,也可以用來引導初學者系統學習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基礎知識。本書適合所有程序設計人員、程序設計競賽愛好者以及高校計算機專業師生閱讀。
作者簡介:
渡部有隆(作者)
出生於1979年,計算機理工學博士。會津大學計算機理工學部信息系統學部門副教授。專業領域為可視化編程語言。AIZU ONLINE JUDGE開發者。
Ozy(審校)
本名岡田佑一,出生於日本大阪的短碼高手。他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提升短碼編程技術,進而將其發展成一種技能,曾獲得程序設計大賽的冠軍。他開辦過程序設計方面的培訓班,目前致力於數學教育和程序設計師的培養工作。曾著有《短碼之美:變成達人的心得技法》(人民郵電出版社)。
秋葉拓哉(審校)
2011年考入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以iwi的昵稱活躍在程序設計競賽中。TopCoder評級好成績為世界第四(2013年)。《挑戰程序設計競賽(第2版)》(人民郵電出版社)作者之一。
❸ 求:matlab 自適應演算法 程序!
%lms演算法源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channel system order
sysorder = 5 ;
% Number of system points
N=2000;
inp = randn(N,1);
n = randn(N,1);
[b,a] = butter(2,0.25);
Gz = tf(b,a,-1);
%This function is submitted to make inverse Z-transform (Matlab central file exchange)
%The first sysorder weight value
%h=ldiv(b,a,sysorder)';
% if you use ldiv this will give h :filter weights to be
h= [0.0976;
0.2873;
0.3360;
0.2210;
0.0964;];
y = lsim(Gz,inp);
%add some noise
n = n * std(y)/(10*std(n));
d = y + n;
totallength=size(d,1);
%Take 60 points for training
N=60 ;
%begin of algorithm
w = zeros ( sysorder , 1 ) ;
for n = sysorder : N
u = inp(n:-1:n-sysorder+1) ;
y(n)= w' * u;
e(n) = d(n) - y(n) ;
% Start with big mu for speeding the convergence then slow down to reach the correct weights
if n < 20
mu=0.32;
else
mu=0.15;
end
w = w + mu * u * e(n) ;
end
%check of results
for n = N+1 : totallength
u = inp(n:-1:n-sysorder+1) ;
y(n) = w' * u ;
e(n) = d(n) - y(n) ;
end
hold on
plot(d)
plot(y,'r');
title('System output') ;
xlabel('Samples')
ylabel('True and estimated output')
figure
semilogy((abs(e))) ;
title('Error curve') ;
xlabel('Samples')
ylabel('Error value')
figure
plot(h, 'k+')
hold on
plot(w, 'r*')
legend('Actual weights','Estimated weights')
title('Comparison of the actual weights and the estimated weights') ;
axis([0 6 0.05 0.35])
% RLS 演算法
randn('seed', 0) ;
rand('seed', 0) ;
NoOfData = 8000 ; % Set no of data points used for training
Order = 32 ; % Set the adaptive filter order
Lambda = 0.98 ; % Set the forgetting factor
Delta = 0.001 ; % R initialized to Delta*I
x = randn(NoOfData, 1) ;% Input assumed to be white
h = rand(Order, 1) ; % System picked randomly
d = filter(h, 1, x) ; % Generate output (desired signal)
% Initialize RLS
P = Delta * eye ( Order, Order ) ;
w = zeros ( Order, 1 ) ;
% RLS Adaptation
for n = Order : NoOfData ;
u = x(n:-1:n-Order+1) ;
pi_ = u' * P ;
k = Lambda + pi_ * u ;
K = pi_'/k;
e(n) = d(n) - w' * u ;
w = w + K * e(n) ;
PPrime = K * pi_ ;
P = ( P - PPrime ) / Lambda ;
w_err(n) = norm(h - w) ;
end ;
% Plot results
figure ;
plot(20*log10(abs(e))) ;
title('Learning Curve') ;
xlabel('Iteration Number') ;
ylabel('Output Estimation Error in dB') ;
figure ;
semilogy(w_err) ;
title('Weight Estimation Error') ;
