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惠年的人物事跡
她,曾被陳雲譽為「我黨保衛工作的第一位女同志」;她,在革命處於低潮的危難時刻進入中共中央交通局,成為「第一女交通」;她,參與了中共中央特科的一系列鋤奸活動,其中包括「東方第一大暗殺」;她,數次入獄,幾番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卻痴心不改,歷盡千難萬險回到黨的懷抱;她,雖然三次結婚,但丈夫均壯烈犧牲……
她,叫周惠年。
「中央交通局第一女交通」
周惠年於1911年3月出生於湖北、河南交界的信陽境內一個叫潭家河的村鎮。周家有幾畝耕地、一片竹林,在當地也算是殷實之戶。不料,僅過了數年,由於父親撒手人寰,家道急劇中落。但母親還是節衣縮食,送她念書。可在她轉入信陽女師附小後,因家中實在無力供送,不得不輟學回家。
1926年,北伐軍打到河南信陽,為了動員更多的人支持和參與北伐,在潭家河鎮辦起一所免費補習學校。周惠年不僅再次得到上學的機會,而且接觸了中共地下黨員,接受了「俄國十月革命」、「共產主義ABC」等革命思想,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邊上學邊做黨的秘密交通工作,配合北伐。
周惠年早年就由父母包辦定下了「娃娃親」,婆家是地主。周惠年整天在外貼標語、組織集會、甚至登台演講等等,惹惱了婆家,「未過門的媳婦,整天在外拋頭露面,太不成體統了」, 不僅強迫她提前嫁進門當童養媳,甚至策劃搶親。在黨、團組織的干預下,周惠年退了婚,擺脫了自己根本不情願的「娃娃親」,全身心地投身北伐宣傳。
然而,1927年6月19日,信陽紅槍會叛亂,中共信陽黨、團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同黨失去了聯系的周惠年,在白色恐怖籠罩之下逃往雞公山。因遭遇紅槍會搜山,剛到山腳鐵道邊的周惠年,見恰有一輛火車開來,便不顧一切地跳了上去,在她看來:反正是待不下去了,還不如到別的地方去尋找黨組織。
周惠年輾轉到了武漢,見到自己參加革命的介紹人,並被黨組織要求回到信陽,准備「潢川暴動」。暴動開始之前,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不讓女同志參加,加上周惠年年齡太小,提出要她疏散回家。因周惠年堅決反對,只好被派到縣委機關做地下黨的交通工作。由於周惠年年齡小暫不能轉黨,而被決定「掛黨」。 周惠年的主要任務是住機關、買紙、買菜、印送傳單、送信、送文件等。為了工作方便,周惠年經常戴頂帽子把頭發藏起來裝男孩子,與另一女同志結伴相互掩護完成任務。別看周惠年經驗還不足,但她利用女同志的便利條件,大件東西纏在腰件,重要文件和信等小件放在鞋裡,別在襪筒等地方,每次都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由於受左傾盲動主義的影響,地下黨片面強調以武裝斗爭奪取大城布,沒有認識到艱難險阻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必要性,暴動於1928年初以失敗告終,周惠年被捕。後被當地頗有聲望的中共地下黨員邱相順,利用紳士身份保釋。
不久,周惠年被派往信陽平民工廠,搞工人運動。1929年「十月革命節」的夜晚,周惠年和幾位工人黨員貼標語、撒傳單時,被發現並暴露身份。而恰在此時,因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交通局往返河南、上海的交通線,缺一個女交通員,經反復考核,選定了周惠年。周惠年因而成為「中央交通局第一女交通」。中央交通局工作歸屬中央政治局,受周恩來直接領導,工作獨立,對外絕對保密,人員的調配安排是事先周密調查研究、經組織嚴格審查考核確認。
由於在上海單身女性租房子比較困難,且易引起敵人和外人的注意與懷疑,因而單身女同志只能與男同志假扮成夫妻租房,建立機關或秘密交通聯絡點。周惠年也被要求與河南交通員小劉假扮成夫妻。可周慧年畢竟還是一個情竇未開的姑娘,一聽如此安排,便因難為情而提出要去蘇區或去工廠搞工運工作。領導嚴肅地提醒周慧年:「你是個共產黨員就應該服從黨的分配,在工作上沒有理由討價還價。」周慧年再也沒講二話,服從了組織決定。
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小劉動了真情,愛上了周惠年。一天晚上,小劉正式向周惠年提出結婚。周惠年嚇得不知所措,突然大哭。房東聞訊,過來敲門打聽。小劉傻了,周惠年靈機一動,把頭發散開,故意扯著小劉廝鬧,向房東訴說「丈夫」在外跑面單幫不養家,錢都貼給了外邊的女人,回來吃喝不順還打她。因房東信以為真,才將真情掩蓋過去。事後,領導對他們的莽撞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
組織上給周惠年的生活費,每天只有四個銅板,只夠買一副大餅油條錢。以至於入冬了,周惠年還只能靠幾件單衣禦寒。為通過自己的勞作來改善生活,並減輕組織的負擔,周惠年到附近一家絲襪廠應聘,並說妥每月30塊大洋。但組織上卻嚴肅地指出:「如果你上工了,來聯系工作的同志就可能吃閉門羹,容易耽誤大事。」周惠年再一次服從命令,放棄了這份很有誘惑力的工作。
當時,同志之間都沒有使用真實的名字,彼此只是用一些化名、代號來稱呼。如陳雲常常裝扮成賬房先生,耳朵上老夾著一支筆,叫「老開」; 潘漢年比較年輕一些,叫「小開」。 周惠年直到去了延安,才知道了他們的真名和身份。還有一些人,周慧年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誰。
數月後,周惠年調到中共中央軍委招待所,負責接待從蘇區來的中央團以上幹部。
「我黨保衛工作的第一位女同志」
不久,周慧年又被調到更具風險的中央特科工作。中央特科下設總務、情報、行動、交通四個科。行動科即特三科又稱「紅隊」、「打狗隊」,隊長由顧順章兼任,主要負責武裝保衛黨中央及其領導人,以及會議期間的保衛工作;營救被捕的中共領導人;採用暗殺的方法懲處出賣組織的叛徒和對中共構成威脅的奸細、特務。
周惠年歸屬三科領導。她的具體工作是看守機關,保存武器,為三科隊員執行任務運送槍支彈葯,傳遞行動命令和情報。「那時我們去執行任務,必須慎之又慎。先乘有軌電車,然後進公園兜幾個圈,再坐黃包車左繞右繞,確定後面沒有『尾巴』,才走向接頭地點或執行任務的地點。」周惠年曾回憶說。
1929年7月,身為中共中央軍委秘書的白鑫,通過他的弟弟、在國民黨軍政部任儲備司司長的白雲深,秘密向國民黨上海市黨部自首。為了邀功請賞,他把中共中央和江蘇省委部分負責人將於8月24日在設在新閘路經遠里的江蘇省委機關開會的消息,透露給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以上海市公安局的名義,經與租界巡捕房政治部交涉,共同採取行動,逮捕了參加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農委書記彭湃,政治局候補委員楊殷等五人。
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當晚主持召開特科負責人緊急會議,部署對彭湃等人的營救,並要求嚴懲叛徒白鑫。
11月11日,是白鑫准備逃往義大利避風的日子。特科決定在白鑫住宿的范公館附近,用手槍將其射殺,然後迅速撤離。入夜11點,有六七個人從公館後門走出,白鑫也在其中,三科隊員迅速撲過去向白鑫射擊。由於夾裹在人群之中,沒有被第一排子彈擊中的白鑫,一面撥槍還擊,一面狂奔奪路而逃。三名隊員對白鑫緊追不舍,終於在他跑出二十多個門院時,將其擊斃。
