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新聞編譯學後感

新聞編譯學後感

發布時間:2022-09-19 04:07:55

Ⅰ 財經新聞編譯的工資一般是多少

俺在北京,本單位同崗位工資為6000,年底加8個月工資當資金。

Ⅱ 新媒體專業怎麼樣

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Ⅲ 新聞英語編譯是什麼

新聞編譯是通過翻譯人員的加工,將外語新聞編寫為本族語新聞。英語新聞能及時提供讀者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已成現代人獲取信息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編譯作為一種有效的翻譯手段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新聞翻譯實踐中。

新聞編譯越來越被國內廣大讀者所接受。新聞編譯要把握好語言層的加工、背景文化的注釋,及政治言辭的合理修正,以提高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效果,避免西方輿論誤導。

(3)新聞編譯學後感擴展閱讀

美英新聞刊物形形色色,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如時事報道、社論、述評、特寫、廣告等,所以其採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新聞有其獨特的文體特徵,新聞報道的翻譯,除遵循一般的翻譯原則外,還應遵循新聞翻譯的基本規律。

一、語言總體風格

大眾性、趣味性和節儉性構成了新聞英語在語言風格上的特色。新聞英語的語言有趣易懂,簡潔精煉,用非常經濟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刪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響表達內容完整與准確的詞。

此外,新聞語體語言清晰,不能模稜兩可,更不應晦澀難懂,但同時,新聞語體又講究表達有力、敘述生動,因而我們翻譯時必須在用詞上多加錘煉,表現出新聞文體的總貌。

二、詞彙特點

1、常用詞彙有特定的新聞色彩

新聞報道常使用某些詞彙來表達事實和事件,因此這些詞彙經過長期使用後逐漸取得與新聞報道相聯系的特殊意義,成為新聞體詞語(journalistic words)。

例如,horror一詞是新聞標題中常用的詞,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動,再如nadir常指「兩國關系的最低點」。此外,新聞報道中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語,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據有關方面報道),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話)。

2、使用「小詞」

小詞(midget words)即簡短詞,一般為單音節詞。小詞的廣泛使用一是由於報紙篇幅有限,用小詞可以免於移行,二是由於小詞的詞義范疇很寬,一般比較生動靈活。新聞英語稱這類詞為synonyms of all work (萬能同義詞),如back(支持), ban(禁止)等。

3、大量使用縮略語

這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銀行), 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國銷售價), biz (business商業)等。

4、臨時造詞

為了表達需要和追求新奇,新聞報道常常使用「臨時造詞/生造詞」, 即臨時創造或拼湊起來的詞或片語,例如Euromart(European commom market 歐洲共同市場),haves and have-nots(富人和窮人)等。

三、語法特點

1、時態的使用

在英語新聞中現在時被廣泛使用,為了造成事件正在進行中的效果,給人以真實感,無論是標題或是正文都常常採用現在時代替過去時。另外,甚至在said, told, reported, added等動詞過去時後面的that賓語從句中,過去時也常常為現在時態所替代。

2、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

由於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見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語言成分擴展簡單句,有時還較多的使用插入語代替從句,從而簡化句子結構。

3、前置修飾語高度濃縮

新聞文體為了使句子結構緊湊嚴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飾語修飾名詞,如a hand grenade and machine gun attack。

四、文化因素和國情因素

要做好新聞的翻譯工作,譯者除了應具備語言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文化常識和政治常識,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這樣才不會誤譯或導致嚴重後果。例如將國家和地區並列,都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五、語言差異——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此外,考慮到中英兩種語言習慣的差異,對外新聞報道的翻譯往往採用非逐字對譯法,這就需要引入另外兩種翻譯方法——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我國獨有的機構、節日、習俗、行話、套話和歷史典故等都需要採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比如「巴金」譯作「Chinese writer Ba Jin」。

Ⅳ 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怎麼樣

我是來自河池學院漢語言文學一名大四畢業生,這個專業跟我們是近親,上課就在我們隔壁啦,具我了解這個專業的實踐性還是挺強的。

就業方向也挺廣的呀!

