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演算法初步ppt

演算法初步ppt

發布時間:2022-10-19 20:33:13

㈠ 高等數學!!!!!

答案A

方法如下圖所示,

請作參考,

祝學習愉快:

㈡ 分數除法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分數除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數除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計算能力。

知識目標:

體驗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願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策略:

在小組間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教學准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一課我們學習了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你們還記得嗎?老師考一考你們好嗎,看題目。

6÷=÷=÷=÷=

2÷=÷=÷=÷=

通過提問,全班訂正,導入新課。並評價。

二、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題目。

3x=x=10x=25x=

提問學生解方程的規律,並指名說一說第一小題的解法。

其它題目獨立作,全班訂正。

三、課本第三題

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然後解答,全班判定。

四、第四題

1、先獨立計算,全班訂正。

2、小組間交流發現了什麼規律。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整數除以分數

除以真分數商大於整數

整數除以分數除以1商等於整數

除以假分數商小於整數

分數除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能力,以及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找准單位「1」,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分析數量關系並列方程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確定單位「1」

1.鉛筆的支數是鋼筆的 倍. 2.楊樹的棵數是柳樹的 .

3.白兔只數的 是黑兔. 4.紅花朵數的 相當於黃花.

(二)小營村全村有耕地75公頃,其中棉田占 .小營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頃?

1.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2.分析題意並列式解答.

二、講授新課

(一)將復習題改成例1

例1.小營村有棉田45公頃,佔全村耕地面積的 ,全村的耕地面積是多少公頃?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抓住哪句話來分析?

3.引導學生用線段圖來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4.比較復習題與例1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教師提問:

(1)棉田面積佔全村耕地面積的 ,誰是單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積的 是多少,應該怎樣列式?(全村耕地面積× ).

(3)全村耕地面積的 就是誰的面積?(就是棉田的面積)

解:設全村耕地面積是 公頃.

答:全村耕地面積是75公頃.

6.教師提問:應怎樣進行檢驗?你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解答嗎?

(1)把 代入原方程,左邊 ,右邊是45,左邊=右邊,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頃)

(根據棉田面積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積是未知的,根據分數除法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應該用除法計算.)

(二)練習

果園里有桃樹560棵,占果樹總數的 .果園里一共有果樹多少棵?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畫圖並分析數量關系

3.列式解答

解1:設一共有果樹 棵.

答:一共有果樹640棵.

解1: (棵)

(三)教學例2

例2.一條褲子75元,是一件上衣價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錢?

1.教師提問

(1)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

(2)有幾個量相比較,應把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

2.引導學生說出線段圖應怎樣畫?上衣價格的

3.分析:上衣價格的 就是誰的價錢?(是褲子的價錢)誰能找出數量間相等的關系?(上衣的單價× =褲子的單價)

4.讓學生獨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並加強個別輔導.

解:設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樣直接用算術方法求出上衣的單價?

6.比較一下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點:都要根據數量間相等的關系式來列式.

不同點:算術解法是按照分數除法的意義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則要先設未知數,再按照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三、鞏固練習

(一)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提問:誰是單位「1」?數量間相等的關系式是什麼?怎樣列式?

(二)幼兒園買來 千克水果糖,是買來的牛奶糖的 ,買來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風小學去年植樹320棵,相當於今年植樹棵數的 .今年、去年共植樹多少棵?

1.課件演示:分數除法應用題

2.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這類題有什麼特點?解題時分幾步?

五、課後作業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買了一本書和一枝鋼筆.書的價格是4元,正好是鋼筆價格的 .鋼筆價格是多少元?

(三)一種小汽車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時行140千米,相當於一種超音速飛機速度的 .這種超音速飛機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分數除法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藉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 .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學習重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學習難點:運用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內容:

一、分一分

有4張同樣的圓形紙片。

(1)每2張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畫一畫:

列示:

(2)每1張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畫一畫:

列示:

(3)每1/2張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畫一畫:

列示:

(4)每1/3張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畫一畫:

列示:

(5)每1/4張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畫一畫:

列示:

二、畫一畫

1.有1根2米長的繩子。

(1)截成每段長1/3米,可以截成幾段?

畫一畫:

列示:

(2)截成每段長2/3米,可以截成幾段?

畫一畫:

列示:

2.3/4裡面有幾個1/8?

畫一畫: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 4÷1/3〇4×3 4÷1/4〇4×4

2÷1/3〇2×3 2÷2/3〇2×3/2 3/4÷1/8〇 ×8

你發現了什麼?( )

四、試一試

8÷6/7 5/12÷3

你能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和「除以一個分數,等於乘這個分數的倒數。」這兩句畫合並成一句話嗎?

( )

分數除法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了數量關系相同,通過復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系,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便於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准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准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分數除法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主,採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分月餅來導入新知,再通過實例驗證,自己總結歸納出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注重對算理的探究。

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根本。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藉助除法的意義和直觀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與思考,發現整數除以整數(0除外)與整數除以分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初步體會「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理解分數除法意義的機會,還教會了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以聯系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

2.突出自主探究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計算方法,再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還可以使學生對「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更深刻。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學生准備 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分數除法(二)(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有4張餅,平均每人得到了2張;還是同樣的4張餅,平均每人得到了1張。你能猜出兩次分別是幾個人分的餅嗎?你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以猜一猜的形式導入新課,生動地呈現例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57頁上面例題。

(2)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明確數量關系。

學生獨立完成後匯報:

每2張一份,可分成幾份?4÷2=2(份)

每1張一份,可分成幾份?4÷1=4(份)

(3)組織學生討論後,明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①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用圓形紙片代替餅,畫一畫,分一分,完成填空,並匯報自己的分法。

生1:我把每個圓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分成8份,可以用算式4÷=4×2=8(份)來表示。

生2:我把每個圓都平均分成3份,一共可分成12份,可以用算式4÷=4×3=12(份)來表示。

②觀察算式,明確計算方法。

組織學生觀察下面兩個算式,交流自己的發現。

4÷=4×2=8 4÷=4×3=12

小結:一個數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獨立完成整數除法的計算,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藉助畫一畫、分一分的方法完成除法到乘法的轉化。通過自主觀察、小組討論交流,真正理解一個數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1)出示教材57頁中間例題的表格。

(2)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前兩行,討論、交流表格中各項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3)組織學生填寫表格。

(4)討論:從表格「算式」一欄,你發現了什麼?

