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外國百年精華pdf

外國百年精華pdf

發布時間:2022-09-26 02:15:11

『壹』 《一本書讀懂績效管理》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一本書讀懂績效管理》(劉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AzA94N5nkkGF4LXICJ49Cw

提取碼: teye

書名:一本書讀懂績效管理

作者:劉禎

豆瓣評分:4.3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8

頁數:240

內容簡介:

回顧過去中國企業的成長歷程,既有屹立不倒的市場巨頭,新興崛起的「獨角獸」企業,也有泯滅於歷史舞台的「昨日」名企。企業的成長發展要花費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而在這悠久的成長歷程中,企業的萌芽、發展、巔峰乃至衰敗、沒落,都與其自身的績效管理有關。

隨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不斷變化,管理者該如何把控企業發展命脈,規避風險,持續成長?

作者劉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分析解讀二十多個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經典案例故事,以圖讓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與其產生共鳴的案例,並結合自身情況,更新自我認知,改善管理策略,激活企業動能,喚醒潛在績效!

作者簡介:

劉禎

華南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師從陳春花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現任教於上海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昆士蘭科技大學訪問學者;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報》審稿專家。喜馬拉雅《陳春花管理學著作精華解讀》撰稿人。

著有《劉永好:領先半步》《組織行為學:互聯時代的視角》《效率革命:聰明的管理者如何帶隊伍》等作品。且在《管理學報》《清華管理評論》《外國經濟與管理》等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貳』 《妄想山海》龍馬進化千年要吞什麼蛋

《妄想山海》龍馬進化千年可以吞藍蛋、紫蛋、橙蛋、神獸蛋。

噬蛋作用就是提升屬性上限,還有寵物資質,達到一個質的飛升,進化的另一種意思。不管是吞藍蛋、紫蛋、橙蛋、神獸蛋,都是可以的。

有些幾率低20%而已,不過印記是百年,千年蛋帶的印記,寵物要對應的印記蛋才可以進化。原料需要大世界找,吞有印記的蛋會有幾率收集印記,收集對應的印記組合後,再製作升階材料才會提高上限。

吞蛋方法及作用:

吞蛋原料是地圖隨機刷新。

不同的蛋具有不同的印記,旅者們需要去大世界找到吞蛋原料。

可吞噬的蛋在地面會有發光特效,將可吞食蛋放在地面上後寵物會自動進食。

當然,要集齊一套印記組合也並非易事,大家可以與其他旅者交換吞蛋原料,快速收集所需物品。

吞噬蛋作用就是提升屬性上限,還有寵物資質,達到一個質的飛升,進化的另一種意思。

『叄』 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 pdf

自海通以還,新學漸興,域外學術書籍譯介遂成近代中國「輸入學理,再造文明」(胡適語)之重要途徑;而對外國學者中國史研究著述的譯介,不僅有益於學術的繁榮發展,更有助於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但國外中國史研究林林總總,洋洋大觀,幾十年來(特別是近20年)對其譯介雖多,終也只能是「取一瓢飲」,因此這種譯介的態度和選擇標准本身小而言之實際又是學術變遷的反映,大而言之甚至可說是時代、社會變化的一種折射,成為值得研究的對象。本文不擬對50年來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的豐碩成果作全面研究述論,更非具體的書評書介,僅想對這種譯介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點、對國內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影響和意義等試作初步研究概述,難免掛一漏萬,誠祈方家指正。

(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不僅僅是一種政權的更迭,而是從經濟基礎、社會結構到上層建築深刻而全面的巨變,馬克思列寧主義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反過來又會影響經濟基礎,因此一種全面的社會變動要求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與之相應。「學術」屬上層建築.所以對舊有的學術進行「改造」就「勢所必至」了。由於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認識與中國革命關系重大,所以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學派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革命戰爭年代就已相對成熟;但在原先的高等院校的知識分子中,這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一直是種種非馬克思主義學派。這樣,以前者改造後者,對資產階級學術思想進行批判,自然成為這一領域的中心任務,對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自然也不可能離開這一中心任務。
對此意圖,當時出版的所有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幾乎都有明確的說明。《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的「中譯本序言」談到之所以翻譯此書一是因為該書的資料「有不小的利用價值」,但更重要的一個理由」是因為它「一向被中外資產階級學者奉為圭臬之作」,現在「不要忘記這些謬論在很長的一個時期中,曾經嚴重地毒害了中國的思想界。應該說在殖民主義理論的作品中,這部書是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而也就是反對殖民主義者所應該注意閱讀的東西」。①丹涅特著《美國人在東亞》、萊特著《中國關稅沿革史》、約瑟夫著《列強對華外交》、威羅貝著《外人在華特權和利益》、伯爾考維茨著《中國通與英國外交部》的譯者「前言」或「後記」,都毫無例外地鄭重聲明了這一點。