1.如果向新聞方面發展的話,可以做報社或電視台的采編,這是比較難的,能夠進媒體相當不容易。或者,你也可以做一些非主流媒體(包括網站)的編輯,這些一般很累,工資低,可以積累資源,為你以後去主流媒體做好鋪墊。

2.當老師是不錯的選擇,但你必須考博士,哪怕是到一些三流的、四流的大學教書,你也得考博士,除非你有非常強的學術能力,能夠帶著幾個項目過去。

3.我個人覺得最好的出路是去出版社做編輯,這個工作適合女孩子做,不累,工資收入穩定,有年底提成。出版社雖不好進,但比媒體要容易得多。

4.做宣傳或是項目策劃方面的工作,這些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這個專業對於熱愛新聞學的同學來說還是挺好的,但是不管是哪個專業,都一定要好好的學呀!

Ⅳ 請問: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的國際新聞和傳播學的國際傳播方向有什麼區別,哪個專業的發展更好呢

國際新聞專業(050320)

國際新聞專業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具有交叉學科知識背景、適應性強、復合型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學科發展動態;熟練掌握並使用一門以上的外語,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報道水平;能夠在國際新聞媒體、外事外交部門、職能管理部門從事與媒介相關的、較高層次的新聞傳播實踐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門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本專業具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本專業有國際新聞的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三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5人,校外兼職教授5人(全部為博士生導師)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為:國際新聞學、國際新聞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國際新聞前沿問題研究、國際新聞傳播實踐研究、國際新聞與跨文化案例研究、國際媒體研究、國際新聞采寫、國際新聞編譯、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研究、新媒體與國際新聞等。

本專業有國際新聞傳播研究所作為實踐基地,與中央電視台、華龍網、中國經營報等各類媒體合作,提供各類新聞稿件,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新聞傳播能力。

本專業的四個專業方向如下:

1.國際新聞史論方向

國際新聞是與新聞學共生的新聞學分支,自產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個蔚為大觀的龐大系統。國際新聞所產生的影響更是意義深遠。由此,國際新聞也成為與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濟和國際文化交流等分支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國際新聞史論就是從歷史和宏觀兩個角度來對這一分支學科的綜合把握。

研究范圍:國際新聞理論主要是研究其本體論的問題,包括國際新聞的定義,發展形態、特徵、作用等方面的內容。國際新聞史則是從縱向的歷史發展中探討國際新聞的發展階段及規律性的特徵。包括國際新聞的形態研究、國際新聞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與國際新聞研究、國際新聞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研究等。可以說,國際新聞傳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論的研究范圍。

學生通過這一方向的學習,不僅可以成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為理論型的實際工作者。

2.國際新聞業務方向

本專業方向的研究范圍鎖定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流新聞媒體的國際新聞報道研究,研究國際新聞的報道方式,報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的優勢和特點,並密切關注國際新聞的最新發展的動態和趨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壯大,這個專業方向具備了自己完整的教學體系,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堅持專業業務知識培訓和實踐,要求學生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參加媒體實習,因此本專業方向具備高度的理論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本專業方向的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事具備堅實的新聞學理論基礎知識和國際新聞理論及業務知識;熟悉我國的對外宣傳報道方針、政策;了解西方新聞報道形式;精通一門以上的外國語,能熟練運用中、英文進行各媒體的國際新聞編、播、采、寫工作。

3.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方向

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研究是從國際間文化交流傳播的視角來考查國際新聞傳播活動的特徵和規律性。它拓展了國際新聞研究的認識視野,對建立和完善國際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從研究的特色來看,由於國際新聞與跨文化傳播涉及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的多個層面,因而這一領域的研究必然以傳播學、文化學、語言學、新聞學、社會學、翻譯學等多個學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為基礎,所以這一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多學科交叉性。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不斷加強,我國媒體的國際新聞傳播活動日益活躍,用文化比較的方法研究國際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有利於更加全面地揭示國際新聞活動的文化屬性及功能,對於改善我國媒體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提高對外傳播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一方向的主要內容是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研究國際新聞,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新聞中的跨文化現象,在文本分析和理論研究結合的基礎上,考察國際新聞的特點,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語言學、文化學和傳播學基礎,培養目標是國際新聞研究和從事實際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要。

4.國際媒體方向

國際媒體是國際新聞傳播的主力和基礎,國際媒體往往是那些影響很大的媒體,擁有先進的傳播技術、獨特的傳播理念和巨大的品牌效應。研究國際媒體,是國際新聞學方向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國際媒體研究主要包括:世界著名媒體研究、各國媒體的比較研究、國家、市場和傳播體制,新聞媒介的經營管理、新聞媒介的市場化產業化戰略服務、新聞政策與法規研究,媒介集團化研究、新聞從業人員結構及職業道德狀況研究,新聞報道與意識形態研究、媒介環境與受眾研究、媒介廣告與公共關系研究、新傳播技術與國際媒體研究等等。