白鑫在眾多保鏢護衛之下,仍被特科追殺,震驚了整個上海,有報紙稱之為「東方第一大暗殺」。
而負責為特科隊員提供武器的就是周惠年。
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在許多人反對的情況下強行召開,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占據了統治地位。在王明路線影響下,中共白區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中央機關在上海處境更趨險惡嚴峻。
4月1日,張國燾在顧順章護送下離開上海前往漢口。抵達漢口後,顧順章並未按照中央的要求立即返滬,而是在漢口登台表演魔術,結果被叛徒發現而遭到逮捕。顧順章提出立即去見蔣介石,面陳一網打盡中共的計劃,並要求武漢國民黨特務機關不要將他被捕消息電告南京,而盡快將他解往南京。但特務急於表功,沒有理睬他的請求,直接向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拍發了電報:「顧順章已經叛變,稱能將中共首腦一網打盡。不日即可被送到南京。」
中共中央在南京的卧底錢壯飛獲悉電報內容後,立即找到李克農,並報知周恩來。好在周恩來緊急布置轉移,才使得特務按照顧順章所供,來到中共中央、中共電台所在地搜捕時,一無所獲。
顧順章摧毀中共中央機關的計劃雖然沒有得逞,但他的叛變還是使中共地下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惲代英被槍殺於南京軍人監獄;蔡和森在香港被逮捕;打入國民黨特務機構、並已居於要害位置的錢壯飛、李克農、胡底、宋再生等人,被迫脫離原工作崗位;原在敵特機構中為中共服務的重要官員楊登瀛等人遭國民黨當局的羈押。
也就是在顧順章叛變後,中共中央決定讓總書記向忠發盡快到蘇區去。負責向忠發安全的周恩來因擔心他出事,曾讓他暫時和自己同住在一起,囑咐他不要出去。可向忠發偏偏偷偷溜出去,找與自己姘居的楊姓女子,結果第二天早晨被敵人暗探認出被捕。
周恩來發現向忠發私自外出並徹夜未歸後,立刻覺得有問題。當核實到向忠發已經叛變,周恩來在通知大家緊急撤離的同時,自己也粘上人丹鬍子,化裝成日本人,輾轉去了江西蘇區。
三任革命伴侶皆為光明而獻身
周惠年進入特科後,接觸到了成為她第一位丈夫的譚忠余。當時,譚忠余已是三科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即三科科長顧順章的副手。
周惠年和譚忠余結婚後,他們的家實際上成了中共中央的秘密聯絡點。周惠年常常裝成家庭主婦,其他的同志則有的裝扮成親友,有的裝扮成傭人。
向忠發叛變後,譚忠余和周惠年也離開上海,前往湖北和河南交界的襄棗宜根據地。譚忠余任紅二十六師的師政委,周惠年則在特委的婦女工作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動員民眾參加紅軍,向廣大婦女進行宣傳,積極支援前線作戰。
由於襄棗宜距離國民黨核心地區較近,在國民黨軍的重重圍剿下,紅二十六師損失慘重,襄棗宜特委也被迫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轉入地下。原本公開活動的譚忠余、周惠年,也轉入了地下。鑒於譚忠餘一口的上海話在鄂豫地區很容易暴露身分,黨組織決定他們夫婦返回上海。
因為譚忠余在上海的熟人太多,難於展開活動,中共中央又決定派遣他取道海參崴去蘇聯學習。周惠年由於剛生下孩子不足半月,而沒有隨同前往。
譚忠余在蘇聯學習了一年多。得知紅軍已經長徵到達陝甘寧邊區,譚忠余和另外4人帶著六七頭駱駝、武器、電台,從蒙古經三邊前往延安。因譚忠余在井邊喝水時,露出了腰間的槍,而被民團扣押。最終由於身份暴露,被敵人砍下頭顱,掛在城頭示眾。
1933年,周惠年經人介紹,和她曾經相識的李得釗結為夫妻。婚後,一度住在法租界內法國公園附近。
身為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的李得釗,工作十分繁忙,既要接待從各地白區來中央請示匯報的同志,又要同共產國際保持密切的聯系,還要安排護送部分在白區工作的人員前往各紅色根據地。李得釗時常一大早就離開家,很晚才能歸來。甚至因為環境明顯更加惡化,李得釗每天離家前往位於馬立斯新村的上海中央局,都很難說晚上還能否再回到家裡。所以,夫妻倆從剛住在一起,就相互約定了敲門的暗號、被捕後的假供詞。
1934年6月26日晚,上海中央局書記李竹聲在與共產國際代表接頭後,回到馬立斯新村中央局所在地,被守候在那裡的國民黨中統上海行動區的特務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李得釗等領導人。
僅過了一個小時,周惠年就在住所內聽到急促的敲門聲。未等她開門,一群特務已經破門而入。因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周惠年毫無准備,結果特務們搜出了一紙袋文件,並將周惠年強行帶走。
由於周惠年堅持說自己是個沒有文化的婦女,對丈夫的活動和有關文件的事一無所知。特務們又缺乏她是共產黨人的絲毫證據,只好在關押一星期後,把她交給法庭審判。中共組織為周惠年請了一個擅辯的律師辯護。經租界法庭審理,周惠年以參與赤色活動證據不足,被判無罪釋放。
同年9月,剛分娩20天的周惠年,再次被捕關進上海市公安局監獄。後又轉送到南京憲兵司令部看守所關押。接著又被轉送到國民黨蘇州反省院。
1936年9月,反省院方面通知周惠年,李得釗在南京軍人監獄病死。原來,李得釗的肺病在監獄惡劣的環境下日益惡化,出現連續高燒。而監獄根本未予認真治療,誤診為瘧疾,給他服了大量金雞納霜。李得釗因葯不對症而犧牲(建國後,周恩來致函華東軍政委員會,追認李得釗為革命烈士,革命史料陳列於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紀念館。1991年,永嘉縣人民政府在烈士家鄉修建紀念碑,國家主席楊尚昆為紀念碑題詞)。
「西安事變」後,出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好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釋放政治犯的主張,加之為躲避日軍飛機轟炸,蘇州反省院不得已同意政治犯們自行疏散。
周惠年決定先去江浙交界處暫避,再圖同組織聯系。1937年10月,周惠年輾轉來到武漢,與黨組織接上了頭。
在武漢,周惠年遇到了剛組建的中共長江局組織工作負責人黃文傑。黃文傑為黨的事業不辭勞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贏得了與他在一起工作的周惠年的愛慕。不久,兩人結了婚。但彼此相見時難別時頻,很少能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
1938年仲秋,為應付廣州即將淪陷的危局,黃文傑又一次以特派員身分前往廣州。他一抵穗即與廣東省委代理書記李大林召集緊急會議,做出省委機關遷往粵北;成立中共西南、東南特委;省委常委分赴各地分片領導;廣州市委組織部長陸新帶領部分黨員從事地下斗爭四項重要決定。年底,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寫信要黃文傑到重慶接受新的工作。由於緊張和勞累,黃文傑染病在身,且非常虛弱。但他還是在聽到召喚後,和周惠年歷盡艱險輾轉到渝。
