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rip採用的演算法

rip採用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3-01-28 22:45:06

『壹』 簡述RIP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RIP協議的全稱是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用於一個自治系統(AS)內的路由信息的傳遞。RIP協議是基於距離矢量演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數」,即metric來衡量到達目標地址的路由距離。

二、該協議的局限性
1、協議中規定,一條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過15,這就使得該協議不能應用於很大型的網路,應該說正是由於設計者考慮到該協議只適合於小型網路所以才進行了這一限制。對於metric為16的目標網路來說,即認為其不可到達。
2、該路由協議應用到實際中時,很容易出現「計數到無窮大」的現象,這使得路由收斂很慢,在網路拓撲結構變化以後需要很長時間路由信息才能穩定下來。
3、該協議以跳數,即報文經過的路由器個數為衡量標准,並以此來選擇路由,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為沒有考慮網路延時、可靠性、線路負荷等因素對傳輸質量和速度的影響。

三、RIP(版本1)報文的格式和特性
3.1、RIP(版本1)報文的格式
0 7 15 31
命令字(1位元組) 版本(1位元組) 必須為0(2位元組)
地址類型標識符(2位元組) 必須為0(2位元組)
IP地址
必須為0
必須為0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個另外的路由,與前20位元組具有相同的格式)

「命令字」欄位為1時表示RIP請求,為2時表示RIP應答。地址類型標志符在實際應用中總是為2,即地址類型為IP地址。「IP地址」欄位表明目的網路地址,「Metric」欄位表明了到達目的網路所需要的「跳數」。

3.2. RIP的特性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路由器最初啟動時只包含了其直連網路的路由信息,並且其直連網路的metric值為1,然後它向周圍的其他路由器發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請求(該請求報文的「IP地址」欄位為0.0.0.0)。路由器根據接收到的RIP應答來更新其路由表,具體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項,並將其metric值加1。如果接收到與已有表項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則分下面三種情況分別對待:第一種情況,已有表項的來源埠與新表項的來源埠相同,那麼無條件根據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種情況,已有表項與新表項來源於不同的埠,那麼比較它們的metric值,將metric值較小的一個最為自己的路由表項;第三種情況,新舊表項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處理方法是保留舊的表項。
路由器每30秒發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應答的方式廣播出去)。針對某一條路由信息,如果180秒以後都沒有接收到新的關於它的路由信息,那麼將其標記為失效,即metric值標記為16。在另外的120秒以後,如果仍然沒有更新信息,該條失效信息被刪除。
2)RIP版本1對RIP報文中「版本」欄位的處理:
0:忽略該報文。
1:版本1報文,檢查報文中「必須為0」的欄位,若不符合規定,忽略該報文。
>1:不檢查報文中「必須為0」的欄位,僅處理RFC 1058中規定的有意義的欄位。因此,運行RIP版本1的機器能夠接收處理RIP版本2的報文,但會丟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規定的那些信息。

(3)RIP版本1對地址的處理
RIP版本1不能識別子網網路地址,因為在其傳送的路由更新報文中不包含子網掩碼,因此RIP路由信息要麼是主機地址,用於點對點鏈路的路由;要麼是A、B、C類網路地址,用於乙太網等的路由;另外,還可以是0.0.0.0,即預設路由信息。