國際媒體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人類的生活已被媒體層層包裹,媒體的觸角已經深入我們的思維領域,隨著我國進入WTO以後,將同時面臨國外媒體的挑戰。如何把握時機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競爭的行列中去,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因此,國際媒介研究方向的開設,對國際媒介進行高層次的研究並培養出一批高水的新聞傳播人才,以滿足這方面的人才需求。

傳播學專業(050302)
國際傳播方向

國際傳播是中國傳媒大學根據本校學科基礎及其優勢而開創的一個較為成熟的研究領域,其特色在於把傳播學與國際關系學兩者結合,從傳播學和政治學的雙重透視角度,並結合傳播學和國際關系學與其他人文科學(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和社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的交叉關系來對信息的跨國流動進行整體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研究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傳播學理論和國際傳播理論形態的研究,(2)基於實證方法的政治傳播和國際關系的研究,(3)國際傳播學理論範式研究;(2)全球傳播(傳播的全球化)研究;(3)國際傳播效果比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學生從政治、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層面,去了解和掌握國際傳播的歷史進程、行為主體、基本特徵及其社會效應,從傳播主體、內容、渠道、受眾和效果等多個維度闡釋國際傳播現象,並注重運用量化性質的內容分析和受眾調查方法以及質化性質的文本考證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傳播的主體性問題。

本研究方向的專業復合性要求學生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具備運用國際傳播的基礎理論和廣博的專業知識解決國際傳播現實問題的能力,承擔起對外傳播領域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術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師資隊伍完備,大多具有國際學術背景,理論修養高,業界經驗豐富。在課程設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論修養為核心,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除了為學生開設國際傳播史、國際傳播理論以及國際傳播方法論等方面專業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中國政治與外交、文化外交、國際政治傳播、奧運傳播、視覺傳播、社會傳播(或INGO傳播)、跨國媒介經營與管理、傳播全球化、國際政治營銷(建設中)等課程,並開展生動活潑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既能夠從宏觀上把握國際傳播的總體態勢,又能夠運用多種理論範式對信息跨國傳播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說明,並為國家的對外傳播戰略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

這兩個專業都很不錯 屬於國際傳播學院 國傳學院對英語要求很高的 其實這些專業就是靠語言吃飯的 研究生英語口語復試都是國傳的老師面試的 祝你順利

Ⅵ 關於東陽

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建縣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和工藝美術之鄉。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域,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孕育了北伐名將金佛庄、新聞先驅邵飄萍、科學泰斗嚴濟慈、植物學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美名榮譽】
[編輯本段]

東陽享有「百工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之美譽。東陽建築業發達,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產值超5億元的施工基地,又開辟了30多個年產值超億元的新基地。近幾年,我市建築企業創造了百餘項優質樣板工程,獲得了13項魯班獎。全市現有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134家,其中特級資質4家、一級資質15家,二級資質31家,2006年,103個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20.90億元。

東陽素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竹編)。目前,全市擁有工藝美術專業職稱人員1101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人。2005年末,從事工藝美術生產的企業有 140餘家,家庭工廠2000餘家,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年產值超過20億元。東陽木雕因地得名,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陽木雕歷史悠久、技法繁多、題材廣泛、工藝精湛,流長千年而愈茂愈盛。北京故宮精美絕倫的宮殿雕刻、杭州靈隱寺雄偉壯觀的釋迦牟尼大佛、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慶祝香港回歸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航歸》等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東陽竹編巧奪天工,被譽為中國工藝百花園中的「奇葩」,相傳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產品有25個大類,3000多個花色品種。東陽竹編以其高超的技藝、獨特的風格、優美的造型、精細的編織、典雅的色彩、欣賞與實用相結合著稱於世。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永久保存。

東陽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讀」之風。歷史上英才輩出,進士題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狀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近代有北伐名將金佛庄、「一代報人」邵飄萍、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台灣報業巨子王惕吾等。目前,在國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8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後800餘人,東陽籍院士10人。2005年召開了首屆東陽博士大會。東陽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基礎教育綜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義務教育高標准普及,學校布局更趨合理,素質教育穩步推行。近年來,新建了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東中新校區、市外國語學校。中天、順風、橫店等一批民辦高級中學應運而生。全市高級高中普及率已達到95%。
2008年6月11日,國家有關部門正式下文命名,東陽成了真正的「中國恐龍之鄉」,去年9月在東陽市區發現的恐龍化石,也被國際權威雜志認定為恐龍新屬種類,並將它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東陽歷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縣制,名吳寧,屬會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東陽縣,素有「婺之望縣」的美譽。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陽撤縣設市,掀開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春秋戰國:
春秋時(公元前770--前476年),吳越爭霸,屬越國;
戰國時(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屬楚;