不久,周惠年根據組織的安排,來到延安,成為馬列學院的第六期學員。畢業後,先後在中央社會部、延安保安處、中央辦公廳工作。
1940年中秋,本是中國傳統家人團圓之日,可周惠年卻蒙受了感情歷程中的第三次打擊:原本患有肺病,又由於積勞成疾染上傷寒的黃文傑,在日軍飛機轟炸重慶,因在又潮又陰冷的防空洞內躲得太久,受涼發高燒,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中國共產黨充分肯定了黃文傑獻身革命的一生。尚在十八集團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親為黃文傑送葬;《新華日報》、《群眾》均出專版紀念「對黨無限忠誠,對人對事大公無私」的黃文傑。葉劍英在其悼念文章中,稱贊黃文傑「做事負責認真,有駱駝般精神」。
從延安馬列學院學習結業後,周惠年就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周恩來回到延安後,曾經兩度在重要場合表揚過周惠年,高度評價她當年在白區的地下工作和她為革命做出的默默奉獻。
新中國成立後,周惠年被調入中共中央編譯局工作,先後任幹部科長、秘書科長、辦公室副主任等職。
1997年6月7日,周惠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貳』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人員是誰呢
估計是外交部翻譯室的。
『叄』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有什麼不同
首先,全集中肯定包括了選集的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兩位真正的巨人,在他們的一生中,他們的作品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內容豐富,涉及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文學、人類學等等,甚至馬克思還利用閑暇鑽研了數學和生物學。其次是兩個人的作品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很多時候很難分清楚兩個人誰是具體的作者,因而作品名被冠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或《選集》。
從規模上看,全集無疑是全面的多。目前中文版《全集》有50卷53冊,而根據前蘇共和德國統一社會黨只見達成的協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將超過120卷。當然,絕大多數讀者是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閱讀全集,選集便應運而生了。
目前,國內的選集共四卷,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關於社會主義實踐方面的內容,其中著名的文章有《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法蘭西內戰》等。認真讀一些,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無幫助。
在出版社方面,國內是由中央編譯局完成,也最為權威。國外比較雜亂些,前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影響最大。前文所說原文版,也是在這一基礎上完成的,目前尚未全部出版。
『肆』 何錫麟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原顧問
1915年1月13日,出生於天津市軍糧城,曾先後在南京金陵中學和北平匯文中學讀書。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1934年春,在蘇州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
1935年6月,參與組織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後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聯,任執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北平社聯書記、北平文總執委兼黨團組織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文委會委員、北平學委會幹事會主席。
1937年11月,到長沙臨時大學學習。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學員班學習。同年5月,調入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後兼任延安女子大學教員。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經濟研究小組組長。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從事黨報社論撰寫、教材編寫及翻譯工作。
1944年2月,任陝甘寧邊區師范學校教導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組從事翻譯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後任中共東北局社會部調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傳部部長,吉林大學教育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團團長,軍調第33執行小組支部書記兼翻譯,吉林省民主學院教育長。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學教育長。同年6月,任東北大學(曾改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長。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1964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1978年,任中央編譯局顧問。
1987年12月離休。
2002年經中央批准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013年8月15日,何錫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校、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單位,何錫麟同志的學生和生前友好分別致電或致函,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敬獻花圈。