(4)計數到無窮大(Counting to Infinity)
前面在RIP的局限性一部分提到了可能出現的計數到無窮大的現象,下面就來分析一下該現象的產生原因與過程。考察下面的簡單網路:
c(目的網路)----router A------router B
在正常情況下,對於目標網路,A路由器的metric值為1,B路由器的metric值為2。當目標網路與A路由器之間的鏈路發生故障而斷掉以後:
c(目的網路)--||--router A------router B
A路由器會將針對目標網路C的路由表項的metric值置為16,即標記為目標網路不可達,並准備在每30秒進行一次的路由表更新中發送出去,如果在這條信息還未發出的時候,A路由器收到了來自B的路由更新報文,而B中包含著關於C的metric為2的路由信息,根據前面提到的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A會錯誤的認為有一條通過B路由器的路徑可以到達目標網路C,從而更新其路由表,將對於目標網路C的路由表項的metric值由16改為3,而對於的埠變為與B路由器相連接的埠。很明顯,A會將該條信息發給B,B將無條件更新其路由表,將metric改為4;該條信息又從B發向A,A將metric改為5……最後雙發的路由表關於目標網路C的metric值都變為16,此時,才真正得到了正確的路由信息。這種現象稱為「計數到無窮大」現象,雖然最終完成了收斂,但是收斂速度很慢,而且浪費了網路資源來發送這些循環的分組。
另外,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metric值的最大值的選擇實際上存在著矛盾,如果選得太小,那麼適用的網路規模太小;如果選得過大,那麼在出現計數到無窮大現象的時候收斂時間會變得很長。
3.3. 為了提高RIP性能的兩項措施
3.3.1. 水平分割
在上面的「計數到無窮大」現象中,產生的原因是A、B之間互相傳送了「欺騙信息」,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自然會想到如果能將這些「欺騙信息」去掉,那麼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計數到無窮大」了嗎。水平分割正是這樣一種解決手段。
「普通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條路由信息是從X埠學習到的,那麼從該埠發出的路由更新報文中將不再包含該條路由信息。
「帶毒化逆轉的水平分割」是:如果一條路由信息是從X埠學習到的,那麼從該埠發出的路由更新報文中將繼續包含該條路由信息,而且將這條信息的metric置為16。
「普通的水平分割」能避免欺騙信息的發送,而且減小了路由更新報文的大小,節約了網路帶寬;「帶毒化逆轉的水平分割」能夠更快的消除路由信息的環路,但是增加了路由更新的負擔。這兩種措施的選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3.3.2. 觸發更新
上面的「水平分割」能夠消除兩台路由器間的欺騙信息的相互循環,但是當牽涉到三台或者以上的路由器時,效果就有限了。考察下面的網路:

+---+ +----+ +-----+ /-----\
| | | C +-------| D | -----|| E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
E是目標網路

針對目標網路,各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分別如下:
A:3 C
B:2 D
C:2 D
D:1 直連
當D與目標網路之間發生故障中斷以後,B和C都能正確的從D得到網路不可達的信息,但是,從上面的路由信息中可以看出,A雖然不會給C發送錯誤信息,但是A可能在未收到網路不可達信息之前就給B發送了路由信息,讓B錯誤的認為可以通過A到達目標網路,繼而又會出現「計數到無窮大」的現象。
觸發更新就是為了針對上述情況進行的一種改善,它的具體實現措施是:路由器一旦察覺到網路變化,就盡快甚至是立即發送更新報文,而不等待更新周期結束。只要觸發更新的速度足夠快,就可以大大的防止「計數到無窮大」的發生,但是這一現象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使用了觸發更新以後,當網路拓撲發生變化的時候,網路中會出現類似於「多米諾骨牌」的更新報文潮流,並最後中止於從未發生變化的路徑到達目標網路的路由器。

3.4. RIP中的4個定時器
RIP中一共使用了4個定時器:update timer, timeout timer, garbage timer, holddown timer。
Update timer用於每30秒發送路由更新報文。
Timeout timer用於路由信息失效前的180秒的計時,每次收到同一條路由信息的更新信息就將該計數器復位。
Garbage timer和holddown timer同時用於將失效的路由信息刪除前的計時:在holddown timer的時間內,失效的路由信息不能被接收到的新信息所更新;在garbage timer計時器超時後,失效的路由信息被刪除。
另外,在觸發更新中,更新信息會需要1到5秒的隨機延時以後才被發出,這里也需要一個計時器。
四、RIP版本2簡介
RIP版本2的報文格式如下:
0 7 15 31
命令字(1位元組) 版本(1位元組) 路由域(2位元組)
0xFFFF(2位元組) 驗證類型(2位元組)
驗證(16位元組)
地址類型標識符(2位元組) 路由標簽(2位元組)
IP地址
子網掩碼
下一跳IP地址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個另外的路由,與前20位元組具有相同的格式)

