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源碼編輯器可以在蘋果手機用嗎
源碼編輯器不可以在蘋果手機使用。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源碼編輯器開發環境為C語言環境,C語言只能在PC端上進行操作,所以是不可以在蘋果手機上使用的。源代碼編輯器是程序員用於編寫計算機程序的文本編輯器,它通常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或是作為集成開發環境的一部分存在,或者是一個運行於瀏覽器中的網頁編輯器。
Ⅱ 方舟編譯器有什麼用,怎麼用
了解方舟編譯器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編譯器。編譯器能夠將高級語言轉換成機器能懂的機器碼,並按照指令運行。可以說是人類和機器溝通的橋梁。方舟編譯器是由華為百人專家團隊打造推出的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移動端編譯器。
1、用戶是否只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已編譯的軟體即可?
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上架了以後,用戶下載的就是編譯過的了。
2、方舟編譯器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它解決了安卓系統久用必卡頓的魔咒,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讓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A、提升了應用的流暢度;
B、降低手機 CPU 的開銷;
C、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
D、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
Ⅲ 鴻蒙OS——國產操作系統之崛起
余承東新品發布會上說,華為將圍繞五大場景實現「全場景1+8+N智慧生活戰略」。五大場景指智慧出行,家居,辦公,運動 健康 和影音 娛樂 。1+8+N指,1部手機,八大華為產品,N個生態合作夥伴。
華為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等機型已陸續升級為鴻蒙OS2系統,而接入鴻蒙系統的硬體品牌已超1000家,如美的,北汽極狐等。
鴻蒙OS2在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3億台,其中華為的設備2億台,合作夥伴1億台。華為已售的全場景連接設備10億台,其中手機7億台,超90%的華為手機都可升級為鴻蒙系統。華為也在同全球前200名的APP廠商洽談合作。
鴻蒙操作系統為純國產,面向物聯網的全場景操作系統,以手機操作為主,聯接 汽車 ,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設備。不是安卓系統的分支或修改,與安卓和蘋果系統有著根本性不同。
鴻蒙OS的源代碼已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10月份後,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開源。
消費者,能將生活的不同設備整合,連接。
開發者,代碼開源,多分布式技術,提供一站式開發環境。
設備商,設計方案組件化,滿足不同設備對操作系統的要求。
鴻蒙產業鏈:
1.生態核心: 華為雲和處理器,基於華為鯤鵬系列部署。
2.硬體: 整機,部件和主板等。
3.軟體: AI框架,中間件,資料庫和操作系統。
4.應用: 各類應用軟體。
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底層的軟體,連接應用軟體和硬體的橋梁。卡脖子環節之一,國產替代緊迫。
鴻蒙操作系統依次為:內核層,系統服務層,框架層和應用層。
系統功能按,系統>子系統>功能/模塊逐級展開,根據實際需求裁剪非必要的子系統或功能。已有操作系統只對應於某一種硬體,如:Windows對應電腦,iOS對應蘋果手機。而鴻蒙OS劍指萬物互聯時代,是全場景,多終端的操作系統。
採用微內核技術,藉助方舟編譯器,使各設備跨平台安裝,操作,並兼容所有的安卓及Web應用。
1)微內核操作系統,高安全和擴展性。
傳統安卓宏內核,所有系統服務代碼都在內核中。量大,漏洞多,擴展性差,小內存終端難搭載。
鴻蒙微內核系統:簡化功能,只提供最基礎系統服務,其他均放在用戶生態中。按需擴展,多設備彈性部署,代碼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安全性高。
2)分布式操作系統,打通多個應用場景。
鴻蒙系統通過通信平台,分布式管理,調度和虛擬外設,使各終端互通互聯。
分布式軟匯流排: 為異端設備互聯互通提供統一基座。
分布式數據管理: 用戶數據與設備不再綁定,跨終端運行。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多設備形成一個超級虛擬終端,各終端可便捷調用。
分布式任務調度: 統一服務管理,可遠程啟動,調用,連接及遷移等。
如:傳統相機,電腦,音響等原本相互獨立,通過鴻蒙整合,相互協同。用華為Share碰一碰,多屏協同等功能,將各硬體應用打通。
3)方舟編譯器,實現安卓APP快速切換。
絕大多數應用是Java語言編程,但硬體CPU只能理解匯編指令,需要編譯器來「翻譯」,將人的程序語言翻譯給計算機可理解並執行的語言。但在翻譯過程中易導致運行變慢或卡頓。
華為方舟編譯器,將Java語言直接變成機器碼,省去內置VM編譯器,APP在各種終端上快速安裝,啟動和運行,將安卓APP無縫遷移到鴻蒙系統。
2020年,全球操作系統市場規模370億美元。全球操作系統中,安卓和微軟系統市場份額總和超過70%,集中度高。
2020年,全球手機操作系統中,安卓佔63%,蘋果佔22%,兩者總和超過84%。國內手機操作系統,安卓佔89%,蘋果11%。
若鴻蒙OS推廣後成功,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操作系統。
1)鴻蒙VS安卓VS蘋果的操作系統情況:
硬體載體: 鴻蒙可搭載手機,電腦,手錶等各類物聯網設備,而安卓和蘋果以手機為主。
續航時長: 鴻蒙OS2續航時間5.1小時,長於安卓EMUI11的4.7小時和蘋果的3.9小時。
對開發者: 鴻蒙開源分布式操作系統,一次開發多端適配。安卓和蘋果只能單獨適配。
成長空間: 萬物互聯時代,鴻蒙的成長空間巨大,蘋果和安卓的成長空間有限。
2)鴻蒙VS安卓
鴻蒙微內核代碼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受攻擊率低,安全性高。華為P40Pro空間15.43GB,比安卓EMUI11少4GB。
3)鴻蒙VS蘋果
使用36個月後,鴻蒙OS的順序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下滑均不超5%。而蘋果順序讀寫速度下跌超75%,隨機讀寫速度下跌超19%。
鴻蒙OS最大短板是生態,構建成熟生態是鴻蒙生存的關鍵。
Ⅳ 方舟編譯器有什麼用,怎麼用
什麼是方舟編譯器?
了解方舟編譯器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編譯器。編譯器能夠將高級語言轉換成機器能懂的機器碼,並按照指令運行。可以說是人類和機器溝通的橋梁。方舟編譯器是由華為百人專家團隊打造推出的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移動端編譯器。
方舟編譯器怎麼用?
1、用戶是否只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已編譯的軟體即可?