在當時百廢俱興的歷史條件下,就數量而言,翻譯出版的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並不算多。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50年代組織選譯的絕大多數著作的確代表了國外有關學術研究的一流水平,選書之精當與譯品質量之高至今仍令人欽佩,此皆說明選譯者眼光的不凡、學識的深厚與態度的嚴肅認真。例如,直到現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仍是被國內中外關系研究者引征最頻的著作之一;《外人在華特權和利益》一書在整體上仍未被超越……更有意義的是,當時代環境發生變化後,這些譯著的學術性便立即顯示出來,為一些相關學科在新時期的迅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
更值得注意的是,50年代初期對蘇「一邊倒」,各學科都在自身建設方面競相翻譯出版「蘇聯老大哥」的有關著作作為「教科書」,並奉為「典範」時,有關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卻翻譯出版極少,更無被視為「典範」之作。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在中國近代史學科中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學派當時即已相對成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方法,無需像其他不少學科那樣匆忙照搬蘇聯的「教科書」。

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和發展,「階級斗爭」愈演愈烈,對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分析、批判言辭也日趨激烈,這種「譯介」更明確被提到「了解敵情」、「興無滅資」、「反帝反修」的程度。《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資本主義國家反動學者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論著選譯》(第1、2卷)和《外國資產階級對於中國現代史的看法》近120萬字,選譯了從19世紀末葉以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仍有影響的英、美、法、德、日等國數十位資產階級學者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近代經濟及文化問題、中外關系、農民戰爭、邊疆危機、中國革命、國共斗爭……等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論述。在長達萬言的「序言」中,選編者對近百年來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中國研究狀況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對各種觀點進行了嚴厲的政治批判,並進一步申明了編譯的目的:「我們選譯這些資料,即是為了了解敵情和提供反面教材進行興無滅資的斗爭。我們從這些資料里可以進一步認清學術思想領域內,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真面目,認識帝國主義通過文化侵略毒化中國人民的罪惡活動,藉以激發我們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現代修上主義的斗爭,並且從斗爭中清除資產階級歷史學在中國史學界的流毒和影響,壯大歷史科學隊伍,團結一切愛國的歷史科學工作者,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新文化。」②

十年「文革」特別是它的中後期,有關俄蘇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在一片荒蕪的學術園地中突然「一花獨放」,翻譯出版了一大批。這種「一花獨放」,完全是由於「反修」斗爭和中蘇邊境沖突的需要。齊赫文斯基主編的《中國近代史》的中譯本「出版說明」寫道:「本書炮製者以極其卑劣無恥的手法,全面、系統地偽造近代中國歷史」,「惡毒誹謗攻擊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斗爭和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正確路線」。這篇個到5000字的「說明」充滿了「恬不知恥」、「瘋狂攻擊」、「秉承其主子出意旨」……這樣一些幾近謾罵的文字,並認定這部書的目的是「妄圖否定毛主席關於中國近代史的一系列科學論斷,否定毛主席為中國革命制定的馬列主義正確路線」,「變中國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③當時的「時代精神」可說盡在其中。而有關中俄邊境著述的譯介更多,由於這些譯著以資料、回憶錄為主且限於本文篇幅,恕不細述。但是這些翻譯為後來的中俄關系史研究打下了較為深厚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美關系在1971年開始解凍,費正清的名著《美國與中國》也在「供有關部門研究中美關系時批判和參考之用」的名義下,由商務印書館組織翻譯出版。

