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器數據棧的問題data

編譯器數據棧的問題data

發布時間:2022-09-12 11:02:40

㈠ c語言版數據結構關於棧的問題,數據壓不進去 ,有誰知道怎麼回事嗎感謝

//給你一個正確的棧操作吧,你的代碼真的很難看得明白:無法捉摸到你想干嗎。。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defineDataTypeint
#defineMAXSIZE1024

typedefstruct
{
DataTypedata[MAXSIZE];
inttop;
}SeqStack;

SeqStack*Init_SeqStack()//棧初始化
{
SeqStack*s;
s=(SeqStack*)malloc(sizeof(SeqStack));
if(!s)
{
printf("空間不足 ");
returnNULL;
}
else
{
s->top=-1;
returns;
}
}
intEmpty_SeqStack(SeqStack*s)//判棧空
{
if(s->top==-1)
return1;
else
return0;
}
intPush_SeqStack(SeqStack*s,DataTypex)//入棧
{
if(s->top==MAXSIZE-1)
return0;//棧滿不能入棧
else
{
s->top++;
s->data[s->top]=x;
return1;
}
}
intPop_SeqStack(SeqStack*s,DataType*x)//出棧
{
if(Empty_SeqStack(s))
return0;//棧空不能出棧
else
{
*x=s->data[s->top];
s->top--;
return1;
}//棧頂元素存入*x,返回
}
DataTypeTop_SeqStack(SeqStack*s)//取棧頂元素
{
if(Empty_SeqStack(s))
return0;//棧空
else
returns->data[s->top];
}
intPrint_SeqStack(SeqStack*s)
{
inti;
printf("當前棧中的元素: ");
for(i=s->top;i>=0;i--)
printf("%3d",s->data[i]);
printf(" ");
return0;
}
intmain()
{
SeqStack*L;
intn,num,m;
inti;
L=Init_SeqStack();
printf("初始化完成 ");
printf("棧空:%d ",Empty_SeqStack(L));
printf("請輸入入棧元素個數: ");
scanf("%d",&n);
printf("請輸入要入棧的%d個元素: ",n);
for(i=0;i<n;i++)
{
scanf("%d",&num);
Push_SeqStack(L,num);
}
Print_SeqStack(L);
printf("棧頂元素:%d ",Top_SeqStack(L));
printf("請輸入要出棧的元素個數(不能超過%d個): ",n);
scanf("%d",&n);
printf("依次出棧的%d個元素: ",n);
for(i=0;i<n;i++)
{
Pop_SeqStack(L,&m);
printf("%3d",m);
}
printf(" ");
Print_SeqStack(L);
printf("棧頂元素:%d ",Top_SeqStack(L));
return0;
}

㈡ c語言:函數調用時,棧的問題——(有請高手高手高高手)

必須出棧!

aa 和 bb 和c 都是函數內部的局部變數,函數返回後就被釋放,也就是在棧中沒有了,返回後就剩下圖中main()函數所對應的棧結構.
棧只能夠通過出棧來減少棧中數據的個數,從反面來講,如果不出棧,funcA()函數返回後,棧指針還是指向c那,這肯定是不對的,因為函數返回後棧指針就得指向man()的棧結構了。

㈢ 數據結構棧中,數制間的轉換問題!

#include
#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eqStack;
void
InitStack(SeqStack
*s)
{s->top=0;
}
int
StackEmpty(SeqStack
*s)
{
if(s->top==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Push(SeqStack
*s,int
x){
s->data[s->top]=x;
s->top++;
}
ElemType
Pop(SeqStack
*s)
{
ElemType
y;
y=s->data[s->top];
s->top=s->top-1;
return
y;
}
main(
){
int
m,n;
printf("請輸入要轉換的十進制整數:\n");
scanf("%d",&m);
printf("請輸入要轉換為的進制:\n");
scanf("%d",&n);
SeqStack
*S;
ElemType
x;
InitStack(S);
while(m){
Push(S,m%n);
m
=
m/n;
}
while(!StackEmpty(S)){
x
=
Pop(S);
printf("%d",x);
}
printf("\n");
}
給你個我重新寫的

㈣ 關於棧的Top操作的問題 c語言實現 鏈表實現 數據結構

S不是棧頂,S是棧頂的上面,S->Next指向的才是棧頂,你畫個圖就知道了,不要把S當做一個節點,S是個指針,不是一個節點,
是個Next指向棧頂的節點指針,S裡面的data沒用,就那個Next有用
所以S-Next->data是棧頂元素
push是在棧頂上面加的,所以,push實際上是載入了S和舊的棧頂之間,形成了新的棧頂
列印地址
int
類型,%d可以。