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上架了以後,用戶下載的就是編譯過的了。
2、方舟編譯器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它解決了安卓系統久用必卡頓的魔咒,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讓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A、提升了應用的流暢度;
B、降低手機
CPU
的開銷;
C、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
D、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
Ⅳ 我想問一下怎樣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
1、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應用程序即可全速運行程序,從而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可以提升系統操作流暢度的24%,並且系統響應性能也能提升44%。
2、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為了提升android系統的編譯效率推出的一項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
3、方舟編譯器是基於GCC開發的交叉編譯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這些語言的庫(如libstdc++、libgcc等)。HCC運行在X86linux架構伺服器上,生成的二進制運行在Aarch64架構伺服器上。
4、2019年4月,在華為P30系列國內發布會上,華為首次宣布了該技術。8月31日,方舟編譯器開源。
更多關於如何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77541161601447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Ⅵ 華為的鴻蒙系統和蘋果的操作系統有什麼區別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的區別,大概就相當於谷歌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的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鴻蒙是開源的,不僅華為的手機和移動設備可以用,未來小米、OPPO、vivo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使用華為的鴻蒙系統。而蘋果的iOS是閉源的,只有蘋果手機、平板才可以使用,其它廠商想用也用不了。
華為鴻蒙系統開源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開源系統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開發者,一方面可以完善鴻蒙系統,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鴻蒙系統帶來更多的APP,幫助鴻蒙系統快速的建立起生態環境。我們知道谷歌的Android系統之所以能夠和蘋果iOS分庭抗禮,就是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都願意去用它,從而使Android系統快速的成長起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其中來,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米、OPPO、vivo都可以使用鴻蒙系統。這是因為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代碼都一清二楚,其它手機廠商也就不必擔心系統會被華為控制,用起來也更放心。而只有與其它手機廠商合作,才有利於將鴻蒙系統真正的推廣開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可以堂堂正正的進軍海外市場。現在很多海外用戶都對華為以及其它國產手機品牌有偏見,認為華為手機不安全。而當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人們就知道它的代碼里沒有任何後門或者其它隱藏的東西,這就有助於海外用戶接受華為或者其它搭載鴻蒙系統的國產智能手機。
相比之下,蘋果iOS系統是完全閉源的,它的代碼只有蘋果自己的開發人員才知道。因此應用開發者想要在iOS平台上架一款APP,必須要經過蘋果的同意。如果用戶在APP中進行了消費,蘋果也會從中抽成30%。這樣霸道的系統非常有美國人的風格,但由於蘋果手機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很多人對iOS系統產生了依賴,所以蘋果手機的銷量一直都很不錯。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另一個不同就是,鴻蒙是採用「微內核」的系統,它的核心代碼很少,因此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可以用在平板、智能電視甚至 汽車 的車機上。鴻蒙系統可以根據設備的硬體配置,來選用不同的功能,從而保證系統的流暢。同時,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之間也可以關聯互動。比如在開車的時候,車機的屏幕可以直接顯示手機的內容,甚至代替手機進行觸屏操作。這樣一來就相當於用手機代替了車機,在使用導航、語音助手等功能時會更加方便。
得益於鴻蒙系統核心體積小的特點,未來它可以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物聯網設備上,並且通過5G來與智能手機相連。所以如果說蘋果的iOS系統是基於4G的,那麼華為的鴻蒙系統就是基於5G的,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由於鴻蒙系統前不久才剛剛發布,目前使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非常少,能夠買到的也只有華為和榮耀的智慧屏電視。所以鴻蒙系統的優勢還需要通過更多的產品來證明。我個人覺得華為可以找幾款相對熱門的手機,提供鴻蒙系統的刷機包,讓極客發燒友和開發者先嘗試一下,如果測試反饋良好的話,未來就可以考慮正式發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華為鴻蒙系統並非是為了手機而准備的一套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是華為為了將來萬物互聯所開發的系統,可以支持手機、平板、電視等任何智能設備,手機僅僅是其中的一項而已。正是基於這理念,華為鴻蒙系統對比蘋果iOS系統具有先天的優勢。
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的先天因素已經具備,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還需要看後天軟體的生態建設情況。那麼,一起來看看華為鴻蒙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差異吧!
華為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具體差異
一、系統開發的架構理念
為何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理念要優於蘋果的iOS系統呢?主要是兩者系統開發對象的差異所導致。
華為鴻蒙系統並不僅僅局限於手機系統,自身開發時考慮的因素要遠超於蘋果iOS系統。鴻蒙系統的兩大特色分別是微內核與分布式。
可以說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面向未來的系統(想像力更加豐富),蘋果iOS僅僅是當下的一款優秀的手機系統。
二、系統發展方式的差異
蘋果iOS使用了封閉式的方式,僅僅自家手機產品可以使用iOS系統。華為鴻蒙系統使用了開源的方式,同谷歌的安卓系統類似,這樣可以加快自身生態環境的建設。至於兩者之間的優缺點,大家從安卓系統發展就能夠看出。
封閉式的發展,或許只能夠在蘋果身上才能夠實現。好處是可以獲得最佳的軟體匹配,並且軟體的質量能夠得到保障。開放式的發展,雖然能夠快速的建立自身的生態系統,但是系統的碎片化嚴重,軟體應用的質量普遍不高。不過在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系統的夾攻之下,當前採用開源的方式,將會是華為鴻蒙系統最好的選擇。
三、系統匹配對象的不同
華為鴻蒙系統的應用對象是所有的智能設備,並不局限於華為的手機、平板、電視等,甚至包括其他廠商的任何智能設備。蘋果iOS系統則單調的多,只能夠使用在自家的手機設備,至少目前蘋果並沒有開放iOS系統的意思。
從硬體設備適配的角度來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潛力更大,蘋果iOS系統的受眾更小。
華為任正非如何看待鴻蒙與蘋果系統之間的競爭
對於華為鴻蒙系統最了解的人莫過於任正非,一起來看看任總是怎麼說的吧!