秦漢三國:
秦時(前221--前207年),推行郡縣制,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
郡、國並行,先後屬劉賈荊王國、劉濞吳王國、會稽郡、揚州刺史會稽郡。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縣制,取「吳地安寧」之意,名吳寧,屬會稽郡。此為東陽建縣之始。

三國時,以吳寧縣屬吳揚州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年):
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長山縣(今金華)。吳寧縣屬東陽郡。取東陽名,是因郡「在金華山之陽,水之東」。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郡治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義烏(原烏傷縣)東沖要地及吳寧縣故地,襲舊郡名,建東陽縣。時有「婺之望縣」的美譽。
五代時,吳越王錢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

宋元明清:
宋,復東場縣為東陽縣,並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為寧越路,又改為金華府。
清,承明制,東陽縣仍屬金華府。

近現代:
民國時期,浙江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前後多次劃屬不同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8日,東陽解放。解放後,東陽屬金華地區(後為金華市)管轄,磐安縣先後在58年劃入、83年又劃出東陽,縣治相應變化。
1988年5月25日,東陽撤縣設市。
2003年,成為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排第13位)

歷史名人】
[編輯本段]
東陽自古就有「勤耕苦讀」之風,在歷史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累計進士題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狀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輿、喬行簡、張國維等,近現代有北伐名將金佛庄、中國新聞先驅邵飄萍、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嚴濟慈、台灣新聞報業巨子王惕吾等。據統計,目前在國內外工作的東陽籍博士和博士後有300多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4名,具有教授、研究員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2100餘人,被《人民日報》稱譽為「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目前,東陽的中小學教育水平名聞浙江省內外,每年向高等院校輸送新生近千名,教學質量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是遠近聞名的「教育之鄉」。

舒元輿(791-835):字升遠。上盧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進士。初仕即以干練知名。被宰相裴度薦為興元書記,所作文檄豪健,一時推許。元輿負才,銳意進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薦,反復8萬言,文辭精粹,出入今古,獲文宗李昂嘉許。以擅文敢諫著稱。宰相李宗閔謂其浮躁誕肆不可用。及李訓得寵,召為左司郎中,充知雜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權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記錄囚徒罪狀,因元輿奏辨明審,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兩部侍郎,同平章事。時宦官仇士良專權。十一月,李訓、舒元輿和鳳翔節度使鄭注等,密謀內外協勢,鏟除宦官勢力。以左金吾衛石榴樹上夜有甘露為名,誘使仇士良等往觀,謀加誅殺。因所伏兵甲暴露,事敗。元輿單騎出走,為仇士良神策軍生擒,不日遭腰斬。史稱「甘露之變」。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時。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誅。所著《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一日,文宗繞欄微吟,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輿集》,其文《貽諸第勵石命》 、《錄桃源畫記》收入《唐代散文選》,其詩入《全唐詩》6首。

喬行簡(1156-1241):字壽朋。鳳山喬宅人,後居城內喬宅園。學於呂祖謙。宋紹熙四年(1193)進士。歷任通州知州,嘉興知府,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簡應詔上疏,要求確守「求賢、求言」二詔之初意,持「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治亂安危莫不由此」的治國之道。行簡力主抗金,收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六月兼知樞密院事。朝議收復三京(今河南開封、洛陽、商丘),行簡上疏,提出必先治內而後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須選將練兵豐財足食的主張。次年六月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軍國重事,封肅國公。四年九月加少師、保寧軍節度使,封魯國公。淳佑元年(1241)二月卒於家。追贈太師,謚「文惠」。行簡歷練老成,學識深厚,為人寬宏,好直言,善薦才。稱永康陳亮有「特出之才,卓絕之識」,陳亮去世後,則為之上疏請謚,有《為永康陳亮請謚疏》存世。一生獎掖後學,關心家鄉教育事業,曾執教於南園書院。著有《孔山文集》、《周禮總說》。