xlabel('Iteration Number') ;
ylabel('Weight Error in dB') ;
❹ 跪求FDTD演算法流程
FDTD演算法是K.S.Yee於1966年提出的、直接對麥克斯韋方程作差分處理、來解決電磁脈沖在電磁介質中傳播和反射問題的演算法。基本思想是:FDTD計算域空間節點採用Yee元胞的方法,同時電場和磁場節點空間與時間上都採用交錯抽樣;把整個計算域劃分成包括散射體的總場區以及只有反射波的散射場區,這兩個區域是以連接邊界相連接,最外邊是採用特殊的吸收邊界,同時在這兩個邊界之間有個輸出邊界,用於近、遠場轉換;在連接邊界上採用連接邊界條件加入入射波,從而使得入射波限制在總場區域;在吸收邊界上採用吸收邊界條件,盡量消除反射波在吸收邊界上的非物理性反射波。
FDTD演算法,其空間節點採用Yee元胞的方法,電場和磁場節點空間與時間上都採用交錯抽樣,因而使得麥克斯韋旋度方程離散後構成顯式差分方程,相比較與前面的波動方程求解,計算得到大大簡化。由於FDTD採用吸收邊界條件的方法,使得計算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進行,這樣就可以降低程序對計算機硬體的要求。
現在有很多關於FDTD的書,國外的有 Kunz 和Luebbers 所著的「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s」,國內的有西電葛老師,北理工高本慶老師的著作。近些年FDTD發展的十分迅速,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多的應用,包括天線設計,微波電路設計,電磁兼容分析,電磁散射計算,光子學應用等等。無論是從方法本身,還是從研究應用,FDTD目前的發展都十分的火啊!本人還是較為推崇,原與大家多討論。
回到頂部
antelope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3-31
地區: 湖北省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2 發帖時間: 2005-03-31 23:55 | IP 記錄
--------------------------------------------------------------------------------
交流交流,現在有很多混合方法,包括與ray tracing的混合,以及自身的高階方法,很多東東值得研究。IEEE MTT, AP上的相關paper也暴多。目前還出現了一種稱為PSTD的新方法,不知道有那位高手研究過,願多交流,[email protected].
回到頂部
harvey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3-29
地區: 北京市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22 發帖時間: 2005-04-04 19:38 | IP 記錄
--------------------------------------------------------------------------------
Pseudospectral time-domain(PSTD)演算法
這種演算法採用快速傅里葉變換求解空間微分,使用完全匹配層(PML)吸收外向波並消除串擾現象。由於FFT理論可達到無窮階精度,其每最小波長只需要兩個網格,從而使時域演算法所需的計算量和存儲空間均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也使時域方法能處理更為大型的問題,並使得電大尺寸問題的電磁場求解更為快速。在超寬頻技術的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遇到在宏觀電大尺寸目標中又需要考慮部分精細結構的時域電磁場計算問題。在這一現實需求下,基於PSTD的局部加密網格方法得到了發展和應用。
供大家參考討論
回到頂部
fisher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4-29
地區: 河南省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11 發帖時間: 2005-05-18 16:02 | IP 記錄
--------------------------------------------------------------------------------
我的博士論文是以ADI-FDTD方法為核心的。
回到頂部
wlanboy
初級會員
加入: 2003-07-18
地區: 北京市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137 發帖時間: 2005-06-09 20:08 | IP 記錄
--------------------------------------------------------------------------------
不知道 ADI-FDTD 是什麼方法阿,樓上能介紹一下嗎?
__________________
your dream is my dream
回到頂部
yjxa734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7-12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32 發帖時間: 2005-07-12 17:03 | IP 記錄
--------------------------------------------------------------------------------
我的碩士論文也是關於FDTD
回到頂部
z02011256z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7-21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8 發帖時間: 2005-07-21 12:37 | IP 記錄
--------------------------------------------------------------------------------
誰有編程心得或範例啊?能指導下初學者嗎?