華為任正非在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被問及您有多大的信息在加下來的兩到三年內把華為鴻蒙系統打造成與蘋果系統相媲美的操作系統?任正非答道,對於華為人來說,不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是也不能把下面的人逼得太緊。
由此可見,在任正非的眼中,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系統只是早晚的問題。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的事情,您怎麼看?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最大的區別是一個開源、一個閉源;兩者的共同點是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
目前, 操作系統有兩大陣營,一邊是基於微軟windows NT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衍生出來的操作系統 ,比如Linux、Mac OS、Android、IOS,還有華為的鴻蒙系統,路由器固件等,這些都是基於最初UNIX系統開發而來的。
UNIX系統誕生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Linxu誕生於1991年10月5日,Linux這個詞其實只代表Linux內核,是類UNIX家族的分支,有眾多的發行版本。
Android是基於Linux的開源系統 ,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用於相機系統。2005年8月被google收購,由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組成聯盟,共同維護和開發android系統,並以開源的方式發布了源代碼,所以android發展迅速,得到了手機廠商的廣泛支持。
IOS是蘋果開發的操作系統,最早2007年1月發布,IOS系統和Mac OS就同一個內核,學名是Darwin,基於喬布斯NEXT公司的OpenStep,而OpenStep的前身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SD,是UNIX的重要分支。
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的,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系統更加輕巧,可以適配PC、手機、智能穿戴設備、車載設備等,面向下一代網路的操作系統。
綜上所述, 蘋果的IOS系統和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是否開源。
蘋果的ISO系統是封閉的,是閉源的商業系統,只能用於蘋果自家的設備,不開放給其他手機廠商。蘋果IOS系統通過閉源的方式,控制了蘋果系統生態,因此流暢度比較好,沒有android系統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因此,很多蘋果手機仍然是2G運行內存,依然運行非常流暢。
華為的鴻蒙系統基於Linux內核,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的宏內核更加輕便。安卓系統超過了1億行代碼,內核代碼超過了2000萬行,但是用戶用到的代碼不到8%,整體比較冗餘,很難用於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華為鴻蒙系統,可以針對不同硬體能力的產品部署,並採用了分布式架構,適配不同的屏幕大小核硬體能力。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關鍵在於生態,生態的關鍵在於應用和開發者,為了能夠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鴻蒙系統將會建立開源基金會,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共同維護和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
由於華為鴻蒙系統(HarmonyOS)有開源版OpenHarmony,它在系統設計架構上與蘋果iOS之間確實存在很多不同之處,不是簡單的從功能上的使用就能加以區別,我們要更多了解其相關詳細信息才能知道它們到底有哪些差異。
一.蘋果iOS操作系統並不是源於Unix,而是源於Mac OS X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都源於美國的Unix,但後來因為商業版權問題,美國一些高等院校和其它商業群體只能用Unix閉源前的最後一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類Unix系統,比如免費的FreeBSD,OpenBSD,NetBSD,Minix等等。
直到 個人電腦 出現後,美國有些 科技 公司開始讓個人電腦的顯示屏出現圖形化桌面,比如比較知名的Mac OS 和Windows。而MacOS在以前的全稱為Mac OS X,它系統中的內核基於BSD Unix的內核,由NeXTSTEP和FreeBSD混合開發而成。
當個人電腦Mac OS X優化到MacOS版本之後,蘋果手機iOS操作系統的雛形iPhone OS也得以出現,而iPhone OS的架構核心是Darwin,主要由XNU內核和UNIX shell組成。
從上面的剖析可以知道,iPhone OS和Mac OS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也難怪有些蘋果用戶會認為iOS(或iPhone OS)就是移動版的Mac OS。況且,開發過iOS相關APP的程序員也應該知道,iOS的APP開發需要依靠Mac電腦來完成,在windows系統中無法去提供APP的開發環境和測試環境,這說明iOS系統的升級和開發必須要藉助於MacOS操作系統來實現。
二.華為鴻蒙系統早期並不是源於Linux,而是源於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當鴻蒙操作系統2.0版(或HarmonyOS 2.0版)出現後,有一些人總在固執的認為鴻蒙系統就是安卓系統。但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安卓系統在架構上沒有那麼多的內核和子系統服務支持。
其實,在2015年華為就發布了自己的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它是harmonyOS的雛形,也是華為相關智能硬體開發所依賴的核心系統。
我們從它的架構圖可以看到,整個架構的核心是LiteOS Kernel, 此核心具體組成部分並不是在類Unix系統-Linux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是基於其它的類Unix操作系統,有開放的API,可以屏蔽底層差異。也就是說,鴻蒙操作系統雛版LiteOS和Linux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但是,為了能夠在顯示屏設備上(如智慧屏、手錶、手機、平板電腦)繼續用到安卓系統中的APP,華為只能將安卓系統中內核Linux Kernel暫時添加到鴻蒙系統的內核層中,以便為安卓APP軟體提供正常的運行環境。
為了驗證,我們可以到HarmonyOS的官網去查看,鴻蒙操作系統2.0版已不是單微內核操作系統,而是多內核操作系統,內核層有Linux Kernel、LiteOS、其它子系統。這么多內核和子系統,已經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手機移動操作系統,而是萬物互聯。
結語:從上面所有分析的內容來看,不管是華為的鴻蒙系統還是蘋果的操作系統,都在借鑒早期的類Unix系統的設計架構方式,然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長期研究和 探索 ,最終分化出新的操作系統Mac OS X和 Lite OS。
至於蘋果的iOS和華為的HarmonyOS,現在也是在他們原有的自主操作系統中進行改進,這種系統分化的能力讓華為和蘋果在自主操作系統上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大。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的IOS系統其實有很多的不同,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
基於不同的系統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是 基於微內核 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同時也是第一款基於微內核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系統。
蘋果的IOS是 基於UNIX系統 進行開發的,UNIX其實是宏內核。
微內核和宏內核有什麼區別呢?
微內核比較輕便,只需要幾萬行的C語言代碼就可以完成,而IOS這種宏內核的則需要幾億行代碼, 在理論上 鴻蒙系統佔用內存空間會比較小,並且執行效率更快。
開源與封閉華為的鴻蒙系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任何公司都可以免費使用,並且可以查看與修改源代碼,就像是安卓一樣。而蘋果的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除蘋果公司之外,其他任何公司都不可以使用。
開源與封閉各自有什麼有缺點呢?
開源 可以快速發展自己,因為使用的人多,很快的就可以建設好自己的生態,很多開發者還可以基於你的系統「定製」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東西。但是開源以後不利於系統的管理,就像安卓一樣,會有很多的「流氓」軟體,可以在後台悄悄的獲取你的隱私,系統安全性比較差。
封閉 式系統的安全性比較好,同時也利於管理應用的許可權,可以徹底清除後台的應用,使手機更加的流暢。但是不利於自己生態的建立,也不利於快速的發展。
是否兼容其他系統的應用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兼容安卓系統的軟體,鴻蒙系統在前期很難建設自己的生態,華為就為鴻蒙系統開發了「方舟編譯器」,只需將現有的安卓軟體放到「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安卓的軟體就可以在鴻蒙系統上使用了,並不是一些人所說的「鴻蒙系統就是安卓系統」,之所以可以兼容,是因為「方舟編譯的存在」。
而蘋果的IOS目前的生態做的非常的好,無需進行兼容其他操作系統的軟體。
可以搭載的設備因為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進行開發的,所以他比較輕便,幾乎可以用在任何的電子產品之上,比如手機、電腦、平板、智能手錶、藍牙耳機、音響、運動手環、智慧屏等等,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在智慧屏以及華為路由AX3系列上得到了應用。
蘋果的IOS因為基於UNIX,佔用的內存空間比較大,所以只能用在手機以及平板上,蘋果的電腦與智能手錶,還需要進行開發專門的系統。
鴻蒙理論上跟安卓是孿生兄弟,都是基於開源系統linux開發的操作系統,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開發的,linux跟unix屬於近親。鴻蒙兼容安卓系統的應用可以說非常簡單,所以鴻蒙的生態並不是問題,中國人用肯定不會有難度,關鍵是如何讓歪果仁用華為或者華為市場里的應用?就像中國人不用谷歌地圖,但是中國人可以用網路地圖高德地圖,而且用的很不錯一樣,只是個習慣問題。鴻蒙肯定能成功,也必須要成功!