(二)
「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的開始,沉寂已久的學術開始復甦,由於較長時期的自我封閉,學界對國外學術研究的了解尤其必要、急迫。這種形勢,為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譯介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而開風氣之先且成效最著的則為中的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國門初啟的1980年創辦的不定期刊物《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
該刊編者在創刊號中明確表示其「目的在於及時介紹外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情況,了解外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動態,溝通中外學術交流」。承認「近年來,在中國近代史這個學術領域內,國外的研究工作發展較快」,「一些我們還未涉及的問題,國外也有了較深入的研究;國外還不時對我國近代史研究上的某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進行商榷或爭論。凡此種種,都需要我們及時了解,以改變閉目塞聽的狀況,活躍學術空氣,促進研究工作的發展」。「所收文章主要看其是否有新觀點、新資料,或新進展,至於內容與觀點正確與否,則不一定要求」。④從「了解敵情」、「反面教材」……到「溝通中外學術交流」、彼此平等地「進行商榷或爭論」,承認自己多有不足、曾經「閉目塞聽」……這種轉變是巨大的、根本性的。這篇「編者的話」雖只短短400多字,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時代的新精神,亦說明所謂新時期確非虛言泛論,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方方面面巨大的新變化。後人或許很難想像,這種平實如常的語言所說的本是最「平常下過」的道理、然而實際卻是那樣地「不平常」,因為它是那樣地來之不易。這種態度,可說是新時期譯介的代表。從1980年創刊到1995年終刊,《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15年來共出版27輯,發表了40O余篇近80O萬字的譯作。其中有國外學術期刊的論文翻譯,也有著作摘譯,文種涉及性、日、俄、法、德等諸多語種,以較快的速度、較為全面地向國內學術界介紹了外部世界的有關信息,對學術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對學術發展如此重要的刊物卻因種種原因不得個於幾年前停刊,學界至今仍咸為惋惜。另外,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從1990年創刊到1996年停刊,共出刊42期,也曾是了解國外有關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最近20年中,有關譯介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其中影響較大的譯叢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從1987年起出版「中國近代史研究譯叢」,陸續出版的有美國學者魏斐德著《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孔飛力著《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從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費維愷著《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陳錦江著《清末現代企業與官商關系》、施堅雅著《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英國學者楊國倫著《英國對華政策(1895―1902)》、日本學者濱下武志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
江蘇人民出版社從1988年起陸續出版的「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中與近代中國有關的譯著有美國學者費正清、賴肖爾著《中國:傳統與變革》、羅茲曼主編《中國的現代化》、格里德著《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50》、郭穎頤著《中國現代思潮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史華茲著《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柯文著《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墨子刻著《擺脫困境——新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周錫瑞著《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杜贊專著《文化、權力與國家——190O―1942年的華北農村》、艾愷著《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張灝著《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一1907)》、任達著《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周策縱著《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蕭公權著《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五四與現代中國」叢書收有譯著《五四:文化的闡釋與評價——西方學者論五四》、美國學者施瓦支(舒衡哲)著《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張灝著《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紀文勛著《現代中國的思想遺產——民主主義與權威主義》、日本學者近藤邦康著《救亡與傳統》。

其他譯著更是難以勝數,對不同專業領域都有相當的影響。
通論性的主要有費正清編《劍橋中國晚清史》(兩卷)、《劍橋中華民國史》(兩卷),另外費氏的《美國與中國》不斷重印,《費正清集》、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費正清自傳》和《費正清看中國》等都翻譯出版。還有美國學者石約翰著《中國革命的歷史透視》、史景遷著《天安門》、柯文著《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以及日本學者溝口雄三著《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等。

經濟史方面主要有美國學者郝延平著《中國近代商業革命》、《十九世紀的中國買辦——東西間橋梁》、劉廣京著《英美航運勢力在華的競爭(1862―1874)》、日本學者中村哲著《近代東亞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美國學者珀金斯著《中國農業的發展——1368―1968》、黃宗智著《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國農村的過密化與現代化》、楊格著《近百年來上海政治經濟史(1842―1937)》、法國學者白吉爾著《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等。
政治、軍事、社會史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周錫瑞著《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易勞逸著《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胡素珊著《中國的內戰》、齊錫生著《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小科布爾著《江浙財閥與國民政府(1927―1937)》、鮑威爾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興起(1895―1912)》、施堅雅著《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英國學者貝思飛著《民國時期的土匪》、加拿大學者陳志讓著《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蘇聯學者卡爾圖諾娃著《加倫在中國,1924―1927》、切列潘諾夫著《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賈比才等著《中國革命與蘇聯顧問》、論文集《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蘇聯學者論文選譯》等。