何錫麟同志病逝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暉到何錫麟同志家中對其家屬表示慰問。中央編譯局領導賈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學東、陳和平、楊金海,原局領導宋書聲、韋建樺、顧錦屏等同志以各種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錫麟同志的親屬表示慰問,並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中央編譯局的專家學者和幹部職工,以及何錫麟同志的親友、同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何錫麟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紀30年代,受進步思潮的影響,何錫麟主編了進步刊物《喪鍾》,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93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何錫麟同志曾在延安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傳部工作,從事馬列著作、特別是列寧選集的翻譯工作,也為中央領導翻譯其他資料。1944年冬,調入中共中央外事組。在此期間,何錫麟從國外刊物中摘錄資料,譯成中文,編成《供您參考》,送中央主要領導參閱,受到肯定和表揚。延安時期,何錫麟同志主要翻譯的作品有:《馬恩叢書》中的《資本論提綱》和《政治經濟學論叢》,以及《列寧選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為黨的思想理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後,何錫麟同志服從黨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對用馬列主義指導教育工作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擔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期間,何錫麟大力提倡用馬列主義指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並成立教職工馬列主義業余大學,同時開辦馬列主義、共運史、教育學等研究班為全國各個大學,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師資力量。何錫麟為全校作了題為《學習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報告,並邀請黨和國家各條戰線的領導同志以及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到學校作報告。在何錫麟的努力下,北京師范大學於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確為中學培養政治課教師。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培養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系科,成為現今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錫麟同志在擔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期間,身體力行,親自給學生授課,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黨的三大作風教育。何錫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為南開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期間,嚴謹治學,積極推動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的研究,為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提供了寶貴資料。「文化大革命」期間,何錫麟同志受到沖擊,但他始終矢志不渝,堅信黨和人民的事業必將回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道路上來。
何錫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編譯局顧問期間,十分關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的編譯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參加學術研討會。離休後,仍然時刻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在90多歲高齡時,何錫麟每天都堅持看電視新聞,讀書學習,為編譯局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積極協助編譯局籌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覽,接受采訪並撰寫回憶錄。何錫麟十分關心編譯局青年一代的成長進步,經常給青年同志講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鼓勵青年同志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
作為一名具有7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何錫麟同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嚴於律己。近些年來,在歷次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活動中,何錫麟都率先垂範,積極響應。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先後交納特殊黨費和捐款共計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幾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貴圖書捐獻給編譯局圖書館。何錫麟還捐款50萬元,用於青年人才培養。中央編譯局用此捐款設立了「何錫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錫麟青年人才獎」。何錫麟用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歲月中,何錫麟同志忠誠於黨和人民,始終如一地堅守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黨的思想理論戰線和教育戰線上無私奉獻,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的逝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大損失。