版本2的RIP使用了版本1中「必須為0」的欄位,增加了一些對於路由的有用信息,其主要新添的特性如下:
(1)報文中包含子網掩碼,可以進行子網路由
(2)支持明文/MD5驗證
(3)報文中包含了下一跳IP,為路由的選優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貳』 RIP採用的是什麼演算法

RIP是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的縮寫,採用距離矢量演算法

『叄』 RIP協議的工作原理

RIP協議是一種典型的距離矢量協議,它使用的也是距離矢量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進行路由更新時傳遞路由表。RIP協議的度量值是以跳數來計算的,即每經過一跳,度量值就會加一,這樣的度量值計算並不符合當前的網路環境,因為當前帶寬爆炸性的增長,可能會導致RIP選擇了次優路徑。RIP的最大網路直徑為15,也就是說RIP協議所能傳遞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數就是15跳,超過15跳就表示不可達。RIP協議作為典型的距離矢量協議,它的防環機制有兩種: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轉,簡單來說,水平分割就是從一個介面接收的路由更新,不會再從該埠發送出去。毒性逆轉則是從一個介面接收的路由更新,會再從該介面發出去,但是會將其置為不可達狀態(16跳)。RIP協議默認會進行自動匯總(有類路由協議),即傳輸的路由條目會自動進行主類的匯總,這樣會導致路由條目不精確,後續RIP協議為了解決該問題,將RIPV1升級為RIPV2,V2版本不僅支持手動匯總,使路由條目傳遞更加精準,而且將路由更新方式從V1的廣播變成了V2的組(224.0.0.9),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肆』 RIP路由協議的特點

特點RIP是一種距離矢量路由協議。RIP使用跳數作為路由選擇的度量。當到達目的網路的跳數超過15跳,數據包將被丟掉。預設地,RIP路由更新廣播周期為30秒缺點超過15跳便無法到達協議以跳數,即報文經過的路由器個數為衡量標准,並以此來選擇路由,這一措施欠合理性該路由協議應用到實際中時,很容易出現「計數到無窮大」的現象,這使得路由收斂很慢RIP採用的是D-V演算法(距離矢量路由演算法),下面是D-V演算法的優缺點優點:演算法簡單缺點:交換的路徑信息量大路徑信息傳播慢,使得路徑信息可能不一致。收斂速度慢,存在無窮計算問題。不適合大型網路

『伍』 rip採用何種演算法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就是內部網關協議的一種,它採用的是矢量距離(Vector-Distance)演算法。
RIP協議是V-D演算法在區域網上的直接實現,RIP將協議的參加者分為主動機和被動機兩種。主動機主動地向外廣播路徑刷新報文,被動機被動地接受路徑刷新報文。
包括RIP在內的V-D演算法路徑刷新協議,都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即「慢收斂」(slow convergence)問題。又叫「計數到無窮」(count to infinity)。如果出現環路,直到路徑長度達到16,也就是說要經過7番來回(至少30X7秒),路徑迴路才能被解除,這就是所謂的慢收斂問題。