有關中外關系史的譯著主要有英國學者季南著《英國對華外交(1880―1885)》、美國學者李約翰著《清帝遜位與列強(1908―1912)》、威維爾著《美國與中國:財政和外交研究(1906―1913)》、柯里著《伍德羅·威爾遜與遠東政策(1913―1921)》、塔克曼著《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1911―1945)》、菲斯著《中國的糾葛——從珍珠港事變到馬歇爾使華美國在中國的努力》、科爾著《炮艦與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在中國(1925―1928)》、沙勒著《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柯偉林著《蔣介石政府與納粹德國》、包瑞德著《美軍觀察組在延安》、布賴克福特著《卡爾遜與中國》、凱恩著《美國政治中的「院外援華集團」》、孔華潤著《美國對中國的反應》、謝偉思著《美國對華政策(1944―1945)》、日本學者藤村道生著《日清戰爭》、蘇聯學者鮑里索夫等著《蘇中關系》等。
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伯納爾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林毓生著《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盧茨著《中國教會大學史》、日本學者實藤惠秀著《中國人留學日本史》、法國學者衛青心著《法國對華傳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傳教自由(1842―1856)》(兩卷)等。

人物研究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德雷克著《徐繼畲及其〈瀛寰志略〉》、史扶鄰著《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薛君度著《黃興與中國革命》、麥柯馬克著《張作霖在東北》、日本學者松本一男著《張學良》、蘇聯學者普里馬科夫著《馮玉祥與國民軍》、英國學者施拉姆著《毛澤東》、美國學者特里爾著《毛澤東傳》、邁斯納著《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周明之著《胡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弗思著《丁文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等。
以上僅是一個極為粗略的鳥瞰,但從中卻足可看出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在這20年中的繁榮盛況,確實起到了「改變閉目塞聽的狀況」、「溝通中外學術交流」的作用,對這期間中國近代史學界學術的活躍和發展起了不能忽視的推動作用。

(三)
這期間的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對國內有關研究的影響、促進是多方面的。當然,學術的變化、各種新觀點的產生總體而言自有更為深刻的社會與學術自身的背景和原因,這種「譯介」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由於本文的任務只是分析這種「譯介」的作用,不必對其他背景與原因作深入探討與詳細論述,故祈讀者勿因此而以為筆者認為新時期的種種新觀點完全是這種「譯介」外在作用的結果;同樣,對各種新觀點本身的具體分析、深入研究和評判也不是本文的任務。故本文亦僅限於客觀論述「譯介」對各種新觀點的影響和作用。大體而言,這種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時期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一個引人注目、也引起激烈爭論的觀點是從現代化(本文中「現代化」與「近代化」二詞意義相同,根據行文需要選擇使用)的角度,而不僅僅或主要不是從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角度來看待中國近代史。「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的「總序」明確表示:「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透過強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華文明將難以找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收入本叢書的譯著,大多從各自的不同角度、不同領域接觸到中國現代化的問題」。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以費正清為代表的「西方沖擊一中國反應」模式是西方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佔主導地位的學派。這一模式認為「傳統」與「現代」互相對立,中國近代的歷史尤其是現代化史的動力完全來自外部的刺激和挑戰,因此「19世紀之前使得中國如此偉大的東西,恰恰被證明也就是後來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實現現代化轉換的東西」。「中國作為『中央之國』,其自我獨立的政治和文化運轉體系,以長期未受到外來挑戰而聞名於世」。但也因此「直到現代挑戰不可避免地降落到它的大門口之時,都未能領悟到這種挑戰的性質」,因而錯過了現代化的時機。⑤新觀點也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從中國近代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探討現代化受挫的原因;同時對西方的侵略帶來的不同(廣義的)文化的「碰撞」以及這種「碰撞」引起的中國社會的變化等作了不同以往的結論。在現代化理論框架中,洋務運動自然成為「中國早期工業化」的一個重要階段,而興辦洋務的最初動機則無足輕重,也因此才會在80年代形成洋務運動研究熱。同樣,一些研究者對民國時期尤其是抗戰前的經濟狀況也作了更為客觀的研究。

