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返利,月返,季返,年返怎麼計算
舉例來說,某經銷商的三項指標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完成任務後分別可以得到的返利比例為1%、3%、5%。對於該經銷商來說,銷售額從200萬元只要增加50%即達到300萬元,所得返利就能從2萬元增加到9萬元,其誘惑力顯然是非常大的。
為了盡可能完成300萬元的銷售量(捫心自問,該經銷商認為,500萬元的任務自己不可能完成,所以也不奢望),該經銷商大肆向其他地區竄貨,甚至不惜低價甩賣——暫時犧牲一點差價利潤,只要能拿到這9萬元返利,這一點犧牲也算得了什麼呢!
營銷廠長為了遏制這種竄貨和低價傾銷行為,對一些違規經銷商以扣除返利相威脅,但根本沒用。因為生產商的鋪底貨款攥在經銷商手裡呢,它根本就不吃你這一套。
❷ 返利50%怎麼算
商品返點計算公式:返還金額=總金額*返還比例=單價*數量*返點(即返還比例)。
舉例,供給超市的進價是100元,超市售價是120元,當月訂貨量為10個,如果返點是5%,那就是返給超市50元。計算過程:返還金額=單價*數量*返點=100*10*5%=50元。
❸ 一汽大眾備件返利咋么算
留個腳印```````
❹ 返利如何 計算利潤
返利給顧客,請記入成本或費用,然後用銷售額減去成本和費用除以銷售額,就可以計算出利潤率,再乘以銷售額.
❺ 返利怎麼算
本來就是同樣的計算公式,只是讓你更方便理解,或者是讓你看哪種更順眼。你想想,如果不一樣的話,那大家都會選同一種,另一種不就顯得多餘?既然是要做生意,肯定都會算的。
❻ 商品返點計算公式是什麼
商品返點計算公式:返還金額=總金額*返還比例=單價*數量*返點(即返還比例)。
返點模式與公式運用舉例
超市合作方式分經銷與代銷:一種比較常見的是經銷,就是你提供給超市進價,售價是由超市的采購人員定價的(一般在進價的基礎上加15%-30%);並且由超市下訂單,你就按訂單送貨,並且按訂單量和進價開具增值稅發票。那合同上的返點是指在進價的基礎上扣除的。
舉例,供給超市的進價是100元,超市售價是120元,當月訂貨量為10個,如果返點是5%,那就是返給超市50元。計算過程:返還金額=單價*數量*返點=100*10*5%=50元。
另一種就是代銷,超市裡的售價,超市不會給你下訂單,庫存是由你的自行管理的,發票是按超市每月的銷售數據結算的,返點是在售價的基礎上扣除的。
舉例,超市售價是120元,當月銷售量為5個,如果返點是20%,那你就是返給超市120元。計算過程:返還金額=單價*數量*返點=120*5*20%=120元。
銷售返點是指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收取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如以一定比例、金額、數量計算)的各種返還收入。
所謂的銷售返點是指:商家為吸引客戶在他那裡購買東西推出的一種政策,在客戶購買東西並付款後給於客戶一定的現金返還。客戶購買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返點,一般利潤高的商品返點也高。
拿返點5%來說,比如客戶購買了一件100元的東西,商家在付款後會返還5元,這5元一般會返還到客戶注冊的賬號上面去,這是一種新型的銷售方式,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都非常的好。
銷售返利如採用支付貨幣資金形式的,支付銷售返利方,根據取得的"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證明單"作為費用處理。借:營業費用;貸:銀行存款等。
在實務操作中,會計處理方法各異,也可以做如下處理。借:主營業務收入,貸:銀行存款。
因為現金返利是在購貨日後發生的,無法註明在同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因此,返利不能沖減增值稅,只能沖減主營業務收入.
❼ 返利率計算公式
儲戶在銀行存儲一定時期和一定數額的存款後,銀行按國家規定的利率支付給儲戶超過本金的那部分資金。利息計算的基本公式:
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❽ 計算年度返利按比例
假設A1是年度銷售額,則在B1中輸入=IF(A1<15,0,(IF(A1>=15&A1<45,15*2%+(A1-15)/15*15%*(A1-15),15*2%+(A1-15)*20%)))
❾ 同一件商品要拍多件,訂單返利怎麼算如何操作
返利金額 = 單件商品返利金額 × 商品件數。(單件商品返利金額計算方法)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在秀當淘寶返利頁面搜到您想要購買的商品,然後點擊「返利鏈接」進入淘寶店鋪的購買頁面,選擇型號或輸入您要購買的件數,點擊「立即購買」或「加入購物車」下單結算即可。
❿ 返利的公式要怎麼算
本質上,返利就是針對一定期限內累計銷量或銷額而制定的。但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經銷商要求縮短返利期限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同時又想通過更長時間累計銷量或銷額來獲得更高比例的返利。為此,一些企業採取了「現返+季度返+年返」或「季度返+年返」的方式,滿足了經銷商多方面的要求,有效促進了產品銷售。舉例說明: 某企業2003年返利方式為「季度返+年返」,計算公式為: 1.第一季度返利: 返利期間:2003年1月1日—2003年3月31日 第一季度實際返利額: F1=A1×B 2.第二季度返利: 返利期間:2003年1月1日—2003年6月30日 第二季度實際返利額: F2=A2×B-F1 3.第三季度返利: 返利期間:2003年1月1日—2003年9月30日 第三季度實際返利額: F3=A3×B-F1-F2 4.第四季度返利: 返利期間: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 第四季度實際返利額: F4=A4×B-F1-F2-F3 其中:F1、F2、F3、F4分別代表2003年第一、二、三、四季度返利額;A1、A2、A3、A4分別代表每個季度返利期間內的累計現款提貨額;B是與A(累計現款提貨額)相對應的返利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