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圖解心經》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圖解心經》(吉布)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aX7R1vdxT7ru7CChdRTT8w
書名:圖解心經
作者:吉布
譯者:玄奘法師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
出版年份:2007-5
頁數:293
內容簡介:
《圖解心經》採用漂亮精美的圖解形式,一目瞭然的圖表與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流暢、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視覺的美的享受中,更獲得了一次心靈上的盪滌與淘洗。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典,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經只有260字,在佛教界的地位即舉足輕重。它攝取600卷《大般若經》心髓,講般若智慧和緣起性空的道理,被認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
《心經》自被譯介到漢地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它和《金剛經》一樣,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但是,此經文約而義深,除非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將其中的經義領略透徹。而我們這本書則借鑒了以往高僧大德的真知灼見,將圍繞這部《心經》的諸多問題一並呈現出來,讓人們更為真實的領悟和體會《心經》真諦,將這部可讀性、趣味性極強,空前無與倫比的千古奇書大白於天下。
『貳』 書法心經寫有什麼用
書法的第一層功夫叫「澄心」,《心經》可以令人收伏心魔,如果堅持每天抄習更知其不可思議。先不必著急,開始寫吧,隨後再詳細了解。
『叄』 看了那麼多書法《心經》,你知道如何鑒賞嘛
素有書法故鄉之稱的古城西安,在古剎大興善寺院內落成的大型《心經》書法碑刻,近日正式揭幕與廣大觀眾見面。據悉,此次落成的巨幅《心經》碑刻由書法家杜中信書寫,碑刻長40米、高8米,沉雄古樸,磅礴大氣,可謂海內外最大書法《心經》碑刻。
據《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文記載,作為密教祖庭的大興善寺曾經擁有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法寶——刻有《心經》的石壁。後經歲月銷蝕,不復存在。《心經》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古今書家無不沐手。
著名書法家杜中信先生為什麼要書寫《心經》,他在倡導一種怎樣的書法風尚?從古至今,為什麼抄寫《心經》的風靡經久不衰,並在當代書壇愈來愈熱?在中國歷史上,又留下了哪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心經》書法作品?我們又該怎樣欣賞和洞悉其中的奧妙和書法之美?本期,我們特邀著名書法家杜中信先生,帶您一起感悟《心經》之美——
2010年,當代著名書法家、長安大學書法教授杜中信舉辦書展,其中一幅《心經》巨型魏體楷書書法作品,一個字一平方米大,共二百六十個字,十分罕見。展覽一結束,大興善寺法師寬旭便積極聯系並主導重建《心經》石壁。該碑由慈善家資助,釆用福建花崗岩石,將原字略縮小,使用20公斤黃金貼金,歷經三年完成。如今矗立於觀眾面前的《心經》碑刻,長40米,高8米,寬闊壯觀,氣勢震撼,熠熠生輝,豪放大美,為絲路起點的西安又增一大景觀。
為什麼抄寫《心經》
一筆一畫,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為什麼要書寫《心經》,談起這個話題,杜老興致勃勃。
杜老介紹,歷史上,中國書法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古代人寫經,其實就是用書法寫成經文。諸如,敦煌出土的大量的寫經藏品,以及龍門石窟諸多的佛教造像記,包括其中著名的龍門十九品,都是中國書法經典的範本。從客觀研究來看,佛教與書法的緊密關系,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們當代書壇去重視和研究。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古代,書法與佛教的緊密關系遠遠超過了道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佛教中有一大批人在音樂、繪畫、文學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而這些成就,往往是通過書寫來完成。這從書法角度來說,無疑是一批珍貴的文化寶藏。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但影響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是六百部《大般若經》之精要。本經將內容龐大的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玄奘大師譯本僅260字,譯文精美流暢。《心經》非常殊勝,據說經常念誦、抄寫可以積集非常大的功德!故歷史上書法大家書寫《心經》無不如醉如痴,墨跡傳世頗多,如:王羲之、張旭、歐陽詢、趙孟頫、吳鎮、蘇軾、董其昌、文徵明、鄧石如、劉墉、傅山、康熙、乾隆、吳昌碩、弘一法師……可謂楷行隸篆草,洋洋灑灑。一人一風、一家一貌、一體一格,令人嘆為觀止。