何錫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伍』 柴方國的介紹
柴方國,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曾任中央編譯局馬列部主任,譯審。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本研究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編譯工作。
『陸』 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學院學制幾年
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2006年12月。
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隸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原名青少年工作系,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2006年12月,由原社會科學部和青少年工作系所合並而成,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韋建樺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2009年3月,根據教育部要求,經學校研究決定,原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青少年工作系分離,與本校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合並,成立新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門負責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院長仍由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韋建樺擔任。
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原分為青年工作系和少年工作系,均成立於1985年。1986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1993年,青年工作系和少年工作系合並為青少年工作系。1994年開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兩年制續本科班。2004年開始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現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三個碩士點。部門的辦學思路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規范為基礎,以質量為根本,以特色求發展。保持適當規模,努力提高層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拓寬加厚基礎,重視素質能力。課堂教學與實踐鍛煉並舉,規定課程與本校特色兼顧。增強部門實力,充分利用外部條件。科研服務於教學,教學注重改革。加強部門的師資隊伍建設,調動部門的積極因素,爭取在全國同類學科中有較大影響。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21人,其中教學研究人員19人,行政人員2人。肖峰任常務副院長,李明龍任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李偉任副院長。在教學研究人員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講師5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1人。此外,我院還整合了全校的師資力量參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學院沉澱了學校原哲學、黨史、科社、政經教研室的骨幹教師,教學、科研實力較強。先後有多名教師榮獲市級教學一等獎和優秀教師稱號,較為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已形成,圍繞青年政治的研究特色,教師都確立了自己的研究專題,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並出版了一批學術專著。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擅長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在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工作、行政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二年制本科班學制二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或教育學學位。青少年工作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由政治理論課、通識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課程構成。
政治理論課按照「德育為先」的要求設置,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基本要求。
通識基礎課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劃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選修課又包括人文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專業課的設置比較寬,有利於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專業最新發展趨勢。專業實習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的培養工作的重點之一。此外,在大一新生中普遍實行導師制,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三年,授予哲學碩士學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制三年,授予法學碩士學位。