『陸』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的RIP

(RIP/RIP2/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作為IGP(內部網關協議)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一種協議,主要應用於 AS 系統,即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連接 AS 系統有專門的協議,其中最早的這樣的協議是「EGP」(外部網關協議),仍然應用於網際網路,這樣的協議通常被視為內部 AS路由選擇協議。RIP 主要設計來利用同類技術與大小適度的網路一起工作。因此通過速度變化不大的接線連接,RIP 比較適用於簡單的校園網和區域網,但並不適用於復雜網路的情況。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是網際網路的標准協議,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RIP協議要求網路中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距離記錄。RIP協議將「距離」定義為:從一路由器到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定義為1。從一路由器到非直接連接的網路的距離定義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則距離加1。「距離」也稱為「跳數」。RIP允許一條路徑最多隻能包含15個路由器,因此,距離等於16時即為不可達。可見RIP協議只適用於小型互聯網。
RIP 2 由 RIP 而來,屬於 RIP 協議的補充協議,主要用於擴大裝載的有用信息的數量,同時增加其安全性能。RIPv1和RIPv2 都是基於 UDP 的協議。在 RIP2 下,每台主機或路由器通過路由選擇進程發送和接受來自 UDP 埠520的數據包。RIP協議默認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0S。
RIP的特點
(1)僅和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如果兩個路由器之間的通信不經過另外一個路由器,那麼這兩個路由器是相鄰的。RIP協議規定,不相鄰的路由器之間不交換信息。
(2)路由器交換的信息是當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時間交換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後路由器根據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進行相應配置使其觸發更新) RIP 和 RIP 2 主要適用於 IPv4網路,而 RIPng 主要適用於 IPv6 網路。本文主要闡述 RIP 及 RIP 2。
RIPng:路由選擇信息協議下一代(應用於IPv6)
(RIPng:RIP for IPv6)RIPng與RIP 1和 RIP 2 兩個版本不兼容。
RIP協議的「距離」其實就是「跳數」(hop count),因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加1。RIP認為好的路由就是它通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少,即「距離短」。
RIP與其它動態路由協議如OSPF、ISIS相比起來,在收斂時間和擴展性方面,RIP不如OSPF和ISIS,使用的網路規模也比OSPF和ISIS小;但是RIP配置和管理起來容易,所佔用的帶寬小。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是典型的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協議。文檔見RFC1058 、RFC1723 。
RIP通過廣播UDP報文來交換路由信息,每30秒發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RIP提供跳躍計數(hop count)作為尺度來衡量路由距離,跳躍計數是一個包到達目標所必須經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如果到相同目標有二個不等速或不同帶寬的路由器,但跳躍計數相同,則RIP認為兩個路由是等距離的。RIP最多支持的跳數為15,即在源和目的網間所要經過的最多路由器的數目為15,跳數16表示不可達。 -RFC 1058
-RIP採用貝爾曼—福德(Bellman-Ford)演算法
-RIP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
-RIP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RIP屬於典型的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協議。
-RIP消息通過廣播地址255.255.255.255進行發送,RIPv2使用組播地址224.0.0.9發送消息,兩者都使用UDP 協議的520埠。
-RIP以到目的網路的最小跳數作為路由選擇度量標准,而不是在鏈路的帶寬和延遲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RIP是為小型網路設計的。它的跳數計數限制為15跳,16跳為不可到達。
-RIP-1是一種有類路由協議,不支持不連續子網設計。RIP-2支持CIDR及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使其支持不連續子網設計。
-RIP周期性進行完全路由更新,將路由表廣播給鄰居路由器,廣播周期預設為30秒。
-RIP的協議管理距離為120。
RIP是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縮寫,採用距離矢量演算法。在默認情況下,RIP使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度量制度:距離就是通往目的站點所需經過的鏈路數,取值為1~15,數值16表示無窮大。RIP進程使用UDP的520埠來發送和接收RIP分組。RIP分組每隔30s以廣播的形式發送一次,為了防止出現「廣播風暴」,其後續的的分組將做隨機延時後發送。在RIP中,如果一個路由在180s內未被刷,則相應的距離就被設定成無窮大,並從路由表中刪除該表項。RIP分組分為兩種:請求分組和響應分組。
RIP-1被提出較早,其中有許多缺陷。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進的RIP-2,並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進行了修訂。RIP-2定義了一套有效的改進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網路由選擇,支持CIDR,支持組播,並提供了驗證機制。