張國維(1595-1646):字玉笥。托塘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番禺知縣。興學校,課農桑,以德化民。崇禎七年(1634)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請命主持興建繁昌、太湖城垣,浚松江、嘉定、上海、無錫等地河道,修築吳江、江陰、蘇州等縣橋拱、塘堰、漕渠。積數年治水之經驗,著《吳中水利全書》。升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繼任兵部右侍郎。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書。清兵入京郊,國維獲咎辭職歸里,不久被捕解京下獄。路過蘇州,沿途士人痛哭生祭。後以治河有功獲釋復職。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陷,國維擁魯王監國,進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督師錢塘江。次年六月初,方國安叛降,十八日國維還守東陽。二十五日,清兵破義烏,抵東陽七里寺。遂召二子問生死態度。長子世鳳即表示決不偷生,次子世鵬應答稍緩,國維即怒以石硯擲擊,不中。世鵬泣對「從容盡節,慷慨捐軀,兒等甘之如飴,唯祖母年邁八旬……」。二十六日午夜,國維穿戴衣冠,向母訣別,從容賦《絕命詞》三章,又寫「忠孝不能兩全,身為大臣,誼在必死。汝二人或盡忠,或盡孝,各行其志,毋貽大母憂,使吾抱恨泉下!」擲筆於地,付遺書於次子,投園池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謚「忠敏」。所著《吳中水利全書》,《四庫全書》有著錄。

金佛庄(1897-1926):乳名為文,學名燦,字輝卿。橫店良渡人。民國7年(1918)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民國1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轉為中共黨員,為浙江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杭州小組的3名成員之一。次年6月,赴廣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民國13年春,奉命到廣州參與創建黃埔軍官學校,任軍校第一期第三學生隊上尉隊長,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後歷任營長、團黨代表、少將團長等職。先後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和滇、桂軍閥劉希閔、楊震寰叛亂及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部的兩次東征。身先士卒,戰功卓著,為黃埔軍校教導第二團爭得「黨軍榮譽旗」。北伐前期隨總部轉戰,負責保衛指揮機關和蘇聯軍事顧問的安全。南昌光復,入城維持秩序,除暴安良,民心大振。民國15年12月初,請命秘密赴杭州,策動江浙地方軍隊起義。9日晚離南昌,順流東下。其行蹤被孫傳芳密探偵悉,11日在南京下關碼頭被捕。因營救不及,12日被秘密殺害於雨花台。

邵飄萍(1886-1926):字振青,紫溪人。14歲進秀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入浙江高等學堂,受梁啟超思想影響,任《申報》特約通訊員。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回金華任金郡中學教員。民國元年(1912)到杭州與杭辛齋合辦《漢民日報》,任主編,嚴厲揭露貪官污吏和地方豪紳的醜行,不時抨擊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及其賣國罪行。報紙於1914年被袁下令查封,邵被捕。經營救出獄,流亡日本,入法政學校讀書,並組織「東京通訊社」。1916年初,應邀回國任《申報》、《時報》及《時事新報》主筆,筆伐袁世凱稱帝。袁倒台後,任《申報》駐北京特派員。1918年7月,在北京創辦新聞編譯社。10月,又創辦《京報》,任社長。1919年「五四」運動時,在《京報》上揭露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賣國罪行,觸怒了段棋瑞政府,報紙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回北京復辦《京報》,與徐寶璜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於北京大學成立新聞研究會,主講新聞采訪課。以後,又在北京平民大學、政法大學講學。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積極支持反帝反軍閥斗爭。4月,張作霖奉軍入北京,邵即被捕。26日,以「宣傳赤化」罪慘遭殺害。著有《新聞學總論》、《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新俄國之研究》、《實際應用新聞學》等。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後以號為名。蔡宅人。歷任中國植物學會名譽會長、雲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等職。畢生從事植物學研究。民國21年(1932)始,以3年時間深入雲南大涼山、屏邊等地調查考察,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成功引種、選育名貴烤煙「大金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發展烤煙品種,使烤煙生產成為雲南省的經濟支柱。1953年,種芽嫁接成功原產巴西的三葉橡膠樹。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在西雙版納創建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和熱帶植物園。不久,又建立大勐龍生態群落研究站。1963年9月,出席在迦納舉行的西非科學協會第四屆年會。1972年,在勐連山中找到自唐代以來一直靠進口的重要內科植物「血竭」資源龍血樹。推倒「中國沒有血竭植物」的論斷。蔡希陶畢生研究植物資源、植物分類,提出在一特定地段上,人為安排適應人類要求的木本和草本的各種組合,奠定了中國人工植物實驗群落學的根基,成為著名的植物學家、植物資源學家。著作有植物學研究論文20多篇,譯有《系統植物分類》、《農林植物考源》等。