佛家一直把抄經看作一種修行,認為抄經可以凈身心,增福慧,消業障。抄經就是用心、修心、養心,抄經就是與佛心心相印。所以,《心經》作為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經典,在歷代抄經風潮中最受青睞。上至帝王,下至文人,乃至黎民,均喜凈手虔書,從而在書法長河中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藝術瑰寶。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容易變得浮躁,而抄寫《心經》則是一種收攝心神的好方法,一筆一畫中,就是與智者對話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陝西是碑林所在地,全國名碑最多。中國唐代的碑刻,歷史上諸多著名書法家的碑刻,都集中在陝西碑林。而唐楷演變的重要時期,幾乎都在陝西。顏真卿的顏家廟碑、顏勤禮碑、多寶塔碑,柳宗權的玄密塔碑等都在碑林。「在我看來,我們這些做書法的人,就應該為陝西做些貢獻。2010年,我辦了人生最大一次個展,當時書壇因為種種原因,蔓延著一種熱衷書寫越怪越好的浮躁風氣。為抵制這些,我精心構思並書寫了這幅巨幅的魏體楷書作品《心經》,一個字約一平方米大小,整幅作品氣勢磅礴,雄強大氣,古樸遒勁。用這種端正、典雅、古樸磅礴的楷書來對比這種風氣,以給人啟迪,探討『三秦書風』的內涵,想提倡中國書法作品中那種古樸博大,莊重雄渾,氣勢磅礴之美。」杜老說。
杜老介紹:「我是主攻魏碑的書法家,當時,我結合魏碑的風格嘗試寫楷書,從而進行一次書法實踐的融合、探討,我對待此次創作非常認真。」很多人觀展後,直呼過癮和震撼,這對當代書壇無疑是一個正向引導。當時,著名書法家吳三大看展後直說「震撼」,說這樣氣勢磅礴的《心經》楷書作品,在當代書壇太罕見了,對人的心靈是一個極大的震撼。杜老說:「這個書法作品出現以後,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積極聯系我,主導在該寺院重建此碑。因為據考證,作為密教祖庭的大興善寺曾經擁有一面刻有《心經》的石壁,當時十分有名,但後來經過歲月銷蝕,不復存在。我覺得,這對弘揚佛教文化展示中國書法魅力,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所以積極支持,才有了現在這個《心經》石壁的出現。」
《心經》書法之美 含蓄有味
歷史經典之作 仍是當今典範
作為學者型的書法大家,杜中信強調,此次書寫《心經》,還因為他受到了歷史上諸多經典《心經》作品的啟迪。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來一篇篇經典的《心經》書法作品,其書法之美仍是當今書壇學習的典範。
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晉王羲之的《心經》,也稱懷仁集王羲之書《心經》。抄寫《心經》需沐手焚香,明窗凈幾;心靜如水,神居靈台;全神貫注,點畫見性。而通常以端莊典雅的正楷書寫,是合道的。傳王羲之所書《心經》,是懷仁集成。書帖字體結構端秀,逼似書聖真跡,晉人的書法以韻取勝,是在不激不厲中達到一種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的審美境界。從此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看出,似是有一種若不經意、平靜細致的美,它排斥了一切劍拔弩張、鋒芒畢露的表現,也不取奇詭豪放之美。
這正是王羲之經長期精研達到渾然天成的書法美,順從自然、委運任化的審美傾向,一直影響至今。如此委婉含蓄、質朴自然的書風,正好用來抄《心經》。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主張恢復傳統,「專從古人為法」,一生效仿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雖沒有很明顯的獨創的東西,但以其秀媚的書風而顯示深厚的功夫。看趙孟頫所書《心經》,線條細勁,如春蠶吐絲,自在流暢,以神傳神。
唐歐陽詢的《心經》,也是《心經》書法中的經典範本。歐陽詢楷書嚴謹,筆力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此《心經》小楷別具趣味。細品此帖,有卧聽清泉的高士之風。而唐張旭的草書《心經》號稱「最寫意的心經」。「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提筆落墨,一揮而就。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隻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珍藏。他的《心經》,雖然難辨寫的是什麼,自由放縱,卻又法度森嚴,恢宏大度之間飄舞著驚艷的靈動,堪稱鬼神之作。