(一個數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3.算一算,鞏固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教材57頁下面例題。

(2)匯報交流,說明計算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能約分的要約分)

⊙鞏固練習,提升反饋

完成教材58頁3題,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58頁1、2題。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二)(1)

4÷=8 4÷=12

分數除法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

教材第46、第4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加深對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理解。

2.熟練掌握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提高靈活解題的能力。

3.在整理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概念和計演算法則的整理。

難點:運用所學概念,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學具

練習題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本單元的知識

1.課前布置作業,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

2.展示學生的知識結構圖。

二、復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1.回憶。

分數除法可以分成幾種情況,請你分別舉例說說它們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組討論。

2.根據學生的匯報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四、思維訓練參考答案

分數除法教案 篇7

練習目標:

1在理解分數除法算理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2運用所學的分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練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練習:

1、計算:

⑴2/1328/943/1035/11522/232

⑵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通過計算下面的題,請你想一想,除數是整數和除數是分數的除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小結: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H這個數的倒數.

二深入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比較它們的計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讓學生計算後分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請你把你發現的規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聽。)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如下板書:

一個數除以小於1的數,商大於被除數;

一個數除以1,商等於被除數;

一個數除以大於1的數,商小於被除數。

三、解決問題:

練習八第7至8題。

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

第8題學生解答時提示學生需要先統一單位。

小結三道題的共同特點:都是求一個量里包含多少個另一個量,都用除法計算。

四、作業練習:

1、33頁第5、9題。

2、一個商店用塑料袋包裝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裝1/4千克,這些水果糖可以裝多少袋?

五、教學反思:

㈢ 分數乘法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分數乘法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乘法教案 篇1

1、分數乘法

(1)分數乘整數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復習題。

(1)列式並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2)計算:

1/6+2/6 +3/6 = 3/10+3/10 +3/10 =

2.引出課題。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麼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授

1、 利用3/10 +3/10 +3/10 教學分數乘法。

(1) 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怎麼列式?(乘法,3/10 3)

(3)3/10 +3/10 +3/10 =9/10,那麼 3/10+ 3/10+3/10 =3/10 3,所以 3/103=9/10

2、 出示例1,畫出線段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麼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列式: 3 = )

3、 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 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 教學例2

(1)出示 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麼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後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練習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 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四、作業

練習二第1、2、4題。

(2)一個數乘分數

教學目標:

1、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歸納領悟等過程中,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學會分數乘分數的簡便計算。

2、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3、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計算下列各題並說出計算方法。

2、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引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條件和問題:每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小時粉刷這面牆的幾分之幾?根據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學生列式: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一張紙張看作一面牆,第一步先塗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即這面牆的,第二步再塗出小時粉刷這面牆的面積,即 的 ,由此得出這個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據直觀的操作結果,得出=,根據剛才操作的過程和結果推導出計算方法:= = 。

(4)提出問題:小時粉刷多少呢?讓學生用前面的方法塗色、推導、計算,自主解決問題。

2、相關練習:練習二第5題。

3、小結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意義:一個數乘分數,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計演算法則: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學例4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2)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計算的方法,明確分數乘分數也可以先約分再乘。通過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進一步明確約分的書寫格式。

(3)學生獨立解答5分鍾飛行多少千米?,講評中介紹分數乘整數的另一種格式。

5、鞏固練習: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學生要先觀察能否約分,再著手計算)。

三、練習

1、練習三第6題

(1)求2枝長多少分米,就是求2個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長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練習三第9題。(學生討論交流,說說錯在哪裡,結合學生易犯的錯誤講解)

四、作業

練習二第3、7、8、10題。

(3)分數混合運算和簡便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自主探究,嘗試遷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他們勇於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准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麼樣?(先算二級運算,後算一級運算)

2、哪些運算屬於二級運算,哪些運算屬於一級運算?(乘、除法屬於二級運算,加、減法屬於一級運算)遇到有括弧的題目該怎麼來計算?(有括弧的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

3、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學生說明: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後計算下面各題。

(1) +(2)- (3)-(4)+

2、復習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麼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3)用簡便方法計算:2574 0.36101

3、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於分數。

(1)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並勇於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

(2)驗證: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於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利用例5的三組算式,小組討論、計算,得出兩邊式子的關系)

(3)各四人小組匯報討論和計算結果。

4、教學例6

(1)出示: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全班交流,說一說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應用乘法交換律)

(2)出示: +,學生先觀察題目,然後指名說說這道題適用哪個運算定律,為什麼?(適用乘法分配率,因為 4和 4都能先約分,這樣能使數據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麼特點,想想應用什麼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練習

P14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數的特點,說說怎樣做簡便?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然後再獨立完成練習。

(4)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運算定律,靈活、准確、合理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運算定律,准確、合理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復習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復習乘法的簡便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鞏固練習

1、練習三第1題: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算式特點,正確運用定律進行計算)。

2、練習三第三題:分數混合運算(提醒學生注意運算順序,如果可以應用韻律進行計算的題目也可以選擇用簡便方法計算,如:-= (1- ); (5- )既可以按運算順序先算小括弧裡面的,也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

3、練習三第2題:一朵花要用 張紙,一個同學做了9朵,列式 9,另一個同學做了11朵,列式 11,他們一共做了 9+ 11(朵),學生還可能這樣列式: (9+11),引導學生發現,這種列式實際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兩種形式。

4、練習三第8題:改錯題,這兩道題主要都是運算順序錯誤,學生在糾錯的同時也鞏固了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5、練習三第6題:要求學生觀察題目,能用簡便演算法的要用簡便演算法。

6、練習三第4、5、9題:先讓學生分析題意,再列式計算。計算中提醒學生注意運用定律使計算簡便。

三、布置作業

完成相關的練習冊。

(5)分數乘法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的:

1.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3.熟練掌握運算定律,並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1.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30 ===

60 ===

12 ==

二、復習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 1- (1- )

7+ 120(+)

三、復習分數的運算定律並進行簡便計算。

+12- - 48+48 24( - )

四、相關文字題復習

1、4的與的4倍的和是多少? 2、 的 比它的 多多少?