近代中國的「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公共領域等是近些年美國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並有激烈的爭論,而近年中國的有關研究,如對晚清商會、自治社團或組織、地方精英、公共機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甚豐,明顯受此影響與啟發。甚至對近代中國「市民社會」這種觀念提出質疑、反對意見的,其基本「理論資源」也還是來自美國學界的不同觀點,亦見其影響之深。

由於主要地不是從階級斗爭或民族斗爭而是從中西文化沖突、互補(在近代中國實際幾乎是西方文化向中國文化的單向流動)的角度出發,不少研究者更側重於「買辦」、「租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意義。同樣,傳教士、教會學校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主要是傳播近代科學文化知識,近年也得到更多的強調與重視。文化與社會的關系或曰文化背後的社會意義,是近些年來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新的學術觀點、方法和思潮,《義和團運動的起源》和《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便是這種新範式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代表作。前者對19世紀山東省的社會、經濟結構作了區域性分析,尤其是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魯西北地區的民間文化,如社戲、話本、宗教、廟會、集市、尚武傳統、中西文化沖突的歷史等都作了細致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的爆發是魯西北的社會經濟結構與文化傳統之間由多種原因「互動」的結果。後者力圖打通歷史學與社會學的間隔,從「大眾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權力的文化網路」等新概念,以華北農村為例,詳細論證了國家權力是如何通過種種渠道,諸如商業團體、廟會組織、宗教、神話等深入社會底層的,如「龍王廟」的實際意義是掌管水資源的分配,鄉紳關注「關帝廟」是將其。既作為國家的守護神又作為地方的保護者。這兩本書對近年來國內的有關研究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如傳統文化與義和團的關系,廟會的社會文化意義、功能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在中外關系史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認為中國被納入近代國際體系的過程當然是國家主權受侵犯的過程,是被殖民的過程,但同時也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破除「華夏中心」的過程,是外交近代化,即近代外交觀念、制度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幾十年前的「侵華史」已漸為現在更加中性的「中外關系史」所取代,雖只一名之興替,卻也可略窺學術之變化,表明研究的「理論預設」今昔已有所下同。

在思想史研究方面,以前未獲研究的「唯科學本義」開始被研究者注意,對自由主義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加客觀,已從「政治批判」轉入「學術研究」,這反映出「譯介」的影響。《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分了與五四遺產》一書中對「啟蒙」與「救亡」關系的探討,使中國思想、學術界深受啟發。從70年代後期起,美國的中國史研究中「傳統」與「現代」互相對立的模式漸為新的現代化理論所取代,即「現代」從「傳統」中發展而來,應更加註重承繼、利用種種傳統資源。《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一書更側重對近代中國,尤其是五四時期「激烈」「全面」反傳統思想的負面作用進行分析,在80年代中後期「文化熱」、「激烈反傳統」思潮再度產生的背景下,該書的翻譯出版確引人注目,作者可能也未想到,該書實際為90年代因種種原因而異軍突起的「文化保守主義」作了重要的理論鋪墊。
在人物研究方面,《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將孫中山個人與社會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考察,突破了以往人們譏稱的「孫中心」框框。《黃興與中國革命》一書對以往注意不夠的黃興與辛亥革命的關系作了細致的研究,引起了有益的探討,促進了有關研究的深化。而且,以上兩書均在國門初啟時翻譯出版,當時也更引人注目。《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一書對李大釗思想與民粹主義的關系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啟發了關於民粹主義對中共其他領導人思想影響的研究,這種研究直到現在仍引起熱烈的爭論。相對於國內的人物研究以前主要集中於政治人物,國外對「文化人物」的研究一直比較重視,如對梁漱溟、丁文江、錢穆、洪業等都有研究專著,這些專著的譯介對國內有關研究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

簡言之,50年來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一樣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過程,現在確可說是百花齊放。但在這種繁榮之下卻仍有不能忽視的隱憂,即譯作的質量有每況愈下之勢,一些錯譯、誤譯反而起了學術的「誤導」作用,倘長此以往,會使人對所有「譯介」的准確性都產生懷疑,終將使這種學術發展必不可少的「譯介」本身受到嚴重損害。提高譯作質量,是譯介者的當務之急。當然,每個研究者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是,在如此多樣化的譯作面前如何能真正擷其精華而不是食洋不化,機械照搬。而這,卻是更加艱難,也更加重要的。