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的二次開發系統(當然華為也自行進行了很大功夫的研發),而蘋果是macOS系統是將卡梅隆大學的Mash內核與FreeBSD整合研發的XNU操作系統,而蘋果的IOS系統其實與macOS系統差異並不大而不是UNIX系統開發過來的,所以其實也是XNU操作系統。
雖然現在很多商家都抄襲或者學習蘋果,甚至蘋果做出什麼,然後所有的安卓商家都有相應的產品而不自行設計,其實也是有問題的,當然雖然說一切的設計先來源於臨摹仿造,但如果在一段時間後,沒有自行的設計,也是萬萬不可的事情。
因為蘋果是一家最早的微機製造商之一,蘋果經歷了幾十年的興衰,從最開始的傲慢崛起,到後面的衰敗甚至被微軟僅以反壟斷的原因收購了其部分股票養著。
再到喬布斯的再次回歸,最後重新崛起,雖然內核依然是在別人的架構之上的系統,但也有很大部分的自行研發設計。
華為之前的安卓系統我也的確有使用過,屬於系統研發比較深的產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華為之所以能賣得不錯,的確有自行研發設計的功勞。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產品上,華為也同樣犯了與大多數安卓手機相同的問題,也就是在手機整體設計上,蘋果出了什麼,華為後面就有了什麼。當然華為也有自行設計的產品,不過華為的高端系列能看到別人設計的影子的內容其實並不少。可能出於研發成本考慮,才會有很多是別人的東西,但如果掙到錢了,還一直臨摹仿造,沒有自己的東西也是說不太過去的。
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開源的linux操作系統下開發的,區別在於蘋果屬於Mash FreeBSD的混合體,雖然都是別人的架子,但兩個內核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區別。
希望回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著明:文章首發觀點並未經過太多核實,因此有一些錯誤,目前已修正重新發布,希望對商家以及讀者有所幫助。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系統的區別,根據公開的各種信息我整理了一下,目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大致如下:
1、內核上的略相同目前鴻蒙系統1.0版本基於三個內核,也就是微內核、Linux內核以及LiteOS,到明年將徹底轉變為自研的微內核。
而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的重要分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發布的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即BSD,屬於Unix系統的變種,也稱類Unix。
在這個BSD的基礎上後續又繁衍出NextSte、OpenStep、Darwin等內核,最終蘋果在Darwin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現在的Mac和iOS系統!
而在這個過程中,NeXTstep曾引入過微內核第一代先驅,也就是Mach,因此目前的蘋果iOS和macos其實也是號稱微內核系統。
這里有答主將鴻蒙認為是基於Linux系統開發,這顯然是常識性的錯誤,因為Linux自身是宏內核!宏內核和微內核的區別很大,單就代碼量來說,微內核不到1萬行C代碼就可以搞定,而現在的Linux已經達到了幾千萬的代碼。
目前微內核是學界的寵兒,已經經歷過三代的發展,解決很多實用性的問題,全球范圍內也有開源的微內核系統,如seL4,也有商業化較好的微內核如QNX等。
華為紅么採用微內核同時配合其自身的CPU研發能力,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驚喜。對了,目前谷歌也已經推出微內核的系統:Fuchsia。
2、鴻蒙和iOS系統的不同鴻蒙系統和iOS系統雖然在內核上有相似之處,但由於目前雙方處於的整體環境不同,具體實施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iOS走了一條封閉的道路,具體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都能明白。
鴻蒙走的是開源道路,目前iOS和安卓已經掌控全球手機市場,如果鴻蒙不走開源道路,想要靠封閉系統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只有走開源,讓更多的生產廠商能用起來,同時也能讓開發者更方便快捷的開發應用軟體,這樣才能達到快速建設生態的目的。
同時為了能吸引用戶和開發者,鴻蒙系統前期還直接向下兼容安卓應用,同時配以方舟編譯器讓更多的廠商來進行適配,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
Lscssh 科技 官點評: 概況起來說,鴻蒙和iOS在內核架構上類似,但具體應用上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之所以這么操作就是為了能更快的建立自己的生態,這個生態包不僅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使用的生態,也包括徹底打通各個終端設備,成為橫跨多平台的操作系統。
這就是鴻蒙和iOS的異同點,但未來這兩個系統在大方面來說將並無太大不同,蘋果也會徹底實現跨平台,這是行業發展大趨勢,無可避免,未來的差異僅僅是細節應用上。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 科技 官】,謝謝~~
華為鴻蒙OS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與其說鴻蒙OS是一個操作系統,倒不如說它是一個生態,它可以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體互助、資源共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
其實蘋果的操作系統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只是它們實現的思路完全不一樣,鴻蒙OS採用1+8+N策略,1代表手機,手機是未來智慧生活的入口,因此顯得很重要,8分別代表:車機、音箱、耳機、手錶/手環、平板、大屏、PC、AR/VR,這些設備可以整合和協同更多的使用場景,N泛指IOT設備,華為為其他智能家居廠商提供方案,使更多設備接入到華為生態中。
蘋果生態與鴻蒙生態最大的區別就是華為打通了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壁壘,設備A的攝像頭可以給設備B使用。而蘋果設備中設備A的攝像頭只能是設備A的攝像頭。
蘋果系統有它的先發優勢,但鴻蒙系統也有它的後發優勢,期待鴻蒙系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又有人要說任正非吹牛了,畢竟他有些高調的說:
你覺得兩者的區別是,開源和閉源的區別嗎?我覺得不是!在我看來,蘋果的系統,某種意義上是開源。你可能不能理解?蘋果明明是內核是閉源呢,怎麼成了開源呢?我的理解是:
而我們說鴻蒙系統是開源的,那是因為它的心思很大,它想打造任何設備都可以使用的系統。所以對於它的描述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這里的語言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從內核方面,它使用的微內核就和蘋果的( Unix 系統)內核是Darwin Mach不同。
我不贊同將開源和閉源作為它們的區別,雖然確實存在,可是這方面蘋果和鴻蒙系統,可能會相互的閉源和開源分別有些涉及,有些包含關系。
而我覺得它們核心的區別——生態。這是最主要的區別。蘋果的生態已經健全;而鴻蒙系統的生態卻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雖然任正非說,媲美蘋果只需要2-3年,但是我還是有些保留, 不到最後一刻,我們也不能篤定。這反而是它們的不同——鴻蒙系統想超越蘋果,如果將這種區別縮小,我覺得鴻蒙系統才有機會,真正硬抗蘋果系統,
其實,我們也知道鴻蒙系統的優勢很明顯,因為它已經有了雛形,解決了微內核最難的問題——開發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吸引廣大開發者為其開發,畢竟鴻蒙系統囊括了所有設備,這一點就很有優勢。蘋果雖然生態已經健全,可是圈子小,這就讓鴻蒙系統有了發展的潛力。
Ⅶ 華為的鴻蒙系統和蘋果的操作系統有什麼區別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華為鴻蒙系統並非是為了手機而准備的一套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是華為為了將來萬物互聯所開發的系統,可以支持手機、平板、電視等任何智能設備,手機僅僅是其中的一項而已。正是基於這理念,華為鴻蒙系統對比蘋果iOS系統具有先天的優勢。
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的先天因素已經具備,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還需要看後天軟體的生態建設情況。那麼,一起來看看華為鴻蒙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差異吧!