RIP-2的特性:
RIP-2 是一種無類別路由協議(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
RIP-2協議報文中攜帶掩碼信息,支持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和CIDR。
RIP-2支持以組播方式發送路由更新報文,組播地址為224.0.0.9,減少網路與系統資源消耗。
RIP-2支持對協議報文進行驗證,並提供明文驗證和MD5驗證兩種方式,增強安全性。
RIP-2能夠支持VLSM
隨著OSPF和IS-IS的出現,許多人認為RIP已經過時了。但事實上RIP也有它自己的優點。對於小型網路,RIP就所佔帶寬而言開銷小,易於配置、管理和實現,並且RIP還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顯的不足,即當有多個網路時會出現環路問題。為了解決環路問題,IETF提出了水平分割法,在這個介面收到的路由信息不會再從該介面出去(split-Horizon)。分割范圍解決了兩個路由器之間的路由環路問題,但不能防止因網路規模較大、主要由延遲因素產生的環路。觸發更新要求路由器在鏈路發生變化時立即傳輸它的路由表。這加速了網路的聚合,但容易產生廣播泛濫。總之,環路問題的解決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和帶寬。若採用RIP協議,其網路內部所經過的鏈路數不能超過15,這使得RIP協議不適於大型網路。 1-記數最大值(maximum hop count):定義最大跳數(最大為15跳),當跳數為16跳時,目標為不可達。
2-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從一個介面學習到的路由不會再廣播回該介面。cisco可以對每個介面關閉水平分割功能。
3-路由毒化(route posion):當拓撲變化時,路由器會將失效的路由標記為possibly down狀態,並分配一個不可達的度量值。
4-毒性逆轉(poison reverse):從一個介面學習的路由會發送回該介面,但是已經被毒化,跳數設置為16跳,不可達。
5-觸發更新(trigger update):一旦檢測到路由崩潰,立即廣播路由刷新報文,而不等到下一刷新周期。
6-抑制計時器(holddown timer):防止路由表頻繁翻動,增加了網路的穩定性。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於D-V演算法的內部動態路由協議。它是第一個為所有主要廠商支持的標准IP選路協議,網路。對於更復雜的環境,一般不應使用RIP。
RIP1作為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具有與D-V演算法有關的所有限制,如慢收斂和易於產生路由環路和廣播更新佔用帶寬過多等;RIP1作為一個有類別路由協議,更新消息中是不攜帶子網掩碼,這意味著它在主網邊界上自動聚合,不支持VLSM和CIDR;同樣,RIP1作為一個古老協議,不提供認證功能,這可能會產生潛在的危險性。總之,簡單性是RIP1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但簡單性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RIP故障處理中必須關注的。 請求信息(可以是請求一條路由的信息),應答信息(一定是全部的路由)。
RIP是最常使用的內部網關協議之一,是一種典型的基於距離矢量演算法的動態路由協議。在不同的網路系統如Internet、AppleTalk、NOVELL等協議都實現了RIP。他們都採用相同的演算法,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做了小改動,適應不同網路系統的需要。
RIP有RIP-1和RIP-2兩個版本,需要注意的是,RIP-2不是RIP-1的替代,而是RIP-1功能的擴展。比如RIP-2更好地利用原來RIP-1分組種必須為零的域來增加功能,不僅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也支持路由對象標志。此外,RIP-2還支持明文認證和MD5密文認證,確保路由信息的正確。
RIP通過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報文交換路由信息,使用跳數來衡量到達目的地的距離。由於在RIP中大於15的跳數被定義為無窮大,所以RIP一般用於採用同類技術的中等規模網路,如校園網及一個地區范圍內的網路,RIP並非為復雜、大型的網路而設計。但由於RIP使用簡單,配置靈活,使得他在今天的網路設備和互聯網中被廣泛使用。 另外,RIP也有他的局限性。比如RIP支持站點的數量有限,這使得RIP只適用於較小的自治系統,不能支持超過15跳數的路由。再如,路由表更新信息將佔用較大的網路帶寬,因為RIP每隔一定時間就向外廣播發送路由更新信息,在有許多節點的網路中,這將會消耗相當大的網路帶寬。此外,RIP的收斂速度慢,因為一個更新要等30s,而宣布一條路由無效必須等180s,而且這還只是收鏈一條路由所需的時間,有可能要花好幾個更新才能完全收斂於新拓撲,RIP的這些局限性顯然削弱了網路的性能。
RIP的管理距離是120。
RIPV1與RIPV2的相同與不同。不同版本 RIPV1 RIPV2
1 有類路由 無類路由
2 不支持VLSM 支持VLSM
3 廣播更新(255.255.255.255)組播更新(224.0.0.9)
4 自動匯總,不支持手動匯總 自動匯總且可以手動關閉該特性,支持手動匯總
5 不支持驗證 支持驗證
6 產生CIDR 不產生CIDR 1抑制計時器
2度量值(hop count)
3 防環機制
4 匯總(默認相同),在邊界路由上匯總
5 使用UDP的520埠
6負載均衡默認為4條。最大為6條。
7 預設每隔30秒更新一次路由表
RIP的下一跳與METRIC的關系
metric下一跳 大寫進資料庫中,等180秒後再寫進路由表中 寫進資料庫中
小寫進路由表中 替換原有的路由
相同不給於響應負載均衡
默認情況下,配置相應版本的RIP只能接收和發送相應版本的RIP消息。可以配置設備介面限制收發RIP信息的類型。 (1)過於簡單,以跳數為依據計算度量值,經常得出非最優路由。例如:2跳64K專線,和3跳1000M光纖,顯然多跳一下沒什麼不好。
(2)度量值以16為限,不適合大的網路。解決路由環路問題,16跳在rip中被認為是無窮大,rip是一種域內路由演算法自治路由演算法,多用於園區網和企業網。
(3)安全性差,接受來自任何設備的路由更新。無密碼驗證機制,默認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設備的路由更新。不能防止惡意的rip欺騙。
(4)不支持無類ip地址和VLSM<ripv1>。
(5)收斂性差,時間經常大於5分鍾。
(6)消耗帶寬很大。完整的復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復制給所有鄰居,尤其在低速廣域網鏈路上更以顯式的全量更新。