㈤ c++關於棧的問題

heap和stack的區別2008-11-26 23:16一、預備知識—程序的內存分配

要點:

堆:順序隨意

棧:先進後出

一個由c/C++編譯的程序佔用的內存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棧區(stack)— 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數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棧。
2、堆區(heap) — 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 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與數據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分配方式倒是類似於鏈表,呵呵。
3、全局區(靜態區)(static)—,全局變數和靜態變數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數和靜態變數在一塊區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變數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數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 - 程序結束後有系統釋放
4、文字常量區 —常量字元串就是放在這里的。 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二、例子程序
這是一個前輩寫的,非常詳細
//main.cpp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區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區
main()
{
int b; 棧
char s[] = "abc"; 棧
char *p2; 棧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區,p3在棧上。
static int c =0; 全局(靜態)初始化區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來得10和20位元組的區域就在堆區。
strcpy(p1, "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區,編譯器可能會將它與p3所指向的"123456"優化成一個地方。
}
二、堆和棧的理論知識
2.1申請方式
stack:
由系統自動分配。 例如,聲明在函數中一個局部變數 int b; 系統自動在棧中為b開辟空間
heap:
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在c中malloc函數
如p1 = (char *)malloc(10);
在C++中用new運算符
如p2 = (char *)malloc(10);
但是注意p1、p2本身是在棧中的。
2.2
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棧:只要棧的剩餘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系統將為程序提供內存,否則將報異常提示棧溢出。
堆:首先應該知道操作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閑內存地址的鏈表,當系統收到程序的申請時,
會遍歷該鏈表,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閑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內存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餘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閑鏈表中。
2.3申請大小的限制
棧:在Windows下,棧是向低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的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棧頂的地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在 WINDOWS下,棧的大小是2M(也有的說是1M,總之是一個編譯時就確定的常數),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餘空間時,將提示overflow。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不連續的內存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鏈表來存儲的空閑內存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鏈表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內存。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2.4申請效率的比較:
棧由系統自動分配,速度較快。但程序員是無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內存,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產生內存碎片,不過用起來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內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棧是直接在進程的地址空間中保留一快內存,雖然用起來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靈活
2.5堆和棧中的存儲內容
棧: 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數。注意靜態變數是不入棧的。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數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位元組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有程序員安排。
2.6存取效率的比較

char s1[] = "aaaaaaaaaaaaaaa";
char *s2 = "bbbbbbbbbbbbbbbbb";
aaaaaaaaaaa是在運行時刻賦值的;
而bbbbbbbbbbb是在編譯時就確定的;
但是,在以後的存取中,在棧上的數組比指針所指向的字元串(例如堆)快。
比如: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char a = 1;
char c[] = "1234567890";
char *p ="1234567890";
a = c[1];
a = p[1];
return;
}
對應的匯編代碼
10: a = c[1];
00401067 8A 4D F1 mov cl,byte ptr [ebp-0Fh]
0040106A 88 4D FC mov byte ptr [ebp-4],cl
11: a = p[1];
0040106D 8B 55 EC mov edx,dword ptr [ebp-14h]
00401070 8A 42 01 mov al,byte ptr [edx+1]
00401073 88 45 FC mov byte ptr [ebp-4],al
第一種在讀取時直接就把字元串中的元素讀到寄存器cl中,而第二種則要先把指針值讀到edx中,在根據edx讀取字元,顯然慢了。
?

2.7小結:
堆和棧的區別可以用如下的比喻來看出:
使用棧就象我們去飯館里吃飯,只管點菜(發出申請)、付錢、和吃(使用),吃飽了就走,不必理會切菜、洗菜等准備工作和洗碗、刷鍋等掃尾工作,他的好處是快捷,但是自由度小。
使用堆就象是自己動手做喜歡吃的菜餚,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堆和棧的區別主要分:
操作系統方面的堆和棧,如上面說的那些,不多說了。
還有就是數據結構方面的堆和棧,這些都是不同的概念。這里的堆實際上指的就是(滿足堆性質的)優先隊列的一種數據結構,第1個元素有最高的優先權;棧實際上就是滿足先進後出的性質的數學或數據結構。
雖然堆棧,堆棧的說法是連起來叫,但是他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連著叫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