五、相關的解決問題。

1、一塊長方形紙夾板長米,寬是長的,這塊紙夾板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

2、某菜場運來茄子800千克,第一天賣完了全部的,第一天賣了多少千克,還剩下多少茄子沒有賣?

3、 一個平行四邊形,底是米,高是底的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

六、拓展練習。

分數乘法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圍繞教學重點,以探究為主線設計教學過程,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來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究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本節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重視數形結合在學習中的作用。

數形結合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上課伊始,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畫圖的方式初步感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在新課的教學中,再次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並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注重從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從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畫圖法去解決問題,從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學生准備 圓形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動手操作。

(1)你能從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嗎?呢?

(2)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2.引導發現。

從剛才的操作中,你發現了什麼?

3.交代學習目標。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為理解整數乘分數的意義作鋪墊。

⊙類比推理,明確意義

1.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奇思早上吃了6塊餅干,笑笑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淘氣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

(1)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

①笑笑吃了多少塊餅干?

②淘氣吃了多少塊餅干?

……

2.分析、解決問題。

(1)討論解題策略。

師: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塊餅干,這道題應該如何解答呢?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2)學生試做。

(指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法幫助思考)

(3)匯報,並說出思考過程和解答方法。

方法一

生:笑笑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也就是說把奇思吃的6塊餅干看作單位「1」,再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餅干數。

師:說得真好!把6塊餅干看作一個整體,6塊餅乾的是3塊餅干。

方法二

生:把每塊餅干都分成2個,6塊餅乾的就相當於6個,也就是3塊餅干。

師: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知道了6塊餅乾的是3塊餅干。

師:那麼這道題應該如何列式計算呢?(6個列式為6×)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藉助「畫圖」的方法來理解數學問題,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的方法,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畫圖」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拓展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師:綜合以上兩種方法,你們有什麼發現?

分數乘法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繼續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准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准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並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准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整數乘以分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注意兩種約分方式。)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例題:小紅有6個蘋果,淘氣的蘋果是小紅的 ;笑笑的蘋果是小紅的 ,淘氣和笑笑各有幾個蘋果?

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例題,並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生自己動手填完課本例題上的方格。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對比這兩個題目的區別和聯系。學生初步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數學意義。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5頁試一試,36的 和 分別是多少?

注意讓學生體驗求一個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數學意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整數乘以分數的數學意義:就是求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㈣ 1月新勢力銷量榜:這一次,請給他們一個贊

基於乘聯會銷量數據,以及相關的演算法測算,我們初步得出一個結論,發軔於2014年的造車新勢力,那個俗稱「PPT造車」的瘋狂時代過去了。

這也意味著,活下來的大概10%的造車新勢力,他們艱難地邁進了造車大門,恭喜他們,成功被幸運之神眷顧。當然,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從來都不是坦途,就比如從1月20日爆發的新冠肺炎。

?

最失意的可能是小鵬汽車。在去年偶爾被哪吒汽車超越之後,小鵬汽車1月接連被理想和哪吒超越,滑落至第5。縱觀去年的銷量浮動,以及理想今年的強勢切入,小鵬汽車保底新勢力TOP3的願景正變得岌岌可危。

面對疫情,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剛發布了一篇《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小鵬汽車決不能被疫情打敗》。作為一個湖北人,對此亦感同身受。但現實問題是,如何讓小鵬汽車不被疫情打敗,這才是當務之急。

畢竟在疫情之後,接踵而來的是廉價版特斯拉Model3的強勢來襲,與P7的價格交叉在所難免,如何決勝?這不僅是對小鵬汽車的考驗,也是對所有新勢力。

文/馮金剛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如何處理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

一、 《課標》對「數的運算」有什麼新要求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同時在《課標解讀》中也強調「應當淡化對運算的熟練程度的要求,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准確地得到運算結果,比運算的熟練程度更重要.應當重視學生是否理解了運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確地得出運算的結果,而不是單純地看運算的速度.」這一目標的提出就要求教師在數的運算教學中,不能僅僅關注於學生運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理解算例、掌握演算法的學習過程,也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將算理與演算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學習數的運算的過程就是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數的運算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之間都有內在聯系,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性.每個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的引入與建立,都要經過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數的運算」內容時都要經過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把這些應用到實際中去, 還要經過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因此,數的運算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關注結果、關注方法更要關注得到結果、得到方法的思維過程,這個思維過程就是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的過程.小學生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而算理、演算法又十分抽象,因此如何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處理好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往往就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情境、藉助直觀模型、藉助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處理好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

二、
(一)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情境,處理好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境,不僅能夠很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能夠藉助童話情境幫助他們理解算例、掌握演算法.北京小學 魏來紅 老師在教學《 20 以內進位加法》一課中,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上車的童話情境( PPT ).首先 魏 老師通過讓學生在第一站幫助 9 個小動物上車,來復習十加幾的口算,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為他們能夠運用學過的知識幫助小動物而感到高興.接下來再通過第二站幫助 5 個小動物上車,復習連加,並通過追問「有什麼好方法能讓我們算得又對又快?」使學生感受到先湊「十」再算「十加幾」簡便快捷,為理解「進位加」的算理做好了孕伏. 5 個小動物上車後,與在第一站上車的 9 個小動物合起來,這時車上一共有多少個小動物?從而引出了 9+5= ?這一進位加法.如何計算 9+5= ?學生結合生動、形象、具體的現實情境,很快就想到把 5 分成 1 和 4 , 1 和 9 組成 10 , 10 加 4 等於 14 .就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童話情境中,順利的理解和掌握了進位加的算理與演算法.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魏老師正是能夠很好的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以及他們的思維特點,創設了學生感興趣、喜愛的童話情境,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算理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在明理中順利、自然的掌握了演算法.