注釋:
本文寫作中承蒙曾學白女士幫助搜集部分資料,謹表謝忱。
① 邵循山:「中譯本序言」,〔美〕馬士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1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1―2頁。該書第2卷、第3卷均為張匯文等譯,分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商務印書館1960年出版。
②「序言」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譯組編譯:《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資本主義國家反動學者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論著選譯》第1卷,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0―14頁。
③ 「出版說明」,〔蘇〕齊赫文斯基上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俄語系翻譯小組譯:《中南近代史》上、下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4年版,第1―6頁。
④ 「編者的話」,《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1輯,中國主會科學出版社198O年版。
⑤ 〔美〕羅茲曼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中國的現代化》,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9頁。

『肆』 索尼A7R3和尼康D850哪個畫質更好

之前M寫過一篇文章關於11月新上線的Sony A7RIII,這兩款都是主打高畫質的產品一前一後發布,著實讓剛剛被種草Nikon D850的小夥伴虎軀為之一振。

沒選擇還好說,現在兩個主打同類型的機型還在差不多的時間發布,到底誰更值得入手?

今天我們就來圍觀一下本期強者擂台賽

操作80 mm,1/160 sec, f/4, ISO 1000

文章參考

Sony a7R III dynamic range improved, nearly matches chart-topping Nikon D850 via Rishi Sanyal

樣片來源

Sony a7R III sample photos

Nikon D850 sample photos

from dpreview.com

本期評測視頻請前往B站搜索【Mornite】即可觀看哦~

近期評測視頻:

智雲雲鶴2穩定器評測

RED Weapon 8k 和 EPIC-W 8K上手體驗

智雲雲鶴1穩定器評測

Hypereal VR評測

四款攝影背包評測(曼富圖/F-Stop)

三款桌面三腳架對比評測

五維齒輪開箱計

.........

『伍』 高中生適合看的書,推薦幾本

高中時候最喜歡看的書本,應該就是《平凡的世界》,正如大家所說,像少平一樣去努力,香潤葉一樣去愛;努力的爭取自己要的東西,真的人間值得,在平凡的世界,我們體會在文革時候大家的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拚命沖出命運的枷鎖,不能說贏得好看,但是覺得一切值得;

『陸』 高中必讀書目推薦 適合高中生讀的書有哪些

高中必讀書目除了四大名著以外,還有《朝花夕拾》、《活著》、《平凡的世界》、《中華散文百年精華》等。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推薦,希望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讀一讀。

高中必讀書目推薦(20本):《朝花夕拾》、《活著》、《中華散文百年精華》、《邊城》、《平凡的世界》、《羊脂球》、《圍城》、《雷雨》、《子夜》、《老人與海》、《談美書簡》、《哈姆萊特》、《歐也妮·葛朗台》、《百年孤獨》、《堂·吉訶德》、《茶館》、《泰戈爾詩選》、《巴黎聖母院》、《女神》、《悲慘世界》。

《朝花夕拾》 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活著》 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

《中華散文百年精華》 本書是一部力求全面反映近百年中華民族散文創作面貌的精粹選本。以抒情、敘事散文為主,也包括雜文、隨筆等類型的散文。這些作品展示時代風貌,抒發一家之言,情真意切,樸素雋永,冷峻深邃,飽含人生底蘊,名篇佳作迭出,奇葩異彩紛呈,為人們提供了美不勝收的精神食糧。