華為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具體差異
一、系統開發的架構理念
為何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理念要優於蘋果的iOS系統呢?主要是兩者系統開發對象的差異所導致。
華為鴻蒙系統並不僅僅局限於手機系統,自身開發時考慮的因素要遠超於蘋果iOS系統。鴻蒙系統的兩大特色分別是微內核與分布式。
可以說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面向未來的系統(想像力更加豐富),蘋果iOS僅僅是當下的一款優秀的手機系統。
二、系統發展方式的差異
蘋果iOS使用了封閉式的方式,僅僅自家手機產品可以使用iOS系統。華為鴻蒙系統使用了開源的方式,同谷歌的安卓系統類似,這樣可以加快自身生態環境的建設。至於兩者之間的優缺點,大家從安卓系統發展就能夠看出。
封閉式的發展,或許只能夠在蘋果身上才能夠實現。好處是可以獲得最佳的軟體匹配,並且軟體的質量能夠得到保障。開放式的發展,雖然能夠快速的建立自身的生態系統,但是系統的碎片化嚴重,軟體應用的質量普遍不高。不過在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系統的夾攻之下,當前採用開源的方式,將會是華為鴻蒙系統最好的選擇。
三、系統匹配對象的不同
華為鴻蒙系統的應用對象是所有的智能設備,並不局限於華為的手機、平板、電視等,甚至包括其他廠商的任何智能設備。蘋果iOS系統則單調的多,只能夠使用在自家的手機設備,至少目前蘋果並沒有開放iOS系統的意思。
從硬體設備適配的角度來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潛力更大,蘋果iOS系統的受眾更小。
華為任正非如何看待鴻蒙與蘋果系統之間的競爭
對於華為鴻蒙系統最了解的人莫過於任正非,一起來看看任總是怎麼說的吧!
華為任正非在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被問及您有多大的信息在加下來的兩到三年內把華為鴻蒙系統打造成與蘋果系統相媲美的操作系統?任正非答道,對於華為人來說,不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是也不能把下面的人逼得太緊。
由此可見,在任正非的眼中,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系統只是早晚的問題。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的事情,您怎麼看?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的區別,大概就相當於谷歌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的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鴻蒙是開源的,不僅華為的手機和移動設備可以用,未來小米、OPPO、vivo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使用華為的鴻蒙系統。而蘋果的iOS是閉源的,只有蘋果手機、平板才可以使用,其它廠商想用也用不了。
華為鴻蒙系統開源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開源系統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開發者,一方面可以完善鴻蒙系統,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鴻蒙系統帶來更多的APP,幫助鴻蒙系統快速的建立起生態環境。我們知道谷歌的Android系統之所以能夠和蘋果iOS分庭抗禮,就是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都願意去用它,從而使Android系統快速的成長起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其中來,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米、OPPO、vivo都可以使用鴻蒙系統。這是因為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代碼都一清二楚,其它手機廠商也就不必擔心系統會被華為控制,用起來也更放心。而只有與其它手機廠商合作,才有利於將鴻蒙系統真正的推廣開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可以堂堂正正的進軍海外市場。現在很多海外用戶都對華為以及其它國產手機品牌有偏見,認為華為手機不安全。而當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人們就知道它的代碼里沒有任何後門或者其它隱藏的東西,這就有助於海外用戶接受華為或者其它搭載鴻蒙系統的國產智能手機。
相比之下,蘋果iOS系統是完全閉源的,它的代碼只有蘋果自己的開發人員才知道。因此應用開發者想要在iOS平台上架一款APP,必須要經過蘋果的同意。如果用戶在APP中進行了消費,蘋果也會從中抽成30%。這樣霸道的系統非常有美國人的風格,但由於蘋果手機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很多人對iOS系統產生了依賴,所以蘋果手機的銷量一直都很不錯。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另一個不同就是,鴻蒙是採用「微內核」的系統,它的核心代碼很少,因此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可以用在平板、智能電視甚至 汽車 的車機上。鴻蒙系統可以根據設備的硬體配置,來選用不同的功能,從而保證系統的流暢。同時,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之間也可以關聯互動。比如在開車的時候,車機的屏幕可以直接顯示手機的內容,甚至代替手機進行觸屏操作。這樣一來就相當於用手機代替了車機,在使用導航、語音助手等功能時會更加方便。
得益於鴻蒙系統核心體積小的特點,未來它可以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物聯網設備上,並且通過5G來與智能手機相連。所以如果說蘋果的iOS系統是基於4G的,那麼華為的鴻蒙系統就是基於5G的,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由於鴻蒙系統前不久才剛剛發布,目前使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非常少,能夠買到的也只有華為和榮耀的智慧屏電視。所以鴻蒙系統的優勢還需要通過更多的產品來證明。我個人覺得華為可以找幾款相對熱門的手機,提供鴻蒙系統的刷機包,讓極客發燒友和開發者先嘗試一下,如果測試反饋良好的話,未來就可以考慮正式發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了。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最大的區別是一個開源、一個閉源;兩者的共同點是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
目前, 操作系統有兩大陣營,一邊是基於微軟windows NT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衍生出來的操作系統 ,比如Linux、Mac OS、Android、IOS,還有華為的鴻蒙系統,路由器固件等,這些都是基於最初UNIX系統開發而來的。
UNIX系統誕生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Linxu誕生於1991年10月5日,Linux這個詞其實只代表Linux內核,是類UNIX家族的分支,有眾多的發行版本。
Android是基於Linux的開源系統 ,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用於相機系統。2005年8月被google收購,由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組成聯盟,共同維護和開發android系統,並以開源的方式發布了源代碼,所以android發展迅速,得到了手機廠商的廣泛支持。
IOS是蘋果開發的操作系統,最早2007年1月發布,IOS系統和Mac OS就同一個內核,學名是Darwin,基於喬布斯NEXT公司的OpenStep,而OpenStep的前身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SD,是UNIX的重要分支。
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的,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系統更加輕巧,可以適配PC、手機、智能穿戴設備、車載設備等,面向下一代網路的操作系統。
綜上所述, 蘋果的IOS系統和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是否開源。
蘋果的ISO系統是封閉的,是閉源的商業系統,只能用於蘋果自家的設備,不開放給其他手機廠商。蘋果IOS系統通過閉源的方式,控制了蘋果系統生態,因此流暢度比較好,沒有android系統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因此,很多蘋果手機仍然是2G運行內存,依然運行非常流暢。
華為的鴻蒙系統基於Linux內核,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的宏內核更加輕便。安卓系統超過了1億行代碼,內核代碼超過了2000萬行,但是用戶用到的代碼不到8%,整體比較冗餘,很難用於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華為鴻蒙系統,可以針對不同硬體能力的產品部署,並採用了分布式架構,適配不同的屏幕大小核硬體能力。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關鍵在於生態,生態的關鍵在於應用和開發者,為了能夠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鴻蒙系統將會建立開源基金會,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共同維護和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的IOS系統其實有很多的不同,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
基於不同的系統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是 基於微內核 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同時也是第一款基於微內核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系統。
蘋果的IOS是 基於UNIX系統 進行開發的,UNIX其實是宏內核。
微內核和宏內核有什麼區別呢?