(二)藉助直觀模型,處理好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 在皇城根小學史冬梅老師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中,史老師結合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藉助直觀模型較好地處理了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史老師在這節課上沒有將會寫「豎式」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而是在學生已經能夠初步掌握豎式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方法背後的道理.並提供給學生直觀的點子圖作為研究素材,在研究中,學生們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成果.雖然學生們的分法不完全相同,但「先分後合」的思路是一致的,這一點恰恰就是乘法豎式運算的基本思路.在這之後,史老師再次將分點子圖與豎式中的四句口訣進行了對應,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地理解豎式計算中每一個細節背後的道理.「分點子圖」不僅給學生創造了積累活動經驗的寶貴機會,同時又使學生能夠藉助直觀模型,較好的理解了兩位數乘法演算法背後的道理.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不少老師或者不重視引導學生探索計算的過程,或者當學生剛剛探索出方法後,就立即引導學生學習豎式,在學生對豎式運算的每個環節沒有真正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追求計算方法.這就很可能造成學生在沒有真正理解道理的情況下,只能靠記憶法則來習得方法和技能.這顯然對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史老師這節課恰恰是為學生真正地、扎扎實實地經歷理解的過程提供了鮮活而典型的案例.在教學中教師要捨得拿出時間讓學生有機會經歷,有機會感受,有機會理解,有機會創造.新的課程標准中也明確提出了學生活動經驗的目標,它背後深遠的意義還需要廣大教師在自己的實踐中開動腦筋,深入挖掘,潛心感悟.

(三)藉助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處理好運算教學中算理與演算法的關系. 北京小學於萍老師曾經上過的《小數加減法》一課,在這節課中於老師就是藉助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於老師讓學生自主進行編題,其中就有一名學生編出了一道 0.8+3.74= ,這種類型將要揭示的「小數點對齊」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也是小數加減法總結演算法的重要時機.為了讓學生有機會調動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認知經驗,經歷判斷、推理、抽象的思維過程,於老師就讓每個學生自己試做,並說明自己這樣做的道理.師:你們以前做過很多很多加減法題,無一例外的都是把末位的兩個數字對齊,可這道題為什麼不末位對齊呢?生:整數的末位是個位,末位對齊也就是個位對齊了.而小數的末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末位對齊.師:你們雖然沒把末位對齊,但把誰對齊了?生: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師:你看得很深、很准,這樣做肯定有這樣做的道理.可為什麼一定要小數點對齊、要相同數位對齊呢?生1 :如果不對齊算出來就錯了.生2 :如果不把小數點對齊,而把末位對齊的話,十分位的 8 就和百分位的 4 對齊了,相加之後肯定就不對了.生3 :我舉個例子說吧,比如買兩樣東西,一個是 0.8 元,另一個 3.74 元,如果把末位的 8 和 4 相加,就是用 8 角加 4 分,那肯定不對了.師:我們研究同一個問題時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比如,可以講道理,也可以舉例子.剛才這道題,就有同學想到了用我們都熟悉的「元角分」舉例子來解釋,簡單的事說明了深奧的道理,你真棒.看來只有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才能夠相加減.小結:原來看似和整數加減法不太一樣的「小數點對齊」其實和「末位對齊」一樣,都是為了確保「相同數位對齊」,而相同數位對齊背後的道理就是「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直接相加減」.你們不僅找到了方法,還理解了方法背後的數學道理,真了不起.小數加減法在小學「數與代數」的學習領域中佔有什麼位置?如何把握它與整數加減法的關系?在這節課中又該如何呈現知識的本質,抓住核心概念進行教學? 於萍 老師的教學實踐回答了上面的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始終抓住了本節課知識的「魂」實施教學,她沒有滿足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而是步步深入引導學生逼近數學本質的理解.引發學生對小數加減計算道理的深刻理解,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本質意義是一致的,即相同的計數單位相加減.像這樣,將「講理」與「明法」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總結演算法,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核心概念,才能夠更好地 實現「培養學生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的目標.

三、 對「數的運算」教學的建議
(一)處理好算理直觀與演算法抽象的關系 .這個理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教師可以通過現實情境、直觀的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幫助學生去理解.

(二)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 .演算法多樣化,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可能這個學生適合這樣的方法,那個學生喜歡另一種方法,但是它們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老師要想辦法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理解這個道理,使學生能夠更有效的進行數學學習.

(三)處理好技能訓練與思維訓練的關系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機械的、做題量的積累,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注重幫助學生積累經驗,發展思維.

(四)注重計算與日常生活以及解決問題的聯系 .