《平凡的世界》 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柒』 高分求給初二即將升初三的男孩子推薦一些書,能幫助到他們學習的,高分求推薦!!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有多好,出路就有多廣,而很多的思路是從讀書中得來.因此,廣大初中生們,要多讀書,讀好書,這將對大家的成長帶來不可估量的有益影響.下文從文學作品、人生修養、名人傳記、科學技術這四大類別匯總了初中學生必讀書籍,希望大家從讀書中找到思路,找到自己的獨特出路,個個都走向光明大道,助大家飛的更高更遠.
一、文學作品:
初一:
1.《西遊記》吳承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5月第2版
2.《駱駝祥子》老舍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1月第1版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梅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0月5版
4.《繁星?春水》冰心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5.《唐詩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出版社;
6.《泰戈爾詩選》冰心鄭振鐸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5月第2版
7.*《男生賈里全傳》秦文君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8.*《花季?雨季》郁秀海天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華夏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0.*《哈利?波特》(英)J?K?羅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初二:
11.《論語譯注》李申編中華書局2000年8月第1版
12.《三國演義》羅貫中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13.《水滸傳》施耐庵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2版
14.《家》巴金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9月第3版
15.《宋詞選》胡雲翼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1版
16.《普希金詩選》盧永選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17.《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8.《老人與海》(美)海明威趙少偉譯灕江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19.*《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林少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簡愛》(英)夏綠蒂?勃朗特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21.*《巴黎聖母院》(法)雨果陳敬榮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6月1版
22.*《射鵰英雄傳》金庸三聯書店1999年4月第1版
23.*《歐也妮?葛朗台》(法)巴爾扎克張冠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24.*《匹克威克外傳》(英)狄更斯蔣天佐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
25.*《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施咸榮譯譯林出版1998年9月1版
26.*《圍城》錢鍾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2月第2版
27.*《中華散文百年精華》叢培香等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8.*《外國名家散文經典》於文心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初三:
29.《紅樓夢》曹雪芹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30.《魯迅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1.《子夜》茅盾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4月第3版
32.《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王永年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3.《元曲三百首譯析》李淼編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34.《莫泊桑短篇小說選》趙少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5.*《唐吉訶德》(西班牙)塞萬提斯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36.*《紅與黑》(法)司湯達郝運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8月1版
37.*《復活》(俄)托爾斯泰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38.*《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葉冬心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9.*《莎士比亞悲劇四種》卞之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40.*《中國古代四大名劇》俞為民校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捌』 中華散文百年精華 任選一篇 讀後感

《秋夜》魯迅《秋夜》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寫於「五四」退潮後的苦悶彷徨期。《秋夜》作為《野草》的開卷之作,即表現了頑強開放於地獄邊沿的生命之花的精神品格。

魯迅的《秋夜》向來是文壇中的一個爭論點,那一系列的意象讓人琢磨了幾代。

棗樹,是詩人形象的化身,是深受封建婚姻約束,嚮往著自由婚姻的詩人。「他簡直落盡了葉子,單剩乾子。」,「有幾枝還低壓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

「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魯迅渴望愛情。「看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魯迅對「小青蟲」充滿了憐惜和愛意,這種感覺是愛情產生後的感覺。可是小青蟲「老」了,憐惜感覺出了「火」卻沒有看到希望,他看到的是小青蟲的死亡,看到的僅僅是無希望的愛情。「他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他敬佩為愛而犧牲性命的英雄,看到了他們不可能的前途,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愛情。

這篇作品寫秋夜後園和室外所見所感,寓情於景,把自然人格化,創造了天空、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一組具有深刻意蘊的象徵性形象。作品情景交融,詩意濃郁。象徵手法的運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遠的特點。 《落花生》許地山《落花生》是現代著名作家許地山的代表作,講述的是許地山小時候的故事,文章主要以人物對話組成的,通過作者小時候愛吃的花生,來寫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篇散文的藝術風格也正像落花生一樣,質朴無華,自然天成。全文由第一人稱的「我」來記敘,富有兒童情趣。這篇文章的對話都是活生生的口語,沒有雕琢,沒有藻飾,明白通曉,通俗易懂。父親和孩子們的一問一答,是那樣的親切自然,質朴平易。這正是許地山深厚的藝術功力所在,通篇極少用形容詞修飾語,只有在非用不可的時候,才極精當地選用一二。故事就以這樣的文筆開始了。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名愛國志士的家裡。許地山家園里有半畝空地。有一天,母親說:「咱們家裡這空地一直荒著也怪可惜的,既然你們那麼愛吃花生,我看哪,不如開辟出來種花生吧。」作者姐弟幾個一聽,都很高興。於是,沒過多久,買種的買種,翻地的翻地,播種的播種,澆水的澆水。就這樣,姐弟幾個忙活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這可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的事。母親這會兒又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那天,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那天晚上的天氣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這實在很難得。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孩子們爭著應道:「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姐姐說:「花生味兒美!」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過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立刻就分辯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孩子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著說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父親說:「對,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希望。」他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這篇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借物喻人,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我們可以從這篇文章中汲取一些東西,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文章通過落花生為例子,告訴我們了一個可以影響終生的哲理——人的一生,不能只顧著追求偉大、完美與體面,而因此忘記了別人的體會。所以,做一個人,不僅要去追求,而且要從埋頭苦幹開始,踏踏實實地磨練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斷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做成大事。