微內核比較輕便,只需要幾萬行的C語言代碼就可以完成,而IOS這種宏內核的則需要幾億行代碼, 在理論上 鴻蒙系統佔用內存空間會比較小,並且執行效率更快。
開源與封閉華為的鴻蒙系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任何公司都可以免費使用,並且可以查看與修改源代碼,就像是安卓一樣。而蘋果的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除蘋果公司之外,其他任何公司都不可以使用。
開源與封閉各自有什麼有缺點呢?
開源 可以快速發展自己,因為使用的人多,很快的就可以建設好自己的生態,很多開發者還可以基於你的系統「定製」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東西。但是開源以後不利於系統的管理,就像安卓一樣,會有很多的「流氓」軟體,可以在後台悄悄的獲取你的隱私,系統安全性比較差。
封閉 式系統的安全性比較好,同時也利於管理應用的許可權,可以徹底清除後台的應用,使手機更加的流暢。但是不利於自己生態的建立,也不利於快速的發展。
是否兼容其他系統的應用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兼容安卓系統的軟體,鴻蒙系統在前期很難建設自己的生態,華為就為鴻蒙系統開發了「方舟編譯器」,只需將現有的安卓軟體放到「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安卓的軟體就可以在鴻蒙系統上使用了,並不是一些人所說的「鴻蒙系統就是安卓系統」,之所以可以兼容,是因為「方舟編譯的存在」。
而蘋果的IOS目前的生態做的非常的好,無需進行兼容其他操作系統的軟體。
可以搭載的設備因為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進行開發的,所以他比較輕便,幾乎可以用在任何的電子產品之上,比如手機、電腦、平板、智能手錶、藍牙耳機、音響、運動手環、智慧屏等等,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在智慧屏以及華為路由AX3系列上得到了應用。
蘋果的IOS因為基於UNIX,佔用的內存空間比較大,所以只能用在手機以及平板上,蘋果的電腦與智能手錶,還需要進行開發專門的系統。
鴻蒙理論上跟安卓是孿生兄弟,都是基於開源系統linux開發的操作系統,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開發的,linux跟unix屬於近親。鴻蒙兼容安卓系統的應用可以說非常簡單,所以鴻蒙的生態並不是問題,中國人用肯定不會有難度,關鍵是如何讓歪果仁用華為或者華為市場里的應用?就像中國人不用谷歌地圖,但是中國人可以用網路地圖高德地圖,而且用的很不錯一樣,只是個習慣問題。鴻蒙肯定能成功,也必須要成功!
不要被蘋果的水軍們的吹捧忽悠和欺騙了,蘋果手機存在30個致命缺陷:1、不支持通話錄音;2、信號極差(基帶英特爾劣質);3、價格虛高;4、電池小,待機時間短;5、雖然現在有18所謂快充,但充電速度慢;6、不支持聲控打、接、掛電話,不支持手勢接電話7、雙層主板發熱大, 游戲 發熱,發熱翻車;8、配件昂貴,不支持第三方更換;9、不支持滾動截圖;10、傳輸文件麻煩,封閉系統;11、相對上代取消了3d touch功能,相對上代簡配、12、5G遙遙無期,13、偽雙卡雙待,副卡不支持4G;14、外觀淪落醜化15 max228克,半斤重磚頭16 720p垃圾屏幕,都沒上1080p,字體稍大,顯示就是模糊,不信可測 17 後置三攝全網最丑18全網最大劉海全網最丑19 全網最大最粗邊框 20最不安全手機被點名批評 21低溫還關機,室外冬天低溫部分不能用 第22點配件與電池價格是國產手機幾倍 第23點標配5v1A充電器,沒有18瓦充電器需要另外花243大洋購買,還需要花100多買專用數據線, 第24點 iphone11沒有採用type c介面,為自家lighting介面,非常不方便 第25點 無3.5毫米耳機孔 第26點不支持存儲卡擴展 第27點不支持紅外遙控 28 不支持無線反向充電。29.不支持屏下指紋 30,app收費嚴重超標,部分app費用不僅要錢,會員費用是安卓兩三倍
又有人要說任正非吹牛了,畢竟他有些高調的說:
你覺得兩者的區別是,開源和閉源的區別嗎?我覺得不是!在我看來,蘋果的系統,某種意義上是開源。你可能不能理解?蘋果明明是內核是閉源呢,怎麼成了開源呢?我的理解是:
而我們說鴻蒙系統是開源的,那是因為它的心思很大,它想打造任何設備都可以使用的系統。所以對於它的描述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這里的語言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從內核方面,它使用的微內核就和蘋果的( Unix 系統)內核是Darwin Mach不同。
我不贊同將開源和閉源作為它們的區別,雖然確實存在,可是這方面蘋果和鴻蒙系統,可能會相互的閉源和開源分別有些涉及,有些包含關系。
而我覺得它們核心的區別——生態。這是最主要的區別。蘋果的生態已經健全;而鴻蒙系統的生態卻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雖然任正非說,媲美蘋果只需要2-3年,但是我還是有些保留, 不到最後一刻,我們也不能篤定。這反而是它們的不同——鴻蒙系統想超越蘋果,如果將這種區別縮小,我覺得鴻蒙系統才有機會,真正硬抗蘋果系統,
其實,我們也知道鴻蒙系統的優勢很明顯,因為它已經有了雛形,解決了微內核最難的問題——開發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吸引廣大開發者為其開發,畢竟鴻蒙系統囊括了所有設備,這一點就很有優勢。蘋果雖然生態已經健全,可是圈子小,這就讓鴻蒙系統有了發展的潛力。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系統的區別,根據公開的各種信息我整理了一下,目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大致如下:
1、內核上的略相同目前鴻蒙系統1.0版本基於三個內核,也就是微內核、Linux內核以及LiteOS,到明年將徹底轉變為自研的微內核。
而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的重要分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發布的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即BSD,屬於Unix系統的變種,也稱類Unix。
在這個BSD的基礎上後續又繁衍出NextSte、OpenStep、Darwin等內核,最終蘋果在Darwin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現在的Mac和iOS系統!