㈥ 如何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提升演算法

首先,「課標」右「一些操作」有新的課程標准中數學課程明確提出什麼新的要求,學生應注重計算能力的發展。計算能力是開展主要業務依照法律和算術的正確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解算術運算操作員管理,尋求合理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算術問題的能力。而在「課標解讀,」還強調,「應該淡化計算能力的要求,選擇計算精確的計算結果得到正確的方法,比熟練操作更重要。要注意學生是否理解的操作事實上,無論操作的結果可以准確地獲得,而不是單純看操作的速度。「使這個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操作的數量,而不僅僅是專注於算術技能的學生的掌握,同時也注重學生易懂的例子,掌握演算法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把重點放在教學和演算法將被視為有機合理的組合,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習過程的流程是算術邏輯思維能力的數量的發展,存在的計算概念的數目之間,性質,規則,公式內在的聯系,有嚴格的邏輯。每個概念的引入和確立,自然,規則,公式,經過抽象,概括,思維過程判斷,推理。學生學習,了解和掌握「一些操作」的內容,從具體經過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甚至從一般的演繹到了特定的處理後把這些付諸實踐去。因此,算術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的數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結果,方法是更多地關注關注得到結果,獲得思維過程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被認為是合理的,掌握了演算法的過程。學生還在想著為主視覺形象,而認為合理,演算法,是非常抽象的,因此如何結合的處理學生良好的思維教學算術運算處理和演算法,常常教導謊言的難度之間的關系的特點。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有趣的童話場景的手段,具有直觀的模型,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關系管理和演算法來處理算術運算的教學經驗。二,(一)通過有趣的童話場景,管理和演算法之間的關系來處理算術運算的教學手段。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誰更直觀思維,從而創造有趣的童話場景,不僅調動他們學習得很好上進心,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一個童話場景中的實例,掌握演算法的幫助。北京小學教師在教學洪煒以「進位加法器20或更少,」一課是為學生創造學生車童話般的場景(PPT)一個可愛的小動物。首先魏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在車上幫九小動物,審查十加幾的港口運營商,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因為他們能夠使用學到的知識的第一站幫助小動物快樂。然後再通過第二站,以幫助五小動物,汽車檢討甚至加拿大,並問:「什麼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再次考慮快?」讓學生感受到第一刮「十」重新計數「十加幾」快速和容易理解「進位加」做一個計數孕伏的原因。 5個小時的動物車後,並在9小動物第一站在一起,然後在船上的小動物的總數?這導致了9 +5 =?進位加法器。如何計算9 +5 =?學生結合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很快想到5成1和4,1和9組成的10,10加4等於14。因此,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童話上下文,理解和成功掌握進加算理和演算法。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魏老師能好發年齡與學生和他們的思維特點的心理需求結合起來,創造有興趣的同學,最喜歡的童話場景,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讓抽象的操作符變為直觀的圖像處理,從而學生在掌握自然的演算法成功地懂事。 (b)與理由和演算法來處理算術運算的教學之間的關系的直觀模型。在皇城根小學施東酶老師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小學三年級老師的歷史課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具有直觀的模型,以更好地處理的管理者和經營者之間的關系演算法。歷史教師在這個類就不必寫「垂直」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但學生已經能夠掌握垂直引導學生的基礎上,初步核算方法,探索方法背後的真相。並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的想法映射作為研究材料,在研究中,學生們提出了多種結果。而學生的法律是不相同的,但「第一分鍾後一起」的想法是一樣的,這也正是其基本思想?垂直乘法運算。在此之後,教師觀念的歷史將被再次分割,四個句子挺拔身材被相應的公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計算每一個細節背後的真相的垂直深度的了解。 「圖的想法」是不是只有活動的積累,為學生創造一個寶貴的機會去體驗,同時也讓學生來幫助視覺模型,並更好地理解兩位數乘法演算法背後的真相。在我們以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不重視或引導學生去探索計算,或只是探索方法時,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立刻直立,直立於學生的各個方面後,並沒有真正理解操作開始的過程追求計算方法的情況下。這很可能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判例法要靠記憶的獲得方法與技能的真理。這顯然是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歷史老師恰恰是這一課的學生真,扎扎實實地通過認識的過程提供了一個新鮮和典型案例。在教學中,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有機會體驗,有機會體驗,有機會明白,有機會創造。新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學生活動的經驗,其背後深意的目標,還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他們的大腦,挖掘,潛心感悟。 (c)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關系管理和演算法來處理算術計算教學的基礎。北京小學老師平安一直在「小數加減法」,在這節課老師一節課是幫助學生掌握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小數加法和減法運算符。老師要求學生在自主系列的稱號,這已編制一個學生出了0.8 +3.74 =這個類型將揭示「小數點對齊」,是本節課的重點是十進制減法演算法時一個重要的總結。為了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到認知動員現有的整數加減法,經驗判斷,推理,抽象思維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嘗試做每一個,並解釋他們的理由這樣做。老師:你已經做了很多的加法和減法的問題,無一例外,都與底部的兩個數字對齊,可以使這個問題你為什麼不這樣做的底部?生:最後一個是位整數,它是有點底對齊對齊。小數不一定是相同的最後一個,這不是底部對齊。老師:即使你沒有對齊的底部,但誰對齊?健康:小數點對齊,這是相同的數字對應。老師:你看到了深刻,非常准確,一定會有一個理由這樣做。為什麼一定要在小數點可對齊到相同的數字對齊呢?生1:如果你不對齊的計算錯誤。生2:如果你不把小數點對齊,而底部對齊,然後八等分和百分比4對齊,然後相加肯定是不正確的。生3:嗯,我,例如,如買兩件事情,一個是0.8元,3.74元到另一個,如果8和4之和的最後一位數字,是8加4個點的角度,那肯定是錯的。老師:我們研究了同樣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例如,可以講真話,你也可以,例如孩子。就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學生認為,我們都熟悉來解釋簡單的事情了「金錢」的例子說明深刻的道理,你真棒。似乎能夠計數加減單位只數相同。小結:原來和整數加減法似乎不太一樣了「十進制對齊」其實和「底部對齊」,是確保「相同的數字對齊」,而位相同數量的對准後面的真相是「同一罪名的數量直接減法。」你不僅找到了一種方法,更要了解此方法背後的數學道理,真是太好了。什麼占據了小數加減法在小學的位置「數與代數」的學習領域?如何把握其與整數加減法的關系?在本課中,應該如何展現知識的本質,把握教學的核心概念?老師的教學實踐在平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始終抓住教學知識課實施的「靈魂」,她並沒有滿足學生正確地計算出結果,而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向縱深一步引導學生的數學本質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十進制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意義來計算的深刻理解,即:十進制整數加法和減法減法是一致的性質和意義,那就是,相同的數加法和減法。因此,「不合理」和「明法」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匯總計算演算法有助於學生的數學的核心概念有更深的了解,能夠更好地實現「根據法律的學生和法律行為能力的計算操作正確。「的目標。第三,「一些操作」教學建議(一)處理直觀的操作管理演算法的抽象關系。原因是不容易理解,通過現實生活中,直觀的地圖,如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的學生和教師,幫助學生理解。 (二)處理的多樣性和演算法優化演算法的關系。演算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個性,學生可適當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喜歡另一種方法,但其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老師發現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的方式這個道理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 (三)關系處理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的,做題量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著眼於幫助學生獲得經驗和發展思路。 (四)生活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聯系在一起的計算。

㈦ 安全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安全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全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游戲「找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①教師:小朋友,請你找一找我們班級的門在哪裡?

