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6年天干+地支+月的公式有沒有完整的計算方式求幫助
公歷年號與干支紀年年號的換算關系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任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順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屬象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干支紀年紀日法,天干與地支按順序依次組合,60種組合順次一循環。
公歷年號與干支紀年年號的換算關系:
(公元年數-3)/10……余數——天乾的順次,
(公元年數-3)/12……余數——地支的順次;
按同餘式組表示為:
公元年數-3≡天干序數(mod10),
公元年數-3≡地支序數(mod12)。
如 公元4年為甲子年:
4-3≡1(甲)(mod10),
4-3≡1(子)(mod12)。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4-3≡1(甲)(mod10),
1894-3≡7(午)(mod12)。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1911-3≡8(辛)(mod10),
1911-3≡12(亥)(mod12) 。
天乾地支紀年法60年一循環。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任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順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3——4——5———6——7———8——9——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任申 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任午 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任辰 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任寅 癸卯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任子 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任戌 癸亥
B. 最簡單的天乾地支紀年法
記住一個年分的天乾地支,比如1988的天乾地支為戊辰 龍年 我們要計算哪一年,天干十位十位往後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後推,因為天干為十位,地支為十二位。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2)2016天乾地支演算法擴展閱讀:
轉換規則:適用於所有公歷年號。
(1)根據萬年歷查看年干支,這是比較省事的方法。
(2)自然數序法求干支
根據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周期為10支的周期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
(3)整數序法求干支
天干按庚、辛、壬、癸、甲到癸的順序為-3、-2、-1、0、1~10,
地支的順序按申、酉、戌、亥、子到亥的順序為-3、-2、-1、0、1~12。
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年號/12的余數。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壬;
前22的年支=10-10=0=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年號/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年號/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2=辛;
1164年的年支=0-3=-3=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
C. 2016年的天乾地支日咋算
天干:〈2016-3〉÷10的余數是年天干
地支:〈2016-3〉÷12的余數是年地支
商不要去管:
D. 天乾地支時間表
天乾地支時間表
天乾地支所對應的一天的時間子23點-1點,,,,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戍19-21,,,亥21-23
天乾地支的時間換算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個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間的回歸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數123456789101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數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數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個位數-3(適用於任何西元年,個位數小於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餘數(整除餘0,即餘12=丑)③年支簡化:(西元年末二位數-1)-12*N=年支(適用於20世紀,即1900―1999年)(西元年末二位數+3)-12*N=年支(適用於21世紀,即200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為未綜上,2015年干支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餘4=巳,189年干支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過10,直接取個位數)②簡化公式:(和取個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個位=1,1=甲,故申月天干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個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為辛(註: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簡化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個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紀日,民間往往採取元旦干支推演算法,進而推定陽歷某天干支,由於閏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數固定,每月天數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該年各天干支,距離元旦多少天,減去60倍天數,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時干支推算:天干(晨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夜子)序數-101234567891011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時、丑時是每日的前兩個時辰,順序置前,地支序數也應置前,故將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於子時作為日期分界線,被一分為二,分為晨子和夜子兩個小時,晨子(0點-1點),子=-1。夜子(23點-24點),子=11。八字中,夜子時(23點-24點),仍屬於今天,仍用今天日干。①時支公式:時支=小時÷2-1(小時為偶數),時支=(小時+1)÷2-1(小時為奇數)②時干公式:時干=日干×2+時支(晨子=-1,夜子=11)例:求1:45,23:43,18:58,0:38時支?解:時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註:八字中,出生時間宜根據出生地所在時區,採用真太陽時。推算時柱干支,分鍾可以忽略不計,只用整小時推算)例:求乙卯日17:......餘下全文>>
天乾地支的干支與時間干支歷和農歷是兩套不同的歷法。干支歷又稱甲子歷,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歷,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作為歷法已施行了數千年,它完全參照黃道地日關系創建,以立春為元旦,一個回歸年為一年。在當代農歷借用干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起點,這是籠統的標注;「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古代歷法》一書中指出,干支紀年是從立春起算。天乾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干支歷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干支紀年以天乾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干支紀年(詳見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見下文五行、屬相),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輪回。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干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為甲申年,60年後的1704年同為甲申年,300年後的1944年仍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對應,因公歷和干支歷是不同的歷法,年份起點不同。干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由此知干支發明之初就是:干用於紀日,支用於紀月。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鍾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運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古代歷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於「子」刻度,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了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趕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丑」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逐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不同朝代年歲開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這個是夏歷。而商歷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歷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歷是年開始於建亥,但仍稱十月。至漢武帝改歷,才復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為歲首(武則天改過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干支紀月自官方到民間一直有使用!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歲具注歷日》(伯3403)為例,各月起始點的定義,並非歷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節氣,此故,二月就定義成從驚蟄(二月節)至清明(三月節)前一日,余類推。敦煌具注歷以節氣為各月之始的規矩,或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但從現存各漢簡殘歷中,均可見到以朔日作為各月月建起點的情形。干支紀月的推算較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經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訣為證(寅月為正月,寅為虎,又稱「五虎遁元」):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丙上起。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戊上起。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庚上起。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壬上起。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甲上起。為了便於推算,把他們的關系歸納於此表:年天干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甲、己丙寅丁......餘下全文>>
天乾地支是怎麼算時辰的?天乾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乾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歷法。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我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徵,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盪,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於蛇的了。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依據道士的說法,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並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於是亥時屬豬。
天乾地支,怎麼表示時間的!天乾和地支按順續表示年,六十年一循環,天乾和地支按順續表示月,六十月一循環,天乾地支表示日六十日一循環,天乾地支表示日,六十日一循環,單獨表示時間只用地支,每個地支表示2個小時,從夜間23一1點為子時,以此順推
幾點是什麼天乾地支時辰
時間
24時制
子
深夜11:00-凌晨1:00
23:00-1:00
丑
上午1:00-上午3:00
1:00-3:00
寅
上午3:00-上午5:00
3:00-5:00
卯
上午5:00-上午7:00
5:00-7:00
辰
上午7:00-上午9:00
7:00-9:00
巳
上午9:00-上午11:00
9:00-11:00
午
上午11:00-下午1:00
11:00-13:00
未
下午1:00-下午3:00
13:00-15:00
申
下午3:00-下午5:00
15:00-17:00
酉
下午5:00-下午7:00
17:00-19:00
戌
下午7:00-下午9:00
19:00-21:00
亥
下午9:00-下午11:00
21:00-23:00
天乾地支月份對照表從什麼時候開始從立春開始,小寒結束。
E. 天乾地支演算法為什麼減3,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
提起天乾地支演算法為什麼減3,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另外,還有人想問天乾地支的計算方式問什麼要減3或是4?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中國古代記年法為什麼其中要減去三,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中國古代的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天乾地支算年份為什麼減3。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六十甲子順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算地支減3等於零是怎麼回事。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2016的天乾地支的演算法。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天乾地支為啥以4開始。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以上就是與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相關內容,是關於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的分享。看完天乾地支演算法為什麼減3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