『柒』 柴方國的個人經歷
柴方國,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碩士學歷,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譯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本研究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編譯工作。
先後負責或參與完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多個卷次的編譯工作。柴方國同志負責編譯了第5卷《德意志意識形態》專卷,依據德文、英文多個版本基本完成全卷譯文修訂;參與譯校和審定了第14、15、48、49卷等多個卷次,審定了哲學、經濟學部分文章和書信,修訂了多個卷次的前言。其中有的卷次已出版,其他卷次已完成付排准備工作。
積極參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的編輯和譯文審核修訂工作。編譯《馬恩文集》十卷本,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柴方國同志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編委會成員,和課題組全體同志一道,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格科學的態度參與了文集各卷的篇目選編、題注編寫、重要譯例審定和各卷說明的撰寫。另外,柴方國同志還負責編譯和審定了第10卷(書信專卷)全卷的正文和資料,參與審核和修訂了其他卷次中《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自然辯證法》等重要哲學著作的譯文。《馬恩文集》已在去年12月出版,得到中央領導和中央理論工程咨詢委員會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盡力培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人才。《馬恩全集》中文第2版的編譯任務十分繁重,而編譯人員嚴重短缺。作為中央編譯局馬列著作編譯部領導班子成員,柴方國同志多年來一直把加強編譯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和首要任務,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努力為加快培養年輕業務骨幹出主意想辦法,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和完善,並通過校改譯稿、相互切磋、共同研討等方式,引導年輕同志在實踐中盡快熟悉並勝任編譯工作。多年來,柴方國同志校改年輕同志譯稿近百萬字,對於推動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項嚴肅的科學工作。在編譯過程中,柴方國同志努力貫徹科學精神,採取科學態度,認真鑽研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努力掌握多種學科的知識;選擇最權威可靠的外文版本作為依據,充分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原著字斟句酌,從語言、理論和歷史事實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考證研究,力求吃透原文內涵並用中文確切地表達出來,盡力使譯文達到忠實准確而又明白通暢的要求。《德意志意識形態》卷是唯物史觀的奠基之作,內容豐富,文字艱深,原文殘缺散失之處很多,譯校和編輯難度很大,是《馬恩全集》中文版編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做好譯校工作,柴方國同志不僅反復研讀《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八九個中外文版本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早期著作,而且仔細研究馬克思恩格斯論戰對手的著作和觀點,以求徹底弄清原著的背景、語境、邏輯結構和理論要義。針對該卷的編輯問題,柴方國同志系統研究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寫作史和版本史,在認真比較各種版本優劣的基礎上,提出中文新版編排方案。新版編排方案得到國際《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編委會專家的贊同,《〈德意志意識形態〉寫作過程和兩種編排方式比較》被評為中央編譯局優秀課題結項報告。
經典著作編譯要求細致嚴格,考驗每一位編譯者的耐心和毅力。為提高編譯質量,確保譯本充分反映經典作家的原意,柴方國同志在文獻考證、資料編纂和校樣審讀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仔細核查,反復推敲,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一百多年,加上語言文化上的隔閡,他們的著作所涉及的許多內容現在查考起來相當困難,瑣細繁復,費心耗時。在編譯和研究工作中,柴方國同志為了確認某篇文獻或某個確切時間,往往像大海撈針一樣查閱多種外文辭書,核對大量相關資料。遇到原文版本有疏漏的地方,柴方國同志便利用多種外文版本加以參證,或通過網路與外國同行進行討論,盡量把工作做得扎實可靠。《馬恩文集》編譯工作啟動以後,為落實中央領導關於「確保譯本的准確性和權威性」的指示,柴方國同志長期加班加點,節假日也難得休息,工作最緊張的時候,一連幾個月沒有休過周末。2009年夏天,《馬恩文集》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母親生病住院時也沒有顧得上回去看望,囑咐弟弟妹妹照顧好母親,自己留下來堅持工作。幾年來,柴方國同志先後校改《馬恩文集》有關卷次的譯稿多達十幾遍,大到重要理論表述問題,小到字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都作了認真負責的修訂,盡最大努力使《馬恩文集》成為經典著作編譯的精品。
『捌』 關於經濟方面的權威雜志有哪些
經濟理論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3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4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5 當代經濟研究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長春稅務學院(130021)
6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7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南開經濟研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開大學(300071)