而在這個過程中,NeXTstep曾引入過微內核第一代先驅,也就是Mach,因此目前的蘋果iOS和macos其實也是號稱微內核系統。
這里有答主將鴻蒙認為是基於Linux系統開發,這顯然是常識性的錯誤,因為Linux自身是宏內核!宏內核和微內核的區別很大,單就代碼量來說,微內核不到1萬行C代碼就可以搞定,而現在的Linux已經達到了幾千萬的代碼。
目前微內核是學界的寵兒,已經經歷過三代的發展,解決很多實用性的問題,全球范圍內也有開源的微內核系統,如seL4,也有商業化較好的微內核如QNX等。
華為紅么採用微內核同時配合其自身的CPU研發能力,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驚喜。對了,目前谷歌也已經推出微內核的系統:Fuchsia。
2、鴻蒙和iOS系統的不同鴻蒙系統和iOS系統雖然在內核上有相似之處,但由於目前雙方處於的整體環境不同,具體實施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iOS走了一條封閉的道路,具體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都能明白。
鴻蒙走的是開源道路,目前iOS和安卓已經掌控全球手機市場,如果鴻蒙不走開源道路,想要靠封閉系統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只有走開源,讓更多的生產廠商能用起來,同時也能讓開發者更方便快捷的開發應用軟體,這樣才能達到快速建設生態的目的。
同時為了能吸引用戶和開發者,鴻蒙系統前期還直接向下兼容安卓應用,同時配以方舟編譯器讓更多的廠商來進行適配,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
Lscssh 科技 官點評: 概況起來說,鴻蒙和iOS在內核架構上類似,但具體應用上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之所以這么操作就是為了能更快的建立自己的生態,這個生態包不僅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使用的生態,也包括徹底打通各個終端設備,成為橫跨多平台的操作系統。
這就是鴻蒙和iOS的異同點,但未來這兩個系統在大方面來說將並無太大不同,蘋果也會徹底實現跨平台,這是行業發展大趨勢,無可避免,未來的差異僅僅是細節應用上。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 科技 官】,謝謝~~
感謝閱讀,回答本領域問題。
本文詳細分析鴻蒙系統跟蘋果iOS的主要區別,並針對這些區別探討鴻蒙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目前我們對華為鴻蒙系統的認識應該轉變,如果僅僅把鴻蒙看成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去分析,那就會對鴻蒙未來的發展產生錯誤的判斷,因為鴻蒙的主攻方向並不是手機,或者說不僅僅是手機,因為鴻蒙與蘋果的iOS和安卓操作系統有著顯著的不同。
鴻蒙系統的微內核幾乎可以裝到任何電子設備裡面去,而蘋果iOS不具備這個能力鴻蒙的微內核特性跟蘋果的iOS顯著不同,我之所以把這個不同點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一點決定了鴻蒙操作系統跟蘋果iOS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他們的使用場景和目標可以講已經南轅北轍。
鴻蒙的微內核只有幾萬行代碼,安裝文件大小不足1M,而Linux宏內核有2700萬行代碼,iOS的內核也是幾千萬行的規模,而安卓操作系統的代碼量更是接近1億行,安裝包幾個G大小。
那麼鴻蒙操作系統為什麼要實現微內核能力呢?因為這將賦予鴻蒙安裝到任何的電子設備裡面去的能力,只要這種設備有幾M的內存空間就可以。
通過這張余承東的演講圖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電腦、筆記本、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是GB級別, 汽車 、手錶等產品的系統大小是MB級別,而未來大部分的物聯網設備的系統則非常小,安裝文件是KB級別的。
MB和KB級別的電子設備操作系統目前只有鴻蒙可以做得到,iOS和安卓是無能為力的,這是鴻蒙特意跟iOS產生的巨大差異性,同時這也意味著鴻蒙可以進入到iOS和安卓都無法涉及的市場領域裡面去。
鴻蒙的這個策略我認為是非常有想法的,因為鴻蒙初一面世就直接在手機領域跟iOS和安卓這種壟斷系統正面硬扛,我個人覺得勝算很小,盡管華為很努力的培育HMS生態,但2、3年內應該還無法形成挑戰這兩強的實力。
但是憑借微內核能力,鴻蒙就可以去奪取未來的新興產業市場份額,那就是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跟手機不同,物聯網設備需要的晶元必須是非常小並且是很便宜的,你也不希望你家的洗衣機因為能上網要貴上一千塊錢吧,最好能幾十塊錢以內搞定。還有那些牛羊身上攜帶的物聯網晶元,不可能做得很大個頭,大部分也就指甲蓋大小,而且結構越簡單越好。
這么小尺寸的物聯網晶元顯然是裝不下iOS或者安卓那樣龐大身軀的,而鴻蒙的微內核能力顯然是為物聯網量身定製,再加上鴻蒙系統是開源的,一些小手機廠商,或者一些小的物聯網公司、穿戴設備公司,把鴻蒙源代碼拿過去改一改直接就可以用在自己的設備上了,關鍵對小廠家來說,搭載鴻蒙系統反而會變成一個賣點,肯定有不少廠家願意搭載。
所以鴻蒙就憑借微內核進入了iOS和安卓都鞭長莫及的新興市場,而且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這對鴻蒙初期的拓展是極為有利的。
鴻蒙的分布式能力致力於打通萬事萬物,iOS也不具備這種能力這又是鴻蒙有意跟iOS和安卓製造的一個巨大差異,分布式能力說簡單點,就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可以互聯互通甚至共享計算資源,就像在一個操作系統中運行一樣。比如你家裡的電視機、智能音響、電冰箱、洗衣機、窗戶、窗簾、都攜帶了搭載鴻蒙系統的晶元,由於鴻蒙系統具備分布式能力,這些設備相當於都處於同一個生態環境之下。
當鴻蒙基於微內核和分布式能力進入了大量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以後,特別是你家的大量設備都使用了搭載鴻蒙的物聯網晶元以後,日常使用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如果你的手機上同樣安裝了鴻蒙系統,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一些,這樣還可以反向促進鴻蒙系統在手機領域的發展。
鴻蒙的分布式能力同樣會受到廣大小廠家的歡迎,因為非常容易的就可以進入到鴻蒙系統的物聯網生態中去,華為又提供晶元又提供系統,小廠家只需要開發自己產品的功能特性就可以了,產品發布了搭載鴻蒙同樣是物聯網小廠的宣傳亮點,鴻蒙玩的這一手有點像IT界的農村包圍城市。
鴻蒙低至1毫秒的超低時延適用與工業精密控制領域,蘋果iOS同樣無此能力只有差異化才能建立足夠的競爭力,鴻蒙在這條道路上可謂煞費苦心,鴻蒙通過極簡的微內核和特別定製的架構,可以做到低至1毫秒的超低時延。
超低時延對精密加工的工業控制領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特性,目前在這個領域iOS和安卓同樣都是無能無力的,這部分市場的拓展鴻蒙又領先了一步。
鴻蒙就是靠著這種不斷建立差異化和進入iOS和安卓的空白市場的策略,首先保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等這些產業成熟了,鴻蒙也就建立起了這些新興產業的一套新的軟體生態,當然,這個策略最終能否成功,還有賴於全中國的廠商緊密合作一起建設。