②教師:他們都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③教師:想一想,家裡的門是什麼樣子的?和幼兒園里的門一樣嗎?

(2)觀看dvd,引導幼兒觀察片中小朋友使用門時的各種行為.

①教師:大家要仔細看看片中都出現了什麼樣式的門?

②教師:小朋友是怎麼關門的?手放在了哪裡?發生了什麼事?

③教師:片中的小男孩在玩什麼?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玩著玩著,小男孩發生了什麼危險?

(3)交流討論,引發幼兒思考並討論使用門的注意事項.

①教師:開關門的時候,手放在門縫處會不會有危險?為什麼?

②教師:隨便推拉擺弄門玩對不對?這樣可能會發生什麼危險?

2.概念學習

(1)觀看動畫,了解使用門時一些安全與不安全的行為.

教師:使用門時,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不安全的?來看一段動畫吧.

(2)交流並學習安全使用門的方法,知道不安全地使用門將會出現嚴重後果.

①教師:用力地開關玻璃門,會發生什麼危險?

②教師:開門時要注意什麼?

③教師:為什麼不能爬到門上或把自己掛在門上玩?(會撞到別人.會摔傷......)

④教師:大家再想一想,除了這些,使用門的時候還有那些安全要注意?(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出其他關於門的使用安全,教師可及時提示,如:不在門後玩耍等.)

3.教師小結.

4.教師 :開關門動作輕,慢推拉靜無聲,不攀爬不掉掛,不在門後玩游戲.家裡的門有很多不同的式樣,在使用這些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受傷,也不會傷害到別人.

安全教案 篇2

一 課題:

北師版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中加減法(一)中的《乘車》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能掌握這三種運算的演算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乘車這一情境,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過程 3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做數學」。在「乘車」中要講秩序,自覺排隊,主動讓座,尊老愛幼,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二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能獨立列出式子,掌握運算順序,進行具體計算,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運算方法的掌握。

三 學時:兩個學時

四 教材及學情分析

該部分內容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中「數與代數」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能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講解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也逐步增加難度。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多個加數相加、多個減數相減、加減混合。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由於是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低段,我採取的教學策略是以故事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以及能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五 教具:

學生准備小棒、圓片若干,教師的PPT

六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策略

為了適應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堂課以淘氣和笑笑去動物園玩為線索,吸引

學生注意力,同時PPT中展示大量圖片及動畫效果,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由情境抽象出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過程

(2)教法設計

本教學設計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借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

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啊,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要去動物園玩,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呢?但是啊,他們家離動物園比較遠,於是要乘車去,小朋友們平時乘過車嗎?乘車的時候是不是有的人下車有的人上車啊?那我們來看看淘氣他們乘的車吧。

(二)探索新知

1(展示PPT:一輛車上有2個小朋友,車的旁邊前面有3個小朋友,後面有2個小朋友)

那小朋友們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些什麼?——學生眾說紛紜

恩,我們的小朋友真會觀察,可是笨笨熊有個問題,希望孩子們能幫幫他,你們願意幫笨笨熊嗎?孩子們真是樂於助人,那問題就是現在車上一共有多少個人呢?(同桌間相互討論)

學生的答案可能是: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我是用加法加起來的下面有2+3=5個再加上車上的兩個就是5+2=7個;我是用小棒擺的

恩,孩子們真會思考,懂得用以前的知識。一個一個數太麻煩了,用加法是不是要簡便些?老師現在給大家變個魔術。老師能把2+3=5和5+2=7變成一個式子?(學生可能會疑惑)可看清楚老師怎麼變的哦。(展示2+3+2=7)同學們前後兩桌一組討論討論這個式子怎麼得出來的?(讓學生發表自己意見)孩子們真厲害,看穿了老師的魔術,老師用車上的兩個小朋友加上前面的3個小朋友再加上後面的兩個小朋友於是就是2+3+2=7。孩子們還有什麼問題嗎?(有問題就當場解決)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個式子,看看它有什麼特點?(學生眾說紛紜)嗯,你們真會觀察,我們發現比以前多了一個加號也多了一個數字,是三個數相加,數學王國里把這種多個數相加的算式叫做連加(板書)孩子們明白了沒? 2 (展示第二張PPT,車到站,上了兩人,下了3人)

車子繼續前行,唔唔唔,到站啦,我們聽聽小小乘務員怎麼說的?有沒有小朋友願意把小小乘務員的話再說一遍?有下車的也有上車的。他們是不是都很有秩序啊?那小朋友是不是在乘車中也要自覺排隊,遵守秩序,不插隊,還要尊老愛幼啊?那老師要給大家提個問看你們能不能解決?車上現在還有多少人呢?孩子們獨立思考(然後讓生說自己的想法,生可能會出現混合運算的做法)嗯,大家的答案真多,那哪種更簡便呢?(出示7+2-3和7-3+2)

7+2-3 7-3+2 這叫做加減混合運算。我們來說說這式子怎麼得來的?是不是這兩個都是對的?(讓生來說,教師補充)那我們怎麼算呢?(讓生來說)我們是不是按順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後面的?所以這兩個式子都是正確的。