回到頂部
kangge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8-06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4 發帖時間: 2005-08-06 15:27 | IP 記錄
--------------------------------------------------------------------------------
哪位曾使用FDTD計算微帶天線特性的大俠,能否借用相關的FDTD程序參考一下,萬分感謝。或一些相關的FDTD程序,謝謝!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本貼已被編輯。編輯人 kangge 2005-08-06 15:28
回到頂部
z02011256z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7-21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8 發帖時間: 2005-08-26 14:00 | IP 記錄
--------------------------------------------------------------------------------
誰來建個fdtd的qq群,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回到頂部
harvey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3-29
地區: 北京市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22 發帖時間: 2005-08-26 17:12 | IP 記錄
--------------------------------------------------------------------------------
建了一個FDTD的群,號碼為 15170893,歡迎大家參與討論阿,如果發展的好,希望能跨越網路,開展更多更好的交流!
回到頂部
Lew-MilkyQ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9-03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14 發帖時間: 2005-09-05 01:57 | IP 記錄
--------------------------------------------------------------------------------
FDTD好演算法!
回到頂部
calculation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9-08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12 發帖時間: 2005-09-08 21:02 | IP 記錄
--------------------------------------------------------------------------------
哪位大俠知道有沒有mom/FDTD混合的計算軟體?
回到頂部
Lew-MilkyQ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09-03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14 發帖時間: 2005-11-19 00:32 | IP 記錄
--------------------------------------------------------------------------------
有這么做FDTD的啊!以後大家好好交流交流,我也是
回到頂部
tl001
新手上路
加入: 2005-10-14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4 發帖時間: 2005-11-24 21:26 | IP 記錄
--------------------------------------------------------------------------------
剛才加入了群,但還沒通過驗證,希望老大接受我,願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真希望有機會跨越網路,好好交流交流1
回到頂部
karenyaya
新手上路
加入: 2006-02-20
地區: 天津市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4 發帖時間: 2006-02-20 21:01 | IP 記錄
--------------------------------------------------------------------------------
剛剛加入群,就是還沒被接收,我可是身家清白的
回到頂部
karenyaya
新手上路
加入: 2006-02-20
地區: 天津市
在線狀態: 離線
帖子: 4 發帖時間: 2006-02-20 21:04 | IP 記錄
--------------------------------------------------------------------------------
不知哪位高人做亞網格技術,希望能夠有人討論一下
❺ 雷達天線控制系統應用了哪些控制電機
雷達天線控制系統應用控制電機主要是同步伺服電機
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並能快速反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且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
分為直流和交流伺服電動機兩大類,其主要特點是,當信號電壓為零時無自轉現象,轉速隨著轉矩的增加而勻速下降。
選型計算
一、轉速和編碼器解析度的確認。
二、電機軸上負載力矩的折算和加減速力矩的計算。
三、計算負載慣量,慣量的匹配,安川伺服電機為例,部分產品慣量匹配可達50倍,但實際越小越好,這樣對精度和響應速度好。
四、再生電阻的計算和選擇,對於伺服,一般2kw以上,要外配置。
五、電纜選擇,編碼器電纜雙絞屏蔽的,對於安川伺服等日系產品絕對值編碼器是6芯,增量式是4芯。