『柒』 rip 是什麼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
(RIP/RIP2: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協議(RIP)是一種在網關與主機之間交換路由選擇信息的標准。RIP 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在國家性網路中如當前的網際網路,擁有很多用於整個網路的路由選擇協議。作為形成網路的每一個自治系統,都有屬於自己的路由選擇技術,不同的 AS 系統,路由選擇技術也不同。作為一種內部網關協議或 IGP(內部網關協議),路由選擇協議應用於 AS 系統。連接 AS 系統有專門的協議,其中最早的這樣的協議是「EGP」(外部網關協議),目前仍然應用於網際網路,這樣的協議通常被視為內部 AS 路由選擇協議。RIP 主要設計來利用同類技術與大小適度的網路一起工作。因此通過速度變化不大的接線連接,RIP 比較適用於簡單的校園網和區域網,但並不適用於復雜網路的情況。
RIP 2 由 RIP 而來,屬於 RIP 協議的補充協議,主要用於擴大 RIP 2 信息裝載的有用信息的數量,同時增加其安全性能。RIP 2 是一種基於 UDP 的協議。在 RIP2 下,每台主機通過路由選擇進程發送和接受來自 UDP 埠520的數據包。

RIP 和 RIP 2 主要適用於 IPv4 網路,而 RIPng 主要適用於 IPv6 網路。本文主要闡述 RIP 及 RIP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適用於小型同類網路,是典型的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協議。文檔見RFC1058、RFC1723。
RIP通過廣播UDP報文來交換路由信息,每30秒發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RIP提供跳躍計數(hop count)作為尺度來衡量路由距離,跳躍計數是一個包到達目標所必須經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如果到相同目標有二個不等速或不同帶寬的路由器,但跳躍計數相同,則RIP認為兩個路由是等距離的。RIP最多支持的跳數為15,即在源和目的網間所要經過的最多路由器的數目為15,跳數16表示不可達。

RIP概述
-RFC 1508
-RIP採用貝爾曼—福德(Bellman-Ford)演算法
-目前RIP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
-RIP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
-RIP屬於典型的距離向量路由選擇協議。
-RIP消息通過廣播地址255.255.255.255進行發送,使用UDP 協議的520埠。
-RIP以到目的網路的最小跳數作為路由選擇度量標准,而不是在鏈路的帶寬和延遲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RIP是為小型網路設計的。它的跳數計數限制為15跳,16跳為不可到達。
-RIP是一種有類路由協議,不支持不連續子網設計。
-RIP周期進行路由更新,將路由表廣播給鄰居路由器,廣播周期為30秒。
-RIP的管理距離為120。