『玖』 哈爾濱中央大街的歷史沿革

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是哈爾濱西洋風情的所在。這條大街的形成哈爾濱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運。

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於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

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設計、監工,為中央大街鋪上了方石。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岩雕鑄,長18厘米寬10厘米。

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從它誕生不久,就已成為哈爾濱著名的商業一條街 。因為有眾多的外國人進駐經商,貿易空前繁榮。經濟的飛速發展,刺激了這些商人在此大興土木。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縮影,哈爾濱的獨特建築文化和哈爾濱人的歐式生活,都在這里明顯的體現,並且被稱為「亞洲第一街」。

(9)外國百年精華pdf擴展閱讀:

中央大街的建築匯集了歐洲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

2006年3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八部委評為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先進單位。2006年4月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拾』 冰心簡介的資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10)外國百年精華pdf擴展閱讀:

冰心先生常說,人,活著,就要做事,為孩子們,為後人。她還說過,我的「生命從80歲開始」。她多次同我談起她時刻思考著醞釀著的寫作計劃。我知道,她總有滿腹文章要作吶。

果真,她在40年代《關於女人》、50年代《小橘燈》、60年代《櫻花贊》《再寄小讀者》、70年代《因為我們還年輕》創作基礎上,在80年代85歲以後,又進入一個新的創作高峰期。這期間,她寫作了大量回憶錄、散文、雜文、隨筆和短篇小說。

直到1994年9月25日住進北京醫院之前,她還執筆寫了紀念老友葉聖陶一百周年誕辰的文章。

1993年,冰心先生突然病了,先是心顫,後是肺炎,而後又高燒不退。93歲高齡的她如此病狀,令眾多親人友人牽腸掛肚,心急如焚。

然而,病人自己卻依舊「堅強不屈」。我去醫院看望她時,天已近黃昏,客人們都已離去。我說:老人家您是太累了,難得住院治治病,調養一下。不料她卻風趣地說:「我本來就沒有病,是他們硬將我『揪』進來。」

那天,曹禺來,坐著輪椅。提起輸血,冰心先生接過話茬幽默地說:我輸的可能是藝術家的血,輸了血總做夢,做的夢五彩繽紛,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曹禺和夫人李玉茹聽了捧腹大笑。

住院一個月後,冰心先生竟然出院了,奇跡般地又回到了她日思夜夢的書桌旁。

畢竟,對於這般高齡的老人來說,病一次就是一次消耗,一次衰老。我說您現在需要的是休養和恢復,先別急考慮寫文章。她「反駁」我說不寫文章怎麼行?是啊,她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

閱讀全文

與外國百年精華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壓縮袋封口不好封 瀏覽:824
長春一汽程序員真實待遇 瀏覽:996
唯美動作愛情片 瀏覽:316
表情廣場app怎麼自己製作 瀏覽:249
看片著名網站 瀏覽:485
五十年代台灣電影 瀏覽:356
對單片機的基本認識 瀏覽:172
app公測版是什麼意思 瀏覽:786
安卓光遇配置不夠怎麼玩 瀏覽:761
男主叫強衰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18
男主叫沈浪的都市小說 瀏覽:505
看電視的免費官網 瀏覽:407
怎麼共享伺服器賬套 瀏覽:735
星空衛視恐怖片 瀏覽:659
雞蛋加密封袋做法 瀏覽:540
有個女孩打檯球的叫什麼電影 瀏覽:874
虐戀之家是什麼app 瀏覽:245
鬼龕 又名 鬼屋 瀏覽:395
java截取中文字元 瀏覽:278
{"dc":"zdha26"} 瀏覽:814