3(展示第三章三張PPT 車到動物園,車上原來有6人,先下了4人後下了2人) 車子又到站了,我們聽聽小小乘務員怎麼說的,小朋友們聽明白了嗎?那你們能解決他的問題嗎?大家獨立思考,想出來的就告訴老師。(生眾說紛紜)嗯,大家真能幹,那老師就給大家講講你們很少見的這個式子。6-4-2,有沒有人告訴老師是怎麼想出來的?(讓生來說,師補充)是不是和我們剛才講的式子很像?哪裡像?(生發表意見)你們真會比較,我們把這個式子叫做連減。那現在你們來算算等於多少?(生說自己怎麼算的)

3 (展示動物園畫面)

經過重重困難我們終於到動物園門口啦,孩子們高興嗎?(播放錄音:要想進動物園大門先過我這一關)還要過關,孩子們有信心嗎?(出示5+2-3 7-2-3 4+1+5 8-3+4 讓生計算,並問他們怎麼算的)孩子們終於攻克難關了,為自己鼓掌,你們真棒(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然後出示小鳥的圖片,有8隻小鳥飛走了3隻又飛走了2隻,窩里還剩多少只?出示小馬的圖片,先來了4匹又來了5匹,阿姨說太多了,於是走了3匹,那圖上還有多少匹馬?出示刺蝟和氣球的圖片。有5個氣球,刺蝟先刺破了2隻然後又刺破了2隻,那圖上還有幾個氣球呢?讓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

(三) 游戲鞏固

孩子們今天表現真好,那我們來做個游戲放鬆放鬆好嗎?(開火車的游戲,每12個人一組,一人當司機,決定車往哪裡開。一人來當乘務員說上下車的人數,組員按照乘務員說的做,乘務員要記錄上下車的人數,在游戲中每組要分別列出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三個式子並計算,游戲完了每組匯報情況,把式子及答案展現給大家)

(四)總結回顧

好了,大家在游戲中表現得不錯,我們的課就要結束了。有沒有小朋友願意來說說今天的收獲?(生各抒己見)是啊,我們今天學習了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計算時要按順序算先算前面再算後面。小朋友回家後要多觀察,看看哪裡能用得上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八 板書設計

乘車

連加 2+3+2=7

加減混合7-3+2=67+2-3=6

連減 6-4-2=0

九 教學反思

我以淘氣和笑笑乘車到動物園看錶演的故事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有同學問我為什麼要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起初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然後我就想可能學生的思維與我們不一樣,我試講過這部分內容,在模擬課堂中,由於我們都是成人的思維模式,我們的答案可能會與真正的小學生有出入。比如一輛車上有2個小朋友,車的旁邊前面有3個小朋友,後面有2個小朋友,以我們的思維可能直接看到車下面有5個,然後直接是2+5=7.但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可能是看到車上2人,車下前面3人後面2人。這是10以內的數,有人可能會說我們直接數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換成一輛火車的上下車人數,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來數,既然四則運算貫穿整個數與代數中,那我們為什麼不用加減來計算這樣的問題呢,這樣既簡便又合理。

學科分析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對數學的教學首先應了解數學的學科結構。《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基本理念和數學大綱可以看出基礎教育的數學學科具有生活性、實踐性、邏輯性、思維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基本性質,比如這個教學設計我就設

計了具體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乘車這一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原型。在該課中我讓學生擺小棒、擺圓片、做開火車的游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中主要知識是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培養學生數感,經歷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同時,在課中多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學科三要素。學科三要素即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方法。首先是學科知識,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是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通過乘車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能掌握這三種運算的演算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學科能力,這節課體現的數學學科能力主要是解決實際問題、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能力。學科思想方法。本節課以乘車的情境貫穿整堂課,學生在學了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此內容,教師要做的是啟發、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多個數的加法、減法及加減混合。在整堂課中讓學生感悟這三種運算的意義、演算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出來。通過比較本節課的知識與以前的知識,找出本節課知識的不同點,加以重點說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如放學時給爸爸媽媽講講今天所學的知識,並能加以應用。

學科結構。學科結構分為實質結構、句法結構和組織結構。實質結構即知識結構,主要指本學科的核心概念、理論和模型。本節課的實質結構可概括為加法——連加——加法與減法——加減混合——減法——連減,三種新運算的意義和演算法。句法結構即學科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就學科學習方法而言根據建構主義,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和「中心」,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學生建造自己的「知識結構」而架橋鋪路。教師的角色如同建材超市的經理,為學生提供各種建築材料,幫助他們設計草圖,開辦訓練班,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建造」自己的房子。而不是房地產銷售者,先讓工人蓋好房子,再賣給學生。皮亞傑一般學習過程模式認為教學的關鍵在於營造一個使學生保持「好奇」和興趣的環境,以驅動他們去探究、發現周圍世界,從而不斷組織、建立和發展認知結構。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即兒童的獨立思維和操作能力與在他人協助下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教師的任務在於思考如何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對兒童的學習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與支持。皮亞傑將兒童的思維發展劃

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的案例及生活場景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3、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准備

1、真實案例《卡在喉嚨里的五角星》;課件《進餐時》、《肚子為什麼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2、圖片:(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過期的食物。腐爛變質的食物。假冒、劣質的食物。沒洗干凈的食物)

3、每組一小筐(內有圖片如:幼兒一邊走一邊喝水;吃飯時在說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鉛筆放入口中等)

4、一個鐵制五角星、120急救錄音、一段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播放120急救錄音,教師緊張提問:發生什麼事啦?(幼兒相互猜測)

2、教師出示一個小小的鐵制五角星,故作神秘:「要想知道發生什麼事?還要從這個小小的鐵制五角星說起。」

二、真實案例《卡在氣管里的五角星》進入

教師講解: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5歲的龍龍突然咳嗽不停,喘不氣來,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難受了。爸爸媽媽擔心死了。著急的父母叫來醫院的急救車,最後經過一位有經驗的老醫生的檢查,這位醫生從他喉嚨的側面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制的五角星。醫生說這個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檢查很難發現,幸虧爸爸媽媽及時來到了這里,要不會有生命危險的。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龍龍的病終於好了。醫生告訴龍龍說:「以後,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講述完後提問:

1、龍龍的身體好受嗎?