❻ 藍牙模塊的原理與結構
藍牙的原理,就不在這里細說了。因為網路搜索一下非常的多,並且異常的復雜,
這里簡單的歸類總結: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集成在手機裡面了。同時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帶寬,就能支持音樂播放,同時跳頻機制,就增加了藍牙的穩定性
藍牙模塊,串口藍牙模塊等等產品,顧名思義就是實現藍牙功能的半成品模塊產品。主要由藍牙晶元和外圍元器件組成,從而形成一個可以直接供用戶使用的產品。正因為藍牙晶元的種類繁多,所以很多工程師在選擇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選
選擇合適的藍牙模塊,最重要的是選擇藍牙模塊最核心的主控晶元,因為主控晶元的性能,直接決定了藍牙模塊的功能,以及一些重要的參數,比如:藍牙版本、模塊體積、功耗、音頻、BLE速率等等核心的參數
❼ 請問智能天線兩種演算法EBB和GOB比較模擬要用什麼軟體,有哪位高手進行過類似的研究實驗嗎
用Matlab模擬比較好。
目前智能天線的賦形演算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GOB(Grid Of Beam)演算法(又稱波束掃描法):它是基於參數模型(利用信道的空域參數)的演算法,使基站實現下行指向性發射。
GOB演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將整個空間分為L個區域,並為每個區域設置一個初始角度。以各個區域的初始角度的方向向量為加權系數,計算接收信號功率,然後找到最大功率對應的區域,再將該區域的初始角度當作估計的到達角。 利用上下行信道對稱的特點,確定賦形角度。
二、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演算法(即特徵向量法):通過對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值的分解來得到權矢量。實現方法就是找到第K個用戶的權矢量w^(k) 使得r最大。
EBB演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1)對於整個波束空間,找到使接收信號功率最大的賦形權矢量。這通過對用戶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分解,找到最大特徵值對應的特徵向量即為權矢量。
(2)對用戶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分解,求得到達角度個數和對應方向。
兩種演算法的比較:
從演算法難度來看,EBB演算法的實現難度略高於GOB演算法;
EBB演算法得到的是全局最優解,而GOB演算法得到的是局部最優解;
在低速情況下,EBB演算法性能優於GOB;
在高速情況下,EBB演算法與GOB演算法性能基本相當
在城區,無線的傳播環境很惡劣,EBB演算法的優勢也更加明顯
另一種描述:
目前比較常用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有2種:GOB演算法和EBB演算法。
GOB演算法是一種固定波束掃描的方法,對於固定位置的用戶,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寬度也隨天線陣元數目而確定。當用戶在小區中移動時,它通過測向確定用戶信號DOA,然後根據信號DOA選取預先設定的波束賦形系數進行加權,將方向圖的主瓣指向用戶方向,從而提高用戶的信噪比。
EBB演算法是一種自適應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方向圖沒有固定的形狀,隨著信號及干擾而變化。其原則是使期望用戶接收功率最大的同時,還要滿足對其他用戶干擾最小。
實際設備中採用了EBB演算法,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僅下行有波束賦形技術,上行方向,手機天線無法進行波束賦形,基站多個天線此時主要用於分集接收。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天線陣的運用,上行信號到達每個天線的時間是不一致的,但天線之間的相差是可以預知的,只要將每個天線上的上行信號做一個加權處理,所得信號將是同相信號,將天線陣上的信號相加,即可增加10logN*N db(此處應為10logN db——本人注)的信噪比; 同理下行時,首先根據上行信號估計空間特性,然後在天線陣上發送具有相差的信號,使各個天線下行信號到達接受機的信號同相。上下行中相位的加權運算就是波束賦形。
註解:波束賦形工作由基站完成
❽ 現今TD-SCDMA系統的智能天線採用的波束賦形技術是哪種
目前比較常用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有2種:GOB演算法和EBB演算法。GOB演算法是一種固定波束掃描的方法,對於固定位置的用戶,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寬度也隨天線陣元數目而確定。當用戶在小區中移動時,它通過測向確定用戶信號DOA,然後根據信號DOA選取預先設定的波束賦形系數進行加權,將方向圖的主瓣指向用戶方向,從而提高用戶的信噪比。EBB演算法是一種自適應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方向圖沒有固定的形狀,隨著信號及干擾而變化。其原則是使期望用戶接收功率最大的同時,還要滿足對其他用戶干擾最小。
實際設備中採用了EBB演算法,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僅下行有波束賦形技術,上行方向,手機天線無法進行波束賦形,基站多個天線此時主要用於分極接收。
❾ 二維極坐標天線方向圖在直角坐標系已經畫出來了,但是不知道用極坐標在matlab中怎麼畫
極坐標畫圖,在matlab里用polar(theta,rho)
theta是幅角,rho是徑失
❿ 電路知識方面問題,關於天線匹配器和阻抗演算法,請高手解答,急急急!!!
1.需要知道AM的頻率范圍;
2.使用RFsim99模擬一下即可;
3.RFsim99容易在網路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