10 財貿研究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1 經濟科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樓(100871)
12 學術研究 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 廣州市黃華路四號之二(510074)
13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14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 重慶市渝州路160號(400041)
16 當代經濟科學 陝西省財經學院 西安市緯二街(710061)
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世界經濟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3 世界經濟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497室(200020)
4 西亞非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樓西大街158號(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東北亞論壇 吉林大學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7 經濟學動態 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8 現代國際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甲2號(100081)
9 東歐中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東院(100007)
10 當代亞太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100007)
11 現代日本經濟 吉林大學,中華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12 亞太經濟 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號(350001)
13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4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5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0029)
16 歐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493室(100732)
17 世界經濟文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0433)
18 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改名為: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江蘇亞歐區域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9 國際經濟評論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5層(100732)
20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研究室 北京西城區西斜街36號(100032)
『玖』 請問金融行業方面有哪些權威雜志期刊,推薦1~2本即可。
權威期刊只分大學科,金融屬於經濟類。
最高級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辦的 中國社會科學
第二類權威期刊(12個學科門類中,除工學、軍事學外,各取1種):
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國際社會科學(中文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社科院翻譯版
第三類權威期刊(中國社科院各所第一刊物,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第一刊物,其它中央級研究機構的第一刊物等):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世界經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農業經濟問題 中國農業科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濟研究所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中央編譯局馬列研究所
財政研究 中國財政學會
投資研究 中國投資學會
金融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
『拾』 常見的事業單位有哪些
常見的事業單位有中共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編譯局、人民日報社、全國人大培訓中心、全國人大信息中心、中國人大雜志、 新華通訊社、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1、中共中央黨校
中共中央黨校是中國共產黨輪訓培訓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骨乾的最高學府,是黨中央直屬的重要部門,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和幹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2、中共中央編譯局
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成立於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部級單位,主要任務是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領導人著作。
3、新華通訊社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
4、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5、中國工程院
中國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