元趙孟頫的行書《心經》可謂別具一格,趙孟頫被譽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南宋以來,書畫失去了北宋的生動神韻,趙孟頫書畫上提倡「貴有古意」,以振興頹勢。書法上,他從魏晉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產生了一種貌似古人的新書風。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在寫經史上也算是一個創例了。
明文徵明的《心經》小楷筆畫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他的書法少有火氣,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明代傅山的《心經》結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乾隆每年春節都例行抄寫《心經》一冊,這是皇帝在春節期間為老百姓發表新年賀詞的方式。到了近現代,弘一法師的《心經》可謂經典之作。弘一原名李叔同(1880-1842),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心經,須以心寫,弘一法師是然。
另外,溥儒《心經》也是珍品之作。溥儒字心畲,道光帝曾孫,為近現代著名書畫家、收藏家,與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溥儒篤信佛教,侍規至孝,此卷《心經》是為其母刺血而書,清正端莊,是稀世珍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肆』 書寫心經-「飄若浮雲的筆勢」像天上的雲,變化無常是諸法空相。
寫心情收入浮雲的損失,上簽上了緣變化無常是諸法行不行?
『伍』 書法心經字帖誰的最好
看你想學誰的,想學什麼體。王羲之的聖教序中有心經,楷書有歐陽詢,篆書有鄧石如和吳昌碩,主要是看你的個人愛好和選擇。這個東西沒有誰的最好,只有最喜歡。
『陸』 大幅趙孟頫書《心經》書法哪裡有想要幅大面積的,趙孟頫《心經》書法。
趙孟頫《心經》書法,現在若要尋找傳統字畫形式,如宣紙與紅印章的那種恐怕難找,我所見過有模擬復制的,也就是接近於拓片的那種不知能你能用上吧?效果是很逼真的模擬書法,也是宣紙的,1去w 朋友如果有興趣可去西安市書院門看看。或許能幫上你。
『柒』 為什麼這么多人喜歡書法《心經》
很簡單,第一:篇幅短,適於書寫,如果是篇幅很長的碑文,法帖,寫起來耗時耗力,則追捧者自然相對較少。第二:文筆優美,哲理豐富,符合讀書人的審美觀。古代懂書法的人,大多都是仕宦名流,或者學識淵博的人,如果沒有優美的文筆,人家連看都不看,正因為《心經》符合他們的審美標准,所以才倍受青睞。第三:文字利於表現書法功底。字不偏,不怪,利於書寫,又不十分簡單,是最為平常。正因其最平常,因此要寫的不平常,就最考驗書法家的書法功底了。。
『捌』 心經書法的版本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本子。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至今仍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現,下面列出部分重要版本。
梵文本
日本法隆寺藏兩片貝葉經鈔本 [4]日本法隆寺貝葉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梵文本《心經》,原本現收藏於東京博物館。相傳此本原為迦葉尊者手寫,後由菩提達摩傳給慧思禪師,再經由小野妹子於推古天皇十七年(西元609年)傳入日本[5]。凈嚴和尚於1694年以梵文悉曇體手寫抄錄。穆勒(Max Muller)於1884年轉寫成天城體及羅馬拼音,傳至歐美國家。1957年及1967年,孔睿校訂梵文本。 伯希和收集的梵文心經 [6]巴黎,菲爾(H. L. Feer)校訂之梵文本。原本現藏於法國巴黎帝國圖書館,Catalogue No.967,為梵藏漢蒙滿五本對照本,其梵文為蘭札(lan-dza)字體。
『玖』 跪求《心經》pdf電子版書籍免費網盤資源下載地址
《心經》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eAKngnRSSnYmBNnrN407A
「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奧義。由是崇敬之寶。專心禪學。」墨蘭:我心裡有人。皇帝:朕知道,是朕。
『拾』 心經書法的介紹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為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本性為空的佛教義理,而歸於「無所得」(不可得),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經屬於《大品般若經》六百卷中的一節,被 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為通行的為玄奘法師譯本。由於經文短小,便於持誦,在我國甚為流行。近代又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