RIP是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縮寫,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是當今應用最為廣泛的內部網關協議。在默認情況下,RIP使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度量制度:距離就是通往目的站點所需經過的鏈路數,取值為1~15,數值16表示無窮大。RIP進程使用UDP的520埠來發送和接收RIP分組。RIP分組每隔30s以廣播的形式發送一次,為了防止出現「廣播風暴」,其後續的的分組將做隨機延時後發送。在RIP中,如果一個路由在180s內未被刷,則相應的距離就被設定成無窮大,並從路由表中刪除該表項。RIP分組分為兩種:請求分組和響應分組。

RIP-1被提出較早,其中有許多缺陷。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進的RIP-2,並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進行了修訂。RIP-2定義了一套有效的改進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網路由選擇,支持CIDR,支持組播,並提供了驗證機制。

隨著OSPF和IS-IS的出現,許多人認為RIP已經過時了。但事實上RIP也有它自己的優點。對於小型網路,RIP就所佔帶寬而言開銷小,易於配置、管理和實現,並且RIP還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顯的不足,即當有多個網路時會出現環路問題。為了解決環路問題,IETF提出了分割范圍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過它得知路由的介面去宣告路由。分割范圍解決了兩個路由器之間的路由環路問題,但不能防止3個或多個路由器形成路由環路。觸發更新是解決環路問題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鏈路發生變化時立即傳輸它的路由表。這加速了網路的聚合,但容易產生廣播泛濫。總之,環路問題的解決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和帶寬。若採用RIP協議,其網路內部所經過的鏈路數不能超過15,這使得RIP協議不適於大型網路。

『捌』 RIP路由演算法

RIP協議適用於網路比較小的協議;OSPF適用於網路比較大的協議

RIP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非常簡單

RIP協議 要求每一個路由器維護從 路由器自己到目的網路的唯一最佳距離 ,也就是記載到某一個網路的的經過路由器的距離(跳數)。當距離 的時候,下一跳路由器欄位指向的是路由器名稱;當距離 的時候,下一跳路由器欄位 指向的是 "直接交付"。RIP路由器距離最多15,要是路由器距離是16的話,就是不可達。

從最多是15個路由器,也看得出規模比較小,適用於小的互聯網

算距離跳數大多數情況,自己也本路由器也要算一跳。具體根據題目要求算。

這些表項的得到 交換技術:

剛開始的時候的路由器的表項都是1(自己直接相連的網路),隨著和鄰居路由器每隔30s通氣,路由器表就不斷得到完善,即"收斂"

RIP報文就是路由器彼此通氣的信息,靠著RIP報文更新路由表

RIP是應用層協議,也就是它將來會作為數據部分,被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封裝。可以將路由信息就看做是一種數據,和正常的數據沒有區別,還是要被其他層封裝的。

一個RIP報文,最多傳25項表項信息。要是一個自治系統AS有比較大的網路,路由表項大於25的話,可以多發送幾個RIP報文。

特點:

網路通暢時傳得快,網路堵塞時傳的慢

經過好長時間才能知道網路1 出了故障

閱讀全文

與rip採用的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lc和單片機哪個好 瀏覽:535
帝國神話組建雲伺服器 瀏覽:827
鄧散木pdf 瀏覽:199
方舟怎麼直連伺服器圖片教程 瀏覽:563
假相pdf 瀏覽:336
找對象找程序員怎麼找 瀏覽:976
怎麼投訴蘋果商店app 瀏覽:470
華為手機如何看有多少個app 瀏覽:734
btr如何管理別的伺服器 瀏覽:410
spwm軟體演算法 瀏覽:184
70多歲單身程序員 瀏覽:221
高考考前解壓拓展訓練 瀏覽:217
用紙做解壓玩具不用澆水 瀏覽:584
谷輪壓縮機序列號 瀏覽:737
牛頓插值法編程 瀏覽:366
php多用戶留言系統 瀏覽:731
安卓和蘋果如何切換流量 瀏覽:703
怎麼知道dns伺服器是多少 瀏覽:976
5995用什麼簡便演算法脫式計算 瀏覽:918
電腦上如何上小米雲伺服器地址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