鴻蒙將完全開源,蘋果iOS系統是封閉系統鴻蒙OS也許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一開始發布的姿態就放的相當低,鴻蒙系統表示要完全開源,並且將投入幾十億資金來吸引開發者基於鴻蒙開發軟體,同時准備好了方舟編譯器和成套的集成開發環境,盡管當前還不是特別的成熟,但是醜媳婦也勇敢地出來見人了。
開源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共建軟體生態,不僅是吸引用戶使用,更關鍵的是為了吸引開發者一起基於操作系統進行開發,這樣才能不斷完善系統並且豐富應用軟體。
當年強如安卓,在微軟、諾基亞塞班系統、蘋果iOS系統的競爭壓力下,也不得不採取了開源的策略,而這正成為了安卓成功的關鍵,不開源的微軟和塞班雖然背靠著實力強大的公司,但是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卻日漸衰落下去,而安卓軟體生態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而蘋果的iOS系統是以封閉出名的,iOS跟微軟是一樣的策略,通過封閉的壟斷體系實現高度的用戶粘性和高額利潤率,目前為止看起來蘋果iOS的策略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跟微軟在個人電腦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不同,蘋果的iOS面臨著安卓和未來鴻蒙的強烈競爭。
而反觀鴻蒙系統的開源做得比安卓更加徹底,免費給你用,代碼全開放給你,你來用我還獎勵你錢,開發工具和環境也都提前准備好了,可以講鴻蒙真的算是誠意滿滿。盡管這份誠意不一定能成功,畢竟對手確實有點強,但是如果連這份誠意都沒有,我覺得是基本沒什麼希望的。
總之,由於鴻蒙通過微內核、分布式能力、超低時延、開源建立了與iOS的差異性,可以方便地進入iOS甚至安卓無法涉及的物聯網、工業精密控制等新興領域,並且會受到未來廣大小物聯網廠商的歡迎,因此鴻蒙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都值得期待。
目前,華為的鴻蒙系統尚難與蘋果系統相比,但面對谷歌的封殺,必須要有做大做強的決心,也必須要接受市場的檢驗!
看到網上不少人對鴻蒙系統冷嘲熱諷,很是傷心。你可以不看好,但絕不應該落井下石!谷歌封殺華為,這是美國要扼殺中國高 科技 的發展,作為國人,在這個時候,必須要聲援華為、支持國產!
Ⅷ 蘋果手機如何下載方舟生存進化
蘋果下載軟體有幾個方式
1.通過桌面的app store登陸蘋果id獲取下載。
2.電腦安裝愛思助手客戶端,手機連接電腦安裝愛思移動版,通過愛思移動版安裝app。
3.找到軟體官方平台,用描述文件安裝軟體。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Ⅸ 蘋果手機最好看完這里,你自有答案
現在,手機的功能日益繁多,人們對手機也是天天不離手,沒有它我們就無所事事,出門連個東西都難買。現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有很多不錯的品牌,像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蘋果等等。這些手機品牌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不足。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肯定是想知道哪個品牌的手機最好、最值得購買。
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些品牌手機的認識。
通訊方面,作為一家以通訊行業起家的公司,做出來的手機信號肯定不差,畢竟是老本行;
拍照方面,和徠卡深度合作,再結合自身的多年研發,現在基本上屬於拍照領域的領航人;
續航這塊,因為是自主研發的處理器,加上方舟編譯器的優化,基本不用擔心非常耗電;
如今有了鴻蒙系統的存在,華為手機更是錦上添花,更加有了話語權,畢竟不是隨便一家公司都能夠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的。雖然現在才剛剛起步,但是相信未來一定能和安卓抗衡!
不過,華為手機性價比這塊不算很好,畢竟品牌影響力擺在那。想要很好的體驗,基本上都要幾千塊的手機, 像nova系列,P系列,mate系列都是很不錯的。
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不得不把親兒子榮耀拱手出去,因為只有這樣榮耀才可能脫離現狀,擁有更好的明天。
榮耀以前是主打性價比的,這點和華為定位不太一樣,它主要是吸引年輕人購買。不過,主要的參數還是和華為差不了多少的。
如今分家了,榮耀也有了自己的東西。 最新的榮耀50性價比很高,好評眾多,口碑爆棚,一下把榮耀的銷量拉上去了,這也是榮耀的一件大好事,不久後可以順勢推出magic 3。
小米一開始就是主打性價比,很多手機都是當時同類手機里性價比的佼佼者,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才知道小米的。但是好景不長,小米依舊想著如何做極致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卻忽略了當時手機市場已經是群雄爭霸。華為、oppo、vivo等友商齊發力,小米的性價比顯得有氣無力,導致銷量大跌。
接著小米也意識到了這點,近年來也開始進軍高端市場。比如今年發布的兩部高端機型——「安卓機皇」和「安卓之光」,雖說沒有很大的反響,但也是小米努力的成果。
千元機的性價比沒的說,老本行;
研發的MIUI挺適合國人的,是專門為了適應國人操作習慣設計的;
用高通驍龍的處理器很多年了,深入人心;
高端機的拍照性能也比以前提升了蠻多;
總之,想用一兩千元買不錯的手機,認准小米就OK。
外觀漂亮,非常符合年輕女性的審美;
拍照功能強大,這是oppo這么多年的最大賣點;
系統優化還不錯,研發的color OS流暢度沒的說;
不過,oppo手機價格偏高,如果不是特別喜歡建議別買。
以前和OPPO是同胞兄弟,開店都是連著的,起初的東西和oppo沒有很大區別;
vivo手機外觀設計 時尚 ,受廣大年輕人喜歡;
手機輕薄,握著舒服;
音質好;
和OPPO差不多,價格不夠親民;
不是很喜歡的話,建議不要入手。
說到蘋果,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的大哥。
旗下的第一部手機,早在2007年就發布了,可謂是比國產早了好多年。
為什麼蘋果這么牛?你應該知道這些:
1、系統
這么多年,智能手機徘徊於兩大系統——安卓和IOS,其中IOS就是蘋果自主研發的系統。iOS是閉源系統,流暢度這方面,安卓基本沒得比。盡管這些年安卓在努力追趕,不過仍然不能撼動蘋果系統的地位。安卓系統最多也用不過幾年,而iOS系統能用很多年還不卡!
2、音質
蘋果手機的音質是真好,這個用過的深有體會。
3、保值率
蘋果手機的保值率很高,因為iOS系統數年能保持流暢,所以用戶粘性高,很多蘋果用戶幾年不換手機。
蘋果手機好是好,不過價格真的不敢看……
誰讓他做得這么好呢,人家有資本賣這么貴[笑哭]
如果你很看重手機使用壽命,不在乎價格多少的話, 可以買蘋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對手機的要求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只要你覺得好,覺得用得舒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