2、龍龍的爸爸、媽媽心裡怎樣?

3、醫生從他氣管里取出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4、醫生對龍龍說了什麼?

5、你還知道哪些東西特別危險,不能放入口中?

教師感慨: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真實的故事時,我的心裡和龍龍的爸爸、媽媽一樣著急,龍龍怎麼能把那麼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虧醫生爺爺的高招技術救了龍龍。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千萬不能隨便往嘴裡亂放東西。

三、觀看課件、情景表演深入

1、課件《進餐時》

內容:幼兒在吃飯時,有的在說笑,有的在扔飯,有的嘴裡含著飯在玩玩具,跑鬧。

教師和幼兒一邊觀看一邊討論: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教師參與發言:人在吃飯時,飯寶寶都要經過氣管,再到胃,如果吃飯時說話,瘋鬧,飯寶寶就會走錯路,也就容易嗆傷,嚴重者飯卡在氣管里,會因為喘不上氣來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飯喝水時,一定要安靜,不能說笑,打鬧。

2、課件《肚子為什麼疼》

內容: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媽媽買烤腸吃,媽媽只好給冬冬買了兩根。冬冬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見籃子里盛著許多草莓,抓起來就吃,媽媽說:「冬冬,等洗干凈了再吃。」「我不怕臟」冬冬吃了很多。夜裡,不知為什麼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觀看後討論: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為什麼會疼?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觀看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干凈的食物。

分析比較:這些東西你吃過嗎?說一說,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吃?

小結:大街上的燒烤的東西特別不衛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凈。買食物一定要有質量安全標志,保制期內的食物。一些腐爛變質,老鼠、蒼蠅叮咬過的假冒、劣質的食物不能吃,否則會食物中毒的。

3、教師與幼兒配合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內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媽媽買來了一條大鯉魚。做了一道好吃的蔥油鯉魚。明明聞著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來,媽媽說:明明,別著急,把魚刺弄乾凈了在吃,但明明可著急了,突然,喉嚨里卡住了魚刺,明明難受得哭起來了。媽媽一邊安慰明明,一邊帶他到醫院後,醫生阿姨幫他把魚刺取出來了。

提問:

(1)明明應怎樣吃魚?

(2)魚刺卡在喉嚨里該怎麼辦?

孩子共同總結:小朋友吃魚時,一定要仔細把魚刺弄乾凈再吃,一旦魚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為越哭,魚刺就陷得越深,應趕快告訴媽媽或老師,帶你到醫院去治療。

四、游戲「判斷對錯」漸入

分組進行游戲:

1、上幼兒園時,沒有生病的小紅非要媽媽幫她帶葯到幼兒園。

(用課件顯示動畫的兒童專家提醒:)不生病時,不能隨便吃葯,否則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且爸爸、媽媽的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後果非常嚴重。

2、鄰居的小哥哥給了小妹妹一個很小的果凍吃。

(用課件顯示動畫的兒童專家提醒:)小朋友聽過有很多小孩由於吃果凍而卡住喉嚨里喘不氣來而死亡的事情嗎?果凍我們小朋友盡量不吃,即使要吃時,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別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凍。

3、夏天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用課件顯示動畫的兒童專家提醒:)夏天天氣雖然很熱,但也盡量少吃雪糕,因為雪糕太涼容易讓胃寶寶難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個玻璃球放在嘴裡玩。

(用課件顯示動畫的兒童專家提醒:)玻璃球是危險物品,千萬不要放在嘴裡玩,容易出危險。

五、操作活動鞏固

1、請幼兒把小筐里認為做得不正確的圖片挑出來,並說一說為什麼。

例如:小朋友一邊走一喝水,容易嗆到。

2、師巡迴觀察幼兒引導幼兒互相討論,主動操作。

六、師幼共同布置「不亂吃東西」主題牆

1、教師快速在主題牆畫出笑臉和哭臉,幼兒把活動後的不正確的圖片張貼在主題牆的哭臉中,正確的圖片張貼在主題牆的笑臉中。(配上輕音樂)

2、教師在一旁鼓勵幼兒,把其他不能吃的東西添畫在主題牆上。

3、教師鼓勵幼兒繼續發揮想像和創意,設計「不亂吃東西」的家園互動小標語。

4、教師整理幼兒語言,一邊讀一邊書寫到主題牆上。

如:請家長、小朋友配合老師晨間一摸、二看、三查、四問。

請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小朋友的安全。

小朋友不帶危險東西入園。

午睡前,兜里無異物。

小朋友少吃冷飲,果凍,不往嘴裡亂放東西。

閱讀全文

與演算法初步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購買雲主伺服器推薦 瀏覽:422
個人所得稅java 瀏覽:761
多餘的伺服器滑道還有什麼用 瀏覽:191
pdf劈開合並 瀏覽:28
不能修改的pdf 瀏覽:752
同城公眾源碼 瀏覽:489
一個伺服器2個埠怎麼映射 瀏覽:297
java字元串ascii碼 瀏覽:79
台灣雲伺服器怎麼租伺服器 瀏覽:475
旅遊手機網站源碼 瀏覽:332
android關聯表 瀏覽:945
安卓導航無聲音怎麼維修 瀏覽:332
app怎麼裝視頻 瀏覽:430
安卓系統下的軟體怎麼移到桌面 瀏覽:96
windows拷貝到linux 瀏覽:772
mdr軟體解壓和別人不一樣 瀏覽:904
單片機串列通信有什麼好處 瀏覽:340
游戲開發程序員書籍 瀏覽:860
pdf中圖片修改 瀏覽:288
匯編編譯後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