嚴濟慈: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於浙江東陽,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數理化部和東南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1925年在巴黎大學獲碩士學位。1927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27年起同時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學光學研究所和法國科學院大電磁鐵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1935━1938年當選為法國物理學會理事。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兼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東北分院院長,技術科學部主任,副院長,主席團執行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校長,中國科技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光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委會副主任等職。曾任全國人大三、四、五屆常委會委員,六、七屆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嚴濟慈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人之一,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和應用光學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確測定了居里壓電效應「反現象」,發現了光雙折射效應;系統研究了水晶圓柱體施加扭力起電現象,發現水晶扭電定律;深入研究了鹼金屬蒸氣等光譜,發現軸向對稱的分子有效截面數值和費米━萊因斯伯格方程不符,並為原子物理學中的斯塔克效應等提供了豐富的實驗證明;在大氣物理學的臭氧層測試研究中,他精確測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數,被世界各國氣象學家使用達30年之久;他還研究了壓力對照相乳膠感光性能的影響,發現壓力能減弱乳膠感光性能。抗日戰爭期間,嚴濟慈在昆明領導開展應用光學研究,研製成大批軍用、醫用光學儀器設備,並被授予勝利勛章。
嚴濟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國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3篇,1986年匯集出版了《嚴濟慈科學論文集》。他還編著了從初中到大學的10種數學、物理教科書,如《初中算術》、《幾何證題法》、《普通物理學》、《高中物理學》、《初中物理學》、《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電磁學》等,培育了中國幾代科技人才和許多科學家,為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Ⅶ 五四時期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五四時期的新聞事業

1912年民國成立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篡奪,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袁世凱實行封建軍閥統治,並積極從事復辟帝制的活動,在政治上刺殺國民黨主張議會政治的領袖宋教仁,血腥鎮壓二次革命。在新聞輿論上,頒布新聞出版法令,鎮壓國民黨報紙和一切反袁報紙,製造了1913年的「癸丑報災」,全國報紙數量銳減三分之二,輿論界萬馬齊喑,報人動輒得咎。為了復辟帝制,袁世凱還大力推崇孔教,中國籠罩在封建思想的陰魂之中。

為啟蒙國人的思想,增進國人民主思想,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刊物《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幕,開啟了中國現代新聞事業的新篇章。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以澎湃的氣勢向阻礙歷史發展的封建專制主義發起攻擊,給蒙昧主義以狂風驟雨般的打擊,促進了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民主思想,它提倡民主科學,發起文學革命運動,提倡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為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大量湧入中國打開了歷史的閥門,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還發表了一批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文章,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四時期新聞事業的主要特點包括:

一、政論重獲輝煌,針砭時弊的雜文成為受歡迎的問題;

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新式標點符號被廣泛應用;

三、宣傳新思想新思潮的報紙副刊,讀者作者內容形式發生巨大變化;

四、通訊社大量出現,著名的有新聞編譯社,國聞通訊社,申時通訊社,華俄通訊社等;

五、報紙企業化經營和商業化程度提高,包括申報和新聞報的改革;

六、新聞教育的開創和新聞研究的發展。——常識新聞篇。

閱讀全文

與新聞編譯學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eb應用安全pdf 瀏覽:47
linuxintel網卡驅動下載 瀏覽:217
資源解壓後怎麼刪除 瀏覽:868
編程之美15種演算法 瀏覽:147
java的圖形用戶界面設計 瀏覽:769
算數游戲源碼 瀏覽:999
壓縮機工作聲音判斷 瀏覽:985
事業單位程序員 瀏覽:506
易語言取相似顏色源碼 瀏覽:773
pyodbclinux 瀏覽:585
vivo為什麼把伺服器沉到深海 瀏覽:460
程序員能為電商做什麼 瀏覽:401
騰訊直充qq號加密碼 瀏覽:140
qt搭建msvc編譯器環境 瀏覽:338
單片機晶振壞了會不會工作不穩定 瀏覽:770
天天影迷APP顯示連接伺服器失敗怎麼回事 瀏覽:961
鋼鐵命令同盟第七關怎麼過 瀏覽:7
android底部控制項彈出 瀏覽:43
為程序員而自豪 瀏覽:583
可以進行c語言編譯的文件名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