㈥ c語言中關於data與stack

內存主要分為代碼段,數據段和堆棧。代碼段放程序代碼,屬於只讀內存。數據段存放全局變數,靜態變數,常量等,堆里存放自己malloc或new出來的變數,其他變數就存放在棧里,堆棧之間空間是有浮動的。數據段的內存會到程序執行完才釋放。調用函數先找到函數的入口地址,然後計算給函數的形參和臨時變數在棧里分配空間,拷貝實參的副本傳給形參,然後進行壓棧操作,函數執行完再進行彈棧操作。字元常量一般放在數據段,而且相同的字元常量只會存一份

㈦ msp430編譯器的堆棧在哪裡設置

我用的是IAR 4.11b for MSP430,4.11裡面改堆棧是在你工程的Options裡面。首先在Workspace窗口右鍵單擊你的工程,然後選擇第一項"Options",或者選在上面菜單中選擇Project->Options也可以進入這個選項。在Options裡面第一個General Options中,有一堆選項卡,第五個選項卡(就是Library Options再向右一個)就是Stack/Heap,用來調整堆和棧的大小的。調的時候先在Override Default前面打鉤。如果你用的是地址線沒有擴展的MCU版本,則只有Stack Size 和Heap Size 兩個選項可以選擇。如果你是用的是較新的F5系列擴展地址線版本MCU,則還可以設置Data20 Heap Size.具體怎麼設要根據你的應用需求。如果你需要自己申請用來存放Data20類型的數據,就需要把Data20 Heap Size設大一點。如果存放普通的數據那麼只需要更改Stack Size和Heap Size。

Stack和Heap的區別有問題嗎?如果不清楚的話上網路輸入「堆和棧的區別」自己看吧。根據你的應用到底是堆空間要求多一些,還是棧空間要求多一些,給Stack Size和Heap Size分配不同大小的Size。

別的版本的IAR我也沒用過,有什麼問題在線交流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關於出棧入棧的問題 class node { int data; node*next; public:…… };

主要是要明確類的聲明和定義的區別

編譯器發現 class node 這句話 就已經知道有node這么個類型存在了,那麼你在類的

內部聲明個node類型的指針就是 正確的了,這個與指針用法沒關系,主要是編譯器對類的聲明和定義如何處理的而已

㈨ C語言代碼組成 - BSS、Data、Stack、Heap、Code、Const

一段C語言經過編譯連接後,成為一段可以運行的代碼,可運行的代碼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組成:全局變數/靜態變數區、堆、棧、代碼區。其中全局變數/靜態變數區又分為未初始化變數區和初始化變數區,代碼區又分為代碼和常量區。即匯總下來,代碼可以分為6部分組成,包括:BSS區(未初始化的全局變數/靜態變數區)、Data區(實始化的全局變數區)、Stack區(棧區)、heap區(堆區)、Code區(代碼區)、const區(常量區)。

一、BSS區和Data區

C語言編程中定義的全局變數、靜態局部變數,就是分配在全局變數/靜態變數區域,但是為什麼又要分為BSS區域和Data區域呢?其實我們在定義全局或者靜態變數區,有時我會對它賦初始值,有的又不會賦初始化,比如我們定義的全局變數,初始化的賦值,是怎麼樣寫到變數區域中的,我們定義的靜態局部變數,在定義時初始化後,為什麼後面函數被調用,又不會再初始化呢?這個局部靜態變數是怎麼樣實始化的,什麼時候初始化的?

如果分析編譯後的匯編代碼,就會發現在代碼運行起來後,會有一段給變數賦值的指令,這一段代碼,不是我們C代碼對應的匯編,而是C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譯代碼,這段代碼的作用就是給初始化了的靜態變數和全局變數進行初始化。這也是為什麼全局/靜態變數區域,要分BSS和Data的原因。

二、Stack區

棧是一種先進後出的數據結構,這種數據結構正好完美的匹配函數調用時的模型過程,比如函數f(a)在運行過程中調用函數f(b),f(a)在運行過程中的變數就是分配在棧中,通過在調用f(b)前,會將代碼中用到的R0~Rn寄存器的值保存到棧中,同時將函數的傳入參數寫入到棧中,然後進入f(b)函數,函數f(b)的變數b分配在棧中,當函數運行完畢後,釋放變數b,將棧中存放的f(a)函數的運行的R0~Rn寄存器值恢復到寄存器中,同時f(b)的返回結果存入到棧中,這樣f(a)繼續運行。當一個函數運行完畢後,它在棧中分配的臨時變數會全部釋放。

對於中斷也是一樣的,中斷發生時,也是一個函數打斷了另一個函數的運行,這種現場的保存(即寄存器的值),都是通過棧來完成的。所以棧的作用有:

三、Heap區

全局變數分配的內存在代碼整個運行周期內都是有效的,而在棧區分配的內存在函數調用完成後,就會釋放。這兩種內存模型都是由編譯器決定它的使用,代碼是無法控制的。那有沒有內存是由用戶控制的,要用時,就自由分配,不用時,就自行釋放?答案是肯定的,這部分內存就是堆。

用戶需要使用的動態內存,就是通過malloc函數,調用分配的,在沒有釋放前,可一直由代碼使用。當這部分內存不再需要使用時,可以通過free函數進行釋放,將它歸還到堆中。從這中可以看出,堆的內存,是按需分配的。這就是賦予了代碼很大的自由度,但這也是會帶來負作用的,比如:內存碎片化導致的malloc失敗;忘記釋放內存導致的內存泄露,而這些往往是致命的失誤。

四、Code區

代碼區就是編譯後機器指令,這些指令決定了功能的執行。我們編譯的代碼一般是下載進flash中,但是運行,卻有兩種方式:在RAM中運行和在ROM中運行。 在RAM中運行,即是boot啟動後,將flash中的代碼復制到RAM中,然後PC指針在指到RAM中的代碼中開始運行。 有時在調試時,我們可以直接將代碼下載進RAM中運行進行調試,這樣加快調試速度。便是大部分的情況我們的代碼是從flash中開始運行的。

五、常量區

代碼中的常量,一部分是作為立即數,在代碼區中,但是像定義的字元串、給某數組賦值的一串數值,這些常量,就存在常量區,我們常用const來定義一個常量,即該變數不能再必變。這部分的變數,編譯器一般將它定義的flash中。

六、各個區域大小的是如何決定的:

code區和const區:是由代碼的大小和代碼中常量的多少來決定的。

bss區和data區:這是由代碼中定義的全局變數和局部變數的多少來決定的。

stack區:這個可以由使用都自行定義大小,但使用都要根據自已代碼的情況,評估出一個合理的值,再定義其大小,如果定義的太小,很容易爆棧,導至代碼異常,但是如果定義的太大,就容易浪費內存。

heap區:RAM剩下的部分,編譯器就會作為堆區使用。

七、嵌入式代碼一般啟動過程

以STM32為例,通過分析其匯編啟支代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如果大家想看編譯扣,代碼文件的組成,可以查看統後生的map文件,裡面有詳細的數據,包括各個函數的分配內存,BSS,Data,Stack,Heap,Text的分配情況。

如果相要了解詳細的代碼啟動過程,可看它的啟動匯編文件。

㈩ 數據結構棧實現的代碼有些問題,自已看不出,請高手指教

幫你改了一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StackSize
8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StackSize];

int
top1,top2;

}DbStack;

void
initStack(DbStack
*s)

{

s->top1
=
-1;

s->top2
=
8;

}

//判斷棧滿

int
stackFull(DbStack
*s)

{

return
s->top1
==
s->top2-1;

}

//入棧

void
push(DbStack
*s,
char
c,int
k)

{

if
(stackFull(s))

{

printf("overFlow");

return
;

}

switch
(k)

{

case
1:

s->data[++s->top1]
=
c;

break;

case
2:

s->data[--s->top2]
=
c;

//應該是--s->top2才對,要不然數組越界啦

break;

default:

printf("k不合法");

return
;

}

}

//顯示

void
dis(DbStack
*s,int
k)

{

if(k
==1)

{

if(s->top1!=-1)

//還有這里

{

while
(s->top1!=-1)

{

printf("%d",s->data[s->top1-1]);
//s->top1不變就可以啦,沒必要用count

}



printf("Stack
is
empty");

}

esle
if(k
==
2)

//還有這里

{

if(s->top2
!=
8)

{

while
(s->top2!=8)

{

printf("%c",s->data[s->top2+1]);
//一樣的!s->top2不變就可以啦,沒必要用count

}

}

printf("Stack
is
empty");

}

}

main()

{

DbStack
*s;

s
=(DbStack*)
malloc(sizeof(DbStack));

initStack(s);

push(s,'f',1);

push(s,'d',1);

push(s,'e',1);

push(s,'g',2);

push(s,'h',2);

push(s,'i',2);

dis(s,1);

dis(s,2);

}

你自己再檢查一下吧

閱讀全文

與編譯器數據棧的問題data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3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0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0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32
dospdf 瀏覽:428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2
pdftoeps 瀏覽:490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2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3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1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77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29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6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79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07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0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2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09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2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